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标准

合集下载

蔬菜检测标准

蔬菜检测标准

检测标准无公害蔬菜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一)、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其中农田灌溉水指标9项:pH值、汞、镉、铅、砷、铬、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土壤质量指标9项:pH值、汞、砷、铅、镉、铬、铜、六六六、DDT。

(二)、蔬菜产品卫生质量检测指标:氟、砷、汞、镉、铅、铬、六六六、DDT、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倍硫磷、氧化乐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乐果、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多菌灵、亚硝酸盐二十三项。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在绿色食品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

绿色食品标准不是单一的产品标准,而是由一系列标准构成的、非常完善的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以“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包括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标准、最终产品标准、包装与标签标准、贮藏运输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六个部分。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

分别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质量、渔业水质量和土壤环境的质量的各项指标、浓度限值做了明确规定。

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农药、肥料、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规定,另一部分是针对具体种养殖对象的生产技术规程。

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感官、理化和生物学要求,例如前面谈到的蔬菜标准。

四、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包装及贮运标准。

为确保绿色食品产后在包装运输中不受污染,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所要申报的企业,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和运输等条件必须符合相应的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并经过相应的机构检测,才能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这种完整的标准体系和认证过程真正体现了“全程质量控制”的理念。

目前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共计90项,其中通则类标准有 10项,产品标准有80项。

有机食品1,有机蔬菜的定义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有机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有机证书。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1-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Safety qualificat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afety requirements for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vegetable2001-08-06发布 2001-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前言为了规范蔬菜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控制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在蔬菜中的残留量,确保无公害蔬菜的食用安全,保护广大消费者的人体健康,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健康发展,特制定GB18406 的本部分。

GB18406-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分为以下四个部分:-GB 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 18406.3-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 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本部分对无公害蔬菜中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些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同时也对各地开展农药残留监督管理而开发的农药残留量简易测定法给出了方法原理,旨在推动农药残留简易测定法的探索与完善。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部分起草单位: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伯禄、吴惠敏、刘昱、刘晓刚。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1 范围GB 18406的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蔬菜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签标志、包装、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 1840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精选无公害蔬菜生产

精选无公害蔬菜生产
( 4) 根据蔬菜种类和栽培条件灵活施肥不同类型的蔬菜, 硝酸盐的积累程度有很大差异, 一般是叶菜高于瓜菜,瓜菜高于果菜。另外, 同一种蔬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 硝酸盐含量也有差异, 一般高温强光下, 硝酸盐积累少; 反之, 低温弱光下, 硝酸盐大量积累。在施肥过程中, 应考虑蔬菜的种类、栽培季节和气候条件等, 掌握合理的化肥用量, 确保硝酸盐含量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灌溉水质量指标
土壤要求
1、要求产地位于土壤元素背景值正常区域,产地及产地周围没有金属及非金属矿山。未受到人为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2、考虑土壤肥力指标。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区。3、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较好的蔬菜主产区或独特的生态区。
“三无”要求
无农药污染: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广谱农药, 大力推广高效低毒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 严格遵守施药安全间隔期等, 确保蔬菜少受农药污染, 残留量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无“三废”污染:蔬菜生产基地无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等有害物质及有害病原微生物, 有害物质残留不超标。
一、 无公害蔬菜的基本要求
1、感官要求: 根菜类: 不带茎叶,不带泥沙、杂物,无腐烂、变质现象。 茎菜类: 无泥沙,无杂物,马铃薯不变青且无发芽,无腐烂、变质现象。 叶菜类: 无枯黄叶、无泥沙、无杂物,去菜根。茼蒿、菠菜、苋菜可带不大于1.5厘米长的根须。无腐烂变质现象。
无公害蔬菜的感官要求
4.无公害蔬菜施肥应注意的问题( 1) 人粪尿及厩肥要充分发酵腐熟后施用, 并且追肥后要浇清水冲洗。( 2) 化肥要深施、早施 深施可以减少氮素挥发, 延长供肥时间, 提高氮素利用率。早施则利于植株早发快长,延长肥效, 减轻硝酸积累。一般铵态氮肥施于6cm 以下土层, 尿素施于10cm 以下土层。( 3) 配施生物氮肥, 增施磷、钾肥 配施生物氮肥是解决限用化学肥料的 有效途径之一, 磷、钾肥对增加蔬菜抗逆性有着明显作用。

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类检测项目及指标

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类检测项目及指标

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类检测项目及指标一、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检测农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无公害蔬菜和水果必须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不超过国家或地方相关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各类除草剂、杀菌剂等。

二、重金属:重金属污染是蔬菜和水果安全性的重要问题。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镉、铬等,它们会通过土壤、水源、化肥等途径进入植物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无公害蔬菜和水果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重金属的污染,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项目通常包括铅、汞、镉等重金属的含量。

