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修复技术

合集下载

环境修复的技术与方法

环境修复的技术与方法

环境修复的技术与方法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包括水体污染、土地退化、大气污染等多种形式。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环境修复变得至关重要。

环境修复是通过利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恢复、改善或重建受污染或受损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修复的一些常用技术和方法。

一、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来修复受污染土壤或水体的方法。

植物可以通过吸收、降解或稀释有毒物质来改善环境质量。

植物吸收有毒物质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和蒸腾两个途径进行。

根系吸收指的是植物的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蒸腾是指植物通过叶片排放水蒸气的同时,将有毒物质带走。

植物修复技术通常结合其他修复技术使用,例如配合土壤改良剂来提高修复效果。

二、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其他生物来降解、转化或去除有害物质的过程。

微生物修复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生物修复技术,它通过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分解和转化污染物质。

一些具有降解能力的菌类可以将有机物质降解成无害的物质。

此外,植物和动物也可以作为生物修复技术的一部分。

例如,利用植物来修复油污染地区,或者利用蚯蚓来改善土壤质量。

三、土壤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是一种将污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土壤改良剂可以通过吸附、沉淀、解吸、稳定化等方式与有毒物质发生作用,并改变其化学性质,从而减少或去除其对环境的危害。

常见的土壤改良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石灰等。

土壤改良技术通常结合其他修复技术使用,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四、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或分离有害物质的过程。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用于固体废物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质的处理。

常见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筛分、沉降、过滤、吸附和电渗等。

物理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大颗粒或可见的有害物质,但对于微小颗粒或溶解态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差。

五、综合修复技术综合修复技术是将多种修复技术综合应用于环境修复中,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综合修复技术通常根据不同的修复需求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进行组合应用。

什么是环境修复技术

什么是环境修复技术

什么是环境修复技术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环境污染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环境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环境修复技术呢?简单来说,环境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和工程手段,对已经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和恢复,使其重新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环境修复技术的种类繁多,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领域。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壤蒸汽抽提、热脱附、固化/稳定化等方法。

以土壤蒸汽抽提为例,它是通过在污染土壤中设置抽提井,利用真空设备将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抽取出来,从而达到降低土壤污染程度的目的。

热脱附则是利用高温将污染物从土壤或固体废弃物中挥发或分解,使其得以去除。

化学修复技术常见的有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和化学淋洗等。

化学氧化法是通过向污染介质中加入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将污染物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化学还原法则是利用还原剂将高价态的污染物还原为低价态,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

化学淋洗是使用特定的化学溶液对污染土壤进行冲洗,将污染物溶解并带出土壤。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和转化污染物,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微生物修复是其中的重要手段,通过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分解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植物修复则是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和转化作用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比如一些超积累植物能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环境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土壤修复方面,由于工业污染、农业化学品的过度使用以及垃圾填埋等原因,许多地区的土壤受到了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污染。

通过采用合适的环境修复技术,可以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水体修复中,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环境治理和修复的技术和方法综述

环境治理和修复的技术和方法综述

环境治理和修复的技术和方法综述环境治理和修复是一个关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采取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来治理和修复环境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环境治理和修复常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参考和思路。

一、大气环境治理和修复的技术和方法(1)污染物减排技术:通过改善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等途径,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常见的技术包括燃烧优化技术、脱硫、脱硝等。

(2)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借助先进的监测设备,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手段,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御能力,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二、水环境治理和修复的技术和方法(1)水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常见的技术有曝气、沉淀、吸附、生物处理等,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2)水资源保护技术: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实现对水环境的治理与修复。

(3)湿地恢复技术:湿地作为水土保持和净化水质的重要生态系统,对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有助于改善水环境的质量。

三、土壤环境治理和修复的技术和方法(1)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手段。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化学修复利用氧化剂、还原剂等化学物质进行修复;物理修复则通过土壤深翻、覆盖等方式改善土壤质量。

(2)土壤保育技术:包括定期施肥、合理耕作、植被覆盖等手段,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平衡,实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的完善。

四、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的技术和方法(1)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手段,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和生态服务功能。

(2)生态工程技术:采用人工修复和生态工程手段,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湿地修复、河流水库的生态修复等。

环境修复技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环境修复技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环境修复技术解决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环境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来恢复、修复受到污染的环境,并使其重新达到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状态。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环境修复技术,并探讨其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方面的有效性。

一、土壤修复技术1. 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是由于工业废料、农药、重金属等物质的排放导致的,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土壤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通过土壤翻晒、堆肥等手段去除有害物质;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生物方法则是通过微生物、植物等自然因素来修复土壤。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修复污染土壤,提高土壤质量。

