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创作风格;文学创作阶段特色;早期:1920—1933年;中期:1933—1938年;晚期:1938—1945年;文学创作中的“自叙传”色彩;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首先,郁达夫强烈地表现出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文学创作中的伤感情绪的表现形式及其意义;在郁达夫作品中,其强烈的伤感情绪表现为两种形式:;病态郁达夫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创作风格文学创作阶段特色早期:1920—1933年。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郁达夫一共写了《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中期:1933—1938年。
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
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晚期:1938—1945年。
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文学创作中的“自叙传”色彩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
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
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
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从《沉沦》等作品看郁达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杨 海 英内容摘要 郁达夫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独树一帜,主人公身世与思想情感的坦露、宣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
忧郁、苦闷、自卑、颓丧是其作品中主人公的通病。
他们希望祖国强大,珍视民族尊严,有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对纯真爱情的强烈追求,却又对祖国的前途感到迷茫,陷在伤感的泥沼中无法自拔。
作者将现实人生贯穿在浪漫的氛围中,塑造了一系列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中的零余者的形象。
其小说内容是主人公复杂心理的直白表现,内容随主人公心情的变化而变化,结构上有着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郁达夫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小说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坦露与渲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主人公的忧郁、苦闷、自悲、颓丧是那个时期存在于知识关键词 感伤 病态 忧郁 浪漫 现实 抒情郁达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很有特色的作家,他那自传式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作品至今仍不断引起人民的兴趣。
尤其是1921年《沉沦》的问世,在当时雾气沉沉的中国文坛上激起了千层波澜,评论界对之毁誉参半。
人们在承认他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的同时,又随即指出,他的影响有很多消极的成分。
本文从文学角度,就以下几方面对郁达夫《沉沦》等早期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进行一下剖析。
一、 “零余者”的自白 银灰色的感伤郁达夫的作品具有自叙传的特点,充满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郁达夫先生在谈论文学创作时,曾坦诚地说道:“至于我对创作的态度,说出来,或者人家要笑我,我觉得‘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句话,是千真万真的。
”[1] 夏志清博士也在他的《中国文学史略》称《沉沦》是郁达夫“露骨的自传小说。
”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一部开先河自叙传式的小说的作品《沉沦》的主人公的悲苦身世与作者是十分相似的。
小说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坦露与渲泄,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自叙,是作者灵魂奥秘的自白。
他常以自己的经历、遭遇、感受乃至身边琐事作为他小说的素材。
单调地执着于自我,构成了郁达夫小说题材的显著特色。
郁达夫小说《沉沦》

把人性欲望看作是合理的,就是对存天理,灭
人欲的封建禁欲主义的否定。 • 郭沫若说: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 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 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 得至于狂怒了。‛
• 这种大胆的暴露自我内心生活,追求内在真实,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影 响。 郁达夫本质上是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个性、气质都是典型的浪漫主 义的。他所接受的西方文学影响,浪漫主义为主。如英国的湖畔诗人, 俄国的屠格涅夫等。特别是卢梭对郁达夫影响最大。卢梭被认为是浪 漫主义之父。卢梭就追求人性的真实坦率。他的重要思想是崇尚自然。 主张回到自然。在人性方面,是自然人性论。他认为,人天生就是美 好的,人性的丑恶是社会、文明造成的。回到自然,就是回到人的本
1、个性意识
• 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这里最强烈的体现出五四时代人 的解放的呼声。 • 作品最突出的特色追求一种内在真实。作品叙述的是日常 生活琐事,没有任何重大事件,突出的主人公的心灵感受, 挖掘人的内心生活,把一个忧郁青年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 世界非常细致的展示出来。那种身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 那种无法与人沟通苦闷,自卑、自怜,软弱,颓唐等心理 活动都被充分地显示出来。郁达夫说:‚我的心境是如此, 我若要辞去虚伪的罪恶,我只好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 来。……我只求世人不说我对自家的思想取虚伪的态度就 对了,我只求世人了解我内心苦闷就对了。‛(《写完了 〈茑萝集〉的最后一篇》,《郁达夫小说集》818)
• 还有日本文学的影响,就是 私小说的影响。日本私小说, 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叙述 自我日常生活中体验、感受。 大量地进行欲望、情感那种 非常隐秘的个人内心生活的 叙述。包括一些很微妙的变 态的心理都有描写。有一篇 作品叫《棉被》非常著名的 私小说。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一、自我的写真,强烈的“自叙传”的色彩。
