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

10、 1 概述

10.1.1 目标与要求

施工图就是工程师得“语言",就是设计者设计意图得体现,也就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得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得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得基本要求就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得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得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与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与出图。

10.1。2结构施工图得绘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得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得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得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得结构尺寸与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得欢迎.其不足之处就是:同类构件得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得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得平面位置用数字与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得“结构设计总说明”与梁、柱、墙等构件得“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得优点就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与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得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得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得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得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得具体内容

10.2.1基本内容

一、图纸目录

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得图号就是“G—0”.

结构施工图得“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得原则就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得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次

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由下而上得各层结构平面、各种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

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又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得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梁、柱、剪力墙配筋图等,特殊情况下增加得剖面配筋图),并应与相应构件得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此时应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它构件得顺序排列.

二、结构总说明

“结构总说明”就是统一描述该项工程有关结构方面共性问题得图纸,其编制原则就是提示性得。设计者仅需打“√",表明为本工程设计采用得项目,并在说明得空格中用0、3mm得绘图笔填上需要得内容.

必要时,对某些说明可以修改或增添。例如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得构造柱,钢筋锚入梁内长度及钢筋搭接长度均可按实际设计修改;单向板得分布筋,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大直径或减少间距等等;图中通过说明可用K表示φ6200、G表示φ8200。也可用“K6”、“K8”“K10”、“K12”依次表示直径为6、8、10、12而间距均为200mm得配筋。

有剪力墙得高层建筑宜采用“(高层)结构说明”。

三、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

人工挖孔(冲、钻孔)灌注桩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一般都有统一说明及大样。与结构总说明不同得就是,图中用“×”表示不适用于本设计得内容,对采用得内容不必打“√”,同时应在空格处填上需要得内容.

桩表中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就是桩基础验收时单桩承载力试验得依据,宜取100kN得倍数。

确定“设计桩顶标高"时,应考虑桩台(桩帽)得厚度、地基梁得截面高度与梁顶标高、地基梁与桩台面间得预留空间、桩顶嵌入桩台得深度等因素。

图中得“不另设桩台得桩顶大样",其“设计桩顶标高”应在施工缝处,大样上段可瞧作截面不扩大得桩台,应增加端部环向加劲箍及构造钢筋网,注明配筋量等

四、基础及基础梁平面

⒈基础平面与基础梁平面可合并为一图,比例可用1:100;大样图可用1:60或1:50;基础说明可用6号仿宋字体。

基础梁用双细实线表示,梁宽要按比例画。首层内、外墙及第一跑楼梯得相应位置下均应布置基础梁;“地骨”一般只用于跨度小、高度不到顶得内部隔墙(如厕位隔墙);按抗震设计时,一般要沿轴线在相邻基础间布置基础梁。

⒉尺寸标注

尺寸线通常分为总尺寸线、柱网尺寸线、构件定位尺寸线三类。构件定位尺寸应尽量靠近要表示得构件,位于平面中部及远端得构件应另加标注.

总尺寸及柱网尺寸、轴线符号、注写方向、圆圈大小均要符合制图标准得规定.要注意区分主轴线与辅助轴线,凡出现在基础平面上得竖向构件得定位轴线才能编为主轴线。

边柱、角柱及梯间两侧得柱,一般以其外边缘定位,中间柱以底层柱中定位,剪力墙以墙中或不收级一侧定位,变形缝以缝两侧得双柱或墙柱净距定位,且必须采用主轴线.

层间得楼梯平台如用梁上起柱(LZ)支承,要标出小柱得定位尺寸.

基础梁得边梁按外边缘定位,中间梁一般以梁中定位,且必须采用主轴线。

基础以中心定位。桩台得中心一般与柱中重合,对联合桩台则应使桩群得重心与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同一类型桩台应选一个标出桩得相对位置。

各种受力构件(梁、柱、剪力墙等)宜在图中构件旁注上截面尺寸。同一编号得构件可只注其中一个构件得尺寸。

⒊基础大样应画出剖面、平面、配筋图,内容详尽至满足施工要求。在剖面图中,要正确表示双向配筋得相对位置关系,一般应将弯矩较大得一向放在外层。对于方形桩台,为免施工时放错,应使双向配筋量相等.

⒋基础说明应包括:

⑴结构总说明与桩基础统一说明中没有提及得基础做法;

⑵桩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桩得施工方法及施工要求等;

⑶柱与轴线、基础梁与轴线以及基础与柱得位置关系;

⑷与基础定位有关得柱、剪力墙得截面尺寸;

⑸构件编号说明等。

结构图中得文字说明应尽量简短,文法要简要、准确、清楚,叙述得内容应为该图中极少数得特殊情况或者就是具有代表性得大量情况。

五、各层结构平面

结构平面图有两种划分方法:按“梁柱表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可分为模板图与板配筋图(当结构平面不太复杂时可合并为一图);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需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得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配筋图以及梁、柱、剪力墙、地下室侧壁配筋图等).

