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三首
三首唯美的英文诗歌

三首唯美的英文诗歌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三首唯美的英文诗歌,欢迎大家借鉴参考!泰戈尔《吉檀迦利》节选I have had my invitation to this worlds festival, and thus my life has been blessed.我接到这世界节日的请柬,我的生命受了祝福。
Early in the day it was whispered that we should sail in a boat, only thou and I, and never a soul in the world would know of this our pilgrimage to no country and to no end.在清晓的密语中,我们约定了同去泛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们这无目的无终止的遨游。
In the meanwhile I smile and I sing all alone. In the meanwhile the air is filling with the perfume of promise.这时我自歌自笑。
这时空气里也充满着应许的芬芳。
The time that my journey takes is long and the way of it long.I came out on the chariot of the first gleam of light, and pursued my voyage through the wildernesses of worldsleaving my track on many a star and planet.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现代小诗诗歌三首现代诗歌三首短诗

现代小诗诗歌三首现代诗歌三首短诗一、写在花瓣上的诗写在花瓣上的诗,红白相间的花瓣上爬满文字,那一抹淡淡的文字,融化了多少,想你时的哀愁。
写在花瓣上的诗,开在你经过的路边,前世曾在佛前与你约定,今生为你绽放所有的才情,只盼与你在茫茫人海中倾心相遇。
写在花瓣上的诗,句句是我深深的心语,人说不同的花代表不同的情感,而我之于你,所有的花瓣上爬满相思的泪。
写在花瓣上的诗开在冬天白雪纷飞的时节,百花开败梅花开,梅花开罢心花开浅浅的是文字,浓浓的是真情若用这花瓣酿酒,会醉倒你么?写在花瓣上的诗,注定为你绽放青春的绚丽,不管结果会是如何,不论年华将是几何依旧愿意盛开,依旧愿意怒放只为让你看到,曾有一个男孩在花瓣上为你写诗。
二、在桃花源问桃花在我抵达那魂牵梦绕的圣地之前你是出现还是躲藏多少人为你颠簸流浪,多少人为你迷恋痴狂殊不知你就住在他们心灵深处这些年你是怎样度过是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还是车水马龙、忙碌奔波你那满山遍野的绯红是在答谢春风的滋润,还是春雨的柔波那飘零的,粉艳的花蕊她们在等待何人的路过,何人的马车手捧桃花的是人为何不晓落花的春意,流水的冷漠你静寂的离开桃枝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美为何总是在逝去的时刻才闪烁那追悔莫及的失落和无以言传的诉说我若用桃花泥筑雕像不知道能否留住潇湘妃子的魂魄盛开在桃花源里的桃花你是否也在轻歌这春逝的寂寞?三、愿做一支江愿做一支江不入海的江坚持自我真性情不媚不阿赤子心是非功名千帆过孜然一身踽踽行愿做一支江不同流的江笑看红尘几多事淡然宁静子夜歌清奏一曲高山和小酌数杯花间影愿做一支江不驻足的江追梦彩云步阑珊纵情山水意缠绵古今骚客今安在泼墨挥毫着丹青愿做一支江不回眸的江长夜当归抛相思伊人垂下水晶帘。
三首写景的现代诗

三首写景的现代诗《春日的湖》湖水平静似镜面,垂柳依依轻抚岸。
樱花点点映其间,春风轻拂醉心田。
衍生注释:- “垂柳依依”:依依形容柳树枝条轻柔随风摆动的样子。
就像姑娘的秀发在微风里轻轻晃动一样。
