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大学生的渗透及危害

第 33 卷 第 12 期2020 年 12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3 No.12Dec.2020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大学生的渗透及危害于婷婷,徐永健(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自媒体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扩大,在多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一些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并将对象直接瞄准大学生。
主要就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大学生的渗透及危害进行了研究,这对于有效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以及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方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0)12-0073-02The Penetration and Harm of Western Ideology to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YU Ting-ting, XU Yong-jian(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Abs t 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explosiv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 the self-media era, my country’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s continued to expand. Under the influence and influence of multiple factors, some Wes t ern countries have never given up on ideological infiltration of my country and directly Aimed at college s t udents in our country.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penetration and harm of wes t ern ideology to Chinese college s t ud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safety work of college s t udents and maintaining the ideological safety of college s t udents.Keywords: Wes t ern Ideology; Socialis t Values1 意识形态概述所谓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是人所有思想观念要素的总和。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观念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本文将就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人心当代社会信息发达,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该丰富多样,不仅能够让人们接受,更要让其接受深刻。
通过观念创新,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更加深入人心,让人们真正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观念创新,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和改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1.关注青年群体当代青年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中,应该更加关注青年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丰富多样的内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仅仅是经典的政治理论和思想,还应该包括当代热点问题及其思想分析,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等内容。
通过内容的丰富多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实效性。
3.多元化的方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仅依靠传统的讲解和宣传,还应该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和实践式的教育方法,让受教育者更加深入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和看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2.加强交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专家学者、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通过交流合作,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力量,提高其实效性。
3.实施示范推广在一些地方或单位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项目,通过实施示范推广,可以为其他地方或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的深入发展。
当代大学生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对策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途径与方式
01
02
03
04
05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途 径和方式多种多样,包 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 面
1. 文化输出:通过电影 、电视剧、音乐、艺术 品等文化产品,向其他 国家或地区输出西方的 价值观和文化观念,影 响当地人民的思想和行 为。
2. 政治宣传:通过各种 媒体、政治组织或政治 活动,宣传西方的政治 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 当地人民对西方政治制 度和文化产生好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精英力量,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
研究当代大学生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 。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当代大学生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现状和问题,提出 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增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教育大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西方意识形态进 行正确的分析和批判。
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1
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
同感和自信。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2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不良意
识形态的影响。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防范西方意识形 态渗透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02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概述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定义
•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将西方的价值观、文 化观念、政治观念等渗透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影响当地人民 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控制和影响当地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目的。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孙百亮【论文分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网络来源】/G2【期刊期数】2009年11期【论文期刊来源】《学术论坛》(南宁)2009年7期第176~180页【英文标题】The Penetration of Western Ideology and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作者简介】孙百亮,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07级政治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62;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讲师,山东济南250101【内容提要】西方国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包装后,夹杂在错综复杂难以分清的文化系统中对中国进行渗透,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内容、名称、方式和过程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