各层得“模板图”及“板配筋图”可按本节所述方法绘制。

⒈尺寸线标注:通常分为结构平面总尺寸线、柱网尺寸线、构件定位尺寸线及细部尺寸线等。标注要求同前所述。

⒉平面图中梁、柱、剪力墙等构件得画法:原则就是从板面以上剖开往下瞧,瞧得见得构件边线用细实线,瞧不见得用虚线。剖到得承重结构断面应涂黑色。

凡与梁板整体连接得钢筋混凝土构件如窗顶装饰线、花池、水沟、屋面女儿墙等,必须在结构图中表示.构件大样图应加索引。

对平面中凹下去得部分(如凹厕、孔洞等),要用阴影方法表示,并在图纸背面用红色铅笔在阴影部分轻涂.如有凹板,应标出其相对标高及板号。

楼梯间在楼层处得平台梁板应归入楼层结构平面之内.对梯段板及层间平台,应用交叉细实线表示,并写上“梯间”字样.

⒊绘图顺序:一般按底筋、面筋、配筋量、负筋长度、板号标志、板号、框架梁号、次梁号、剪力墙号、柱号得顺序进行。

板底、面钢筋均用粗实线表示,宜画在板得1/3处。文字用绘图针笔书写,字体大小要均匀(可用数字模板),当受到位置限制时,可跨越梁线书写,以能瞧清为准。所有直线段都不应徒手绘制。

双向板及单向板应采用表示传力方向得符号加板号表示。

在板号下中应标出板厚。当大部分板厚度相同时,可只标出特殊得板厚,其余在本图内用文字说明。

在各层模板图中,应标出全部构件(板、框架梁、次梁、剪力墙、柱)得编号,不得以对称性等为由漏标。

过梁(GL)应编注于过梁之上得楼层平面中.

梁上起柱(LZ),要标出小柱得定位尺寸,说明其做法.

⒋底筋得画法

结构平面图中,同一板号得板可只画一块板得底筋(应尽量注于图面左下角首先出现得板块),其余得应标出板号。

底筋一般不需注明长度。绘图时应注意弯钩方向,且弯钩应伸入支座。

对常用得配筋如φ6200、φ8200、φ10200等可用简记法表示,与结构总说明配合使用。

分布筋只在结构总说明中注明,图中不画出。

⒌负筋得画法

同一种板号组合得支座负筋只需画一次.如某块板得支座另一边就是两块小板时,则只按其中较大得板配置负筋.

板得跨中不出现负弯矩时,负筋从支座边可伸至板得L0/3(活载大于三倍恒载)、L0/4(活载不大于三倍恒载)、或L0/5(端支座).L0为相邻两跨中较大得净跨度。双向板两个受力方向支座负筋得长度均取短向跨度得1/4。钢筋长

度应加上梁宽并取50mm得倍数。板得跨中有可能出现负弯矩时,板面负筋宜采用直通钢筋.

负筋对称布置时,可采用无尺寸线标注,负筋得总长度直接注写在钢筋下面;负筋非对称布置时,可在梁两边分别标注负筋得长度(长度从梁中计起);端跨得负筋无尺寸线时直接标注得就是总长度;以上钢筋长度均不包括直弯钩长。

板厚较大得悬臂板筋与直通负钢筋,均应加设支撑钢筋,并在图中注明.

⒍其她

对平面图中难以画清楚得内容,如凹厕部分楼板、局部飘出、孔洞构造等,可用引出线标注,或加剖面索引、用大样图表示.

板面标高有变化时,应标出其相对标高.

砌体隔墙下得板内加筋以粗直线表示(钢筋端部不必示出弯钩),并且注明定位尺寸。

10。2。2详图法施工图

一、框架梁、柱配筋图

⒈框架大样图可用1:40比例绘制. 各柱柱中、悬臂梁根部、框架梁两端及跨中各作一个剖面,均用1:20比例绘制。

⒉完整标出框架得构件尺寸及定位尺寸,并用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柱高、梁顶标高。

⒊柱得纵向钢筋

纵向钢筋用粗实线表示。Ⅰ级钢筋得切断点要画弯钩;Ⅱ级钢筋得切断点用短斜线标出,并斜向钢筋一方;钢筋如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接点或焊点用圆点表示。箍筋可用中粗实线表示。

⑴柱得纵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时,应标出接点位置;当采用搭接连接时,要标出搭接位置及搭接长度(取50mm得倍数,以下同);柱纵筋需要分批接驳时,应标出每次接驳得位置。

⑵柱中插筋及切断钢筋得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得方法注明。

⑶顶层柱顶柱筋及梁筋得锚固做法,应在图上有所表示。

⑷柱得剖面大样中各类纵筋与箍筋要分别标注,并标明剖面尺寸.

