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地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实验室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实验室检查
类风湿因子
AS患者可表现为血色素下降,白细胞偏低,血小板增多
多项研究表明, AS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在疾病的活动期,在应用TNF拮抗剂治疗后可得到改善
因此,有必要在AS治疗中定期检测血常规
血常规
AS患者尿检异常并不少见,较轻的仅表现为镜下血尿,严重的可有肉眼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AS的肾脏损害国内以IgA肾病多见,而国外继发性肾淀粉样变较多见,最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02
因此,对AS患者应进行常规尿液检查,甚至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等,从而早期发现肾脏损害
尿液检查
AS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病情的多项活动指标变化相似
01
我科资料显示AS患者血小板数量高于正常人群,而外周血CD62P与CD63存在过高表达,提示血小板过度活化
积分
临床症状或过去病史具有: 炎症性腰痛 非对称性关节炎 臀部疼痛 如双侧臀部交替性疼痛 香肠趾(指) 足跟疼痛或其它可辨认的肌腱骨附着点疼痛 虹膜炎 在关节炎起病前1个月内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 在关节炎起病前1个月内有急性腹泻史 银屑病、龟头炎或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隆病) 放射学:骶髂关节炎(双侧2级或单侧3级) 遗传背景: HLA-B27(+),或有AS、反应性关节炎、眼葡萄膜炎、银屑病、炎症性肠病的家族史 治疗反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48小时有效,而停药后马上复发
03
HLA-B27
强直性脊柱炎
反应蛋白
血沉
其他
一般检查
CR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急性期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分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被认为是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
CRP在炎症性关节病中的应用,大量证据表明AS病情活动与CRP相关

强制性脊柱炎诊断标准

强制性脊柱炎诊断标准

强制性脊柱炎诊断标准强制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以脊柱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骨盆大关节,其临床特征主要为晨僵、脊柱关节疼痛和僵硬。

强制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强制性脊柱炎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强制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主要包括脊柱疼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骨盆大关节疼痛和肿胀等。

患者常表现为晨间脊柱僵硬,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休息后好转,活动后加重。

此外,还可出现骨盆大关节疼痛和肿胀,以及脊柱活动受限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强制性脊柱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的检测。

患者常伴有上述指标的升高,提示炎症反应活跃。

此外,HLA-B27抗原的检测也是诊断强制性脊柱炎的重要指标,约90%的患者携带HLA-B27抗原。

三、影像学检查。

强制性脊柱炎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MRI和CT等检查。

X线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脊柱和骨盆大关节的病变,如骨质增生、骨桥形成等。

MRI和CT检查则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关节的病变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综合判断是否符合强制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纽约标准和ASAS标准,其中ASAS标准更注重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早期强制性脊柱炎的诊断更为敏感。

五、临床意义。

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强制性脊柱炎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及早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对强制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疾病。

六、结语。

强制性脊柱炎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证”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劳逸不当等因素引起。

其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等症状。

在诊断方面,中医骨伤科学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态、步态、关节活动度,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切脉等方法,综合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和证候类型。

同时,还会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 X 线、CT、磁共振成像(MRI)、血液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治疗方面,中医骨伤科学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推拿按摩、针刀疗法、功能锻炼等。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类型,辨证论治,选用相应的方剂。

例如,对于肝肾亏虚型患者,常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对于寒湿痹阻型患者,常用乌头汤加减,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对于湿热痹阻型患者,多选用四妙丸加减,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中药外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常用的有中药熏蒸、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等方法。

中药熏蒸是将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患处,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中药热敷则是将加热后的中药敷在患处,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中药离子导入是利用直流电将中药离子导入体内,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命门、腰阳关、大椎、风池、足三里、阳陵泉等。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

