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研究_陈君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研究

第16期2023年6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16June,2023作者简介:肖洁(1981 ),女,江苏南通人,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会计管理,档案管理㊂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研究肖㊀洁(河海大学财务处,江苏南京210024)摘要:为了研究江苏省海洋滩涂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为江苏省在 十四五 时期的滩涂管理和开发提供建议,文章通过梳理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省级滩涂管理机构的变革㊁管理机制㊁政策和沿海三市的滩涂开发利用模式,对江苏省滩涂管理及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㊂研究表明,江苏省滩涂管理机构呈现简约集中化的趋势,管理机制愈发完善,政策上滩涂开发得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而沿海三市则根据各自的地理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㊂总体上,江苏省滩涂管理和开发体现了其区域发展的特色及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㊂文章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江苏省滩涂管理和开发的可持续发展㊂关键词:沿海滩涂;滩涂管理;滩涂开发;江苏中图分类号:F127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㊀㊀沿海滩涂作为一种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除了提供粮食㊁水果㊁蔬菜等基础生活物资,还可以进行滩涂水产养殖㊁农业种植等㊂沿海滩涂不仅是当地居民安身之业,也为沿海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建设土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1]㊂因此,沿海滩涂对第一㊁二㊁三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尤其为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㊂江苏地处黄海之滨,北起苏鲁交界绣针河口,南至苏沪交界长江口,具有888.95km 长的海岸线[2],拥有面积达5001.67km 2的沿海滩涂,主要分布在连云港㊁盐城㊁南通等地[3]㊂其中连云港海洋滩涂面积为213km 2,盐城1337.2km 2,南通1390.8km 2,另有2017.53km 2的辐射沙脊群[4],总面积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居全国首位,相当于江苏省现有耕地面积的1/7[5-6]㊂因此,对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㊂早在1979年,江苏省政府就根据全省滩涂围垦工作需要,设立江苏省围垦指挥部㊂后又更名为沿海滩涂开发服务管理局,是全国沿海省市中第一个成立的滩涂开发专业管理机构,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滩涂开发的统一规划㊁综合管理工作[7]㊂目前,江苏省沿海滩涂主要着眼于淤泥质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包括滩涂养殖㊁港口航运㊁海水制盐㊁可再生能源㊁围海造地㊁旅游娱乐等[8]㊂笔者拟梳理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对沿海滩涂的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十四五 时期江苏省沿海滩涂管理与开发的走向,以期促进沿海地区更好地发展㊂1㊀沿海滩涂资源综合管理1.1㊀管理机构及变革㊀㊀江苏省自1979年设立滩涂管理机构以来,相关机构增撤㊁职能划分在1996年和2018年经历两次较大变动㊂1979年成立江苏省围垦指挥部后,经批准先后改名㊁合并为江苏省沿海滩涂港口研究所(1982年)㊁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管理局(1983年)㊁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服务中心(1984年)㊁省农业资源开发局(1996年)和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09年)㊂此外,1980年江苏省政府根据国家综合调查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工作部署,成立了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㊂综合调查结束后,1986年由海涂办改名为江苏省科委海洋局,江苏省科委海洋局于1995年与江苏省水产局共同组建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并于2018年并入自然资源厅㊂目前,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管理与开发由过去发展改革部门㊁沿海地区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㊁财政部门㊁海洋渔业部门㊁国土资源部门㊁农业资源开发部门㊁环境保护部门等各级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逐渐过渡为由省农业农村厅和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解决了权责交叉㊁办事流程烦琐等问题,呈现集中化趋势,有利于减少权力交叉,简化办事流程,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㊂1.2㊀出台政策及管理机制1.2.1㊀滩涂开发规划政策㊀㊀1985 2015年的30年内,为了保障江苏省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数部法规㊂1985年㊁1991年㊁1999年分别出台了‘江苏省滩涂海岸带管理暂行规定“‘江苏省海岸带管理条例“‘江苏省滩涂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这些法规的实施保障了江苏省滩涂资源的依法有偿㊁有序㊁有度开发㊂2004年,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规划(2005 2015年)“,明确了2005 2015年期间的围垦规划和设想以及规范管理㊁完善政策和坚持科学围垦的措施与建议㊂2009年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以来,省及沿海市(县)积极启动滩涂围垦开发相关工作,加快推动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模式创新实践,着力提高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效益㊂2010年,江苏省编制了‘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重点明确了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㊁空间布局㊁功能定位㊁开发方式㊁实施步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㊂2011年,江苏省以加快沿海城市化进程,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为重点,提出了‘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具体包括12项工程建设㊂1.2.2㊀开发资金支持政策㊀㊀为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江苏省政府发布了‘江苏沿海开发系统性融资规划(2011 2015年)“,指出要立足沿海开发开放和融资发展实际,坚持深化改革和金融创新并进㊁政策倾斜和加大投入并重的方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积极利用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全方位㊁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和保障㊂1.2.3㊀沿海城市的滩涂开发管理机制㊀㊀2017年,为加强海州湾生态保护㊁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响应国家关于开展 湾长制 试点工作的号召,率先启动 湾长制 的试点工作,成为全国首批5个 湾长制 试点地区之一㊂为进一步推进湾长制建设,组织编制‘江苏省湾(滩)长制实施工作指南“,经江苏省委㊁省政府批准印发,推动湾(滩)长制标准化建设在沿海各地实施㊂2019年末,南通㊁盐城均建立了湾(滩)长制架构体系,由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湾(滩)长,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合共治,实现江苏省沿海湾(滩)长制建设的全覆盖㊂2020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江苏省设区市湾(滩)长制工作评估考核办法(试行)“和‘江苏省2020年度 湾(滩)长制 工作要点“,适用于连云港㊁盐城和南通,明确了主要任务包括完善湾(滩)长制组织体系㊁严格陆海污染物管控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㊁强化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管控㊁防范海洋生态环境风险和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执法监管㊂2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模式2.1㊀江苏沿海滩涂主要开发利用途径㊀㊀江苏沿海滩涂具有潜力巨大的空间资源,利用途径主要包括滩涂养殖㊁港口航运㊁海水制盐㊁可再生能源㊁围海造地㊁旅游娱乐等㊂滩涂养殖包括围海养殖和浅海(含滩涂)养殖㊂港口航运包括江苏沿海地区连云港港㊁盐城港和南通港3个海港㊂海水制盐主要方法是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浓缩制盐,根据盐田结构又可分为分散式盐田制盐㊁集中式盐田制盐㊁半集中式制盐[9]㊂江苏滩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类型主要为风能㊁太阳能㊁潮流能等,主要分布于潮间带以上区域及浅海;城镇建设包括港城㊁滨海园区㊁滨海新城等,主要分布于潮间带滩涂及浅海;此外滩涂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以滩涂沙洲及河口地貌㊁滩涂特殊生物资源㊁沿海森林草地景观等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建设了多个典型的特色旅游景区㊂2.1.1㊀滩涂养殖㊀㊀滩涂养殖包括围海养殖和浅海(含滩涂)养殖,围海养殖主要集中于外滩,潮汐影响严重,养殖品种为白虾㊁梭子蟹㊁银虾等㊂浅海养殖主要是通过滩涂围垦池塘并经人工脱盐后进行生态养殖,养殖品种为鲫鱼㊁草鱼㊁花鲢㊁青鱼等㊂近些年,滩涂渔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加速了滩涂开发模式由农业转向渔业[10]㊂江苏沿海水域滩涂广阔,内陆水域资源丰富,初级生产力较高,水生生物种类繁多,资源水平较高,且水文㊁气候等条件适宜,海洋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具有发展渔业,特别是水产养殖的良好条件㊂江苏滩涂渔业开发包括潮上带的鱼虾养殖㊁潮间带的贝类开发,浅海滩涂的紫菜㊁海带养殖以及网箱养鱼等㊂养殖用海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海州湾-10m(理论基面)等深线内浅海域,以及盐城市和南通市近岸和岸外辐射沙脊群0m等深线以上滩涂㊂2.1.2㊀港口航运㊀㊀港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㊂ 