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世界博览会是人们灵感和思想的展示区。自从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所有国家的工业盛展,世界博览会已达到日益突出,作为盛大活动,为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展示历史经验,交流创新的意念,发扬团队精神,展望未来。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促进国际交流并热爱世界和平。中国赢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靠的是国际社会的支持和信心,对中国改革开放。博览会将会是第一个注册的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这也寄予了全球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新的发展理念将广泛传播

2010年上海世博会践行的是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产业展馆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演绎,汇聚了全球最先进的城市低碳发展理念及实践案例,这些案例对城市的发展意义深远。与此同时,这些新理念、新创意,特别是未来城市生活的新模式,也直接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相信其中许多内容将为成为新一轮科技创新的热点和亮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快发展

本届世博会的举办,正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经济企稳回升之时,各国都在思考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作为成果推广和应用的舞台,世博会为全球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各国在世博会中展示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大批新技术和新成果,通过后续的应用和产业化,无疑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世博会中所运用的许多创意、设计新理念和手段,也为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城市运营管理的科技水平将有效提升

城市化是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趋势,寿子琪表示。当前,全球各国城市化同样面临许多复杂和共性的问题,如交通拥堵、城市建设,包括如何处理城市建设中的老房和新房问题,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建设发展等问题。本届世博会上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城市建筑、运营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必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城市运营管理的科学运用,从而进一步推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发展。

市民科学素养将进一步提高

世博会还是一场盛大的科普活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理念和科技创新成果渗透于展馆展示、论坛和活动的各个方面,科技世博不仅是对世博柱体和理念的静态呈现,更多地体现在科学理念、知识的教育、启迪和普及,以及行动上。市科委将联合各方力量,积极策划组织“科技世博”系列活动,激发公众参与世博的热情,满足公众共享世博的意愿,从而促进市民科学素养的新提升。

应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打造人类未来文明梦想

除了对全球城市发展提出新的构想,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还有着特别的意义。

目前,中国已有数座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也超过了一百座。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全世界城市发展的问题。对此,傅崇兰提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期,未来10年至20年还将有几亿人口转入城市,环境污染、产业布局、公共服务规划、文化保护及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等一系列问题都将使中国的城市化面临严峻的挑战。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主题实际上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建设提出了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处理好城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在城市发展中注意保留更多生态资源,避免城市规模无限扩张;处理好城市与社会的关系,把维护社会和谐及发挥城市尊重人、教育人、养育人的功能放在城市发展的首位;处理好城乡关系,注重保护城市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将城市的发展建立在更为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城市对他们的接纳非常有限。除了改善生活环境,让这部分人更好地融入城市,还有必要进一步改善他们及其子女的继续教育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中国的城市和城市化就不可能完善。毕竟,“和谐城市”才是上海世博会给人们打造的未来城市梦。

让中国直接触碰世界让世界深入认识中国

谈到世博会的功能,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对记者表示,世博会是19世纪的产物,它有时代的局限性,因为这种展览毕竟要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实际上,单纯从展览角度讲,世博会完全可以搬到网上,通过远程传播和3D技术来实现人们了解其他国家先进科技和技术的愿望。但是,对媒体时代的人们来说,世博会的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转化为

先进性。由于人们整日躲在网络和虚拟世界,亲身感受某种技术、物品和文化成为一种难得的经历。毕竟,人们出一次国,只能了解一两个国家的部分文化,而在世博会上,人们可以集中看到众多国家提供的多元文化样本。作为传统的跨文化交流方式,世博会把不同质的文化定制在一个特定空间,为人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对中国人而言,这必将是一次难得的直接接触世界的机会。

梁启超在1902年的《新中国未来记》中曾描述了60年后中国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形。作为中国现代性的提倡者和建设者,梁启超对万国博览会的憧憬除了商业、器物之外,还有精神和学问。在梁启超看来,这将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盛会。今天的世博会恰恰延续了近代以来众多如梁启超一样的中国人渴望大国崛起和中华文明复兴的梦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是展示中国经济发展和大国形象的重要契机。

世界来到中国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全副武装”地现身上海世博会,有些国家甚至愿意掏出五六千万美元建造一座六个月后就被拆除的展馆?来到世博会的每一个国家都向中国人民伸出热情之手。你可以从各个场馆里的标志、标识上看出这一点。不少国家馆内展示的地图上都用彩色大箭头将自己的国家同中国连在一起。在上海世博会上,处处都能看到参展国努力同中国拉近距离的影子。

