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胫骨骨折的中药治疗药方

胫骨骨折的中药治疗药方对于骨折我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在生活当中由于很多的小意外,自己的不小心或者是交通意外,最多发的就是胫骨骨折的问题。
那么对于骨折很多情况是手术治疗,采用的药物也是西药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些中药治疗胫骨骨折的方子。
让大家更好的来治愈骨折的病情。
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1.主方活血止痛汤(赵竹泉《伤科大成》)处方:当归12克,川芎6克,乳香6克,苏木5克,红花5克,没药6克,土鳖虫9克,三七3克,赤芍9克,陈皮5克,落得打6克,紫荆藤9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肿胀甚者,可加木通12克、茅根12克。
开放性骨折者,可加野菊花12克、黄连6克、栀子12克。
2.外用方活血消肿散(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百科全书》)处方:大黄2份,侧柏叶2份,泽兰1份,黄柏1份,防风1份,乳香1份。
共研细末,用水、蜜糖调煮,外敷患处。
中期【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川芎6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红花5克,当归9克,续断9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
【方药】1.主方肢伤三方处方: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自然铜l0克,土鳖虫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胫骨中、下1/3骨折迟缓愈合者,可加杜仲15克、鹿角霜12克。
2.外用方下肢损伤洗方处方: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五加皮12克,秦艽12克,海桐皮12克,牛膝l0克,木瓜10克,红花l0克,苏木10克。
解除夹板固定后,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
以上就是相关的中药治疗胫骨骨折的方子了,如果有不幸因为意外引起胫骨骨折的朋友们,是可以尝试上述的药物来帮助骨头的恢复,不仅仅是需要合理正确的药物治疗,也需要患者朋友们自己多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多吃排骨,牛奶,钙片来补钙,促进骨痂的形成,加快骨骼的恢复。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在接受传统的西医治疗的也可以尝试中医护理方案来辅助治疗。
本文将分析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
一、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中医认为胫腓骨骨折属于“骨伤”范畴,治疗原则为“理气活血、化瘀生肌、固护骨髓”。
一般情况下,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主要措施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手段,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配伍应用。
二、中医护理方案1. 针灸治疗:通过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以促进气血运行,促进骨折愈合。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天枢、合谷等。
针灸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促进骨折愈合。
2. 推拿按摩:采用推拿按摩手法,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改善局部组织供血供氧,促进骨骼的生长和愈合。
推拿按摩可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增强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愈合过程的进行。
3. 艾灸疗法:对患处进行艾灸处理,以温经散寒,活血散瘀,促进局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对于胫腓骨骨折患者,可选用腧穴和距穴进行艾灸,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
4. 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祛瘀生肌作用的中药进行熏洗,对于患处进行药物熏洗处理,有助于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
以上中医护理方案主要针对胫腓骨骨折的症状进行辅助治疗,通过调理气血,活络经络,促进骨折愈合,达到缓解疼痛,加速康复的作用。
三、临床疗效分析胫腓骨骨折经过中医护理方案的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临床观察,使用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多数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行走和运动功能。
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骨折愈合:中医护理方案能够调理气血,活络经络,促进骨折部位的局部循环,有助于骨折愈合过程的进行,加速愈合时间。
2. 缓解疼痛和肿胀:通过针灸、推拿、熏洗等手段,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伤科胫腓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tibia and fibula)是指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至内、外踝以上的骨折。
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单纯胫骨骨折次之,单纯腓骨骨折少见。
本病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约占全身骨折的13.7%,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以青壮年和10岁以下儿童多见。
一、诊断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病史:具有外伤史。
