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基氯硅烷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三甲基氯硅烷闪点

三甲基氯硅烷闪点
一、三甲基氯硅烷简介
三甲基氯硅烷(Trimethylchlorosilane,简称TMCS)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分子式为C3H7ClSi。
它是一种无色至微黄色易燃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三甲基氯硅烷广泛应用于有机硅材料的合成、农药制剂、皮革处理等领域。
二、三甲基氯硅烷的闪点
闪点是指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蒸汽并能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
三甲基氯硅烷的闪点约为-20℃。
这意味着在正常操作和储存条件下,三甲基氯硅烷容易燃烧。
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安全规定。
三、影响三甲基氯硅烷闪点的因素
1.纯度:纯度越高,闪点越高。
2.压力:压力越高,闪点越高。
3.温度:温度越高,闪点越低。
4.杂质:杂质含量越高,闪点越低。
四、三甲基氯硅烷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储存:应储存于通风、干燥、避光的仓库内,远离火源、热源,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品和饲料分开存放。
2.搬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避免剧烈震动和摔碰。
3.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皮肤、眼睛直接接触,佩戴防护用品,
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
4.泄漏处理:如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堵漏,并用砂土、干燥石灰吸收泄漏物。
切勿用水直接冲击泄漏处。
5.火灾应急:如发生火灾,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灭火剂进行灭火。
切勿使用水灭火。
综上所述,三甲基氯硅烷是一种易燃液体,具有较低的闪点。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安全规定,确保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三甲基氯硅烷

护
措
施
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美国TVL-TWA:未制定标准
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防
护
措
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28
爆炸下限(%):1.8
爆炸上限(%):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干砂。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睛、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2024年三甲基氯硅烷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三甲基氯硅烷市场前景分析1. 概述三甲基氯硅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硅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化工、医药、农业等。
本文将对三甲基氯硅烷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三甲基氯硅烷市场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目前,全球三甲基氯硅烷市场规模约为XX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均X%的增长率。
3. 市场驱动因素3.1 新材料需求增加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甲基氯硅烷作为重要的有机硅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材料的改性和增硬,满足了不同领域的需求。
3.2 化工行业发展化工作为三甲基氯硅烷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持续发展。
随着新型化工材料的需求增加,三甲基氯硅烷市场迎来了新的机遇。
3.3 农业需求增长三甲基氯硅烷在农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作农药的添加剂,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三甲基氯硅烷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4. 市场挑战4.1 环境规定由于三甲基氯硅烷在合成和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受到了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
对于生产商和使用者而言,需要更加注重环保要求,加强治理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2 技术壁垒三甲基氯硅烷的生产涉及一定的化学工艺和技术,对于一些小型企业而言,技术上的限制可能会成为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将是市场的关键因素。
5. 市场前景考虑到市场驱动因素和挑战,三甲基氯硅烷市场仍然具有良好的前景。
首先,随着新材料需求的增加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三甲基氯硅烷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其次,农业领域对三甲基氯硅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最后,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公司对环保要求的加强,对三甲基氯硅烷的替代产品研发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三甲基氯硅烷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需要企业关注市场中的挑战并做好应对措施,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甲基氯硅烷比热容

三甲基氯硅烷比热容概述三甲基氯硅烷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化学式为(CH3)3SiCl。
它具有较低的比热容,即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较少。
本文将对三甲基氯硅烷比热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三甲基氯硅烷的结构和性质三甲基氯硅烷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氯原子和三个甲基基团与一个硅原子相连。
由于其结构中含有碳-硅键和碳-氯键,使得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首先,三甲基氯硅烷是无色液体,在常温下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可溶于非极性溶剂,如苯、二硫化碳等,并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沉淀。
此外,三甲基氯硅烷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
2. 比热容的定义和意义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用于描述物质对热量变化的响应能力。
比热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质在温度变化时的能量转换和传递过程。
通过测量和计算比热容,我们可以推断出物质的分子结构、相互作用力以及其它一些性质。
3. 测定三甲基氯硅烷比热容的方法测定三甲基氯硅烷比热容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3.1 常压下等温混合法此方法基于等温混合原理,通过将已知比热容的物质与待测物质混合,在保持系统温度恒定的条件下测量混合后体系的温度变化,从而求得待测物质的比热容。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好已知比热容的参考物质(如水)和待测三甲基氯硅烷。
2. 在恒定温度下(通常为室温),分别测量参考物质和待测三甲基氯硅烷的质量。
3. 将已知质量的参考物质与待测物质混合,搅拌均匀。
4. 测量混合后体系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5. 根据热平衡原理,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m1 * c1 *ΔT1 = m2 * c2 * ΔT2 其中,m1和m2分别为参考物质和待测物质的质量,c1和c2分别为它们的比热容,ΔT1和ΔT2分别为混合前后体系温度的变化。
6. 通过解方程可以求解出待测三甲基氯硅烷的比热容。
3.2 差示扫描量热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一种常用于测定物质比热容的方法。
三甲基氯硅烷沸点