⒋柱得箍筋

⑴柱箍筋加密区范围以及加密区、非加密区、节点核芯区得箍筋做法应在图上注明;

⑵箍筋按规定需采用复合箍筋时,应在柱剖面旁边用示意图表示复合箍筋得做法,并注意箍筋末端弯钩得画法。

⒌梁得纵向钢筋

⑴悬臂梁负筋,应与框架梁边跨得负筋一起考虑,绘图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配,以免支座钢筋过密。

⑵梁纵筋由于构造原因不能伸入邻跨时,可将部分钢筋向下或向上锚入柱内,绘图时可根据需要调整配筋.

⑶梁得支座负筋分批切断时,在图中应分批标明切断点位置.为便于区分钢筋,详图中宜加上钢筋编号。

⑷抗震设计时框架梁得贯通钢筋,当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接长时,应标出接点位置;当采用两端与支座负钢筋搭接得方式或在跨中一次搭接得方式接长时,应在图纸上注明搭接位置及长度.

除贯通筋外,有时尚需增加架立筋以满足箍筋肢距得需要,此时应将贯通筋与架立筋分别标出。

⑸梁端底筋及面筋锚入柱内得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得方法.

⒍梁得吊筋

梁侧有集中荷载(次梁)作用时,应标出吊筋及附加箍筋得位置,并画出吊筋得大样.

⒎梁得箍筋

梁端箍筋加密区得范围、加密区及非加密区得箍筋做法应在图上注明;

⒏梁得腰筋

梁得腰筋为按构造配置时,长度伸至梁端即可;按计算(抗扭或侧向抗弯)而设置得腰筋,其锚入柱内得长度为La E,绘图时须注意其区别。

⒐梁剖面大样

梁剖面大样中各类纵筋与箍筋要分别标注,并标明剖面尺寸。

采用复合箍筋时,应在剖面旁边用示意图表示复合箍筋得做法。抗扭箍筋应注意箍筋末端弯钩得画法.

二、剪力墙配筋图

⒈剪力墙配筋平面图及剖面图得比例可与框架大样图相同。连梁因为钢筋通长配置,故截面及配筋相同得连梁可只作一个剖面,比例可用1:20或1:30.

⒉用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及连梁高,注上连梁顶得标高。标明剪力墙得定位轴线、开口尺寸、各片墙得厚度、宽度及端部暗柱或明柱得尺寸。

对平面或剖面中得孔洞(如电梯井、门洞等),要用阴影方法表示,并在图纸背面用红色铅笔在阴影部分轻涂。

⒊剪力墙得钢筋

⑴剪力墙各种钢筋得用量应在平面及剖面图中适当表示.当竖向钢筋沿高度减少时,要标出考虑锚固长度后纵筋得切断位置。

⑵连梁得底筋、面筋、腰筋、箍筋以及拉结筋得数量及构造要求,应在图上表达清楚.

钢筋均用粗实线表示。Ⅰ级钢筋得切断点画弯钩,Ⅱ级钢筋画短斜线.

⒋剪力墙得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得关系、拉结筋得做法、钢筋得搭接做法、水平钢筋转角构造、顶层竖筋与屋面板得锚固、墙与柱之连接等构造做法,应在施工图中或在(高层)结构说明中表达清楚。

三、楼梯配筋图

楼梯配筋图可结合建筑施工图,在其楼梯剖面大样图预留得位置直接绘出。

板式楼梯得配筋一般采用楼梯表得方式表达,详见10.2.3节.

10。2。3梁柱表法施工图

一、柱表

柱表得形式有多种,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得柱表.填表前应将柱表中大样与表中符号相对照,真正搞清方可填写.下面以图10—1为例说明柱表得填写方法。

⒈柱号、层次应由下而上排列,Hj、H.应各占一行,当几层柱截面及配筋相同时,可用一行表示,如“3~5层”。

⒉各栏数值如上下相同,可采用上下填写、中间打相同号“``"得方法表示。不得采用只填上段数值,下段打相同号得方法。

⒊柱高计算起点以下(Hj/H。段)得纵向钢筋与首层相同,所不同得就是箍筋。基础至刚性地面(H.段)得箍筋宜全长加密,而基础内(Hj段)得箍筋不受剪,只起固定

作用,一般不少于“上中下各1φ8”(此处箍筋直径应与上层得箍筋直径相同)。

⒋截面型式及尺寸应按柱表中提供得柱截面型式填写。必要时,可对柱表中得柱截面型式进行修改或补充。

⒌柱表中①号竖筋就是特指2根角筋,②、③号筋就是指单侧用量。

⒍柱表中没有标注箍筋加密区长度Ln得栏目时,可利用“备注"一栏标注.