这种隐蔽性渗透更难以觉察,是导致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的重要原因。
化解的途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综合利用多种策略和手段,全方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意识形态渗透/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7-0176-05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嵌入在西方文化中输入中国。
由于西方意识形态专家的刻意包装和文化系统的错综复杂,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带有很大的隐蔽性,造成大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给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解析西方意识形态隐蔽性渗透的特点及其表现,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
西方对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

西方对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西方对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西方对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网上没有找到能抄的,找了几篇网上的论文随便整理了一下,关键词放大了,相对容易理解,方便大家相互借鉴。
不懂不要紧,这课水水过去了。
【内容提要】西方国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包装后,夹杂在错综复杂难以分清的文化系统中对中国进行渗透,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内容、名称、方式和过程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
这种隐蔽性渗透更难以觉察,是导致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的重要原因。
化解的途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综合利用多种策略和手段,全方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起因:意识形态渗透特点:隐蔽性带来的恶果/ 应对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意识形态渗透的原因:在处理国家关系时,我们不妨假设:国家之间总体上是矛盾的。
各国通过各项外交政策进行矛盾的调和,便发展成不同程度的友好或矛盾关系。
那么处理国家之间矛盾时便需要一个合理的思维框架,塞缪尔·亨廷顿将其“文明冲突论”称作“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将世界以文明划分阵营,以文明冲突理论作为处理国际政治的蓝本。
当然还有一种,便是我们今天要主要阐述的——意识形态论,世界各主要国家以不同主流意识形态划分阵营,大体上我们可以看到会出现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一方的自由主义阵营;以及以中国为主要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当然还有以伊斯兰教为信仰的穆斯林阵营,意识形态对立的各方会维护自己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并且有时甚至会攻击对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不相容是相互矛盾的根源所在。
当我们思考现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的关系时,美国时而不免陷入意识形态带来的偏见中,美国政府似乎正在奉行一种令人反感的外交政策,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久以来组织策划了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其手段是十分险恶狡诈的。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意识形态建设领域中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意识形态建设领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我们需要在当前的背景下进行观念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注重个体的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导向,忽视了个体的需求和权益。
在当代社会,个体的权益和需求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这样能够使每个个体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成为了一种常态。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需要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
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解决问题的需求,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能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还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丰富和实用。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设课程,使学生可以自由学习和交流;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想交流;利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等等。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是一个紧迫的任务,需要在理念、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希望未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和突破,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拒绝西方意识形态渗透

拒绝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五年临床四班3组 201250200 邓少欢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说和观点。
意识形态是“想象、期望、价值及假设的总和”。
我国国防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在《较量无声》中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意识形态渗透总结为五大战线:(一) 实施政治渗透,企图通过各种形式对我政治走向渐进施加影响;(二) 实施长期、广泛、全方位的文化渗透,企图改变中国民族,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三) 充分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手段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广泛对我实施舆论渗透和思想渗透,为政治颠覆创造条件;(四) 实施组织渗透,“精确演变”,培植代理人集团,为政治颠覆埋下大威力的“定时炸弹”;(五) 实施政治干涉和社会渗透,积极培植反对力量,隐蔽扩大政治颠覆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我看来,西方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有(二)(三)(四)(五),五种方式中占了四种方式,可见高校大学生极容易受到西方对我国的意识渗透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意识文化源源不断进入我国。
由于高校大学生生命力旺盛,易接受新思想,敢于尝试新事物。
特别对外来的西方的文化感到新鲜和好奇,容易不假思索和没有鉴别就全盘吸收。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高校学生。
在思想上,学术上,行为上,方方面面中。
如中国高等教育编写的英语语言文化的传播影响,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了西方文化的语境和习俗时,接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学生们经常要接触西方的文化,西方意识文化无孔不入的在隐形渗透。