- “樱花点点”:指樱花树上一朵朵盛开的樱花,从远处看,就像一个个小点点,点缀在湖的周围。
赏析:主题围绕春日湖边的美景展开。
情感上表达了对春天和湖边景色的喜爱与陶醉。
表现手法以简洁直接为主,通过对湖水、垂柳、樱花、春风等典型春日湖边景致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春日湖景图。
湖水的平静如镜,与垂柳、樱花相互映衬,垂柳轻抚岸体现出一种轻柔的动态美,而樱花映在湖中的画面,又增添了色彩之美,最后春风轻拂进一步烘托出这种惬意的氛围,仿佛能让读者置身于那片迷人的湖畔。
作者介绍:根据诗歌内容来看,作者可能是一位热爱自然的雅士。
喜欢用简洁却生动的文字去捕捉自然景色的美好瞬间。
对春天的湖有着深刻而细腻的感悟,也许经常漫步湖边,沉浸于自然之美,所以才能即兴创作这样一首清新的写景诗。
运用片段:1. 周末,我和朋友一起到公园的湖边野餐。
湖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周围的一切都倒映在其中。
我不禁念起那首诗:“湖水平静似镜面,垂柳依依轻抚岸。
樱花点点映其间,春风轻拂醉心田。
”朋友听了,也陶醉在这眼前的美景和诗句之中。
2. 在一个春游的团队活动里,大家都忙着拍照记录美景。
这时候,我站在湖边对着大家说:“你们看,这湖像不像一首诗里描写的:湖水平静似镜面。
现在垂柳依依轻抚岸,樱花点点映其间,连春风都是那么醉人呢。
”大家纷纷点头,感觉眼前的景色更有韵味了。
3. 美术课上,老师让画一幅春日风景画。
我画了一个湖,湖边有垂柳和樱花。
然后在旁边写上:“春日的湖是这样的,湖水平静似镜面,垂柳依依轻抚岸。
樱花点点映其间,春风轻拂醉心田。
”老师看到后表扬我不仅画得好,引用的诗句也很贴切地表达出了春日湖景的美。
《秋林之韵》秋林静静立山坡,枫叶似火燃蹉跎。
金菊灿灿笑秋风,落叶纷飞舞乐歌。
诗歌短诗三首

诗歌短诗三首1. 《三首小诗,三段心情》哎呀,那第一首诗就像清晨的阳光,暖呵呵地照在脸上。
“鸟儿欢唱迎朝露,花朵含笑沐晨光。
心情愉悦走一路,美好一天正开场。
”这诗咋样?第二首呢,像夏日里的一阵凉风,爽歪歪。
“白云悠悠飘天际,湖水粼粼映碧空。
静心倾听自然声,烦恼皆忘乐无穷。
”最后一首啦,仿佛夜晚的星星,亮晶晶。
“夜色深沉月如钩,繁星点点耀九州。
思绪飘飞千万里,心中有爱不孤独。
”这三首短诗,是不是很有意思呀!我的观点结论:这三首短诗风格各异,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2. 《生活三首》嘿,看看这第一首诗像不像我们忙碌的日子呀!“晨起匆匆奔前路,暮归疲惫意阑珊。
生活奔波何时休,心中梦想总灿烂。
”是不是很形象?再看第二首,哇,就像和朋友相聚的欢乐时光。
“笑声朗朗满庭院,友情深深暖心田。
相伴同行乐无边,岁月如歌永流传。
”第三首呢,好比失意时的自我鼓励。
“风雨兼程路漫漫,挫折失败又何妨。
坚定信念向前行,终会迎来光万丈。
”这三首诗有没有触动你呀?我的观点结论:三首诗展现了生活不同的面,很真实。
3. 《情感三首》哇哦,第一首诗像恋爱时的甜蜜哟。
“目光交汇心沉醉,微笑相对情意绵。
携手同行共患难,爱情之花永灿烂。
”甜不甜?第二首像思念的滋味呢。
“明月高悬照我心,思念悠悠绕君身。
天涯海角情不断,盼望重逢共欢颜。
”是不是很有感触?最后一首就像分别的痛苦。
“挥手告别泪满眼,转身离去心撕裂。
此去经年难再见,回忆如梦痛心间。
”这三首诗是不是很有味道呀?我的观点结论:三首诗把情感表达得很细腻。
4. 《自然三首》哟呵,第一首诗像是春天的生机。
“春风拂柳绿丝绦,花苞欲放露娇颜。
万物复苏展新貌,春天美景映眼帘。
”是不是很美?第二首像夏天的热烈。
“骄阳似火炙大地,蝉鸣声声诉炎热。
荷花盛开满池塘,夏日风光正灿烂。
”热不热?最后一首像冬天的宁静。
“雪花飘落覆大地,银装素裹。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 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围绕“春”写了江南哪些景色?
莺、绿树、红花、山水、 村郭、酒旗、寺庙楼台。
描写出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画面?
