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

合集下载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报告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报告
表K.4.0.6-4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报告
页码共页编号:
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
合 同 段
监理单位
单位工程
检验单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工程部位
送样日期
检验日期
使用部位
报告日期
进场日期
桩号范围
产品等级
样品数量
质量证明
生产厂家
产品名称
规格型号
代表数量
(套)
取样地点
试验依据
温度(℃)
湿度(%)
仪器设备
检验项目
单位
标准指标
检验结果
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ηp
mm
静载试验
Fpm
kN
0.8fptk时的相对位移△a
mm
0.8fptk时的相对位移△b
mm
锚具实测极限拉力Fapu
kN
夹具实测极限拉力Fgpm
kN
锚具极限拉力时总应变εapu
%
试件破坏部位及形式
0.8fptk时试件变形
mm
锚具效率系数ηa
夹具效率系数ηg
以下为空
说明
结论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检验报告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检验报告

批准:
审核:
主检:
声明: 1、本检验报告涂改、换页无效。

未经本单位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检验报告。

(完全复制除外) 2、对本报告如有异议,应在收到报告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本单位提出,过期不予受理。

检测单位地址:电话:见证人员:监督登记号:送检日期:
年 月 日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检评依据:见证单位:检验类别:工程名称:
1
工程部位: 5.2.16、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组装件静载
锚固性能检验报告报告编号: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检验单位:(检测报告专用章)。

悬索桥预应力锚固系统制作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悬索桥预应力锚固系统制作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工程项目
悬索桥预应力锚固系统制作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承包单位合同号
监理单位编号
工程名称施工时间
桩号及部位检验时间
项次检验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结果检验方法和频率
1△拉杆孔至锚固
±0.5游标卡尺:逐件检查孔中心距 (mm)
2
主要孔径
+1.0 ,-0.0游标卡尺:逐件检查(mm)

孔轴线与顶、
3△底面的垂直度0.3量具:逐件检查接
( °)

4
底面平面度
0.08量具:逐件检查
(mm)
拉杆孔顶、底
5面的平行度0.15量具:逐件检查(mm)
6△拉杆同轴度( mm)0.04量具:逐件检查自检结论:
自检结果合格
质检负责检查复核
监理意见:权值2 2 3 2 2 2
第项经抽检,第项经共检,结果合格□/不合格□;同意□/不同意□ 进行下道工序。

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悬索桥:预应力锚索的张拉与压浆工程 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悬索桥:预应力锚索的张拉与压浆工程  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8.11.4.7
制孔管道应安装牢固,接头密合,弯曲圆顺。锚垫板平面应与孔道轴线垂直。
8.11.4.8
千斤顶、油表、钢尺等器具应经检查校正。
8.11.4.9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设计要求,按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8.11.4.10
压浆工作在5℃以下进行时,应采取防冻或保温措施。
8.11.4.11
检测结

检验负责人
日 期
施工负责人
日 期
质检员
日 期
施工员
日 期
注:1、本表签字人员一般应指单位工程的相关人员(检验负责人除外)
悬索桥:预应力锚索的张拉与压浆工程 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承 包 人:合 同 号:一
监理单位:工程编号:877
工程名称
施工日期
桩号、部位
检验日期
项 次
项 次
要 求 内 容
检查记录
8.11.4.1
预应力筋的各项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钢丝、钢绞线应梳理顺直,不得有缠绞、扭麻花现象,表面不应有损伤。
尺量:全部
3
一般


墩头钢丝同束长度相对差(mm)
c
L/5000及5
尺量:每批抽查2束
20≤L≤6m
L/3000
L<6m
2
4
同一构件内断丝根数不超堪这钢丝总数的百分数
1%
目测:每根(束)检查




项次
外观鉴定内容
检 查 描 述
8.11.3.1
预应力筋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应有明显的锈迹。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8.11.4.3
单根钢绞线不允许断丝,单根钢筋不允许断筋或滑移。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doc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doc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doc范本一:正文:1. 检测目的1.1 确定预应力锚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2 评估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2. 检测范围2.1 形式锚2.2 嵌固式锚2.3 拉伸式锚2.4 力臂锚2.5 其他类型锚3. 检测方法3.1 目视检查3.2 无损检测3.2.1 超声波检测3.2.2 X射线检测3.2.3 磁粉检测3.2.4 其他无损检测方法3.3 破坏性检测3.3.1 承载试验3.3.2 破坏试验3.4 数据分析和评价4. 检测结果及评价4.1 各锚点的检测结果4.2 锚点的质量评价4.3 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评估4.4 安全性能评估5. 结论根据对预应力锚的检测结果和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5.1 部分预应力锚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5.2 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仍在设计要求范围内5.3 预应力锚的安全性能良好6. 建议6.1 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预应力锚进行修复或更换6.2 加强对预应力锚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工作6.3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延长预应力锚的使用寿命附件: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原始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锚:用于将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结构中的装置,通常由螺栓、嵌固管和锚固装置组成。

