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解析版)

合集下载

浙江2020版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13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及答案解析

浙江2020版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13 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及答案解析

浙江2020版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三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 (2)且矫诏纷出,,,不敢复有株治。

(张溥《五人墓碑记》) (3)女也不爽,。

,二三其德。

(《诗经·氓》) (4)青泥何盘盘,。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

(辛弃疾《鹧鸪天》)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子曰;“,朋友信之,。

”(《论语》)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3)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 (4)斜阳草树,,。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夜书怀》)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 (3),。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长亭送别》) (4)士不可以不弘毅,。

,不亦重乎?(《论语》)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 (2)吾闻之,,。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渔父》) (3),,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4)青山隔送行,,。

(王实甫《长亭送别》)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将进酒》)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逝者如斯,;,而卒莫消长也。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高考语文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解析版)-五年(2016-2020)高考语文真题分项详解(浙江)

专题12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020年】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6分)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注】①居:居心。

②行:做事。

③大:同“太”。

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_______为本。

“敬事”的意思是________。

(2分)2. 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民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2. ①“居敬而行简”,“居敬”也就是“敬事”。

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敢烦扰百姓。

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

②“居敬而行简”,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

这样百姓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的解读,难度较大。

考生首先要读懂论语选文的意思,还要结合孔子的思想等来对选文加以分析。

考查的方式也有多中,浙江卷主要偏向于对句子本身内容的解读。

依据“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以及孔子对仲弓“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的肯定,可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

“敬事而信”的意思是:恭敬谨慎地对待政务,并且讲究信用。

所以“敬事”的意思是“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观点的能力。

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读懂文句,再结合对人物的生平、思想的积累进行分析总结。

“居敬而行简”的意思是:态度严肃认真,而办事简约不烦。

其中“居敬”也就是“敬事”。

“居简而行简”的意思是:敷衍塞责,态度马虎,办事简单。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月考试卷(七)(含解析)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五部分月考试卷(七)(含解析)

月考试卷七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融汇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艺术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孟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永嘉学派的叶适说:“是故天诚覆而地诚载,惟人亦然,如是而生,如是而死。

”王夫之说:“诚与道,异名而同实者也。

”在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那里,诚已经具有了自然规律的意义,甚至被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

我们今天进行诚信文化建设,要善于面对和运用传统文化这个巨大的价值资源和历史现实。

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是儒家的社会伦理文化,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诚”是这个文化体系的一个核心价值,具有轴心性。

《礼记》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具体地说,从社会价值论角度看,我们研究诚信文化建设应该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体价值主体性的涵育。

“正心诚意”,诚信、真诚、诚实是个体人格育成的必备品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诚的品质。

诚是一种目的性价值,而不是工具性价值,是现代人格建设的构成性因素。

诚即良知真心、赤子之心、天地良心。

诚的反面是虚假和欺骗,主体责任的缺失和泯灭。

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诚的本义是真,可以从真实、真诚和真理三个层面挖掘诚的价值意蕴。

一个高尚、伟大和充满理想的人格一定是以真实、真诚和追求真理为基础和底色的。

我们需要把“三真”熔铸到新时代新型人格的塑造中。

二是价值主体间的融通性。

与传统社会的封闭、稳定、确定、连续不同,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流动、变化、断裂和不确定的社会,我们正经历着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深刻转型,传统的诚信价值体系面临着深刻的挑战。

当代诚信文化建设有助于主体间增进可交流性、可合作性、可识别性和可确证性。

没有现代性的诚信体系,人格的稳定性、连续性、可预期性将不复存在,碎片、断裂、虚假的主体人格将使主体之间的交往和社会价值运行无法展开。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练习题《论语》文化经典专练练前提示在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中,《论语》无疑是重中之重。

对于这部经典,考前的复习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3)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4)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1.材料(3)中“暴虎冯河”是针对弟子____________而言的,“临事而惧”中的“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答案子路(或季路、仲由)警惕,谨慎2.结合材料,具体谈谈你对孔子“勇”的思想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孔子主张的勇,不只是勇气、勇武,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②孔子主张仁勇兼备,真正的勇者,因内心有仁德而无所畏惧。

