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生物十大误区

合集下载

关于微生物菌剂的这些错误观点

关于微生物菌剂的这些错误观点

关于微生物菌剂的这些错误观点任何正在做农业的人都知道土壤是一切的基础,生活来源。

土壤在作物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物的原因不好,因为作物不好,因为土壤不好。

近年来,由于我们的农业长期依赖于肥料的长期,它导致土壤中的大量有益的微生物植物群被破坏,这么多人现在解决目前的土壤生态质量,这是使用土壤中高质量的微生物细菌。

那么,在使用微生物剂以消毒土壤后,你能担心吗?微生物细菌真的培养了各种作物吗?首先,可以微生物剂可以灭菌吗?微生物细菌不起作用以消毒土壤。

它只是利用我们的人工选择卓越的微生物群落来抓住原来的微生物细菌的营养和空间在以前的土壤中,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是不完全杀死其他细菌。

例如,一些抗生素微生物在土壤中,它们可以分泌抗生素,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殖,这可以预防和降低致病微生物对土壤中的作物。

其次,微生物细菌真的是种类种植的各种作物吗?对于各种作物植物,微生物剂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活化土壤矿物质营养,并提供相应的生物刺激的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植物的生长和生产,患有疾病的抗病,所以不可能。

但它从未被作物培养。

1,微生物细菌功能条件微生物是生物体,只有生物微生物可以进行生理代谢,并且可以进行一系列功能。

因此,微生物细菌应该有效,还有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温度,湿度,水分尺寸,土壤透气性,包括有机物类型,有数量,这些都是微生物的所有步骤,以及微生物的所有步骤,和微生物该作用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寿命系统调整微生物调整。

我们必须符合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环境。

这种存活环境很好,微生物剂可以快速增殖,产生足够的数量以发挥功效。

2,微生物细菌不能取代传统肥料微膜剂主要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而不是提供矿物质,因此微生物剂不会完全取代传统肥料,而是用肥料,有机肥等进入土壤。

最后,我将提醒您,不要将微生物细菌用给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和含硫肥料(如硫酸钾等)。

由于这些药物,肥料,很容易杀死微膜剂中的微生物。

生物易错点

生物易错点

生物易错点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

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3、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

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

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

10、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

11、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

12、测量的CO2量、O2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13、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

14、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

15、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

16、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

18、细胞都能增殖、都能进行DNA复制,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19、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20、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1、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22、病毒能独立生活。

23、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有细胞核或核糖体。

24、精子只要产生就能与卵细胞受精。

25、人和动物、植物的遗传物质中核苷酸种类有8种。

26、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

2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

28、DNA能通过核孔。

29、人体不再分裂的体细胞中共有46个DNA分子。

30、同一个人的不同细胞所含DNA不同、所含RNA相同。

31、同一个人的肝细胞中不含胰岛素基因。

32、血红蛋白位于内环境中、血浆蛋白位于细胞内。

34、酶都是蛋白质。

33、只有复制过程才有碱基互补配对,转录和翻译中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35、中午叶片气孔关闭是由于光照强度太强的原因。

36、减数分裂也有细胞周期。

37、原核生物能发生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0、有丝分裂能发生基因重组或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微生物问题及解决方法

微生物问题及解决方法

微生物问题及解决方法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型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些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有些则可能对生物体造成危害。

以下是一些关于微生物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污染问题,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食品腐败和食品中毒。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采取适当的储存和加工措施,以及使用抗菌剂和防腐剂等技术手段。

2. 医院感染问题,医院是微生物传播的重要场所,医院感染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3.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微生物的抗药性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解决方法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开发新型抗生素、加强监管和管理,以及推广正确的抗生素使用知识。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解决方法
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以及推广有机农业等做法。

5. 水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解决方法包括加强水体保护、改善水质、加强污水处理和消毒,以及推广健康饮水知识。

总的来说,解决微生物问题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管理监管、推广科学知识和改善环境等多种途径,才能有效应对微生物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

使用徽生物农药误区等2则

使用徽生物农药误区等2则

农家之友2012.03在当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中,微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微生物活体的使用效果,在其施用时要注意使用误区。

