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下预应力检测

合集下载

锚下有效预应力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锚下有效预应力现场检测作业指导书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现场作业指导书
为确保交竣工检测时现场抽检构件的随机性,按构件抽检规定数量选取,抽样方式采用抽签法。

1、抽检时需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该批次构件质量进行确认,待其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抽取检测。

2、对同批次构件按抽检频率进行确定,确定后对该批出构件进行单独编号,然后将这些编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出1个号签,连续抽取2次。

3、检测人员当着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代表的面摇号选取构件编号,抽中后记录下构件编号。

4、当场填写质量评定检测流程表。

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一、引言公路桥梁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梁安全则是保障交通运输顺畅的基础。

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技术被广泛应用,以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而预应力锚固部分是整个预应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对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的检测技术规程的建立和实施至关重要,以确保桥梁的预应力系统安全可靠。

二、基本原理锚下预应力是指通过预先施加的拉力将桥梁的构件紧密连接在一起,以增加其整体强度和刚度。

锚固作为预应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运行。

因此,对锚下预应力的检测技术要求高精度、高可靠性。

1.预应力锚固检测原理预应力锚固的检测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延伸法:通过测量锚杆的长度和端部的横向位移,计算出其拉力值。

(2)变形法:通过监测锚固部位的应变变化,推算得出锚固的拉力大小。

(3)超声波检测法: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规律,测定锚固部位的力学性能。

2.锚固检测指标对于公路桥梁锚固部位的检测,主要需要关注以下指标:(1)预应力锚杆的拉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2)锚固端部的应力状态和应变变化。

(3)锚固的变形情况和变形趋势。

(4)锚固部位的材料性能和力学特性。

三、检测方法与步骤在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延伸法对于预应力锚杆的延伸法检测,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测量点位和测量方向,确定锚杆的起点和终点。

(2)使用测长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锚杆的长度和锚杆头部的横向位移。

(3)根据测量得到的长度和位移数据,计算出锚杆的拉力值。

(4)将测得的拉力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判断锚杆的质量和可靠性。

2.变形法对于预应力锚固的变形法检测,主要步骤如下:(1)安装应变片或应变计,固定在锚固部位。

(2)使用传感器测量应变片或应变计的应变数据,并记录下来。

(3)根据应变数据的变化情况,推算出锚固的拉力大小。

(4)将推算得到的拉力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判断锚杆的质量和可靠性。

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不均匀度计算、检测验收记录、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

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不均匀度计算、检测验收记录、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方法A.1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A.2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要求与数量按本标准执行,可参考 DBJ 50-134、CQJTG/T F81等标准执行。

A.3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内容包括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力值大小、同束不均度、同断面不均度等。

A.4 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宜采用反拉法。

A.5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应满足,示值误差:±1%;测试准确度:±1.5%;重复准确度:1%。

A.6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须双标定,并在计量校准合格后方可用于现场检测。

A.7 根据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确定锚下预应力范围,当检测岀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在公差范围内,则判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A.8 试验步骤:A.8.1 设备安装——限位装置千斤顶泵站系统安装。

A.8.2 参数设置——张拉控制应力及其对应的锚下有效预应力设置。

A.8.3 实施检测——计算机对泵站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张拉,千斤顶咬紧预应力筋带动央片沿轴线移动,当夹片脱离锚杯时,计算机系统自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锚下有效预应力值。

A.9 当锚下有效预应力值检测不合格时,应具备分析不合格原因,并提供处理方案,待按更正后的方案施工后复检直至合格。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计算方法B.1 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是同一束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偏差程度,计算方法见公式(B.1):................................ (B.1)式中:U ——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P ——同一束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

B.2 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是同一断面上同类、同批号张拉的各束有效预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偏差程度,计算方法见公式(B.2):............................. (B.2)式中:U ——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N ——同一断面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平均值。

预应力混凝土梁锚下预应力质量检测

预应力混凝土梁锚下预应力质量检测

预应力混凝土梁锚下预应力质量检测摘要:分析阐述混凝土预应力梁锚下应力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采用现场拉拔法对A0大桥7-2号预制箱梁的锚下有效应力进行专项质量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地方标准要求。

关键词: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混凝土;质量前言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当今桥梁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了桥梁施工中的关键课题。

如果预制混凝土梁的有效预应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梁的变形过大,如果预制梁的有效预应力过小,容易导致梁体出现下挠。

预应力筋的应力大小与不均匀度将影响梁体的线性和预应力筋自身的使用寿命。

1检测原理预制梁的施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钢筋的绑扎、立模,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第二阶段为预应力筋的安装、张拉;第三阶段为孔道灌浆、预应力筋的切割、封锚等。