庭院简洁干净,田园整洁美观, 环境清静幽雅。
体现出湖阴先生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是朴实勤快,爱好整洁,热爱生 活,心性高雅的人
后两句赏析:此句运用拟人手法, 赋予了山水以人的生命感情,水 绕农田仿佛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 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 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化静 为动,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地写 出了田园风光的生机勃勃,表达 出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
描写出黄莺林中欢啼,绿树掩 映红花,山水映照城郭,酒旗 迎风招展的明丽欢快、充满生 机的画面和烟雨楼台的朦胧迷
离画面。
思想:
通过夸张手法,有声有色,有静有 动地描绘出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表 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喜欢
与向往之情。
课后第二题:
一、描写的景物不同,前者是众多景物, 后者是独写烟雨中的寺庙; 二、风格不同,前者鲜艳活泼,后者迷 离朦胧; 三、前者表现出春的生机勃勃,后者表 现出朦胧迷离的春意。
赞美、喜爱和向往之情。
• 浪淘沙·其一
•
唐代:刘禹锡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翻译
•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 • 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
泰戈尔三首最经典的现代诗歌

泰戈尔三首最经典的现代诗歌《泰戈尔三首最经典的现代诗歌》一、《飞鸟集》中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嘿,你知道吗?泰戈尔有首诗那可真是写到人的心坎儿里去了。
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这诗就像一把小锤子,轻轻敲打着那些有过遗憾爱情的人的心。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哎呀,这感觉就像我暗恋隔壁班的那个他,每天能看到他的笑容,能听到他的声音,可他就像个木头人似的,完全不知道我心里的小秘密。
这距离近在咫尺,却又好像远在天涯。
这诗把那种无奈、那种苦涩写得淋漓尽致。
爱情有时候不就是这样吗?充满了无声的叹息。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看着自己喜欢的人在眼前,却仿佛隔了一层雾,怎么都触不到。
这就好比你站在一扇玻璃窗前,能看到外面美丽的风景,可就是走不出去,只能干瞪眼。
二、《吉檀迦利》中的《你已经使我永生》泰戈尔的《你已经使我永生》也是超经典的。
这诗读起来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心里,暖暖的。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
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诗就像在和神对话一样。
我就感觉自己像那个脆薄的杯儿,有时候空空如也,有时候又被满满的幸福和希望填满。
我记得有一次我特别沮丧,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就像一个破杯子被扔在角落。
可是后来遇到了一群好朋友,他们给我鼓励,给我支持,就像诗里说的那样,我的杯子又被新生命充满了。
这难道不神奇吗?这诗告诉我们,不管我们觉得自己多渺小,多脆弱,总会有力量来充实我们,就像大海总会填满那些小海湾一样。
三、《新月集》中的《纸船》《纸船》可有意思了。
读着这首诗,就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小天地。
“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会在河边放小纸船,心里想着这小纸船会漂到哪里去呢?会不会有个远方的小朋友捡到它。
那时候的想法就是这么单纯又美好。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第13课《诗词三首》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 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 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 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 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 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作用)。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 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 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
“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 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 “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 “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 抑郁不舒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写出了四顾的原因。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 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比喻,说明 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吕尚,九十岁在磣溪上钓鱼,得遇文王;伊 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 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 终大有作为的人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 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 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
中国现代诗三首

中国现代诗三首1.《再别康桥》现代·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代·海子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3.《我爱这土地》现代·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三首
发表日期:2010-11-01 15:43:54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千古涛声诗歌三首》(初中语文七年级)
3.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这首诗歌最打动人心的是贯通全诗的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富于层次和波澜。
同时,构思的奇特也使得作者的情感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
表达思念故国的感情,以“当我死时”来做设想,来展开联想,使感情的宣泄达到了极至。
因此,读余光中的这首诗歌,诗中浓烈的思国怀乡之情。
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三首诗歌,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体会三首诗歌不同的语言表达特色。
3.比较、探究诗歌与散文在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三首诗歌,领悟并辨析三个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探究作三首诗歌不同的语言表达特色。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诗人浓烈的思国怀乡之情。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学习诗歌(歌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难点:诗歌艺术的语言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
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关于黄河,写长江的诗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诗人传达出怎样的气势。
二、背景知识、作者简介。
余光中,当代台湾诗人与散文家,其人“左手为诗,右手为文”,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1952)、《白玉苦瓜》(1974),散文集《左手的缪思》(1963)等各十余部,另外还有评论集《掌上雨》(1967)。
余光中先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余光中的诗歌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走出了一条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
指导学生做笔记。
三、学生朗读三首诗歌,正音,检查预习。
正音(课件):
葬(zàng头颅(lú)餍
(yàn)饕餮(táotiâ)
澎湃(pãngpài)婉转(wǎn)屏障(píngzhàng)荡涤(dí)
诗歌朗诵训练:
思考:诗歌与散文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方面有些什么区别。
四、整体感知,比较、探究三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课件)
1.《当我死时》抒发了远离祖国的游子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之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苦。
2.《黄河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颂歌,歌颂了伟大坚强的民族英雄主义气概。
3《长江之歌》抒发了对祖国母亲深情赞美、无限热爱的儿女情怀。
学生朗读读出其中的感情来。
五、细读,整体感知、比较探究三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1.《当我死时》总体上采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痛切的思念之苦,以及希望彻底地拥有祖国、全身心地融入祖国的情感,真切地表达了游子的思念。
2.《黄河颂》具有极昂扬的抒情色彩,主要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对
黄河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其中第二人称的写法又显得十分亲切。
3.《长江之歌》是歌词,气势磅礴,抒情气息浓厚。
主要采用拟人化的写法,赋予长江以蓬勃的生命风采。
同样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亲切感人。
第二课时
一、探究《当我死时》的抒情特色。
1.作者写这首诗歌,为什么要以“死”为话题来抒情?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在作者的诗章里,“死”可怕吗?请找出相关的词语,来说明自己的看法。
教师明确:不可怕。
在作者的诗章里,反复出现了“坦然”“满足”等字眼,说明这样的“死”并不可怕。
3.为什么在本诗中“死”并不可怕?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学生思考、探究。
余光中说:“初写诗者以句胜,但往往有句无篇;大成者乃以篇胜,是谓善于结构。
”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本诗的艺术特色的理解。
二、探究《黄河颂》。
1.作为黄河的颂歌,本篇歌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品质?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本篇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英雄和崇高。
2.本篇的抒情层次是比较分明的。
请加以划分,并说明这样的层次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怎样理解本单元中的多篇诗文以及其他许多诗文都以中华儿女的“母亲”指
称黄河、长江,又还常常把它们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与黄河、长江原本的自然属性有什么关系?
