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
八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课件济南版

C.小草、昆虫、细菌 D.水藻、虾
第九页,共28页。
【拓展思考】:
以下哪些是生态系统?为什么?
A泰山上的所有松树
B第五中学 C一个长满杂草、木耳,聚集着蚂蚁、老鼠的
阴湿山洼 。 D一块农田肥沃的土壤。
思考
第十页,共28页。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分析下列各生态系统的图片资料 ,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十一页,共28页。
1
第一页,共28页。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2
第二页,共28页。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能力目标: 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
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 意识。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分解动植物尸体成简单 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 物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 温度、矿物质等
第十四页,共28页。
生态系统家庭辩论会:
• 主题:我是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
• 成员:植物
•
虫
•
鸟
•
细菌、真菌
•
阳光、空气、水等
• 评判:
第十五页,共28页。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 A.海沟深处无二氧化碳 • B.海沟深处无阳光 • C.海沟深处无有机物 • D.水温太低
第二十三页,共28页。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评价检测.
4.目前在某些城市时兴一种水晶球样的生 态球(如右图)
作为家庭摆设。该球密封,内装有水、 2—3条小鱼,底部
八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济南版

课题:6-1-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力目标: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播放优美的录象)同学们。
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2、授课:(1)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
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那么一堆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生:不是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生:没有。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
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这时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最新-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态系统课件 济南版 精品

提供营养)
消费者 分解者
——动物(直接或间接 以植物为食)
——腐生细菌、真菌等微 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成 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 供植物重新利用。
非生物成分 ——阳光、空气、水、 温度、土壤等
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细菌、真菌:分解者——分解森林中的树桩
和枯枝落叶,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 质,归还土壤,促进了物质循环
生产者 ——植物 生 物 成 消费者 ——动物 分
分解者 ——腐左向右的顺序写出该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
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什么是生态系统?并举例说明。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 的统一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
动动脑:
东方中学是一个生态系统吗?为什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探究活动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阅读课本41—42页“生态系统的成分” 并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提示:观察时由 上往下、由左向右观察)
上图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它们属于何种 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绿色植物:生产者 ——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
物,贮存能量。不仅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还为 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动物:消费者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
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习目标:
1、掌握 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
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树立人与生物 圈和谐共处的生物学思想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济南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本节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节是济南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六单元第五节的内容,前五节分别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类型。
学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生态系统前五节的知识,更是将这些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使知识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
这节内容还对于下一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的方式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过程与方法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
4、学会将所学的生态调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生态问题。
5学会分析坐标图、曲线图或直方图中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6、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自身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重难点主要是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的理解教学过程1、引入视频敕勒歌朗诵师:蓝天、绿草、牛羊,勾画出的美丽大草原,曾让生活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人们幸福地吟诵和歌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但更可惜的是有些草原消失了,想知道原因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地详和地存在吗?请同学认真学习今天这节课的知识,提出你宝贵的建议。
2、自主合作学习1、看课本58页某岛上生态系统中驯鹿与狼的数量关系图,试回答:①在1965年—1980年该生态系统中驯鹿的数量是一成不变还是在不停发生变化?狼呢?(鹿的数量在不停地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变化着,狼也是在不停地由少到多,由多到少地发生变化。
)②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岛上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驯鹿的数量急剧增加,驯鹿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不会,当驯鹿的数量增加时,狼也因为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数量增加,相反由于食物缺乏和天敌数量的增加,驯鹿的数量减少,草木因老鼠的数量减少又繁茂起来,如此循环下去,驯鹿的数量就不会无限制地增长。
【优质文档】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济南版八年级下)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 3)在这一池塘生态系统中, 属于甲壳动物的是
,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该池塘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生物成分 (如细菌和真菌) 没有标出, 这类生物成分在自然界中
的作用是
。
6. 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
系” 的实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
▲生态系统的类型 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典型习题
1.在一片草原上,生活着各种牧草、昆虫、食草鸟、食虫鸟、鹰等动植物。 请用你学过的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这些动植物的食物关系,用文字和箭头画出食物网。
(2)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这些动植物之外,还应有哪些成分?
生态瓶 5 号
4
0
小鱼于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小生态瓶 1~4 号均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
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_________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_____________池水、沙
子中的 __________是分解者。 (2) 比较生态瓶 l 号和 2 号的实验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植物数量比较多
是( )
A 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C 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1) 图(一)中的〔 B〕水蚤与虾蟹类在结构上均具有相同的特点,被
称为
动物;〔 C〕是蜻蜓的幼虫,它的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2) 图(二)中,能够表示食物链中〔 D〕小鱼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
八年级下册生物课件 8232生态系统概述课件3北师大版