• 误区二:是否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只是发出了儿童淋巴瘤发生风险增高的 警示,让患者知情,但是FDA也认为至今为止,经过充分权衡风险和 收益,适应症内的病人是可以使用这一类生物制剂的。
36
益赛普的特点
• 靶向治疗,针对性强:
– 可溶性TNF受体,阻断TNF作用 – 起效快,1-2周起效,晨僵、关节痛改善,血沉下降,疲倦乏力改善 – 长期使用可保护骨关节
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
• 可显著缓解AS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获得临床及放射学缓解 • 近期可控制症状,远期可改善关节结构及功能
• TNF拮抗剂起效快, 停药后易复发
• ASAS推荐: 对于有中轴病变者, 应用TNF拮抗剂之前无需尝试
传统DMARDs
34
TNF拮抗剂一览表
益赛普® E (依那西普) Etanercept 全人受体-抗体 R (英夫利昔) Infliximab 人-鼠嵌合 H (阿达木) Adalimumab 重组全人
740/25mg/瓶
2400/25mg
6300/100mg
7400
35
生物制剂 TNF拮抗剂治疗误区
• 误区一:费用昂贵!?
– 这类生物制剂在全球范围都是价格较贵的药物,研发和生产的成本非 常高。 – TNF拮抗剂被形容为“生物导弹”具有疗效确切而副反应小的特点。 – 益赛普的价格只是国外同类药物的1/3,性价比还是较高的。


6
TNF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类 风 关
小关节
致病因素
(遗传、感染、)
免疫系统 功能紊乱
TNF-
自 身 反 应 性 炎 症
脊柱关节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R 5 9 3 . 2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0 7 — 0 0 8 9 — 0 1
强直性脊柱炎 主要侵犯 患者的脊柱 ,并且 累及到骶髂关 感 染 , 2例患者手术后 发生 了腰背疼痛 的症状 。对 上述 出现褥 节以及患者周 围关 节的一种慢性的炎性疾病 。由于强直性脊 疮 感染和腰背疼痛 的患者采用抗感染 以及 消炎止痛药物进 行 柱炎能够侵犯 患者 的外 周关节 ,也容易刺激患者 的肋 间神经 治疗 , 症状得到 了明显的改善 , 具体如表 1 所示 。 从 而引起 肋间神经痛_ l 】 。由于患有 A S的患者 的脊柱常常发生 3讨 论 骨质疏松 , 因而 , 发 生脊 柱骨折的几率也非常大 。本 文主要针 患者患有 强直性 脊柱炎能够使脊柱 自发性 地融合 ,并且 对5 0例强直性脊 柱炎脊柱骨折的临床资料进 行研究 , 从而对 同时会伴有 骨质疏松的情况 , 因此 , 患有强直性脊 柱炎 的患者 比分析 哪种治疗方法更加有效 。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常常会 发生脊柱骨折l 引 。根据 相关 的结果显示 , 患有强直性脊 1资料与方法 柱炎 的患者合并 脊柱骨折的几率为正常人 的 5倍 。应力骨折 1 .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1 1 年1 — 1 2月我 院收 治疗 的 5 0例强直 的好发生 的部位 主要 是颈椎以及腰椎 ,因为人体 的这两个部 性脊柱炎脊柱骨折 患者 。所 有的患者均采用 C T检查并确诊 。 位承受 的应力 比较 大。强 直性 脊柱炎的晚期通过并 发脊柱 的 其 中, 男性患者 2 8例 , 女性 患者 2 2例。年龄在 3 9 ~ 5 9岁之 间 , 应力骨折 , 在 医学上常常是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 的 。因此 , 值 平均年龄 4 2岁。这 5 0例患者的骨折部分为颈椎骨折 的有 3 O 得高度注意。当患者的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的时候 , 容易 出现病 例, 胸腰颈椎骨折 的有 2 0例 。病程在 5 — 3 0年之 间 , 平均病 程 理性的骨折 ,甚至是非常轻微 的外 伤都 容易引起病理性 的骨 为 1 4年。 折 。脊柱骨折最常见 的就是颈椎骨折 , 颈椎 的 k 是多发的 1 . 2治疗 方法 : 对这 5 0 例患者先采用外 固定治疗 。主要 包括腰 部位 , 死亡率也在其他的骨折 中最高。 围和颈托等 。在搬 运的过程 中, 需要 注意患者 的体位 , 搬运 时 近年来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 ,麻 醉技术 的不 断进 要小心 ,从而避免发生人为的继发性 脊髓 完全损伤 。对这 5 0 步 ,对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 的手术 风险也在逐渐 降 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的方法。对 3 O例颈椎 骨折 患者采用 的 低。我们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采用手 术治疗 的优势 在 是前路间盘切 除加 钢板 固定 和后 路减压植骨融 合螺钉 固定 的 于不仅能够稳定脊柱 , 还 能够 消除对患者脊髓神经 的压迫 , 从 手术方法日 。对胸腰颈椎骨折 的 2 O例患者采用 的是 前后露联 而能够更 加有效地避免 由于长期 的牵引而 引起 的并发症 。在 合手 术加 钢板 固定 的手术方式 。在手术后对这 5 0例患者进行 手术 中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 ,我们应该根据 患者的实际情况 临床 观察 , 并做好相关记录。 以及骨折 的类 型进行相关的选择。 1 . 3统计学方法 : 采用 S P S S 1 9 . 0软件进行统计 , 对计量资料采 总之 , 通过本次对临床研究 的结果分 析 , 我们 得出相应 的 用卡方检验 , P < O . 0 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 通过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 骨折 的效果较好 , 死亡 2结 果 率较低 。并且在实际的手术 中, 我们应该 根据 患者 的实 际情况 表 1 临 床 结 果 对 比表 选择入路 以及 固定方式 , 从而促进患者的进一步康 复。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

