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合集下载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概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modelsofhuman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概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modelsofhuman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化学损伤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动物:wistar大鼠 130g左右 药物:硫代乙酰胺腹腔内注射 方法:第一次20mg/100g体重 第二次起:12mg/100g体重 每周两次 时间:8周
四氯化碳肝硬化动物模型
动物:wistar大鼠
药物:四氯化碳
180~200g
40%~50%(CCl4)油溶液0.3ml/100g
肺水肿动物模型
二、生理盐水注射法
动物:家兔或狗
药物:生理盐水
给药: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按40ml/kg体重 /分钟 时间:达到动物血量1~1.5倍时即可发生肺水肿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大鼠诱发模型(其中之一) 动物:大鼠 180~200g 药物:胆固醇、猪油、甲基硫氧嘧啶 方法:1%~4%胆固醇 10%猪油 0.2%甲基硫氧嘧啶 86%~89%基础饲料 时间:连续饲喂7~10天
诱发性肝癌动物模型
有多种方法可诱发肝癌,介绍其中的一种 药品:黄曲霉素 动物:大鼠 途径:饲料中拌喂 浓度:0.011~0.015PPM 时间:6个月 诱发率:80%
自发性肿瘤及移植瘤株
自发性肿瘤在小鼠中较多
主要部位:乳腺、肺、肝、造血 组织等,以乳腺最多
移植瘤株
动 物:大、小鼠均可 材 料:肝肿瘤组织碎块 移 植 方 法:开腹手术植入肝脏 体外B超引导注射入肝 成 功 率:接近100 % 时 间:1周以上可见
十三、儿科疾病动物模型
十四、传染性疾病动物模型 十五、寄生虫病动物模型 十六、普通外科手术动物模型 十七、创伤动物模型
十八、中医症候动物模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肿瘤动物模型
一、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学课7-9

实验动物学课7-9

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Biomedical Animal Model) 是指利用健康动物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类疾 病相似表现的疾病模型。
兔甲状旁腺分布比较分散,位置不固定,有的附着 在主动脉弓附近,摘除甲状腺不影响甲状旁腺功能,是 摘除甲状腺实验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二)按系统范围分类
1.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
4
(二)B淋巴细胞缺陷动物
又称为性连锁免疫缺陷小鼠
(X-Linked Immune Deficiency Mice,XID) 起源于CBA/N品系,其B细胞功能缺陷,基因 xid,位于X性染色体上。纯合子雌鼠(xid/xid) 和杂合子雄鼠(xid/Y)对非胸腺依赖Ⅱ型抗原没 有体液免疫反应,血清中IgM和IgG含量降低,对B 细胞分裂素缺乏反应,B细胞数量减少,T细胞功能 正常。其病理与人类Bruton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 Wziskott-Aidsch综合征相似。
Animal Model of Different System Diseases
是指与人类各系统疾病相应的动物模型,如消 化、呼吸、泌尿、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疾病相应 的动物模型。
四、影响动物模型质量的因素
• 致模因素 • 动物因素 • 实验技术因素
1.实验季节 2.昼夜不同时间的影响 3.麻醉深度的影响 4.操作技术的 5.实验给药的影响 6.对照组对造模的影响
6
(一)胚胎分割
用显微术将未着床的早期胚胎一分为二,四或更多,然后分 别移植给受体,妊娠产仔。一枚胚胎可克隆出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后代。
• Mular等于1968年将兔的2~8细胞期胚胎一分为二,移植给受体获得成功。 • 70年代,利用胚胎分割先后得到小鼠、牛、山羊、马和猪的同胚双生后代。 • 1986年,西北农业大学张涌、窦忠英等分别获得胚胎二分割的同胚双鼠和 半胚犊牛。 • 1987年,谭丽玲等,奶牛,张涌等,山羊获得同胎双生后代。 • 1988年,杜森等,获得同胚双生后代兔。1992年,徐宁等得同胚三鼠6组。 • 1996年陶涛等得胚胎单细胞(分裂球)移植仔猪。 • 目前,小鼠、家兔、山羊、绵羊、猪等实验动物均可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 同卵孪生后代。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一)胃肠疾病动物模型1、急性胃炎动物模型(1)酸制剂诱发急性胃炎模型:Wistar大鼠,雄性,300g,大鼠禁食24h,在清醒状态下,用下述试剂或物质灌胃:①水杨酸制剂(如20mmol/L阿司匹林或水杨酸溶液)按100mg/kg体重灌胃;②2ml10mmol/L的醋酸或2ml不同浓度的盐酸(1、10、100mmol/L);③2ml同种动物胆汁或2mmol/L的牛磺胆酸;④2ml15%的乙醇。

