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下预应力检测原理分析
有效预应力的检测

有效预应力的检测在当今的工程界,预应力技术被广泛应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增强结构的耐久性。
然而,要确保预应力的有效性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其进行准确的检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及其重要性。
预应力是指在施加外部荷载之前,预先在结构中引入一定的应力。
这种应力可以抵抗外部荷载,提高结构的性能。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预应力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因此,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通常采用非破坏性试验方法,如超声波法、X射线法和磁致伸缩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无损地检测预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为结构的性能评估提供依据。
超声波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发射超声波,并记录波速和反射回来的时间,从而计算出混凝土内部的应力状态。
这种方法具有无损、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检测预应力的有效性。
X射线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通过X射线照射混凝土结构,可以获得内部应力的分布图像。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直观的应力分布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X射线对人体有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磁致伸缩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磁致伸缩效应来检测有效预应力的方法。
磁致伸缩效应是指磁场变化时物体尺寸发生变化的现象。
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施加磁场并测量尺寸变化,可以计算出内部的应力状态。
这种方法具有非接触、快速和准确的特点,但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除了以上提到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还有一些破坏性检测方法,如钻芯取样法和劈裂试验法等。
这些方法需要在结构中取样并进行试验,以确定有效预应力的真实大小。
虽然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但会对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考虑。
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是确保结构性能的重要环节。
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性能和耐久性,从而为工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方法的出现,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将更加准确和便捷。
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一、引言公路桥梁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梁安全则是保障交通运输顺畅的基础。
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技术被广泛应用,以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而预应力锚固部分是整个预应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对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的检测技术规程的建立和实施至关重要,以确保桥梁的预应力系统安全可靠。
二、基本原理锚下预应力是指通过预先施加的拉力将桥梁的构件紧密连接在一起,以增加其整体强度和刚度。
锚固作为预应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运行。
因此,对锚下预应力的检测技术要求高精度、高可靠性。
1.预应力锚固检测原理预应力锚固的检测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延伸法:通过测量锚杆的长度和端部的横向位移,计算出其拉力值。
(2)变形法:通过监测锚固部位的应变变化,推算得出锚固的拉力大小。
(3)超声波检测法: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规律,测定锚固部位的力学性能。
2.锚固检测指标对于公路桥梁锚固部位的检测,主要需要关注以下指标:(1)预应力锚杆的拉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2)锚固端部的应力状态和应变变化。
(3)锚固的变形情况和变形趋势。
(4)锚固部位的材料性能和力学特性。
三、检测方法与步骤在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延伸法对于预应力锚杆的延伸法检测,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测量点位和测量方向,确定锚杆的起点和终点。
(2)使用测长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锚杆的长度和锚杆头部的横向位移。
(3)根据测量得到的长度和位移数据,计算出锚杆的拉力值。
