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考试重点

道路工程考试重点
道路工程考试重点

1、交通运输体系: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道路运输得特点:机动灵活性大,普及面广、适应性强,速度快、造价低,投资少、见效快

3、国道分类: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分级: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高速得特点:具有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车道、分向行驶,有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几种。

各自特点没有整理。

4、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级:Ⅰ级公路、Ⅱ级公路、Ⅲ级公路

5、城市道路网分为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方格网式特点:适用于地形平

坦得城市,有利于建筑物得布置与识别方向,交通分散灵活,组织灵活,整个系统得通行能力大,缺点就是对角方向交通不便。环形放射式特点:便于市中心与外围市区与郊区得直接快速联系,常用于特大城市得快速交通系统。自由式特点: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网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形状。缺点就是非直线系数较大、街坊不规则。混合式特点:混合以上三种图式,大多就是受历史原因逐步发展形成得。

6、城市道路红线就是指道路用地得边界线。

7、交通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横断面得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面得

车辆数目)。

8、设计交通量:预测年度达到得年日均日交通量,用作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确定道路等级以

及论证道路、交通设施可行性等得依据。不宜作为具体设计得依据。

9、公路通行能力: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得最大交通

实体(车辆或行人)数,亦称公路通行能量。

10、在气候良好、车辆行驶只受道路本身得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得人员能够

安全、舒适驾驶车辆得速度。

11、道路平面线形得主要组成要素:直线、圆曲线与回旋线。

12、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

当车速V大于等于60km/h时,同向曲线间得最短直线长度不小于6V;

当车速V小于等于40km/h时,同向曲线间得最短直线长度限制可以放宽。

13、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反向曲线间得最小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V得2倍为宜,否则若两反向曲线已设缓与曲线,就将两缓与曲线得首尾相接。

14、横向力系数μ:就是横向力与竖向力得比值,用以准确地衡量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得稳定、安全与舒适程度,近似为单位车重上受到得横向力。横向力就是不稳定因素,竖向力就是稳定因素。

15、超高指曲线段得外侧横坡就是与与内侧横坡同方向得单向横坡。

设置超高得原因:将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得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得行驶条件。设置超高得条件就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得最小半径时。

16、回旋线得主要特征就是曲率K均匀变化,曲率半径R=变数。主要作用就是:1、曲

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乘客感觉舒适;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17、回旋线得几何要素计算公式:

r——回旋线上某点得曲率半径(m);

l——回旋线上某点到原点得曲线长(m);

A——回旋线参数,表征回旋线曲率变化得缓急程度。

18、平面线形要素得基本型:直—回—圆—回—直

19、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瞧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得最短距离。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构成。

20、会车视距:两辆对向行驶得汽车在同一车道上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制动并停车所需得最短安全视距。通常就是停车视距得2倍。由三部分组成:反应时间所行驶得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21、超车视距:快车超越前面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得最短距离称为超车视距。

由加速行驶距离S1、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得距离S2、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得安全距离S3、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得行驶距离S4组成

22、地面线:根据各中桩地面高程而点绘成得一条不规则得折线。它反映了原地面得起伏情况;

23、设计线:它就是根据设计计算后确定出来得一条形状规则得几何线形。它反映了道路得起伏与高程,由直线与竖曲线构成。设计线要素:直线、竖曲线。

24、新建公路:①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②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与加宽路段时则就是指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该处标高;

25、纵坡度定义:道路中线两点间得高差与水平距离得比值, 从路线起点至止点得方向瞧,路线升高为上坡“+”,降低为下坡“”。

表示方法:不用角度,而用百分数(%)表示。

道路上5%以内得纵坡对汽车行驶不造成困难,2、5%以内得纵坡对自行车骑行不造成困难。

26、最大坡度:1)概念--根据公路技术等级与自然条件所规定得纵坡最大值称最大纵坡。

2)制定依据:

?各种机动车得动力要求。大型车5%,安全性8%。

?非机动车行驶得要求。自行车2、5%,三轮2%。

?自然条件得影响。雨、雪(不超过6%)、高原缺氧(折减1%)。

?沿街建筑物得布置与地下管线敷设得要求。地坪标高。

27、最小纵坡:挖方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良地段所规定得纵坡最小值称为最小纵坡。

长路堑地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得路段,为了保证排水,均应设置不小于0、3%得纵坡。(否则,采取措施。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设置锯齿形街沟或采取其它排水措施来处理)

28、平均坡度: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得高差与路线长度得比值。

29、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合成得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30、竖曲线采用二次抛物线。二次抛物线得计算结果与圆曲线相差很小。