特别在新疆、西藏边境等地区,他们不但用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宣传,宣传西方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淡化,对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就会产生怀疑,产生动摇,这是极其危险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比如,我们喜欢看欧美大片,吃西餐,过洋节。
论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启示

论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启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文化、社会习俗和传统、媒体等途径对个体进行影响和塑造的意识形态教育。
在美国,这种教育形式十分成熟,它通过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地传达和强化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影响着每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甚至是政治观念。
这种教育方式在美国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在我国的高校思政工作中,我们可以从美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汲取经验,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美国校园文化建设非常发达,各种校园组织、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们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可以自由交流,形成自己的政治信仰和观点。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搭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平台,让学生们通过交流,形成对政治观念的积极塑造。
还可以通过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供更多元化的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通过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利用多样性和包容性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在一起生活,他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氛围,使得美国的意识形态教育更加立体丰富,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独立而多元的政治思想。
针对我国高校思政工作,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进行意识形态教育。
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多元文明,提供更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内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多样化的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的内在含义。
三、加强媒体引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在美国,媒体发达,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不断地传达给每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与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孙百亮【论文分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网络来源】/G2【期刊期数】2009年11期【论文期刊来源】《学术论坛》(南宁)2009年7期第176~180页【英文标题】The Penetration of Western Ideology and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作者简介】孙百亮,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2007级政治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62;山东建筑大学法政学院讲师,山东济南250101【内容提要】西方国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包装后,夹杂在错综复杂难以分清的文化系统中对中国进行渗透,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内容、名称、方式和过程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
这种隐蔽性渗透更难以觉察,是导致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的重要原因。
化解的途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综合利用多种策略和手段,全方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意识形态渗透/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7-0176-05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嵌入在西方文化中输入中国。
由于西方意识形态专家的刻意包装和文化系统的错综复杂,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带有很大的隐蔽性,造成大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给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解析西方意识形态隐蔽性渗透的特点及其表现,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
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解析(一)名称的隐蔽性。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由于意识形态屡负“虚假”、“空洞”、“偏见”等恶名,旗帜鲜明的直接的意识形态输出容易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感,所以,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时,一般不会直接标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更多的是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包装成所谓的“普世价值”、“普世伦理”、“普世文化”、“大众文化”等。
在西方,某些学者坚持“西方中心论”,把本源于西方历史传统并暗含意识形态内容的西方文化包装成“普世文化”,认为非西方国家要想现代化,就须以西方“普世文明”为蓝本和目标。
如亨廷顿说:“欧洲的西方文明现在是世界的普遍文明。
”[1](P42)“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
”[1](P55)“20世纪末,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西方对其他社会的文化统治和那些社会模仿西方的实践和体制的需要作辩护。
”[1](P55-56)一些西方学者还在其著作中模糊淡化意识形态,如弗朗西斯·福山认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是“意识形态的终结”和“历史的终结”[2](P1)。
事实上,当前西方国家输出的“普世价值”、“普世文化”、“大众文化”等大多是暗含意识形态内容的文化和价值。
毋庸置疑,经由“普世”、“大众”等名称的包装和文化修饰,暗含意识形态的西方文化就蒙上了普世的虚假幻象,在远离其发生的特定环境后就会给人以形式上抽象的普遍性和合理性,这无疑增加了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的潜隐性、蒙蔽性,以及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对此,侯惠勤教授认为:“把这种意图同那些有一定道理、又看似相关的命题对接,无疑是最有可能在乱中取胜的策略。
”[3]西方国家还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嵌入在大众文化中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
“大众文化从来也没有宣布要消解甚至颠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但大众文化又确确实实在静悄悄地改变或者更确切地说遮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4]西方国家之所以将暗含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西方文化和价值冠以“普世文化”、“大众文化”等名号,是资本主义的辩护士用来掩盖西方文化和价值的阶级性质,借以蒙蔽群众和输出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及社会制度的一种策略和手段。
他们刻意将这套东西包装为所谓的“普世文化”,无非是为了增加蒙蔽性和减少推销阻力,从而达到实现其意识形态斗争的目标。
当代世界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淡化意识形态的后现代思潮并非是“意识形态终结”,只不过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转换,相反,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还将更加复杂。