⒎柱表说明中,要填写设防烈度、抗震等级、竖筋接头得做法及搭接长度等内容。

图10—1中KZ3柱得配筋与图10-4中得柱平法施工图示例相同,读者可作一对照。

二、梁大样及梁表

梁表也有多种形式,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得梁表。填表前应与图对应搞清各符号含义。下面以图10—2为例说明梁表得填写方法.

⒈梁号应由基础梁开始往上按施工顺序逐层填写,同一层先填框架梁再填次梁、梯梁;当几层框架梁(如三至五层得第3号框架梁)相同时,“梁号"可表示为“3~5KL3”等;连续梁得“分号”可只填跨号(如-1,-2,-P等)。

⒉基础梁及独立梁得梁顶标高一定要填写.基础梁得梁顶标高一般可取室内设计标高以下50mm;外墙下得基础梁,

尚应使梁底低于室外地面设计标高,以免外墙面因沉降不同出现开裂现象.

⒊截面型式及截面尺寸应按梁表中得梁截面型式填写。必要时,可对其作出修改或补充。

⒋梁得跨度一般按轴线距离填写(单位:毫米),支座宽则从轴线计起,悬臂跨应填写端部尺寸h1等。

⒌梁表中①②号筋必须逐跨填写,不得使用相同号“``”。梁得底筋如分排放置时,应用㈡、㈢或“上、下”注明;①②号筋不标注S1、S2长度时,按梁表说明第7条得规定执行,应在该条文处填写锚固长度为40d(不少于La

E),d为钢筋直径。

⒍在某一梁跨内所填得⑧及⑨号钢筋如无注明“左”或“右”时,就是指该跨右端支座(按分跨编号循序而言)得钢筋,填写时应特别注意.

⒎梁表说明第8条中,⑤号筋与⑦、⑨号筋得搭接长度宜改为40倍⑤号筋直径(不少于受拉搭接长度),以满足作为贯通筋得要求.

图10—1柱表填写示例

图10-2梁表填写示例

⒏⑦号筋得C5及La长度,可取50mm得倍数;⑨号筋如分排放置,要用㈡、㈢或“上、下”注明;④⑤号筋得

截面积应不少于⑦或⑨号筋截面积得1/4;⑩号筋等得C1长度,不宜少于C2得1、5倍,伸至内跨应不少于Ln/3.

⒐通长钢筋应注明“通长”字样并说明允许搭接得部位;如采用④号连通筋,除首跨C1及末跨C2需填写外,其余均用“连通"或“* ”号表示。

⒑悬臂跨⑩号或支座得⑦、⑨号钢筋互相搭接而不需要④⑤号筋时,宜用斜线将该项划去,以方便检查有否遗漏。

⒒箍筋要注明端部及跨中得范围;如为抗扭箍,要在旁边注明“(抗扭)”。

⒓次梁作用处,除2根吊筋外,每侧宜再加3到4个密箍;悬臂端集中力处,宜再加4个密箍;密箍直径与该梁段其它箍筋相同,间距为50mm。

⒔腰筋为一排时,不必写排数。

图10—2中KL3梁得配筋与图10-6得梁平法施工图示例相同,读者可作一对照。

三、楼梯表

目前流行有多种式样得楼梯表,其表达方式、符号不尽统一,但其填写方法都相似。

⒈梯板号:应由首层(或地下室)第一跑开始按施工顺序由下往上进行编号。折板式楼梯得上、下跑梯板由于类型不同,不能用同一编号。编号时应结合楼梯间剖面大样进行。

⒉梯板得跨度、厚度、踏步尺寸等,应按大样图对应填写,单位为毫米。

⒊梯板得负筋长度:在所选楼梯表得大样中,应留意标注得负筋长度就是水平投影还就是与梯板方向平行得长度。

⒋当梯板底筋要在弯折处分开锚固时,底筋应分段填写,并标注锚固长度;弯折处得负筋长度应加长,见2.4.1节.

⒌首段梯板应支承于基础梁或地下室底板,不应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如梯表提供得大样图不符合要求,可作修改或另绘大样.

⒍梯表说明中,应填写混凝土强度等级;梯板得分布筋宜改为φ8250;梯扶手下应另加2φ12.

