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

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

汶上县次丘镇第一中学赵燕平

今天,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历史学科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前提是要求历史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深层次学科能力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在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殿堂里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任意驰骋呢?

书籍奠定了一个高水平教师一生的精神根基,也奠定了他作为教师的知识根基。俗话说:理想的书籍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智慧的结晶,是每个教师不断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许多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是与其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经验分不开的。阅读,不仅是教师的职业底线,更是新课改的要求。一个没有雄厚的阅读功底,没有充足的精神底气,而只会做考试题的教师,即使他的学生学业成绩再优异,他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好的“教书匠”而已。真正的教育大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丰富知识的人,一个具有思想涵养的人。

历史贯穿于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系统的、渊博

的、扎实的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形成。通过阅读,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丰富人文素养,提高理论水平,提高人生境界。读书还是表达与创造的源头。要想在工作中有所创造,必须有雄厚的阅读基础。所以,新形势下的教师,我们应在教课之余博览群书,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最后学历取得时的知识水平。

同时,运用语言艺术,这也是对新形势下教师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素质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情实感,甚至可以说,“教学之成败,以语言为先。”历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的程度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历史教师必须是充满活力,以自身的活力带动学生的活力,以自身的善辩带动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兴奋,主动掌握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所以,新形势下的教师,我们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在语言艺术上多下功夫。

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进行国情教育,也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光荣使命。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

传统,是一个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这些优秀传统如何被继承并加以弘扬,要求我们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国情教育必须寓于历史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历史教材,以便得出结论,在国情教育中,教师讲授时,要充满感情,进行科学分析,表现出主观上的爱和憎,赞美和批判等鲜明的阶级感情,教育学生认清国情发展的真正规律,预见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以生动的历史事实感染学生。才能使国情教育对客观世界及事物的发展以正确地反映。通过认识国情,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青少年一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在任何一所学校,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思想品质的塑造者。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屏弃传统教学中“以师为本”或“以文为本”的错误理念,树立正确的“以学生为本”的正确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创造。而不是把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常可用以下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