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不足与对策
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而基层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最基础的一环,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围绕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首先,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资源投入不足。
许多基层环保部门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导致他们难以有效开展环境监测、调查、整治等工作。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政府对基层环保部门的投入,增加资金和人力保障,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二是法律法规执行不力。
部分地方环保部门对环保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存在着监管不力、处罚不力等情况。
因此,应当强化对基层环保部门的监督和考核,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另外,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三是环保意识不够普及。
一些地区居民对环保问题认识不足,存在着乱排污、随意倾倒垃圾等现象。
因此,需要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之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些地区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监督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此,应当建立健全的环保监督机制,强化对基层环保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环保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通过以上对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要提高基层环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政府、环保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大资源投入、加强法规执行、普及环保意识、完善监督机制。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基层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分析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

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分析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基层环境监测站是环境监测体系的基础,其环境监测分析质量管理的存在问题不仅影响着环境治理的效果,还可能对公众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
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于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分析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1. 人员素质不高基层环境监测站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不能有效开展环境监测和分析工作。
2. 设备仪器不完善一些基层环境监测站缺乏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无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监测数据不透明一些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监测数据不公开透明的情况,监测结果往往难以获得或者存在篡改的情况,无法为环境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4. 缺乏标准化管理基层环境监测站缺乏标准化的管理制度,监测流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存在混乱和不规范现象,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 应急响应不力在环境突发事件时,一些基层环境监测站缺乏应急响应能力,无法及时进行环境监测和分析,导致环境污染事件处理不及时和不充分。
二、对策探索1. 提高人员培训水平加强对基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建立定期培训和考核制度,确保人员素质的持续提高。
2. 更新监测设备仪器加大对基层环境监测站的设备仪器更新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仪器,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设备仪器定期维护和检测制度,保证其正常运转和准确监测。
3. 加强监测数据公开透明建立健全的监测数据公开透明机制,确保监测结果真实、可靠、公开;加强监测数据管理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提高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4.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和可控;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不足与对策

出, 因此 , 必 要 开 拓 管理 思 路 , 有 完善 管理 措 施 , 实施 全 过 程 的 质 量 保 证 , 大 各 环 节 的 质 量 控 制 力度 , 立起 环 境 监 测 质 量 管 理 的 自身体 系 , 加 建 提
升 环 境 监 测 机 构 质 量 管理 的整 体 水 平
【 键 词 】 境 监 测 ; 量 管理 ; 关 环 质 不足 ; 策 对
e vr n na ni rn tee ae e it g o e‘i e n s nd lmi to s o,te mide t i h n me o s ma a e n ga s-o t nti r n io me tlmo ti g h r l xsi n —sd d e sa i t in f h d l hs p e o n n i n g d i rs —rosu i smoe o n a
国 家 环 保 部 用 三 年 时 间对 全 国所 有 环 境 监 测 单 位 进 行 一 次 质 量
目前 , 方 环 境 监 测 站 , 别 是 县 级 监 测 站 在 样 品 采 集 、 保 存 运 地 特
检 查 与 考 核 , 一 专 项 行 动 史 无 前 例 , 分 说 明 了 质 量 管 理 工 作 在 当 输 、 品前 处 理 、 内 分 析 、 验 室 环 境 、 器 和 试 剂 等 方 面存 在 一 定 这 充 样 室 实 仪 前 环 境 监 测 工 作 中 的重 要地 位 , 充 分 体 现 了质 量 管 理 是 环 境 监 测 赖 的 局 限 性 。 样 品采 集 过 程 中 , 也 在 由于 受 财 力 的 影 响 , 致 一 些 样 品不 能 导 以生 存 和 发 展 的重 要 保 证 。 到点到位采集 ; 由于 一 些 员 工 的责 任 心 不 强 , 气 采 样 时 , 能 每 次 对 大 不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已成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环保系统的前沿工作,基层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而当前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缺乏技能培训、缺乏监测设备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问题1:缺乏技能培训
由于基层环境监测人员的从业时间较短,知识和技能也相对薄弱,缺乏实践技能和能力,并且监测方法和标准不断更新,因此需要加强人员技能培训。
建议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加实践人员的培训和课题研究,同时,要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人员具备专业技能。
问题2:缺乏监测设备
目前基层环境监测站点设备有限,缺乏各项高精度监测设备,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议加强设备更新,引进高精度设备,同时增加站点数量,扩大监测覆盖面,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问题3:监测数据处理不规范
目前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的数据处理工作几乎依赖人工操作,容易出现误差,同时处理流程不够规范和标准。
建议加强技术支持,开展自动化数据处理,加强数据共享和信息管理,规范数据处理流程,提高数据准确性。
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缺乏完善的质控体系,评估和管理不够细致。
建议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加强质量监督和评估,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综上所述,要想进一步提升基层环境监测质量,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更新监测设备、规范数据处理流程、强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才能够更好地监测和保护环境。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有必要对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