2、症状体征: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局部可及骨擦感、异常活动,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二)诊断分型我院采用AO(Muller 1990)骨折分类,将胫腓骨骨干骨折分为A、B、C、三型,其中每一种分型之下又包括三个亚型。
A型=简单骨折A1:简单骨折,螺旋形A2:简单骨折,斜形(>30°)A3:简单骨折,横断(<30°)B型=蝶型骨折B1:蝶形骨折,螺旋蝶形B2:蝶形骨折,弯曲蝶形B3:蝶形骨折,粉碎蝶形C型=复杂骨折C1:复杂骨折,螺旋形C2:复杂骨折,多段C3:复杂骨折,无规律(三)证候分类1、胫腓骨上段骨折:小腿上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上1/3处。
2、胫腓骨中段骨折:小腿中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中1/3处。
3、胫腓骨下段骨折:小腿下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下1/3处。
(四)分期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
中期:伤后3—4周左右。
晚期:伤后4周以上。
二、治疗(一)治疗原则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恢复小腿长度、对线及负重功能。
因此,应重点处理胫骨骨折。
对骨折端的成角畸形和旋转移位,应予以完全纠正,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
胫腓骨骨折诊疗的方案

胫腓骨骨折的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二)分型1.通常最能指导临床治疗的分类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
一般的说,横断、短斜骨折属于稳定型;粉碎、长斜、螺旋骨折属于不稳定型。
这种分类必须根据每个病例的不同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按照创伤的严重程度,将胫腓骨骨折分为3度。
I度骨折无粉碎性骨片或仅有极少的粉碎性骨片。
骨折移位程度小于骨干横截面的1/5。
软组织损伤轻,无开放性创口或仅有微小的开放伤口。
II度骨折的粉碎性骨片较小。
骨折移位程度在骨干横截面的1/5~2/5左右。
软组织有中等程度损伤。
开放性伤口小,污染轻。
III度骨折严重粉碎,完全移位。
软组织损伤严重,开放性伤口较大,甚至有皮肤缺损。
污染严重。
⑵开放性骨折按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可分为三度;一度: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软组织损伤轻;皮肤创口小于1cm,清洁,骨折不粉碎。
二度:皮肤被割裂或挫伤,皮下组织与肌有中度损伤;皮肤创口大于1cm,软组织损伤不广泛,无皮肤撕脱。
三度: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高能量损伤累及广泛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挤压伤,有需要修复的血管损伤,严重污染,骨折粉碎、节段性骨折或骨缺损而不管皮肤创口大小。
(三)骨折的并发症1.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局部疼痛和反常活动时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病人的临床症状。
2.感染胫骨骨髓炎及感染性不愈合是胫骨骨折最为严重的并发症,长导致截瘫。
3.骨缺损自体骨松质植骨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也可以采取llzarov技术治疗骨缺损。
4.畸形愈合对于胫骨干畸形愈合需要手术矫正的标准至今尚无明确定义。
5.皮肤缺损胫骨前内侧仅位于皮下,所以骨折往往造成皮肤缺损或损伤。
全面分析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早了解,远离疾病痛苦

生活中很多人对中医治病都是有偏见的,觉得中医没有西医见效快,所以选择西医治病的人数居多。
而近几年,在治疗骨折的方面,中医疗法运用比较多,尤其是在胫腓骨骨折方面应用更加广泛,中医在治疗骨折时直接通过手法复位,创伤小,更加缩短了骨折的愈合时间。
那么接下来跟小编一起了解下中医是怎样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一、病因胫腓骨是身体长管状骨中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尤其是在十岁以下的儿童中容易发生,发生率最高的是胫腓骨双骨折。
胫腓骨由于部位关系的特殊,在遭到直接暴力或者是间接暴力的打击下,就会出现骨折现象。
直接暴力是指受到重物的打击,踢伤,或者是交通事故撞伤,暴力点多来自于小腿的外前侧;间接暴力是指从高处跳下来、扭伤或者滑倒等所导致的骨折。
由于儿童骨皮质韧性比较大,再加上胫腓骨骨折遭受外力较小,所以儿童大多数为轻微骨折。
二、治疗机理中医治疗骨折常常遵循辨证治疗,那么针对于胫腓骨骨折,我们主要分为三期治疗。
初期应该以活血化瘀、消除肿痛为主;其次是接骨续筋,由于筋骨受损,患者肯定会出现血气虚弱的症状,因此后期我们要加强营养,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多吃一些强筋壮骨的钙质食物,对于有肿胀的患者可以每天按时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轻洗患处。
中医正骨的手法主要是在牵引的基础上旋转、屈伸使得骨损伤部位正常的复位。
三、临床表现胫腓骨骨折多是由外伤所致而成的,所以伤肢会出现肿胀疼痛、严重的畸形。
胫腓骨骨折往往会引起全身的并发症,所以一旦有骨折发生后,首先要注意有无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另外,当胫骨的上端骨折时,需要注意有没有腓总神经、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的损伤情况。
观察小腿的肿胀程度,因为腓骨骨折也很容易引起小腿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
在治疗的方法上,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移位、皮肤软组织等情况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的伤情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四、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首先去医院经过医生的诊断,对于比较轻症的患者,可以通过医生开一些内服和外敷的来治疗。
中医讲究的是分期辩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初期可以服用三七、丹参、土鳖虫等药物治疗,主要是消除肿痛、活血化瘀。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