2.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转运、还原和稀释作用来修复污染土壤。

常见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吸附、积累、还原和转化等作用。

例如,一些植物可以通过吸附重金属离子来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而一些植物则可以通过积累来稀释有毒物质的浓度。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工程中。

二、水体修复技术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受到污染的现象,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体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1. 水体生态修复水体生态修复是通过重建水生态系统的物理结构和生态功能,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例如,重新植被、修复湿地、引入适应环境的鱼类等手段都可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减少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

2. 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河流和湖泊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过度的肥料使用、工业废水排放等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引发藻类过度繁殖的问题。

为了控制富营养化,可以采用人工增氧、生物修复等方法来改善水体环境。

三、大气修复技术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大气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减排措施和空气净化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环境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修复和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的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修复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修复、水体修复和大气修复三个方面介绍环境修复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土壤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引入特定的植物或微生物来恢复受污染土壤的功能。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和转化有毒物质,促进土壤的净化和恢复。

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则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有毒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的作用。

这些方法在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有机物分解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例如,采用土壤挖掘、回填和隔离等方法,将受污染的土壤剥离并取出,然后填充新的无污染土壤。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动力场技术、超声波技术和热解技术等对土壤进行治理,以实现土壤修复的效果。

二、水体修复技术1.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隔离、悬浮沉降和浮游植物治理等方法。

物理隔离是通过构筑隔离屏障,将受污染水体与干净水体进行隔离,以阻止污染的扩散。

悬浮沉降则是利用重力沉淀原理将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浮游植物治理是利用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在水体中吸收和转化有害物质。

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和转化。

例如,利用氧化剂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利用沉淀剂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沉淀和去除。

这些化学方法在水体净化、海洋污染处理和地下水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大气修复技术1. 气象修复技术气象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影响气象条件,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例如,通过人工降雨、喷雾和离子安装等手段来清除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以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调控大气流动和温度分布,降低污染物扩散的程度。

2. 废气处理技术废气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对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净化。

生态环境修复的新技术有哪些

生态环境修复的新技术有哪些

生态环境修复的新技术有哪些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我们的生态环境,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研发出了一系列新技术。

这些新技术为生态环境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和转化污染物,从而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例如,在土壤修复中,某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农药等,将它们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自身的生长繁殖,逐渐增加在土壤中的数量,提高修复效率。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微生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一些细菌和藻类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同时,还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改善水质。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修复过程相对较慢等。

二、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来吸收、转化、降解或固定污染物的技术。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并将其运输到地上部分,然后通过代谢过程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将其固定在植物组织中。

例如,一些超积累植物能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镉、铅、汞等,并将其积累在体内。

这些植物在生长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收割的方式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去除。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的物质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增强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美化环境等优点,但也存在修复周期长、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有限等不足之处。

三、土壤气相抽提技术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是一种用于去除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污染土壤中设置抽提井,利用真空泵产生负压,将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抽取到地面上进行处理。

环境修复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如今,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修复技术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环境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手段和科学方法,对受到污染或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和修复的过程。

本文将围绕环境修复技术进行探讨,并介绍几种常见的环境修复技术应用案例。

一、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础,但由于污染物的排放和不当的利用,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修复技术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

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作用来降解和减少污染物,常见的方法有菌根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菌根修复是通过引入具有修复作用的菌根植物,通过菌根植物和土壤菌根共生菌根菌根共生以促进土壤污染物的降解和减少。

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引入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物理修复主要包括土壤剥离、土壤深层堆积和土壤通气等方法。

土壤剥离是将受污染的土壤剥离并替换为新土进行修复。

土壤深层堆积是通过将新土加入到原土壤之下,形成新的土壤层,使污染物得到隔离和稀释。

土壤通气是通过给受污染土壤通入适量的氧气,以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化学修复利用化学剂和吸附剂来降解和还原土壤中的污染物,常见的方法有化学还原法和化学稳定法。

化学还原法是通过添加还原剂将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还原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化学稳定法则是通过添加吸附剂使污染物稳定,并减少其对环境的进一步影响。

二、水体修复技术水体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排放的废水,水体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水体修复技术是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常见的水体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

生物修复主要包括湿地修复和人工鱼礁修复。

湿地修复是指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的吸附作用和湿地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净化水体。