十三五 期间,江苏沿海港口飞速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自2016年至2020年,由20208万吨提升至32447万吨,占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值由2.50%上升至3.42%;江苏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自2016年至2020年由469万TEU提升至507万TEU,占全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值由2.41%下降到2.16%㊂由此可见,江苏沿海港口发展虽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纵观全国,发展仍然不足[11]㊂2.1.3㊀海水制盐㊀㊀海水制盐是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是因为利润低㊁劳动密集且易造成污染,因此需要不断创新盐产品发展模式,开发多种盐化产品㊂江苏省是中国海盐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盐业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制盐经验和技术,如传统的晒盐㊁漏膜制盐㊁真空蒸发结晶制盐等多种制盐工艺均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从盐化产品产量来看,近年来江苏省盐化产品产量呈现下降趋势[12]㊂2.1.4㊀可再生能源㊀㊀得益于江苏沿海地区地质特点和资源禀赋,江苏省沿海新能源发展迅速㊂江苏陆地可开发的风能资源越来越少,而海上风电能量效益比陆地风电场高30%~50%,且具有不占地㊁风速高㊁电量大㊁运行稳定等优势㊂江苏省沿海三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比例常年稳定在50%以上㊂近3年来,在沿海新能源装机容量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其发展速度仍能与全省新能源保持一致,沿海三市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的百分比也趋于稳定㊂由此可见,江苏省沿海新能源产业在全省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㊂2.1.5㊀围海造地㊀㊀围海造地是一种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通过填埋海洋来扩大陆地面积㊂根据围填海后的用途,可以分为港口建设围填海和城镇建设围填海两种类型㊂在江苏海岸,港口建设围填海用海主要分布在连云港港的连云港区㊁赣榆港区和徐圩港区,盐城港的滨海港区,南通港的洋口港区㊁吕四港区和通州湾港区等地㊂围海造地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㊁增加港口货物吞吐量㊁优化港口布局具有重要意义㊂但同时,围海造地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㊂2.1.6㊀旅游娱乐㊀㊀江苏沿海地区的滩涂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自然风貌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滩涂沙洲及河口地貌㊁滩涂特殊生物资源和沿海森林草地景观等㊂这些资源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并且在沿海地区建设了多个典型的特色景区,如废黄河口风景区㊁大丰荷兰花海㊁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㊁如东小洋口风景区和圆陀角风景区等㊂这些景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㊁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㊁休闲和度假㊂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㊂这些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可以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可以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目标㊂2.2㊀江苏省沿海三市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情况㊀㊀除上述6种滩涂开发利用方式外,江苏沿海三市近年来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及区域条件,在滩涂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不断创新政策理念,成效显著㊂2.2.1㊀南通㊀㊀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和大量的土地储备㊂南通市滩涂开发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大部分岸段为淤长型,渔业资源丰富㊂南通市在滩涂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开发模式实现了因地制宜的合理精准开发㊂具体措施包括:(1)拓展土地利用空间㊂南通市在 十二五 期间通过围垦新增建设用海65km2,减少了对内陆土地的占用,为项目落户腾出建设用地空间㊂做强沿海增长极㊂南通市以通州湾港区为龙头,洋口港㊁吕四港为两翼,沿海匡围区重点发展能源㊁石化㊁物流等产业,构建起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现代临港产业带㊂(2)促进 优江拓海 ㊂南通市通过沿海匡围区 腾笼换凤 筑巢引凤 ,有序推进沿江部分产业向沿海转移,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沿江㊁沿海产业互动㊁协作㊂(3)强化承接上海产业和功能溢出㊂南通市沿海匡围区充分利用 靠上海 优势,重点承接上海高端装备㊁电子信息等先进产业,增强了沿大通道辐射带动力㊂同时,南通市沿海匡围区交通网络的形成,促进了符合交通运输特点㊁适应沿线资源环境的大宗物流㊁专业市场㊁机电设备等产业的落户发展㊂通过拓展土地利用空间㊁做强沿海增长极㊁促进 优江拓海 和强化承接上海产业等措施,南通市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陆海产业合理布局㊂2.2.2㊀盐城㊀㊀盐城近年来重点强调滩涂生态保护,呈现滩涂围垦全面停止㊁沿海渔业养殖面积减少㊁辐射沙洲可利用面积锐减㊁滩涂生态保护力度加大等特点[13]㊂大丰区坚持 保护优先㊁持续发展㊁合理布局㊁政府主导㊁社会参与 原则,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推进湿地城市建设,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实施海岸线修复改造,探索湿地利用模式,不断加大黄海湿地保护工作㊂东台市坚持多元化管理㊁多渠道筹资㊁多借点开发,探索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新模式,组织实施了条子泥匡围(一期)项目㊂此外,盐城市发展沿海风电资源禀赋优越,拥有13.3万公顷潮汐沙洲作为理想风电场址,具备建500万千瓦装机风电的潜能㊂风电资源作为环保新能源以及重要的滩涂工业,可作为盐城市在滩涂开发利用板块的有利竞争力,也是盐城市在资源高新科技板块实现发展的突破口㊂盐城在滩涂开发利用的同时结合其他产业,盐城的大丰港是滩涂+港口业成功案例代表,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具有广阔的陆域空间,疏运和库场用地充足,具备相当的发展潜力㊂2.2.3㊀连云港㊀㊀受制于淡水资源紧缺㊁滩涂需水量大㊁土壤条件较差,以及由以上缺陷造成的资金投入大㊁回报周期长等问题,连云港的滩涂开发利用更加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克服盐碱地㊁咸水等生产束缚条件㊂同时,连云港结合当地丰富的卤水资源,大力发展制盐产业,政府和企业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利用卤水资源㊁调整产业结构㊁加强技术创新等,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㊂近年来,连云港的制盐产业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盐场制盐向现代化制盐的转型,盐化工业㊁盐湖化工等新型制盐企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㊂连云港政府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来制定相关开发理念㊂其中,赣榆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㊁绿色发展道路,统筹陆海资源,编制养殖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离岸养殖,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打造集深海养殖及渔旅休闲综合开发的产业高地;徐圩新区狠抓环境污染问题综合治理,全面整治水环境㊂针对连云港的滩涂资源和临海条件,政府相关工作确定了因地制宜的滩涂开发模式㊂根据不同岸段的围垦条件㊁土地需求状况等,确定围垦岸段㊁围垦范围㊁开发方案㊂对于连云港滩涂盐碱地资源,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㊁水产养殖㊁晒盐场㊁滨海旅游等产业㊂对于重度盐碱化土地以保护为主,引入耐碱植被改善土壤条件进行生态恢复,集中力量适度开发中轻度盐碱化土地㊂综上所述,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利用除滩涂养殖㊁港口航运㊁海水制盐㊁可再生能源㊁围海造地㊁旅游娱乐等主要途径外,南通㊁盐城㊁连云港等三市在滩涂开发利用上各有其自身的特色㊂江苏沿海三市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创造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㊂南通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经批准征收㊁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要按照 先补后占㊁占补平衡 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㊂近年来,盐城着重滩涂生态保护,沿海渔业养殖面积减少,减少了人类活动对滩涂的影响,增加了滩涂生态保护力度㊂连云港推动河海环境保护协同共治,实现河长制湾长制 