三、微生物:微生物污染是蔬菜和水果产品安全性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在蔬菜和水果上的污染会导致食物中毒和消化道感染等问题。

无公害蔬菜和水果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检测项目通常包括大肠杆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的存在情况和数量。

四、营养成分:营养成分是蔬菜和水果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无公害蔬菜和水果在生长过程中要注意补充养分,使产品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检测项目通常包括维生素C含量、维生素A含量、矿物质含量、膳食纤维含量等。

此外,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的检测项目还包括农残指数(即农药残留水平和重金属含量的综合评价指标)、食品添加剂残留(如染色剂、防腐剂等)、转基因成分等。

为了保证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有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行业标准和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

这样可以保证消费者购买到的蔬菜和水果是安全可靠的,对人体健康无害。

同时,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加强检测工作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信誉度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之,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的检测项目及指标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营养成分等方面的检测,通过严格控制和检测,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无公害食品甘蓝类蔬菜生产技术标准

无公害食品甘蓝类蔬菜生产技术标准

无公害食品甘蓝类蔬菜生产技术标准无公害食品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合成肥料,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的食品。

甘蓝类蔬菜是常见的一类蔬菜,如白菜、卷心菜等。

以下是甘蓝类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技术标准:种植地选择: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农业化学品储存区,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物。

施肥:采用有机肥料和无污染的土壤改良剂进行施用,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

避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特别是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肥料。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控制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利用昆虫捕食者、益虫和昆虫性病原体等进行生物防治,使用黄板、粘虫纸等进行物理控制。

除草:采用无公害的除草剂进行田间除草,同时进行机械或手工除草,确保无杂草污染。

灌溉: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避免使用受污染的水源,如水库等。

收获和储存:在蔬菜达到成熟的时候进行采收,采用无污染的容器和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和储存,避免与其他有害物质接触。

生产记录和追溯:建立生产记录和追溯体系,记录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以及采收和储存等,确保产品可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以上是甘蓝类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技术标准,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能够确保甘蓝类蔬菜在生产过程中不受化学农药和化学合成肥料的污染,生产出高质量、无公害的食品。

同时,无公害食品的标准也对农民和消费者具有指导和保障的作用,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过程与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注重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提倡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在甘蓝类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农民需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以确保无害物质的使用和食品安全。

首先,在种植地选择上,无公害甘蓝类蔬菜的生产一般选择在农业区的边缘或远离工业污染和化学农药的运输区域。

在选择土壤条件上,为了保证蔬菜的营养需要以及防治病虫害,一般选择富饶的肥沃土壤进行种植,并保证土壤的排水良好,以及pH值适宜。

无公害蔬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无公害蔬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二、无公害蔬菜产品平安质量标准
〔二〕无公害蔬菜产品平安质量标准 为确保蔬菜食用平安,必须对蔬菜产 品残留有害物质的最大量作出限定,即无 公害蔬菜产品平安质量标准。所限量的有 害物质包括有害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农 药残留物等。
二、无公害蔬菜产品平安质量标准
1、最大残留量
在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高允许浓 度〔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以每千 克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毫克数表示〔毫克/ 千克〕,也称允许残留量。中国于1985年采用 MRL。MRL是按照农药标签上规定的施药量 和方法使用农药后,在食物中残留的最大浓度。
二、无公害蔬菜产品平安质量标准
〔2〕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 标准
2001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了GB18406.1-2001国家标准?农产品平安质量 无公害蔬菜平安要求?。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蔬 菜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那么及标 签标志、包装、贮存。指明该标准适用于无公 害蔬菜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此标准的特点如 下:
这些标准表达了产前、产中、产后,从田间到菜篮子全过程 的质量管理的理念。
二、无公害蔬菜产品平安质量标准
在各个菜类的标准中的内容包括:范围、标 准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那么、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工8个方面。在生 产技术标准中主要包括:范围、引用标准、术语 和定义、产地环境、生产管理措施共5个方面。在 NY2021-2002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标准 中主要内容包括:范围、标准性引用文件、要求 〔无公害蔬菜产地选择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要求、 灌溉水质量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试验方 法、采样方法。
〔5〕国内标准的制定、修订滞后于生产开展。

无公害蔬菜安全规定(3篇)

无公害蔬菜安全规定(3篇)

第1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为了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等一系列标准,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提出了严格的安全规定。

以下是关于无公害蔬菜安全规定的详细说明:一、无公害蔬菜的定义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

二、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1. 农药残留控制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限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具体规定如下:- 不得检出以下农药:妈拉硫磷(马拉松)、对硫磷、甲拌磷、甲胺磷、久效磷(纽瓦克)、氧化乐果、克百威(呋喃丹)、涕灭威(铁灭克)等。

- 其他农药残留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限量。

2. 重金属含量控制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土壤、灌溉水、肥料等重金属含量,确保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限量。

3. 亚硝酸盐含量控制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亚硝酸盐含量,确保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限量。

