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谷城近49a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论文)
近60年武穴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近60年武穴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近60年来,武穴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活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武穴市近6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的影响,为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我们来看武穴市近60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
根据气象数据统计,武穴市的平均气温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近30年来,气温上升的速度更是明显加快,平均气温比过去上升了约2摄氏度。
夏季气温的升高尤为明显,而冬季气温的升高也在近年来开始显现。
这种气温上升的趋势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例如农作物的生长期缩短,水资源利用更加困难,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等。
我们来分析一下武穴市近60年来的降水情况。
与气温相比,武穴市的降水变化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趋势,但在一些特定年份和季节出现了一些突出的情况。
近30年来,武穴市的降水量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夏季,降水量减少的幅度更为明显。
而在部分年份,特别是在气候异常事件发生的年份,武穴市的降水量会出现异常偏多或异常偏少的情况,这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近60年来,武穴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气温逐渐升高,尤其是夏季气温升高更为明显,而降水量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夏季降水量减少更为明显。
这些变化对武穴市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变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应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气候变化对武穴市的影响规律,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动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减轻气候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应加强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适应措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抗灾能力。
湖北省近5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_李帅

湖北省近5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李帅,汤振权,匡亚红(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 温度和降水对气候的变化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调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利用湖北地区1957~2006年的气象资料,选取16个有代表性的站点,具体分析了近50年该地区气温与降水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夏季总降水量与温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全年及春、秋、冬各季气温与降水的相关性规律表现不明显。
这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以及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温度;降水;时空分布;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 S1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04-01652-04On the Changing Trend of T e mperature and Preci p itati on in H ubei Provi nce in R ecent 50Years L I Shuai et al (Co llege o f Civil and Hydropo w er Eng i neeri ng ,Three Gorges U ni versity ,Y ichang ,Hubei 443002)Abstract Tempera t ure and prec i pitation changes have a very si gnifi cant m i pact on c lm i a t e so that the st udy of t empera t ure and prec i pitation changes is signifi cant for promoti ng t he agricultural producti on ,w ater resources pl anni ng and scheduli ng .Th i s study am i ed t o ana l yze t he cor -rel a ti on bet w een te mperature and precipit a ti on i n recent 50years by usi ng t he m eteorol og i cal data ofHubei Prov i nce duri ng 1957-2006i n 16representati ve sites .The res u l ts showed t ha t a quite obvious relevance was de monstrated bet ween t he tota l prec i pitation and te mperature i n su mmer ,but i n spri ng or t he whole year ,autu mn andw i nt er ,the rel evance of t he la w o f t he perfor mance was not obvi ous ,which prov i ded a gu i dance t o t he l ocal agr i cultural production as we ll as f ull and rationa l utiliz a tion o f t he l ocal clm i ati c resources .K ey words T e mpera t ure ;P recipit a ti on ;Spatial and te mporal di stri buti on ;Corre l ati on anal y sis作者简介 李帅(1987-),男,湖北汉川人,本科生,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湖北襄阳机场降水特征分析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样加标回收率良好遥 由于酒石酸钾钠生产工艺的原因袁不同厂 家酒石酸钾钠掩蔽效果不同且空白差距较大袁使实验过程存在 不稳定风险[9]遥 在采用标样进行盲样考核尧测定无钙镁离子干扰 的水样时袁可不加入酒石酸钾钠溶液袁既简化操作步骤袁还可以 避免酒石酸钾钠带来的干扰遥