两制 同频共振㊁同向发力;全面启动蓝色海湾㊁滨海湿地㊁健康养生等海洋旅游项目,岸线利用由滩涂养殖㊁盐业等传统项目向城市建设㊁港口及临港工业等领域优化配置㊂3 综合管理和开发的制约因素㊀㊀沿海滩涂开发是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的滩涂开发已经相对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㊂(1)在滩涂开发体制上,缺少牵头机构㊂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滩涂开发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间职能混乱,这种各自为政㊁各显其能的工作模式导致事务处理起来较为烦琐,增加工作周期㊂(2)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退化㊂一是泥沙来源减少造成海岸侵蚀,导致滩涂湿地底质流失㊁坡度变大㊁潮间带区域变窄,影响了沿岸水动力格局,增强了波浪作用,对盐沼湿地侵蚀加剧㊂二是引入互花米草挤占其他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改变了本地生物多样性㊂三是围垦工程减少滩涂湿地面积,加剧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干扰滨海湿地的自然演变,降低生物多样性㊂四是工农业废水导致海岸污染,破坏滩涂湿地的生物群落结构,加速生态系统的退化㊂(3)滩涂开发的利用率不高㊂沿海滩涂开发多为传统的种植㊁养殖业,开发层次不高,利用方向单一,虽然新能源㊁旅游方面也有涉足,但总体利用率不高㊂同时,缺少科技支撑,沿海滩涂利用的科技研发水平有待提高,沉降㊁盐土改良的技术有待进步,许多地方还在沿用过去的方式,浪费严重㊂(4)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㊂围垦造成了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围垦区的生物多样性在不断降低㊂对围垦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重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近海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滩涂围垦尚不能实现海洋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沿海生态文明建设有待加快㊂长期以来,滩涂开发利用以围垦为主,虽然农业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是围垦也耗费了大量的工程量,而且围垦还可能造成水质的富营养化,对滩涂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挑战㊂4 对策与建议㊀㊀沿海滩涂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㊁社会和生态价值㊂它们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㊁繁衍和迁徙的场所,是重要的渔业㊁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㊂滩涂还具有调节气候㊁保护海岸㊁净化海水和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㊂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沿海滩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如土地开发㊁围垦造田㊁废弃物排放㊁水污染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滩涂的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甚至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㊂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沿海滩涂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㊂针对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现存的问题,在总结该领域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㊂4.1㊀针对开发体制,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法制保障㊀㊀完善海洋生态文明的制度和法制保障㊂按照 源头严防 过程严管 后果严惩 的思路,建立完善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用海审批程序,集约节约利用滩涂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㊂针对渔民用海补偿㊁民生就业㊁社会保障等问题,制定长期有效的对策方针,提高用海补偿标准,建立经济补偿制度,完善渔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㊂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制度,增强公众参与海洋管理的意识,形成政府㊁企业㊁公众共治体系,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㊂4.2㊀针对开发理念,生态用海,陆海统筹㊀㊀注重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海洋环境质量㊂建立生态损害补偿㊁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实施典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立海洋生态示范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同时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改善海洋环境质量[10]㊂从严从紧㊁生态优先已成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控的政策导向,依照 生态用海 理念,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注重滩涂资源的存量利用,制定全区填海造地规划,建立海陆统筹㊁区域联动机制,明确海陆界限,解决陆海统筹和陆海衔接的问题,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支撑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㊂4.3㊀针对开发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㊀㊀找准政府在沿海滩涂资源开发中的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㊂政府应与市场投资充分结合,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使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与吸纳国内外资金特别是苏南地区投资有效结合起来㊂此外,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适当增加省补资金,并整合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沿海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省级以上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㊂还应提高审批效率,将较小规模的海域使用权限下放,建立省级层面的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协调小组,探索试行重大项目联审绿色通道,并将审批事项下放到沿海县(市㊁区)或试验区管委会㊂为了加强滩涂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政府应防止滩涂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㊂4.4㊀针对开发技术,提升科技投入,高效开发㊀㊀增加科技投入,切实优化海洋产业结构㊂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效综合开发㊂政府应引进和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出台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并设立专项基金以完善滩涂资源科学生态利用的交流合作㊂此外,应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机会,提高其新技术和新技能的获取机会,同时加快海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㊂政府还应该及时更新海洋信息数据,提高海洋信息处理和共享能力,保障信息安全㊂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政府应摒弃高能耗㊁高污染㊁高排放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和绿色旅游产业,并加强海洋交通运输业㊁滨海旅游业㊁海洋生物制药业及海洋文化产业等的发展㊂同时,政府应积极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涉海高新技术产业在涉海产业中的占比㊂注重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㊂4.5㊀针对开发模式,探索最优途径,保护与开发并重㊀㊀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尽管近年来滩涂开发不断推进,但总体上仍是一种低层次㊁低效率的开发活动,对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尚未真正实现㊂因此,开发模式的创新是实现沿海滩涂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㊂要把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㊁科技成果采用率低㊁技术创新缺乏㊁低质高耗的开发模式,建设成为能够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㊁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型开发模式[14]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创新应以可持续思想为指导,以科技为依托,全方位㊁高起点㊁多层次加快滩涂开发,并重视开发与保护㊂在此基础上,。
沿海滩涂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践路径探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 ] bc J, ae, B a d te q at fleⅡJ unlo 1 Ro ak . gs 7 W n ul o f 1o ra f n h i y i
Po t a o o i l f c Ec n my 1 8 , 1 0 No.: 2 7 2 8 i , 9 2Vo . , 9 4 1 5 —1 7 .
