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
改良剂对盐碱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2020年第1期(上)改良剂对盐碱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景鑫鑫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不可或缺的有限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到2050年,全球农业生产必须增长60%,发展中国家需增长近100%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受人为不合理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壤板结、沙化、盐碱化、排水与通风性差、保水保肥能力低、侵蚀、水渗透性过强或过弱、钠交换程度高和贫瘠等现象逐渐普遍,造成土壤退化,加大半干旱地区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土壤与作物抵御灾害风险能力减弱,农业生产产出率偏低。
作为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土壤盐碱化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围绕土壤盐碱化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涵盖了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机理,土壤盐碱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盐碱地得到了有效利用。
盐碱地的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于机耕,具有潜在的肥力。
因此,开发利用盐碱地不仅可以扩大耕地种植面积,提高作物总产量,还可以扩大绿化面积,改良生态环境。
随着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快速发展,土壤盐碱地的改良技术多种多样。
笔者对近年来利用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盐碱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一、改良方法的选择盐碱土壤改良是一项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常见的改良措施主要有采取工程水利设施、增施有机肥、种植抗盐碱化植物、改良气候等方法。
国内的盐碱地改良起步较晚,主要有工程、化学和生物等改良方法。
工程改良法是建立健全排灌工程体系,进行脱盐、排水与洗盐; 生物改良法是建设防护林,种植耐盐植物和绿肥;化学改良法是向土壤中添加改良剂,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改善,从而达到降盐和降碱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施用土壤改良剂相比其他方法来说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快捷的方法。
土壤改良剂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于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开始于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展了利用天然高分子改良土壤的研究,但由于用量大、成本高而无法大面积推广。
我国盐碱地现状及改良研究进展

我国盐碱地现状及改良研究进展摘要:土壤盐碱化是威胁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问题,改良手段包括物理化学改良、生物改良以及工程措施等方法。
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的盐碱地现状以及改良手段,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关键词:盐碱土;盐分;改良;盐碱土是对盐土以及碱土的总称,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障碍性土壤,根据盐碱化的严重程度通常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土。
盐碱土在我国分布广泛,由于盐碱土性质不佳,对作物正常生长不利,大量的盐碱化土壤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耕地资源愈发紧张,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境内的大量的盐碱土地具有改良应用的价值,是潜在的耕地资源。
因此对盐碱土的改良利用关系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民生活质量。
1盐碱土现状1.1盐碱土的定义盐土通常指可溶性盐类物质含量大于2g/kg会影响到作物生长的土壤,碱土通常指交换性钠在土壤胶体中较多,且呈碱性的土壤。
由于盐土与碱土常混合存在,因此以盐碱土作物对盐土以及碱土的总称。
1.2盐碱土的分布及现状我国的盐碱地面积位列世界第3位,达到了9914万hm2,约占全球盐碱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大致有东部沿海、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以及新疆青海地区五片盐碱区,超过30%的盐碱地分布于西北、东北以及滨海地区,其中约有40%的盐碱地具有农业利用的潜力,占到我国耕地的10%以上。
滨海盐碱土本身的性质不利于土壤保肥。
2改良盐碱土研究进展2.1通过添加土壤改良剂进行改良在土壤中添加土壤改良剂,从而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盐碱土改良。
生物炭是一种来源广泛的土壤改良剂,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用生物炭对盐碱土进行改良。
孙枭沁等(1)针对江苏沿海围垦区盐碱土进行添加生物炭的改良研究,发现生物炭提高了土壤的饱和含水率以及饱和导水率。
周文志等(2)发现配施生物炭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降低土壤的盐分和PH。
董宁等(3)以菌糠为基质,添加石膏和硫酸铝,发现复合改良剂有效的改良了盐碱土,土壤容重、PH改良效果明显,但土壤盐分随着菌糠添加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1.引言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是指在上海市境内由于海水浸润和盐碱化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土地。
由于盐碱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滩涂盐碱地的改良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农业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进行介绍,并分析当前对该类型土地的改良研究进展。
2.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上海地处在我国的华东沿海地带,是一个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重要农业生产区。
由于上海地区地势较低,土壤盐碱化情况较为严重。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面积约为1400万亩,占上海市总面积的30%以上,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地区。