英国也在向中国示好,但是英国人还背负着历史的包袱:英帝国不光彩的记忆——鸦片战争、侵华、租界、香港,此外世博会上的英国还需要打破它的守旧形象,于是就有了新奇、简洁的英国馆。从外观看,英国馆就像一个巨型的“电子蒲公英”,6万根纤细的透明亚克力“触须”向外伸展,随风摇曳,到了夜间光彩夺目。馆内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抹掉建筑和街道后只剩下绿色区域的英国城市地图,另外一个是世界种子库(每一个触须的顶端都储存着一颗种子)。

日本馆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然的力量。“紫蚕岛”状的独特设计便于采光、储存雨水和空气的自然流动。馆内展品诉说着中日两国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也在通过展馆向中国的文化成就表达着敬意,因为正是七八世纪同中国唐朝文化的联系才带动了日本的发展。

世博园里还有规模宏大的非洲馆。这些尚处于贫困状态的非洲国家何能支付得起建馆费用呢?答案是:非洲的42个参展国家设计、建造这些昂贵展馆的费用达到1亿美元,全部由中国支付。中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知道贫穷的滋味,知道被人忽略的感受。

沙特阿拉伯馆形似一艘被沙漠和海洋包围的“月亮船”,就像沙特阿拉伯这个国家一样。沙特馆是上海世博会最昂贵的展馆,它外观简洁朴素,是现代设计理念同传统价值观的结合体。馆内先是展现沙特历史文化的艺术精品,此后进入的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屏幕。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和沙特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从馆内比肩生长的中沙两国的枣椰树就可见一斑。中沙两国的经济通过能源连在一起,政治上共同致力于维护稳定,对建立世界新秩序作出贡献。

然而,一些外国人对中国心存猜忌,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他们开始担心起中国的“野心”。而中国人很困惑为什么有人害怕中国,因为在中国人看来,中国一直都是被侵犯、被占领的,而从来不是占领者。

中国走向世界

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数年之前,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就已经开始,然而全球经济衰退给世博会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虽然中国经济的惊人增长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固定资产的大量投资和规模巨大的银行贷款——但是,请大家不要怀疑这一点,那就是中国为避免世界经济陷入更严重的衰退、为支撑依旧脆弱的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中国已经不仅仅是廉价产品的全球制造中心,中国正努力在高新技术、创意设计和文化表达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馆是一个超级建筑,比其他展馆至少高出两倍。被称作“东方之冠”的中国馆处处体现着传统中国元素——建筑风格、书法艺术、园林园艺、城市规划等。30米高的房顶由56根巨型木柱建成,代表着中国的56个民族。中国馆的绿色科技不仅仅是用来展示的——中国正在加大投资,争取成为绿色科技领域的世界领跑者。馆内展品更是扣人心弦,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的作品《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在经过动画技术处理后,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宋朝时期的城市盛景。

文化是世博会的看点之一。每天都有大约100个现场文艺表演,这就意味着在世博会期间有两万多场表演。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我说:“不同的国家之间为什么会缺乏相互理解?经常是文化差异的原因。我相信这些文化演出将在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关于中国的误解也会变少。沟通将增加互信。” 每一届世博会都将焦点放在未来。对于上海世博会来说,描绘一个新未来不仅赏心悦目,而且意义非凡。我们在世博园见证了一些旨在改变人类当前不可持续发展方式而进行的大胆创新,我们也看到整个世界来到中国、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了解世界。因此,上海世博会的双重意义相互交织:全球对绿色科技的需求以及中国的崛起。当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首21世纪初期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这是影响世界的两个主要趋势。

中国和世界是合作伙伴,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在继续着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让我们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读出中国对未来的愿景吧

正确对待技术进步避免将世博会单纯物质化

毋庸置疑,上海世博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城市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人们看待世博会的心态问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还是提醒,要用平常心,正确对待技术进步,带着忧患意识去看世博会。