Da a.a dE o o c,9 97 ( :1 — 2 . ls n cn m s 9 , 2 3 3 6 l L i 1 7 ) 1
[ ] oe ,. 17 ) d ncpie a di li maktpo u t 1 R_ nS, 9 4: o i r s n mpit re :rd c 9 s ( He c c s
1 0-1 3 0 1 .
就 江苏 而 言 ,未 利 用地 主 要指 苏北 的盐碱
3 : 0 -4 9. 14 8 1
[5Brigo , . d .i e 1] a ntnM a . D a Hi , mad o evrn e t s n n t De n fr n i m n l e o a q l : pt hd nc aa s Ⅱ. go a Si c ad a t s i n i a a a eo i nl i 】 in ce e n Ura y l y s Re l n bn
i ee t t n i p r o e t n o r l f lil c n myV 1 2 df rn a o . u ec mp t o J u a o o t a E o o , o . , ii n i i n P ic 8
p . 4 5 p 3 —5 .
【2M ud c,J ,Thyr . ,Heo i r eet t n o 1] roh . C. ae,M A. d ncp c smao f i i i vrbeubn a ulyU. u l o n i n na E o o c ad aal ra rq at ]o ma fE vr me t cn mis n i i i J o l
江苏省沿海滩涂湿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

未 围潮上带 ,位 于 平 均 高 潮 线 以 上 ,面 积 共 达
63 . 2万h , 占滩 涂 总 面积 的 9 6 ;三 是 潮 m .9
1 江苏省 沿海 滩涂 的土地资 源及 利用概 况
1 1 江 苏 沿海 滩 涂 现 状 .
江 苏沿海 滩 涂 ,北 起 苏 鲁交 界 的绣 针 河 口,
江 苏省 沿 海 滩 涂 湿 地 地 处 杭 州 湾 以北 ,主要 由
长江三 角 洲 和 黄 河 三 角 洲 的 一 部 分 构 成 ,仅 海
滩面积就达 5 5万 k , 主要 由盐 城 地 区湿 地 、 m。
1 2 江 苏 省 沿 海 滩 涂 围垦 开发 利 用现 状 .
江 苏 沿 海 滩 涂 围 垦 起 源 于 汉 、 唐 、 宋
2 2 工农 业生产 、 生活污水 对滩涂 湿地 的影 响 .
度 也 因此 而变 慢 。
1 . 4 引。 9 4 %[
1 3 江 苏 省 滩 涂 湿 地 生 态 现 状 .
目前 ,江 苏 省 滩 涂 湿 地 的利 用 ,除 了 港 E l 等 重点工 程 之外 ,也 重 视 了生 态 保 护 区 的建 设 , 建 立 了盐 城 珍 禽 保 护 区 ,长 江 北 支 生 态 保 护 区 等 多个 不 同类型 ,不 同等 级 的滩 涂湿 地 保 护 区 , 同时还 注 重 人 工 湿 地 的建 设 ,把 生 态 效 益 和 经
许 祝 华 ,等 :江苏 省 沿 海 滩 涂 湿 地 利 用 现 状 、存 在 问题 及 治 理 措 施
3 9
共 约
1.8 万 26
h , 占 滩 涂 总 面 积 的 mz
使 黄泛 平 原 三 角 洲前 缘 的 湿 地 日益 后 退 , 目前 已后退 l m 以上 ,而 滨 海 平 原 的滩 地 扩 展 速 Ok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利用研究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利用研究*陈 君,张长宽(河海大学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摘要: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
根据科学开发、综合开发、分层次开发、市场化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原则,确定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总体功能定位;通过整合沿海资源,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错位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新型港口工业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宜居的滨海新城镇。
同时,从建立园区模式、引导产业转移、盘活存量滩涂、明确农业定位、加强港口建设等几方面提出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主要保障措施。
关键词:滩涂资源;围垦开发;海岸带资源;江苏沿海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虽然江苏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却较为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低于全省的平均值,而且低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水平,是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洼地[1]。
因此,为实现国家制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发挥江苏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其开发利用进行科学合理定位,选择适宜的滩涂开发利用模式,由以往的粗放型、低层次、传统式利用方式向集约型、综合性、可持续利用方式转变,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的地发展。
根据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
1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概况1.1 沿海滩涂资源状况江苏海岸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海岸线长888.9 km。
其中淤泥质海岸是主要类型,占海岸线总长的90%以上。
古黄河与古长江为江苏海岸带来的巨量泥沙在沿岸海域南黄海旋转潮波系统和东海前进潮波系统的辐聚作用下,形成世界罕见的大面积辐射沙脊群[2-3]。
沿海滩涂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沿海滩涂的研究进展和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沿海滩涂的研究进展和开发利用起步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迅速发展于本世纪,但由于社会各界对沿海滩涂的重要性(经济、生态和科研价值)认识不足,同时囿于海洋社会学、海洋管理学等海洋社会科学的发展,不能为沿海滩涂的研究提供厚实的理论指导和框架借鉴,因此我国沿海滩涂研究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大规模的学术研究潮流,滩涂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几个沿海省市区,如江苏、浙江,其他地方鲜有此类研究。
2000年,由彭建、王仰麟撰写的《中国沿海滩涂研究》首次将沿海滩涂作为一个独立课题引入了学术研究的范畴内,从此沿海滩涂研究脱身海洋生态环境研究领域内。
自此,有关于沿海滩涂的学术研究成果愈见丰硕,笔者在通览有关文献后发现,已有学术研究中关于沿海滩涂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沿海滩涂的概念界定,沿海滩涂的类型划分,沿海滩涂的功能探索和沿海滩涂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沿海滩涂的定义及类型、功能、开发利用几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一、定义及其类型1、定义关于沿海滩涂(Shoaly L and)概念的界定,由于沿海各地滩涂类型及其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
陈放认为,滩涂仅指潮间带新沉积的滩地(陈放、马延祥,1982)。
朱大奎等学者指出海涂等同于滩涂,是淤泥质海岸带潮间浅滩,是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泥滩(朱大奎,1986)。
彭建则从两个角度界定滩涂的定义,从纯学术观点来看,沿海滩涂只能是潮间带( Tidal Zone) ;从开发利用角度看,沿海滩涂不仅拥有全部潮间带,还包括潮上带和潮下带可供开发利用的部分,是一种广义的理解。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学术界并未对沿海滩涂作出明确定义,除此之外,对划分沿海滩涂“三带”(朝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的潮位也仍有争议,即潮位是取最值,还是取平均值。
2、类型关于沿海滩涂的类型划分,不同学者依据不同划分方法,也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其中,杨晓焱依据滩涂资源不同的变化形态划分,可分为淤涨型滩涂、稳定型滩涂和侵蚀性滩涂三种(杨晓焱,2011)。
关于综合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的建议

关于综合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的建议陆海洋【期刊名称】《农业经济问题》【年(卷),期】1983()6【摘要】综合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是一项对发展经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大计。
目前,江苏省盐城地区经济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人口密度增稠。
平均每平方公里406人,内陆的阜宁、盐城、建湖三县已超过700人。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逐年减少,许多地方人平只有1亩多可耕地。
二是粮棉等主要农作物由于受自然等因素的制约,产量摆动性较大。
三是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水平上升较慢。