显著高于我国普通人群[6]。

本研究结果表明,AS 患者普遍存在OP 或骨量减少,并且这种AS 合并的OP 的改变采用传统的X 线片常难以发现,需要采用DEXA 来了解骨密度情况。

AS 引起OP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早期在患者脊柱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时,即无韧带骨化和脊柱强直时就可出现OP ,说明AS 继发OP 可能是疾病本身病理变化的一个方面,而并非仅是脊柱强直所致活动受限的结果[7]。

近来大多学者认为早期AS 患者的骨密度下降由疾病本身的炎症反应引起,即与疾病的持续活动性相关[8]。

本研究也显示,AS 相关OP 的发生与疾病活动性、累及关节数目、影像学骨质破坏程度等相关,炎性指标高、累及关节多、影像学分级高说明患者病情重,平时病情控制不佳造成影像学进展的同时也加速了骨吸收进而造成骨量下降。

本研究发现,AS 合并OP 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龄均显著低于无OP 患者,而病程无明显差异,人体骨密度峰值大多在25岁左右,OP 的诊断标准仅适用于20岁以上人群,说明骨量积累主要在20岁之前完成,发病早造成患者骨量积累减少,直接造成骨密度峰值下降,因此更容易出现OP 。

本研究中,AS 患者病程为3个月 40年,有的患者病程很短即出现明显骨量下降或OP ,而有的患者病程很长却仅出现轻微的骨量下降或OP ,这一结果与既往报道的骨密度下降与AS 患者的病程无明显相关关系基本吻合[9],说明除病情活动外,发病年龄对骨密度的影响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AS 的骨量丢失机制尚未阐明,目前普遍认为与炎症、遗传、废用等因素有关。