农田生态系统 所有耕地,占陆地面 积的10%
淡水生态系统 如湖泊、池塘等,其水量 不足全球水量的1%
荒漠生态系统
指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植被贫乏的自然地带
? 判断下列图片中的生态系统分别属于什 么类型
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池塘)
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生 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 讨论以下问题: ? 1.从图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生
物有哪些? ? 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这个森林中还会存
在什类型的生物? ? 3.凯巴森林中的黑尾鹿生存需要什么条件? ? 4.要保证各种生物的生存,森林中还应具备
蚂蚁,真菌等所有生物。 是
生态系统是怎样形成的呢?
(同种) (不同) (加非生物环境)
生物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最大)
生物圈
? 2、类型:
? 你能尝试说出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吗?
森林生态系统 各种类型的森林,占陆地面 积的28.5%
草原生态系统 各种大草原,占陆地面积
的25%
海洋生态系统 面积辽阔,约占地球总 面积的71%
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
? 1.从图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生物有 哪些?
? 答:有松树、冷杉、云杉,草本植物;黑尾鹿, 人,美洲狮、狼和郊狼。
? 2.除了图中表示的生物,这个森林中还会存在什 类型的生物?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单元 第一章《生态系统》

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检测题一、选择题1.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汴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鼠,均靠这棵朽木生活。
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2.下列哪一项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A.一片农田B.小河中所有的鱼C.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的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的金鱼、水草和鱼虫3.大熊猫的学名叫猫熊,是我国的国宝。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晶晶”就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
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大熊猫属于()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A.绿色植物B.肉食动物C.腐生细菌、真菌D.阳光、空气5.下列有关生物能量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倒置B.物质在金字塔中循环流动C.能量在金字塔中循环递减流动D.构成能量金字塔基层的是生产者6.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
由此,可推定体内DDT 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A.水蚤、鱼B.鱼、水蚤C.藻类、鱼鹰D.鱼鹰、藻类7.消费者是指()A.生命活动中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物B.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C.能分解有机物的生物D.生命活动中需要分解有机物的生物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各级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初级消费者和生产者9.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10.下列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1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12.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较,森林生态系统()A.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B.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简单C.动植物种类和营养结构单一D.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复杂13.在生态系统稳定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数量将会()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稳定不变D.相对稳定14.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A.蓝藻B.肺炎双球菌C.枯草杆菌D.蘑菇15.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因某种原因减少,则菜青虫的数量变化在较长时间内是()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不变16.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其共同的特点是()A.促进了生物的繁殖,丰富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B.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平衡C.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D.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7.人类的食物最终来自于()A.生物圈中的动物B.生物圈中的植物C.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D.血液中的营养物质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EC.A→C→B→DD.A→E→C→B→DE20.如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食虫鸟和食草昆虫B.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C.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5三个营养级D.此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两个相隔较远的A田和B田中水稻上稻螟虫和其天敌青蛙的数量变化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生物组成部分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案