(4)将测得的拉力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判断锚杆的质量和可靠性。
2.变形法对于预应力锚固的变形法检测,主要步骤如下:(1)安装应变片或应变计,固定在锚固部位。
(2)使用传感器测量应变片或应变计的应变数据,并记录下来。
(3)根据应变数据的变化情况,推算出锚固的拉力大小。
(4)将推算得到的拉力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判断锚杆的质量和可靠性。
预应力混凝土梁锚下预应力质量检测

预应力混凝土梁锚下预应力质量检测摘要:分析阐述混凝土预应力梁锚下应力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采用现场拉拔法对A0大桥7-2号预制箱梁的锚下有效应力进行专项质量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地方标准要求。
关键词: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混凝土;质量前言预应力施工技术在当今桥梁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了桥梁施工中的关键课题。
如果预制混凝土梁的有效预应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梁的变形过大,如果预制梁的有效预应力过小,容易导致梁体出现下挠。
预应力筋的应力大小与不均匀度将影响梁体的线性和预应力筋自身的使用寿命。
1检测原理预制梁的施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钢筋的绑扎、立模,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第二阶段为预应力筋的安装、张拉;第三阶段为孔道灌浆、预应力筋的切割、封锚等。
对预制梁锚下预应力检测,采用现场反张拉法进行检测。
为了达到高精度检测,一般采用在第二阶段,预应力筋张拉后,且未割断钢绞线和灌浆前,采用反张拉法进行检测。
反张拉法检测预应力筋锚下应力的原理:拉拔试验是一次对预应力筋进行再次张拉的过程,对已张拉未灌浆的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从而确定并计算预应力筋的锚下有效应力。
预应力筋在张拉后若不尽快灌浆,可能会发生锈蚀,且预应力筋可能会松弛,而现场反张拉法锚下应力自动检测试验一般只能在张拉后灌浆前进行检测。
现场反张拉法锚下应力自动检测对已经张拉的预应力筋进行再次张拉,当锚下真实预应力(启动点A)、补偿孔道反向摩阻影响段内正向摩阻和克服孔道反向摩阻的力值和试验的张拉力达到平衡后,即预应力筋所受预应力即恢复到施工张拉锚固前,即达到检测张拉松动点,如图1 所示B点的状态。
对预应力筋施加张拉力,预应力筋的受力状态恢复到施工时的张拉锚固状态,继续张拉,达到图1所示的BC段,此时,施工(或理论计算)的P-S曲线的斜率和检测过程中BC的斜率相同。
再根据此斜率,寻找检测过程中的张拉松动点B,即可对预应力筋的锚下预应力标准值进行计算[1]。
图1 预应筋梁锚下应力检测原理图图1中的反张拉法锚下预应力检测的张拉应变P-S曲线,可以分为以下过程: 1)张拉力应变P-S曲线OA段,即当反张拉法检测张拉力Pj小于检测张拉启动张拉力PA时,而SA为检测张拉系统受力后的变形;2)张拉力应变P-S曲线AB段,即当反张拉法检测张拉力Pj在PA、PB之间时,表示锚固损失,即SB-SA表示预应力筋在张拉力作用下克服钢铰线和孔道间反向摩阻的变形量。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1)背景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如桥梁工程、边坡工程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预应力结构工程来说,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结构的变形和开裂,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和工程的长久生命线。
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检测和评估预应力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预应力结构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营。
(2)检测依据1、《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CQJTG/T F81-2009)2、《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53/T 810-2016)3、《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 1638—2017)4、《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T/CECS G:D31-01-2017)5、《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 1638—2017)6、《重庆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 50-134-2017)7、《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2154—2018)8、《公路桥梁锚口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14/T 1717-2018)9、《桥梁用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张拉力检测方法》(JT/T 1265-2019)10、《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36/T 1136-2019)11、《公路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T/CECSG:J51-01-2020)12、《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J52/T 106-2021)13、《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TG/T 5214-2022)14、《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价技术规程》(DB32/T 4649-2024)(3)测试原理在外露单根钢绞线上安装集成式智能前端,千斤顶启动后钢绞线被张拉,当反拉力小于原有预应力时,夹片对钢绞线有紧固力,内部钢绞线不会发生位移。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在现代工程建设中,预应力结构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锚下预应力作为预应力结构中的关键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锚下预应力是指在预应力构件中,通过锚固装置将预应力筋的拉力传递到混凝土中的力。
