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1课 神奇的货币

必修1第1课 神奇的货币
必修1第1课 神奇的货币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主备人:王华堂

高考考点:(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考查重点:(1)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2)纸币流通规律。(3)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关注热点:(1)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2)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关注我国的货币政策。

课前复习案

【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考点一

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

(1)含义:

(2)两个基本属性。

提醒: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然后再看是否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判断: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使用价值。()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理论联系实际:

1、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2、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产生过程:

(2)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其他职能:

4.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

②纸币的优点:

③纸币的发行规律:

【重点突破】

如何区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步步高P3图表)

考点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2)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

①信用卡

②支票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

(2)汇率的含义: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重点突破】

1.如何判断汇率升降

等量A币可以兑换更多的B币,说明A币对B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A币对B币的汇率跌落。2.正确认识汇率变动与币值变化的关系(步步高P3)

3.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汇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汇率变动的影响。在各国经济日益开放的情况下,汇率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资本的国际流动、外汇收支、国内价格水平等产生影响,还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

(1)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般来说,本币贬值,外币汇率升高,有利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从出口方面看,外币汇率升高,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降低,因此价格竞争力增强,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进口方面看,当外币汇率升高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就会上涨,进口成本加大,进口受到抑制。

(2)汇率变动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当外币汇率升高,本币大幅贬值时,人们为了避免本币进一步贬值所造成的损失,就会将本币换成外币资产或把资金投向国外,导致本国资本外流,但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引进。与此相反,当外币汇率降低,本币升值时,则刺激进口,限制出口,不利于外国资本的流入。

【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

1. (2013·四川卷·1题)2013年4月10日起,人民币与澳大利亚元可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直接兑换交易,无需再通过美元这一中介实现兑换。至此,澳大利亚成为继美元、日元之后,第三个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兑换的西方国家主权货币。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够()

①降低金融交易费用,促进双边贸易②客观反映人民币供求,稳定人民币币值

③增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加快其国际化④提高人民币汇率,吸引中国人赴澳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浙江卷·24题)2013年1月4日100美元兑人民币628.97元,到5月9日跌至619.25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表明( )

A.我国居民降低对美国商品的需求

B.我国居民更多地选择去美国旅游

C.我国企业增加对美国的商品出口

D.我国企业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3、(2011·江苏单科,7,2分)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A.属于公共物品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4、(2010·福建文综)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由此可见()。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5、(2010·四川文综)为克服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融机构注资,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

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②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③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④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

A.①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2011·浙江文综,24,4分)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银行信用卡()。

A.可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C.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D.可以获得银行指定

额度内的贷款

7、(2011·上海综合,6,3分)下面分别是同一时期美元兑

人民币、日元兑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图。根据图表判断,这

段时期期末与期初相比,三者之间汇率所发生的变化是

()。

A.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化不大

B.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日元兑美元汇率也在上升

C.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日元兑美元汇率变化不大

D.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日元兑美元汇率也在下跌

课后拓展案

1、(2013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25)人们在经济往来中经常使用信用工具进行结算。下列情景中,一般采用汇票结算的是()A.某人支付网络购物货款800元 B.某企业支付外地供应商货款200000元

C.某人支付本地酒店服务费10000元

D.某培训机构支付本地专家劳务费5000元

2、2012年12月14日,苹果公司正式在中国内地发售iPhone5,其中64GB机型标价为人民币6888元。这里提到的“人民币6888元”是①手机的价值②在执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③手机的价格④在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D ③④

3、2012年3月31日1美元兑换6.2943元人民币,2013年3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换6.2822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这种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是(图中虚线表示变化后的状况)()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2013年2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6. 2350元;2012 年2月16日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6.2991元。这一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①进口企业的负担增加②公民出国旅游更实惠[]③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增强④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②④

D. ①④

5、(2013·安徽卷·1题)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①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②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③合肥至北京的高铁开通,合肥飞北京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下降

④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2012年7月,100日元兑换人民币8.054 7元,而5月初时,100日元兑换人民币仅为

7.581 3元,此次汇率变动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影响的是(

①旅行社:赴日旅游线路报价半年涨3成②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工资涨了

③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减少④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4月16日,我国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 A.使人民升值幅度越来越大 B.会进一步增加出口商品的价值