1.监测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当前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设备大多已使用多年,且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维护不及时而出现故障。
监测设备的老化和维护不及时会导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环境监测的可靠性。
2.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监测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够准确操作监测设备和处理监测数据,容易产生误差。
这严重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可信度。
3.监测站管理水平不高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管理水平不高会导致监测工作的混乱和不规范,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1.加强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针对监测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及时的问题,应当加强对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管理。
监测站应当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为了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监测站应当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监测水平。
为了完善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监测站应当加强对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项管理标准和要求,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加强对监测数据的验证和评估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测站的管理水平和加强对监测数据的验证和评估等措施,才能够提高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基层环境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基层环境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及对策摘要: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基层环境是日常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在社会公共事务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基层环境保护工作。
然而,基层环境管理既是当下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重要基础,同时基层环境管理工作也是复杂程度比较高的一项工作,在具体的管理工作过程中面临着公共参与程度不高和环保部门监管不完善等等,导致基层环境管理并不理想,一方面影响基层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城市形象,对于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基层环境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及对策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基层环境质量。
关键词:基层环境;环境管理;管理难题;处理对策前言:近年以来,国内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中的一系列公共事务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其中之一就是基层环境管理工作,然而,在国内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基层环境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难题,进而影响到基层环境管理质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甚至影响到国内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
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首先概述基层环境管理工作,其次分析目前基层环境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对策,希望促进基层环境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关于基层环境管理工作的概述基层环境管理工作是指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由基层社区或乡镇组织负责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
它是环境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负责解决和管理当地的环境问题和矛盾,保障居民的生态环境和健康。
目前来看,国内基层环境管理工作内容繁杂,既包含监督和管理环境污染源,同时还包含组织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处理环境纠纷和投诉等等。
因此,各级政府需要意识到基层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并且知晓此项工作的应加大对基层环境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技术、人力和资金保障[1],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基层环境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的对策与建议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的对策与建议安溪县环境监测站陈俊达[摘要]分析了基层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测问题建议基层县(包括设市的区)级环境监测站是从事环境监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县级环境保护局,业务上受上级环境监测站的指导,属全国环境监测三级站。
基层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如环保“三同时”、污染源监管、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发放等等,这些工作的落实都离不开环境监测。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对环境监测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也影响着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基层环境监测人员偏少长期以来,受事业单位编制限定影响,监测人员编制数难以得到及时调整充实,有的地方环保部门由于人手不够,就抽调监测人员到其它科室工作,而监测任务日益繁重,监测量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县级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严重不足,与《全国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
1.2基层环境监测的技术和仪器设备远远无法满足环境监测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基层县级站的监测技术薄弱、单一,主要监测仪器缺乏且老化现象严重,特别是在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维修、更新、增量、试剂购买,人员进行技术学习、业务培训等方面得不到保障,甚至有的监测人员好几年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技术学习或业务培训。
1.3基层环境监测资金投入偏少,制约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由于基层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政府财政没有专门为监测部门提供经费预算支持,基层环境监测站在人员管理、监测工作实施、车辆使用及人员补贴、监测经费投入等方面都无法保障,导致不少基层地区连环境监测的日常经费都出现困难,存在“有的设备没钱买,有的设备用不起”的尴尬局面。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1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地方基层领导仍然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视不够。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 人员素质不高:基层环境监测人员普遍学历较低,专业知识不足,对于环境监测
标准和方法的了解不深,导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
2. 缺乏监督和考核机制: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缺乏科学的考核和评价机制,监测人员
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缺乏监督,导致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
3. 仪器设备陈旧:部分基层环境监测站点的仪器设备更新缓慢,存在使用寿命过长、精度偏低等问题,仪器设备的性能不稳定,导致监测结果误差较大。
4. 缺乏信息交流和共享: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缺乏信息的及时交流和共享,导致监测
