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我们的考察计划

填空题:1. 在确定考察内容和题目时,必须明确(考察主题)。

2. 计划工作包括(活动内容)的计划和(活动过程)的计划。组织工作包括对(人员的组织)和(活动过程的)组织。

3. 外出选择活动地点时,要注意(安全),最好与(大人)一起去。

4.制定一个完整的书面计划,我们应该先弄清(考察主题)和(目的),然后商议(怎样计划)与(组织)。

问答题:考察活动怎样准备?答:(1)商议考察活动的内容;(2)明确考察活动目的;(3)确定考察活动的时间、地点和路线;(4)确定小组分工;(5)做好材料准备;(6)讨论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吃得好吗?

1.(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于种类繁多的事物,可以用(分类)的方法去研究它们。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2.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或(保持)食品的颜色、味道、形态,而在食品中添加的东西。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色素)(香精)(糖精)(防腐剂)(膨化剂)等。.

3. 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4. 超量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可导致(过敏、畸形、癌变)。即便是加了天然色素或天然抗氧化剂的食品,也未必是安全的。

5. 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可是任何一种食物中不可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因此,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

6. 绿色食品是指(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

7. 动物是有食性的,分为(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我们人类是(杂食性)动物,所以要(科学合理搭配食物)。

8(淀粉)遇碘变(蓝色)。口腔里的唾液会把(淀粉)消化掉。

9、在购买食品和饮料时,要注意商标上的(生产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10、肝脏能分泌(胆汁)、脾脏分泌(胰岛素)流到(小肠),帮助(小肠)完成消化吸收任务。

11、胃里有(胃液),能杀死一些(病菌),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问答题:1.食物是怎样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的?

答:在口腔里,分泌(唾液),消化掉其中的一些(淀粉)。胃里有(胃液),能杀死一些病菌,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肝脏能分泌(胆汁)流到小肠,帮助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任务。小肠里的肠液、胆汁、胰液一起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养料被小肠壁上的绒毛里血管吸收,传到全身各处。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慢慢进入大肠,形成粪便从肛

门排出。

2. 如何检验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如何检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答:(1)检验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的方法是用碘酒滴在食物上,若食物表面出现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否则,就不含有大量淀粉或不含有淀粉。(2)检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的方法是将食物放在火上烧,若食物燃烧后发出难闻的焦臭味,说明该食物中一定含有蛋白质。

3.按人体消化系统的顺序把各个主要消化器官写下来。答:主要有口腔、食道、胃、肝脏、小肠、大肠。

4. 按顺序写出食物金字塔每层的内容。盐油糖肉蛋类蔬菜米面

5.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食谱,并为食谱设计一个广告。

答:我的一日三餐食谱

我的食谱广告:①好吃不贵价格实惠②科学营养身体健康

6、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以及常见的食物:

(1)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头发、指甲、内脏、血液等的主要成分,是构成人体(细胞)促进生长的(基本材料)。瘦肉、鸡、鱼、蛋、牛奶、豆类等。(2)淀粉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支持我们的(运动)。小麦、大米、红薯、玉米等。(3)脂肪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大豆、花生、香油等

(4)糖类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调节身体机能。糖果、水果里

(5)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帮助我们的身体成长,保持身体健康。蔬菜、水果等。

7、绿色食品的三个标准是什么?(见课本19页)

答:1、产品的原料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2、原料作物的生长过程及水、肥、土条件必须符合一定的无公害控制标准,并接受农业部环境检测中心监督。3、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储存运输过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

8、画出绿色食品标志。(见课本19页)

第三单元

填空题:

1、小河污染物的考察应用了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活动时要(充分准备),(遵守规则),(相互尊重),(团结合作)。

2. 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一部分不溶解的杂质会沉到底层。这就是(沉淀)。

3、水中加入(明矾)或(其他混凝剂),可以加快杂质的沉淀。沉淀后的水中,还有许多细小的杂质,可以再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他们。

4、经过沉淀和过滤后的水,还要进行(消毒),这样才能杀死水中的细菌。(煮

沸)是常用的既简便又可靠的消毒方法。

5. 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游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生活在水中。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都是鱼。

6、(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大部分是(海水)。

7、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总量的(3%)。就是这么少的淡水,还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变成了(冰山)、(冰川)。