5 结论 酒石酸钾钠在氨氮测定中做为钙镁等金属离子掩蔽剂并非 必须加入的试剂遥 在水样经蒸馏处理后或在盲样考核中袁可不 加入酒石酸钾钠溶液袁以减小水样空白遥 以酒石酸钾钠为掩蔽 剂时袁产生白色沉淀可采取离心或微孔滤膜抽滤去除干扰遥 本 文配制的酒石酸钾钠-六偏磷酸钠复合掩蔽剂对水样中钙镁等 金属离子掩蔽效果良好袁有条件的实验室可探索更适宜的试剂 做掩蔽剂遥
作者简介:马国锋(1988-),男,籍贯院山东济南,职称院助理工程 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尧环境保护相关工作遥
- 26 - 科 学 技 术 创 新
最少袁而春尧秋两季则是过渡季节遥
图 1 襄阳机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图 1 反映了襄阳机场降水量季节变化特征可以看出袁 襄阳 机场降水量季节变化特征呈现明显的峰谷型遥 春季到来后袁西 南季风逐渐活跃起来袁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带来了充 沛的水汽袁使得降水量在春季有了迅速的提高遥 到了夏季袁由于 西南暖湿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袁给本场带来了大量的降 水遥 然后由于副热带高压逐渐东退袁降水量开始逐月降低袁而进 入冬季以后袁东北季风渐渐增强袁平均降水量便逐渐减少遥 襄阳 机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袁全年降水量的分布明显地表现 出夏多冬少的特点遥 峰值位于夏季袁平均降水量为 401.1 毫米袁 最小值位于冬季袁平均降水量仅有 62.8 毫米遥 春季降水量达到 191.3 毫米袁居全年第二位袁与西南季风开始活跃是分不开的[2]遥 2.1.2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近48a鄂东汛期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

近 4 8 a鄂东汛期暴 雨 日数 的时空变化特征
李海 燕 , 国平 , 陈 陈光 涛
( 北 省 黄 冈市 气 象 局 , 冈 4 80 ) 湖 黄 3 0 0
摘 要 : 用 鄂 东 地 区 5市 2 使 4站 16 - 2 0 9 1 0 8年 逐 E降 水 资 料 , 用 合 成 法 、 性 趋 势 、 动 平 均 、 r t 波 分 析 以及 M— l 采 线 滑 Mol 小 e K突 变 检 验等 方 法 , 析 近 4 鄂 东 汛 期暴 雨 日数 的 气候 特征 和 年 际 、 代 际 变化 规 律 及 其 周期 变 化 . 对 该 地 区近 4 分 8a 年 并 8a 不 同 时 间段 暴 雨 日数 进 行 突 变 检 验 。 结果 表 明:1 )与 2 0世 纪 9 0年代 前 3 0年 相 比 ,0年 代 后 1 9 8年 . 东 6月 下 旬 暴 雨 鄂 减少 , 中 、 旬 暴 雨 增 多 , 该 地 区近 些 年 来梅 雨 开 始 和 结 束 时 间均 推 迟 的 变化 趋 势 一 致 ;)2 7月 上 与 2 0世 纪 9 O年 代 以后 , 暴 雨 高发 中心 出 现鄂 东 北 向西 扩展 、 东南 向南 偏 移 的态 势 ;)近 4 , 鄂 3 8a 鄂东 汛 期 、 主汛 期 和 梅 雨期 暴 雨 日数 变化 存 在 准 4 a
中 图 分类 号 :4 80 4 P 6 .2 +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0 4 9 4 (0 1 1 0 7 — 6 10 — 0 52 1) — 0 7 0 0
S ail a d T mp rl Ditiu in o lo - e s n Ran tr Da s p t n e o a sr t f F o d s a o i so m y a b o Ov r Ea tr b ii t e L s 8 as
2012年8月6日谷城倒塔事故与暴雨洪涝影响调查分析

暴雨灾害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 Vol.40No.2 Apr.2021第40卷第2期2021年4月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ower collapse accident and the impactof rainstorm and flood in Gucheng on6August2012SHI Tianru1,ZHOU Yuehua2,YE Limei2,LI Lan2(1.State Grid Hube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Wuhan430077;2.Wuhan Regional Climate Centre,Wuhan430074)Abstract: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s,the damage severity and flood inundation area at the scene of a collapse accident for the No.170tower on the500kV Shiyan-Xiangfan circuit in Gucheng County on6August2012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Then the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disaster period as well as the reservoirs,river channels and physical geography in the disaster ar⁃ea were investigated and arranged using data analysis methods.We calculated the extreme values of water level,discharge,precipitation and other factors,and simulated the flood path and the depth and context of flood inundation by a two-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to as⁃sess the cause of the tower collapse ev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wer collapse event induced by rainstorm is obviously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aster chain effects.Due to the local heavy rainfall inducing mountain torrents and the middle and small river floods,both the inflow peak discharge of Tankou reservoir and the peak discharge of the Beihe River in Gucheng exceed the record for once in100years.The great impact of the flood damaged the trees,houses,bridges and other disaster bearing bodies on the flood path first,and then the debris evolved from the disaster bearing bodies and the flood combine together to become a new disaster causing factor,resulting in the tower collapse due to the collision of upstream flood and debris.The simulated flood inundation area in the upstream of Tankou reservoir where the tower170is located increases with time,which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inundation area confirmed b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Key words:tower collapse accident;flood disaster investigation;flood inundation model of rainstorm;debris引言2012年8月4—6日,受“苏拉”台风登陆后形成的倒槽和华北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湖北多地出现较强降水,降水中心位于鄂西北,造成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湖北省近47年气温和降水气候特征分析的开题报告