31、平、纵面线性组合设计:1)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得视线,并保持视觉得连续性。

2) 平、纵面线形得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

3) 合成坡度应组合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与行车安全。

4) 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得配合。

3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得路福标准横断面分为整体式与分离式两类。

33、高速、一级公路横断面组成:

n行车道、中间带、路肩

n附加车道: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

34、紧急停车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得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m时,应设置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宽度应为3、5m,间距不宜大于500m。

35、二、三、四级公路横断面组成:

n行车道、路肩

n附加车道:错车道

36、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1.单幅路“一块板”

n应用分车线。

2.双幅路

?应用分隔带或分隔墩。

3.三幅路

n中间机动车道,两侧非机动车道。

4.四幅路

n中间机动车道分隔为二,两侧非机动车道。

37、断面形式选用:1.单幅路

n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得次干路、支路。

2.双幅路

?用于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得道路。

3.三幅路

n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得城市道路,要求红线宽度大于等于40m。

4.四幅路

n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得快速路与主干道。

38、平曲线加宽方法: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得顺适与安全。

39、平曲线加宽标准: 《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40、加宽缓与段内任意点得加宽值: 式中:L x——任意点距缓与段起点得距离(m);

L——加宽缓与段长(m);

b x——任意点加宽值(m);

b——圆曲线上得全加宽。

41、路肩得作用

1)由于路肩紧靠在路面得两侧设置,具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得作用。

2)供发生故障得车辆临时停放之用,有利于防止交通事故与避免交通紊乱。

3)作为侧向余宽得一部分,能自己增进驾驶得安全与舒适感,这对保证设计车速就是必要得,尤其在挖方路段,还可以增加弯道视距,减小行车事故。

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得场所。

5)精心养护得路肩,能增加公路得美观。

42、平曲线超高定义:超高就是指路面做成向内侧倾斜得单向横坡得断面形式。

作用:部分或全部抵消离心力。

43、选线得定义:根据道路得性质、任务、等级与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其它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得位置。

44、布线要点:(1)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既要使路线短捷顺直、又要注意避免过长得直线,可能条件下多采用转角小、半径大得长缓平曲线线形。(2)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得关系

①占用田地要与路线得作用,对支农运输得效果、工程数量及造价、运营费用等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比较确定。②注意处理好路线与农田水利得关系。③注意筑路与造田、护田结合。

④路线布置要尽可能考虑为农业服务。(3)处理好公路与城镇关系

①干线公路,避免直穿城镇、工矿区与居民密集区,以减少干扰。“近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②支线公路,经地方同意可穿越城镇,但保证有足够得视距与行车道路宽度(应考虑行人得需要)与必要得交通设施。③应尽量避开重要得电力、电讯及其它重要得管线。④注意与铁路、航道、机场、港口及已有公路等交通运输配合,以发挥交通运输得综合效益。

45、山岭区公路选线一般按照道路行经地区得地貌、地形特征,可分为沿溪线、山腰线、越岭线与山脊线四种。

46、沿溪线布线要点:1)解决好路线与水得关系就是沿溪线布局得关键。2)平面主要就是解决择岸、跨河问题,纵面主要就是解决线位得高低问题。

47、越岭线布线要点克服高差就是越岭线得关键。因此,在布线时,应以纵面为主导安排路线,结合平面线形与路基得横向布置进行。越岭线布线要点:如何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与展线布局三个问题。

48、按有无信号灯管制与左转车行驶方式分类

1 无信号管制交叉口

2 信号管制交叉口

3 环形交叉口

49、交叉口得交通分析

交叉口上得三种不同类型得碰撞点:

①分流点

②合流点

③冲突点

交叉口上三种不同类型碰撞点得存在,就是直接影响交叉口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得主要原因,也就是发生交通事故得主要原因。其中以左转车与直行车,以及直行车与直行车所产生得冲突点,对交通得影响与危险性最大。产生冲突最多得就是左转弯车辆。

因此,正确处理与组织左转弯车辆,保证交叉口得交通顺畅与安全,就是设计交叉口得关键之一。

50、立体交叉分为分离式立体交叉与互通式立体交叉。

51、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层之间用匝道或其她方式连接得立体交叉称为互通式立交。

52、路基:就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线形得几何设计要求得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得岩土结构物。路面:就是在路基顶面得行车部分由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得层状结构物。

53、路基得湿度状况变化就是影响路基路面结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得重要因素,应该尽量使路基平衡湿度(路基上部中心附近趋向稳定平衡得湿度),趋于较干燥或稳定状态。