误区一:施用时温度过低。

有些农户在施用微生物活体农药时,不注意环境因素,不选择气温较高的天气条件下施用,甚至在冬天和早春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施用,故没有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这是因为生物农药施用时都要求较高的温度。

试验表明,在25℃~30℃之间,喷施后的微生物活体农药防治效果要比在10℃~15℃之间的高出1到2倍。

误区二:在干燥的天气下施用。

如晴天上午10点钟到下午4点钟前等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施用,农户反映效果不佳。

这主要是因为环境湿度不够。

如白僵菌,作为真菌杀虫剂,制剂主要含白僵活孢子,施用后通过直接接触虫体,或在用物上被害虫吃入消化道,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在虫体内繁殖,产生白僵菌素等,导致害虫缓慢死亡。

死亡虫体上的菌丝和分生孢子,通过接触或借助于气流又传播至其它健康虫体上侵染,从而造成流行,引起大量个体死亡。

落入土壤的白僵菌还能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再侵染虫体,继续起杀虫作用,后效明显。

因此,最好选择阴天、雨后或早晨等湿度大时施用。

误区三:不避太阳光。

没有避开高温、强太阳光的中午施用,引起药效下降。

微生物活体农药,最怕强太阳光照射。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而且紫外线的辐射对伴孢晶体还能产生变形降效作用,因此要选择在下午4点钟以后或者阴天使用,效果会大大发挥。

误区四:使用后遭大雨冲刷。

芽孢最怕大暴雨冲刷,因为暴雨会将喷施的菌液冲刷掉。

如果喷施后5小时~6小时遇到小雨,不但不会降低药效,反而可提高防效作用,因为小雨对芽孢发芽大为有利,害虫一旦食后会加速其死亡。

所以要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施用时间。

误区五:与杀菌剂混用。

如块状耳霉菌,作为一种真菌杀虫剂,药效是通过块状耳霉菌的活孢子作用来实现的。

施用后活孢子侵染蚜虫并致死,可持续传染,引起群体大量死亡。

微生物试验常犯错误

微生物试验常犯错误

微生物试验常犯错误,欢迎大家发言微生物试验常犯错误,欢迎大家发言请大家来讨论微生物试验常犯错误,给大家以参考,互相学习。

有助于少犯错误,节省时间欢迎多多发言大家不要把微生物试验的范围想得太窄了,一切用到微生物的试验都可以说是微生物试验,例如:微生物的培养、转化、基因克隆、基金敲除、上发酵罐....都可以拿出来讨论阿我先说说吧我们实验室很多人习惯把要刷的平板、研钵、吸管等先放在水池里,等一段时间再刷但是水池里面会有人倒少量的有机溶剂(稀释后),洗电泳槽的水也倒在水池里。

我觉得这样的话会污染平板、研钵....,如果洗不干净的话会影响微生物的培养。

建议大家不要把要洗的东西放在水池里呵呵容易造成污染我在微生物试验犯的错误比较多,比如刚开始进实验室时候,无菌观念不强,结果污染过N次;后来污染解决了,本人比较懒,不做平行和梯度,结果浪费了时间,数据也不能用.现在好多了,我的体会是做试验别怕麻烦.呵呵是啊很多小细节大家不注意的话会引起大问题还有个很多人容易忽视问题就是——设计实验的时候不做对照,等实验做完了,虽然结果很好,就是用不了,特郁闷。

很喜欢这个讨论..期待中..一定要按照正规的步骤来,不能自行省略。

例如做菌种复苏的时候,有选择性培养基的最好用选择性培养基,这样培养出来的大概就可以确定是目的菌了。

我以前用BHI(据说是很万能的培养基)复苏的菌种,结果到了后来才发现不是我需要的,而都是杂菌,耽误了很长的时间。

培养后,还要进行生化鉴定,革兰染色及PCR鉴定物种。

选择性培养基在经过了四十八小时的培养后,抗性降低,再培养出的可能就全是杂菌了。

呵呵大家喜欢就都参加进来,前事之见后事之师Absolutely!做微生物实验需要的是100%的细心,一点小小的粗心造成的结果就会很严重的,可能几天的功夫都白费了!我提一个关于倒平板的小细节吧:怎样倒平板才能尽量少的产生冷凝水?1.要等熔化的固体培养基温度大概被手背温度高一点(即不烫手背)的时候才开始倒。

高中生物复习时要注意的十个误区!