对预制梁锚下预应力检测,采用现场反张拉法进行检测。

为了达到高精度检测,一般采用在第二阶段,预应力筋张拉后,且未割断钢绞线和灌浆前,采用反张拉法进行检测。

反张拉法检测预应力筋锚下应力的原理:拉拔试验是一次对预应力筋进行再次张拉的过程,对已张拉未灌浆的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从而确定并计算预应力筋的锚下有效应力。

预应力筋在张拉后若不尽快灌浆,可能会发生锈蚀,且预应力筋可能会松弛,而现场反张拉法锚下应力自动检测试验一般只能在张拉后灌浆前进行检测。

现场反张拉法锚下应力自动检测对已经张拉的预应力筋进行再次张拉,当锚下真实预应力(启动点A)、补偿孔道反向摩阻影响段内正向摩阻和克服孔道反向摩阻的力值和试验的张拉力达到平衡后,即预应力筋所受预应力即恢复到施工张拉锚固前,即达到检测张拉松动点,如图1 所示B点的状态。

对预应力筋施加张拉力,预应力筋的受力状态恢复到施工时的张拉锚固状态,继续张拉,达到图1所示的BC段,此时,施工(或理论计算)的P-S曲线的斜率和检测过程中BC的斜率相同。

再根据此斜率,寻找检测过程中的张拉松动点B,即可对预应力筋的锚下预应力标准值进行计算[1]。

图1 预应筋梁锚下应力检测原理图图1中的反张拉法锚下预应力检测的张拉应变P-S曲线,可以分为以下过程: 1)张拉力应变P-S曲线OA段,即当反张拉法检测张拉力Pj小于检测张拉启动张拉力PA时,而SA为检测张拉系统受力后的变形;2)张拉力应变P-S曲线AB段,即当反张拉法检测张拉力Pj在PA、PB之间时,表示锚固损失,即SB-SA表示预应力筋在张拉力作用下克服钢铰线和孔道间反向摩阻的变形量。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doc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doc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doc范本一:正文:1. 检测目的1.1 确定预应力锚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2 评估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2. 检测范围2.1 形式锚2.2 嵌固式锚2.3 拉伸式锚2.4 力臂锚2.5 其他类型锚3. 检测方法3.1 目视检查3.2 无损检测3.2.1 超声波检测3.2.2 X射线检测3.2.3 磁粉检测3.2.4 其他无损检测方法3.3 破坏性检测3.3.1 承载试验3.3.2 破坏试验3.4 数据分析和评价4. 检测结果及评价4.1 各锚点的检测结果4.2 锚点的质量评价4.3 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评估4.4 安全性能评估5. 结论根据对预应力锚的检测结果和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5.1 部分预应力锚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5.2 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仍在设计要求范围内5.3 预应力锚的安全性能良好6. 建议6.1 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预应力锚进行修复或更换6.2 加强对预应力锚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工作6.3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延长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附件: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原始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锚:用于将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结构中的装置,通常由螺栓、嵌固管和锚固装置组成。

2. 形式锚:直接以锚体形式存在于混凝土中的预应力锚。

3. 嵌固式锚:通过在混凝土中嵌入一定长度的锚体来固定预应力锚。

4. 拉伸式锚:通过在混凝土中拉伸预应力锚的部分来固定锚体。

5. 力臂锚:通过一定长度的力臂来传递预应力锚的力量。

6.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来检测预应力锚的质量和缺陷。

7. X射线检测: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吸收性来检测预应力锚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8. 磁粉检测:利用磁粉吸附在预应力锚表面的方法来检测锚体的裂缝和缺陷。

9. 无损检测:不破坏材料或构件的情况下,利用特定手段和设备来检测和评估材料或构件的质量和缺陷。

10. 承载试验:通过施加一定载荷来测试预应力锚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1)背景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如桥梁工程、边坡工程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预应力结构工程来说,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结构的变形和开裂,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和工程的长久生命线。

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检测和评估预应力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预应力结构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营。

(2)检测依据1、《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CQJTG/T F81-2009)2、《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53/T 810-2016)3、《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 1638—2017)4、《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T/CECS G:D31-01-2017)5、《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 1638—2017)6、《重庆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 50-134-2017)7、《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2154—2018)8、《公路桥梁锚口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14/T 1717-2018)9、《桥梁用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张拉力检测方法》(JT/T 1265-2019)10、《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36/T 1136-2019)11、《公路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T/CECSG:J51-01-2020)12、《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J52/T 106-2021)13、《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TG/T 5214-2022)14、《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价技术规程》(DB32/T 4649-2024)(3)测试原理在外露单根钢绞线上安装集成式智能前端,千斤顶启动后钢绞线被张拉,当反拉力小于原有预应力时,夹片对钢绞线有紧固力,内部钢绞线不会发生位移。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在现代工程建设中,预应力结构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锚下预应力作为预应力结构中的关键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锚下预应力是指在预应力构件中,通过锚固装置将预应力筋的拉力传递到混凝土中的力。