所谓用平常心看待世博会,就是不能夸大世博会的作用。世博会凝聚了中国人百年来的强国梦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牵强附会地赋予世博会某种高度。实际上,每一届世博会都有自己的特色,只要是令人难忘的就是成功的。所谓带着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去看世博会,就是要避免猎奇心态,批判地看待技术进步。世博会是展示人类创造力和技术进步的盛会,但同时也是对科学技术及人类创造力进行反思的盛会。世博会的主题在提醒人们,技术至上是危险的,人的力量不是万能的,人要有敬畏自然的心态。傅崇兰也提出,科技是把双刃剑,只有让科技拥抱自然,才能避免城市发展中的不可持续问题。正因如此,陈子善提出,看世博会最好不要仅仅为了猎奇,而应该对世博会所提出的理念有更多关注。

我们不应该把世博会仅仅看成是物质交流的大会,而应从精神层面,更多地体会其中对人们思想认识的撞击。物质与精神不能简单割裂,技术包含着人类的文明思想。看世博会的人也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不应该把看谁发达当成看世博会的目的,而应更多地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和创意,应该避免将世博会单纯物质化。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为何选取“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告诉我:“200年前,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仅为2%左右。现在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50%多。”人类正在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是:如何让城市更宜居?如何减少城市生活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

人类历史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放眼全球,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灾难在一点点逼近——人口拥挤、环境污染、不可持续发展、全球变暖。人类的希望寄托在对城市未来的反思之上。我们能够依赖的不仅仅是高新科技,还有对国际社会以及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因此,世博会有两个目标:将人类大家庭联合起来,预防环境灾难。我在宏大的世博会主题馆发现了这一点。主题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屋面是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屋面。馆内的“城市人”展区呈现了全球各地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景象,还有一个展品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一个高达4米的巨型书架。

全体人类都向往美好生活,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人类将很快用尽化石燃料,地球也将被污染得面目全非。这就是“城市星球”的黑色前景。世博会主题馆里有一条“危机之道”,展现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之后的恐怖景象,从而以强有力的视觉效果给参观者带来震撼。

新增污染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作为发达国家,有什么权力来限制发展中国家提高自己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谁在授权我们一方面享受着十倍于其他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时还要去限制其他人的发展,从而让这一严重的不平等永远存在?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公,也不利于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就是创新:低碳科技的创新。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向人们展示了城市应当如何通过创新来节省能源,其中包括汉堡馆(在“被动房”里通过智能气流系统获得最高的能效水平)、马德里馆(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用“空气树”给城市降温)、伦

敦零碳馆(由英国零能耗工厂创始人比尔邓斯特设计的“零能源发展”生态村)、上海的沪上生态家(三代同堂的家庭最低限度地消耗能源)。

不难看出,本届世博会的深意就是:重新审视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我们能够怎样生活。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发展和变革

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1876年费城世博会,开始将新兴强国美国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1970年大阪世博会,成为战后日本重新崛起的标志 (2010)

年5月,世博会来到中国上海。184天的会期、246个实际参展方,7000万参观人次……既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示自己的舞台,也为汲取人类最新科技、文化成果,助力自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它又能带来中国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呢?

首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上海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世博大幕未启,这里的“世博经济”即已先行,世博会带给区域的“经济动能”可谓立竿见影。用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的话说,展览业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系数为1比9。筹备期间,“世博经济”每年对整个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在举办之年,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事实或许更具说服力。上海世博会筹办期间,除了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内大量的场馆建设来自直接投资外,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步推进,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作为世博会的重要工程之一,连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与浙江嘉兴、湖州、杭州的上海S32申嘉湖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使上海西部出口增加到6条;而时速350公里的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速铁路,以及京沪高铁虹桥站的部分设施,也将在世博会期间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世博会作为全球性大型展会的辐射作用和吸引力,也让中国客商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此前,江苏三次组团赴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宣传旅游,并推出55条江苏“世博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市场嗅觉灵敏的江浙客商也早已承接诸如世博会特许产品等多个制造业项目,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