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结构得稳定性,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潮湿、过湿状态得路基必须经处理后方可铺筑路面。

62、路基地面排水设施

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倒虹吸与渡水槽、蒸发池。

地下排水设备

暗沟、渗沟、渗井。

63、路面就是用不同材料或混合料在路基顶面分层铺筑而成得供车辆行驶得一种层状结构物。

路面要求:足够得强度与刚度、足够得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表面抗滑

64、分层原因:行车荷载与自然因素得影响随深度得增加减小。

分层情况:面层、基层、垫层

65、沥青路面就是采用沥青粘结矿料修筑面层,并与基层、垫层共同组成得路面结构。

66、沥青路面得分类及其特点:密实类:耐久性好,高温稳定性差;嵌挤类:高温稳定性好,孔隙率大、耐久性差。

67、沥青具有十分明显得蠕变与应力松弛特性。

蠕变:在不变得应力作用下,材料变形随时间而增大得现象。

应力松弛:在保持不变得应变时,材料应力随时间而减小得现象。

68、高温稳定性不足:车辙、推移、拥包、搓板、泛油等病害。低温抗裂性不足:缩裂、疲劳裂缝

69、水泥混凝土路面得优点: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有利于夜间行车

70、设置混凝土接缝得目得目得:防止温度变化引起得胀缩应力、翘曲应力与施工要

求。

分类:从接缝得方向分:横缝、纵缝。横缝:垂直于行车方向得接缝。纵缝:平行于行车方向得接缝。按作用不同分为:缩缝、胀缝与施工缝三类。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及总结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 专业:道桥99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交通工程学》被称为“五E”科学,“五E”指__工程_______、____执法_______、__教育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能源____________。 2.《交通工程学》的诞生,一般认为以___交通工程师协会____________的成立为标志。 3.交通规划中的“四阶段”模型的四个阶段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 交通分配。 4.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服务交通量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双向双车道公路,2001年12月19日星期三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十二月份月变系数为,星期三的日变系数为,设计小时系数为,方向不均匀系数为,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修成双向_______。 a.二车道 b. 四车道 c.六车道 d.八车道 2.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间正确的是________。 a.二者相同 b.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 c.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3.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产生量和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 外,若干现状还未有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________。 a.重力模型模型c.平均增长率模型模型 4.道路基本通行能力(N 基),可能通行能力(N可),和实用通行能力(N实)的关系为: 基>N可>N实基>N实>N可可>N基>N实可>N实>N基 5.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可用_______来描述。 a.二项分布 b.负二项分布 c.泊松分布 d.负指数分布 三、简答题 1.简述O-D调查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调查方法与步骤。 2.何谓交通密度如何得出有哪些调查方法 3.什么是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二者有何区别各有哪些调查方法 4.简述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内容。 5.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四、计算题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 ,如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倍,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密度<最佳密度) 2.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公里/小时行驶,一观测车以70公里/小时的稳定 车速随车流行驶5公里时,有17辆车净超越观测车(超越观测车数减去被观测车 超越数)。在观测车以同样速度逆车流行驶5公里时,迎面相遇的有303辆车,试 问:a.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b.试求有多少以100公里/小时行驶的车超越 观测车c.用上述观测法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 3.某信号交叉口,其色灯周期为60秒,每周期内可通过3辆左转车辆,若左转弯车流量为200辆/小时,问是否会出现延误若有延误,这种延误占周期中的百分比是 多少(假定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 4.车流在一条单向双车道公路上畅通行驶,速度为100Km/h。由于突发交通事故,交