3.与前一篇《当我死时》比较,两篇的语言表达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三、探究《长江之歌》。
1.这是一首歌词,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
与前面的两首比较,它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本篇共两段,除去最后两句咏叹,句数相同,句式一致,十分整齐。
而且,两段的结尾四句完全一样,构成了歌词的主旋律,使它富有回旋复沓的美感。
2.两段的句数、句式相同,但在抒情上又有一定的分别,不会让人有重复雷同的感觉,为什么?
学生探究、讨论。
教师明确:因为在外在的形式上虽然是相同的,但作者在内容的选择上却有明
显的变化。
四、综合探究。
1.在三首诗歌中,为什么都把黄河长江作为“母亲”,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与黄河长江的自然属性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思考、探究、讨论。
教师明确:
黄河、长江及其流域,尤其是黄河及其流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五千年文化发展的主要区域。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累中,人们自然地把黄河、长江当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当作祖国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些历史、文化、政治的内涵是人们赋予的,与自然地理概念上的黄河、长江不同,但又是有密切的联系的。
民族的生息、文明的发展都与地理条件有关,黄河、长江的气势也与它象征的民族精神有相似之处。
2.三首诗歌与前两篇散文都是歌颂长、黄河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祖国、民族精神。
但从语言形式上,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差异。
具体有哪些差异?请加以探究。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探究。
五、词句品味与探究。
1.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学生思考、探究。
教师明确:“饕餮”一词特别有味。
作者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味觉的大吃大喝、食而不厌,来形容视觉的贪婪。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祖国大陆和台湾统一的热望。
2.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学生思考、探究。
教师明确:在超越时空的基础上,黄河本身也成为“一个巨人”,巨人的英雄的体魄和精神与黄河结合起来,转化为“我们民族的屏障”。
“屏障”二字不能忽略。
这是抗日战争时代黄河形象的特点,在这以前,中国的古典和现代文学中,黄河从来没有作为屏障的形象出现过。
歌者也好,黄河也好,坚强也好,英雄也好,都归结到“屏障”,归结到保卫祖国的高度上来。
3.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泉,/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明确:作者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亦即时间的、历史的角度,展开对于长江的赞颂:他说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
时间是不可视的,人的视觉功能不可能看到;但是,诗是想象的,“观古今于须臾,抚千载于一瞬”,超越时间的局限,才能使感情得到充分的解放。
把空间转化为时间的感觉,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历史,这种手法,可以叫做“时空交错”,是诗歌常用的。
《长江之歌》的作者借助这种手法拓开了思绪的境界,把对长江的歌颂,不但延伸向“远古”“历史”,而且拓展到“未来”,还用“推动新的时代”来沟通古代和未来。
有了这样诗化的想象,对长江,对祖国的热爱,就和历史感、时代感交织起来了。
六、布置作业。
1.完成“阅读练习·探究”。
2.预习《一条大河》,查字典,自行解决生字词。
3.完成《伴你学语文》练习。
附:板书设计
自我问答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落实效果怎样?
本人就本课教学目标落实分析如下:
1.字词过关由学生自主完成,听写检测较为及时。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人称 散文 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等综合运用 比喻、排比、拟人等
以第三人称为主 诗
歌 以描写和抒情为主 比喻、排比、拟人、夸张、象
征等,注意对仗和韵律
以第二人称为主
2.比较、探究诗歌(歌词)与散文在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方面的差别上本人讲解过深,不利于学生思考高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