它的存在使得混凝土构件在承受荷载之前就预先处于受压状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然而,由于施工工艺、材料质量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锚下预应力可能会出现损失或不均匀分布的情况,这就给结构的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目前,常用的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油压千斤顶法油压千斤顶法是一种传统且较为直接的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在锚具外安装千斤顶,对预应力筋进行再次张拉,测量千斤顶的拉力和预应力筋的伸长量,然后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锚下预应力的大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直观,但缺点是需要对结构进行局部破坏,而且测量结果容易受到千斤顶精度和操作人员经验的影响。
二、压力传感器法压力传感器法是在锚垫板与锚具之间安装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锚下压力。
该方法能够实时监测锚下预应力的变化,准确性较高,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较为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
三、应变片法应变片法是将应变片粘贴在预应力筋或混凝土表面,通过测量应变来推算锚下预应力。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应变片的粘贴工艺要求较高,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四、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在预应力筋中的传播特性来检测锚下预应力。
当预应力筋受到拉力作用时,其内部的应力分布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波幅。
通过测量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间接推算出锚下预应力的大小。
超声波法具有无损检测的优点,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预应力筋的材质、直径等。
五、磁通量法磁通量法是基于铁磁性材料的磁弹效应来检测锚下预应力的。
当预应力筋受到拉力作用时,其磁导率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磁通量的变化来计算锚下预应力。
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及质量控制

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及质量控制摘要:本文主要对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及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技术分析后,提出了施工过程的改进措施,并进一步加强了质量改进的检测和监测。
在质量总结过程中,应组织测试公司的专家咨询团队及时的解决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对预应力设计进行质量进行沟通和交流,然后进行下一阶段的测试和验证。
第一阶段试验完成后,应根据抽样检查的次数和各桥梁预制项目的进度,适当商定试验时间,并及时进行试验后评估。
关键词: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预应力检测;质量控制引言省道S540线阳江雅韶至白沙段扩建工程项目起于西部沿海高速雅韶收费站出口,起点桩号K0+000,经雅韶、岗列、城西、止于平冈接规划国道234 线(现状省道S277 线),终点桩号K17+857.245,路线全长17.857km,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km/h。
桥梁3331.8 米/10 座,其中特大桥1187m/1座(漠阳江特大桥),大桥 1951m/3 座(那龙河大桥、三洲河大桥及漠阳江西大桥),中小桥 248m/7座。
一、项目概况1、那龙河大桥拟建那龙河大桥位于阳江市雅韶镇,地势较平缓,采用桥梁的形式上跨那龙河,桥型布置为12×16+6×30+(55+80+55)+6×30+11×16;该桥梁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预应力系统:主桥采用三向预应力系统,纵向预应力钢梁设有腹板梁、顶板梁和底板梁。
横向预应力为3 F,S15.2,水平预应力钢梁沿桥梁设计线布置在1m外,并沿桥梁单端交替拉伸。
垂直预应力钢筋采用高强度轧制变形钢筋JL32和沿桥梁延伸0.5m的金属波纹管。
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筋的调整[1]。