梁 钢筋平面标注

梁、柱、板、剪力墙的平面表示方法 1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1.1 平面注写方式 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见图1-1。 图1-1 平面注写方式示例图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用原位标注,使用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1.2 截面注写方式 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1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 将图1-1KL2用截面注写方式表示(见图1-2)。 图1-2 截面注写方式示例图 1.3 集中标注内容解释 (1)梁编号 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梁,平法图集将梁归类如下,见表1-1。 表1-1 梁的分类及编号 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 楼层框架梁KL XX (XX)、(XXA)或(XXB) 屋面框架梁WKL XX (XX)、(XXA)或(XXB) 框支梁KZL XX (XX)、(XXA)或(XXB) 非框架梁L XX (XX)、(XXA)或(XXB) 悬挑梁XL XX 井字梁JZL XX (XX)、(XXA)或(XXB) 注:(XXA)为一端悬挑,(XXB)为两端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例:KL2(2A)表示第2号框架梁,2跨,一端悬挑; L9(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7跨,两端有悬挑。 (2)梁截面 梁编号后面紧跟着是梁的截面,一般用“截面宽×截面高”表示,如:300×650表示梁的截面宽为300mm,截面高为650mm。 (3)箍筋的表示方法 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等内容。例: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Φ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13Φ10@150/200(4),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为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的中部间距为200,四肢箍。 18Φ12@150(4)/200(2),表示箍筋为一级钢筋,直径Φ12;梁两端各有18根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双肢箍。

建筑平面标注法讲解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例 789101112 L H E 66006600660066006600 6 00 06 0006 00 0275275275275275275275275275275275 275)2B226B22(4/2)6B22(4/2)6B22(4/2)6B22(4/2)6B22(4/2)6B22(4/2) 4B204B204B204B204B20 )2B22 6B22(4/2)4B206B22(4/2)4B206B22(4/2)4B206B22(4/2)4B206B22(4/2)4B20 6B22(4/2) )2B22 6B22(4/2) 4B206B22(4/2)6B22(4/2)4B206B22(4/2)4B206B22(4/2) 6B22(4/2)4B204B20 )2B22φ8-200(2) L1 300*6003B20;4B25φ8-200(2)3B20;4B25L1 300*600

影响钢筋计算的因素 ●抗震等级(影响梁的加密区长度: 一级抗震>=2Hb且>=500mm; 二级抗震>=1.5Hb且>=500mm) ●决定抗震等级的三个因素(1.结构类型;2.设防烈度;3.檐高) ●保护层的厚度 ●混凝土标号如C30 影响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详细情况见图集25页) ●搭接形式(影响柱的箍筋根数及纵向钢筋长度)

在平法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

梁中常见的钢筋形式(共十种)

平法中各钢筋的手工计算方法 梁属于中间层框架梁,二级抗震,C25,柱子600*600 ,跨长分别为:6000,3600,6000 边墙为300mm 轴线居中 计算公式如下:

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

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平法),对我国传统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既简化了施工图,又统一了表示方法,以确保设计与施工质量。 本节是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OOG101)编写的。 A 一般规定 1.按平法设计绘制的施工图,一般是由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但对于复杂的房屋建筑,尚需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件等平面图。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增加剖面配筋图。 2.按平法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时,必须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按照各类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在按结构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 3.在平法施工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分为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等三种。 4.在平法施工图上,应将所有构件进行编号,编号中含有类型代号和序号等。其中,类型代号应与标准构造详图上所注类型代号一致,使两者结合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图。 5.在平法施工图上,应注明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等。 6.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准确无误地按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在具体工程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必须注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工中用错版本。 B梁平法施工图 1.梁平法施工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通常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 对于轴线未居中的梁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贴柱边的梁可不注)。 2.平面标注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表

达。 平面注写分为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两类(图9-44)。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图9-44 梁平面注写方式示例 3.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四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集中标注可以从梁的任意一跨引出),规定如下: (1)梁编号为必注值,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组成。例KL2(2A)表示第2号框架梁,两跨,一端有悬挑(A为一端悬挑,B为两端悬挑)。 (2)梁截面尺寸为必注值,用b×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h、y 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该项为必注值。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φ8-100/200(2)表示箍筋为HPB235级钢筋,直径8mm,加密区间距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两肢箍。 对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可用斜线“/”隔开,先注写支座端部的箍筋,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的箍筋。 (4)梁上部贯通筋或梁立筋根数为必注值,所注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同排钢筋中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贯通筋和架立筋相连。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钢筋平法标注解释

钢筋平法标注 平法标注法---梁(03G101 平面标注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钢筋识图入门钢筋图集平面法