2. 形式锚:直接以锚体形式存在于混凝土中的预应力锚。

3. 嵌固式锚:通过在混凝土中嵌入一定长度的锚体来固定预应力锚。

4. 拉伸式锚:通过在混凝土中拉伸预应力锚的部分来固定锚体。

5. 力臂锚:通过一定长度的力臂来传递预应力锚的力量。

6.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来检测预应力锚的质量和缺陷。

7. X射线检测: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吸收性来检测预应力锚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8. 磁粉检测:利用磁粉吸附在预应力锚表面的方法来检测锚体的裂缝和缺陷。

9. 无损检测:不破坏材料或构件的情况下,利用特定手段和设备来检测和评估材料或构件的质量和缺陷。

10. 承载试验:通过施加一定载荷来测试预应力锚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预应力管道压浆及封锚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预应力管道压浆及封锚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范要求
每管道检查
3
稳压时间(s)
满足施工技术规 范要求
计时器: 每管道检查
承包人结论: □ 自检合格 □ 经检测 □ 专业质检工程师签 字: 监理意见 : □ 检验合格 □ 同意采取 □ 专业监理工程师:
指标不合格,拟采取
措施处理。

日期:
年月日
处理,自检合格后再检验。
。Leabharlann 日期:年月日预应力管道压浆及封锚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
承包单位: 监理单位:
工程名称
合同 号:
编 号:
施工时间
桩号及部位
(桩号、墩台号、孔号)
项 次
检验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和频率
检验时间 检验结果
记录单编号
1△
浆体强度 (MPa)
设计值 在 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M检查
2△
压浆压力值 (MPa)
满足施工技术规 查油压表读数:

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不均匀度计算、检测验收记录、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

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不均匀度计算、检测验收记录、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方法A.1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A.2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要求与数量按本标准执行,可参考 DBJ 50-134、CQJTG/T F81等标准执行。

A.3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内容包括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力值大小、同束不均度、同断面不均度等。

A.4 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宜采用反拉法。

A.5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应满足,示值误差:±1%;测试准确度:±1.5%;重复准确度:1%。

A.6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须双标定,并在计量校准合格后方可用于现场检测。

A.7 根据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确定锚下预应力范围,当检测岀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在公差范围内,则判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A.8 试验步骤:A.8.1 设备安装——限位装置千斤顶泵站系统安装。

A.8.2 参数设置——张拉控制应力及其对应的锚下有效预应力设置。

A.8.3 实施检测——计算机对泵站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张拉,千斤顶咬紧预应力筋带动央片沿轴线移动,当夹片脱离锚杯时,计算机系统自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锚下有效预应力值。

A.9 当锚下有效预应力值检测不合格时,应具备分析不合格原因,并提供处理方案,待按更正后的方案施工后复检直至合格。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计算方法B.1 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是同一束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偏差程度,计算方法见公式(B.1):................................ (B.1)式中:U ——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P ——同一束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

B.2 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是同一断面上同类、同批号张拉的各束有效预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偏差程度,计算方法见公式(B.2):............................. (B.2)式中:U ——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N ——同一断面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平均值。