这些盐碱地在盛夏季节,经历连续雨水的冲刷后,盐分较高的土壤会使农作物长势受阻,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滩涂盐碱地的改良研究进展为了解决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存在的问题,农业科学界一直在进行土壤改良方面的研究。
目前,主要的改良方法包括土壤改良剂的应用、作物的选择种植、农业排水制度的改善等。
3.1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土壤改良剂是指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或有机物质等改良土壤结构和性质的技术。
通过添加石灰、腐殖质等物质可以中和土壤中过多的盐分,降低土壤的pH值,从而改善盐碱土壤的生长环境。
有研究表明,施用石膏、有机肥等改良材料,对提高滩涂盐碱地的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目前,这些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已经在上海地区的滩涂盐碱地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
3.2作物的选择种植针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的情况,科研工作者通过引进适应盐碱地生长环境的耐盐作物,如盐耐性水稻、盐耐性小麦等,以减少盐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这种方法通过选择种植适应盐碱地环境的作物,可以减少盐分对作物的伤害,提高作物的产量。
3.3农业排水制度的改善目前,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排水制度相对较差,造成了土壤中盐分积累较为严重。
对农田排水系统的改善将是解决盐碱地问题的重要途径。
盐碱土改良技术中的微生物研究

盐碱土改良技术中的微生物研究引言盐碱土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盐碱土指的是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植物难以生长。
为了解决盐碱土的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盐碱土改良技术。
其中,微生物研究在盐碱土改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盐碱土改良技术中微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微生物在盐碱土中的功能微生物在盐碱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降低土壤盐碱含量微生物能够分解和转移土壤中的盐分,通过其代谢活动将盐分转化为可溶解或可挥发的化合物,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例如,一些盐耐受微生物如嗜盐细菌和真菌,可以在高盐环境下存活并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
此外,盐碱土中的某些微生物还能分解土壤中的碱性物质,改善土壤酸碱性。
2. 提高土壤质地和肥力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有机酸和胶体物质,改善盐碱土的质地和结构。
有机酸能够与土壤中的过量盐分形成配位络合物,减少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此外,有机酸还能够溶解土壤中的矿物质,释放植物所需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
微生物还能够产生多种植物生长因子,如植物激素和促进根系发育的物质,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二、盐碱土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盐碱土微生物主要包括盐碱耐受菌、解钠菌、硅酸盐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在高盐碱环境下生存和繁殖,并对盐碱土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
其中,盐碱耐受菌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微生物。
盐碱耐受菌能够在高盐碱环境下保持正常的代谢活动,并利用盐分作为能量来源。
解钠菌则能够分解土壤中的过量钠离子,减少盐碱土的钠离子含量。
硅酸盐细菌则能够分解土壤中的硅酸盐矿物质,释放出养分供植物吸收。
三、盐碱土微生物研究的应用盐碱土微生物研究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盐碱土改良和植物适应性研究。
1. 盐碱土改良通过研究盐碱土中的微生物,科学家们发现一些能够耐受高盐碱环境的微生物物种。
这些微生物可以被引入盐碱土中,通过其代谢活动降低盐碱含量。
盐碱地修复技术研究

盐碱地修复技术研究一、概述盐碱地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自然生态系统。
由于这种生态系统的特殊性质,盐碱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受到了很多威胁,而且这种威胁会不断加强。
因此,人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来修复盐碱地,以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
本文将对盐碱地修复技术研究进行详细讨论。
二、盐碱地的形成原因盐碱地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类行为,以及自然原因引起。
在人类行为方面,主要包括大规模农业和大量使用化肥等行为。
这些行为导致了盐碱地的土壤盐分量超过正常水平。
由于各种原因,水分排放导致土壤表面的盐分结晶,这使得土壤表面变得更加干燥,从而导致盐分积累更加严重。
在自然原因方面,主要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
三、盐碱地修复技术盐碱地修复技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技术,因为盐碱地的治理需要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不同的土层和水文条件等进行不同的修复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盐碱地修复技术。
1、机械化修复技术机械化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地整治、土地回灌和遮荫。
土地整治是一种机械化技术,它可以使盐碱地上的土壤更加肥沃,从而使植物能够生长。
土地回灌是一种机械化技术,它通过大量的水灌溉来淘汰盐分,从而恢复土壤生态系统。
遮荫是一种机械化修复技术,它通过有效的遮荫来降低土壤表面温度,减少盐分的积累。
2、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盐碱地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可以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盐分来减少盐分的堆积,从而提高土壤的肥沃度。
这种技术在很多盐碱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植物修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所选植物种类,种植密度,植物营养水平和土壤条件等。
常见的植物种类包括草地植物和耐盐树种等。
3、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一种使用化学物质来减少或消除盐碱地的盐分含量的技术。
