《国际法》课程阅读材料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国际法》期末试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国际法》期末试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国际法》期末试题答案1.题目:()可以引起国家继承。

正确选项是(国际法主体发生变化)内容。

2.题目:()被视为是近代国际法形成的标志的事件之一。

正确选项是(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内容。

3.题目:()不能行使紧追权。

正确选项是(民用商船)内容。

4.题目:()是国际组织的最高机关,由组织全体成员组成。

正确选项是(决策机关)内容。

5.题目:()是条约终止的原因之一。

正确选项是(情势变迁)内容。

6.题目:()是指以在沿海岸向外凸出的地方或沿海岛屿的外缘上选定若干基点,然后将相邻的基点连成直线,形成沿海岸的坡折线。

正确选项是(直线基线法)内容。

7.题目:“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的待遇。

正确选项是(不低千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内容。

8.题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签订的。

正确选项是(1944年在芝加哥)内容。

9.题目:1702年,荷兰著名法学家()在他发表的《海洋领有论》中提出把海洋区分为领海和公海,指出领海属沿岸国主权管辖,公海则不属千任何国家。

正确选项是(宾刻舒克)内容。

10.题目:18世纪末,()首先提出编纂国际法的倡仪。

正确选项是(边沁)内容。

一人一卷精准简易题库,后台提取,30分钟之内交卷,请直接联系国开题库网客服团队-微信guokai7057,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输入课程或科目名称搜索11.题目: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正确选项是(格老秀斯)内容。

12.题目:处理国际组织日常工作的常设机构是()。

正确选项是(行政机关)内容。

13.题目: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美国是()正确选项是(复合国)内容。

14.题目:当某一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发生冲突时,通常的原则是()。

正确选项是(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联合国宪章优先)内容。

15.题目:地面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有权保留()。

正确选项是(国内运输权)内容。

16.题目:第一个惩治危害国际民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国际公约是()。

国际法辅导资料

国际法辅导资料

国际法辅导资料一、国际法的重要性。

大家要注意国际法与国际公法的名称是通用的,大家会发现我们电大在线学习网上的名称是国际公法,但是我们的教材以及其它的辅导资料是国际法。

首先大家明确什么是国际法。

国际法主要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是涉及国家间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科学交往的各个领域的法律专门学科。

是确立国家间交往的行为规范和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的法律标准。

它对各国和各国人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国家来讲,国际法是确立国家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权利和义务。

每个国家都有权行使国际法确立的权利,维护和发展它们的利益。

对各国人民来说,国际法同样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国际法可以通过国家把它所确立的各个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转嫁给各国人民,使各国人民得到其国家承受的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因而使各国人民与国际法发生联系。

二、对学好这门课程的建议:1、了解国际法的体系和整体结构。

在学习国际法的各章节具体内容之前,大家先要对这门课程的体系和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从目录中大家可以看到,第一章导论,这是关于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制度。

第二章、第三章,国家主要是介绍关于国际法最主要主体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概念;第四章开始就是国际法的部门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分支部分的主要领域。

对国际法形成整体观念以后,同学们再展开对它具体内容的学习,这样效果就会好了。

同学们在以往学习中也会积累这样的经验,通过法律作为一个学科在介绍时,都会从总论部分,然后是分论部分来探讨它。

2、抓住各章的重点要点。

关于各章的重点,国际法的教学大纲以及考核说明当中所列出的每章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如果同学们没有教学大纲话,在我们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的小册子上有考核说明。

如果这些都没有的话,在网上有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教学实施方案等在电大在线学习网上都有,同学们可以根据教纲和考纲所列出的脉络进行学习。

也就是当我们全面阅读教材和老师面授辅导基础上抓住这些要点进行反复的理解和记忆。

国际法课程6.1 国际法电子教案

国际法课程6.1 国际法电子教案

国际法电子教案第一章导论一、国际法的概念(一)定义所谓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主要是国家在其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调整国家间关系并具有其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二)特征相比国内法而言,国际法表现出诸多与之不同的特征,即:a主体特征;b制定方式特征;c强制实施特征;d效力范围特征;e法律渊源特征;f调整对象特征;g效力根据特征二、国际法的效力根据(一)涵义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又称国际法效力的来源,是指国际法根据什么对国家具有拘束力或国际法的约束力是哪里来的。