4h 后处死动物,剖检可见胃内发生急性弥漫性炎症改变。

胃粘膜表面有浅表糜烂、出血,粘膜层内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2)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碱性肠液倒流入胃,刺激胃粘膜可引起炎症,即胆汁反流性胃炎。

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手术后。

本法取上部小肠的碱性肠液注入已结扎幽门的同种大鼠胃内,使之对胃粘膜产生持续刺激,形成胃炎。

动物选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g,制备上部小肠液,向胃内注入小肠液,2 ml/只(正常对照组注入2 ml生理盐水)。

缝合腹壁,腹腔注射阿托品5 mg/kg体重,以抑制胃液分泌,利于胃粘膜损伤模型的形成。

处死大鼠,开腹,结扎贲门,取出胃,沿胃大弯剪开。

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量胃重,以胃湿重/体重之比(胃系数)表示胃水肿程度。

肉眼观察并计数整个胃粘膜出血点数,作为损伤指数。

模型组动物胃系数和损伤指数明显增加,肉眼观察模型组胃粘膜充血、水肿,皱襞减少,颜色暗红,并有大量散在出血点。

2、慢性胃炎动物模型(1)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酗酒、用药不当、饮食习惯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是此病的主要病因。

组织病理学是评价造模成功的最主要指标,主要观察和测量胃粘膜厚度、粘膜肌层厚度、腺体数量、壁细胞数量、固有层炎细胞浸润程度和肠化生发生率等。

综合法一:胆汁(去氧胆酸钠)+热水+主动免疫综合法二:去氧胆酸钠+热糊+主动免疫综合法三:去氧胆酸钠+酒精+氨水+吲哚美锌3、动物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模型(1)X线胃局部照射诱发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选用5~8周龄的Wistar 或JCL/SD大鼠。

胃溃疡实验动物模型制作研究进展

胃溃疡实验动物模型制作研究进展

胃溃疡实验动物模型制作研究进展作者:董伟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8期摘要:胃溃疡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临床症状特点是周期性疼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

建立胃溃疡模型,对溃疡机制及药效、治疗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溃疡有多种造模方法,本文就近几年常用的大鼠胃溃疡模型进行综述,为胃溃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鼠胃溃疡模型胃溃疡是最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在消化内科较为常见,发病率居高不下。

为了开展溃疡发生机制及药效、治疗机制的研究,一些常用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被广泛引用,目前大鼠胃溃疡模型的方法已经有数种,包括水浸应激性、幽门结扎性、水杨酸性、乙醇性、利血平性、冰乙酸性等。

本文就目前实验中常用的胃溃疡模型进行综述,为实验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

1.冰乙酸性模型目前大鼠胃溃疡模型中以冰乙酸性模型在实验研究中应用较广,大量研究表明此模型方法可靠,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溃疡深而大,与人类的慢性胃溃疡极为相似,其自然愈合需要60 d左右。

利用乙酸注射、乙酸滤纸贴敷和乙酸直接灼烧法型[1]:大鼠禁食不禁水24h,用10%水合氯醛(3. 5mL/kg)腹腔注射麻醉,剑突下0. 5cm纵向切开腹壁约2cm,找出胃,轻移出腹腔。