(二)内容的隐蔽性。
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没有消除,明确颠覆中国意识形态的著作和文化产品不可能在中国公开发行,西方就将意识形态的内容分散嵌入在哲学、经济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和大众文化产品中对我国进行渗透,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在内容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说和观点。
从表面上看,中国出版的大部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关,其实其内部大都嵌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学习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不可能避开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如在外语学习中,要想理解语言和进行熟练的交流,就必须掌握西方文化。
西方的习俗、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就嵌入在西方的语言文化内容体系中,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在学习时是不可能将西方语言内容体系中的意识形态清晰分开的。
当前我国翻译介绍的西方著作和一些高校使用的西方原版教材,大都宣称“价值无涉”,似乎和意识形态渗透无关。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价值无涉的著作,因为学者分析问题必须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并带有价值判断。
西方学者霍尔瓦特指出:“科学与价值判断是不能分割的。
科学需要思考,但思考本身不是目的;思考意味着意向。
当一个人思考时,他企图做某件事情,他愿意出现某些事情。
因此,正是这种事情的性质决定了实证判断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
”[5](P266)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存在一定的理念和价值观,才可以提出相对应的政策主张。
相反,“如果离开价值观,那么,社会科学家最多只能搞一些技术性的计量研究”[6]。
所谓“价值无涉”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大多具有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暗含意识形态内容。
除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外,西方的报刊、影视等“大众文化”产品中也都嵌有意识形态的内容。
大众文化产品具有大众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二重属性。
作为大众文化,它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大众审美娱乐的需要;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载体,它内部又嵌有意识形态的内容。
当前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和大众文化产品在中国高校和市场中有很高的占有率,其中嵌入的意识形态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输入和推介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大众文化,必须以正确的方法论和价值观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但是,由于文化本身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文化因子错综复杂、难以分割,很难对其中隐蔽的意识形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批判。
唯物辩证法指出:“所有的两极对立,都以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为条件;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结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7](P349)对于西方文化,“在进行较精确的考察时,我们也发现,某种对立的两极,例如正和负,是彼此不可分离的,正如它们是彼此对立的一样,而且不管它们如何对立,它们总是互相渗透的”[8](P361)。
文化的系统结构和影响错综复杂,盘根错节,文化结构中的某些优劣因素微妙地结合在一起,直观显露的一面容易辨认,而隐匿遮蔽的一面却难以清晰区分。
对于西方文化中嵌入的意识形态,其直观显露的一面虽容易被人感知,但有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及思维习惯,也会导致先入为主,形成定见,以致把西方文化中嵌入的意识形态当成正常合理的因素。
所以,关于运用辩证法解析西方文化中嵌入的意识形态内容,“口头上承认这个思想是一回事,把这个思想具体地实际用于每一个研究领域,又是一回事”[7](P244)。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 全文阅读链接:/edu/sixiangzhengzhijiaoyudongtai/76984.html(三)方式和过程的隐蔽性。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方式和过程的隐蔽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文化与学术交流中向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隐蔽渗透。
为了向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西方国家设置了文化与学术交流项目,资助专家、学者、学生进行学术、思想文化交流。
有些中国的专家、学者和学生通过文化与学术交流,在国外很容易强化对西方文化意识的认同,回到国内有意无意地传播暗念强烈意识形态内容的西方文化。
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西方国家通过学术讲座、国际会议等文化途径,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嵌入在各种理论中输入到中国,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使中国的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最终实现意识形态渗透的目的。
当下我国理论界一些激进学者倡导“全盘西化”,试图用西方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来改变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就是典型的体现。
二是通过大学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意识形态的隐蔽渗透。
随着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地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原版教材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对西方学术著作翻译介绍得多,反思批判得少。
在一些高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中,往往不加批判地照搬西方教材,一些国内编写的教材也以介绍西方理论为主,以致西方理论的话语系统统治着我国高校的科研与教学领域。
西方原版教材除部分纯自然科学外,应当说都不同程度地打上了西方国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印记。
从整个渗透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环境内,通过看、听、讲、练等过程很容易无意识地受到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主动、自觉地接受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约束。
三是在“大众文化”消费过程中进行意识形态的隐蔽渗透。
大众文化产品消费过程是西方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渠道。
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渗透可以造成一种意识形态的接受机制,使主体进入一种无意识接受的环境。
西方国家把意识形态嵌入在西方的影视、音乐光盘、游戏软件等大众文化产品中。
这些文化产品具有新、奇、特的视听审美形式,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消费过程中通过大学生感知体验,开启意识形态渗透的心理机制,通过创造性艺术形式的表现和丰富的联想,释放意识形态感染力,使大学生形成一种完全开放的意识形态接受心理机制,从而使大学生抛弃心理束缚,自觉地接受大众文化艺术内涵的意识形态理念,使大学生在乐陶陶的享受中无意识地就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长期接受西方大众文化的熏陶,大学生就会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西方文化烙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西方国家用间接迂回的方式对中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带有很大的隐蔽性,给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造成很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