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

合集下载

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总结(两篇)

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总结(两篇)

引言概述: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试,用于评估锚索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总结了关于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的相关内容,包括试验的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了解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的意义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试验目的1. 评估预应力锚索的质量和性能:预应力锚索在工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进行张拉试验,可以评估锚索的质量和性能,并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2. 验证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在进行预应力锚索的设计计算时,需要依赖一系列假设和公式。

通过试验,可以验证设计计算的准确性,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试验方法1. 样本准备:选择符合要求的预应力锚索样本,进行清洗和处理,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拉伸设备准备:搭建相应的拉伸设备,包括拉伸机和相应的固定装置,确保试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张拉试验过程:依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锚索的张拉试验。

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现象,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三、试验结果及其分析1. 张拉力测定:通过张拉试验,测定预应力锚索的张拉力。

记录和分析张拉力的变化曲线,评估锚索的质量和性能。

2. 安全性评估:根据试验结果,评估预应力锚索所承受的最大负荷和破坏形态,判断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张拉性能评估: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评估预应力锚索的张拉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应变能力和变形等指标。

4. 锚固性能评估:根据试验结果,评估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性能,包括锚头和锚板的粘结性能和稳定性。

5. 结构稳定性评估: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评估锚索对结构的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详细阐述(小点)1. 样本选择和处理a. 合理选择样本,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b. 清洗和处理样本,去除表面的污垢和锈迹,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2. 拉伸设备搭建a. 选择合适的拉伸机和固定装置,确保试验的稳定和安全。

b. 进行设备的校准和调试,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总结

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总结

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总结预应力锚索作为一种有效的岩土锚固技术,在边坡支护、隧道加固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预应力锚索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张拉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对一次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进行详细总结。

一、工程概况本次预应力锚索张拉试验所在的工程项目为_____边坡支护工程。

该边坡高度约为_____米,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主要由_____组成。

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设计采用了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共布置了_____根锚索。

二、试验目的1、验证预应力锚索的设计参数是否合理,包括锚索的长度、直径、锚固段长度等。

2、确定预应力锚索的施工工艺是否可行,检验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的有效性。

3、掌握预应力锚索在张拉过程中的受力性能和变形规律,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

4、检验预应力锚索的锁定值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确保边坡的长期稳定性。

三、试验准备1、材料准备预应力锚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规格为_____,其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锚具:选用与钢绞线配套的锚具,包括锚垫板、夹片等,其质量经过检验合格。

水泥浆:采用_____水泥配制的水泥浆,其强度和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设备准备张拉设备:选用_____型千斤顶和配套的油压表,千斤顶的额定张拉力为_____kN,油压表的精度为_____级。

在使用前,对千斤顶和油压表进行了标定和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测量设备:采用位移传感器和应变计对锚索的伸长量和受力情况进行测量,测量设备的精度和量程满足试验要求。

3、现场准备在试验锚索施工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对锚固体进行了养护,养护时间达到_____天以上,确保锚固体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在试验现场设置了警示标志,对试验区域进行了封闭,确保试验过程中的安全。

四、试验过程1、预张拉正式张拉前,先对锚索进行预张拉,预张拉力为设计张拉力的_____%,预张拉的目的是消除锚索的非弹性变形,使钢绞线伸直。

预张拉分两级进行,每级加载后持荷_____分钟,然后测量锚索的伸长量。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报告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报告
表K.4.0.6-4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报告
页码共页编号:
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
合 同 段
监理单位
单位工程
检验单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工程部位
送样日期
检验日期
使用部位
报告日期
进场日期
桩号范围
产品等级
样品数量
质量证明
生产厂家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代表数量
(套)
取样地点
试验依据
温度(℃)
湿度(%)
仪器设备
检验项目
单位
标准指标
检验结果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ηp
mm
静载试验
Fpm
kN
0.8fptk时的相对位移△a
mm
0.8fptk时的相对位移△b
mm
锚具实测极限拉力Fapu
kN
夹具实测极限拉力Fgpm
kN
锚具极限拉力时总应变εapu
%
试件破坏部位及形式
0.8fptk时试件变形
mm
锚具效率系数ηa
夹具效率系数ηg
以下为空
说明
结论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1)背景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如桥梁工程、边坡工程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预应力结构工程来说,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结构的变形和开裂,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和工程的长久生命线。