图1 那龙河大桥主桥纵向预应力体系示意图图2 那龙河大桥主桥横向预应力体系示意图2、漠阳江特大桥拟建K12+577.186 漠阳江特大桥位于阳江市江城区城西镇,地势较平缓,采用桥梁的形式上跨漠阳江,桥型布置为10×16+11×30+(55+80+55)+5×30+25+4×30+13×16;该桥梁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

2.锚下预应力检测原理
机械检测法(反拉法、拐点法、插片法) 无损检测方法
反拉法(lift-off test)
拐点法
在一定受力范围内,锚索体可看成弹 塑性材料,采用反拉法,通过测量反拉 过程中索体的伸长量S和反拉力F,可判 断锚下预应力
反拉力F(kN)
L1 B
C L2
A O
位 移 S(mm)
锚下预应力检测原理反拉法liftofftest拐点法在一定受力范围内锚索体可看成弹塑性材料采用反拉法通过测量反拉在一定受力范围内锚索体可看成弹塑性材料采用反拉法通过测量反拉过程中索体的伸长量s和反拉力f可判断锚下预应力过程中索体的伸长量s和反拉力f可判断锚下预应力l2l1反拉力fkn位移smmcbao主要用途
(主编: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部推广
谢谢!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1、锚下预应力的概念 2、检测原理 3、检测设备与检测工艺 4、标准化工作进展 5、交通部推广
1.锚下预应力的概念
锚下预应力指的是:
施工阶段——张拉有效预应力 运营阶段——工作预应力
名称未统一,有的称为有效预 应力、工作预应力、工后预应 力等
3.检测设备与检测工艺
主要用途: (1) 施工期:检测张拉施工后的有效应力 (2) 运营期:检测工作应力
准备 安装 预紧 反拉 预警 结束
监控P-S曲线
现场检测作业流程
T梁锚下预应力检测: 锚下预应力为1390kN,预应力损失11%
4.标准化工作进展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桥梁预应力锚索注浆质量检测

桥梁预应力锚索注浆质量检测一、预应力梁锚索注浆质量检测原理:利用弹性波(超声波)的传播机理和超磁致弹性波震源的特性,用超磁致弹性震源从预应力锚索的一端输入弹性波(超声波)信号,在锚索的另一端接收此弹性信号,根据弹性波的入射信号和传播输出信号,再利用弹性波在此预应力锚索不同结构传播的传导函数来计算分析桥梁预应力锚索的注浆质量。
二、超声波传播的基本原理波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两大类,超声波是机械波的一种,是机械振动在连续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过程,所以,机械振动是超声波产生的根源。
波是振动的传播过程,当振动在弹性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时便产生波叫做弹性波,声波、超声波属于弹性波,本节重点讨论弹性波的性质和传播规律,首先由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出发。
(一)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及其解当波在无限大各向同性弹性介质中沿χ方向传播时,遵从下面的波动方程d2ξ/dt2=c2d2ξ/dχ2 (2-1)其中ξ为介质质点振动位移,c为与介质有关的常数.在不考虑介质吸收的情况下,方程(2—1)的解为ξ(χ,t)=Amcosω(t-χ/t)(2—2)其中Am为振幅,ω为角频率,方程(2-2)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距离原点为χ的质点在时刻t的瞬时位移,其中c代表波的传播速度.波在一周期时间T内所传播的路程叫做波长,以λ表示。
若波的频率为f,则λ,f,c,T之间的关系为λ=c/f=cT (2-3)令k=ω/c=2π/λ,叫做波数,则(2-2)也可写为ξ(χ,t)=Amcos(ωt-kχ) (2—4)(二)波的传播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有其本身的特性,如碰到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几个波地同一介质中相遇时会出现干涉和叠加现象。
1.波的衍射当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波前在介质中达到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新的振源,这叫做惠更斯原理,当一个任意外形的波的传播遇到带有小孔a的障碍物A时,若小孔a将成为在障碍物另一方传播着的振动之源.半圆形的波B由小孔向前进行,它与传来的波的形状无关,小孔好象一个新的振动中央,振动从这里向另一方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下预应力检测原理分析
摘要: 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到预应力锚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本文首先分析了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必要性,并介绍了2种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重点介绍反拉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给出具体工程案例,可应用于预应力精细化施工专项验收检测中,能够有效促进提高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降低后期使用维护成本,提高运营效益关键词: 桥梁; 预应力锚索结构; 有效预应力; 反拉法
1引言
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土木工程中( 如桥梁工程、边坡工程等) 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预应力结构工程来说,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结构的变形和开裂,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和工程的长久生命线而有效预应力的准确建立和持久生效,既取决于设计的合理性,又取决于施工过程材料、器具、设备、人员、工艺以及质量检验控制等多个因素。