①乙酸注射法,用微量注射器在胃前壁胃窦部浆膜下近肌层处注入一定剂量(0.05,0.03, 0.01mL)的冰乙酸。

②乙酸滤纸贴敷法,用直径为5mm的圆滤纸片浸适量的冰乙酸后,在胃窦部浆膜层贴敷30s x2次。

③乙酸直接灼烧法,将内径5mm、长30mm的玻璃管垂直置于胃体浆膜层,管内加入冰乙酸0. 2mL,15min后用棉签蘸出冰乙酸。

以上操作完毕,将胃轻轻送回腹腔,后覆盖网膜,缝合腹膜,腹壁各层组织。

此模型操作较简便,重复性好,所制造的溃疡大小稳定。

此溃疡的外形和组织结构都与人的胃溃疡十分接近。

因此,本模型适用于各种药物治疗胃溃疡的研究,也适用于胃溃疡修复机理的探讨。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九,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脑缺血 1,动物:250-300克SD大鼠. ,动物:250-300克SD大鼠. 2,造模:麻醉,右侧卧位,开 颅,阻断其左侧大脑中动脉,引 起局灶性缺血,出现中风症状.
(二)脑出血 1,动物:成年大鼠. 2,造模:麻醉,俯卧位固定于脑 立体定位仪,并做股动脉插管. 按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尾 状核中心坐标,开颅,钻孔,穿刺 针抵达尾状核区域,从股动脉抽血 60l注入尾状核,骨蜡封闭颅骨孔. 60
四,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肾炎: 1,鸡蛋白诱发肾炎: (1)动物:2-2.5公斤家兔. )动物:2 2.5公斤家兔. (2)致敏:静脉注射不稀释的鸡蛋白1)致敏:静脉注射不稀释的鸡蛋白1 6ml,共4-5次,每次间隔4-5天. ml,共4 次,每次间隔4 (3)诱发过敏:向肾动脉注射1-3ml鸡 )诱发过敏:向肾动脉注射1 3ml鸡 蛋白,用手指压迫肾动脉5 蛋白,用手指压迫肾动脉5-6分钟. (4)判断指标:出现蛋白尿. 2.马血清诱发肾炎: 3.免疫血清诱发肾炎: 2.马血清诱发肾炎: 3.免疫血清诱发肾炎:
三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分类
1,诱发型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2, 自发型动物模型( 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3, 抗疾病动物模型(Negative animal model) 抗疾病动物模型(Negative 4,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Biomedical animal model)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Biomedical
二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
1,人类的替难者(避免人体实验造成危害) 2,可按需要取得实验样品 3,缩短研究周期 4,可比性强 5,有助于认识疾病本质 6,药效临床前研究 7,为教学服务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按中医药体系分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动物模型,厥脱症动物模型
02
影响动物模型的因素
致模因素 研究目的 人类疾病的致病因素,临床症状和发病机理在动物上的区别
动物因素(种类、品系、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
01
实验技术因素(昼夜、麻醉深度、手术技巧、给药途径、对照组)
02
抗疾病型动物模型(negative animal model)
是指特定的疾病不会在某种动物身上发生。因此可借以探讨为何该种动物对该疾病有天然的抵抗力。
如哺乳类动物均感染血吸虫病,而洞庭湖流域的东方地鼠却不能复制血吸虫病,故可用于血吸虫感染和抗病的研究。
是指利用健康正常的动物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类疾病相似表现的疾病模型。
适用性:复制模型应尽量考虑今后临床能应用和便于控制其疾病的发展,动物背景资料要完整,生命史能满足实验需要。
安全性:动物模型应不对实验人员和其它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易行性和经济性:动物经济而来源充足,便于转运,易于关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第二节 动物模型分类 按产生原因分类 诱发性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 抗疾病型动物模型(negative animal model) 生物医学动物模型(Biomedical animal model)
其它动物自发瘤
01
大鼠内分泌肿瘤和恶性淋巴瘤,跟品系和年龄有关。
02
金黄仓鼠是实验性肿瘤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动物,自发瘤发生率的(0.5%~17%),主要发生于神经系统和膀胱以外的组织和器官。
03
兔类自发瘤发生率很低,仅为0.8%~2.6%,以乳头状瘤和子宫腺瘤最为常见。