③勇与智结合,要讲谋略,有所畏惧,反对匹夫之勇。

④勇与义统一,认为勇要受到义的约束,否则,勇可能就会成为乱的根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3.第(1)则材料中“乐亦在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处身在吃粗饭,喝凉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的清贫环境里,也不改求道的快乐。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出高分7语用+默写+文化常识+诗歌思想含解析2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出高分7语用+默写+文化常识+诗歌思想含解析2

练出高分7 语用+默写+文化常识+诗歌思想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世纪之交以来的近二十年间,由于中国电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引起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挤压至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创新自主能力明显下降。

而《朗读者》坚定不移进行本土原创,打造出了中国电视的独特品牌,走出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自主创新的成功道路。

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不呈现为一种线性状态——从开始径直走向结束,而是呈现为一种循环状态——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有新的内容与形式加入,。

但是很多电视人却习惯用一种机械进化论的思维去面对创新,经常会有电视人慨叹每隔三五年就是一代,一些年长的电视人甚至宣称自己已经不会做电视了,理由是他们熟悉的某种电视节目模式已经做到头了,而他们也已经是“”了。

近年来,( ),特别是在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很多关于“电视将死”的呼声。

在这样令人困惑的氛围中,《朗读者》不信邪、不懈怠,坚持进行新探索,将已有的多种元素进行新的配置,从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全新模式,有力地回击了那些宣称电视节目终结、电视将死的声音,让中国的电视节目在困境中看到了的前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电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使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挤压至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创新自主能力明显下降。

B.中国电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将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挤压至角落,中国电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下降。

C.由于中国电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导致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被挤压至角落,中国电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下降。

D.由于中国电视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板的热潮,造成中国电视自主原创节目被挤压至角落,中国电视行业创新自主能力明显下降。

解析:A项,搭配不当,语序不当;C项,滥用介词;D项,滥用介词,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答案:B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复杂生存环境出现,电视行业陷入困境B.面临复杂生存环境,电视行业举步维艰C.电视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生存环境D.复杂生存环境出现使电视行业停滞不前解析:根据文意可知。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关测试试卷含答案精析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关测试试卷含答案精析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过关测试试卷语文Ⅰ(试题)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拼搏奋斗。

它践行在历朝历代无数人的开拓中,它体现在千百年来无数勤勤恳恳的努力中,它融汇在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的点滴汗水中。

也许有人认为这,但其他法则与之相比,未免相形见绌。

A.风餐露宿凡夫俗子不足挂齿B.风餐露宿等闲之辈不足为训C.栉风沐雨凡夫俗子不足为训D.栉风沐雨等闲之辈不足挂齿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住建部将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步伐,推进国有租赁企业建设的进程,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和调控。

B.中国当前正从生产低端、廉价产品的加工厂向为世界提供先进、优质装备的重要基地升级,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在悄然提高。

C.该电影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还在专业影评人票选的《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被获评“年度最受关注影片”。

D.高校应及时收集、发布国际组织的招聘信息,通过项目推荐、组建社团等方式,为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提供相关服务。

3.下列对联中,适合挂在范仲淹祠的一组是(3分)( )①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观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②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④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某同学将自己积累的作文素材分类,并为每一类素材拟定了一个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素材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木车的激情——孔子的颠沛》《永和九年的那场醉》《苏东坡的突围》《李白的柔软》第二组:《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捕鸟者说:千年鸟道的终结者》《给狮子留点尊严》《藏羚羊——可可西里最后的精灵》第三组:《被妖魔化的科举》《汉服是文化复古者的孤芳自赏?》《文化不能俯视灾难》《杏花春雨何处寻?》A.文人性情生命之殇反思传统B.圣贤足迹敬畏自然反思传统C.圣贤足迹生命之殇文化视点D.文人性情敬畏自然文化视点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1.4在修辞藻饰中感悟传统文化(迁移课)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1.4在修辞藻饰中感悟传统文化(迁移课) Word版含解析.doc