1、相当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的个人出身、经历、个性等。
2、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这个具有连贯性的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二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
3、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二、感伤的抒情。
郁达夫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注重抒发主人公抑郁寡欢的情怀,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颓废的心境。
他特别对忧伤的情绪感兴趣。
以感伤的抒情为中心的郁达夫小说,轻视情节的营构,而注重情绪的倾诉。
三、结构的散文化。
郁达夫小说以抒情为中心,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如《沉沦》几乎都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
以人物情绪为中心,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
创造了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郁达夫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
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
景。
郁达夫小说的文学语言是与他独特的文体风格高度一致的。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

浅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创作个性郁达夫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人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自我写真的小说新体式,称其作为较成功的“私小说”;有一部分人却称他为“颓废派”作家,对他的作品采取了贬斥的态度。
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伤感忧郁的抒情格调、“零余者”典型形象的塑造、“自叙传”的形式构成了郁达夫小说区别于他人的独特魅力。
1、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郁达夫曾这样理解小说,说“人感到痛苦,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那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这种小说观念,当然对传统小说构成了极大的冲击。
因此,作者对故事的叙述,不是以主人公的眼睛去看,而是以主人公的心灵“体验”来推进的,消弥了作者、叙事者和主人公之间的“叙事距离”,变成了高度统一的东西。
在郁达夫40多篇小说中,往往伴随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小说中大量的激愤、诅咒、痛恨、自怜自叹等情绪,常常借助日记或是人物大段的独白来表现。
在《沉沦》中,主人公发出心灵的呐喊:“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够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
若有一个妇人,无论她是美是丑,能真心真意的爱我,我也愿意为她死的。
”郁达夫以沉重的心情,通过“我”的自白,剖析了悲剧的原因,他酷爱自由的生活,却受着社会的严重压抑;他希望祖国的强盛,而看到的却是祖国的日渐“陆沉”。
《沉沦》就是以切肤之痛喊出了青年的苦闷,并通过强烈的主观抒情,把这沉重的苦闷与民族的灾难联系起来。
无可否认,这是使这篇小说在当时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的重要因素。
另外,《迟桂花》中以迟开的桂花香气烘托人物迟暮的心情。
郁达夫不少作品都创造出了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情中有景,景中寓情,有的作品中对景物的描写甚至像是一首抒情诗,而这种描写又绝妙地表现出小说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2、大胆坦率的自我暴露有人对郁作中体现的感伤,自觉或不自觉地与“颓废”联系在一起,而实际却不尽然。
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

郁达夫的小说对现 代文学的发展产生 了重要影响,被誉 为“中国现代文学 的奠基人之一”。
对当代读者的启示与思考
情感表达:通过 细腻的情感描写, 引发读者共鸣
人物塑造:通过 独特的人物塑造, 展现人性的复杂 性
社会背景:通过 描绘社会背景, 反映社会现实
文化传承:通过 展现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
感谢观看
感伤的叙事风格
采用第一人称叙 述,增强真实感
运用细腻的心理 描写,展现人物 内心世界
运用象征和隐喻 ,增强作品的艺 术感染力
运用对比手法, 突出人物内心的 矛盾和冲突
独特的语言艺术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情感 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含蓄地表达内心世界 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入刻画人物内心情感 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简洁、明快、富有诗意等,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社会背景:反映社会变革时期, 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情感表达:通过人物内心独白, 表达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艺术手法:运用象征、隐喻等手 法,深化主题思想,增强艺术感 染力
04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 价值
THEME TEMPLATE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 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和矛盾
对社会现实的忧愤深广
郁达夫的小说中 充满了对社会现 实的不满和批判
他通过描写人物 的痛苦和挣扎, 表达了对社会现 实的忧愤深广
他的小说中充满 了对现实社会的 不满和批判,以 及对未来的担忧 和期待
他的小说中充满 了对社会现实的 批判和对未来的 期待,以及对人 性的深刻理解和 反思
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与感慨
论郁达夫的文学成就

论郁达夫的文学成就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在文学界广为称颂。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郁达夫的文学成就呢?