第二,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中英文翻译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中英文翻译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中英文翻译 2010World Expo will be held in Shanghai in China, this is the first timethat China hosted the World Expo. The theme of the Expo is BetterCity, Better Life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Organizers expected toattract 70 million visit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attend, at the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largest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Expo. Theemblem of the Expo with the main colors of green, expressing theChinese people for the future,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create passion.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在我国上海举行,这是第一次由我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Life)。主办机构预计会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前来参加,同时它也是世界博览会史上规模最大的。此次博览会的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1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2010年世博会在我国大都市上海举行,对此我们感到很骄傲,很自豪,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世博会结束后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 上海世博会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对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上海世博会的举行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旅游收入 首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面貌焕然一新。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面积明显增加。其次,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这进一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心,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角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而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一个月,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就已突破6000万。这对扩大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44.2 亿元人民币。这无疑是上海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拥有世界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有潜在的世界上最广阔的消费市场,世博会的举办加深了其他国家对中国式市场经济的了解,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进一步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上海,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同时,世博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促进民族产业振兴,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这会进一步提高了上海的现代化和开放化程度,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三、世博后续效益无法估量 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据资料: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抄袭与否始末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始末:寻找“中国红” 2010-04-20 15:44:00来源: 北京日报 有人说,它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借喻国之重器、鼎盛中华;有人说,它像古时论两称斤的斗,取意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还有人说,它像古人头上的冠帽,故此得名“东方之冠”。而且,既有评论说它雄浑威仪,体现了国家气度,也有观点认为,它太过庄严,有损亲和。 但不管人们如何议论,这座层叠出挑的红色倒锥形建筑已然耸立在上海浦江东岸,古朴大气,静静地期待着绽放的一刻。 在设计者看来,它不仅仅是上海世博园里的中国馆,也不仅仅是一座能引来世人关注的建筑。它更像一个在国家重大建筑上发言、亮相的机会,是中国建筑界的一次集体展示。在西方建筑师独领风骚的今天,这样的机会尤为难得、尤为可贵。 中国建筑师的机会 站在上海浦东世博集团大楼(现为世博局办公楼)楼顶,朝黄浦江方向望去,何镜堂心里很不平静。 天气晴好,视野极佳,何镜堂能够清楚地看到浦江两岸、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有两块空地,一大一小,隔江相望。根据国家已经批复的建设规划,那里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对纵揽两岸的园区规划赞赏不已,他深信,这片总面积达到5.28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足以让建筑设计师们大展拳脚。 不过,兴奋之余,何镜堂也有一丝忧虑。规划区内,平整土地才刚开始,大片的老厂房、居民楼尚未拆除,十几辆推土机在高低不平的荒头滩地上往来奔忙。当时已是2007年4月,距上海世博会召开仅剩下三年多的时间,规划面积如此之大,能否如期完工?跟建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何镜堂,确实有点犯嘀咕。而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拿出中国馆的设计方案。年近七旬的何镜堂就是为此从广州赶到了上海,与近百位国内同行一起,参加由建设部、世博集团和中国建设学会三方举办的中国馆设计招标会。 时任世博集团世博项目部副总经理的施建培对那段忙忙碌碌的岁月记忆犹新。“我们花了两年时间进行前期规划,初步确定了一轴(世博轴)四馆(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作为永久性建筑。到2006年底,中国馆的各项规划指标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集,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一、上海世博会的意义 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成了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世博会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人文素质。参加世博会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也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质。所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二、上海世博会的效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或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举行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经济影响广泛而深远。中国旅游业将为世博会举办的过程中直接带来了广大的收益。一名参观者对当地的各种产业有催动作用,直接包括:零售业、酒店、交通、通信、餐饮、观光等产业得到乐观的收益,其中的消费都主要来源于此。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世博会的举办成功能将增强海内外投资商对中国经济的信

心,带动国内投资和外商投资双升温。使其投资效应扩大,推进中国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 三、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2010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世博会所造成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1、政治的影响。世博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相互了解与沟通的开放平台。纵观当今世界格局,合作与交流成为主流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误解、分歧、争执仍然存在,有时甚至要通过战争这种最极端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架起了一座增进了解、释放善意、传递各自诉求的桥梁。它成了一个我们和世界各国相互了解与沟通的范本,也成了检验中国人民智慧的范本,将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走向世界。此外,上海世博会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经济的影响。上海世博会除了给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之外,还给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世博会所传递的新能源利用的趋势,已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积极的态势。全国各地均迅速进行政策机制的创新,从扩大需求入手,进一步刺激新能源的发展。” 世博科技的许多成果,一定会在今后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据了解,不少世博科技成果已经在上海乃至中国“生根发芽”。诸如新能源车、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筑、电子标签、LED(发光二极管)、准4G网络等高新技术的成功亮相,无疑将推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