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检测和评估预应力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预应力结构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营。

(2)检测依据1、《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CQJTG/T F81-2009)2、《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53/T 810-2016)3、《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 1638—2017)4、《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T/CECS G:D31-01-2017)5、《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 1638—2017)6、《重庆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 50-134-2017)7、《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2154—2018)8、《公路桥梁锚口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14/T 1717-2018)9、《桥梁用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张拉力检测方法》(JT/T 1265-2019)10、《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36/T 1136-2019)11、《公路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T/CECSG:J51-01-2020)12、《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J52/T 106-2021)13、《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TG/T 5214-2022)14、《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价技术规程》(DB32/T 4649-2024)(3)测试原理在外露单根钢绞线上安装集成式智能前端,千斤顶启动后钢绞线被张拉,当反拉力小于原有预应力时,夹片对钢绞线有紧固力,内部钢绞线不会发生位移。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在现代工程建设中,预应力结构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锚下预应力作为预应力结构中的关键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锚下预应力是指在预应力构件中,通过锚固装置将预应力筋的拉力传递到混凝土中的力。

它的存在使得混凝土构件在承受荷载之前就预先处于受压状态,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然而,由于施工工艺、材料质量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锚下预应力可能会出现损失或不均匀分布的情况,这就给结构的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隐患。

目前,常用的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油压千斤顶法油压千斤顶法是一种传统且较为直接的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在锚具外安装千斤顶,对预应力筋进行再次张拉,测量千斤顶的拉力和预应力筋的伸长量,然后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锚下预应力的大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直观,但缺点是需要对结构进行局部破坏,而且测量结果容易受到千斤顶精度和操作人员经验的影响。

二、压力传感器法压力传感器法是在锚垫板与锚具之间安装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锚下压力。

该方法能够实时监测锚下预应力的变化,准确性较高,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较为复杂,成本也相对较高。

三、应变片法应变片法是将应变片粘贴在预应力筋或混凝土表面,通过测量应变来推算锚下预应力。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应变片的粘贴工艺要求较高,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四、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在预应力筋中的传播特性来检测锚下预应力。

当预应力筋受到拉力作用时,其内部的应力分布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波幅。

通过测量这些参数的变化,可以间接推算出锚下预应力的大小。

超声波法具有无损检测的优点,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预应力筋的材质、直径等。

五、磁通量法磁通量法是基于铁磁性材料的磁弹效应来检测锚下预应力的。

当预应力筋受到拉力作用时,其磁导率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磁通量的变化来计算锚下预应力。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1概述受陕西铜旬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委托,我公司于2014年 7 月 5 在铜旬高速公路 3 合同段 1 号梁场金马大桥 2#左幅 16—3梁锚下预应力质量进行检测。

2检测内容、抽检频率及执行的技术标准2.1 检测内容桥梁工程梁(板)质量检测内容为:预制梁(板)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

2.2 执行的技术标准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1-2004;以及本工程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设计和业主下发的相关文件。

3检测方法、原理及仪器设备采用锚下预应力检测仪,智能千斤顶施加与锚下预应力方向相反的拉力,单根单向张拉,在二维坐标系内建立拉伸位移——拉力曲线,分析曲线斜率变化过程,如果斜率相对稳定,继续施加拉力,如果斜率突变,曲线上突变点对应的拉力数值即为锚下预应力数值。

4质量评定标准及处治方法4.1 质量评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2011)“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在锚下的有效应力符合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两者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5%,且同一断面中的预应力束其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应不超过±2%”。

4.2 检测控制检测值小于设计值的95%在检测过程中均将钢绞线补张到设计值的 100%。

检测值在设计值的95%和设计值的 100%之间的在检测过程中均将钢绞线补张到设计值的100%检测值在设计值的100%和设计值的 105%之间的,将不进行张拉。

检测结果钢绞线超张超过设计值的105%,上报委托单位通知施工方将钢绞线放张,并且重新穿钢绞线且重新张拉。

5检测结果及建议5.1 检测结果1 N1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 2.7%,整束预应力偏差 2.6%,合格;2 N1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 2.43%,整束预应力偏差 2.6%,合格;3 N2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优良;同束不均匀度 3.65%,整束预应力偏差 -0.69%,合格;4 N2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 6.98%,整束预应力偏差 1.27%,合格;5 N3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优良;同束不均匀度0.97%,整束预应力偏差 -1.93%,合格;6 N3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 1.46%,整束预应力偏差 3.63%,合格;7、同断面不均匀度 5.34%,不合格。