第2课时在修辞藻饰中感悟传统文化(迁移课)卓文君的数字诗汉代蜀中才子司马相如被拜为中郎将之后,自感身价百倍,竟起了弃妻纳妾之意。

终于某日,他给妻子卓文君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

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

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

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

这首数字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

朋友,你知道卓文君给丈夫的回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巧妙在何处?答案这首诗构思巧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构成数字回环,整首诗浑然天成,毫无辞藻堆砌之感。

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1.小区有人遛狗不牵链子,出现了宠物狗伤人事件,对此,请你拟写一份文明养犬倡议书。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参考例文】遛狗不牵,咬的是人,掉的是肉,疼的是心,伤的是情。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练习题《论语》文化经典专练练前提示在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中,《论语》无疑是重中之重。

对于这部经典,考前的复习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3)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4)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1.材料(3)中“暴虎冯河”是针对弟子____________而言的,“临事而惧”中的“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答案子路(或季路、仲由)警惕,谨慎2.结合材料,具体谈谈你对孔子“勇”的思想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孔子主张的勇,不只是勇气、勇武,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②孔子主张仁勇兼备,真正的勇者,因内心有仁德而无所畏惧。

③勇与智结合,要讲谋略,有所畏惧,反对匹夫之勇。

④勇与义统一,认为勇要受到义的约束,否则,勇可能就会成为乱的根源。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3.第(1)则材料中“乐亦在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处身在吃粗饭,喝凉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的清贫环境里,也不改求道的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论语·宪问》)子路问成人[注]。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注]成人:全人,完美无缺的人。

(1) 第一则材料中孔子将“贤者”分为四个等级。

《论语》选读教材中提到的人物当中和属于第一个等级。

(2)对照第二则材料中孔子对“成人”的理解,第一则材料中的“贤者”能不能被称为“成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解析:(1)此题注重与教材的联系。

“辟世”指逃避尘世而隐居。

联系《论语》选读教材中的人物不难找出代表人物,如长沮、桀溺等。

(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对“成人”提出了两个标准:①理想中的“成人”是有智慧、不贪心、勇敢、才艺兼备而又具有礼乐修养的人。

②现实中的“成人”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遵守诺言的人。

而第一则材料中的“贤者”消极避世,归隐山林,不能算作“成人”。

参考答案:(1)长沮桀溺(或:接舆、荷蓧丈人、晨门、荷蒉者)(2)不能。

①在孔子看来,要成为“成人”,要么理智、寡欲、勇敢、有技艺、明礼乐;要么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始终不忘初心。

②而所谓的“贤者”,无论他处于四等中的哪一等,都是“辟”字当头,他们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却逃避社会责任,只顾洁身自好。

所以“贤者”是不能被称为“成人”的。

参考译文: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等的躲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等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言语。

”(《论语·宪问》)子路问什么人是完美无缺的人。

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不贪心,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来成就他的文采,也就可以称为完美无缺的人了。

”又说:“现今的所谓完美无缺的人又哪里一定能如此呢?看见利益能想到是否合乎义,见到危难敢于献身,早已约定的事不忘记去做,也就可以算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 (《论语·宪问》)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材料二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材料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1)出自材料一中的一个成语是。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好学”思想的理解。

答:解析:(2)关于对孔子“好学”思想的理解,可从三则材料中总结概括。

材料一阐述的是“好学”的实质: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见贤思齐,随时修正自己的缺点。

材料二、三阐述的是修身与好学的关系,即先修身立德,再求学求知。

尤其是对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的评价,是对颜回修养的高度赞扬。

综上,可从两方面对三则材料进行概括总结。

参考答案:(1)食无求饱(或居无求安)(2)孔子的“好学”是指治学者立志成为君子、谋求礼治仁政之道而表现出的对学问和德性的热爱和追求,其本质意义是指个体不断自我完善的修身之学。

它以仁德为本,先修身立德,再求学求知。

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到有德多才的人那里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材料二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不将自己的愤怒转加给别人,从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然而不幸短命去世了,如今再也没有这样的弟子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人。