《道路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

道路工程复习思考题 和( ) 四类 15、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数和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分为 ( ) 、( ) 、( ) 和( ) 四类。 16、 路基典型横断面形式有( ) 、( ) 和( ) 三种 17、 路基几何构成三要素是指( ) 、( ) 和() 。 18 路基防护可分为( ) 和() 两大类。 19、 路基冲刷防护可分为(和() 两类。 20、 按滑动面形状的不同,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可分为( ) 、( ) 和 ( ) 三种。 21、 为避免挡土墙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需设置 ( ) 缝,为了防止圬 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 ( ) 缝。设计时,一般将两缝合 并设置。 22、重力式挡土墙稳定性验算包括( ) 和( ) 23、根据使用要求、受力状况等的不同,路面结构一般可划分为( ) 、( ) 和( ) 。 24、 按面层的使用品质、材料组成类型以及结构强度、稳定性的不同,可将路面分成 ( ) 、( ) 、( ) 、( ) 四个等级。 25、 按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计方法的相似性, 将路面划分为( ) 、( 和() 26、 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沥青路面设计时采用 ( ) 间接触为( ) 。 27、 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接缝按方向可分为( ) 和( ) 两大类。 28、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按功能可分为( ) 、( ) 、( ) 1、 2、 3、 4、 ( 5、 6、 7、 ( 8 9、 10 、 11、 12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道路按其使用特点分为( ) 、( ) 和( ) 等。 公路按行政分级可分为( ) 、( ) 、( ) 和() 公路是线形结构物,其主要组成包括( ) 和( ) 两个部分。 公路按技术分级可分为( ) 、( ) 城市道路按技术分级可分为( ) ) 、( ) 、( ) ( ) 、( ) 和( 道路平面线形三大组成要素是( ) 、( ) 和( ) 0 道路纵断面线形由( ) 和( ) 组成,其 设计内容包括( 在平面交叉口中,交通流线形成的危险点可分为( ) 、 )( ) 道路交叉分为( ) 和( ) 两大类。 按相交道路是否互通,立体交叉可分为( ) 、( ) 和 ( ) 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立体交叉可分为( ) 、( ) 两类。 表征土基强度的指标有( ) 、( ) 、( ) 和( ) 公路自然区划中,可把全国划分为( ) 、( ) 、( ) 在路基路面设计中,路基干湿类型可划分为( )( ) 、( 三类 ) 理论,层 等几种。 等几种。 ,用 ) 设计两项 和 ) 和 三大地带 )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填空题库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填空题库及答案(每10道一组,10组共100小题,) 81.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2.观测交通流流量为0时,此时可能对应的交通密度为______或___________。 83.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h和600辆/h,那么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为______。 84.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可从____、____、____来考察。 85.排队系统的状态是指________;当___时系统是稳定的。 86.在等时线图中,相邻等时线相隔较近则说明交通____。 87.根据误差理论,测定值与真值两者之间存在误差。它包括__误差和__误差;___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88.交通工程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89.道路线形是指道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几何形状。 90.驾驶员的___________和反映特性是驾驶员的主要心理特性。 答案: 81.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方式 82.0、阻塞密度 83.0.6 84.视力、视野、色感 85.排队系统的顾客数、λ﹤μ86. 拥挤 87.系统、偶然、系统。88.人、车、路、环境。 89.平、纵、横90.反应特性

91.设计车速是指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___________、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92.动视力是指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它随___________的增大而降低。 93.城市近期交通规划,规划年限一般在___________内。 94.城市交通战略规划的年限一般为___________年。 95.驾驶员的反映特性是指其对___________敏感程度。 96.交通流的三大基本参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交通三大基本调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阻塞密度是指车流密集到___________时的密度。 99.OD调查即___________至出行终点的调查。 100.月变系数定义为___________除以___________。 答案: 91.最大安全车速92.车速 93.五年94.20-30年 95.环境刺激96.交通量、车速、密度 97.交通量、车速、OD 98.无法移动(车速=0) 99.出行起点100.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 为 ()() 11<-=P x E x D 13、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 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 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 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 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 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

(完整版)交通运输工程学试卷及答案2014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交通密度不容易观测,通常用其他变量来代替,但是不能用来代替交通密度 【C 】A.时间占有率B.空间占有率C.车头时距D.车头间距 2.设车流的流量为Q辆/小时,车头时距h服从负指数分布。则到达的车头时距h大于t秒的概率是【C 】A.exp(3600Qt)B.exp(?3600Qt)C.exp(?Qt/3600)D.exp(Qt/3600) 3.不属于铁路信号基本色的为【B 】A.红色B.紫色C.绿色D.黄色 4.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基本参数不包括【A 】A.绿灯时间B.相位差C.绿信比D.周期长度 5.理想条件下高速公路在设计车速为100km/h时每车道通行能力为【B 】A.1600小客车/h B.1400小客车/h C.1250小客车/h D.1100小客车/h 二、填空:(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 2.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时驾驶人、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3.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速度、加速时间或加速度和最大爬坡能力。 4.铁路车站按技术作业形式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及编组站。 5. 描述交通流特征的三参数为车度、交通量及交通密度。 三、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交通运输系统 是由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2.道路通行能力 我国对通行能力的定义是指道路设施疏导交通流的能力。即在一定的时段(通常15分钟或一小时)和正常的道路、交通、管制以及运行质量要求下,通过道路设施交通流质点的能力,也称为交通容量或简称容量。它是道路设施在一定条件下所能通过车辆的极限数值。 3.智能运输系统 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

