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P10

总量稀缺质量稀缺人力资源稀缺有多种形式

结构性稀缺显性稀缺与隐性稀缺

静态稀缺与动态稀缺

2.规范分析 P32

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方法。

规范分析重视研究事物的好坏与否,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它所研究的内容受人们的立场、观点和伦理道德标准等因素影响较大。

2.特点:

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主要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结论无法通过事实检验。

规范分析法对一个问题所引起的争议很大,不过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尺度——互惠原则,有三种理解:1.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涉及的所有各方均受益;即没有人在此交易行为活动中遭受损失。

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

3.更多情况下,有受益者,有受损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受损的程度或数量。

但是,并不是所有互惠行为会自动产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四种障碍:

1.不知情

2.交易障碍

3.价格扭曲

4.市场缺位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根据分析主体不同,劳动力供给有三种类型:

个人劳动力供给微观

家庭劳动力供给中观

社会劳动力供给宏观

⒉无差异曲线P49

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满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推论

•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同,不同无差异曲线上的点的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高;反之效用越低

•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边际替代率

•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

曲线的形状不同(见下

图)

⒊边际替代率(MRS) P50

它是每增加一单位(小时)的闲暇所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数量,它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具体到劳动力消费的无差异曲线上,指在维持消费闲暇和劳动收入的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减少)一些闲暇时间,需要减少(增加)劳动收入的比率。MRS = ⊿y / ⊿h

结论

为保持效用不变,增加一种物品的消费,就要减少另一种物品的消费,边际替代率恒为负数。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就在于此。当然,边际替代率通常取其绝对值。

无差异曲线的切线由比较陡峭变得比较平缓。这说明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越来越小,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替代率绝对值的递减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原因。

第三章

(一)劳动力需求的概念

劳动力需求(Labor Demand ):指雇主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它包含如下几层含义:

(1)是雇主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缺一不可。

(2)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即劳动力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引起的。

(3)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相互关系,特点 P79 总产量:是一定量的劳动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就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

设总产量为Q ,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L ,平均产量为AP ,边际产量为MP ,则有: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在图3—4表现得更为直观。

L

Q AP =L Q

MP ∆∆=

在图3—4中,横轴为劳动投入L,纵轴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对应三种产量的曲线为TP、MP和AP。

从图中可看到如下特点:

①TP、AP、l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且为非负;第三阶段MP为负值。

②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

③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一)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 P81

⒈等产量曲线及其特点

假设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力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设产量为Q,则生产函数为:Q=f(K,L)

依据不同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方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和资本可以有不同的组合。这种由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线就是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如

图3-6所示:

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的组合能够生产出同等数量

的产品Q。

从a点到b点表示劳动投入量不断增加,资本投入量

不断减少,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替代

关系。

其基本特征是:

(1)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2)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距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高。 (3)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4)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指在维持相同产量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比率。 MRTS=∣dK/dL ∣=- dK/dL

全微分 ӘQ/ӘL ·dL+ӘQ/ӘK ·dK=0 即 MPL ·dL+MPK ·dK=0 因此 MRTS=-dK/dL=MPL/MPK

当不断地用劳动代替资本时,因劳动的边际产量不断减少,资本的边际产量不断增加,因而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断下降。 ⒉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Isocost line )(企业预算线)

它是相等的成本可以购买的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如图3-7所示: 设资本K 的价格为r ,劳动投入L 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 ,总成本为C ,则有:

C= W·L+ r·K 或K=C/r-W/r·L

W·L ——劳动投入成本

r·K ——资本投入成本

等成本线的斜率是-W/r ,纵截距为C/r 。

一、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内涵 P99

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当工资变化1%时,劳动力需求量将变化百分之几的衡量工具,其数学表达式为。E=

二、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基本类型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图3—23所示的五种状态:

三、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P101

设FA ,B 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DA /DA 表示A 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B /WB 表示B 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公式有:

%

%W L ∆∆A

A

B B BA W W D D E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