上海世博会的经济影响

根据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可知:对世博会的各项投资会对未来的经济总量变化产生连锁反应。我们可以根据投资总额利用“乘数原理”计算出它在后世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量,以此来衡量世博会在经济方面的长期影响力。 模型二:世博会长期在经济方面影响力大小的定量评估 我们用世博会在后世博阶段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量大小来衡量它长期内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大小。 世博会的各项投资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上海市的经济起到推动作用,我们用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来定量计算世博会的各项投资在未来具体能产生多大的经济增长量。 边际消费倾向(MPC )的确定 世博会投资支出对GDP 的影响取决于乘数K 的大小,而K 的大小取决于上海消费者在举办世博会期间MPC 的大小: Y C MPC ??= 其中,C ?为消费变动,Y ?为收入变动。 未来上海消费者的MPC 的估算成为预测世博会对上海市未来经济影响力大小的关键。对MPC 可有下述理解: 各年的国民总值变动 各年的消费变动/=??= Y C MPC 计算世博会投资对上海GDP 的长期影响,可先计算消费函数,再用消费函数来确定MPC 。表1给出了1990年—2008年上海市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 表1 上海市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

数据来源: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我们可以利用MATLAB软件,采用回归方法测算1990年以来的消费函数,得到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的线性拟合曲线如下图所示,其参数估计值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R方为,表示曲线拟合的非常好,所以该模型的准确度较高。因此,我们可以得到1990年以来的消费函数为: C C b Y 其中,C为人均消费,Y为人均收入,系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代入数据得:C589.9990.708Y

上海世博会_世博会作文4000字

上海世博会_世博会作文4000字 如果说世界杯是体育界全粉丝的狂欢派对,那么世博会就是展现科技与智慧结晶的盛宴。它是人类文明的迈步,是全人类文化交流的平台,是世界的窗口。这一路,中国从筹办,组织到开展顺利而有序,可谓是快马与健儿皆备。在我们大力的努力发展与不懈的进 步之下,幸运的中国也必将给世界一片异彩。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回眸百年前问世于欧洲的世界博览会已被视为是展示经济 和社会成就、展示综合国力的舞台。今天,逐渐富强起来的中国已成为国际展览局的成员国,中国人民渴望在世博会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从贝尔电话、科利斯蒸汽机、到爱迪生电灯、莱特飞机,它们无一不凝聚着人类科 技创新的心血与汗水。钩沉史海,早在1851年,原籍广东的上海商人徐德琼就出现在第 一届世博会上,并以他经营的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夺得了金奖、银奖。1876年,当时的清朝政府第一次派出代表团参加了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 国美酒令洋人陶醉--贵州茅台酒、烟台张裕葡萄酒双双获奖,茅台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 张裕葡萄酒从此被更名为金奖白兰地! 而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努力成果的绽放,中国不断地踏着快速驱赶的步伐向着新纪元 行进,它就像一艘劈波斩浪的巨轮拉响汽笛、开足马力,在不断发展的航道上加速向前。 终于与1993年,国际展览局接纳中国为第46个成员国,使得中国与世博会的距离更近了 一步。继1999年昆明举办了的园艺博览会成功后,上海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承办2021年世 界博览会的申请。这个满载我们每个市民期望与梦想的愿望,更为上海今后日新月貌的发 展插上翅膀,铺上了朝未来明确方向努力奋起的阶梯。 世博是一个国家力量的体现,中国只有不断革新图强,真正地雄踞世界东方,才能 更替历史的百年之交。此后的中国更加踊跃地参与到世界文化的交流团体中,中国政府 一言九鼎的声音,上海人民期盼已久的心愿,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五大洲纷纷聚 焦中国首都、聚焦黄浦江畔。而从提出申请的那一天起,直接承担申办任务的上海就紧锣 密鼓地开展了各项申办工作,来自各部门的精兵强将聚集到申博的大旗下。我们又赢了! 那晚,五星红旗在迭起的人海中飘摇起来,继08奥运会投标成功,中国人脸上再一 次溢满了喜悦的花朵。我们舞着手中刻印着祖国鲜艳的红色旗帜,欢呼着,拥抱着,蹦跳着,激动地涕零着,挥着双臂,似乎在仰着面向全世界呐喊出这一喜讯。收获在迅猛成 长道路上的田垄中,中国这匹黑马将不断用自己的速度,力度吹起胜利的号角。 那一路庄重的承诺,那一步步挥洒着汗水的改革发展道路,那一颗颗热忱奉献的心,最终终于幻化成了嘴角洋溢起的欣慰的笑意。唯有前方的灿烂才能鼓舞起梦想与动力,唯 有信念能搭建起承诺,唯有务实的拼搏才能铸就实力,而唯有实力才能支撑起梦想!中国 人记住了天道酬勤,也用行动骄傲地告诉了全世界,我们,行! 疾风知劲草,齐心绘蓝图,中国用独有的激情点燃了自己的梦想的起点,世博会的举 办可谓任重而道远,这个充满活力的发展中城市,即将拉响笛鸣启航。 2002年3月15日,国展局考察团专程赴杭州市,实地了解上海周边地区对中国申