预应力锚索抗拔力检测检测报告

预应力锚索抗拔力检测检测报告

预应力锚索抗拔力检测检测报告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检测目的 (2)三、检测主要依据 (3)四、锚杆(索)试验操作要点 (4)五、锚杆(索)终止加载标准 (5)六、检测情况分析 (6)七、检测结论 (7)八、附图表 (8)一、工程概况受龙湖建筑工程公司委托,重庆能源检测测试中心对三峡广场隧道边坡工程预应力锚索抗拔力进行检测。锚索检测数量及参数见下表:表2 现场试验锚杆样本参数二、检测目的检验锚杆抗拔力是否满足抗拔力实验值三、检测主要依据1).技术合同书2)、“***工程锚杆”设计图纸3)、《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DB50/5018—2001)四、锚杆(索)试验操作要点1)、锚杆基本实验的地质条件、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一致。2)、基本实验是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9倍。3)、基本实验主要的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实验锚杆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经行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粘结强度特征值、验证杆体与砂浆间粘结强度设计值得实验时,为使锚固体与底层间首先破坏,可采取增加锚杆钢筋用量(锚固段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或减短锚固长度(锚固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的0.4~0.6倍,硬质岩取小值)得措施2、当进行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和应力分布的实验时,锚固段长度应取设计锚固长度3 、每种实验锚杆数量均不应少于3根4)、锚杆基本实验应采取循环加、卸荷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荷载施加或卸载完毕后,应立即测读变形量2 、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二次,连续二次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0.01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五、锚杆(索)终止加载标准1)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体土层中拔出或锚杆才能从锚固体中拔出2)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3)土层锚杆实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倍六、检测情况分析1、预应力锚索是S1试验荷载加至500KN 时,总上拔量为97.80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27.09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 1.2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2709mm/KN。2、预应力锚索是S2试验荷载加至276KN 时,总上拔量为51.79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20.40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 1.3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2217mm/KN。3、预应力锚索是S3试验荷载加至440KN 时,总上拔量为99.80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7.74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0.78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1935mm/KN。4、预应力锚索是S4试验荷载加至576KN 时,总上拔量为55.09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8.50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0.54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059mm/KN。5、预应力锚索是S5试验荷载加至488KN 时,总上拔量为112.89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17.83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1.06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357mm/KN。6、预应力锚索是S6试验荷载加至480KN 时,总上拔量为90.03mm。U-δ曲线平缓未出现陡升,末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上拔量为17.93mm,为上一级荷载作用下位移量的1.21倍,桩顶随荷载上拔速率为0.2988mm/KN。七、检测结论八、附图表(根据监测数据绘制荷载位移曲线)工程名称: 试验桩号:S1 测试日期: 桩锚长: 桩径:工程名称: 试验桩号:S2测试日期: 桩锚长: 桩径:工程名称: 试验桩号:S3测试日期: 桩锚长: 桩径:工程名称: 试验桩号:S5测试日期: 桩长: 桩径:锚索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重庆市沙坪坝三峡隧道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单位:重庆金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下预应力检测报告
1概述
受陕西铜旬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委托,我公司于2014年7月5在铜旬高速公路3合同段1号梁场金马大桥2#左幅16—
3梁锚下预应力质量进行检测。

2检测内容、抽检频率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2.1检测内容
桥梁工程梁(板)质量检测内容为:预制梁(板)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

2.2执行的技术标准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以及本工程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设计和业主下发的相关文件。

3检测方法、原理及仪器设备
采用锚下预应力检测仪,智能千斤顶施加与锚下预应力方向相反的拉力,单根单向张拉,在二维坐标系内建立拉伸位移——
拉力曲线,分析曲线斜率变化过程,如果斜率相对稳定,继续施加拉力,如果斜率突变,曲线上突变点对应的拉力数值即为锚下预应
力数值。

4质量评定标准及处治方法
4.1质量评定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在锚下的有效应力符合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两者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5%,且同一断面中的预应力束其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应不超过±2%”。

4.2检测控制
检测值小于设计值的95%在检测过程中均将钢绞线补张到设计值的100%。

检测值在设计值的95%和设计值的100%之间的在检测过程中均将钢绞线补张到设计值的100%
检测值在设计值的100%和设计值的105%之间的,将不进行张拉。

检测结果钢绞线超张超过设计值的105%,上报委托单位通知施工方将钢绞线放张,并且重新穿钢绞线且重新张拉。

5检测结果及建议
5.1检测结果
1N1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2.7%,整束预
应力偏差2.6%,合格;
2N1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2.43%,整束预应力偏差2.6%,合格;
3N2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优良;同束不均匀度3.65%,整束预应力偏差-0.69%,合格;
4N2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6.98%,整束预应力偏差1.27%,合格;
5N3左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优良;同束不均匀度0.97%,整束预应力偏差-1.93%,合格;
6N3右单根锚下有效预应力大小较差;同束不均匀度1.46%,整束预应力偏差3.63%,合格;
7、同断面不均匀度5.34%,不合格。

5.2分析
(1)放置波纹管时,可能与设计弧度存在偏差,引起孔道内的摩阻力增大或者减少,影响同截面预应力不均匀度。

(2)施工人员在钢绞线穿束时,必须进行梳编穿束。

在N2右中S1束力值为173.3KN,S3力值为186.3KN,差值达到了13KN,钢绞线可能在波纹管内部相互缠绕,造成了钢绞线受力偏差过大;
(3)在采用两台以上千斤顶对称同步张拉时,各千斤顶之间同步张拉力的误差偏大,在N3左S1力值为173.9KN,但是在N3右S1力值却达到了185.5KN,差值为11.6KN。

对同截面不均匀度产生影响
5.3建议
(1)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预应力筋的锚固,尽可能减小锚具变形、预应力筋会所造成的预应力损失;
(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步骤放置波纹管,确保浇筑砼及振捣时不产生位移和变形。

钢绞线必须梳编穿束,精确施加应力,保证每束钢绞线预应力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千斤顶可能存在碰撞后发生偏差,建议对千斤顶进行再次标定,重新计算回归方程。

更加精准的控制预应力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4)本次仅对一片梁进行检测,采样单一。

建议对同标段同类梁型进行检测,以便总结普遍性用于指导施工。

6附件
(1)铜旬高速公路3合同段1号梁场金马大桥2#左幅16—
3梁锚下预应力检测结果汇总表;
(2)锚下预应力P—S检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