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下预应力

合集下载

锚下预应力检测原理分析

锚下预应力检测原理分析

锚下预应力检测原理分析摘要: 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到预应力锚索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本文首先分析了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必要性,并介绍了2种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重点介绍反拉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给出具体工程案例,可应用于预应力精细化施工专项验收检测中,能够有效促进提高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降低后期使用维护成本,提高运营效益关键词: 桥梁; 预应力锚索结构; 有效预应力; 反拉法1引言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土木工程中( 如桥梁工程、边坡工程等) 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预应力结构工程来说,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结构的变形和开裂,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和工程的长久生命线而有效预应力的准确建立和持久生效,既取决于设计的合理性,又取决于施工过程材料、器具、设备、人员、工艺以及质量检验控制等多个因素。

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检测和评估预应力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预应力结构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营。

2检测方法由于预应力施工属于隐蔽工程,其内在质量很难通过竣工检测时的临时加载观测分析得到准确的识别。

对此,国内各科研结构开展的结构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早期主要在施工期间安装传感器进行过程监测,由于费用成果过高,无法得到推广近年主要研究基于等效质量原理的检测方法和基于锚索弹模效应反拉法( 拉脱法) 检测2种,并已经取得一些应用成果。

( 1) 等效质量检测法锚索结构在锚头激振时,诱发的振动体系随着锚固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锚固力越大,参与自由振动的质量也就越大,该方法室内验证的结果表明,最大测试误差为设计值的12%,平均测试误差为3.7%。

( 2) 反拉检测法拉拔试验也就是一次再张拉过程。

即:对已张拉的预应力筋施加荷载,从而确定锚下有效预应力。

现场拉拔试验法一般只能在灌浆前进行检测。

由于预应力筋张拉后为了防止锈蚀和预应力松弛,必须尽快灌浆。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1、锚下预应力的概念 2、检测原理 3、检测设备与检测工艺 4、标准化工作进展 5、交通部推广
1.锚下预应力的概念
锚下预应力指的是:
施工阶段——张拉有效预应力 运营阶段——工作预应力
名称未统一,有的称为有效预 应力、工作预应力、工后预应 力等
2.锚下预应力检测原理
机械检测法(反拉法、拐点法、插片法) 无损检测方法
反拉法(lift-off test)
拐点法
在一定受力范围内,锚索体可看成弹 塑性材料,采用反拉法,通过测量反拉 过程中索体的伸长量S和反拉力F,可判 断锚下预应力
反拉力F(k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1 B
C L2
A O
位 移 S(mm)
3.检测设备与检测工艺
主要用途: (1) 施工期:检测张拉施工后的有效应力 (2) 运营期:检测工作应力
准备 安装 预紧 反拉 预警 结束
监控P-S曲线
现场检测作业流程
T梁锚下预应力检测: 锚下预应力为1390kN,预应力损失11%
4.标准化工作进展
《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主编: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5. 交通部推广
谢谢!

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

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一、引言公路桥梁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桥梁安全则是保障交通运输顺畅的基础。

在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预应力技术被广泛应用,以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而预应力锚固部分是整个预应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桥梁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对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的检测技术规程的建立和实施至关重要,以确保桥梁的预应力系统安全可靠。

二、基本原理锚下预应力是指通过预先施加的拉力将桥梁的构件紧密连接在一起,以增加其整体强度和刚度。

锚固作为预应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运行。

因此,对锚下预应力的检测技术要求高精度、高可靠性。

1.预应力锚固检测原理预应力锚固的检测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延伸法:通过测量锚杆的长度和端部的横向位移,计算出其拉力值。

(2)变形法:通过监测锚固部位的应变变化,推算得出锚固的拉力大小。

(3)超声波检测法: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规律,测定锚固部位的力学性能。

2.锚固检测指标对于公路桥梁锚固部位的检测,主要需要关注以下指标:(1)预应力锚杆的拉力大小和分布情况。

(2)锚固端部的应力状态和应变变化。

(3)锚固的变形情况和变形趋势。

(4)锚固部位的材料性能和力学特性。

三、检测方法与步骤在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延伸法对于预应力锚杆的延伸法检测,主要步骤如下:(1)确定测量点位和测量方向,确定锚杆的起点和终点。

(2)使用测长仪器和测量工具,测量锚杆的长度和锚杆头部的横向位移。

(3)根据测量得到的长度和位移数据,计算出锚杆的拉力值。

(4)将测得的拉力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判断锚杆的质量和可靠性。

2.变形法对于预应力锚固的变形法检测,主要步骤如下:(1)安装应变片或应变计,固定在锚固部位。

(2)使用传感器测量应变片或应变计的应变数据,并记录下来。

(3)根据应变数据的变化情况,推算出锚固的拉力大小。

(4)将推算得到的拉力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判断锚杆的质量和可靠性。

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不均匀度计算、检测验收记录、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