2010世博会中国馆介绍中英文对照

2010世博会中国馆介绍中英文对照 The China Pavilion represents the Chinese presence in Expo 2010. China Pavilion is located at the projecting area near the main entrance of Pudong Site, within Zone B of the Enclosed Area. It comprises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Chinese Provinces Pavilion and Pavilion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中国馆是代表中国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场馆,位于浦东世博园区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世博会规划园区中围栏区的B片区,由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 The contour design of China Pavilio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riental Crown”, to express the spirit and dispo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Rising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is supported by traditional Dougong brackets fixed layer upon layer, concentrating Chinese elements and embodying Chinese spirit. The Chinese Provinces (Joint) Pavilion extends in flat under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serving as a reliable platform, to build an open, mild, compatible and rich layered city square.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and Chinese Provinces Pavilion will create a spectacular urban space series, with well-defined functions up and down, delicately fitted major and subordinate architectural formation、and the spatial layout focused on the main axis in a north-south direction. Pavilion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will be self-build pavilion.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想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中国港澳台馆为三地自建馆。 我要成为世博志愿者 The World Expo is a large-scale, global, non-commercial Expo. The hosting of the World Expo must be applied for by a country and approved by the international World Expo committee. Expo aims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llow exhibitors to publicise and display their achievements and improv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Accordingly, the World Expo with its 150-year history is regarded as the Olympic Games of th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will host the 2010 World Expo. The World Expo has a long history but it has never been held in Asia. So the 2010 World Expo is an honor for all of the Asians. Our government has promised that it will be the best one. And Shanghai, as a host city, will have more chances to develop quickly. As a student in Shanghai, I should learn English well so that I can be a volunteer in the Expo to help foreigners know more In my opinion, the Expo is a huge and grand ceremony. I can imagine, in Shanghai, no boundari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are talking about the changes here, not

《新中国》百年前预言上海世博会——中国人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新中国》百年前预言上海世博会——中国人与世博会的 历史渊源 《新中国》百年前预言上海世博会——中国人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爱国民族工商业家郑观应在其心血巨著《盛世危言》中写下了这段文字。当时的他致力于“富强救国”,并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维新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积极参加世博,在他看来乃是推动经济强国的大势所趋。 历史上,中国与世博会一直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就像百年奥运梦一样,这里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一一徐荣村。徐荣村是最早到上海闯荡的人物之一,他排行老四,当时在宝顺洋行做买办。除了为外国人做生意外,还有自己的一点生意一一丝绸。徐荣村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有自己的理念,即货上品,价格上品。价格跟着货物的质量走。他率先进行分类包装,再卖给不同的人。 1851年伦敦世博会,英国非常希望中国参加。徐荣村所在的宝顺洋行老板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但清政府却置之不理。英国表示,清政府不参加,中国商家参加也可以代表中国,于是宝顺洋行老板又请了许多人来说服中国商家参加,但几乎无人响应,只劝得了徐荣村打包了12捆“荣记湖丝”,运到伦敦世博会参加展览,因此成为第一个参加世博会展览的中国人。在最后的工艺评奖中,“荣记湖丝”力挫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一举夺得金银大奖。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亲自颁奖,并允许“荣记湖丝”进入英国市场。这是中国产品首次在世界博览会上夺得金奖。 但这次世博会之行只是徐荣村的个人行为,并不是政府派遣的。直到1876 年,清政府才以官方名义正式参加世博会。那一年,清政府派浙江海关文书李圭参加了美国费城世博会。李圭回来以后,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让中国人第一