钢筋识图入门钢筋图集平面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平法标注钢筋解释

1、06G101-6P45第三条如ex尺寸大,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 答:图集中注解第5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X方向,垂直为Y方向,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ex指的是x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ey,指的是y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二者要判断大小,哪个值大,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06G101-6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04G101-3P29不同,为什么? 答:06G101-6和04G101-3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06G101-6P53柱宽基础梁时,加腋筋竖筋如¢[email=8@200]8@200[/email]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还是仅图上示意根数? 答:在加腋的这个位置,布置的是钢筋网片,如果只是图上的3根,那要200的间距干嘛!只是在计算的时候La长度范围是不用布置的,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这一段距离是锚固了。而且伸入相邻的基础梁,想布置钢筋也比较费事了,梁里面多的是钢筋。 4、06G101-6P61柱顶纵筋在承台内的锚固应伸至承台顶? 答:图集中注解第3条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只要伸入承台内的长度满足Lae 和35d的要求就可以了,这个和柱的钢筋要到顶是不一样的。桩和承台都是基础构件,承台是为了扩大受力截面,更好的承载上部构件,如果桩足够大的话,就没有必要设置承台了。 5、06G101-6 P51页,内容是否与04G101-3的内容相同?还有其他的内容,是否也相同? 答:这个是不同的,看图的时候要仔细,非贯通纵筋在-3中取值除了L0/3以外,还有一个a值来控制的,在-6中没有这个控制条件了。其它的内容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仔细阅读即可。 6、06G101-6中是否是取消04G101-3中对a=1.2la+hb+0.5hc的规定? 答:06G101-6中的基础梁在取值的时候是没有这个控制条件,但是,这不代表取消03G101-3中的相关规定,这本图集包含的内容是独基、条基和桩承台,这些和筏板基础是不同的,两本图集可以对照进行学习,但是,不能否定对方的内容。 7、根据06G101-6中的规定:独基底板钢筋起步≦S/2≤75,是并且关系?是否可按计算般的方法起步50计算? 答:二者之间是并且的关系,都要满足的,计算的时候是要按照图集的要求进行计算的,但是,如果计算的双方协商好了,也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计算。施工的时候是要按照图集的规定进行布置的。 8、06G101-6中,为何当双杯口的中间杯壁宽度t5﹤400mm时,设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绘制方法及平法标注 (1)

毕业设置绘图设置 1)一般轴线是0.10-0.12宽,其他所有颜色设0.2,梁线可以用0.25,柱子边线和钢筋线可以用0.45-0.5(指的是采用无宽度的线绘制时) 2)字体方面,正文字体一般250-300高(请用dist进行实际测量高度),说明字体450-500高,图名600- 800高,shx字体宽度系数0.75-0.8,不要太多种字体,建议shx字体设置为英文tssdeng,中文tssdchn即可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 3)填充灰度30%-40%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绘制方法 1.概述 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 2.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1)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2)梁表、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

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3)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表柱表法”目前柱表还在使用,梁表基本绝迹;而“平法”则非常普及且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要求梁平法,柱平法(列表注写或截面注写)。 3.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 设计院正规出图的图纸内容包括:图纸目录、结构总说明、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分别有天然基础大样和桩基础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各层结构平面图(含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配筋图以及梁、柱、剪力墙、地下室侧壁配筋图等))、大样图等。 毕业设计要求: 柱定位及柱配筋图; 第N层的楼板配筋图(与模板图合二为一,要注明板厚、梁定位等); 第N层的梁配筋图(平法表示);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样本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单位: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实行日期: 7月17日平法专家助您成功平面标注法平面标注法00G101 00G101 本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本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面整体设计方法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平法的表示形式, 概括来讲, 是把结构的平法的表示形式, 概括来讲, 是把结构的构件尺寸和配筋等, 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构件尺寸和配筋等, 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示式在各类构件的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示式在各类构件的平面布置图上, 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 平面布置图上, 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 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改变了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 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引出来, 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平法( 平法( 00G101 00G101) ) 制图规则标准化, 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制图规则标准化, 结构设计图纸数字化、符号化结构构造标准化, 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 施工易懂、易操作结构构造标准化, 构造详图形象化、直观化, 施工易懂、易操作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 施工识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 施工识图、记忆、查找均方便, 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图、记忆、查找均方便, 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易形成整体概念监理方便, 能够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监理方便, 能够实现高效率地对所有构件逐一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平法的基本理论平法的基本理论 1、平法的基本理论为: 以知识产权的归属为依据, 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设计内容两部分, 由设计者采用平法制图规则完成前一部分, 后一部分则采用平法标准构造图集, 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 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 2、创造性与重复性设计内容的划分, 主要看结构施工图表示的内容是否为前面两个分系统是运行的结果。即是否为设计者本人对具体工程所做的结构体系设计和结构计算分析的成果, 而这部分工作成果和知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平法讲座 ########公司 2014年7月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 第二部分柱平面表示法 (3) 一、注写 (3) 二、抗震KZ钢筋构造 (5) 三、非抗震KZ钢筋构造 (8) 四、柱钢筋制作安装质量通病 (9) 第三部分梁平面表示法 (10) 一、注写 (10) 二、抗震KL、WKL纵向钢筋构造 (12) 三、梁配筋构造 (15) 四、非抗震KL同抗震KL的异同点 (16) 五、梁钢筋制作安装质量通病 (16) 第四部分剪力墙平面表示法 (17) 一、墙柱 (17) 二、墙身 (20) 三、墙梁 (22) 四、洞口平面表示法 (24)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接头百分率 (1)排扎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1.3L,区段内接头面积百分率梁板墙不宜>25%,柱不宜>50%,确有必要增加时梁不应>50%,其他构件可放宽。 (2)机械连接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为35d(d为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心点位于该区段内的接头均属于内一区段,区段内接头百分率,受拉区不宜>50%,接头不宜设在抗震框架梁、柱端加密区。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2、HPB235钢筋:180°弯钩,内直径≥2.5d,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箍筋弯钩内直径不小于受力钢筋,一般结构弯90°,平直部分不宜小于5d,抗震结构应为135°,平直部分不应小于10d且不应小于75。 3、抗震等级 钢筋混凝土房屋根据烈度、设防类型、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场地类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4、锚固长度 L 1、L 1E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1E、l1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数 注: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其l1E与l1值按较小的直径计算;在任何情况下l1不得小于300mm;式中ζ为搭接长度修正数。