AS 骨量丢失与平时疾病状态、发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AS 患者必须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并进行适当的骨折风险评估,进而达到防治OP 、控制病情并改善预后的目的。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2011年)[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2曾艺君,周杰,黄求理.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95.3Mitra D ,Elvins DM ,Speden DJ ,et al.The prevalence of vertebral fractures in mild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nd their relationshipo to bone mineral demsity [J ].Rheumatology ,2000,39(1):85-89.4Meirelles ES ,Borelli A ,Camargo OP.Influence of disease activity and chronicity o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bone mass loss [J ].Clin Rheuma-tol ,1998,18(5):364-368.5Maghraoui AE ,Borderie D ,Cherruau B ,et al.Osteoporosis ,body composition ,and bone turnover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J ].J Rheu-matol ,1999,26(10):2205-2209.6王文志,杨定焯,蒋建军,等.青年人群腰椎骨密度及标准差对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影响:多中心、大样本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2008,50(12):9997-10000.7孔维萍,阎小萍,陶庆文.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5,33(10):31-33.8Ishida H ,Seino Y ,Taminato T ,et al.Circulating levels and bone con-tents of bone gamma -carboxyglutamic acid -containing protein are de-creased in streptozocin -induced diabetes [J ].Possible marker for dia-betic osteopenia [J ].Diabetes ,1988,37(6):702-706.9黄烽.应重视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9(8):513-515.(收稿日期:2013-03-07;修回日期:2013-08-11)(本文编辑:李晨)·全科医生知识窗·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骨科专家共识强直性脊柱炎(AS )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椎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脊椎关节强硬诊断标准

脊椎关节强硬诊断标准

脊椎关节强硬诊断标准
脊椎关节强硬(通常称为脊柱强直)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脊柱僵硬程度,在活动时其活动度是否下降,以及柔韧性是否降低。

这些临床表现有助于初步诊断脊柱强直。

2. 病史和体格检查: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脊柱是否存在压痛或触痛,并进行体格检查,以评估脊柱的活动度。

3. 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查HLA-B27基因,如果呈阳性,这可能提示强直性脊柱炎。

4.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脊柱关节的形态和结构变化,如关节变窄或消失等。

这些影像学表现可以明确脊柱强直的病因。

通过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做出对脊椎关节强硬的诊断。

但请注意,具体的诊断标准和步骤可能因不同的医疗实践和专家而有所差异。

如有疑虑或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共识(全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共识(全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共识(全文)1 概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关节、椎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据初步调查,我国AS的患病率约为0.3%,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

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发病年龄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AS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病变特点是从骶髂关节开始,沿脊椎缓慢向上进展,或同时向下蔓延,累及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累及上肢关节少见。

早期病理性标志为骶髂关节炎,脊柱受累晚期的典型表现为“竹节样改变”。

AS从初次出现慢性症状到确诊一般要经过5-10年。

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合理、及时的治疗。

2 AS的诊断标准近年来AS的诊断较多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表1)。

但随着对AS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一些更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出现后,修订的纽约标准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

2009年国际脊柱夫节炎评估协会(The Assessment of SpondyIArthri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ASAS)制订的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中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图1)有助于早期AS的确诊和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

确诊AS:满足放射学标准加上临床标准1-3条中的任意一条。

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0级,正常;I级,可疑或极轻微的骶髂关节病变:Ⅱ级,轻度异常,可见局限性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改变:Ⅲ级,明显异常,至少伴有以下一项改变:近关节区硬化、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完全性关节强直。

3 AS的治疗方案治疗目标:(1)缓解症状和体征:消除或减轻症状,如背痛、关节痛、晨僵和疲劳;(2)预防和矫正畸形:减缓脊柱和关节破坏进程,对脊柱或髋、膝等大关节强直或严重畸形者通过手术矫正;(3)改善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身体和心理机能,如脊柱活动度、社会活动能力及工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郭昭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08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轴骨,包括脊柱﹑骶髂关节及髋关节等,引起局部疼痛及进行性关节僵硬,最终导致关节的骨性强直与畸形。

由于AS 本身的病理特点,使AS 病人易于伴发脊柱骨折,而且一旦发生骨折,常导致严重的后果。

AS 伴发的脊柱骨折在损伤机制﹑发生率﹑好发部位﹑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及合并症等方面,均有其特点,与一般的脊柱骨折有某些不同。