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不均匀度计算、检测验收记录、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方法A.1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A.2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要求与数量按本标准执行,可参考 DBJ 50-134、CQJTG/T F81等标准执行。

A.3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内容包括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力值大小、同束不均度、同断面不均度等。

A.4 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宜采用反拉法。

A.5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应满足,示值误差:±1%;测试准确度:±1.5%;重复准确度:1%。

A.6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须双标定,并在计量校准合格后方可用于现场检测。

A.7 根据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确定锚下预应力范围,当检测岀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在公差范围内,则判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A.8 试验步骤:A.8.1 设备安装——限位装置千斤顶泵站系统安装。

A.8.2 参数设置——张拉控制应力及其对应的锚下有效预应力设置。

A.8.3 实施检测——计算机对泵站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张拉,千斤顶咬紧预应力筋带动央片沿轴线移动,当夹片脱离锚杯时,计算机系统自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锚下有效预应力值。

A.9 当锚下有效预应力值检测不合格时,应具备分析不合格原因,并提供处理方案,待按更正后的方案施工后复检直至合格。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计算方法B.1 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是同一束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偏差程度,计算方法见公式(B.1):................................ (B.1)式中:U ——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P ——同一束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

B.2 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是同一断面上同类、同批号张拉的各束有效预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偏差程度,计算方法见公式(B.2):............................. (B.2)式中:U ——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N ——同一断面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平均值。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doc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doc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doc范本一:正文:1. 检测目的1.1 确定预应力锚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2 评估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2. 检测范围2.1 形式锚2.2 嵌固式锚2.3 拉伸式锚2.4 力臂锚2.5 其他类型锚3. 检测方法3.1 目视检查3.2 无损检测3.2.1 超声波检测3.2.2 X射线检测3.2.3 磁粉检测3.2.4 其他无损检测方法3.3 破坏性检测3.3.1 承载试验3.3.2 破坏试验3.4 数据分析和评价4. 检测结果及评价4.1 各锚点的检测结果4.2 锚点的质量评价4.3 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评估4.4 安全性能评估5. 结论根据对预应力锚的检测结果和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5.1 部分预应力锚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5.2 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仍在设计要求范围内5.3 预应力锚的安全性能良好6. 建议6.1 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预应力锚进行修复或更换6.2 加强对预应力锚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工作6.3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延长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附件: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原始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锚:用于将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结构中的装置,通常由螺栓、嵌固管和锚固装置组成。

2. 形式锚:直接以锚体形式存在于混凝土中的预应力锚。

3. 嵌固式锚:通过在混凝土中嵌入一定长度的锚体来固定预应力锚。

4. 拉伸式锚:通过在混凝土中拉伸预应力锚的部分来固定锚体。

5. 力臂锚:通过一定长度的力臂来传递预应力锚的力量。

6.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来检测预应力锚的质量和缺陷。

7. X射线检测: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吸收性来检测预应力锚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8. 磁粉检测:利用磁粉吸附在预应力锚表面的方法来检测锚体的裂缝和缺陷。

9. 无损检测:不破坏材料或构件的情况下,利用特定手段和设备来检测和评估材料或构件的质量和缺陷。

10. 承载试验:通过施加一定载荷来测试预应力锚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1)背景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如桥梁工程、边坡工程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预应力结构工程来说,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结构的变形和开裂,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和工程的长久生命线。

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检测和评估预应力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预应力结构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营。

(2)检测依据1、《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CQJTG/T F81-2009)2、《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53/T 810-2016)3、《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 1638—2017)4、《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T/CECS G:D31-01-2017)5、《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 1638—2017)6、《重庆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 50-134-2017)7、《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2154—2018)8、《公路桥梁锚口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14/T 1717-2018)9、《桥梁用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张拉力检测方法》(JT/T 1265-2019)10、《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36/T 1136-2019)11、《公路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T/CECSG:J51-01-2020)12、《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J52/T 106-2021)13、《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TG/T 5214-2022)14、《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价技术规程》(DB32/T 4649-2024)(3)测试原理在外露单根钢绞线上安装集成式智能前端,千斤顶启动后钢绞线被张拉,当反拉力小于原有预应力时,夹片对钢绞线有紧固力,内部钢绞线不会发生位移。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1概述受陕西铜旬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委托,我公司于2014年 7 月 5 在铜旬高速公路 3 合同段 1 号梁场金马大桥 2#左幅 16—3梁锚下预应力质量进行检测。

2检测内容、抽检频率及执行的技术标准2.1 检测内容桥梁工程梁(板)质量检测内容为:预制梁(板)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

2.2 执行的技术标准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1-2004;以及本工程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设计和业主下发的相关文件。

3检测方法、原理及仪器设备采用锚下预应力检测仪,智能千斤顶施加与锚下预应力方向相反的拉力,单根单向张拉,在二维坐标系内建立拉伸位移——拉力曲线,分析曲线斜率变化过程,如果斜率相对稳定,继续施加拉力,如果斜率突变,曲线上突变点对应的拉力数值即为锚下预应力数值。