宜章县中医医院骨一科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修订)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或)腓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
胫骨中下1/3处形态转变,易于骨折,胫骨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疽。
胫骨中1/3骨折瘀血可关闭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成坏疽。
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
一、诊断:本病证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二)骨折分型:1、胫腓骨上段骨折:小腿上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上1/3处。
2、胫腓骨中段骨折:小腿中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中1/3处。
3、胫腓骨下段骨折:小腿下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下1/3处。
二、中西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恢复小腿长度和负重的功能,因此,应重点处理胫骨骨折。
针对骨折端造成的成角畸形和旋转移位,应予以完全纠正,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
除儿童病例的患肢与对侧健肢等长可稍放宽外,成人应注意恢复患肢与对侧健肢的长度和生理弧度。
(一)骨折复位和固定:1、单纯石膏托或石膏夹板外固定:适应症:儿童青枝骨折及不完全骨折,裂缝骨折,中风患者的偏瘫侧及对肢体功能无高要求者。
2、手法整复石膏夹板或小夹板外固定:适应症:有移位的横形、锯齿形、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有弯曲的青枝骨折。
3、手法整复+跟骨牵引固定+小夹板固定:适应症:粉碎性、螺旋形、蝶形及多段骨折,严重肿胀或者皮肤挫伤者,患者入院后即行简单的手法复位纠正成角、旋转移位,然后将患者置于布朗氏架上,行跟骨骨牵引术,待牵引一周左右,患肢肿胀消退后,对不愿意手术或不适合手术者,配合行小夹板外固定,定期行X线复查,待骨折临床愈合后拆除骨牵引,继续小夹板保护。
【免费下载】胫腓骨骨折的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的诊疗方案一.定义及范围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胫腓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7%。
多为交通事故以及矿难等原因,导致高能量损伤,其中多为胫腓骨双骨折,胫腓骨由于部位的关系,遭受直接或间暴力,打击、压轧的机会较多,又因胫前内侧紧贴皮肤,所以开放骨折较多见。
胫腓骨骨折西医病名分为:胫腓骨骨折;中医病名分为:胫腓骨骨折。
本方案主要规定了胫腓骨骨折的诊断,分型,辩证施治,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内容,本方案包括胫骨近端平台骨折和胫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病史有明确直接暴力及间接暴力损伤病史。
2.症状体征损伤后小腿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可有骨擦音、骨擦感及骨异常活动。
有移位的骨折肢体缩短、成角及足外旋。
胫腓骨骨折绝大部分移位方向是向内、向前成角,极少有反方向者。
腓骨颈骨折容易合并腓总神经损伤,造成踝关节及足趾背伸受限,足部皮肤感觉障碍。
胫腓骨骨折较少直接合并血管损伤,但胫腓骨骨折上段骨折容易发生,应检查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
主要症状有感觉异常、疼痛、肿胀、压痛、肌肉牵拉性疼痛、张力性水泡、肌力和血循环变化等。
3.影像检查常规摄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可确诊。
通过X线片判断骨折部位及类型,应包括胫腓骨全长,以免遗漏高位腓骨骨折,或裂纹骨折,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
通常胫腓骨骨折诊断无困难,但应注意病理骨折情况。
复位后的X线片最好包括膝、踝关节,判断两关节是否平行,避免后期的并发症。
必要时行CT及三维重建,胫骨近端、远端涉及关节面的移位、压缩等情况。
二)证侯诊断1.血瘀气滞证(早期):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中期):伤后2周~4周。
瘀血未尽,气血不畅,瘀阻去而未尽,疼痛减而未止,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后期):伤后>4周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气血亏损,体质虚弱。
损伤日久,正气必虚,肝肾不足。
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

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说说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这档子事儿!胫腓骨骨折啊,那可不是小打小闹,可不得好好对待嘛!中医治疗那可是有一套独特的办法呢!就好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用着自己的独门绝技来修复一件宝贝。
咱先说说复位吧,这就好比是给歪了的东西摆正位置。
中医的手法复位那可是相当厉害,医生凭借着他们的经验和手感,轻轻地那么一摆弄,嘿,骨头就回到它该在的地方啦!这可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做到的呀,得有真功夫才行呢!然后呢,就是固定啦!中医有各种神奇的固定器具,就像给受伤的部位穿上了一件特制的保护衣。
这些固定的玩意儿,能让骨头安安稳稳地长好,不会乱跑乱动。
而且啊,和西医那些硬邦邦的东西不一样,中医的固定更灵活一些,不会让人觉得那么难受。
接着呢,中药可就闪亮登场啦!那一碗碗黑乎乎的药汤,可别小瞧它们哟!就像是给身体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能帮助骨头快快长好,还能调理身体呢!这中药啊,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小助手,默默地在背后支持着身体的恢复。
还有针灸呢!那一根根细细的针,扎在穴位上,感觉怪怪的,但效果却是杠杠的!它能疏通经络,让气血流通得更顺畅,就好像是给身体的道路清障,让恢复的道路更加通畅无阻。
咱再来想想,胫腓骨骨折后,是不是得养着呀?中医就特别注重这个“养”字。
要休息好,要心情好,要吃得好。