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

DBA/2
声音
100%发生听源性癫痫
C57
声音
不发生听源性癫痫
年龄和体重的影响: 动物的寿命差异较大,解剖生理特征和反 应随年龄而明显变化,一般幼龄动物比成年动 物敏感,应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相应年龄的动 物复制模型(健康动物年龄与体重有相关)。
性别因素的影响: 同种、同品系,不同性别的动物,对某些 反应不一致。 麦角新硷
(2)昼夜不同的影响
实验动物的体温、血糖、基础代谢的、
内分泌等随昼夜的不同呈有节律的变化,
在复制模型时要注意昼夜不同对模型的影
响。
(3)麻醉深度的影响 不同的麻醉药、剂量对动物麻醉效果
有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模型的复制。
(4)手术技巧的影响
手术熟练,将减少对动物的刺激,损伤和出血
能提高模型的成功率。 (5)实验给药的影响 给药途径、剂量和熟练程度不同会对造模产生 影响。
可靠性:复制模型应特异地、可靠地反映该种疾病或 某种机能、代谢、结构变化,同时应具备该种疾病的 主要症状和体征,并经受一系列检测得以证实。
适用性和可控性:复制模型应尽量考虑今后临床能应
用和便于控制其疾病的发展,以利于开展研究工作。 易行性和经济性:动物选择、复制方法、指标检测。
动物模型的评估:
其他因素容易控制,短时间内可复制大量的
动物模型 不足之处:诱发的与自然产生的在某些方面 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类疾病不能用人工方 法诱发出来。
自发性动物模型:指不加任何人工诱发,在自然条件下 动物自然产生的疾病,或者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 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疾病模型。其中包括近交系
的肿瘤疾病模型和突变系的遗传性疾病模型。突变系的
癌物作用过的器官、组织移植于同种或同种系裸鼠皮下进行 肿瘤的重复实验。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述

(3) 生物因素诱发动物模型
常见的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
素等。在人类疾病中,由生物因素导致发生的人畜 共患病(传染性或非传染性)占很大的比例。传染病、 寄生虫病、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研究经常使用生物 因素复制动物模型。如以柯萨奇B族病毒复制小鼠、 大鼠、猪等心肌炎动物模型;以福氏Ⅳ型痢疾杆菌 或志贺杆菌复制猴的细菌性痢疾动物模型;以锥虫 病原体感染小鼠,复制锥虫病小鼠动物模型;以钩 端螺旋体感染豚鼠,复制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肺出 血动物模型。
有些动物对某致病因子特别敏感,极易死亡,不 好控制也不适宜复制动物模。
5.易行性和经济性
复制动物模型的设计,应尽量做到方法容易执行 和合乎经济原则。除了动物选择上要考虑易行性和 经济性原则外,在选择模型复制方法和指标的检测 观察上也要注意这一原则。
三、动物模型的分类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经过近30年的开发研究,现已 累积2000多个动物模型在医学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 的地位。为了能更好地应用、开发和研究动物模型, 人们将其进行了分类,如按动物模型产生原因进行 分类,按医学系统范围分类,按模型种类分类和按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分类。现将各种分类方法分述如 下:
2. 重复性
理想的动物模型应该是可重复的,甚至是可以标
准化的。例如用一次定量放血法可百分之百造成出 血性休克,百分之百死亡,这就符合可重复性和达 到了标准化要求。又如用狗做心肌梗死模型照理很 合适,因为它的冠状动脉循环与人相似,而且在实 验动物中它最适宜做暴露心脏的剖胸手术,但狗结 扎冠状动脉的后果差异太大,不同狗同一动脉同一 部位的结扎,其后果很不一致,无法预测,无法标 准化。相反,大小白鼠、地鼠和豚鼠结扎冠脉的后 果就比较稳定一致,可以预测,因而可以标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陈则东
2014-3-28
急性胃炎
●多种病因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病理组织学特征为胃黏膜固有层可见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分类
➢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以外的病原体感染及其毒素引起的胃炎;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本病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