预应力锚索抗拔力检测检测报告

预应力锚索抗拔力检测检测报告

预应力锚索抗拔力检测检测报告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检测目的 (2)三、检测主要依据 (3)四、锚杆(索)试验操作要点 (4)五、锚杆(索)终止加载标准 (5)六、检测情况分析 (6)七、检测结论 (7)八、附图表 (8)一、工程概况受龙湖建筑工程公司委托,重庆能源检测测试中心对三峡广场隧道边坡工程预应力锚索抗拔力进行检测。锚索检测数量及参数见下表:表2 现场试验锚杆样本参数二、检测目的检验锚杆抗拔力是否满足抗拔力实验值三、检测主要依据1).技术合同书2)、“***工程锚杆”设计图纸3)、《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50/5018—2001)四、锚杆(索)试验操作要点1)、锚杆基本实验的地质条件、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一致。2)、基本实验是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倍。3)、基本实验主要的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实验锚杆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经行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粘结强度特征值、验证杆体与砂浆间粘结强度设计值得实验时,为使锚固体与底层间首先破坏,可采取增加锚杆钢筋用量(锚固段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或减短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的0.4~0.6倍,硬质岩取小值)得措施2、当进行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和应力分布的实验时,锚固段长度应取设计锚固长度3 、每种实验锚杆数量均不应少于3根4)、锚杆基本实验应采取循环加、卸荷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荷载施加或卸载完毕后,应立即测读变形量2 、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二次,连续二次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0.01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五、锚杆(索)终止加载标准1)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体土层中拔出或锚杆才能从锚固体中拔出2)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3)土层锚杆实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倍六、检测情况分析1、预应力锚索是S1试验荷载加至500KN 时,总上拔量为97.80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27.09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 1.2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2709mm/KN。2、预应力锚索是S2试验荷载加至276KN 时,总上拔量为51.79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20.40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 1.3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2217mm/KN。3、预应力锚索是S3试验荷载加至440KN 时,总上拔量为99.80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7.74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0.78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1935mm/KN。4、预应力锚索是S4试验荷载加至576KN 时,总上拔量为55.09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8.50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0.54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059mm/KN。5、预应力锚索是S5试验荷载加至488KN 时,总上拔量为112.89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17.83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1.06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357mm/KN。6、预应力锚索是S6试验荷载加至480KN 时,总上拔量为90.03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17.93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1.21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2988mm/KN。七、检测结论八、附图表(根据监测数据绘制荷载位移曲线)工程名称: 试验桩号:S1 测试日期: 桩锚长: 桩径:工程名称: 试验桩号:S2测试日期: 桩锚长: 桩径:工程名称: 试验桩号:S3测试日期: 桩锚长: 桩径:工程名称: 试验桩号:S5测试日期: 桩长: 桩径:锚索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重庆市沙坪坝三峡隧道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单位:重庆金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混凝土预制梁锚下预应力检测

混凝土预制梁锚下预应力检测

2、人工伸长量测量有误差。管道不顺直,没有进行摩阻试验从而 会使伸长量不足,有的没有使用智能张拉设备更加不准确。每批次的钢 绞线伸长率弹性模量不一样,我们施工计算过程中没有按照试验结果来 。大部分工地试验室没有钢绞线检测资质,都是外委检测,外委检测周 期长没等到结果出来施工过程中钢绞线可能已用完。使用的千斤顶没有 按桥梁施工技术规范中要求的频率进行检定人工操作误差大,不同的人 操作起来也是不一样的结果。
**省预应力混凝土桥锚下预应力检测控制指标按照《**省交通质监站关于进一 步加强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管理的通知》一文的标准执行。该文对检测 控制指标做出明确规定: 检测控制指标见下表 :
***高速***合同段共计预制梁***6片,现已1#号梁场生产的***特大桥**-**箱梁 为检测对象,锚下预应力检测检测数据如下:
列举1#梁场一片箱梁的检测结果,但通过统计现场大量检测数据和 个人的检测经验。经分析得出我们张拉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张拉计算控制不准确。我们现场施工中预应力都是通过设计规 范等理论值来确定控制力的大小,还有一些通过自己的施工经验来计算 。孔道摩阻也基本是按理论值来计算,没有实际进行检测,对于长孔道 与短孔道都会是不一样的结果。
目前全世界预应力桥梁比例已占绝大多数,预应力桥梁的结构能够大大提 高抗裂性和耐久性。实际施工中预应力损失也是有很多复杂的影响因素,我 们目前需要对检测中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决,找出精准的计算方法,来提 高我们的锚下预应力检测合格率。经济较发达的广东、重庆、浙江等省份已 经开展采用反拉法原理对张拉后的锚下预应力进行检测。以检验我们施工后 的张拉应力值是否满足要求。通过抽检结果我们可以随时采取纠偏措施,增 加或减少张拉系数来调整张拉力值。经验得知实测值要高于理论值10kn左右 时,预应力损失总体趋势以及衰减规律上预应力实测值和理论值是大体相同 的,但是实测值都高于理论值,然而在后期预应力损失上再者基本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
1概述
受陕西铜旬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委托,我公司于2014年7月5在铜旬高速公路3合同段1号梁场金马大桥2#左幅16—
3梁锚下预应力质量进行检测。