三甲基氯硅烷沸点三甲基氯硅烷,又称氯化三甲基硅,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分子式为C3H9ClSi。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有机合成、涂料、塑料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三甲基氯硅烷沸点是其物理性质之一,对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和处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三甲基氯硅烷沸点相关的知识。
一、三甲基氯硅烷沸点的定义沸点是指在常压下,液体在加热过程中达到饱和汽化状态所需要的温度。
对于不同物质而言,由于其分子量、分子间作用力等因素的不同,其沸点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了解各种物质的沸点特性。
对于三甲基氯硅烷而言,其沸点为约57℃~58℃(常压下)。
这意味着,在温度高于57℃时,三甲基氯硅烷会逐渐汽化转变为气态,并且随着温度升高而加速汽化。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避免过高的温度,以免造成物质的损失或危险。
二、三甲基氯硅烷沸点的影响因素三甲基氯硅烷沸点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1. 分子量: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也越高。
对于三甲基氯硅烷而言,其分子量较小,故沸点较低。
2. 分子结构:不同分子结构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和分子间作用力,也会影响沸点。
对于三甲基氯硅烷而言,其分子结构为Si-C键和C-Cl键交替排列,故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弱,沸点也相应较低。
3.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中的压强、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物质的沸点。
对于三甲基氯硅烷而言,在不同压强和温度下其沸点也会发生变化。
以上是三甲基氯硅烷沸点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三、三甲基氯硅烷沸点的应用三甲基氯硅烷沸点是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性质。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场景:1. 有机合成:三甲基氯硅烷可以作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原料,在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时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由于其沸点较低,可以通过蒸馏等方式进行分离纯化。
2. 涂料和塑料:三甲基氯硅烷可以作为涂料和塑料中的添加剂,改善材料表面性能、增强耐候性等。
三甲基氯硅烷沸点

三甲基氯硅烷沸点三甲基氯硅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硅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3)3SiCl,常温下呈无色液体状,具有刺激性气味。
三甲基氯硅烷是一种多功能的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表面活性剂、硅橡胶、涂料、医药和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甲基氯硅烷的沸点是其物理性质之一,对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三甲基氯硅烷的沸点约为57-58°C,这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下,三甲基氯硅烷会开始汽化并转化为气态状态。
了解三甲基氯硅烷的沸点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验室合成或工业生产过程中准确控制其温度,从而更好地控制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纯度。
三甲基氯硅烷的沸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压力、纯度、溶剂等。
一般来说,沸点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而升高,而纯度越高的三甲基氯硅烷沸点相对较低。
此外,溶剂的种类和含量也会对三甲基氯硅烷的沸点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条件,以确保三甲基氯硅烷能够达到预期的反应效果。
三甲基氯硅烷作为有机硅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它可以与醇、酚、胺等化合物反应,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硅醚、硅酯、硅胺等产物。
这些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构建碳-硅键,拓展有机合成的广度和多样性。
三甲基氯硅烷还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在界面活性、润湿和分散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硅橡胶和涂料工业中,三甲基氯硅烷可以用作交联剂和改性剂,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医药和电子领域,三甲基氯硅烷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药物合成中作为中间体,或用于制备硅基材料和器件等。
三甲基氯硅烷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硅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了解其沸点等物理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其在实验室合成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关于三甲基氯硅烷的研究,为其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机遇。
三甲基氯硅烷化学结构式

三甲基氯硅烷化学结构式
三甲基氯硅烷的分子式为C3H9ClSi,分子量为108.642,CAS No.号为75-77-4,英文名称为:Trimethylchlorosilane,也称为氯化三甲基硅烷、氯代三甲基硅烷、三甲基一氯硅烷,是一种在室温下位无色液体的卤代硅烷,在无水情况下稳定,但遇水迅速分解,生成六甲基二硅氧烷和盐酸;溶于苯、乙醚和过氯乙烯。
密封阴凉干燥保存。
三甲基氯硅烷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CH3)3SiCl
三甲基氯硅烷的应用:
1、主要用作生产有机硅聚合物及其他产品的中间体,还用作高分子化合物封头剂、干燥剂、脱水剂、高温粘合剂及树脂的原料。
2、三甲基氯硅烷在化学合成及药物合成中被广泛用于羟基、氨基、羧基等官能团的保护基。
3、在医药生产中用于头孢菌素Ⅰ、头孢菌素V的合成。
4、用作硅酮油制造的中间体、憎水剂、分析用试剂、聚硅酮液中间体、甲基硅油封头剂、抗水剂。
三甲基氯硅烷的储存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
通风良好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酸类、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三甲基氯硅烷的催化剂作用