高中生物复习时要注意的十个误区!

高中生物复习时要注意的十个误区!误区一误以为变形虫的分裂生殖是无丝分裂。

其实,变形虫分裂过程中有核膜解体、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成等过程,是典型的有丝分裂。

误区二误以为在生物体内全部的反响都需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

其实,在生物体内有些反响是不需要酶的,比如“水的光解”,只要光和叶绿素分子,没有酶的参加。

误区三误以为试管婴儿是从试管中培养出的婴儿。

其实,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即在体外的必定培养液中让精子与卵联合为受精卵,受精卵进行分裂,发育成一个多细胞胚,再将这个胚移植到母体培养,最后发育为成熟的胎儿。

误区四误以为动物都拥有线粒体。

其实,蛔虫、绦虫等体内寄生虫不含线粒体,因为它们长久适应寄生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缺少游离氧气的环境中,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误区五误以为腺体都是内胚层发育而来。

其实,汗腺、皮脂腺、乳腺、气味腺、垂体等腺体均由外胚层发育而来,肾上腺、精巢、卵巢等腺体却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误区六误以为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器。

其实,原核细胞内有核糖体,不过无其余细胞器的显然分化而已。

误区七误以为人体的体液只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其实,第1页/共2页脑脊液、胸腔液、心包液,消化液、汗液和尿液等都是体液。

误区八误以为酶都是蛋白质。

其实,最近几年来的研究成就表示,酶能够分为三大类:①绝大部分酶是由蛋白质构成的;②有些酶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的;③有些酶是由核酸构成的。

因此说其实不是全部的酶都是蛋白质。

误区九误以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只好充任生产者。

其实,已发现自然界中大概有500 个种食虫植物(属于绿色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 ),当它们捕虫时则以狰狞的花费者相貌出现。

误区十误以为“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

其实,多倍体应是“由合子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如一般小麦是六倍体,由其花粉经离体培养法获取的新植株,体细胞内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因为不是合子发育而来的,因此不是三倍体,而是单倍体。

微生物菌肥使用的误区

微生物菌肥使用的误区

微生物菌肥使用的误区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大量破坏,及瓜果蔬菜被检测化肥农药的大量残留,微生物菌肥越来越多的走进广大种植户的视线。

金宝贝微生物菌肥能够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环境,通过调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来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肥料。

微生物菌肥优点多多,但是很多种植户对于微生物菌肥的施用也存在着误区,导致微生物菌肥不能充分的发挥效用,或是效用减半。

误区一:微生物菌肥与杀菌剂混用微生物菌肥中含有大量的活菌成分,将微生物菌肥与杀菌剂混合使用或是长期存放,极易影响菌肥内菌的活性降低,甚至会造成部分活菌死亡,从而使菌肥的效用减低。

误区二:微生物菌肥用量不足使用微生物菌肥,能够调节土壤养肥,改良土壤环境,从而使作物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但是前提是要用足量。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接收的外来有益菌要形成优势菌群,需要经历来自环境的考验和土壤原有微生物的竞争。

为了促进有益菌的繁殖,需要人为创造有利于有益菌生长的条件,如改良酸化土壤,调整土壤酸碱度;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物理肥力;增加微生物菌的数量等。

所以种植户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中的使用量施用,不要因小失大。

误区三:微生物菌肥使用方法微生物菌肥属于固体菌剂,使用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用来拌种、蘸根、混播、混施等,不同的使用方式对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应避免在土壤表层撒施、高温强光下喷雾,做底肥、沟施、穴施、灌根使用时采取局部用肥的方法会有利于肥效的发挥,与未腐熟的畜禽粪混合使用时,腐熟过程中的高温对菌剂活性和数量会产生影响,建议将畜禽粪腐熟后再混用。

为更好的发挥微生物肥料效果,避免单一方式的使用,建议根据菌种的特性将以上方法组合使用。

微生物肥料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菌种繁殖的基础上的,繁殖需要时间,为了更好的发挥肥料效力,应避免在作物已经出现脱肥或需肥高峰期使用,应将用肥提前到种植前或需肥高峰期来临前10-15天。