关于上海世博会的论文

上海世博会的带来效益和意义 内容摘要:上海世博会从2002年12月3号夜晚申办成功到2010年5月1日的开幕式,期间上海世博会的效应就不断的彰显出来。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世界对中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世博效益、影响、意义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自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成为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具有悠久东方文明的中国,是一个热爱国际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国度。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以下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意义: (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上海世博会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聚会 一方面,上海世博会将努力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将始终以全球的视野来筹备和举办上海世博会,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的参与、理解和支持,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四)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这一世纪性的宣言将汇集各国人民在世博会上的真知灼见,承载人们对全球未来合作与人类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和广泛共识。这将是上海世博会为世界人民留下有关城市主题的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博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 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世界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

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影响和意义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5、后续效益无法估量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

参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观后感及心得体会

参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观后感 王淑华 那骄傲的一片中国红 还没有走近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我就已经看到了一抹醒目的中国红,她既亮丽、活泼,又宏伟、庄严……那由深至浅的红色,铸成了中国馆独特的外形和气质,她让每一颗心在燃烧!她让每一个人感到震撼!她让所有的华夏儿女感到骄傲! 那一片中国红,从历史深处走来 走进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我怀着新奇而又敬畏的心情首先观看了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秦俑馆铜车马。 引人注目的铜车马虽然在地下被尘封了两千年,然而它的面纱被揭开之后,却赫然展示出它的神奇来,在我们的面前大放异彩。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馆内展出的“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总重约1040公斤。细细端详它,它的主体为青铜所铸,通体饰有精美彩绘,配有一千多件金银饰品,整体制作真是精美绝伦。停下脚步观赏它,我由衷地觉得,我国古代的铸造工艺多么先进巧妙啊!精确的写实主义造型是那么的形象逼真。细细品味它,觉得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具有的成就。

来到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处,也就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抬头仰望,让我惊叹的是那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着,画面宏大,气势磅礴,使人仿佛置身于我国名都——汴京的繁华之中。画面的每一处景色都被描摹地纤细入微,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地栩栩如生。绘画的线条、轮廓十分清晰,整幅画布局非常合理,真不愧为国之瑰宝! 铜车马与《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它们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少风起云涌,在今天,却仍然能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折射出无与伦比的光芒。 我知道了——那片中国红,从历史深处走来,象征着中国人永恒不变的信仰,象征着中国瑰丽的文化。 那一片中国红,从国内向世界走去 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大概需要45分钟。 置身于巨大的环幕影院,欣赏着一段8分钟的电影,我和每一个参观者在经历视觉与听觉的强烈冲击以后,深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最终到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这里给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

上海世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上海世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求3000字左右的论文)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0-5-30 17:17 市场经济学期末论论文,明天上午要交的!!!!! 提问者:爱上互利的猪- 一级 最佳答案 上海获得世博会主办权,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世博会素有“经济奥林匹克盛会”之称。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 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实际gdp总量增长了6.3倍,实际人均gdp增长了5倍,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2.4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以7%左右的高速度增长,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达到19万亿元。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在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上海举办世博览会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首先,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其次,2001年年初,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上海世博会的选址正好处在这一规划区域内,通过举办世博会,将带动这一地区的综合开发,把浦江两岸建设成为一个集综合服务、生态居住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城区,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范例。预计世博展馆直接投资需要人民币248亿元左右。 再次,通过世博会的举办,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上海举办世博会扩大了上海的知名度,为上海吸引国内外资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有利于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非国有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 上海世博会的直接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交通、商业、通讯、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预计可带动5至10倍的投资,初步测算上海举办世博会总投资规模在3500至4500亿人民币以上。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2009中国与世博会