2检测内容、抽检频率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2.1检测内容
桥梁工程梁(板)质量检测内容为:预制梁(板)锚下有效预应力
检测。

2.2执行的技术标准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以及本工程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设计和业主下发的相
关文件。

3检测方法、原理及仪器设备
采用锚下预应力检测仪,智能千斤顶施加与锚下预应力方向相反
的拉力,单根单向张拉,在二维坐标系内建立拉伸位移——
拉力曲线,分析曲线斜率变化过程,如果斜率相对稳定,继续施加拉力,
如果斜率突变,曲线上突变点对应的拉力数值即为锚下预应力数值。

4质量评定标准及处治方法
4.1质量评定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2011)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在锚下的有效应力符合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两者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士5%且同一断面中的预应力束其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应不超过士2%。

4.2检测控制
检测值小于设计值的95%在检测过程中均将钢绞线补张到设计值的100%。

检测值在设计值的95%和设计值的100%之间的在检测过程中均将钢绞线补张到设计值的100%
检测值在设计值的100%和设计值的105%之间的,将不进行张拉。

检测结果钢绞线超张超过设计值的105%,上报委托单位通知施工方将钢绞线放张,并且重新穿钢绞线且重新张拉。

5检测结果及建议
5.1检测结果
1N1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2.7%,整束预应力偏差2.6%,合格;
2N1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2.43%,整束预应力偏差2.6%,合格;
3N2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优良;同束不均匀度3.65%,整束预应力偏差-0.69%,合格;
4N2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6.98%,整束预应力偏差1.27%,合格;
5N3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优良;同束不均匀度0.97%,整束
预应力偏差-1.93%,合格;
6N3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 1.46%,整束预应力偏差3.63%,合格;
7、同断面不均匀度5.34%,不合格。

5.2分析
(1)放置波纹管时,可能与设计弧度存在偏差,引起孔道内的摩阻
力增大或者减少,影响同截面预应力不均匀度。

(2)施工人员在钢绞线穿束时,必须进行梳编穿束。

在N2右中S1
束力值为173.3KN, S3力值为186.3KN,差值达到了13KN,钢绞线可能在波纹管内部相互缠绕,造成了钢绞线受力偏差过大;
(3)在采用两台以上千斤顶对称同步张拉时,各千斤顶之间同步张
拉力的误差偏大,在N3左S1力值为173.9KN,但是在N3右S1力值却达到了185.5KN,差值为11.6KN。

对同截面不均匀度产生影响
5.3建议
(1)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预应力筋的锚固,尽可能减小锚具变形、预应力筋会所造成的预应力损失;
(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步骤放置波纹管,确保浇筑砼及振捣时不产生位移和变形。

钢绞线必须梳编穿束,精确施加应
力,保证每束钢绞线预应力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千斤顶可能存在碰撞后发生偏差,建议对千斤顶进行再次标定,重新计算回归方程。

更加精准的控制预应力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4)本次仅对一片梁进行检测,采样单一。

建议对同标段同类梁型进行检测,以便总结普遍性用于指导施工。

6附件
(1)铜旬高速公路3合同段1号梁场金马大桥2#左幅16—3梁锚下预应力检测结果汇总表;
(2)锚下预应力P-S检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