一、郁达夫的文学风格
郁达夫的文学风格极具个性,他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揭示出人性的各种弱点和矛盾。
其小说《春蚕》、《废都》等都充满了浓郁的象征意味,反映了一个破败衰落的社会所带来的人性扭曲和道德滑坡,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引领了新的方向。
二、郁达夫的思想深度
除了文学风格上的独具特色之外,郁达夫的思想深度更是让人记忆深刻。
他的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和人性问题,都是深入探讨的。
例如在《伤逝》中,通过使用叙事的手法和人物的塑造,描绘了从清朝到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从而反映出一
种封建秩序被打破后,农民阶层生活急剧恶化的局面。
这部小说
也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几乎达到了文学的巅峰。
三、郁达夫对文学的贡献
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他在小说创作方
面引入了西方小说的思想和手法,并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使其写作更富有思想性和文学性。
他还曾经创办《新小说》杂志,倡导“以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推动了更多的作家和读者参与
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
总之,郁达夫的文学成就是不可低估的。
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文学风格、思想深度以及对文学的
贡献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考点1、郁达夫抒情小说特征:自我写真、感伤抒情、结构的散文化、流丽清新文笔2、简述沉沦对色情描写:①不是单纯的肉欲挑逗,而是寄托在艺术中探索和讨论人的情欲价值的一种尝试。
青年人对异性的敏感,性爱的渴求,情欲的冲动,从生理学的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不会有人否认的生理现象。
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无论是《沉沦》中的“他”,《茫茫夜》中的于质夫,《过去》中的李白时等等,他们之所以强烈的感到灵与肉冲突的苦闷,之所以在自我谴责的心理下,去寻找短暂的刺激和麻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一些正直而又软弱的青年,对社会感到极端的失望,在反抗中感到寂寞和动摇。
于是,本来是正义的不满,最后采用并不高尚的病态的形式表现出来。
③郁达夫肯定人的情欲,也是五四时期要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郁达夫的色情描写,又是对传统道德的暴风雨般的搏击,是对封建势力的一种自觉的挑战。
所以,郭沫若说“郁达夫的《沉沦》使一切正人君子感到作假的艰难。
”但应该说郁达夫的这种挑战,④其美学效果是相当复杂的。
郁达夫小说中,除掉那些格调不高的甚至带有肉麻的色情描写以外,又表现了郁达夫对人的情欲的拷问。
比如《沉沦》中的“他”,在公园中偷听男女苟合的荒诞的描写,以及后期作品中情欲的净化,都显示了一定的美学意义。
应该说,郁达夫小说中的色情描写,是瑕瑜互见的。
3、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呐喊》《彷徨》4、简述狂人的人物形象:《狂人日记》成功地塑造出了丰富复杂、蕴籍深厚的狂人艺术形象。
狂人艺术形象所具有的丰富的现实性意义,不仅在于这确实是一个写得真实传神的迫害妄想症患者,他之所以成为狂人,就是因为对封建宗法制度和礼教“吃人”本质的暴露,而且在于照片集中描写了狂人在精神刺激造成的“强迫观念”的支配下,所发出的“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问,“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警告,以及“救救孩子”的呼喊,这呼喊以狂人病态思维为特征,表达了时代的反思与叛逆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