2009-8 中国与世博会(T) 2009年世界博览会是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展示会,为各国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用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所取得的各种最新成就。中国参加早期世博会—以中国历次参加世博会的中国馆﹙1904年、1915年、1926年、1933年﹚为视觉主体。画面中心为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的代表性建筑“水晶宫”;中国馆建筑图形的展示,如同翻开曾经的历史。中国参加近期世博会–以新中国重返世博会后中国馆代表建筑为视觉主体。1982年世博会是转折点,中国再次重返世博会的舞台;1992年世博会,中国馆首次评为五星级展馆。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以昆明花博会“人与自然馆”为中心,体现新时期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盛况。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世界各大城市的代表建筑为背景,以上海建筑为中心,演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09-8 中国与世博会大版票【商品名称】:2009-8 中国与世博会大版票 【全套版数】:4版 【整张数】:16枚 【发行日期】:2009-5-1 【单枚规格】:44×33mm 【齿孔度数】:13度 【设计者】:励忠发 【版别】:影写版 【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图案面值】 (4-1)T 中国参加早期世博会 1.20元 (4-2)T 中国参加近期世博会 1.20元 (4-3)T 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1.20 元 (4-4)T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1.20 元

邮票介绍: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2010年世界博览会是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展示会,为各国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与学习的平台,用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领域所取得的各种最新成就。

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各方面的影响(全)

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各方面的影响(全).txt﹃根网线''尽赚了多少人的青春い有时候感动的就是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破碎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是踩着这些碎片却假装不疼痛固执的寻找﹎将来就算我遇见再怎么完美的人,都有一个缺点,他不是你,_____下辈子要做男生,娶一个像我这样的女生。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1、推动制造业战略升级: 世博会是加快上海制造业新一轮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海制造业要在新的起点上,坚定推进“科教兴市”战略,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经济主导竞争力、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全面建设与城市生态相协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新高地,加快构筑面向国、都市型工业为配套,与“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城市功能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新型产业体系。 2、全力构筑新的产业链 建立新的产业观、开发新的产业门类,才能形成新的产业链,从而释放上海制造业的存量能力、企业能力和品牌能力。 3、世博会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世博会的举办将从五个方面推动上海产业的发展,其途径是: 第一、强化上海作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会展中心的地位。 世博会的举办将从三个方面推动上海会展产业的发展:一是有利于规范上海会展市场,使之走上统一、有序、规范的道路;二是有利于营造产业的品牌,提高上海会展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三是有利于改变会展主题雷同、会展规模过小、会展内容失真的状况。 第二、强化上海服务功能的地位,推动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内容的第三产业发展。 世博会期间创造的巨大服务需求,涵盖了金融、保险、通讯、安全、海关、边检、交通、旅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等诸多内容,其服务对象涉及到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国内几十个省市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者。不同内容的服务项目、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必然锤炼不同的服务技能,诸如接待能力、管理素质、服务品种、语种水平等。这对于提升第三产业层次、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促进。 第三、强化上海技术创新的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世博会展台显示了当前全球工业化国家最新颖的产品,它们往往是各国顶级高新技术的结晶,代表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会展国的骄傲。上海作为展示舞台的东道主,必然受到两大方面的驱动力:一是与先进技术含量产品之间的落差所产生的压力;二是从与先进技术含量产品之间的落差中获得的启迪。在产品展示、展评的竞争和交流过程中获得的这种驱动力,必然会对会展城市的技术创新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尤以东道主上海为最。上海是我国都 市中最富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城市,限于条件,多数科技人员不可能出洋考察交流,障碍了创新思路的拓展。如今,全球顶级的科技成果送上门来,这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机遇,它必

最新精品作文:China and World Expo(中国与世博)_700字作文

China and World Expo(中国与世博)_700字 On December 2002 China won the bid to hosting Expo 2010.This is the first General Exhibition hosted by a developing country; However China has a long-standing relationship with World Expo. Chinese people have participated in World Expo since its first presence. After wining its liberatio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taken part in 12 world expositions. Chinese exhibits won many prizes in previous world expositions. The Yisheng Wine was awarded with the gold medal at Expo 1906 Milan Italy; many others like the embroidery of the Portrait of Jesus Gold Prize Brandy and Mao-Tai Chiew were among the highlights at the Panama-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San Francisco 1915.2002年12月31日,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但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可长呢,从第一届世博会起,就有中国人参展。建国后,中国也参加了12届世博会。并且中国的展品在历届世博会上获得过很多奖项,比如在首届世博会上,来自中国上海的商人徐荣村,就凭其自己的“荣记湖丝”获金、银大奖;“颐生酒”在1906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获金奖,还有《耶稣像》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