湖北省近47年气温和降水气候特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湖北省作为我国的一个典型省份之一,其气候特征对于全国的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湖北省的气候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尤其是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前后的气候变化更为明显。
因此,深入分析湖北省的气温和降水气候特征,对于进一步探究气候变化原因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湖北省近47年的气温和降水气候特征,并探讨其中的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全面了解湖北省气候变化情况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收集湖北省近47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分析湖北省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3. 探讨湖北省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原因。
4.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湖北省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
四、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湖北省近47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数据。
2.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图表、统计分析等方法。
3. 趋势分析:利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湖北省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原因。
4. 应对策略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湖北省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包括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
五、研究预期成果1. 全面了解湖北省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为探究气候变化原因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2. 提出针对湖北省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为湖北省和全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六、研究进度安排1. 进行文献调研和数据收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2周)。
2.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制作图表、统计分析等(4周)。
3. 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原因(2周)。
4. 提出针对湖北省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2周)。
5. 撰写论文并进行修订(4周)。
七、论文结构安排1.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1.3 研究内容1.4 研究方法1.5 研究预期成果1.6 研究进度安排2. 湖北省气温变化特征分析2.1 湖北省气温数据采集和处理2.2 气温年变化规律分析2.3 气温季节变化规律分析2.4 气温变化趋势分析3. 湖北省降水变化特征分析3.1 湖北省降水数据采集和处理3.2 降水年变化规律分析3.3 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分析3.4 降水变化趋势分析4. 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湖北省的影响分析5. 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分析6. 结论及展望参考文献。
湖北省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定 条 件 。参 考 Lie e v a y等 的方 法 , 文 求 得 序 列 长 度 为 5 本 O年 的 随 机 蒙 特 卡 洛 模 拟 试 验 的 临
5个 代 表 站 气 温 和 降 水 量 的 趋 势 系 数 , 采 用 随 机 蒙 特 卡 洛 模 拟 试 验 的 统 计 检 验 方 法 对 其 进 并
行 检 验 , 种方 法 最 早 是 由 L v a y等 于 8 这 ie e O年 代 初 提 出 的 , 优 点 在 于 它 不 需 要 知 道 统 计 其
1 资 料 与方 法
资 料 为 国 家 气 候 中 心 整 理 公 布 的 中 国 1 0站 1 5 6 9 1年 1月 一 1 2月 的 逐 月 平 均 气 温 和 降水
量 。春 、 、 、 季 及 年 平 均 序 列 所 指 月 份 分 别 为 :— 5月 、 — 8月 、 一 l 夏 秋 冬 3 6 9 1月 、 2月 一次 年 2 1
界 值 ( 应 于 0 1 ,. 5 0 0 对 . 0 0 0 , . 1信 度 时 分 别 为 0 2 5 0 2 6 0 3 0 , 标 准 比 T 检 验 ( . 1 , . 3 ,. 8 ,. 6 ) 其 O 2 3
月 和 1 2月 。 文选 取 湖 北 省 的 恩施 、 昌 、 县 、 祥 和 汉 口站 , 们 分 布 于 湖 北 省 的 西 南 、 —1 本 宜 郧 钟 它 西北和 中 、 东部 , 本 上 可 以 代 表 湖 北 省 的 特 征 。 基 气 象 要 素 的 长 期 变 化 一 般 采 用线 性 回 归方 程 来 拟 合 。用 回 归 系 数 来 表 示 要 素 序 列 的变 化
近60年武穴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近60年武穴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武穴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近60年来气温和降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武穴市气温和降水数据的分析发现,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降水量则呈现波动变化。
通过关联分析发现气温和降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受影响因素复杂。
未来,预计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量将更加不稳定。
气候变化将对武穴市的农业、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研究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以保障武穴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为武穴市的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展望。