人工鱼礁修复是通过沉积人工鱼礁,为水体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

物理修复主要包括浮动湖底植被修复和淤泥清淤修复。

环境污染修复技术与案例分析

环境污染修复技术与案例分析

环境污染修复技术与案例分析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环境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介绍,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展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潜力。

一、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概述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对受到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进行恢复和修复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和修复目标,环境污染修复技术可以分为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方法。

1.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生物反应,通过吸附、降解、转化等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典型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生态修复等。

例如,植物修复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和转化作用,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修复则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生态修复通过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自然界的自净能力。

2. 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去除污染物或改变其分布状态的技术方法。

例如,吸附、吸附剂浸泡、过滤和薄膜分离等技术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

而电渗透、超滤和气体吸附等方法则可以去除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污染物。

3.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等化学反应可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絮凝、沉淀和氧化等,可以去除水体中的颗粒物和有机物。

二、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1. 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案例: 铬是一种具有毒性的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山东某工业区土壤中铬的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使用植物修复技术,选择了铬耐受性较强的植物进行种植,如苦草、泽兰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物修复,结果显示植物生长良好且吸收了大量的铬,土壤中铬的含量得到有效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修复技术Environmental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32学分:2.0考核方式:考查中文简介:环境修复技术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种治理土壤、沉积物、水体和海洋中有毒化学品污染的新技术。

本课程重点围绕生物修复技术,主要讲授生物修复的基本特点及其理论基础,即微生物对污染物的作用及其毒理效应、污染物对生物降解的作用、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等。

同时,本课程结合实例以专题形式介绍修复技术在不同污染环境中的应用,包括富营养化湖泊和河涌的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机污染物土壤的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连作土壤微生物污染的修复和农业非点源污染修复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掌握针对不同污染环境下所采用的生物修复技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为培养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环境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环境修复技术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课程,需要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毒理学、工程学、土壤学、水文地质学、植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本课程从生物修复的基本知识入手,重点介绍不同污染环境下所采用的修复技术、污染物降解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使学生对生物修复的原理、发展、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明晰和透彻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调查研究和专业网站学习法等。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3 第一节本课程授课内容、成绩评定与学习方法了解第二节背景知识了解第三节基本概念掌握第四节工程实例理解重点与难点:①基本概念:环境修复、生物修复、生物修复三者的概念区别。

②掌握环境修复技术类型、生物修复类型、生物修复的特点、生物修复的局限性、生物修复的原则。

③了解微生物修复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植物对环境中金属的去除。

④了解一些生物修复方面的工程实例: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浮岛、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①是否掌握环境修复技术的类型(根据修复受体不同分类)。

②是否了解近年来广州治水状况及存在问题。

③是否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第二章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 3 第一节湖泊概况了解第二节湖泊的演化了解第三节湖泊的富营养化掌握第四节湖泊的富营养化防治掌握第五节展望理解重点与难点:①基本概念:湖泊,人工湖泊,淡水湖、咸水湖和盐湖,矿化度,湖泊的演化,湖泊的富营养化等。

②了解我国的湖泊分布,处理好湖泊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③掌握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判断标准。

④理解湖泊富营养化的机制和实质。

⑤了解目前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主要方法及具体的湖泊生态恢复实践。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①是否掌握湖泊,人工湖泊,矿化度,湖泊演化,湖泊的富营养化等基本概念。

②是否理解和掌握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判断标准,湖泊富营养化的机制和实质,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主要方法。

③是否理解与掌握湖泊生态恢复的必要性与作用。

第三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4第一节湿地与人工湿地概述了解第二节人工湿地分类及组成理解第三节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掌握第四节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掌握第五节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理解第六节人工湿地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理解重点与难点:①基本概念:湿地,人工湿地。

②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和功能,了解国内外人工湿地发展现状。

③掌握人工湿地的概念、分类及组成。

④理解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学会简单的人工湿地工程设计。

⑤了解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①是否掌握湿地、人工湿地等基本概念。

②是否掌握人工湿地的分类方法及类型。

③是否理解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

第四章河涌的生态修复 3 第一节河涌污染现状了解第二节河涌生态修复技术及修复目标掌握第三节国内外河涌修复工程实例理解重点与难点:①河涌污染成因及生态修复目标。

②河涌生态修复技术比较。

③河涌生态修复技术工程应用概况。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①是否了解河涌污染的原因。

②是否掌握河涌生态修复原理。

③是否掌握针对河涌不同污染原因能采用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

第五章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4 第一节土壤中的油类污染物理解第二节原位催化生物降解掌握第三节荷兰案例了解第四节“宁波样本”了解重点与难点:①基本概念:油类物质、油类的性质和扩散特点。