8、(沉淀)、(过滤)、(消毒)是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是自来水的净化方法。

世界上的鱼类大约有(20000)余种,其中淡水鱼类有(8000)余种,海洋鱼类有(12000)余种。

9、会发光的鱼(烛光鱼),会钓鱼的鱼(提灯鮟鱇),会发电的鱼(鳐鱼),会飞的鱼(飞鱼)。能杀死鲨鱼的是(硬腭鱼)。

10. 水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11.(实地考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活动时,要(准备充分),(遵守规则),互相(尊重),(团结合作)。

12.美国鱼类科学家苛亨设计了(鱼类名录调查表),花费了(7年)的时间。

问答题:

1. 设计一个实验,来净化家里的洗菜水。

答:①当水中有较大的泥沙或菜叶时,用沉淀的方法;②沉淀后,有较小的不溶解的杂质时,用过滤的方法除去;③沉淀和过滤后,用加消毒剂或是煮沸的方法,水就变干净了。

2. 设计一枚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邮票。

3. 我们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趋减少,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如何来节约使用淡水资源?

答:⑴. 从生活小事做起,不浪费水。⑵积极向他人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⑶保护好水资源,确实利用好每一滴水。

4. 鱼鳔可以控制鱼体在水中的沉浮,鱼鳔收缩鱼体下沉,鱼鳔舒张鱼体上浮。第四单元

填空题:1. 我们一般可以(参照一个固定的物体),来确定某些物体的具体方位。被选的固定物体叫(参照物)。

2. 不同的小车的(动力装置)不同,所以它们跑的距离和速度也不一样。

3. 小车内那种边缘布满小齿的轮子叫(齿轮)。许多挨在一起的齿轮组成了齿轮组。它的作用是:(改变齿轮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传递力量)、(改变运动方式)。

4.. 运动方式具有(多样性),常见的运动方式有(移动), (转动), (滚动),

(摆动), (振动)。

5. 最早出现的汽车用(蒸汽机)作动力,现代的汽车多用(汽油机)、(柴油机)、(电动机)作为动力,还有的使用(太阳能),但都沿用了“(汽车)”这个名字。

6. 电动小车的动力来自于(电池),卡车的动力来自于(柴油机)。钟摆的运动(来回摆动)。

7. 可以从(物体的位置、运动方向、快慢)等方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8. 速度=路程÷时间,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那辆车的(速度)就越快。哪辆车儿跑的快看(速度),跑的远看(路程)。

9、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逆顺方向永远相同,中间齿轮与之相反。

问答题:

1. 什么是方程式赛车?

答:方程式赛车就是以共同的方程式规则限制所造出来的赛车。参加比赛的车辆是按照严格的规则标准制造出来的. 它在比赛中要遵循严格的规则要求。

2. 各种车能源的使用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 汽车一般使用液化石油气,其优点是-----抗燥性能好,环境污染小,延长发动机寿命,低温启动性好,使用方便经济耐用。其缺点是-----功率下降,点火所需能量略大,严寒区使用受限。

第五单元

填空题:1. (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非洲猎豹)是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蓝鲸)是最大的动物。

2、动物到了(一定年龄)会生育自己的宝宝,家兔的(繁殖能力)很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3. 科学研究有多种方法,(观察),(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都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4. 像家兔这样, (身体表面有毛)、(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像猫头鹰这样, (身体表面有羽毛)、(卵生)、(靠喙取食)的动物是鸟类动物。鸡也是鸟。

5.鸟的窝巢其中最好的是(织布鸟的巢),每年的(3—8月)是织布鸟的(繁殖期),(雄鸟)独自承担筑巢任务。

6.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几乎不能分辨颜色。狗不能分辨颜色,它判断猎物的行踪,主要靠(嗅觉)和(听觉)。许多鸟类都有色彩的感觉,颜色会帮助它们判断物体的(距离)和(形状)。

7.做好一件事情会涉及到许多(环节),要处理好这些环节的先后顺序,就要有一个(计划)。

8.要想研究动物,获得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的方法是(观察)。

9.身体表面有(羽毛),用(翅膀)飞翔,用(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鸟类。

问答题:

1. 为什么说蝙蝠不是鸟?能说出三个以上的理由吗?