4. 有害病原微生物控制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有害病原微生物含量,确保蔬菜中病原微生物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限量。

5. 其他有害物质控制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其他有害物质,如硝酸盐、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等,确保蔬菜中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限量。

三、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1. 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土壤、灌溉水、空气质量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地区。

2. 种子和种苗管理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应使用优质、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和种苗。

3. 肥料和农药管理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应使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

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

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
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农药、化肥和其他化学物质,以及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生产管理规范。

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而传统的蔬菜生产中常常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残留在蔬菜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制定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少蔬菜中化学残留物的含量,保障人们食用蔬菜的安全。

其次,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的蔬菜,不仅不含有害物质,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遵循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规范,如科学施肥、合理用药、规范种植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水平,保证消费者食用的蔬菜健康安全。

另外,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的推行也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可以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无公害蔬菜的推广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有机的方向转变。

总之,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农业部门以及蔬菜生产企业,能够高度重视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的实施,共同努力,推动蔬菜生产向着更加安全、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公害蔬菜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舍得花钱买健康,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高品质的无公害蔬菜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无公害蔬菜生产随着市场日益增大的需要而迅猛发展。

一、无公害蔬菜的标准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

在目前的条件下,只能有相对的标准,不能用绝对的标准来衡量。

所以,无公害蔬菜实际上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之下,保证人们的食用安全。

归纳起来,无公害蔬菜除风味、营养含量合理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农药残留量不超标。

无公害蔬菜不含有禁用的高毒农药,其它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允许标准。

(二)硝酸盐含量不超标。

食用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一般控制在432ppm以下。

(三)“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

无公害蔬菜必需避免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商品菜的“三废”和病原微生物的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

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
采用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提高蔬菜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施用量,是防止蔬菜污染的重要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和低富集硝酸盐的品种。

尤其是对尚无有效防止方法的蔬菜病虫害,必须选用抗病虫品种。

2.做好种子处理和苗床消毒工作。

对靠种子、土壤传播的病害,要严格进行种子和苗床消毒,减少苗期病害,减少植株的用药量。

3.适时播种。

蔬菜播期与病虫害发生关系密切,要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和当年的气候状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4.培育壮苗。

采用护根的营养钵、穴盘等方法育苗,及早炼苗,以减轻苗期病害,增强抗病力。

适龄壮苗,带土移栽。

5.实行轮作。

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避免同种蔬菜连作,实行水平轮作或其它轮作方式。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水旱轮作。

6.加强田间管理,改进栽培方式。

提倡深沟高厢栽培,避免田间积水,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植株间湿度,及时清除病、虫、残株,保持田园清洁。

7.采用设施栽培的方式。

通过大棚覆盖栽培,可以明显的减少降尘和酸性物的沉降,减少棚内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二)无公害蔬菜的病虫防治规程
在农药的施用上必需遵循以下原则:
1.首先选择效果好,对人、畜和天敌都无害或毒性极微的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

2.选择杀虫活性很高,对人畜毒性极低的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

3.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4.严格控制施药时间,在商品菜采收前严禁施用农药。

叶菜收获前7,12天,茄果类采收前2,7天,瓜类蔬菜采收前2,3天,禁用农药。

(三)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商品蔬菜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

目前商品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主要原因是氮肥施用量过高,有机肥施用偏少,磷、钾肥搭配不合理而造成的。

因此,必须
通过合理的施肥技术使商品蔬菜硝酸盐含量降低到允许的标准之内。

1.重视有机肥的施用。

土壤中氮的浓度和施用氮的类型直接影响作物的抗病性、商品性和硝酸盐的含量。

因此,使土壤保持疏松、肥沃,是使作物减少病虫害,获得优质、高产的技术关键。

随着菜地长期施用无机肥,致使土壤严重缺乏有机磷、钾,土壤养分失去平衡,土壤中残留大量酸性物质,引起土壤板结酸化,使作物抗逆性下降,病虫害严重,品质变劣,所以,必须重视有机肥的使用。

无公害蔬菜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
(1)农家肥料。

指含有大量的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和生物废物等物质的肥料。

主要有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桔杆和饼肥等。

(2)商品肥料。

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和叶面肥。

(3)无机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4)城市垃圾需经无害化处理,质量达国家标准后,才能限量使用。

2.科学施用化肥。

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除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外,必须科学施用化肥,根据作物需肥量,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

3.采用先进的施肥方法。

化肥深施,既可减少肥料与空气接触,防止氮素的挥发,又可减少氨离子被氧化成硝酸根离子,降低对蔬菜的污染。

根系浅的蔬菜和不易挥发的肥料宜适当浅施;根系深和易挥发的肥料宜适当深施。

4.掌握适当的施肥时间(期)。

在商品菜临采收前,不能施用各种肥料。

尤其是直接食用的叶类蔬菜,更要防止化肥和微生物的污染。

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