C.将进一步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

D.会使美元贬值的幅度越来越大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据此完成第8~9题。

8.假定某国在一年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5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20%,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当于原来元的购买力。该国这一年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0.25投资增加

B.1.25物价上涨

C.0.25投资减少

D.1.25物价下跌

9.2012年我国通胀压力将有所减弱,但依然存在一些上行因素,预计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涨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当通胀因素上行时,会引起()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②人们的存款会增值③会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④外汇汇率必然升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学(教)后反思

第1课 神奇的货币知识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使用价值(商品质量)好,才能顺利卖出商品,实现其价值。 5.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主要经历了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成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等几个阶段。 6.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7.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8.货币产生时就具有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9.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10.流通手段:货币出现以后,货币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1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被保存起来,这时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 12.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后来,它又被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13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它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世界货币是外币,但外币不一定都是世界货币。) 14.纸币的产生:金属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会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铸币一样使用。后来,又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 15.纸币的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16.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人教版 高一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 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 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 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 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 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 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必须经过劳动)

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 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 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 到一只羊呢? 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任何 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商品交换最初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今天是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呢? (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活动探究一:准备五张纸分别写上马匹、食盐、棉布、粮食、茶叶代表五种不同的商品。 找到参与活动的五位同学,将五张代表商品的纸分别发到他们手里。 要求拿到马匹的同学换到食盐,拿到食盐的同学换到棉布,拿到棉布的同学换到粮食,拿到粮食的同学换到茶叶,拿到茶叶的同学换到马匹。 (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纲考情·宏观把握] 考点一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重要程度:★☆☆☆☆] 1.商品 (1)是什么

①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怎样判断 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②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2.货币的本质 (1)是什么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 (2)如何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和贵金属金银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交换。 3.货币的职能 (1)是什么 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2)怎样判断 从关键词来看,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汇。 使用价值价值 区别 含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形态具体抽象 体现主要体现在商品质量上主要体现在商品价格上 意义不同商品需要交换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使用价值价值 区别 性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主体卖者让渡买者让渡

(1)从货币的产生过程看,货币本身就是商品,最后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2)从货币的定义看,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货币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综上所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归纳小结

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归纳 一、商品 1、如何判断一件物品是商品?(从两方面回答)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个基本条件/特征必须同时具备:用于交换、劳动产品)——重点背诵 (2)商品的2个基本属性(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价值——重点背诵 注意: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的范围大小比较:物品>劳动产品>商品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过程——了解即可 简单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标志)【商品—商品】【商品—商品—商品】【商品—一般等价物(不固定)—商品】【商品—货币金银(固定)—商品】 2、为什么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呢?——理解掌握 (1)这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2)“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是因为从货币的产生过程看来,金银不是从一开始就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货币天然是金银”,是因为金银具备作为货币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3、一般等价物的含义/两个特殊功能——背诵 (1)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2)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含义和本质——重点背诵 (1)含义(是什么):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本质:一般等价物。 注意: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范围大小比较: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三者有价值(着重掌握) 5、货币的职能 (1)货币的职能的含义: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知道即可 (2)货币职能和货币本质的关系:货币本质决定货币职能,货币职能体现货币本质。——懂得区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商品?它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它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两者的关系: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B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能同时兼得。 货币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它的产生分为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和货币四个阶段。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贵金属金银有哪些优点? 或者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是什么意思? 贵金属金银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金银作为一种自然物,在货币产生以前就存在了,所以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到金银上。这是因为金银天然具有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点。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所以说“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有五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②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③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B、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C、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 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高一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填空题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 2、商品的基本属性:和。 (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___的属性就是商品的_____________。 (2)凝结在商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商品的___________。 3、货币的含义:从_________中分离出来________地充当____________的_______,就成为货币。 4、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5、货币的职能: (1)货币所具有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他一切商品______________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货币产生之后,一切商品的 ________都由________来表现,商品________ 的大小就表现为______________。 通过一定数量的________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__________表现为一定的__________。 (2)货币充当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以_________为媒介的____________,叫做商品流通。 (3)货币被当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起来,执行的是贮藏手段职能。 (4)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_____________的产生而出现的。在__________中,货币被用来_____________。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当货币越出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上购买__________商品,支付________________,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时,它就具有了世界货币职能。 6、纸币: (1)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所以,纸币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2)纸币是由_________(或某些地区)发行并________________。国家有权_______________,但不可以__________________。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限度。 7、信用卡:信用卡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的________________。其中,银行信用卡是_____________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材分析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和纸币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难点:纸币。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定的生活感知,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略而不讲,重点放在难点知识的突破上,可运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初步把握本节主要知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道商品的含义,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职能,纸币及其流通 教学难点:纸币的发行规律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1.1.1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过程 同学们喜欢逛商场或超市吗?走进超市我们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只有要足够的人民币,我们就能买到我们喜欢和需要的东西。这一生活体验包含了三个重要概念:商品、货币和纸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重要概念。 合作探究一: “种菜大王”的两种菜 “种菜大王”老张把自己种的蔬菜留下一部分自己食用,然后把剩下的部分拿到集市上卖掉。 问题1:老张的两种菜都是商品吗,为什么? 问题2:人们为什么会购买老张的蔬菜,人们购买的这些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展示交流结果,教师加以评价总结: 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要想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② 人们购买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用,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商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商品的质 量、用途、有用性就是 指其使用价值)。 ③生产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 无差别的人 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 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 交换的基础)。 ④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⑤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问题 3:根据所讲内容,请同学分析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 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利用图形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练习内化: 1. 判定下面哪些是商品: a 空气、阳光 b 书店里卖的书籍 c 中国政府对四川灾区人民提供的一批救 灾急需物资 答案: bf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价值 B. 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C.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D. 使用价值是商品和价值的统一体 答案:C 教师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去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那么商品和货 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呢? 指导学生思考,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针 对学生的见解 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归纳总结:货币的出现要比 商 d 农民种植供自己食用的大米 列等待出售的电饭煲 e 小红圣诞节收到的一张贺卡 f 超市里面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练习题 (1)