《道路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

道路工程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道路按其使用特点分为( )、( )和( )等。 2、公路按行政分级可分为( )、( )、( )和( )。 3、公路是线形结构物,其主要组成包括( )和( )两个部分。 4、公路按技术分级可分为( )、( )、( )、( )和 ( ) 5、城市道路按技术分级可分为( )、( )、( )和( )。 6、道路平面线形三大组成要素是( )、( )和( )。 7、道路纵断面线形由( )和( )组成,其设计内容包括( )和( )设计两项。 8、在平面交叉口中,交通流线形成的危险点可分为( )、( )( )。 9、道路交叉分为( )和( )两大类。 10、按相交道路是否互通,立体交叉可分为( )、( )和( )三类。 11、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立体交叉可分为( )、( )两类。 12、表征土基强度的指标有( )、( )、( )和( )。 13、公路自然区划中,可把全国划分为( )、( )、( )三大地带。 14、在路基路面设计中,路基干湿类型可划分为( )、( )、( )和( )四类。 15、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数和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分为 ( )、( )、( )和( )四类。 16、路基典型横断面形式有( )、( )和( )三种。 17、路基几何构成三要素是指( )、( )和( )。 18、路基防护可分为( )和( )两大类。 19、路基冲刷防护可分为( )和( )两类。 20、按滑动面形状的不同,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可分为( )、( )和( )三种。 21、为避免挡土墙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需设置( )缝,为了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 )缝。设计时,一般将两缝合并设置。 22、重力式挡土墙稳定性验算包括( )和( )。 23、根据使用要求、受力状况等的不同,路面结构一般可划分为( )、( )和( )。 24、按面层的使用品质、材料组成类型以及结构强度、稳定性的不同,可将路面分成 ( )、( )、( )、( )四个等级。 25、按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计方法的相似性,将路面划分为( )、( )和( ) 26、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沥青路面设计时采用( )理论,层间接触为( )。 27、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接缝按方向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8、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按功能可分为( )、( )、( )等几种。 29、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向接缝主要有( )、( )、( )等几种。 30、我国现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厚度计算时,把水混凝土路面结构看作是( ),用

大学交通工程学试题(答案)

4. LWR模型通常形式是dk dq 0 ~dt dx 1. 交通工程学是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交通工程学把人、车、路、环境 视为一个整体,用自然的方法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2. 路段的瓶颈处的交通状流态常用累计交通量(纵轴)一时间(横轴)曲线图来表示,流入与流 出曲线所包络的面积表示所有车辆延误时间,连接流入与流出曲线水平线段表示 某个车辆的延误,连接流入与流出曲线竖直线段表示某个时点的排队车辆数。 3. 在重力模型中,两区之间的出行数与两区 之间的行程时间(或费用、距离等)成_反__比。 5. 由跟车理论知,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的三个特性是_制约性、滞后性和传递性 6. 交通密度与速度关系模型通常有Green shields模型、Gren berg模型、Un derwood模型等, 其中 Green shields 模型的形式是V — V f(1-K/K 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出行的三要素是指端点、出行目的、采用交通方式(使用交通资源)______________ 。 8. 道路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纽带,其功能可以归纳为________ 交通—功能、—城市空间划分________ 功能和土地利用诱导功能。 9. 公共汽车从B点出发到E,行走距离3.4km,共花费了11.61分钟时间。中途经过两个交叉口和三个停靠