因此,误诊﹑漏诊或处理不当的报道屡见不鲜。

一、AS 脊柱骨折的发生机制
正常的椎间盘和韧带富有弹性,使脊柱有可能朝各方向活动,且有减缓震荡力的作用。

AS 病人椎间盘和韧带骨化后,间盘和韧带弹性及活动度明显减少,加之这种骨化的韧带质地常较脆,脊柱用力后伸时易引起骨化的韧带断裂。

此外,AS 还常引起椎体的骨质疏松,使椎体抗压及抗张能力明显减弱。

这些变化均使AS 病人发生脊柱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轻微外伤或慢性劳损就可引起椎体横断骨折,或骨化的椎间盘及韧带的断裂。

由于脊柱的前纵韧带﹑椎间盘﹑后纵韧带﹑棘间韧带及关节囊韧带等均可发生骨化,使强直的脊柱向一根长骨,因此,AS 病人一旦发生骨折,常同时累及脊柱的前﹑中﹑后三柱,使骨折非常不稳定。

同时由于AS 常伴发后突畸形,使脊柱的杠杆力增大,强大的杠杆力集中于骨折线,使骨折容易引起脱位及假关节形成。

二、AS 脊柱骨折的特点
有关本病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 1.5% ~23% 不等。

尽管总的发生率并不算太高,但AS 合并脊柱骨折的发生率,比正常人发生脊柱骨折的机率高 3.5 倍。

本病最好发于下颈椎及颈胸交界处,可能与该处的解剖特点有关,下颈椎﹑颈胸交界及胸腰段为相对固定的胸椎与活动度较大的颈椎﹑腰椎的交界处,应力相对集中。

导致AS 脊柱骨折的外伤往往较轻。

损伤机制多为过伸伤。

多为三柱骨折,且容易伴发脱位。

AS 脊柱骨折容易并发脊髓(神经)损伤,尤以颈椎骨折伴发颈脊髓损伤多见。

这可能是由于AS 合并的脊柱骨折多同时累及前﹑中﹑后三柱,故骨折常常相对不稳定,加之骨化的脊柱象一根长骨,强大的杠杆力使骨折后容易伴发脱位。

此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椎体骨质疏松,骨折后松质骨出血较多,容易并发硬膜外血肿,可能也是其骨折后易致神经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对于颈椎,AS 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少。

AS 脊柱骨折的死亡率高。

死亡原因主要为肺功能衰竭及脑血管意外。

AS 脊柱骨折多为经椎间隙骨折,此处为强直脊柱的最薄弱处。

三、AS 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表现
AS 脊柱骨折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三类:新鲜骨折和/或脱位,也有人称为剪力骨折(s hearing fracture );假关节形成或称应力骨折;椎体压缩骨折。

1. 新鲜骨折及其X 线特征
此类骨折多发生在颈椎,常有较明确的轻外伤史,损伤机制多为过伸伤。

伤后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多伴有神经(脊髓)损伤。

新鲜骨折在X 线平片上可见到骨折线,骨折通常累及三柱。

前柱及中柱骨折经椎体时,在椎体上可见横行或斜行走向的骨折线。

而当骨折经椎间隙时,椎间盘内常难以见到骨折线,但可见到骨化的前纵韧带断裂影。

后柱骨折常表现为同节段的椎板骨折,同节段或相邻节段的关节突骨折,也可表现为骨化融合的棘突间韧带的连续性中断。

由于脊柱生物力学性能的改变,骨折后常伴发移位,包括椎间隙前方的分离移位以及向后的成角移位,严重者可见脱位或半脱位,但移位及脱位程度常常较轻。

2. 应力骨折(或称假关节形成)及其X 线表现
此型病变常发生在胸椎和腰椎,尤以胸腰段多见。

常没有明确的外伤史。

多因腰背痛或其它疾病拍片时偶然发现。

神经损伤不多见,即使有也常较轻。

应力骨折在X 线平片上的特征性改变,为骨折平面的椎间盘处存在椎间盘- 椎体的破坏性病损(Andersson's lesion ),表现为两相邻椎体的终板面有广泛的软骨下骨质破坏,边缘不整,周围伴有骨质硬化。