因为①蝙蝠身体表面没有羽毛,②蝙蝠不是卵生,③蝙蝠没有喙。蝙蝠没有鸟类的共同特征,所以不是鸟。

2.制定计划的步骤是什么?

答:(1)明确研究内容;(2)选择研究方法;(3)确定研究思路,编写书面研究计划;(4)开展示会,交流研究计划。

第六单元

填空题:1. 饮料瓶有(瓶体、外包装)组成,饮料瓶上的标签一般可以告诉我们(商标)、(配料)、(净含量)、(保质期)、(生产日期)(广告)、(环保标志)等信息. 。

2. 饮料瓶在空气中会受到氧气、紫外线等作用而(老化),释放出更多的有害物质,使长期存放在瓶内的酒醋酱油等(变质变味)。

3. 一种叫(聚丙烯)的塑料是生产各种饮料瓶的主要原料之一,其本身无毒无害,但长期使用塑料饮料瓶盛装酒、醋、酱油等,会对身体有害。

4. 饮料瓶按材料来分,大致可以分为(金属)、(纸)、(塑料)、(玻璃)四类。

5. 制定研究计划,首先要找一个适合研究的的内容,在思考(研究方法)以及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还得简明的写出(研究步骤)。

6. 使用(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方法正确的处理空饮料瓶。

7、举出三种常用的饮料瓶所用的材料(金属)、(塑料)(玻璃)。

8、写出三种不能导电的饮料瓶材料:(塑料)、(玻璃)、(纸质)。

9.反复使用饮料瓶不应该超过(半年),否则对人的健康会有影响。

10.饮料瓶在空气中会受到(氧气)(紫外线)的作用而老化。饮料瓶的有毒物质可以使人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贫血)。

11、饮料瓶材料的性质在(导电、硬度、透明度)等方面各不相同,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也不同。

12、塑料瓶不易(分解),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乱扔饮料瓶对(环境、人类)都有危害,空饮料瓶可以(回收利用)。

判断:1. 我国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商场和超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 问答题:1、空饮料瓶有哪些用处?

答:空饮料瓶不仅可以回收再利用,还可以用来开展小实验和小制作、制小喷

壶、制量杯、压面条、除领带上的皱纹。

2. 购买食品喝饮料时,要注意商标上的那些内容?

答:要注意商标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是否绿色食品、有没有食品添加剂等。3. 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塑料饮料瓶盛酒、醋、酱油为什么不妥?

答:因为塑料瓶在生产过程中会混入少量的有害物质,如长期贮存,会使有害物质溶出,长期食用,会产生不舒服症状,严重者会贫血。塑料瓶还会受各种作用释放有毒物质。

4. 举例说说分别用玻璃, 塑料, 金属, 纸几种材料做成的物品用了材料的什么特点?

答:①如实验室的烧杯、试管是用玻璃的透明性好和硬度大的特点制成的。②玩具小车用了塑料的弹性大的特点。③通电的机械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好的特点。砍刀、指甲剪利用了金属硬度大的特点。煮饭的锅利用了金属传热性好的特点。④报纸利用了纸的硬度很小、不透明的特点。

第七、八单元

填空题:1.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相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球离地球有(384000)千米, 月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上没有(大气),也没有(风)。

3.. 月球表面有起伏的(山岭),有纵深的(峡谷),还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我们看到的月球上的阴影,是月面上的(大平原),称为“(月海)”。

4.. 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那么大。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地球的引力是月球的(6)倍。

5..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的(自转),并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

6、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观察月球。他发现地球表面是凸凹不平的,月球上有(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7、农历每月初一的月相是(新月),农历每月初七、八的月相是(上弦月),农历每月十五是(满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

8. 月球上没有风,白天和夜晚温差很大,白天最高可达120℃以上,夜间最低可降到零下180℃以下。

9.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杨利伟)驾驶的中国第一架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 2003年10月15日从甘肃(酒泉)发射成功。我国首颗探月探测器“嫦娥一号”是从(西昌发射场)发射升空。

10. (五名挪威人)是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人。南极点附近,全年只有“(一天一夜)”,“白天”就是(整个夏季),“夜晚”就是(整个冬季)。南极是一个(大陆)----(南极洲),北极是一个(大洋)-----(北冰洋)。