(二)主要的学派1、自然法学派。

此学派认为自然法是国际法的基础,国际法是自然法的组成部分,自然法上的一些抽象概念,如人类良知、人类理性、人类的正义感、法律良知等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

2、实在法学派。

此学派认为国际法效力的根据不是抽象的人类理性,而是现实国家的同意或共同意志。

3、格老秀斯学派。

此学派认为自然法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同时也承认国家的同意是国际法效力的根据。

因而此学派又称之为折衷学派。

三、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一)古代国际法1、产生。

随着国家的产生,国家基于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交往,就产生了对其具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即古代国际法。

2、特点。

a内容十分零散,并不系统;b具有宗教色彩;c使用范围仅限于地区之间,不具有普遍性效力。

(二)中世纪欧洲国际法由于整个欧洲实际上备神圣罗马帝国所主宰,其他国家的主权因而被否定,因而这一时期的国际法发展极为缓慢,几乎处于一种停止状态,所以中世纪欧洲国际法与古代国际法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它们仅仅处于国际法的萌芽阶段。

(三)近代欧洲国际法1、产生条件。

a独立主权国家的兴起。

其标志是1643—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公会。

b国际法理论研究的深入。

其主要标志是1625年问世的《战争与和平法》。

2、特点。

a确立了一系列调整近代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原则;b国际法的领域扩大了,国际法取得了系统的发展;c国际法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从欧洲扩大到整个美洲以至亚非一些国家。

法学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国际法教学讲义

法学类专业课复习资料-国际法教学讲义

国际法教学讲义课程内容:12 章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第三章国际法主体第四章国家领土第五章海洋法第六章空间法第七章居民第八章外交和领事关系法第九章条约法第十章国际组织法第十一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第十二章战争法参考书目:教材类指定教材:《国际公法》梁淑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参考教材:《国际法》王铁崖,法律出版社,1997《国际法》邵津,北大出版社,2001《国际法》端木正,北大出版社,1998《国际法》周忠海,法大出版社,2004参考书目:译著《国际法原理》伊恩.布郎利(英),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国际法》(上、下卷)韩炳华(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参考书目:专论《国际法析论》杨泽伟,人大出版社,2003《国际法专论》余民才,中信出版社,2003《国际法问题专论》邵沙平、余敏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参考书目:工具书《国际法》曾令良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国际公约与惯例.公法卷》王虎华、丁成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国际法资料选编(续)》王铁崖、田如萱,法律出版社,1995参考书目:案例书《国际法教学案例》法大出版社,2003《国际法案例》法律出版社,1998《国际法案例评析》法大出版社,1995第一章导论一、国际法的名称二、国际法的定义三、国际法的特征(与国内法的区别)四、国际法的性质法律性:各国统治阶级协调的意志社会性:体现各国共同制定和认可效力的特殊性:体现为国际法的实施主要靠各国自觉遵守五、国际法效力的根据(一)传统国际法学派:(二)现代国际法学派正确观点: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是各国协调的意志,主要以协议的形式来表现。

一、古代国际法二、中世纪国际法三、近代国际法四、现代国际法五、中国与国际法古代国际法——国际法的萌芽阶段·出现一些国际条约和规则·主要是不成文的·地域性较强中世纪国际法——雏形阶段受教会的影响较大,出现了一些教会法学家战争在国际法上占重要地位出现了海洋法外交领事制度的产生人权和主权概念的提出近代国际法——国际法的系统化阶段威斯特伐里亚公会的召开是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

国际法课后答案

国际法课后答案

第一章对于我国法院就有管辖权的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纠纷,首先应该考察双方当事人双方满足营业地在GISG的不同缔约国;若满足,再看双方有无共同排除公约适用的意思表示,若有,公约被排除,否则,公约可以直接适用;双方当事人营业地不满足直接适用的条件;则看双方有无使用公约的约定,若有,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如果没有,根据我国对公约第一条第一款(b)项的保留,公约不得适用于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另一缔约国法律的情形。