结果无法及时发布和监管部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改进措施如下:
1. 加强人员培训:加大对基层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和监
测能力,使其掌握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
3. 更新仪器设备:加大对基层环境监测站点仪器设备的更新力度,引进先进的监测
仪器设备,提高监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加强对基层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基层
环境监测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不足与对策【摘要】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被更多的人所关注,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基层环境监测中较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质量控制的力度,建立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足;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建设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是对此以牺牲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现在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各个地方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措施,各地都开始将细颗粒物(pm2.5)纳入监测体系,可见环境监测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充分体现了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为环境保护作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已经发展了20多年,先后开展了创优质实验室和计量认证工作,为环境监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到2007年的时候,国家还颁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对于环境监测站的建立都有了较明确的规定,明确了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到后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基层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质量体系、制度建
设、综合分析、自身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下主要是对这方面的问题做了畅叙。
2.1质量体系方面
质量管理体系直接影响到了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成果,实验室资质的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为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在的一些基层监测站,还没有建立起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有的建立起来了管理体系,但是没有严格的去执行,出现了建立体系和执行体系脱节的情况,不仅没有发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更加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失去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机会,从而影响到了基层环境监测的质量。
2.2制度建设方面
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影响到了质量监测的水平和方式,在快速发展的检测技术和基层监测站建设的同时,质量管理水平却没有跟的上,质量管理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质量控制的思想没有跟的上,对监测人员的考核制度不够规范,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监测站,没有出台完整的考核制度,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从根本上面影响到了监测数据的质量。
2.3综合分析方面
各基层监测站都隶属于各级环保局,在数据等方面容易受到上层的干预,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甚至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环境质量的综合分析工作,为了创造所谓的生态城市,卫生城市等政绩,从而影响到了数据的真实性。
基层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若没有足够的
敬业精神,对不准确的数据坚决说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难以对监测到的数据做好综合分析。
2.4自身管理方面
环境监测站的自身管理,直接影响到了数据的准确性,特别是在一些基层监测站,因为设备的落后,管理的不完善,在样品的收集、运输、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环境、仪器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样品采集的时候,受经济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监测的点不多,从而得到的数据比较粗糙。
一些员工在数据收集的时候,可能也会不够有足够的耐心,让等待的时间太长而失去耐心,对于一些需要连续监测多个小时的实验,因为没有耐心而缩短等待的时间;对设备应该每次都进行校核的,却为了省事,就直接开始了实验;一些需要冷藏的样品,因为基层环境站的条件艰苦,缺少这方面的仪器和设备,从而不能保证样品的温度;在进行样品的处理和分析的时候,因为实验条件较差,仪器落后,从而导致数据的精度不够,从而影响到了数据的准确性,最终影响到了决策者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3、质量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3.1提高质量意识
环境监测近二十年的质量管理工作,已经有了成熟的质量管理经验,各单位应在质量体系文件的指导下,全面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并渗透到日常的监测业务,时时把握质量管理这根主线,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转化成为每个监测环节的自觉行动,使质量管
理的规范和要求在各个工作领域得到贯彻落实。
3.2端正管理思维
管理者应当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反对形式主义,在从事质量检查和评审工作时不能走过场,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查、评审方案,决不放过每个细节,同时运用好常规的管理措施,如现场空白、密码平行、加标回收、不定期监督检查等;质量管理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中间环节,质量管理文件不能是种摆设,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修改和宣贯,真正发挥其应用价值。
3.3排除行政干扰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有关的创建活动越来越多,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卫生城市的、创建优美乡镇、小康指标考核等的创建,这些创建工作目前已经成为各级领导政绩工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些创建工作会涉及到大量的监测数据,因此,为了达到创建目的,就有可能对监测数据进行行政干预,对此,要抓住有利时机向上级行政领导宣传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灵活的方式来处理行政命令对质量管理的干扰,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3.4拓展管理措施
多年来一些硬性手段都是面向室内分析,如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标样考核等,存在管理的局限性,要打破这种重分析轻现场
的片面管理方法,突破环境监测就是室内分析的思维,用同等的力度对待各环节的质量管理。
从试剂和仪器的采购到监测数据的外发,有很多质量管理的细节,在具体监测工作中,应从源头抓起,抓现场监测的工作质量,样品的采集是否准确是数据准确可靠性的前提,如何加大样品采集的质量管理应值得认真的研究。
4、结束语
基层环境监测站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的投入不同,各地的监测站发展也不均衡,只有建立起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良好的管理基础上,打破局限性,细化管理措施,建立起统一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利入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郜宗智.浅谈如何提高环境监测的社会公信力[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
[2]樊津江,张军杰.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及途径[j].河南科技,2007(03)
[3]郭鑫,何理.对环境监测站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1(20)
[4]李秋霞.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5]韦华强.浅析县级环境监测数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