4质量评定标准及处治方法4.1 质量评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2011)“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在锚下的有效应力符合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两者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5%,且同一断面中的预应力束其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应不超过±2%”。

4.2 检测控制检测值小于设计值的95%在检测过程中均将钢绞线补张到设计值的 100%。

检测值在设计值的95%和设计值的 100%之间的在检测过程中均将钢绞线补张到设计值的100%检测值在设计值的100%和设计值的 105%之间的,将不进行张拉。

检测结果钢绞线超张超过设计值的105%,上报委托单位通知施工方将钢绞线放张,并且重新穿钢绞线且重新张拉。

5检测结果及建议5.1 检测结果1 N1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 2.7%,整束预应力偏差 2.6%,合格;2 N1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 2.43%,整束预应力偏差 2.6%,合格;3 N2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优良;同束不均匀度 3.65%,整束预应力偏差 -0.69%,合格;4 N2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 6.98%,整束预应力偏差 1.27%,合格;5 N3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优良;同束不均匀度0.97%,整束预应力偏差 -1.93%,合格;6 N3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 1.46%,整束预应力偏差 3.63%,合格;7、同断面不均匀度 5.34%,不合格。

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及质量控制

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及质量控制

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及质量控制摘要:本文主要对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及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技术分析后,提出了施工过程的改进措施,并进一步加强了质量改进的检测和监测。

在质量总结过程中,应组织测试公司的专家咨询团队及时的解决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对预应力设计进行质量进行沟通和交流,然后进行下一阶段的测试和验证。

第一阶段试验完成后,应根据抽样检查的次数和各桥梁预制项目的进度,适当商定试验时间,并及时进行试验后评估。

关键词: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预应力检测;质量控制引言省道S540线阳江雅韶至白沙段扩建工程项目起于西部沿海高速雅韶收费站出口,起点桩号K0+000,经雅韶、岗列、城西、止于平冈接规划国道234 线(现状省道S277 线),终点桩号K17+857.245,路线全长17.857km,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km/h。

桥梁3331.8 米/10 座,其中特大桥1187m/1座(漠阳江特大桥),大桥 1951m/3 座(那龙河大桥、三洲河大桥及漠阳江西大桥),中小桥 248m/7座。

一、项目概况1、那龙河大桥拟建那龙河大桥位于阳江市雅韶镇,地势较平缓,采用桥梁的形式上跨那龙河,桥型布置为12×16+6×30+(55+80+55)+6×30+11×16;该桥梁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预应力系统:主桥采用三向预应力系统,纵向预应力钢梁设有腹板梁、顶板梁和底板梁。

横向预应力为3 F,S15.2,水平预应力钢梁沿桥梁设计线布置在1m外,并沿桥梁单端交替拉伸。

垂直预应力钢筋采用高强度轧制变形钢筋JL32和沿桥梁延伸0.5m的金属波纹管。

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筋的调整[1]。

图1 那龙河大桥主桥纵向预应力体系示意图图2 那龙河大桥主桥横向预应力体系示意图2、漠阳江特大桥拟建K12+577.186 漠阳江特大桥位于阳江市江城区城西镇,地势较平缓,采用桥梁的形式上跨漠阳江,桥型布置为10×16+11×30+(55+80+55)+5×30+25+4×30+13×16;该桥梁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下预应力
锚下预应力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预应力加固技术,它利用预应力技术来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是利用预应力钢束在混凝土中施加张力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锚下预应力技术是由一系列钢筋预应力桥梁巨大成功后发展起来的,现已在建筑、桥梁、隧道和水库等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锚下预应力技术由预应力钢束、锚具、特殊灌浆材料和钢梁等组成。

其中预应力钢束是主要的构件,它在锚具中被张紧并固定起来,从而施加预应力力。

锚具是用来固定预应力钢筋的重要部分,通常由钢板、螺栓和套管等组成,能够承受巨大的预应力力。

特殊灌浆材料是用于填充锚具空心部分的材料,防止水、氧化和腐蚀破坏锚筋,使其在高温、潮湿和腐蚀的环境下保持优良的性能。

钢梁是用于传递预应力力到混凝土结构中的构件,它承载着桥梁或其他建筑物的荷载。

锚下预应力技术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对钢筋的张拉、灌浆和锚固。

首先需要测量和计算机条预应力钢束的长度、张力和位置,然后将预应力钢束低定在构件位置。

接下来,钢筋被张紧到预定的张力水平,然后在锚具中灌注特殊灌浆材料,固定预应力钢筋。

最后,用钢板和螺栓固定锚筋和钢梁,将预应力力传递到混凝土中。

锚下预应力技术具有许多优点,如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等。

它还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难度小、可兼容混凝土结构厚度变化、适用于外引中小跨径无连续梁等优点。

锚下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地下结构、建筑物和工业设施等领域。

总之,锚下预应力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预应力加固技术,它具有许多优点,适用范围广泛,是未来建筑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