第一节神奇的货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纸币、货币、一般等价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纸币是货币的符号,能代替货币执行各种职能 B. 纸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都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C. 纸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没有本质区别 D. 纸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商场购买服装、文化用品、水果等,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 是商品。以下关于商品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们都是劳动产品 ②都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都耗费了人的劳动 ③生产者生产它们的目的是因为它们有用 ④与货币同时产生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3.央视纪录片《货币》的片头词这样写道:“她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仿佛是空气,是水, 是阳光,是陪伴人一生的东西……人们知道她从哪里来,但不知道她到哪里去,她——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货币。”货币之所以如此重要,最根本的原因是 A. 货币是特殊商品,有满足人们一切需要的属性 B. 货币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买到人们需要的一切 C.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D. 货币是国家强制使用的,代表着人们的经济利益 4.2019年新年第一天(大年初一),影片《流浪地球》火爆全国,不断刷新我国的票房 记录,以一骑绝尘之势远超其他春节档电影,截止2月17日中午1点,其票房记录已突破36.58亿元人民币大关。在这里() ①该影片是商品,因为它凝结着人类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且用于交换

②该影片不是商品,因为它是无形的劳动产品 ③该影片没有价值,只有使用价值 ④该影片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以你所需换我所求”,时下换物网站日渐火爆起来,正为时尚白领所追捧。借助当今 的高科技网络平台,这种在货币被发明之前的原始交易方式得到了“新生”。 利用网络换物() ①突破了原有交换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②是一种新的商品流通方式 ③使换客获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④使交换物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减少了资源浪费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6.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说过:“人类的未来没有尽头。人类的未来不仅取决于空间、 能源和耕地,更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开发。”这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给“脑袋定价”。 给“脑袋定价”是因为知识产权() ①是商品,其被人们的重视的程度决定了它的价值②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其价值可由货币来衡量 ③有用,其价格受到供应量和市场需求量的直接影响④不是商品,不是通过人类劳动所 创造出来的产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万亿元。假如货币流通 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 A. 5万亿元 B. 6万亿元 C. 7.5万亿元 D. 10万亿元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学分析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格的定义。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为什么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与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有何不同。商品流通的定义及其公式。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纸币发行的规律。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的角度,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1、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与人民币相关的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到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神奇的货币教 学设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 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从 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货币 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实现对货币的科学认识,使学生逐 步学会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 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 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 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讨论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早有体会,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 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商品都需要用钱去购买(用于交换) 商品是人们生产出来过余的劳动产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神创造的。(必须经过劳动) 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同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 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思考:大家为什么要买商品? 引导:买衣服可以用来保暖,大家手中的笔可以用来写字学习。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 只羊=三把斧头,为什么一把斧头换不到一只羊呢? 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 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什么是商品?它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它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两者的关系: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B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能同时兼得。 2.货币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比商品出现得晚)