使用这种技术的主要原因是它可以快速地减少盐分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肥沃度。
但是,由于化学物质的副作用和环境影响,这种技术往往是有限制的。
四、盐碱地修复技术的潜在问题盐碱地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其中一些问题可能与修复目标有关,例如,修复目标的明确性,监测和评估等。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盐碱地是指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土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特别是中国的西北地区。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盐碱地的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到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盐碱地的存在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流失严重,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盐碱地上的盐碱物质会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进入到河流和湖泊中,引发水质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盐碱地上的植被覆盖较差,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
为了解决盐碱地带来的种种问题,盐碱地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主要的治理方法等方面,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克服。
有必要加强盐碱地治理研究,提出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盐碱地的治理和恢复。
1.2 研究目的盐碱地治理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索盐碱地形成的机制和规律:通过研究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可以深入了解盐碱地的特点和环境背景,从而为有效治理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
2. 分析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盐碱地对农田生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危害程度,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3. 探索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方法和措施:通过研究盐碱地治理的主要方法和具体措施,找出适合不同类型盐碱地的治理方案,提高盐碱地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4. 为盐碱地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通过研究盐碱地治理的进展和现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农业专业人士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盐碱地治理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盐碱地治理的研究意义在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恢复土壤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盐碱土改良技术研究

盐碱土改良技术研究一、引言盐碱土对于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包括降低土壤肥力、抑制植物生长和影响作物产量等。
因此,如何改良盐碱土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盐碱土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二、盐碱土的成因盐碱土是指土壤中水溶性盐和钠离子过多,PH值偏高,且无机物含量较高的土壤。
盐碱土的形成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和人类活动。
主要的成因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因素。
干旱和高温的气候条件可以导致土壤水分蒸发,而未被排除的盐类和钠元素则会留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形成盐碱土。
2. 土壤因素。
盐碱土的形成还与土壤质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数量等有关。
如果土壤缺乏生物量,则该土壤会变得更为厚重,盐类和钠元素在土壤中也会留存更长时间。
3. 地形因素。
地表的岩石类型和地形特征对盐碱土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地表在阳光下暴露时间较长的区域往往会更容易形成盐碱土,而低洼地区则会因为水流不畅,盐碱度也会更高。
4. 人类活动。
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活动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对盐碱土的类型和分布产生影响。
三、盐碱土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盐碱土改良技术是指将盐碱土转化为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壤的一系列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盐碱土改良技术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1. 化学改良技术。
化学改良技术是指通过施加化学剂对盐碱土进行处理。
流行的技术包括石灰施用、硫酸钙施用、硫酸亚铁施用和硫酸铝镁等。
这些化学剂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钠元素,同时降低土壤中的盐分,以改善盐碱度。
2. 生物改良技术。
生物改良技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对盐碱土进行改良。
包括了绿肥、环境修复菌和盐耐性植物等。
这些生物改良措施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3. 物理改良技术。
物理改良技术是指在盐碱土上施加物理力量来改造土壤结构,以提高水分的浸透性,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常用的物理改良技术包括耕作、翻土、压实和蒸发等。
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自治区,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质构造的特殊性,新疆部分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盐碱地。
这些盐碱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因此,对新疆盐碱地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新疆盐碱地的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文章将回顾新疆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分析近年来盐碱地的变化趋势。