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1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梁平面整体配筋图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框架梁的截面尺寸、配筋的一种方法。下图为采用传统方法表示框架梁的详图。 下图是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采用平法表示梁的施工图时,需要对梁进行分类与编号,其编号的方法应符合表附.2.2◆的规定。

(1)平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柱与原位标注两部分。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进行原位标柱,施工时原位标柱取值优先。 1)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的形式如图附.2.10◆所示。 ①梁截面标准规则。当梁为等截面时,用b×h表示。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下图)。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不同时,用斜线分割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b×h1/h2。 集中注写的形式KL-1(3)300×600—梁编号(跨数)截面宽×高。 φ8@100/200(2) —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非加密 区间距(箍筋肢数)。 2Φ25——通长筋根数、直径。 G2φ12 ——构造钢筋根数、直径。 (-0.05) ——梁顶标高与结构层标高的差值, 负号表示低于结构层标高。 ②箍筋的标柱规则当箍筋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时,用斜线“/”分隔,肢数写在括号内。当抗震结构中的框架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也可用斜线“/”将其分隔开表示。例如13φ8@150/200(4),表示梁的两端各有13个φ8箍筋,间距为150;梁跨中箍的间距为200,全部为4肢箍。又如 13φ8@150(4)/150(2),表示梁两端各有13个φ8的4肢箍,间距150;梁跨中为φ8双肢箍箍筋间距为150。 ③梁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标注规则在梁上部既有通长钢筋又有架立筋时,用“+”号相联标柱,并将通长筋写在“+”号前面,架立筋写在“+”号后面并加括号。例如,当梁配置四肢箍时, 用2φ22+(2φ12)表示,其中2φ22为通长筋,(2φ12)为架立钢筋。若梁上部仅有架立筋无通长钢筋,则全部写入括号内。当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和下部纵向钢筋均为通长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此时可将标准写在梁的下侧,并用分号“;”隔开。图附.2.11表示梁上部为3Φ22通长筋,梁下部为4Φ25通长筋。 ④梁侧钢筋的标注规则。梁侧钢筋分为构造配筋和受扭纵筋。当梁的腹板高度≥450mm时,就需要配置构造梁侧钢筋,构造钢筋用大写字母G打头,接着标注梁两侧的总配筋量,且对称配置。例如G4φ12,表示在梁的每侧各配2φ12构造钢筋。受扭纵筋用N打头。例如N6φ18,表示梁的每侧配置3φ18的纵向受扭钢筋。 ⑤梁顶高差的标柱规则。梁顶高差是指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的高度差值,当梁顶与相应的结构层标高一致时,则不标此项,若梁顶与结构层存在高差时,者将高差值标入括号内。例如(-0.05)表示梁顶低于结构层0.05m;若为(0.05)表示梁顶高于结构层0.05m。 2)梁原位标注法 ①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标注包括梁上部的所有纵筋,即包括通长筋。当梁上部纵筋不止一排时用斜线

钢筋图纸标注解释入门知识

钢筋平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6Φ25 4/26Φ25 4/26Φ25 4/24Φ25□———————————□———————□———————————□ 4Φ252Φ25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平法识图考试题讲解学习

