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抗浮锚杆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2.1 工程地质条件 (1)

2.2 水文地质条件 (1)

2.3 地基土力学指标 (2)

3抗浮锚杆设计...................................... 2.

3.1 设计依据 (2)

3.2 设计计算 (3)

3.3 锚杆材料防腐及灌浆 (6)

3.4 防水设计 (6)

3.5 锚杆抗拔试验 (6)

4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7.

4.1 施工方法与特点 (7)

4.2 施工工艺流程 (7)

4.3 操作过程及技术要求 (7)

4.4 防腐、防锈措施 (8)

附图:

1、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

1工程概况

成都×××××公司拟在成都市成华区新客站片区锦绣大道以东修建××××× 项目。该工程由成都××××有限公司担任设计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本项目地下室特定区域需要采用抗浮锚杆进行抗浮处理,设计抗浮力标准值为32kN/m2。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2.1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色杂,湿。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混凝土块、卵石及黏性土等组成,成分混杂,其硬杂质含量大于30%。杂填

土系原东客站及其周边市政道路桥梁建设时转运而来,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结构松散,孔隙大,分布连续。

人工填土分布连续,厚度0.4~5.6m。

(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①黏土:灰黄、褐黄色。个别地

段上部为灰黑色。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痕及其结核,局部含少量钙质结核。缓倾裂隙

较发育,隙间充填灰白色黏土矿物。湿。硬塑。黏土分布较连续,厚度0.9~

7.0m。

②含卵石黏土:褐黄、黄色,湿,卵石含量约20~30%,黏土以硬塑状为主。卵石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类岩石组成,亚圆形,一般粒径2~5cm,最大大于

10cm,卵石呈强风化状。场地内部分地段分布,厚度0.7~4.0m。

(3)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

泥岩:暗紫红色。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可见灰白色矿物(石膏)斑点、团块及其条带。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三个亚层:

①全风化泥岩:全风化呈黏土状,岩体结构已全部破坏,遇水泥化,夹碎岩

块,用手可捏碎。

②强风化泥岩:岩体结构已大部份破坏,构造层理不清晰。岩芯长度一般5~15 ㎝,最长约20 ㎝。岩体较破碎。部分钻孔该层内部夹薄层的中风化泥岩。

③中风化泥岩①:岩体结构较完整,构造层理较清晰。岩体较硬。锤击声半

哑。岩芯呈短柱状,少量呈碎块状。局部地段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该层中局

部孔段裂隙两侧分布有薄层强风化泥岩。

中风化泥岩②:岩体结构基本完整,构造层理清晰。岩芯长度一般10~30 ㎝,

最长约100 ㎝。岩体较完整,部分钻孔该层内部夹薄层强风化泥岩。钻探显示,

该层局部夹1~2mm 的白色石膏条带,场地27.0m 以后局部岩心有溶蚀小孔,其

直径约1~2cm,无充填。该层厚度大,本次勘察未揭穿。

2.2 水文地质条件

2.2.1地下水类型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人工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含卵石粘土中的孔隙水及基岩中

的裂隙水。人工填土中的上层滞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含卵石粘土渗透性较差,其孔隙水水量较小,分布不均,连通性差;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下伏基岩中,其水量受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根据本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抗浮设防水位标高按

512.00m采用。

2.2.2地下水的腐蚀性根据地勘报告,地下水及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

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2.3 地基土力学指标

岩土层与水泥粘或水泥结石体结强度标准值fmg

3抗浮锚杆设计

3.1设计依据

①《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

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④《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⑤《注浆技术规程》(YSJ211-92)

⑥《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补充勘察报告》

⑦《项目地下室结构设计图》

⑧《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 ( DBJ51/T014-2013)

3.2设计计算

3.2.1锚杆间距、单根锚杆抗拨力的确定

本次设计锚杆间距按S=1.8×1.8m 正方形网格布置,锚杆布置详见《抗浮锚杆平面布置图》。

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设计值N k:

N k=F k×S×S

式中: F k―设计抗浮力标准值(kN∕m2);

S ―锚杆间距(m)。

根据《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第

4.6.6-1 式,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设计值N d:

N d 1.35 W N k

式中: N d―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kN);

N k ―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kN);

γW― 工作条件系数,取1.1 。

计算结果见下表:

单根锚杆抗拔力设计计算表

3.2.2锚杆配筋计算

根据《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第

4.6.8-2 式,进行计算配筋量:

A S N d / f y

式中: N d――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A s――锚杆钢筋截面面积(mm2);

f 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HRB400钢筋螺纹钢筋取

360N/mm2)。

根据工程性质、施工工艺及施工经验,采用HRB40(0三级)螺纹钢筋作为锚杆钢筋,满足设计配筋要求。计算结果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