我国《宪法》和宪法性文件没有对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衔接问题进行统一规定,只有一些专门性的法律和法规性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几任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除外。

本案中,广州市人民法院在判断了双方当事人营业地所在国为不同的GISG缔约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事方面专门的法律规定,使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关规定,作出宝德利公司要求电子进出口公司退还货款和赔偿损失的本诉请求于法无据,法院不予支持的判决合法合理。

第二章(1)人民自决原则又称民族自决权,是指各国人民、包括殖民地人民或其他被压迫民族自由决定其政治地位并自由发展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权利。

人民自决权是现代国际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最难适用的原则之一。

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要求独立,宣布将举行全民公决以决定继续保留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地位还是成为独立国家,或并入俄罗斯,这一行为是欲行使民族自决权的表现。

(1)自决权的持有者在国际法上享有自决权的是人民。

根据《宪章》和联合国实践,殖民地人民、受外国奴役、通知和剥削的人民、非自治领土的人民或构成一个国家组成部分的历史上独立国家的人民是享有自决权的主体。

(2)行使自决权的形式和手段行使自决权没有统一的形式。

根据《国际法原则宣言》,建立自主独立国家,与某一独立国家自由结合或者合并,或采取任何其他政治地位,均属人民行使自决权的方式,行使自决权的手段在非殖民化时期有武力和和平两种。

学习《国际法》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学习《国际法》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学习《国际法》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学习《国际法》心得体会引言概述国际法是规范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体系,其研究对于理解国际社会秩序、国际关系以及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国际法》课程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国际法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1 国际法的定义和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国际法是规范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体系,其特点包括普遍性、平等性、自愿性和尊重国家主权等。

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基本规范,对于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国际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1.2 国际法的主体和对象国际法的主体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和个人等,其对象是国家间的关系以及国际社会的各种行为。

国际法对主体和对象的规范涉及领土、主权、国际合同、国际责任等多个方面。

1.3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主权平等、国家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国际合作等。

这些原则是国际法的基石,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价值和合作精神。

二、深入研究国际法的主要内容和领域2.1 国际法的主要内容国际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的对象、国际法的来源、国际法的适用和国际法的责任等。

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和应用国际法。

2.2 国际法的领域国际法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国际和平与安全、国际人权、国际经济、国际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这些领域的规范和实践,增强了对国际法的理解和认识。

2.3 国际法的发展趋势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国际法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包括国际法的法治化、国际法的民主化、国际法的多元化等,这些趋势对于国际法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探讨国际法的实践应用和挑战3.1 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应用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规范国家行为、维护国际秩序、促进国际合作等。

了解国际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2 国际法面临的挑战国际法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国际法的执行、国际法的适用、国际法的发展等方面。

国际法概论

国际法概论

《国际法概论》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有 [ ]A.男女平等B.政治犯不引渡C.禁止酷刑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2.“归化”的情形不包括()取得国籍。

[ ]A.因出生B.因婚姻C.因申请D.因收养3.A国所批准的条约,还必须经A国国会将条约的内容制定为法律,A国法院才能适用条约的规定。

这种国际条约的适用方式是 [ ]A.直接适用B.自动执行C.转化D.条约的遵守4.使馆馆舍可用于 [ ]A.保护政治犯B.关押本国人C.关押犯罪的侨民D.开展使馆职务工作5.领事馆是 [ ]A.全权外交代表机关B.使馆的组成部分C.临时使团D.执行领事职务的机关6.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旧中国所签订的条约所采取的原则是 [ ]A.全部有效B.全部无效C.逐一审查、区别对待D.暂时搁置起来7.对于各种解决国际争端的非司法方法,各国 [ ]A.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法B.必须在采取法律方法之前,穷尽所有方法C.有权同时采用几种方法 E.必须依次运用而不能任意选择其中一种方法8.关于国际组织的法律人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合作的所有安排都必然会建立独立的法律人格B.只能取决于国际组织的组织约章的明文规定C.组织约章没有明文规定时,需要通过对国际组织的目的与职能的解释来证明组织约章默示赋予的法律人格D.所有的国际组织都必然拥有客观的国际人格9.西班牙政府在美国政府的抗议下,恢复了所强占的美国传教士在其境内拥有的土地,并保证对该美国教会及其财产给予保护。