【关键词】武穴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关联分析、影响因素、变化趋势、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6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显著,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武汉市辖区之一,武穴市也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逐渐发生了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武穴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深入探讨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地区的影响,本文将对武穴市近6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武穴市地处长江中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气候变化较为明显。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不断加剧,武穴市的气温也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
降水量的变化对武穴市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武穴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地区气候变化的规律,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灾害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近60年来武穴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的分析,探讨该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测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武穴市近60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包括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季节变化规律和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等,揭示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和规律。
3. 对武穴市气温和降水的关联进行分析,探讨气温和降水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谷城近49a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杨诗定(谷城县气象局,谷城 441700)摘要:利用谷城县1959~2007年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移动平滑等方法对近49a 降水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近49a谷城年降水量呈缓慢增多趋势(4.3mm/10a),且有23a、21a 的周期变化。
夏季降水量增多明显(30.6mm/10a),秋季降水量却呈减少趋势(-21.8mm/10a)。
年降水量的增长主要源于夏季降水增长的贡献。
同时,年降水增多、雨日减少、暴雨日增多,表明谷城地区强降水的危害有增多的趋势。
关键词:谷城;气候变化;降水引言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气象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对于全球性的持续变暖趋势,降水量变化特征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区域特征,因此研究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IPP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20世纪半球亚热带陆地地区每10年减少约0.3%,而大部分中高纬地区降水量每10年增加0.5~1.0%[1]。
很多学者对我国和湖北省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如王英等[2]基于1951~2002年中国约730个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对我国降水近50年变化进行研究表明,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从60年代到90年代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在90年代后期出现回升,其中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已达到50年代和60年代的水平。
陈隆勋和翟盘茂等[3-4]对近40~50年我国降水研究指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西部降水量增长趋势明显,其中以西北地区为最,而西南一些地区有减少趋势。
郑祚芳等[5]对湖北省近50年气候变化的研究结论是,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差异明显,年降水量有弱的增多趋势。
冯明[6]对全省72 个台站来的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 全省降水差异较大, 分布不均, 1980 年以来东部地区降水偏多, 西部地区则相反。
覃军王海军[7]对湖北省1961年以来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指出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其分布格局是东增西减,南增北减。
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山区,1959~2007年年平均降水量932毫米,降水变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影响巨大,降水的不均匀性(干旱、暴雨)造成的损失巨大。
因此对降水变化的研究,揭示其变化特征,对于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强防灾减灾主动性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对该地区49年来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揭示其基本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
1 资料及分析方法1.1 资料本文选取谷城站(站址未迁移过)1959~2007 年人工观测降水资料,按年(1~12月)、汛期(5~9月)、春季(3~5 月)、夏季(6~8 月)、秋季(9~11 月)、冬季(12~次年2 月)组成序列。
1.2 方法1.21 气候倾向率降水的气候率采用一次线性方程表示,即:R i=a0+bt i,i=1,2,…,n。
(1)式中R i为降水量,t i为时间,b×10为气候倾向率,表示降水量每10年的趋势变化率。
1.22 累积距平累积距平是一种由曲线直观判断要素变化的方法,可表示为:C t =)1-=-∑X i X ti ( i=1,2,…,n 。
(2)式中Xi 历年降水量,-X 是平均值。
1.23 滑动平均滑动平均是趋势拟合技术的基础方法,相当于低通滤波器。
用时间序列的平滑值来显示变化趋势,对于样本容量为n 的时间序列x ,其滑动平均序列为:-X j =k1∑=ki x 1i+j-1 j=1,2,…,n-k+1 (3)式中K 为平滑长度。
2 统计结果与分析2.1降水量变化趋势 2.11年降水量的变化谷城县1959 ~ 2007年的年降水量序列的特征值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 中可以看出, 谷城年降水量的最大值为1369mm, 出现在1959 年; 最小值为533 mm, 出现在1965 年; 多年平均降水量932mm;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变差系数达到0.20。