(2)货币的产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它的产生分为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和货币四个阶段。 (注: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贵金属金银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贵金属金银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或者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是什么意思? (1)贵金属金银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2)金银作为一种自然物,在货币产生以前就存在了,所以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3)但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到金银上。这是因为金银天然具有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点。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所以说“货币天然是金银”。 4.货币的职能 (1)货币职能有五个: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

2019高考政治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附答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选择题 1.(新题速递)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一直以来,优质农产品物美但价高,各国居民在买与不买之间犹豫、徘徊。中央推动优质农产品供给,有望减轻这种矛盾之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居民充满矛盾之情,体现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的对立②原生态食品的高品质决定了其价格较高③人们欲买优质农产品是因为人们的消费理念在悄然变化④居民的犹豫,说明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想购买却因价格高而却步,体现了消费者对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注,①符合题意;人们开始追求优质农产品,体现了消费理念的变化,③符合题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②错误;材料没有直接涉及收入水平,且生产决定消费,排除④。 2.(2016·福建永安检测)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②技术创新与工匠精神的结合确保企业经营成功③对产品的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可能导致价格昂贵④工匠精神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标志和主导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A 培育工匠精神,会提高产品品质,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交换成功,①符合题意;价值决定价格,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会增加产品劳动量,导致价格较高,③符合题意;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很多,②不科学;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劳动工具,主导力量是劳动者,④夸大了工匠精神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2016·福建四地六校联考)黄金自古以来被视为五金之首,有“金属之王”的称号,享有其他金属无法比拟的盛誉,其显赫的地位几乎永恒。正因如此,黄金成为财富和华贵的象征,具有金融储备、货币、首饰等功能。到目前为止黄金在上述领域中的应用仍然占主要地位。这说明( ) ①作为货币,黄金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职能②作为贵金属,黄金具有特定的商业价值③作为硬通货,黄金还具备了投资的功能④作为普通商品,黄金具有更多基本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D 黄金成为财富和华贵的象征,具有金融储备、货币、首饰等功能,说明作为贵金属,黄金具有特定的商业价值,②符合题意;黄金具有金融储备职能,③符合题意;黄金未必以货币形式存在,且黄金作为货币时其职能并未增加,①错误;黄金目前仍有作为货币的情形,④不科学。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

经济生活前言教案【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要学习那些知识,以及如何学好这门知识。(二)教材特点 1.教材语言平易,贴近生活,但是内容相对抽象。 2.知识含量不大,基本没有知识上的要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教材,让学生入门。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高中政治都要学习哪些模块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教材结构,学会阅读教材自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学科产生兴趣,形成对学科探究的动力。 教学重点 学习这门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学好政治这门课程。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探究知识】 思考:学习政治课有没有用? 情景美元环游世界的经济、智慧旅行。 2002年,在英国攻读MBA市场营销专业的中国青年朱兆瑞仅仅花费美元,周游四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普通中国人经济周游世界的先河。 情景2.给国王画像。 有一个国王一条腿瘸一只眼瞎。国王请画师为他画像。第一个画师如是地画了一条腿瘸一只眼瞎的画像。国王大怒:你是在笑话我吗?拉出去斩了!第二个画师吸取了前车之鉴。他把国王画成了一个英俊魁梧的少年。国王又一次大怒:难道你是在讽刺我吗?拉出去砍喽! 思考:如果你是画师,你会怎么做? 情景3:模拟法庭 张三向李四借钱并立字据。一日,李四向张三要钱,张三振振有词地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了,我没欠你的钱,李四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县衙,县官问张三: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张三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县官听了觉得很有理,又问李四,为什么要打人?李四说,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此时的我已经不是打他时候的我了,我没打他!县官只好不了了之。 同学们,你们能断这个案子吗?