这种国家责任形式是 [ ]A.停止不法行为B.保证不重犯C.赔偿D.抵偿10.作为当今国际社会能够对诉讼和咨询案件作出法律认定的主要司法机构,国际法院 [ ]A.所作出的判决和咨询意见都具有约束力B.允许对其判决不服的当事国提起上诉C.所作的判决可以强制执行D.所作的判决作为确定法律原则的补助资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11.联合国会员国在宪章之下的义务与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优先适用的原则是[ ]A.后订条约应居优先B.先订条约应居优先C.依其他国际协定之规定D.宪章之下的义务应居优先12.中国目前与个别相邻或相向国家在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上存在的争议主要涉及 [ ]A.东海和南海大陆架B.东海和黄海大陆架C.黄海和南海大陆架D.南海和渤海大陆架13.《南极条约》规定,缔约国此前对南极地区提出的领土要求应予 [ ]A.确认B.放弃C.冻结D.重申14.下列选项中,不可归因于国家的不当行为的情况是 [ ]A.国家机关的行为B.非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C.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D.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其他实体的行为15.传统国际法认为战争开始的形式应是 [ ]A.宣布断绝外交关系B.交火C.两军对峙D.宣战16.国家区别于其他非国家政治实体的根本要素是 [ ]A.确定的领土B.定居的居民C.政权组织D.享有主权17.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时间 [ ]A.1971年B.1972年C.1949年 C.1945年18.关于承认与建交需要强调的是 [ ]A.承认不等于建交B.建交不必有承认C.承认后必须建交 C.承认和建交都是单方面的行为19.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 [ ]A.是对全人类开放的开发范围B.应在联合国主持之下进行开发活动C.各国可按国际法加以占有D.适用国际法中领土取得的“先占”方式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对于因为()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经中国政府主管机关批准,准许在中国居留。