文章将重点介绍目前针对新疆盐碱地治理的各种措施,包括水利改良、生物改良、化学改良等,以及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估。
文章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解决新疆盐碱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不断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相信我们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盐碱地治理方法,为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变化新疆,作为中国最大的自治区,其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具有独特性。
由于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加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灌溉方式,导致盐碱地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变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目前,新疆盐碱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低洼地带。
这些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盐分容易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地。
据统计,新疆盐碱地的总面积已达数百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相当大比例。
近年来,新疆盐碱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盐碱化程度的加深。
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涝等,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过量灌溉等,也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在地表累积,进一步加剧了盐碱地的形成和扩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世界生态学, 2014, 3, 30-36Published Online May 2014 in Hans. /journal/ije/10.12677/ije.2014.32005Progress on Salinization Soil RestorationMethodYufang Sun1, Lichun Niu2, Fuqiang Song2*1College of Sino-Russi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Email: sunyufang1026@, *0431sfq@Received: Feb. 18th, 2014; revised: Mar. 18th, 2014; accepted: Mar. 25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Salinization of soil not only leads to the decrease in soil productivity, but also elicits various kind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ith the increase in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effec-tive methods for repairing the saline soil are in urgent need. In this review, the cause and the type of salinization soil were elucidated, and afterwards the restoration methods to salinization soil were synthetized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prospect was put for-ward pertaining to the further required investigation on salinization soil restoration, on which the plant-microbial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the focus in the future and has a great spread and application potential.KeywordsSalinization Soil, Cause, Restoration Method, Bioremediation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孙玉芳1,牛丽纯2,宋福强2*1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哈尔滨2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Email: sunyufang1026@, *0431sfq@收稿日期:2014年2月18日;修回日期:2014年3月18日;录用日期:2014年3月25日*通讯作者。
摘 要土壤盐碱化不仅导致土壤生产力降低,而且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必须寻求有效方法修复盐碱土壤。
文章主要阐述了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及类型,并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了盐碱土壤修复的方法,最后对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指出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关键词盐碱土,成因,修复方法,生物修复1. 引言盐碱土资源是我国一种很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随着人口增加与土地减少、资源短缺与生态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盐碱地来缓解危机,使人类的食物供应获得更为广阔的来源。
土壤盐碱化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 × 108 hm 2,且每年以1.0~1.5 × 106 hm 2速度增长[1]。
其中,我国盐碱土面积约为9.9 × 107 hm 2,主要分布于5个大区的23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原,包括滨海盐碱土区、黄淮海平原盐碱土区、西北半干旱盐碱土区和干旱盐碱土区以及东北盐碱土区[2],同时,土壤盐碱化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寻求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和改良盐碱土壤,已经引起了学者及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本文针对国内外盐碱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土壤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土壤盐碱化概况2.1. 土壤中盐分来源土壤中的盐分包括不同的离子,如Cl −、24SO −、23CO −、3HCO −、Na +、K +、Ca 2+、Mg 2+等。