病因
(一)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某些抗肿瘤药、口服氯化钾或铁制剂等,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

非甾体抗炎药还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作用而抑制胃黏膜生理性前列腺素的产生,消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

前列腺素能够促进黏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促进胃黏膜血流量的增加,从而维持胃黏膜的防御。

(二)应激
一般认为应激状态下胃黏膜微循环不能正常运行而造成黏膜缺血、缺氧是发病的重要环节,由此导致前列腺素合成不足,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不足。

(三)乙醇
乙醇具有亲脂性和溶脂能力,高浓度的乙醇直接破环胃黏膜屏障。

(四)十二指肠液
上述三种因素促进十二指肠液返流进入胃腔,其中的胆汁和各种胰酶,参与了胃黏膜屏障的破坏。

•造模原理
●通过药物(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胆汁或去氧胆酸钠、乙醇破坏胃黏膜屏障,打破胃腔-胃黏膜氢离子梯度,导致胃酸反弥散到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

●或者直接给动物灌胃酸性试剂(乙酸、盐酸),直接腐蚀胃黏膜。

二、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
胆汁返流性胃炎:碱性肠液倒流入胃,刺激胃黏膜可引起炎症。

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术后
造模原理
本法取上部小肠的碱性肠液注入已结扎幽门的同种大鼠胃内,使之对胃黏膜产生持续刺激,形成胃炎。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慢性溃疡
主要病因
HP、胃酸和胃蛋白
非甾体抗炎药
造模原理
●醋酸诱发慢性胃溃疡模型
➢在大鼠胃浆膜面浸渍或在浆膜下注射一定量的醋酸,由于醋酸的腐蚀作用使胃黏膜损伤而造成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模型
➢单纯给动物灌服一定量的Hp菌液,只能在感染动物的胃黏膜造成炎症反应,很少引起胃黏膜破损、溃疡。

因此,多在动物胃溃疡模型的基础上,使动物感染Hp。

肝硬化
主要病因
急性胰腺炎
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主要病因
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大量饮酒和暴食暴饮
其它病因
●胰管阻塞
●手术创伤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感染
●药物
根本原因:胰酶在胰腺内活化,对胰腺组织进行消化
造模原理
胆汁和肠液
中的肠激酶
激活
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
其它酶反应
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造模方法
(一)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法
大鼠的胆管和胰管为共同开口的管道,解剖上称为胆胰管,从胆胰管上分出6~8支胰管的分支进入胰腺实质。

小鼠类似此图
(二)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法(三)大剂量L-精氨酸分次腹腔注射法
大剂量L-精氨酸能减少多胺的合成,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而胰腺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最为活跃,故极易受损。

造模效果评价➢血清学检测
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
➢形态学观察
1、大体形态学观察
2、显微形态学观察
慢性胰腺炎
是指由于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线局部、阶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导致胰腺组织或胰腺功能不可逆的损害。

胰腺腺泡萎缩,有弥漫性纤维化或者钙化;腺管多发性狭窄或扩张,管内有结石、钙化或蛋白栓;阻塞区可见炎性水肿、炎症坏死;后期胰腺变硬,表面苍白呈不规则结节状,体积
缩小,胰岛亦可萎缩。

典型特点:
正常腺泡结构丧失、炎性浸润、并且形成管样结构
(箭头所指)
主要病因➢慢性酒精中毒
➢胆道系统疾病
➢其他因素
急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区别
造模原理
•通过乙硫氨酸、雨蛙素等有毒物质低剂量、多次反复损伤胰腺。

注意事项
•注意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给药次数
造模效果评价➢血清学检测
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
➢形态学观察
1、大体形态学观察
2、显微形态学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