国际法课程国公第三章 国家领土5.3 第三章国家领土

国际法课程国公第三章     国家领土5.3 第三章国家领土

(一)南极地区
《南极条约》和其他国际条约规定的 南极法律制度为:
1、南极只利用于和平目的; 2、各国可自由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并
促进国际合作; 3、冻结各国的主权要求,维持现状;
4、定期举行南极协商会议。
五、南极和北极地区
(二)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是指地球北极圈以内的区域。北 极地区虽没有如南极地区一样形成一个条 约体系来规定其法律制度,但有关国家也 签订了有关条约,如1925年《斯瓦尔巴德 条约》(现有包括中国在内的42个成员 国)、1973年《保护北极熊协定》 (1976年生效)、1991年《保护北极环 境宣言》等。
三、领土的取得和变更
(一)领土变更的含义 所谓领土变更,是指国家基于某种原因
而取得或丧失部分领土而引起领土变化 的情况。
(二)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变更方式
一般认为,国际法上领土取得和变更的传 统方式主要有五种,即先占、时效、添附、 割让和征服。从现代国际法观点来看,时 效与征服是以侵占他国领土为前提的,是 违反国家领土不可侵犯原则的行为;根据 不平等条约的割让是国际法所不允许的。 这五种取得方式的合法性应取决于它是否 符合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四)中国的边界和领土主权问题
中国领土包括大陆、岛屿以及大陆和岛屿的 领海。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在东海和南 海上的许多岛屿(特别是钓鱼岛和南沙、 西沙、中沙和东沙等群岛)自古以来是中 国领土。
中国与15个国家相邻,陆地疆界长达22, 000多公里,海岸线长约18,000多公里。 中国已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 阿富汗、老挝、俄罗斯等12国签订了边界 条约和确定了边界。现正在努力通过谈判 解决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
2、领水。即国家陆地疆界以内的水域以及与 陆地疆界相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法》课程阅读材料一、教材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朱奇武:《中国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邵津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二、案例凌岩等《国际公法案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梁淑英主编:《国际法教学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张爱宁编著:《国际法原理与案例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三、专著国际法史:杨泽伟:《宏观国际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苏]弗尔德曼,黄道秀等译:《国际法史》,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国际法渊源:程晓霞:《国际法的理论问题》,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李浩培:《国际法的概念和渊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版;王铁崖:《国际法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国际争端解决:陈世材:《国际法院的透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施觉怀:《国际法院》,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国际法律责任:贺其治:《国家责任法及案例浅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李寿平:《现代国际责任法律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高燕平:《国际刑事法院》,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国家法:倪征日奥:《国际法中的司法管辖权》,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龚刃韧:《国家豁免问题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国际组织法:谢启良:《中国与联合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饶戈平主编:《国际组织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梁西:《国际组织法(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居民法:李浩培:《国籍问题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黄风:《中国引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李双元、蒋新苗主编:《现代国籍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海洋法:赵理海:《海洋法的新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魏敏主编:《海洋法》,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高键军: 《中国与海洋法》,海洋出版社2004年版;空间法:贺其治:《外层空间法》,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唐明毅主编: 《现代国际航空运输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条约法: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万鄂湘等:《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英]按托尼·奥斯特,江国青译:《现代条约法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国际人道法:[法]夏尔·卢梭,张凝等译:《武装冲突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版;朱文奇:《国际人道主义法概论》,香港健宏出版社1997年版;俞正山主编:《武装冲突法》,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黄瑶:《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项法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可菊主编:《国际人道主义法及其实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四、译著(通论类)[奥]菲德罗斯,李浩培译:《国际法》: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英]阿库斯特,汪暄等译:《现代国际法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日]寺泽一、山本草二主编,朱奇武等译:《国际法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英]斯塔克,赵维田译:《国际法导论》,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苏]童金主编,邵天任等译:《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美]凯尔逊,王铁崖译:《国际法原理》,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德]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及国际法研究所编,陈致中等译:《国际公法百科全书》(第一、二专辑),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韩]柳炳华,朴国哲等译:《国际法》(上、下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英]奥本海,[英]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国际法》(第一卷、第一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英]奥本海,[英]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国际法》(第一卷、第二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德] 沃尔夫刚.格拉夫.魏智通主编,吴越、毛晓飞译:《国际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英]伊恩·布朗利,曾令良等译:《国际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五、英文著作Michael Akehurst, A Moder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6th ed. 1987), Unwin Hyman Ltd. Gerhard V on Glahn, Law Among N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6th ed. 1986),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Malcolm N. Shaw, International Law (3rd ed. 1991), Grotius Publications Ltd.Ingrid Detter,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Order(1994), Dartmouth Publishing.William R. Slomanson, Fundamental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Law(4th ed. 2003), Thomson West. John M. Rogers, International Law and United States Law(1999), Ashgate & Dartmouth.Karol Wolfke, Custom in Present International Law(2nd ed. 1993),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Thomas D. Grant, The Recognition of States: Law and Practice in Debate and Evolution(1999), Praeger Publishers.Alina Kaczorowska,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2002), Old Bailey Press.Martin Dixon & Robert McCorquodale,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Law(4th ed. 200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James Crawford,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s Articles on State Responsibility(200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hristine Gray, International and Use of Force(200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Jan klabbers,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Law(200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J.L.Holzgrefe & Robert O.Keohane,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Ethical: Legal, and Political Dilemmas(200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hittharanjan F.Amerasinghe, Jurisdi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ibunals(2003),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Mohamed Sameh M.Amr, The Rol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as the Principal Judicial Organ of the United Nations(2003),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Hazel Fox QC, The Law of State Immunity(200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Franz Cede & Lilly Sucharipa-Behrmann, The United Nations-law and pratice(2001),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Oriol Casanovas, Unity and Pluralism in Public Institutional Law(2001),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William A.Schaba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200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Antonio Casses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2003),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W.Birnie & A.E.Boyle, International Law and Environment(2nd ed. 200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oen De Feyter, World Development Law(2001), Intersentia.六、英文期刊Columbia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Harvar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International Legal MaterialsPublic International Law(bibligraph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