表1 谷城县1959~2007年降水量序列特征值统计值 均值/mm 标准差/mm 最大值/mm 最小值/mm 变差系数降水量 932 190 1369 533 0.20统计谷城县1960年代(1961~1970)、1970年代(1971~1980)、1980年代(1981~1990)、1990年代(1991~2000)及2001~2007年的年及春、夏、秋、冬平均降雨量,其结果见表2表2 谷城县1959~2007年各年代的年、季平均降水量(mm )年代 年平均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1961~1970 925.5 284 279 294 76 1971~1980 944.4 232 389 244 79 1981~1990 940.2 248 355 249 88 1991~2000 881.7 231 378 206 71 2001~2007 976.6 236 436 213 78从表2可以看出,1961~1990年降水量变化不大,1991~2000年是相对少雨时期,进入21世纪后年降水量呈递增趋势,夏季尤为明显。
2001~2007年平均降水量分别比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1990年代偏多51.1 mm 、32.2 mm 、36.4 mm 、94.9 mm 。
春季、冬季降水年代间变化不明显;夏季变化最突出,2001~2007年平均最多,1960年代最少;秋季1960年代最多,1990年代最少。
从近49a 谷城县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看(图1),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倾向率为4.3mm/(10a),且具有阶段性增加、减少变化。
1960年代年降水量变化平缓,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呈减少趋势;1970年代 中期到1980年代前期,呈增加趋势;1980年代前期至1990年代前期降水变化平缓;1990后代明显减少,处于历史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959年19651971197719831989199520012007年年份降水量/m m降雨量7次平滑线性 (降雨量)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959年19651971197719831989199520012007年年份降水量/m m春季降水量七次平滑线性 (春季降水量)少雨(或干旱)时期;进入21世纪,呈明显增加趋势,进入多雨时期。
R=919.5280+0.4303*T图1谷城1959~2007年降水量变化曲线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谷城年降水量进行周期分析。
首先对年降水量序列进行周期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存在23a 的显著周期。
然后对余差序列进行第二周期分析,结果存在21a 的次显著周期。
第一显著周期与第二周期进行叠加表明周期分析方法对保城年降水量拟合效果较好(见图2)。
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959年19651971197719831989199520012007年年份降水量/m m降雨量周期叠加值图2 谷城1959~2007年降水量周期变化2.12四季降水量的变化R=267.6046-0.8046*T(a)春季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59年19651971197719831989199520012007年年份降水量/m m夏季降水量七次平滑线性 (夏季降水量)1002003004005006001959年196719751983199119992007年年份降水量/m m秋季降水量七次平滑线性 (秋季降水量)501001502002501959年19651971197719831989199520012007年年份降水量/m m冬季降水量七次平滑线性 (冬季降水量)R=283.8827+3.0643*T(b)夏季R=299.6505-2.1811*T(c)秋季R=73.2704+0.1729*T(d)冬季图3谷城1959~2007年四季降水量变化曲线分析近49a 谷城县四季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图1):春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8.1mm/(10a)。
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初期,降水持续减少,1980年代中后期出现一个降水增多期,1990年代至今降水呈减少趋势。
1960年代为春季多雨期;1970年代至1980年代末、1990年代至今为春季少雨期。
夏季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30.6mm/(10a)。
1960年代初期至1980年代初期,谷城夏季降水经历了长时间的持续增长期。
其后降水的变化波动特征明显,198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959年19651971197719831989199520012007年年份降水量/m m汛期降水量线性 (汛期降水量)年代前期和1990年代后期是两个短暂下降期,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前期和2000年以后是谷城夏季降水的增长期。
进入21世纪后年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夏季降水增加的贡献。
2001年后进入夏季多雨期,1960年代是夏季的少雨期。
秋季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21.8mm/(10a)。
1960年代初期到1970年代末期、1980年代初期到1990年代初期是谷城秋季降水的的减少期。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期、1990年代中期以后是谷城秋季降水的增长期。
秋季多雨期在1960年代,少雨期在1990年代。
冬季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较小,呈微弱增长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7mm/(10a)。
除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经历了一个增多到减少的明显变化外,其它时段变化平缓。
谷城冬季降水量年代际变化不明显。
2.13 汛期降水量的变化R=522.5970+2.2618*T图4谷城1959~2007年汛期(5~9月)降水量变化曲线谷城近49a 汛期降水量总体呈明显增多趋势(图4),其气候倾向率为22.6mm/(10a),且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图5)。
谷城1959~2007年汛期(5~9月)降水量累积距平曲线显示,汛期降水随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波动特点,从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后期汛期降水量持续减少,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处于明显增多期,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末缓慢减少,2001年后迅速增多,且趋势维持。
-1200-1000-800-600-400-20002001959年19651971197719831989199520012007年年份汛期降水量累积距平图5谷城1959~2007年汛期(5~9月)降水量累积距平曲线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59年1965年1971年1977年1983年1989年1995年2001年2007年年份年雨日/天雨日线性 (雨日)12345671959年196719751983199119992007年年份年暴雨日数/天暴雨日数线性 (暴雨日数)2.2 年雨日的变化谷城近49a 年降雨日数总体整形呈减少趋势(图6),其气候倾向率为-2.5天/(10a),有一个增多期和一个减少期(图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