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盐城地区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发展途径。
在近期内,要打好三张牌:第一张牌是农业集约经营,从内涵挖潜力;第二张牌是发展以农副工商运为主体的多种经营,抓“两户”带动千家万户;第三张牌是综合开发利用沿海资源。
在打一、二张牌的同时,如何打好第三张牌?这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许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试侧重从经济管理角度,作一粗浅探讨。
【总页数】6页(P48-53)【关键词】沿海滩涂资源;综合开发;开发利用;农业集约经营;多种经营;战略意义;地区经济;经济结构;加速现代化;主要农作物【作者】陆海洋【作者单位】中共盐城地委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相关文献】1.江苏省沿海滩涂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的探索 [J], 薛志根2.江苏省沿海滩涂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的探索 [J], 薛志根3.钦州沿海堤围建设与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J], 胡志东;胡锦钦;4.东港市沿海滩涂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几个问题 [J], 王娜5.滨州市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 袁静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研究

,
,
占全 国滩涂 总 面积 的 14 居 全 国首位 ; 中潮上 带滩 涂面 积为 3 7 7 m , 间带 滩涂 面积 2 7 /, 其 0 4 h 2潮 6
2 1 5 m . 0 3 2 7 h
6 7h 6 m2 辐 射状 沙脊 群理 论最 低潮 面 以上面 积
业 基地 , 重要 的土地后 备 资源开 发 区 , 态环境 优美 、 民生 活 富足 的 宜居 区” 虽 然 江 苏经 济 水平 在 全 国处 生 人 . 于领先 地位 , 但是 , 海地 区经 济发展 基 础却较 为薄 弱 , 济发 展 水平不 仅低 于全 省 的平均值均 水平 , 中 国沿海 地 区经 济发展 的洼 地 l . 是 l 因此 , 实现 国家 制定 的战 略 目标 , J 为 迫切 需要 发 挥江 苏沿 海滩涂 资 源丰 富的优 势 , 其 开发利 用进 行科 学 合 理定 位 , 对 选择 适 宜 的滩 涂 开 发 利用 模式 , 以 由 往 的粗放 型 、 低层 次 、 统式利 用 方式 向集 约型 、 传 综合性 、 持 续利 用 方式 转 变 , 进沿 海 地 区经 济 社会 又 快 可 促 又 好地发 展 . 文 根据 江苏沿 海滩 涂开 发 的主要 成效 及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 出了沿海 滩 涂开发 利用 规划 . 本 提
摘 要 :在分析 江 苏沿海滩 涂 资源量 与 沿海地 区社 会 经济 发展 现 状 的 基础 上 , 据 沿海 滩涂 开发 的 根 主要 成 效及存 在 的主要 问题 , 出沿海滩涂 开发 利 用规 划 . 据科 学 开发 、 合 开发 、 提 根 综 分层 次 开发 、 市场 化 开发和 可持 续 开发 的 原则 , 定 了沿海滩 涂 开发 利 用 的总体 功 能定 位 ; 确 通过 整合 沿 海 资源 , 依托 现有 的产 业基 础和 比较优 势 , 合理 布局 产 业 , 整 产 业 结构 , 调 实施 错 位 发 展 , 设 现 代农 业基 建 地、 新型 港 口工业 区 、 生态休 闲旅 游 区和 宜居 的 滨海新 城镇 . 同时 , 建立 园区模 式 、 从 引导 产业 转移 、 盘 活存量 滩涂 、 确农 业定位 、 强 港 口建设 等 几 方 面提 出沿海 滩 涂 围垦 开 发利 用的 主要 保 障措 明 加
江苏省沿海滩涂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的探索

滩 涂地 区农 业资 源 向深度 、 度 开发 进军 ; 广 另一 方面 还 必须 考 虑到 这些投 入 资金 的有 偿性 。在 沿海 滩涂 农 业 资源综 合 开 发利 用初 期 , 就应 依据 土 地资源 类 别 的不 同 . 制定相 应的 土 地承 包方 案 , 明确 上 交承包 经 营土 地 的承包 金 , 包 金 的 承
资源 综合 开发 利 用的 比较有 效的 模式 。
关键 词 沿海 滩涂 ; 业 资源 ; 农 开发利 用
近 年 来 ,随 着 人 口 的 日益 增 长 和 土 地 资 源 的不 断 消
门 。 据宜 统 则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根 宜分 则分 的原 则 , 变管 理 为服 务 , 立一 建
耗. 人均 耕 地 占有量 日渐下 降 。 这种 人均 占有耕地 资源 不断
维普资讯
现代 农业 科技 }06 1 20 年 0月
工作 研究
江苏省 沿海滩涂地 区农 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式的探索
薛 志根
( 域 生 物 工 程 高 等 学 校 , 苏 盐 域 24 5 ) 盐 江 2 0 1
摘要
分析 沿 海潍 涂地 区 自身的 五 大特点 . 合 实际 工作提 出“ 分式 管理 、 约化 经营 、 械 化作 业 、 结 统 集 机 社会 化 服 务” 沿海 滩涂农 业 是
发 存 在 体 制 不 顺 、 控 无 力 、 入 不 足 、 套 滞 后 、 技 薄 调 投 配 科 弱 、 营 粗放 的 问题 。笔 者通过 自身实 践和 查 阅一 些资 料 , 经 得 出 以 下结 论 : 统 分式 管理 , “ 集约 化 经营 , 械化 作 业 , 机 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I :10.3876/j .issn .1000-1980.2011.02.018 收稿日期:2010-11-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6018);江苏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JS -9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B1020098)作者简介:陈君(1974—),女(满),辽宁丹东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学、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研究.E -mail :junc hen @hhu .edu .cn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研究陈 君1,张长宽1,林 康2,丁贤荣3,袁汝华4(1.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江苏南京 210013;3.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4.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摘要: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根据科学开发、综合开发、分层次开发、市场化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原则,确定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总体功能定位;通过整合沿海资源,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错位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新型港口工业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宜居的滨海新城镇.同时,从建立园区模式、引导产业转移、盘活存量滩涂、明确农业定位、加强港口建设等几方面提出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主要保障措施.关键词:滩涂资源;围垦开发;海岸带资源;江苏中图分类号:P7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980(2011)02-0213-07《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江苏沿海地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虽然江苏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却较为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低于全省的平均值,而且低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水平,是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洼地[1].因此,为实现国家制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发挥江苏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其开发利用进行科学合理定位,选择适宜的滩涂开发利用模式,由以往的粗放型、低层次、传统式利用方式向集约型、综合性、可持续利用方式转变,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本文根据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1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概况1.1 沿海滩涂资源状况江苏海岸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海岸线长888.9km .其中淤泥质海岸是主要类型,占海岸线总长的90%以上.古黄河与古长江为江苏海岸带来的巨量泥沙在沿岸海域南黄海旋转潮波系统和东海前进潮波系统的辐聚作用下,形成世界罕见的大面积辐射沙脊群[2-3].