这就跟养花儿似的,得给它合适的阳光、水分和肥料,它才能茁壮成长呀!中医就是这么细致入微,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哎呀呀,你说这中医治疗胫腓骨骨折是不是很神奇?不像西医那样大刀阔斧的,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温柔和细腻。
中医的这些方法,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步骤都恰到好处,相互配合,共同为了让患者早日康复而努力。
咱也别觉得中医就是老一套,跟不上时代。
中医可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呢!经过了无数人的实践和验证,那是相当靠谱的呀!所以啊,要是谁不幸胫腓骨骨折了,可别忘了咱中医的这些好办法哟!它们能让你在恢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快地回到健康的状态呢!你说是不是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1)有外伤史;(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3)DR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
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DR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DR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的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床觉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
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压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排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转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
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二)外固定
1、石膏固定:用于裂纹骨折或无移位骨折。
2、夹板固定:复位后稳定的骨折,以夹板固定。
上1/3骨折要超膝关节,下1/3骨折要超踝关节,并根据骨折的类型而旋转相应的压垫。
须注意预防小腿内侧夹板下皮肤溃疡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形成。
(三)闭合穿针内固定
1、闭合复位弹性钉固定:适用于小儿骨折,闭合复合成功后,在透视下从胫骨结节内外侧插入弹性钉进行固定。
2、闭合复位克斯针交叉固定或髓内针固定:适用于胫腓骨中段横断或斜形骨折,经闭合复位后不稳定者,夹板和石膏等外固定困难,先采用手法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用克斯针交叉固定或髓内针进行固定。
(四)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对于粉碎型性骨折,闭合复位成功后,为维持胫骨的长度,可以使用外固定架固定。
(五)辩证治疗
1、初期(血瘀气滞证):由于筋骨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机凝滞,经络受阻。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10g 红花5g 当归15g 川芎6g
赤芍10g 生地15 等
用法:水煎日三服。
中成药:舒筋活血胶囊、独一味分散片、七厘散等。
2、中期(血瘀凝滞证):此期肿胀消退,疼痛明显减轻,但瘀肿虽消未尽,骨尚未连接,
治法:和营生新,续筋接骨
方药:和营止痛汤加减。
桃仁10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苏木10g 陈皮10g 乌药10g 乳香6g
没药6g 续断15g 木通6g 甘草6g
用法:水煎日三服。
中成药:舒筋活血胶囊、接骨丹等。
3、后期(肝肾不足证):一般已有骨痂生长。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内服: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24g 山药12g 山萸肉12g 茯苓12g
泽泻10g 丹皮10g 等
用法:水煎日三服。
中成药:左归丸、右归丸、续断紫金丹等。
(六)针灸治疗
一般要求在整复及固定之后才能进行针灸。
1、取穴
主穴: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等。
配穴:饮食不佳加中脘,休虚加涌泉。
2、针法
均取患侧,阿是穴仅以艾灸,采用中药接骨艾条(在纯艾中加入麝香、乳香、没药、川芎、羌活等混合粉末制成),每次灸20分钟,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
余穴均针刺,采用指切押刺进针法,于夹板缝隙进针,得气后,早期用泻法,中后期用补法。
(七)其他治疗
1、骨折固定稳定后可选择电脑骨折愈合仪等,以促进骨折愈合,每日1次—2次,每次30分钟。
2、后期膝或踝关节粘连可以选用CPM等康复设备进行康复治疗,每日1次—2次,每次30分钟。
3、后期关节粘连也可以选用中药外洗方法进行熏洗,可选用海桐皮汤等。
每日1次—2次,每次30分钟。
(八)练功疗法
整复固定后即作跖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伸缩活动。
骨折愈合后可逐渐负重步行锻炼。
(九)护理调摄
1、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淋巴液回流,减轻或预防肢体肿胀。
2、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足趾感觉情况,注意有无疼痛、肿胀、肢体麻木等。
3、注意检查腓总神经的功能,观察足和足趾的背伸、跖屈活动,以及小腿的皮肤颜色、温度和足的感觉,特别是第1—2趾间背侧的皮肤感觉。
4、应用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者观察足趾感觉活动,以及皮肤情况,注意有无压痛。
5、每日倾听患者主诉,注意观察夹板或石膏托压迫部位的皮肤有无破损。
6、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明显肿胀及疼痛、足趾感觉活动受限、被动牵拉痛、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的出现,预防骨筋膜间室综合征。
7、麻醉恢复即开始指导患肢踝背伸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
睢宁县中医医院骨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