通常情况下,它们在土壤溶液中作为营养成分。
当这些离子的浓度达到足以对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时,就成为盐分。
主要来源:(1) 海洋,如风暴潮、海雾、海水入侵等。
(2) 土壤母质,如离子含量高的岩石、火山灰和矿质分解等。
(3) 成土运动,如自然条件下离子变化。
(4) 过量施肥,肥料中的一些离子残留在土壤中。
(5) 动植物分解物,部分无机离子若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则进入土壤。
2.2. 土壤盐碱化原因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很多,主要与气候干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大等因素有关,母质、地形、土壤质地层次等对盐碱化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2.3. 中国土壤盐碱化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现代盐碱化:在现代自然环境下,积盐过程是主要的成土过程;二是残余盐碱化:土壤中某一部位含一定数量的盐分而形成积盐层,但积盐过程不再是目前环境条件下主要的成土过程;三是潜在盐碱化:心底土存在积盐层,或者处于积盐的环境条件(如高矿化度地下水、强蒸发等),从而可能发生盐碱成分在土壤表面积聚的情况,而导致土壤的潜在盐碱化。
3. 盐碱土壤修复方法3.1. 水利工程及农业修复方法通过水利工程设施,改善用水、管水方法,以便淋洗、冲淡盐分,调控地下水位,达到改良盐碱土目的[3]。
暗管排水技术是土壤改良中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措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用较多。
在宁夏银南灌区,排水工程获得了突出的效果,暗管对农业增产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4]。
根据水盐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控制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减轻盐分积累起到良好的作用[5]。
为减少农田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可利用地膜覆盖[6]、水泥硬壳覆盖以及施用土壤改良剂[7]进行盐碱土改良。
在农业生产中实行有效的耕作措施,可以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它包括深耕细耙、增施绿肥和发展节水农业。
深耕细耙,即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又能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增强透水透气性和田间持水量,达到保水保肥,降低盐分危害的目的。
增施绿肥不仅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林木根际微环境,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抑制盐分积累的目的[8]。
发展节水农业的主要措施是种植耐旱作物,或采用滴灌、喷灌、管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方式,这样不仅能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还能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从而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9]。
另外,很多地方尝试在盐碱地上种植一些耐盐作物、蔬菜等,如山东东营、辽宁营口等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并在水稻田中养鱼,放鸭等。
卢艳丽[10]研究燕麦与不同作物混作抗盐碱生理特性表明,混作比单一作物抗盐碱能力强。
3.2. 化学修复方法化学修复方法就是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轻或消除盐碱危害作用[11]。
主要利用其中的钙代换出土壤中的代换性钠,或用生成的酸直接中和土壤的碱性,达到改良目的。
碱土化学改良剂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含钙物质,如石膏、磷石膏、电厂脱硫后的煤灰石膏;另一类是酸性物质,如硫磺粉、硫酸、硫酸铝、硫酸亚铁等。
王彬等[12]采用大田和盆栽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脱硫废弃物后对盐碱土壤的改良状况及对油葵(Helianthus annuus)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的施用能显著改良盐碱土壤,促进油葵的生长。
魏耀锋等[13]研究得出脱硫废弃物施用量为 2.5t/亩时,盐碱土壤改良效果最好,枸杞根系生长最旺盛。
有时利用2种或数种化学物质作为盐碱土壤改良剂,例如王晓洋[14],采用4种土壤改良剂,通过改良剂单施和改良剂与石膏配施试验,分析测定了施用这些改良剂后的土壤含盐量和pH值,并测定了作物产量,结果表明,腐殖酸与石膏配施是滨海盐渍土适宜的改良剂组合。
但是,化学改良措施若不与生物、水利改良措施相结合,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3.3. 生物修复方法3.3.1. 动物修复方法盐碱土壤的动物修复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土中生存的动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将体内的某些分泌物排放于盐碱土壤中,与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土壤盐碱度,改良盐碱土。
蚯蚓是土壤中分布广泛的动物之一,伍玉鹏等[15]研究得出,接种蚯蚓能够改善盐碱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是巩固盐碱地改良效果、促进盐碱地持续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同时,由于动物的生理活动,松动土壤,改善土壤生物结构、土壤孔隙度和含水率等。
申雪庆[16]利用蚯蚓处理污泥产生的蚯蚓粪有机肥研究其对盐碱土壤生化关键指标的影响,进而探讨利用蚯蚓粪来改良盐碱土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但盐碱土壤的动物修复方法研究成果欠缺,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
3.3.2. 植物修复方法盐碱土的植物修复方法主要是通过种植耐盐碱的植物,依赖植物的生长发育吸收土壤中的盐碱成分,从而降低土壤的盐碱度,达到修复盐碱地的目的。
此方法的功效比较强、经济实惠并且自然环保,研究成果比较多。
(1)种植草本植物: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经人工种植后能够在碱斑地上生长发育,并对盐碱土壤具有改良作用。
陈刚等[17]研究表明,星星草的生长增强了盐碱草地土壤氮素的矿质化作用和生物固氮强度,最终促进了盐碱草地的氮素沉积,达到了适合于其它物种的生长的水平,从而使碱斑植被得以恢复。
吴春霞等[18]通过植物的耐盐胁迫实验发现了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猪毛菜(Salsola collina)、艾蒿(Artemisia argyi)和补血草(Limonium sinense)4种耐盐生植物对盐碱土的修复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