流、作答:1.营
1.水葫芦引入我国以后为什么会大 养 丰 富 , 水 葫 芦
量繁殖?
缺乏天敌 .2. 导
2.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哪些影 致 内 陆 河 流 水
响?
道,被密密层层
3.以上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的水葫芦堵得
总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水泄不通,不仅
有限度的,如果受到轻微污染时, 导 致 船 只 无 法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有一 生 态 系 统 的 自 不善待大自然,
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 我 调 节 能 力 是 大自然就会给人
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 有限的等等〕 类带来灾难和教
到破坏。
训〞,进一步 培
【实例分析二】下面请阅读材料,
养学生的环境保
分析问题:
护意识,形成热
图为水葫芦 ,它一种水生飘浮植
爱大自然的情
物,原产于南美洲,50 年前被作为
感。
欣赏植物引进中国,曾被用作猪饲
料,但因其“近乎疯狂〞的繁殖速度
而泛滥成灾。导致内陆河流水道,
被密密层层的水葫芦堵得水泄不
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 学 生 分 析 、 交
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
(2) 由 于 猫 头 鹰 被 大 量 捕 杀 , 该 生 态
系统受到破坏,从而使其 到影响。
能力受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生态系
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的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一样吗?
课件展示:
这两个生态系统假如闹鼠疫,鼠全部死亡,
哪个生态系统会崩溃?
鹰
狐 蛇
蛇
鸟 鼠 青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第一章《生态系统》检测题一、选择题1.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汴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鼠,均靠这棵朽木生活。
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2.下列哪一项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A.一片农田B.小河中所有的鱼C.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的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的金鱼、水草和鱼虫3.大熊猫的学名叫猫熊,是我国的国宝。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晶晶”就是以大熊猫为原型设计的。
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划分,大熊猫属于()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A.绿色植物B.肉食动物C.腐生细菌、真菌D.阳光、空气5.下列有关生物能量金字塔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倒置B.物质在金字塔中循环流动C.能量在金字塔中循环递减流动D.构成能量金字塔基层的是生产者6.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
由此,可推定体内DDT 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A.水蚤、鱼B.鱼、水蚤C.藻类、鱼鹰D.鱼鹰、藻类7.消费者是指()A.生命活动中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物B.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C.能分解有机物的生物D.生命活动中需要分解有机物的生物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各级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初级消费者和生产者9.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10.下列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最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北极苔原11.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12.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较,森林生态系统()A.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B.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简单C.动植物种类和营养结构单一D.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复杂13.在生态系统稳定状态下,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数量将会()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稳定不变D.相对稳定14.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A.蓝藻B.肺炎双球菌C.枯草杆菌D.蘑菇15.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因某种原因减少,则菜青虫的数量变化在较长时间内是()A.上升B.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不变16.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其共同的特点是()A.促进了生物的繁殖,丰富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B.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平衡C.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D.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7.人类的食物最终来自于()A.生物圈中的动物B.生物圈中的植物C.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D.血液中的营养物质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9.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示,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应是()生物体 A B C D E有机汞浓度0.05 7 0.51 68 0.39A.A→B→C→E→DB.D→B→C→AEC.A→C→B→DD.A→E→C→B→DE20.如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食虫鸟和食草昆虫B.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植物制造的有机物C.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占有3、4、5三个营养级D.此食物网包含3条食物链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某探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两个相隔较远的A田和B田中水稻上稻螟虫和其天敌青蛙的数量变化情日期A田B田螟虫青蛙螟虫青蛙5月10日106 8 98 95月15日喷杀虫剂未喷杀虫剂5月18日 2 0 86 86月10日226 1 58 9)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生物组成部分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2)5月18日A田中螟虫大幅度减少的原因是,此时B田则。
(3)从5月10日到6月10日的调查情况来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2.凯巴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狼等动物,为了发展野生鹿群,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狼;在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2)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狼群数量的骤减而,后则因植被的而减少。
(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物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能力。
人们应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23.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后,小华同学成了“生态迷”,他对校园内的两个池塘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池塘内有下列生物:水螅、河虾、鲫鱼、鲤鱼、青蛙、黑藻、睡莲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水草。
(1)他发现两个池塘内河虾的数量不同,由此对影响河虾生长的因素作出假设:鲫鱼数量越多,河虾数量越少。
请你也提出一种假设:。
(2)他采集了较多的黑藻、水螅、河虾和鲫鱼,养在家里的大鱼缸中,鱼底部放有从池塘中取来的淤泥,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来进行实验探究。
①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②为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小华在鱼缸中设计并安装了一盏日光灯和一台氧气泵。
你认为日光灯的作用是。
24.如下图是一个农业人生态系统模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2)在农村实验证明,该生态系统较为理想,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中的能量。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由通过所固定的太阳能。
(4)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等生物作为。
(5)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重复利用,提高了率。
(6)该生态系统是根据的原理建立的。
25.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相关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有许多鸟儿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子,有的鸟是杂食性鸟(即吃草子又吃昆虫)。
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
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上图是某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完整,请你补画完整。
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共有条。
(2)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菌和菌。
(3)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的鼠类大增,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和的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之,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
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4)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大量系列,毁坏森林。
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6.阅读短文后,根据短文完成问题。
我国西辽河冲积平矿泉水瓶上的科尔泌沙漠,以前曾盛长森林和草原。
20世纪以来,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过度放牧,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干旱风沙活动,草原便急速退化成沙漠。
有人把科尔泌沙地称作“人造沙漠”。
近年来,我国北方每年都会连续出现多次大范围、高强度的沙尘暴天气。
其出现的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和强度之大为50年来所罕见,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有关研究和统计表明,近50年来,沙尘暴频发与土地沙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见下表:年代(20世纪)50至60年代70至80年代90年代以后每年土地沙化面积1560 2100 2460(平方千米)每年平均沙尘暴次数7 14 23(次))把科尔泌沙漠称作“人造沙漠”的原因是。
(2)沙尘暴频发与土地沙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根据是。
(3)近年来,我国首都北京也频遭沙尘暴的袭击。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沙尘暴”已成为国内和国外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
如何防治沙尘暴,你有什么建议?(4)请你分析并说明怎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1)因为科尔沁沙漠是由于人们大面积毁林,垦草,过度放牧,使植被遭到人为破坏而形成的。
(2)从文中附表看出,随着土地沙漠化面积的扩展,每年沙尘暴越来越频繁。
(3)营造防护林,人工种草,减少放牧量,改放牧为圈养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