”材料三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敬爱兄长;行为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1)儒家所谓的“礼”是建立在的基础之上的,礼的作用是。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并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

答:解析:(1)根据“唯仁者”,可以看出“礼”的基础;根据“礼之用,和为贵”,概括“礼”的作用。

(2)根据关键句“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可以概括出“中立不倚”。

根据关键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以概括出“以‘和’为美”。

根据关键句“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可以概括出“实行稳健主张”。

参考答案:(1)仁维护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保持社会的安定(2)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主张中立不倚,行仁义之道,不能“知和而和”,即节制适度。

②执两用中,实行稳健主张,“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就是全面考察,选取比较客观和稳妥的主张加以实行。

③宽容包容,以“和”为美,既要互爱互信,互尊互谅,又要坚持原则,不能“同而不和”。

参考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他们大小事情都做得恰当。

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论语·学而》) 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

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论语·子路》) “舜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意。

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

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中庸》)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材料二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 材料三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四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论语·阳货》)(1)根据材料,概括儒家对音乐的态度。

答:(2)请你谈谈如何看待传统儒家思想对音乐的态度。

答:解析:(1)由材料一可知,“礼乐”是“仁”的外在表现,因此具有政治教化功能。

材料二、三、四都强调了正统音乐的地位。

(2)解答此题,先要理解传统儒家思想对待音乐的态度,然后结合你的看法,谈传统儒家思想对音乐的态度。

参考答案:(1)①儒家认为音乐不仅是人们内心情感的真诚表达,更是一种教化,具有治理天下的政治功能。

②儒家重视《雅》《颂》等正统音乐,而排斥“郑声”等通俗音乐。

(2)①儒家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有现实作用和积极意义。

②重视《雅》《颂》等正统音乐,排斥“郑声”,不利于艺术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礼呀礼呀,难道说的只是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难道说的只是钟鼓之美的乐器吗?”材料二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整理音乐,《雅》《颂》各自有了适当的安置。

”材料三古代《诗经》有三千多篇,等到孔子,删去其中重复的,选取其中有利于施行礼义的……三百零五篇孔子都弹弦歌唱了,用应合《韶》《武》《雅》《颂》的音律。

礼乐从此以后得以传述,用来完善帝王之道,成为六艺。

材料四孔子说:“我厌恶紫色夺去了朱色的正位,厌恶郑国的音乐扰乱了雅乐。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朱熹《〈论语〉集注》) 子曰:“直哉史鱼①!邦有道,如矢②;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③!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论语·卫灵公》) [注]①史鱼,春秋末年卫国的大夫史鳅,字子鱼。

②矢:箭。

③蘧伯玉,春秋末年卫国大夫,为人有贤名。

(1)写出《论语》中与“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相同的一句话。

答:(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析孔子认为蘧伯玉是君子的原因。

答:解析:(1)根据所给的句子,本题应从两方面进行回答,一方面,有道则仕;另一方面,无道则藏之。

(2)首先要明确君子之道的三个方面,然后根据蘧伯玉的做法,分析其具备了君子中的哪个方面,所以符合孔子的君子形象。

参考答案:(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或: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①蘧伯玉能仕能藏,能进能退。

②蘧伯玉达权知变,具备了君子“三达德”中的“智”的品格。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论语·宪问》) 朱熹说:“聪明的人,通达事理就顺畅没有停滞,就像水,所以君子喜欢水。

”(朱熹《〈论语〉集注》) 孔子说:“好一个刚直不屈的史鱼!政治清明像箭一样劲直,政治黑暗也像箭一样劲直。

好一个君子蘧伯玉!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政治黑暗就可以把自己的本领收敛起来。

”(《论语·卫灵公》)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1)出自上述材料中的两个成语是、。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原则?请指出并加以评析。

答: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不耻下问(2)①启发诱导原则。

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当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克服的时候,再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参考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去教他。

”(《论语·述而》)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是‘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能谦虚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所以给他‘文’的谥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