据有关人士调查,越来越多的家庭关注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所以很多种植户也在往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方向发展,微生物菌肥年产量也在逐年增高,以期满足广大新老客户的需求,也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熟悉微生物菌肥的具体特征,根据其特征来正确使用,以期保证肥效稳定,低效益高产出。

生物易错知识点

生物易错知识点

生物易错知识点以下是 6 条生物易错知识点:1. 你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坏的呀!就像我们人体内的益生菌,那可是对我们有大好处呢!很多人一听到细菌就觉得是有害的,这可真是个大误区。

好比你觉得一个人穿得怪就觉得他是坏人一样,不能这么片面嘛!例子:酸奶里的乳酸菌就是一种有益菌,能帮助我们消化呢。

2. 哎呀呀,动物的行为可不都是本能哦!动物们也会学习和适应的呀。

别以为它们只会按照天性来行动,有些动物可聪明了呢!就好像小狗经过训练能学会很多技能,这可不是本能就能做到的哟!例子:猴子会使用工具来获取食物,是不是很神奇呀!3. 嘿,植物可不是只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么简单呢!它们也有很多其他的生理过程容易被忽略。

是不是觉得植物就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啊?错啦!就像我们人有好多事情要忙一样,植物也有它们的“任务”呢!例子:有些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产生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应对呢。

4. 哇塞,细胞的结构那么复杂,可不要记错啦!可不能把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搞混呀。

这就像把车子的发动机和轮子的作用弄错一样,那车子还怎么正常行驶呀!例子:细胞核就像是细胞的“司令部”,指挥着细胞的各种活动呢。

5. 听好啦,生物的进化可不是直线前进的哟!不是从简单到复杂就一帆风顺啦。

这就好像我们爬山,哪有那么笔直的路呀,总是弯弯曲曲的嘛!例子:有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特征呢。

6. 注意哦,生态系统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的呀!我们不能随便破坏环境哦,不然会有大麻烦的。

这就跟搭积木一样,随便抽掉一块可能整个就垮掉啦!例子:过度捕猎就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灭绝,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呢。

总之,生物世界丰富多彩,这些易错知识点可得牢记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微生物十大误区
微生物菌肥的十大误区(必须看)
新型肥料2015-06-26 16:36:46 阅读(0) 评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随着农户种植模式转变、施肥用药习惯的转变,农作物生产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为了应对新问题,用户将注意力转向了微生物肥料产品。

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目前,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接种剂(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菌肥)、生物有机肥(菌肥)三类。

在使用过程中,微生物肥料在提高土壤生物肥力、防控根部病害、提高产品品质作用显著,但是也有用户反映效果不稳定,同一批次的品种在
不同作物、不同时期、不同用量的情况下效果差异很大。

经过调查发现,引起效果不稳定有产品本身的问题,也有储运和用户使用的问题。

因用户不正确使用造成微生物肥料效果降低的现象十分常见,农户使用这类肥料中存在诸多误区,主要体现在观念和使用方法上。

第一部分:7个观念误区
误区1:靠见效速度评价产品好坏,认为见效快的就是好菌剂或菌肥。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除了会分解土壤中难溶及被固定的元素,增加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利用自然界的物质转化为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物质,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外,还能产生植物生长刺激素和拮抗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可减轻作物病虫害
的发生,肥料效果的发挥与微生物菌群繁殖速度、菌群数量关系紧密,菌群生长存在周期,这一点是与化学肥料和植物调节剂的最大区别,这也就出现了微生物肥料速效性不如化学肥料与植物调节剂的现象。

见效慢并无意味着菌剂及菌肥是无效果的,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作物长势明显改善的品种也未必是好的菌肥或菌剂,其中也不乏一些添加了植物调节剂的品种。

误区2:种类混乱,分不清使用的是菌剂还是菌肥。

农用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有益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制成的活菌制剂,它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降解有毒、有害物质等作用;应用
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

微生物菌肥包含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目的微生物经工业化生产增殖后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的活菌制品;生物有机肥是指目的微生物经工业化生产增殖后与主要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活菌制品。

菌剂、菌肥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中营养物质及有机物料的含量,使用中需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对路产品。