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检测和评估预应力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预应力结构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营。
2检测方法
由于预应力施工属于隐蔽工程,其内在质量很难通过竣工检测时的临时加载观测分析得到准确的识别。
对此,国内各科研结构开展的结构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早期主要在施工期间安装传感器进行过程监测,由于费用成果过高,无法得到推广近年主要研究基于等效质量原理的检测方法和基于锚索弹模效应反拉法( 拉脱法) 检测2种,并已经取得一些应用成果。
( 1) 等效质量检测法
锚索结构在锚头激振时,诱发的振动体系随着锚固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锚固力越大,参与自由振动的质量也就越大,该方法室内验证的结果表明,最大测试误差为设计值的12%,平均测试误差为3.7%。
( 2) 反拉检测法
拉拔试验也就是一次再张拉过程。
即:对已张拉的预应力筋施加荷载,从而确定锚下有效预应力。
现场拉拔试验法一般只能在灌浆前进行检测。
由于预应力筋张拉后为了防止锈蚀和预应力松弛,必须尽快灌浆。
3.反拉检测法介绍
现场反拉法检测锚下预应力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只能在灌浆前进行拉拔试验检测。
采用现场检测,对已张拉预应力筋进行反张拉检测,通过施加短期分级荷载,通过力和位移间关系来判断和检测预应力筋工作预应力损失情况是否满足设计预应力要求,详细过程:通过穿心千斤顶、油泵、配套油压表和测力计,采取分级加载的方法进行检测,预应力筋工作有效预应力检测反张拉预应力筋直至达到1.0倍设计荷载为止。
采用电动油泵输出油压,并结合现场测力计测试和控制千斤顶的输出荷载,以实现试验的加载和卸载。
预应力筋外露长度不小于95cm。
具体分以下步骤:
? 清洗干净已张拉预应力筋、工具锚板及夹片和限位板等张拉用部件;
? 把限位板、千斤顶、测力计和工具锚板依次套在预应力筋上,在工具锚板的楔形孔内放入涂有润滑油脂(黄油或卸锚灵)的工具锚夹片并预紧,量取反张拉段长度;
? 将高压油管与高压油泵和千斤顶相连,并安装好位移测量装置后即可施加预应力,位移计固定在千斤顶上;
? 千斤顶的拉力按荷载分级加载的方法,逐渐增大至设计荷载,并采用油压和测力计同时控制施加的荷载。
自动张拉设备初始反张拉荷载取设计张拉控制力的
0.1倍再次预紧,位移计归0,然后反张拉到设计张拉控制力的0.2倍,最后加荷至设计张拉控制力为止。
在加载过程中,记录每级荷载作用下测力计读数和锚头位移。
? 千斤顶卸压,取下位移计、千斤顶、测力计、工具锚板及夹片和限位板等张拉用部件。
由于张拉时预应力筋承受的荷载很大和具有很高的应力,因此在现场必须考虑安全问题。
进行张拉作业时,千斤顶前方严禁站人。
当检测作业面的坡度较大或不满足作业空间时,需要搭设脚手架。
3.1计算方法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
(1)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mm);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平均张拉力方法要修正;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预应力筋的试验截面积(mm2);
――预应力筋的试验弹性模量(N/mm2)。
3.2判断标准
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在锚下的有效预应力应符合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两者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5%。
应这样来理解:实际检测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与设计张拉推算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比较,两者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5%。
设计张拉推算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推算:
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在锚下的有效预应力损失主要有:
? 锚具的锚口摩擦损失
? 预应力筋回缩损失(即限位板预留自由空间张拉后回缩损失)。
4结论
反拉法检测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后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具有原理简单,使用方便,精度高的特点,在桥梁预应力精细化施工验收检测中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
同时,该方法适用于任何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如边坡预应力锚索结构,不但可以作为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监测,也可以预留工作长度钢绞线,作为以后定期监测的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树名,罗斌,刘涌江.岩土锚固安全性无损检测技术.公路交通技术,2005( 10) .
[2]刘先涛. 预应力锚索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的研究.公路交通技术,
2009( 10) .
[3]吴玉财,张国炳,李芬.预应力锚索拉拔力检测技术研究.交通科技,
2006( 5) .
[4]付丹,郭红仙,程晓辉,等.预应力锚索工作应力的检测方法拉脱法的检测机制和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2012( 8) .
[5]邵永军,杨超.桥梁预应力锚索结构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探讨.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