江苏沿海滩涂总面积500167hm 2,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居全国首位;其中潮上带滩涂面积为30747hm 2,潮间带滩涂面积267667hm 2,辐射状沙脊群理论最低潮面以上面积201753hm 2.1.2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状况200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为30312.6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622元:其中,沿江地区生产总值为15201.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647元;沿海地区生产总值为3547.5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923元.沿海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远低于全省和沿江地区.2008年沿海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全省的1/2,仅为沿江地区的1/3(图1).虽然2000年以来江苏沿海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直持一定速率增长,但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各县市2001年以来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显示(图2)[4],大丰市以南(含大丰市)的各市、县、区均高于沿海地区的平均值,而大丰市以北则均远远低于沿海地区平均值.第39卷第2期2011年3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ol .39No .2Mar .2011图1 2008年江苏沿海与沿江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Fig .1 Comparison of GDP per capita between coastal and Yangtze River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2008图2 近年来江苏沿海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Fig .2 Mean values of GDP per capita in coastal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2 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历史与现状2.1 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历史江苏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围垦历史悠久,匡围经验丰富,经历了兴海煮盐、垦荒植棉、围海养殖、临港工业等多个发展阶段.从11世纪范公堤修筑以来,共匡围开发了近2万km 2沿海滩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主要经历了4次较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开发活动,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开垦沿海荒地,建设沿海国营农场群,使其成为国家可靠的商品基地”阶段;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期“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以增加耕地为目的的单一经营粮棉”阶段;“九五”期间“建设`海上苏东'的百万亩滩涂加速围垦开发”阶段;2007年以来“港口与临港产业及沿海工业基地建设”阶段[5-6].1950—2008年江苏沿海地区累计匡围滩涂211个垦区(见图3,4),匡围滩涂总面积2807km 2.其中67km 2以上的垦区8个,33~67km 2的垦区15个,7~33km 2的垦区81个,7km 2以下的垦区107个.从围垦的地域分布来看,沿海垦区主要分布于射阳、大丰、东台、如东,其中大丰市的围垦面积最大,占总围垦面积的20.26%.滩涂围垦开发建设在有效增加土地资源、促进沿海农业发展、推进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沿海城镇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图3 1951—2008年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变化Fig .3 Variatio n of reclamation areas of coastaltidal flat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1951to2008图4 1951—2008江苏沿海垦区的地域分布Fig .4 Distribution of coastal reclamation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1951to 20082.2 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a .缺乏规模效应.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多数为低层次开发,产业规模较小.在已开发利用的滩涂中,仍以种植业和海(淡)水养殖业为主要方式,大多数为中低产田、低标准鱼虾池和低产盐田[7-8],开发利用方向较为单一;滩涂开发中的产品加工仍处于起步阶段,以生产原料及初级产品为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产214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沿海滩涂开发区域多局限于沿岸垦区及近岸滩涂,垦区开发方向往往取决于投资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b .缺乏高科技支撑.实施科技兴海是实现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目前江苏滩涂开发利用涉及的农业、水土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层次较低,理念较为落后,严重制约了沿海滩涂资源的科学开发与高效利用.尽管近几年科技推广工作力度逐步加大,推广应用到滩涂开发中的各种科技成果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科技水平起点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刚刚起步,自主创新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许多领域仍处于空白.因此,沿海滩涂利用的科技研发水平亟待提高,以加强科技对沿海开发的支撑作用.c .缺乏政府主导.由于滩涂围垦开发投资大、风险高、效益低、投资回收期长,金融部门很少参与投资围垦,只能靠政府引导,吸纳社会资本投入.目前每年的省级滩涂开发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围垦也只能匡围13~20km 2滩涂,主要靠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围垦开发难度很大.至于滩涂围垦后的用途则主要由企业做主,各自为战.同时,由于江苏沿海地区南北跨度大,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产业布局分散,大大制约了滩涂围垦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3 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3.1 开发原则3.1.1 科学开发充分发挥滩涂资源优势,遵循海岸演变的自然规律,在不改变辐射沙脊群总体动力格局、不影响港口岸线与深水航道、不妨碍入海河口泄洪排涝能力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滩涂围垦区块、围垦时序、围垦方案.根据沿海开发的总体要求,合理确定各围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开发利用的详细规划,按照规划组织实施.3.1.2 综合开发集约、高效利用围垦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促进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形成沿海开发的重要支撑点;在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兼顾围垦开发与海洋产业,促进共同发展;加强滩涂围区与腹地城镇、工业园区的互动发展,以园区开发模式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高滩涂开发的层次和水平.3.1.3 分层次开发由于沿海地区的滩涂资源条件、区位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各不相同,滩涂开发要实行差异化发展和梯度式开发.在空间上,积极开发利用条件成熟的滩涂资源,合理储备当前不具开发条件的滩涂资源;在时间上,优先安排沿海开发重要节点区域的建设,推进综合开发试验区试点工程;在功能上,合理安排农业、生态、旅游、港口与临港产业、城镇等用地,促进各围区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功能.3.1.4 市场化开发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广泛吸纳国内外资金投入滩涂开发;建立市场化投融资平台,增强筹资能力,加快滩涂围垦开发进程,鼓励发行债券,扩大投融资能力.3.1.5 可持续开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陆地与海洋和谐、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和谐,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加强生态建设,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注重河口开发利用与保护协调;加强海岸带滩涂资源综合管理,促进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提高产业项目环境准入标准,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有效保护海岸和近海海洋环境.3.2 功能定位整合连云港、盐城、南通沿海3市资源,依托沿海3市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注重产业集群关联和产业立体交叉,实施错位发展.