11. 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

12.月相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月相变化的周期是(农历一个月)。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

13.(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人类先后有6次12人登上月球,1969年7月16日,载着3名宇航员的美国(“阿波罗11”)第一次登上月球。

14、1959年,(苏联)向月球发射了(无人驾驶)的火箭。

15、南极点附近的全年,只有(“一天一夜”)。(“白天”)就是整个(夏季),(温暖、明亮);(“夜晚”)就是整个(冬季),(寒冷、阴暗)。

16、(1910年6月6日),挪威人(阿蒙森)和他的朋友向南极出发了。是第一个到达(南极)。

17、(1910年6月1日),(斯科特)探险队从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畔向南极出发。

18、南极点附近的气温在(零下30℃),冬季是连续(4个月),气温在(零下60℃)。

19、1995年两级科学家(位梦华)曾(9次)到达南北极,第一次进入(北极中心),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北极点。

20、1911年1月(斯科特和阿蒙森)到达南极。为了纪念英国和挪威的探险队员,人们在南极点建立了(斯科特---阿蒙森)南极站.

问答题

一、水是怎样被污染的?

答:水的污染有两种,一是自然污染,二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的污染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有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厂污水和未经处理的而排放生活污水。

二、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水资源?

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所必须的重要资源资源。地球上的水虽然多,但绝大部分是海水。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所以,水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八.购买食品喝饮料时,要注意商标上的那些内容?

答:要注意商标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址、是否绿色食品、有没有食品添加剂等。

九.按人体消化系统的顺序把各个主要消化器官写下来。

答: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十. 设计一个实验,来净化家里的洗菜水。

答:①当水中有较大的泥沙或菜叶时,用沉淀的方法;②沉淀后,有较小的不溶解的杂质时,用过滤的方法除去;③沉淀和过滤后,用加消毒剂或是煮沸的方法,水就变干净了。

十一. 我们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趋减少,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如何来节约使用淡水资源?

答:⑴.从生活小事做起,不浪费水。⑵积极向他人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⑶保护好水资源,确实利用好每一滴水。

十二. 齿轮组有哪些作用?

答:齿轮组的作用是:(改变齿轮转动方向和转动速度)、(传递力量)、(改变运动方式)。

十三、为什么说蝙蝠不是鸟?能说出三个以上的理由吗?

答:因为①蝙蝠身体表面没有羽毛,②蝙蝠不是卵生,③蝙蝠没有喙。蝙蝠没有鸟类的共同特征,所以不是鸟。

十四、举例说说分别用玻璃,塑料,金属,纸几种材料做成的物品用了材料的什么特点?

①如实验室的烧杯、试管是用玻璃的透明性好和硬度大的特点制成的。②玩具小车用了塑料的弹性大的特点。

③通电的机械用了金属的导电性好的特点。砍刀、指甲剪利用了金属硬度大的特点。煮饭的锅利用了金属传热性好的特点。④报纸利用了纸的硬度很小、不透明的特点。

十五. 如果你是一名登月的宇航员,上月球应带些什么,写在下边. 答:因为上月球

除了科学考察外,还要维持人的基本活动.所以要带上氧气瓶,水,太空食物,能保暖耐寒的宇航服,无线电通讯设备,发电机,考察工具,宇宙飞船等.

10十六. 你认为作为一个考察队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有哪些?(至少写三条)