②掌握油类物质有哪些风险,可以采用的研究策略和修复方法、以及费用有哪些方面。

③了解什么是原位催化生物降解?特定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催化降解方法、初步论证和可行性评价。

④掌握原位催化生物降解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⑤了解一些工程案例中所选取的修复方法的原因。

如荷兰于登镇中心区的大型厌氧修复项目、荷兰哈勒姆市中心的直接注射修复项目、阿尔默洛采用生物强化加速生物修复项目、宁波某化工厂丙烯腈泄漏(原位修复)、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异位修复)、原宁波制药厂(异位修复)。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①是否了解什么是腾笼换鸟。

目前我国各城市工业用地腾笼换鸟之后存在哪些问题。

我国涉足土壤修复领域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②是否了解什么是土壤中的油类物质和其存在的危害和风险。

③是否理解什么是原位催化生物降解和污染物在生物降解过程中起的作用。

④是否掌握面对各种各样的土壤污染或场地污染如何选择切实可行修复技术。

第六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 4 第一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概况了解第二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理解第三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掌握第四节展望理解重点与难点:①基本概念:植物修复,玻璃化技术,固化技术,电动修复,反应渗透墙技术等。

②了解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污染现状,污染危害。

③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基本策略,植物修复技术。

④理解污染场地修复的技术标准。

⑤掌握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常用的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①是否掌握植物修复,玻璃化技术,固化技术,电动修复,反应渗透墙技术等基本概念。

②是否理解和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基本策略、污染场地修复的技术标准、植物修复技术以及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常用的方法。

第七章土壤微生物污染修复技术 4 第一节引起环境污染的有害微生物了解第二节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理解第三节有害微生物污染环境及评价了解第四节案例分析:以连作土壤青枯病的生物修复为例理解重点与难点:①微生物引起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危害。

②土壤微生物污染的监测与评价。

③针对连作引起的微生物病害如何有效防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①通过本章学习是否了解微生物引起的主要环境污染和危害。

②是否掌握生物修复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机理。

第八章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 4 第一节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突发的水环境事件了解第二节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及其特点掌握第三节非点源污染的由来掌握第四节非点源污染的危害掌握第五节非点源污染研究理解第六节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理解重点与难点:①基本概念:水体污染,水体复合污染,水华,赤潮,污染负荷,非点源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扩散源污染,农业地表径流污染,城市地表径流污染,雨污合流制溢流污染。

②从宏观上了解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突发的水环境污染事件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水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③掌握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和特征,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概念的区别,影响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因素。

④掌握非点源污染发现的过程及世界主要国家针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所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

⑤了解目前非点源污染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及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⑥了解目前在实践中主要应用的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相关技术措施及对策。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①是否掌握非点源污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扩散源污染,农业地表径流污染,城市地表径流污染,雨污合流制溢流污染等基本概念。

②是否掌握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和特征、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概念的区别、影响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因素。

③是否掌握非点源污染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

④是否了解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历程以及实践中主要应用的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技术措施及对策。

第九章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开发及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3 第一节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及利用技术概况了解第二节利用有机废弃物制造有机肥料及应用理解第三节利用废弃天然动植物蛋白制造高吸水性树脂及应用了解了解第四节利用造纸黑液木素和羽毛蛋白、棉籽蛋白制造缓/控释肥料技术及应用第五节利用园林废弃物、污泥等制造节水保肥复合基质及应用理解重点与难点:①基本概念: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有机肥料、基质、高吸水性树脂、木素、缓/控释技术等。

②了解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概况与利用技术。

③掌握堆肥的一般原理。

④了解废弃天然动植物蛋白制造高吸水性树脂、造纸黑液木素和羽毛蛋白、棉籽蛋白制造缓/控释肥料技术概况。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①是否掌握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有机肥料、基质、高吸水性树脂、木素、缓/控释技术等基本概念。

②是否掌握堆肥原理。

③是否理解和掌握废弃天然动植物蛋白、造纸黑液木素、羽毛蛋白、棉籽蛋白、污泥等在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等。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一)教材1. 沈德中.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二)教学参考资源参考书:1. 吴启堂,陈同斌.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2. 尹军,崔玉波.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郑粉莉,高学田,李靖.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用户指南及操作手册.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教学参考网站:1. 中国环境网——/2. 中国环境保护网——/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4. 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6. 万方数据-- 7. 中国期刊网-- 大纲修订人:肖相政、陶雪琴等修订日期:2014年4月大纲审定人:审定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