它的存在使得混凝土构件在承受荷载之前就预先处于受压状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然而,由于施工工艺、材料质量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锚下预应力可能会出现损失或不均匀分布的情况,这就给结构的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目前,常用的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油压千斤顶法油压千斤顶法是一种传统且较为直接的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在锚具外安装千斤顶,对预应力筋进行再次张拉,测量千斤顶的拉力和预应力筋的伸长量,然后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锚下预应力的大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直观,但缺点是需要对结构进行局部破坏,而且测量结果容易受到千斤顶精度和操作人员经验的影响。

二、压力传感器法压力传感器法是在锚垫板与锚具之间安装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锚下压力。

该方法能够实时监测锚下预应力的变化,准确性较高,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较为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

三、应变片法应变片法是将应变片粘贴在预应力筋或混凝土表面,通过测量应变来推算锚下预应力。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应变片的粘贴工艺要求较高,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四、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在预应力筋中的传播特性来检测锚下预应力。

当预应力筋受到拉力作用时,其内部的应力分布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波幅。

通过测量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间接推算出锚下预应力的大小。

超声波法具有无损检测的优点,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预应力筋的材质、直径等。

五、磁通量法磁通量法是基于铁磁性材料的磁弹效应来检测锚下预应力的。

当预应力筋受到拉力作用时,其磁导率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磁通量的变化来计算锚下预应力。

锚下预应力检测原理分析

锚下预应力检测原理分析

锚下预应力检测原理分析摘要: 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到预应力锚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本文首先分析了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必要性,并介绍了2种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重点介绍反拉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给出具体工程案例,可应用于预应力精细化施工专项验收检测中,能够有效促进提高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降低后期使用维护成本,提高运营效益关键词: 桥梁; 预应力锚索结构; 有效预应力; 反拉法1引言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土木工程中( 如桥梁工程、边坡工程等) 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预应力结构工程来说,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结构的变形和开裂,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和工程的长久生命线而有效预应力的准确建立和持久生效,既取决于设计的合理性,又取决于施工过程材料、器具、设备、人员、工艺以及质量检验控制等多个因素。

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检测和评估预应力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预应力结构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营。

2检测方法由于预应力施工属于隐蔽工程,其内在质量很难通过竣工检测时的临时加载观测分析得到准确的识别。

对此,国内各科研结构开展的结构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早期主要在施工期间安装传感器进行过程监测,由于费用成果过高,无法得到推广近年主要研究基于等效质量原理的检测方法和基于锚索弹模效应反拉法( 拉脱法) 检测2种,并已经取得一些应用成果。

( 1) 等效质量检测法锚索结构在锚头激振时,诱发的振动体系随着锚固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锚固力越大,参与自由振动的质量也就越大,该方法室内验证的结果表明,最大测试误差为设计值的12%,平均测试误差为3.7%。

( 2) 反拉检测法拉拔试验也就是一次再张拉过程。

即:对已张拉的预应力筋施加荷载,从而确定锚下有效预应力。

现场拉拔试验法一般只能在灌浆前进行检测。

由于预应力筋张拉后为了防止锈蚀和预应力松弛,必须尽快灌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下预应力测验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幅员辽阔,地质地貌结构复杂,存在着很多高海拔山区,对于在高山地区建设公路,从目前情况来看一般是运用锚索来加固岩土。

在山区公路的建设中运用锚索加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锚索技术较为先进、可靠和安全,而且锚索加固技术较为经济。

但是也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因为锚索加固关乎整个工程永久的支撑和保护,而且针对当前普遍运用的预应力锚索工程,能否保证整个锚索工程具有有效的预应力,是关系到工程安全与否的重要指标,是在预应力锚索工程中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锚索加固;锚下预应力;反拉测验
本文针对锚下预应力的测验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关于锚索加固预应力测验方面的问题是研究的重点。

而且着重针对于目前锚索加固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反拉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主要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锚索加固的处理方法中存在的锚下预应力测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反拉测验是否存在有效预应力的方法,而且文章也运用了一定的篇幅对于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描述。