围绕港口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滩涂资源利用,促进产业、城镇、生态综合发展,逐步建立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新型港口工业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宜居的滨海新城镇.在确定各滩涂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时,因地制宜地选择1~2个功能为主体功能,进行综合开215第2期陈 君,等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研究216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发,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等,实施成片开发,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建设商品粮、盐土农作物、生物质能作物和海淡水养殖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水)产品加工业,把沿海滩涂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在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方面,加强沿海防护林、护岸林草、平原水库、湿地等建设,提高林木覆盖率.充分利用沿海特有的海洋、湿地、文化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择优布局旅游度假区,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在临港产业综合开发方面,依托港口发展大型临港产业,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充分利用新增岸线资源,挖掘建设深水港口的条件,加强港区建设,有效拓展港口作业空间.充分利用滩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石化、冶金、装备制造、粮油加工、物流等临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以及风能、太阳能、洋流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在城镇综合开发方面,推进临海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扩大城镇规模,提升支撑服务功能,提高滩涂开发的层次和水平.建设低碳、绿色新城镇,提高人居适宜性.3.3 产业布局按照《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海域滩涂围填利用以综合开发为方向,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临港产业发展.3.3.1 农业用地布局农业是江苏沿海滩涂传统的开发利用方向,2020年前匡围滩涂1800km2的60%用于发展农业.a.优质粮棉油产业基地用地.由于新围垦区的土壤改良历史较长,因此沿海优质粮棉油产业基地的建设必须依托现有的相关产业基础,主要布局于盐城的渠北农业区、里下河农业区,南通的江海农区、如海农区,连云港的中部平原农区等区域(含部分已围垦区),重点突出优质水稻、专用小麦、花生、油菜以及耐盐油料作物等.b.长江三角洲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用地.(a)在沿海滩涂新围垦区建设一批鱼虾贝藻蟹类良种繁育场、高效生态规模化特色水产品基地及高效设施渔业示范基地.(b)在沿海滩涂新围垦区示范推广海蓬子、芦笋、海荚菜、红菊苣等耐盐作物,提高海水灌溉的耐盐作物的种植面积.(c)在盐城沿海农业区建立优质啤麦生产基地,继续保持全国主要啤麦生产基地的地位.(d)在苏北盐土区种植开发耐盐蓖麻等油料作物,利用耐盐油料作物,提炼生物柴油,开发沿海生物质能产业,建立并发展以蓖麻等优质耐盐油料作物为主的蓖麻优势产业区.c.沿海观光生态农业产业基地用地.依托沿海地区的自然及人文特色资源,北部丘陵沙滩种植国外鲜花、中南部滩涂湿地种植蔬菜水果,并开发海水种植养殖、近海捕捞和滩涂围垦废灶兴棉的农耕等丰富资源,发展融休闲度假、观赏海边风情、海边垂钓、体验农事和渔事劳作等为一体,辅以发展海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观光农业.3.3.2 建设用地布局建设用地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滩涂围垦利用方式,但其开发利用受区域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状况及现状城镇布局等多种空间经济要素的影响.目前,江苏沿海的建设用地主要布局于沿海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节点.a.沿海主要港口及临港产业等建设用地.江苏沿海已建和在建的、利用沿海滩涂资源的港区主要有赣榆港区、连云港区、徐圩港区、射阳港区、大丰港区、洋口港区、吕四港区等,在主要港口区域布局建设用地,可促进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江苏沿海地区已建有多个沿海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机械制造等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b.城镇建设用地.滨海城镇建设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升支撑服务功能,提高滩涂开发的层次和水平.本轮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布局于兴庄河口—临洪口(用于赣榆县城东扩)、临洪口—西墅(用于连云新城建设)、条子泥(以港一级渔港为依托,建设低密度城镇).c.新能源工业建设用地.主要指近海风电场、潮汐电站等建设用地.我国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好,且靠近东部主要用电负荷区域,适宜建设海上风电场[9].江苏沿海风电场作为国家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未来海上风电场的布设宜采用与农业开发、生态建设兼顾相容的方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风电布局提倡向浅海伸展,避免顺岸“一字形”排列,影响岸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3.3.3 生态用地布局生态用地主要用于沿海防护林、护岸林草、河流、湖泊(水库)、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旅游等.a .河口湿地生态用地.与河口治导线协调,保留河口两侧一定宽度的河口自然湿地.如在围垦规划中保留了19条河流排水入海的河口滩槽,直接保留河口湿地面积6.67余万hm 2.对于未列于入海河口治导线规划的、分布在近期各拟建围垦区内其他近20条河流,在围垦建设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具体、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如在围区内保持天然河道湿地、建设人工池塘等.b .海堤防护林生态用地.在新建海堤两侧,选择具有抗风性能强、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且适合本地沿海气候条件的乔木、灌木、草木等,建设沿海防风、护岸林带,林带布局要成行、成网、成带、成片,以达到最佳防风效果.c .平原水库生态用地.在水源紧张、需水量大的新围垦区及其附近,为提高当地径流利用率和用水保证率,可因地制宜兴建部分蓄水工程,建设沿海平原水库.根据相关规划,2020年前江苏沿海地区将建设如东、明湖、东温庄、蔷薇湖、陈家港、滨海港、港7座沿海平原水库,在保证用水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3.3.4 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布局在遵循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规律、统筹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的前提下,启动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在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条子泥、连云新城、徐圩、射阳港、大丰港、老坝港、洋口港和吕四—东灶港等地设立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等,进一步优化滩涂开发布局,探索滩涂资源高效开发模式,形成滩涂围垦开发新机制,有效集聚人口和产业,使其成为新的增长点,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其中位于江苏中部的辐射沙洲核心区围区是省级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范围包括条子泥、高泥、东沙以及港镇区、东台和大丰部分已围未垦围区;重点建设低密度绿色城镇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规模高效农业、海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船舶修造、新能源以及湿地旅游,适时发展石化等临港产业,建设低碳经济区和生态滨海新城.4 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策略4.1 建立园区模式,实现高效综合开发江苏沿海功能园区起步早、发展快、成效大,是产业布局、高新技术应用、外资利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连云港、南通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两地的各类功能园区更是走在了沿海开发的前沿.2006年,江苏沿海各类功能园区实现生产总值1731.0亿元,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56.5%.