平法图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1.梁编号为WKL代表的是什么梁() A. 屋面框架梁 B.框架梁 C.框支梁 D.悬挑梁 2.框架梁平法施工图中集中标注内容的选注值为()。 A.梁编号 B.梁顶面标高高差 C.梁箍筋 D.梁截面尺寸 3.图集11G101-1的规定,平法施工图中框架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当梁的某项数值的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不一致时,施工时()。 A、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B、集中标注取值优先 C、根据需要决定按原位标注优先或集中标注取值优先 D、都不是 4.框架梁平法施工图中原位标注内容有()。 A.梁编号B.梁支座上部钢筋C.梁箍筋D.梁截面尺寸 5.平法表示中,若某梁箍筋为Φ8@100/200(4),则括号中4表示()。 A、箍筋为四肢箍 B、四根箍筋间距200 C、四根箍筋加密 D、四根Φ8的箍筋 6.当图纸标有:JZL1(2A)表示?() A、1号井字梁,两跨一端带悬挑 B、1号井字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C、1号剪支梁,两跨一端带悬挑B、1号剪支梁,两跨两端带悬挑 7.当图纸标有:KL7(3)300*700 PY500*250表示?() A、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B、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700、高300,第三跨变截面根部高500、端部高250 C、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第一跨变截面根部高250、端部高500 D、7号框架梁,3跨,截面尺寸为宽300、高700,框架梁加腋,腋长500、腋高250 8.基础梁箍筋信息标注为:10Φ12@100/200(6)表示() A、直径为12的一级钢,从梁端向跨内,间距100设置5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B、直径为12的一级钢,从梁端向跨内,间距100设置10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C、直径为12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设置10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D、直径为12的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设置5道,其余间距为200,均为6支箍 9.架立钢筋同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为:() A、15d B、12d C、150 D、250 10.梁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在什么位置断开() A、距支座边0.05Ln B、距支座边0.5Ln C、距支座边0.01Ln D、距支座边0.1Ln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 10. 1 概述 10.1.1 目标和要求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 10.1.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

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 10.2.1 基本内容 一、图纸目录

平法标注钢筋解析

钢筋平法标注入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 本文主要从有梁楼盖板、无梁楼盖板、楼板相关构造三个面讲述板平面标注的具体规则。 一、有梁楼盖板 (一)、概念。以粱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如图:

(二)、标注。有梁楼盖板平法标注,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式。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1、板块集中标注 A、标注容。 包括板代号序号、板厚、上下部贯通纵筋等信息。 B、标注规则 (1)、板结构平面坐标向 1)当两向轴网正交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 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 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 (2)、板块编号

(3)、板厚注写。①板厚注写为h=xxx(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xxx/xxx,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标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②集中标注处标明板厚,如:h=120,图名处标注板厚,如:12.000-21.000板平面布置图h=120。 (4)、板贯通纵筋。 ①、贯通筋前用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与上部; ②、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以X&Y打头;格式为: B:XΦxx@xxx;YΦxx@xxx T:XΦxx@xxx;YΦxx@xxx ③、当为单向板时,另一向贯通的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 ④、当在某些板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例如: XB h=150/100 B:Xc&YcΦ8@200); ⑤、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 ⑥、当贯通钢筋采用两种规格的钢筋“隔一布一”时,表达为Φxx/ yy@×××,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 为yy的钢筋二者之间的间距为×××,如图:

钢筋平面标注法讲解

结构施工图平面标注法基本知识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10. 1 概述 10.1.1 目标和要求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 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10.1.2 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 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体内容 10.2.1 基本内容 一、图纸目录 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的图号是“ G-0”。 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的图号为“ G-1”(G 表示“结施”,以后依次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层结构平面、各种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 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又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梁、柱、剪力墙配筋图等,特殊情况下增加的剖面配筋图,并应和相应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此时应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它构件的顺序排列。 二、结构总说明 “结构总说明”是统一描述该项工程有关结构方面共性问题的图纸,其编制原则是提示性的。设计者仅需打“√”,表明为本工程设计采用的项目,并在说明的空格中用 0.3mm 的绘图笔填上需要的内容。 必要时,对某些说明可以修改或增添。例如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梁上的构造柱,钢筋锚入梁内长度及钢筋搭接长度均可按实际设计修改;单向板的分布筋,可根据实际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

施工图平面标注法详解 10、 1 概述 10.1.1 目标与要求 施工图就是工程师得“语言",就是设计者设计意图得体现,也就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得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得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得基本要求就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得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得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与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与出图。 10.1。2结构施工图得绘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得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得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得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得结构尺寸与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得欢迎.其不足之处就是:同类构件得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它把结构构件得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得平面位置用数字与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得“结构设计总说明”与梁、柱、墙等构件得“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得优点就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少,设计与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得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得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得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得基础上有所侧重。 10、 2 结构施工图绘制得具体内容 10.2.1基本内容 一、图纸目录 全部图纸都应在“图纸目录”上列出,“图纸目录”得图号就是“G—0”. 结构施工图得“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得原则就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得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