一、反拉检测方法与其适用的对象
(一)检测原理
根据物理学理论,在最理想的状态下,锚具和夹片摩擦合力的数值、夹片和钢绞线摩擦合力的数值、锚索所受拉力的数值、锚索体与粘接剂之间摩合力的数值、粘接剂与围岩之间摩擦合力的数值,理论上来说都应该是等值的,只有保证这些数据的等值,整个锚索系统才能保持平衡的状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想要测验出锚下的预应力是否处在安全合理的数值内,只需要测验出这五个力中任意一个就可以得出结论。

(二)反拉检测方法适用的对象
本文提到的反拉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很大程度上根植于拉拔检测方法,是拉拔检测方法的拓展,是目前较长采用的针对锚索有效预应力的一种使用广泛且较为先进的测验方法。

其主工作方法是通过液压千斤顶对被检测锚索施加一定的拉
力使其产生变化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观察,直到施加的外力达到锚索有效预应力的要求为止。

在整个测验过程中,通过专业的技术设备和计算机软件准确记录下是锚索达到有效预应力所施加的反拉力以及由于施加反拉力导致锚索产生位移的情况,通过专业设备和计算机软件对液压所施加的反拉力和由于反拉力使锚索位移变化的监视来及时终止反拉,从已经记录的数据入手,通过缜密计算与分析反拉力和锚索位移的情况,最终得出锚索有效预应力的数值,关键是整个工程不会破坏锚索现有的状态。

(三)锚下有效预应力与控制张拉预应力偏差较大的原因
1.
1
2
3
4
2.
1
2
3
4
二、测验过程的实现
(一)反拉测验法的检测对象
对于锚下预应力的反拉检测法来说,其主要运用于锚索预应力的检测试验和对目前正在使用的锚索产生的有效预应力实施检测。

之所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检测情况,主要因为其检测的时机,由于这两个检测时期锚索的特征有很大的不同,针对锚索验收试验的锚下预应力检测,其被检测的锚索体露出段并没有被切割,可以实施检测的外露锚索长度较大,相对来说其检测条件较好;但是针对于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锚索,其锚索的外露段工程完工之时就被切割掉,一般情况下只留有3~5cm的一段露出段,这种情况就给检测带了来一定的难度。

对于这种情况而言,通常情况下检验人员会通过一种名为锚索接长器的仪器来接长已经被截断的钢绞线,之后对已经接长的锚索逐根进行反拉检测,最终得出其锚下预应力。

(二)锚下预应力反拉测验所需设备及仪器
在实际的施工阶段,锚下预应力反拉测验检测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系统,首先通过对锚索的反拉测验进行数据的收集记录和分析。

其整个测验需要配备:空心千斤顶、高压油泵、油管、锚夹具等工具。

如果是遇到需要采用逐根钢绞线进行测验的这种情况,通常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配备单孔手提式千斤顶、手压油泵等工具,其中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工具是锚索接长器。

整个测验过程,包括测验后的数据收集整理记录和分析,目前主要采用应力采集记录和位移采集记录两种记录方式,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辅助工具,具有代表性的如:磁性吸附底座,计算机分析软件等等。

三、影响锚下预应力检测结果精确度的因素
通常使用反拉法测验锚下有效预应力较为简单便捷,而且其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也较高,在实际的施工作业中,影响锚下预应力检测结果精确性的因素大致有以下两类(一)测验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引起的误差。

针对这个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由于测验人员操作过程中可能引起的误差应该使其尽量的最小化。

(二)锚索本身的状态也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这是主要影响
锚下预应力检测结果的因素。

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产期的运行,导致夹片等部件的生锈和变性,导致在锚索固力的作用下,需要比实际上更大的反拉力才能克服夹片和预应力筋之间的咬合以及摩擦合力,这样在整个锚下预应力的反拉测验过程中,实际上的反拉力要比有效预应力大很多才可能拉动锚索,直接导致了测验数据的误差。

(三)锚索中孔斜也是影响测验结果是否存在误差的重要因素。

结束语:
本文主要着重分析了锚下预应力的测验方法。

主要介绍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反拉测验法。

主要介绍了反拉测验法的工作原理和理论基础,包括其适用的范围,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情况。

而且运用了一定的篇幅分析了影响锚下预应力检测结果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因素,通过对反拉发测验锚下预应力做了简明扼要的阐释,将实际工作中通过反拉法测验锚索有效预应力的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说明。

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树名,罗斌,刘涌江.岩土锚固安全性无损检测技术.公路交通技术,2005(10):5.
[2]黄亮高,岳峰.无损检测锚杆(索)初锚力、工作载荷的一种新方法.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2004.
[3]丁多文,白世伟.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的应力损失分析.工程地质学报,1995(3):65-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