间盘间隙可不规则增宽。

四、AS 脊柱骨折的诊断
尽管AS 脊柱骨折并非疑难杂症。

但由于引起骨折的创伤常较轻,甚至无明显外伤,因此临床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特别在患者伤后未出现截瘫症状时更易发生。

一旦漏诊或误诊,常可导致严重的后果。

已分别有假关节形成误诊为椎体结核﹑椎体肿瘤报道,也有下颈椎骨折误诊为锁骨骨折的文献报告。

产生延误诊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引起骨折的暴力常较小,大部分为行走时摔倒,有些则无明显外伤史,未引起患者及医生的重视;( 2 )强直性脊柱炎的长期疼痛使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增强,骨折造成的疼痛或被AS 本身的疼痛所掩盖,或被病人和医生误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复发”;( 3 )此类骨折好发于下颈椎及颈胸交界处,肩部的阻挡常使此处的骨折难以在普通X 光片上被及时发现;( 4 )强直脊柱本身的韧带钙化及骨质疏松,有时会使骨折线难以辨认。

( 5 )骨折端的缺血性坏死,创伤性骨硬化易被误诊为椎体慢性细菌性炎症;( 6 )部分医生对该骨折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此,对于一个有AS 病史的病人,如有新近出现或加重的颈痛﹑胸背痛或腰背痛,经卧床休息后无明显缓解,有或轻或重的(常常较轻)外伤史,则应高度怀疑伴发脊柱骨折的可能。

对于没有明确外伤史的上述情况,也应想到脊柱骨折的可能。

一旦临床怀疑脊柱骨折,则应在仔细的临床查体的基础上,常规拍摄全脊柱正
﹑侧片,以明确是否有骨折及骨折的部位,同时避免遗漏症状较轻或无症状的骨折。

如果临床高度怀疑有骨折,而普通X 线又未能提供骨折的证据,则应加照断层或进行CT (包括三维重建)检查。

如断层片和CT 检查仍正常,而临床又不能完全除外骨折,则骨扫描可能有助于明确或排外诊断。

对于伴发神经损伤的病人,或有假关节形成的病例,以及临床怀疑有硬膜外血肿者,MRI 也是十分有价值的一项辅助检查手段。

五、AS 脊柱骨折的治疗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脊柱骨折多为不稳定骨折,因此一旦确立诊断,在转运及输送途中,应密切注意病人的体位,可靠地固定骨折部位,否则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不同于一般的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术前牵引的方向应与原畸形方向保持一致,重量也不宜过大。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的脊柱骨折的治疗,早期的文献多推荐保守治疗。

主要原因是有学者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常伴全身其它脏器尤其是呼吸器官的的损害,手术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

但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及手术技巧的不断进步,主张手术治疗的学者越来越多,这些作者认为,较之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能更好地稳定脊柱,同时也能更直接地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可更有效地避免因长期牵引及外固定引起的并发症。

因此,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病人,只要病人身体条件允许,可行手术治疗。

本病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也是减压及融合稳定。

减压方式的选择与一般的脊柱骨折无太大差别,主要取决于压迫来自何方,但多数学者认为,单纯的椎板切除减压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病人是不可接受的。

由于骨折多累及三柱,稳定性差,因此,与一般的脊柱骨折不同,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对融合及稳定的要求更高。

多数学者主张对于三柱骨折及假关节形成的病例,应行360 度融合。

内固定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的病人也是必须的。

为了减少内固定物所承受的应力,同时避免因骨质疏松引起的内固定物松动,有学者主张,对于使用后方固定者,固定的范围不应仅局限于骨折的间隙,而应向上﹑下各延伸1-2 个节段。

由于颈椎所受应力相对较小,因此单纯的前路椎体间融合加钢板固定可能也能以使骨折局部稳定,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骨折后出现肺部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机率高于一般的脊柱骨折,死亡率也远远高于一般的脊柱骨折。

此外,椎体的骨质疏松使术中出血较多,韧带的骨化使正常的骨结构变得难以辨认,这些均使手术的风险性增大。

因此,应注意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