误区3:认为一种产品中菌的种类越多、菌种数量越大越好。

复合菌剂的使用效果会受到不同菌种生长习性的影响,盲目的复合,极易造成菌种间的拮抗,影响效果发挥。

菌衡量标准为“有效活菌数(CFU)”,单位为“亿/g或亿/ml”,数量不能代表全部,不但要看菌数量,还要看有效活菌的数量,使用后起作用的只有活菌,有益活菌数量越大效果会表现越好。

影响产品使用效果的因素除了菌的种类及数量外,菌的纯度至关重要,当产品中霉菌杂菌数及杂菌率超标时也会影响应用,国家标准规定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杂菌率分别为:液体≤10.0%,粉剂≤20.0%,颗粒≤30.0%;复合微生物肥料产品杂菌率标准为:液体≤15.0%,粉剂≤30.0%,颗粒≤30.0%:市场上少数不合格产
品中会含有致病菌,本意是用有益菌修复土壤,使用了不合格品种,反而会引起致病菌繁殖,导致病害发生。

误区4:一个季节使用一次就可以,一次使用作用可持续多年。

部分微生物菌种施入土壤后会大量繁殖,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成为优势菌群,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如化肥的超量使用、杀菌剂的使用、焖棚、高温等,都会导致有益菌死亡,从而影响有益菌群在土壤微生物系统中的地位,要继续保持有益菌群的地位,就需要在作物的生长期多次使用微生物肥料来补充有益菌。

误区5:不注重菌的种类,认为一种菌可以解决多种问题。

少数用户在选购微生物肥料时只注重是不是含菌,而不关注菌的种类,缺乏对症用菌的意识,使用了不对症的菌品种,产品效果难以发挥,难以达到用户目的。

现阶段在农业部获得登记的微生物品种有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

不同品种具有的功能不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会体现在六个方面: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物质能力;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功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功能;增强作物抗逆性功能;改良和修复土壤功能。

要结合需求、菌种特点、菌种功能选用对症的产品。

误区6:超过保质期使用就没有效果。

农用微生物菌剂国家标准规定,“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及“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液体制品保质期为3个月,粉剂及颗粒制品为6个月。

超过保质期并不意味着产品没有效果,要区别对待。

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了一些特例,如荧光假单胞菌剂制品(液体),超过保质期使用非但没有减效,作用较之前更突出,有待进一步研究。

误区7:微生物肥料可以替代化肥
土壤肥力由生物肥力、化学肥力、物理肥力三部分组成,使用微生物肥料后能提高土壤的生物肥力,可以间接促进化学肥力和物理肥力的提高。

使用微生物肥料不能完全替代化肥,但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部分化肥的投入。

第二部分:3个使用方法误区
误区1:习惯与化学农药混用,降低活性。

微生物肥料中含有活菌成分,将微生物肥料与杀细菌药剂混合使用且长时间放置,极易影响菌的活性降低并造成部分菌死亡。

误区2:重视使用,轻视使用量,用量不足,效果打折扣。

使用微生物肥料产品能取得好的效果,前提是要用足量。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接种的外来有益菌要形成优势菌群,需要经历来自环境的考验和土壤原有微生物的竞争,为了促进有益菌的繁殖需要人为创造有利于有益菌生长的条件,如改良酸化土壤,调整土壤酸碱度;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物理肥力;增加微生物菌的数量等。

误区3:使用方法亟待改进,使用时期掌握不当,错过最佳用肥期
微生物肥料使用方式灵活多样,液体菌剂可以用来拌种、浸种、喷施、蘸根、灌根;固体菌剂可以用来拌种、蘸根、混播、混施,不同的使用方式对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应避免在土壤表层撒施、高温强光下喷雾,做底肥、沟施、穴施、灌根使用时采取局部用肥的方法会有利于肥效的发挥,与未腐熟的畜禽粪混合使用时,腐熟过程中的高温对菌剂活性和数量会产生影响,建议将畜禽粪腐熟后再混用。

为更好的发挥微生物肥料效果,避免单一方式的使用,建议根据菌种的特性将以上方法组合使用。

微生物肥料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菌繁殖的基础上的,繁殖需要时间,为了更好的发挥肥料效力,应避免在作物已经出现脱肥或需肥高峰期使用,应将用肥提前到种植前或需肥高峰期来临前10-15天。

随着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应用量在逐年增长,熟悉微生物肥料的特性,通过正确使用保证稳定的肥效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