因此,江苏沿海滩涂资源未来的围垦开发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滩涂垦区开发模式,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产业、城镇、港口、农业和生态,建立沿海各类经济开发园区,综合开发,提高开发效益.(a )选择适当区域,参照园区管理模式,建立相应的服务、开发和招商等机构,编制园区开发利用规划,制订实施方案;(b )开发建设沿海高标准开发园区,配置一些关联效应比较强的产业,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利用人流、物流的综合集聚效应对附近区域起到辐射作用[9];(c )通过政策措施的引导,采取项目合作、贸易合作、交流合作等模式,促进各种集团、联合体、股份制企业的发展,扶持和培育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的大公司、大企业,共同推进园区建设.4.2 引导产业转移,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江苏海岸带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同处于中偏高水平,存在较严重的产业重复建设、低效竞争的现象,海岸带产业还没有完成产业优化升级的质的变化,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10].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逐步深入推进,江苏将进一步加大沿海开发力度,沿海地区丰富的后备土地资源无疑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和集聚的重要空间载体.因此,要发挥沿海地区的优势,积极引导国际资本投向沿海地区,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相关产业到沿海地区落户,鼓励苏南和沿江等地区的相关产业有序地向沿海地区转移.江苏沿江地区有苏锡常、宁镇扬、通泰三大经济区,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通过对比2008年沿江地区与沿海地区的三大产业占GDP 比重可知,沿江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分别为3.0%,56.9%,40.1%,而沿海地区则分别为11.8%,53.2%,35.1%.因此,必须在夯实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海洋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17第2期陈 君,等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研究218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9卷通过将海洋产业与海洋资源进行匹配分析可以发现:匹配性较好的是连云区和响水县,港口资源、旅游资源、盐田资源优势已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大丰、东台、启东、赣榆、如东和海安的部分海洋资源已经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如赣榆的海洋渔业优势、启东的海洋生物医药优势、大丰和东台的旅游产业优势等均充分利用了区域海洋资源优势;其余市、县产业发展与资源匹配性较差,海洋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4.3 盘活存量滩涂,规范用地类型转换在沿海滩涂区域通过围垦增加土地面积是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土壤质量不高,作为补充耕地的滩涂围垦地大多是中低产田,如盐城沿海地区现约有6.67万hm2中低产田.据计算,在现有水平条件下,新造1hm2耕地的投入可以整理3hm2现有耕地,并且整理后的耕地增加的产出量远大于新造1hm2耕地的产出量[11].因此,未来应加大对沿海地区中低产田的改造投入,改善耕地的生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从增加耕地产出量角度来实现真正的耕地占补平衡,保证农业用地面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对于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比例要求为6∶2∶2,但实际上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对建设用地的比例要求较高,而对农业用地的需求相对较少.未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滩涂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结构将进一步发生变化,滩涂围垦必将从单一为农业服务的功能,转变为集港口、工业、城镇、休闲旅游、高效种植养殖、蓄淡水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开发体系.如果仅仅利用20%的建设用地指标似乎偏少,但是为了保证全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又必须保证足够的农业用地面积,解决该难题的途径之一就是“用地转换”.滩涂围垦后,应充分利用存量围区土地资源,特别是内侧盐场工业用地资源,遵循国家土地利用规划转换、用途管制、依法核定、衔接可行、综合平衡等原则,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转化.4.4 明确农业定位,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外向型农业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也是一个国家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江苏沿海农业开发首先要明确定位,要以规模化、高效化、生态化的外向型农业作为沿海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真正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一轮的沿海开发,各地区要充分发挥各自沿海农业的比较优势,结合实际选择制高点,对本区域农业发展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在充分利用沿海滩涂土地广阔这个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规模化、农场式开发,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方面积极引进适合沿海地区种(养)植的国内外优良种植资源,加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的推广力度.加快建设沿海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积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使沿海地区尽快形成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有知名度、有信誉的集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出口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提高境外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拓展企业发展空间.4.5 加强港口带动,推进重要节点建设港口是海洋经济的发展基础和核心支点.现代化的海港作为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基地,货物海陆联运的枢纽,国家商品贮存、集散和分拨中心,贸易、加工业和相关服务业的集散地,对促进经济的飞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江苏海洋经济之所以落后,关键是港口运输业不发达[12-13].江苏段海岸气候温和,港口常年不冻;波浪较小,泊位条件较好;台风和海雾影响也比较小,海岸陆域广阔,港口及库场用地富足,有利于建港.发展前景广阔和建港条件良好的海港港址共14处,其中可以建设20万t级以上码头的有连云港、洋口港,利用河口和潮流通道可建设5~10万t级的港口有吕四港、大丰港等.丰富的港址资源,为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未来将以连云港港为核心,连云港徐圩港区、南通洋口港区和吕四港区、盐城大丰港区、滨海港区、射阳港区,以及灌河口港区为重要节点,因此,必须根据各港区的比较优势,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集中布局建设临港产业,发展临海重要城镇,促进人口集聚,推进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开发,构建海洋型经济发展新格局,以此成为提升沿海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支撑点.5 结 语江苏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既是重要的潜在土地资源,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土地资源的日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