站,经过两个交叉口的停车时间分别是0.51分钟、3.21分钟,经过三个 停靠站的停车时间分别是0.47分钟、0.66分钟、0.41分钟。由此可以得出,停车时间是 5.26s,行使时间691.34s,行驶速度是 4.92m/s,行程速度是 4.88m/s。 10. 空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调和平均值,时间平均速度是地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选择题(10分,每空1分;在_______ 填写相应的字母) 1. 设M/M/1系统的利用系数为p,则在系统中有n个顾客的概率为A。 A. p n(1 一P ) B. p n—(1—p ) C. p n+ (1— p ) D. p n/(1—p ) 3. 用于出行分布预测的平均系数法的公式为旦。 A. 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 B.未来分布=现状分布X平均增长系数 C.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十平均增长系数 D.未来分布=现状分布-平均增长系数 4. 交通密度不容易观测,通常用其他变量来代替,但是 C 不能用来代替交通密度。 5. 交通量分配模型通是 D 软件的核心技术。 A.微观仿真 B.中观仿真 C.宏观仿真 D.交通规划 6. SCOOT系统是 D。 A. 方案选择方式的控制系统 B. 采用分层式计算机控制结构的控制系统 C. 只有唯一方案的控制系统 D. 方案形成方式的控制系统 7. 设车流的流量为Q辆/小时,车头时距h服从负指数分布。则到达的车头时距h大于t秒的概率是 C。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辆 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道路工程测量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测量的起算面是什么? 答:大地水准面 2、测量的基准线是什么? 答:铅垂线 3、测量的基准面是什么? 答:水准面 4、我国的大地原点在什么地方? 答:陕西省径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境内。 5、测量平面直角系与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 答:1、坐标轴互换,数学横轴为X,纵轴为Y,测量横轴为Y,纵轴为X。 2、象限注记相反,数学是逆时针注记,测量是顺时针注记。 6、我国的水准原点在什么地方?1987年启用“1985年高程基准”,水准原点高程为多少? 答:在青岛观象顶上,1985年高程基准为72.260米。 7、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是什么?工作的程序和原则是什么? 答:测量高程差、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的程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顺序”,测量的原则是:“边测量边校核”。 8、什么叫大地水准面?什么叫绝对高程?什么叫相对高程?什么叫高差? 答:海水不受风浪和潮汐的影响穿过大陆所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水准面,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那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之间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地面上两点的

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第二章:水准测量 1、高程测量按使用的仪器和方法有哪几种? 答: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 2、已知H A=75.568米,H B=76.354米,则h AB等于多少?h BA等于多少? 解:h AB=76.354-75.568=+0.786米;h BA=75.568-76.354=-0.786米; 3、在已知水准点A上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1.235米,在待测点B上立尺读得前视读数为0.867米,已知A点的高程为75米,请计算AB高差,并求B点高程。 解:h AB=1.235-0.867=+0.368 H B=75+0.368=75.368米 4、水准仪上标明DSE3,表达什么意思? 答:“D”表示大地测量仪器第一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S”是表示水准仪的第一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E”表示该仪器为正像仪器,“3”表示该仪器的精度,即一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为±3㎜。 5、视差怎样形成?又怎样消除? 答:物体的成像与十字丝分划板成像不重合,即形成视差;重新进行目镜物镜对光,直到物体成像与十字丝分划板成像没有相对移动的现象即已经消除视差。 6、如图所示,水准尺中丝读数为:2.315米。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 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 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 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

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方面得到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 (或行人)的能力; 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 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3、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包括那些? 答案:进行OD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 OD调查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

(完整版)交通工程学试题样卷及答案-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教案考试试题样卷及答案 一、选择与问答题,共7题(60%) 1)判断(对下面各题的正误作出判断,正确的用“O”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10%) 交通工程即是与交通运输有关的工程。() 当城市交通出现阻塞时首先应扩建交通设施。() 交通流流量、速度、密度基本关系模型中的速度为地点速度。() 若道路某处的流量小于通行能力,则其交通状态是通畅的。() ⑤城市里主干道密度越大,则城市道路交通越趋通畅。() 2)何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规模是如何确定的?(10%) 3)何谓交通期望线?交通需求预测的“四步骤”模型是何含义?每个步骤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 4)城市道路可分为哪几个等级(不少于4类)?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们应该的密度顺序如何?(10%) 5)试解释行程时间、空间平均车速及饱和度之概念,并说明饱和度出现大于1的情况。(10%) 6)何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确定的理由是什么?(5%) 7)高速道路常采取车速限制措施,试给出常用的最高和最低限制车速的确定方法。(5%) 二、计算与论述题,共3题(40%)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88-1.6K,如果要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0.8倍,试求此条件下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的密度{最佳密度Km)(15%) 2)在某一路段上车流以驶入率Q(辆/小时)均匀地驶入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的进口道,在不排队等待情况下,仍以同样流率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而排过队的那部分车辆将以饱和流量S (辆/小时,S>Q)}均匀地驶出停车线。设信号周期为C秒,其中红灯时间为R秒,黄灯时间为Y秒。试求绿灯信号结束时无车排队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求:(15%) (1)一个周期内的最大排队车辆数及其出现的时刻; (2)每辆车的平均排队时间。 3) 试述交通分配的Wordrop均衡原理,并给出其数学描述。(10%) 试卷答案 一、选择与问答题,共7题(60%) 1)判断错错错错错 2)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规划的基本成果,基于现状的交通特征、交通设施和交通系统的条件,以及公交优先、改善交通的新理念,面向未来(近、中、远期),分析预测交通需求,确定交通系统的结构,交通设施结构和交通设施规模,编制交通系统和交通设施投资与建设