第1神奇的货币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 1 课:神奇的货币(基础知识巩固练习卷) 一、基础知识填空: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及其属性是什么?含义:商品是。 (1)基本属性:(有用性)和(劳动) 2、货币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的商品。 (2)本质: 3、如何区分货币的职能?从关键词看: ①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 ▲基本职能②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 ③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 ④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词, ⑤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汇。 4、纸币的含义(与货币的区别),如何确定纸币的发行量? (1)纸币是价值符号,没有,不能替代货币执行、,只能 代替货币执行、职能。 (2)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 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出现,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秩序; 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出现,会使商品销售困难,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1、人民币升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假设100 单位美元,兑换人民币为650.00 元 二、巩固训练提升: 1.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从网上下载各种资料,但是很多资料都是收费资料。下列对互联 网上下载的收费资料认识正确的是( )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C.不是商品,因为它是无形的服务D.不是商品,虽然有价格但不是劳动产品 2.“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 A.从起源看,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B.从作用看,是财富的唯一象征 C.从本质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高一政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教案(示范文本)

高中政治标准教材 高一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示范文本) Studying politics can make us understand ourselves earlier and have more goals to strive for.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一政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示范 文本)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教学目标】: 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 【学习要求】: 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了解:货币的其他职能了解: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 了解:货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重难点】 理解:货币的概念,本质及其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师生研讨】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商品(了解)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必修1第1课 神奇的货币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主备人:王华堂 高考考点:(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考查重点:(1)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2)纸币流通规律。(3)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关注热点:(1)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2)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关注我国的货币政策。 课前复习案 【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考点一 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 (1)含义: (2)两个基本属性。 提醒: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然后再看是否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判断: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使用价值。() 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理论联系实际: 1、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2、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优质优价(优质产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的商品,其价格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商品质量(使用价值)好,而是其包含的价值量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多。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产生过程: (2)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其他职能: 4.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 ②纸币的优点: ③纸币的发行规律: 【重点突破】 如何区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步步高P3图表)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神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奇 2.货币的职能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的金属货币 货 3.货币的发展纸币 币信用货币: 4.外汇与汇率 5.正确地对待货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三、基本知识导航 1、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使用价值:为什么要交换 价值:为什么能交换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价值的物品一定具有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联系: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注①:商品为什么一定要有使用价值?为什么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有用),才有人购买。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大自然界的物品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可能有使用价值 注②:为什么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并非劳动产品就有价值,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有意义,所以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才有价值。 注③:商品所有者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吗? 商品所有者要实现商品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给商品购买者;商品购买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给商品所有者,即商品交换的结果是商品所有者占有了商品的价值,商品购买者占有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见,商品所有者和购买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1)弄清几对关系: (1)货币和和其他商品: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主要区别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1.1 神奇的货币教案

1.1.1 神奇的货币教案 一、考点导航 1、货币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和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与汇率 二、复习要求 了解商品的含义,掌握其基本属性;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知道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了解货币的演变形式;比较金属货币与纸币的特点;理解纸币的概念及其发行规律;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掌握外汇的含义,判断汇率的变动特点,阐释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三、考向定位 1.商品的基本属性。结合热点,简要说明近年重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原因和意义。2.货币的本质。能够判断货币的基本职能。 3.纸币。运用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国家采取措施应对通胀和通缩的经济学道理。 3.信用工具。了解常用信用卡、支票的特点。 4.汇率。结合相关热点,判断汇率波动特点,并简要分析说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5.价值规律。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热点问题。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知识网络商品的含义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 揭开货币的货币的基本职能贮藏手段 神秘面纱其他职能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纸币的含义 神奇的货币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 信用卡信用卡的含义 信用工具使用信用卡的优点 支票的含义转帐支票 信用工具和支票支票的种类 外汇现金支票 外汇的含义 外汇汇率(汇价) 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意义 六、常考点清单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②不同的商品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①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②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人基本属性。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的实现。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货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注意】 (1)货币与商品的关系: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2)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一般说来,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价值比较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的交换;易于分割,分割之后不会减少价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便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的长短而使价值发生变化;便于携带,以便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易。但商品交换关系很发达时,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货币。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例题: (2008上海B组卷4)历史上,贝壳、粮食、皮革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但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贵金属”长期占有了货币的宝座。这是由于“贵金属”C ①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②可用作装饰品 ③具有很高的价值④质地均匀、便于分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原因之所以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③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