三甲基氯硅烷的催化剂作用三甲基氯硅烷是一种常用的有机硅化合物,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甲基氯硅烷的催化剂作用,并分析其在不同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1. 三甲基氯硅烷的基本性质和结构三甲基氯硅烷的化学式为(CH3)3SiCl,分子结构中氯原子与硅原子结合,而硅原子则与三个甲基基团相连。
这种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化学活性,在有机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三甲基氯硅烷的催化剂作用机制三甲基氯硅烷在有机反应中通常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这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所决定的。
它可以提供带正电的硅原子,从而吸引并稳定其他反应物或中间体,促使反应发生。
由于三甲基氯硅烷中的氯原子可以被取代,进一步改变反应物的结构,从而增加反应的选择性和效率。
3. 应用一:三甲基氯硅烷在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作用三甲基氯硅烷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并在各种反应中展现出其独特的催化剂作用。
它可以作为引发剂催化烯烃的聚合反应,促进多烯与单烯的共聚;三甲基氯硅烷还可以催化醇和酸之间的酯化反应,通过催化碱性醇的缺点,提高反应效率。
三甲基氯硅烷还可以作为催化剂催化环氧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等。
4. 应用二:三甲基氯硅烷在配位化学中的催化剂作用除了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外,三甲基氯硅烷还可以在配位化学领域发挥催化剂的作用。
它可以作为配位试剂催化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通过与金属原子形成络合物,提供稳定的催化中间体。
三甲基氯硅烷在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反应中,还可以参与反应过程,改变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和性质。
三甲基氯硅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在有机合成和配位化学中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
通过研究三甲基氯硅烷的催化剂作用机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有机化学中的作用,为有机化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三甲基氯硅烷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且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甲基氯硅烷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史宝萍, 赵晓霞, 李兴, 常宏宏, 魏文珑, Shi Baoping, Zhao Xiaoxia, Li Xing , Chang Honghong, Wei Wenlong
作者单位:史宝萍,赵晓霞,Shi Baoping,Zhao Xiaoxia(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1), 李兴,常宏宏,魏文珑,Li Xing,Chang Honghong,Wei Wenlong(太原理工大学化
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刊名:
化工时刊
英文刊名:CHEMICAL INDUSTRY TIMES
年,卷(期):2010,24(5)
1.Venkateswarana P S;Bardos T J Reduct ion of silylesters of amino acids[外文期刊] 1967(04)
2.《实用精细化学品手册》编写组实用精细化学品手册 1996
3.高淑棒有机硅保护剂-二甲叔丁基氯硅烷的合成方法 2002
4.邓锋杰;陈萍华;温远庆位阻型硅烷化试剂在药物合成中的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5(05)
5.李永刚;刘东志;曲红梅N,N′-双(三甲基甲硅基)脲的合成[期刊论文]-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0(02)
6.李英奇;彭雨春三甲基氯硅烷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展[期刊论文]-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5(03)
7.赵丽华;耿佃云三甲基氯硅烷的合成新方法[期刊论文]-化学试剂 2000(06)
8.吴世晖;王存;高翔金属锡和三甲基氯硅烷存在下芳香醛、酮与醇的还原-偶联-醚化反应[期刊论文]-化学学报1999(10)
9.李晓光;冯波利用二甲基二氯硅烷、三甲基一氯硅烷共水解制备低黏度硅油[期刊论文]-现代化工 2006(07)
10.余爱农;孙宝国;何坚2,5-二甲基-4-羟基-3-己酮的合成 1998(03)
11.Jordi Eras;Jonh Jairo Méndez;Mercè Balcells Chlorotrimet hylsilane:A suitable reagent for t he synt hesis of chlorohydrin esters 2002(24)
12.S I Ikda;K Kondo;Y Sato Nickel-catalyzed tandem couplingof enones,alkynes,alkynylzincs.and chlorotrimethylsilane[外文期刊] 1999(11)
13.Y Ishino;M Mihara;S Nishihama Zinc metal-promoted stere oselective olefination of aldehydes and ketones with gem-dichloro comp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chlorotrimerhylsilane[外文期刊] 1998
14.Longhu,Zhou;Toshikazu Hirao Vanadium-catalyzed stereose-lective cyclodimerization of arylidene malononitrile in the presence of chlorosilane and zinc[外文期刊] 2000(44)
15.禹茂章精细化学品辞典 1989
16.Amendola;Luca Determination of endogenous and synthetic glucocorticoids in human urine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llowing microwave-assisted derivatization[外文期刊] 2003(02)
17.孙铭;穆静澄;刘敏水源水中环烷羧酸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1996(03)
18.F T Luo;A Jeevanandam Simple transformation of nitrile intoester by the use of chlorotrimerhylsilane 1998
19.M K Basu;F T Luo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nitrile into amide under mild condition[外文期刊] 1998
20.王葆仁有机合成反应(下) 1981
21.Ernest W Yankee;Udo Axen;Gordon L Total synthesis of 15-methylprostaglandins[外文期刊] 1974(18)
23.陈芬儿;沈怡;李艳dl-萘普生重排合成的工艺研究Ⅲ 1994(05)
24.Jung Ho Jin New silanization coating for DNA fragment analysi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外文期刊] 2005(10)
25.Lin Kaifeng Formation of better catalytically active titanium species in Ti-MCM-41 by vapor-phase silylation[外文期刊] 2005(0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gsk20100501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