交通工程学考试知识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 考试大纲

目录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4 一、考试性质 (4) 二、评价目标 (4)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4 1、答卷方式?4 2、答题时间 (4) 3、试卷结构?4 第二部分考查知识范围?5 一、绪论................................................................ 5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 (5) 2、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与特点?5 3、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5) 4、我国的交通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5) 二、交通特性 (5) 1、人车路的基本特性................................................. 5 2、交通量特性?6 3、行车速度特性?6 4、交通密度特性?6 三、交通调查?6 1、交通量的调查?6 2、车速调查 (6) 3、交通密度调查?6 4、行车延误调查?6 5、通行能力调查 (7) 6、起讫点调查(OD调查)?7 四、道路交通流理论 (7) 1、交通流特性?7 2、概率统计模型 (7) 3、排队论模型?7 4、跟弛模型 (7) 5、流体理论模型?7 五、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7 1、概述 (7) 2、高速公路基本路段通行能力?8 3、高速公路交织区段通行能力?8 4、高速公路互通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8 5、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通行能力?8 6、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8 7、道路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8) 8、公共交通线路的通行能力 (8) 9、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8 六、道路交通规划?9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9)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法 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 (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辆行 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 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 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方面得到 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大学交通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A)卷 学年第一学期第1页共4页 号 学 名 姓 级 班 1 2 信 交 级 班 用 适 卷 试

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 1、试述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答:时间平均速度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所有车辆 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2分) - 1 n 计算公式为:Vt =—2 V ; n i —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2、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亦称道路通行能量。 3、绝对相位差: 在联动信号中,选定一个标准路口,规定该路口的相位差为零,其他路口相对于 此路口的相位差, 称为绝对相位差。 4、服务水平: 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 度或服务质量。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 5、延误: vt :时间平均车速;V i :第i 辆车的地点车速; n :单位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总数 (3 分) 区间平均速度是指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平均行程时间之 比。 (2 分) 计算公式为: - 1 -Z - n i V i . 7 vs :区间平均车速;其他符号意义同前。(3分) 2、简述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以及各阶段的功能。 答:四阶段为交通发生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配。 (2 分) 交通发生预测用于推测规划年交通量;(2分) 交通分布预测区与区之间交通流量的多少;(2分) 交通方式划分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 (2分) (交通分卷预测将各小学年第不同交通方期的交通量分页 到具体的路网 上。 分)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 2.交通工程学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发展? 4.简述研究和运用交通工程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章 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 2.驾驶疲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驾驶疲劳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 3.驾驶员的职业适应性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 4.饮酒对驾驶员的驾驶机能有什么影响?酒后驾车对安全行车会带来什么影响? 5.生物节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安全行车有什么联系?试计算你自己下月第一天的生物节律状态。 6.根据行人的交通特性,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对行人如何进行管理? 7.汽车的行驶方程式是什么?满足汽车行驶的条件有哪些? 8.汽车的动力性能指的是什么? 9.汽车的制动性能包括哪几个方面?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有何不同? 10.汽车的制动性能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 11.什么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 12.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分几种?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是什么? 13.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性?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保证? 14.为什么要设置平曲线的超高和加宽?如何设置? 15.什么是视距?分几种?如何保证视距?它对交通安全有何影响? 16.结合当地事故多发地点的情况,谈谈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第三章 1.哪些参数可以用来衡量交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2.什么是交通量?常见的交通量有哪几种? 3.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用它作为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有何意义? 4.什么是交通量的变化?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如何计算、理解K月和K日?如何运用K月和K日推测AADT? 6.简答交通量有哪些用途? 7.某地三月K月3=0.925,K日3= 1.113,实际观测到该地某道路上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的交通量为3558辆,试推算该地此道路2007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8.某测站测得的连续5min时段的交通量统计如表3-6所示,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373veh/h,求5min和15min的高峰小时系数。 第四章 1、什么是速度?请说明几种常用速度的概念及其使用。 2、什么是百分速度?请分别说明15%位车速、50%位车速和85%位车速的概念及其作用。 3、什么是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 4、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车速资料有哪些作用? 6、对长为200m的路段进行现场观测,获得数据如表4-2所列:

重庆交通大学道路工程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设计车速 2、纵断面 3、合成坡度 4、交织 5、交通量 6、平均纵坡 7、超高 8、平面 9、分流点 二、填空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是最重要的指标。 2、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 km/h。 3、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分别是:快速路、、次干路、支路。 4、汽车的行驶阻力有:空气阻力、、惯性阻力。 5、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 6、动力因数标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的能力。 7、平面线形三要素是:直线、、缓和曲线。 8、平面设计中两反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为 V。 9、道路设计中的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10、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有;方格网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11、道路是一个维空间的实体。 12、在十字交叉口中,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 13、高速公路的设计标高应采用中央分隔带的标高。 14、公路的平面级形要素由直线、圆曲线和曲线三部分组成。 15、直线线形不宜过短、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不以小于设计速度的倍为宜。 16、回旋线的长度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 17、公路选线的步骤是: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

18、如果平面要素是直线,纵断面要素是凹型竖曲线则主体线形要素是直线。 19、沿溪线布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河岸选择、路线高度、。 20、交叉口的车道数确定时,其通行能力的总和必须大于小时交通量的要求。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长直线的尽头不宜设置小半径的平曲线。……………………………… ( ) 2、道路纵坡变坡点处设置的竖曲线线形一般采用圆曲线。……………… ( ) 3、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是缓和行车冲击和保证行车视距所必需的竖曲线半径的最小值,该值只有在地形受限制迫不得已时才采用。…………………… ( ) 4、过大的竖曲线半径将使竖曲线过长,对公路纵向排水不利。………… ( ) 5、爬坡车道一般设置在上坡方向主线行车道的左侧。…………………… ( ) 6、按立交匝道的形式可将立交分为分离式立交、完全互通立交和部分互通立交。………………………………………………………………………… ( ) 7、行车荷载对路基的作用是随着土体离路基表面的深度增大,土中附加应力也随之增大。…………………………………………………………………… ( ) 8、造成路基破坏的基本前提是不良的地质条件,而水则是引起路基破坏的主要原因。………………………………………………………………………… ( ) 9、划分路基土干湿状态的指标是土的平均稠度。………………………… ( ) 10、填土高度大于10米的路堤属于高路堤,需进行个别设计。………… ( ) 四、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以下表示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的示意图是:……………( )

交通工程学考研试题

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51 试题名称:交通工程学基础 1992年: 一.在一条长度为24公里的干道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观测到汽车100辆通过,设车流是均匀连续的且车速V=20公里/小时,试求流量(q)、时距(h t)、空距(h d)、密度(K)以有第一辆汽车通过此干道所需时间(t)[以分钟或小时计均可]。(15分) 二.某路段10年的统计,平均每年有2起交通事故,问此路段明年发生事故5起的概率是多少?又某交叉口骑自行车的人,有1/4不遵守红灯停车的规定,问5人中有2人不遵守交通规定的概率是多少?(15分) 三.某交叉口信号周期为40秒,每一个周期可通过左转车2辆,如左转车流量为220辆/小时,是否会出现延误(受阻),如有延误,试计算占周期长的百分率,无延误则说明原因(设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20分) 四.试说明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的定义及区间平均车速与时间平均车速的关系。(15分) 五.简述交通事故的定义与主要指标并就其是否合理予以简评。(15分) 六.简述城市交通规划的类型、内容、程序与主要作用。(20分) 1993年: 一.何谓行车延误、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影响延误的因素是什么? 二.简述起讫点调查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三.我国的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何特点? 四.某高速公路拟建立收费站。已知车辆是随机到达收费站的,其到达率为2000辆/小时,每辆车交费所需时间符合平均时间为6秒的指数分布。在采用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情况下,请用具体计算指标比较说明在应该收费站设2个、4个及6个收费口的效果。五.已知某十字交叉口,其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3条车道分别供左转专用、直行和直右混行; 南北干道一个方向有2条车道,分别供直左混行和直右混行。车种比例,大车:小车=2:8,车头时距为2.65秒。信号灯周期为125秒;绿灯时间,东西向为70秒,南北向为50秒。路口折减系数取0.9。东西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分别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和10%;南北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各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设该交叉口不影响对向直行车的左转交通量为134辆/小时;直右车道上允许的右转交通量为185辆/小时。请按停车线法计算应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1994年: 一.简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何谓“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量“?请扼要阐明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三.某停车场,到达车辆数是50辆/小时,停车场的服务能力为80辆/小时,其单一的出入道能容纳5辆车,问此出入道是否合适? 四.若在5公里长的公路上随机40分布辆汽车,求任意500米路段上有5辆以上的概率。五.何谓高速公路合流部分、分流部分的通行能力?应如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