答:考察队员需要具备的素质有:1.要有健康的身体。2.要有坚强的意志。3.要有团队精神。4.要有科学文化知识。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选择自己可以研究的去研究,在研究前要做好研究计划,多与同学们交流。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判断风向需要用“从”或者“由”来判断。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 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 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 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 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 化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题 1、我们按照食物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品和(植物)类食品,按照味道可分为(苦)(甜)(酸)(辣)(咸)五类。 2、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 (维生素)(矿物质)(水)七类营养素。 3、根据合理的健康饮食计划,我们把每天吃的食物分为10份,其中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蔬菜、水果应占(4)份,米、面食应占(4)份。 4、淀粉有遇到(碘)变成蓝色的性质,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5、通过实验我们得知,(搅拌)(加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6、净化水的三种方法是(沉淀)(过滤)和(消毒)。 7、目前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植物种类有(30多万)种,像苹果树这样的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8、植物根的作用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吸收养分)。用力拔植物,不易拔出,说明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9、树皮里运输养料的管子叫(筛管),它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把绿叶制造的养料运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早在9世纪人们用(孔明灯)作为军事信号,这是最早的热气球现象。中国比欧洲提前(9)世纪。 11、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升空的。喷气式飞机、火箭升空都是利用了(反冲力)的作用,救生圈、橡皮艇是利用了空气压缩后有(浮力)的作用,皮球、充气蹦蹦床是利用空气压缩后有(弹力)的作用。 12、水流力量与(水流高度)(水流速度)、(水流量)等有关。 13、2002年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利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实验。 14、大气层有(2000~3000千米)厚,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5、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道)、(水箱)三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 1、我们使用酒精灯的时候,一般用( A )加热。A、外焰B、内焰C、焰心 2、下面各项中,反应大气压力现象的是(A )A、钢笔吸墨水B、瀑布流水 3、热是怎样传播的(A)A、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B、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4、气体和水的热方式是(A)A、对流B、辐射C、传导 5、下列哪种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多(A )A、韭菜B 、黄瓜 6、热气球升空是因为(A )A、热空气比冷空气轻B、空气的反冲力 7、下列哪种物质容易溶解(A)A、食盐B、泥土 8、植物树干里,运输水分的细管叫(A ),它是(自下而上)把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A、导管B、筛管 9、太阳的热是通过(A )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A、辐射B、对流C、传导 10、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应该边吃饭边看书,这种说法合理吗?(B )A、合理B、不合理 11、下面属于根的是(AEF ); 属于茎的是( B C D )。A、地瓜B、马铃薯C、洋葱D、藕E、大蒜F、胡萝卜 三、简答题 1、我们为什么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答:因为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饮食计划。 2、蒸腾作用的定义是什么?蒸腾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答: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意义:蒸腾作用不仅使空气变得湿润,还能促使植物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3、光合作用的定义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一、填空题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2—3时)的气温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从北吹向南),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从西南吹向东北)。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6、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7、(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 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0、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1、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阴天). 二、判断题 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错)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对) 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错)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错) 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对)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3 、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0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 速记为13 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

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7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 4 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9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 云。 2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2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23 、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4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 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漏斗下端的管口 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 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 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 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 度最低.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 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 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 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 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旗烟飘的反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从0级到12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 是(灰色)的,与阴天或雨天有关,位置(低)。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

样的或城堡状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位置(较低)。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从(高度)和(形状)来化分云的类型。 与晴天有关,位置(高)。 有关云或天气的谚语:①云下山,地不干。②云绞云,雨淋淋。③黑云接驾,不阴就下。这些全是层云。 ④ 天有城堡云 地上雷雨临 积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晴 <41 41<多云<43 阴>4 3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4)泥鳅跳,雨来到。泥鳅静,天气晴。(5)蜘蛛张网天气好,蜘蛛收网天落雨。(6)木棉树开花,雨季要提前。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15、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 ,上网查,天气短信,听广播,观天象,观察动植物等。 各种测量工具: 风速仪:测量风速,有3-4个风杯。 风向标:测量风向,像个飞镖。 温度计:测量温度,使用时注意等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再读数。 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注意单位是毫米(mm ),雨量器要放在空旷无遮挡的地方。要直筒透明的杯子。 实验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 。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两低 口。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 ,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弄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不能用过滤分离。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焰心的温度最低。其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第二单元《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7、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 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along the ridge line on the plane, and nearly vertical slope contour lines, Guan Po changes with the original ground line, with shallow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天气 一、多项选择题 1.通常通过()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A.云量 B.降雨量 C.气温 D.风向 E.风速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A.晴天 B.多云天 C.雨天 D.阴天 3.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观测天气。 A.雨 B.雪 C.冰雹 D.雾 4.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A.积云 B.层云 C.卷云 D.白云 二、填空题 1.()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2.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和()来描述。 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4.“()”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5.(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有了(),我们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 7.()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8.风向可以用()来测量。()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9.()是测量风速的仪器。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的速度。 10.()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1.()是测量降雨量多少的装置。()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1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通常是灰色的。()有时候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 13.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通常和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14.纤细的云状云是()。()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因为()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三、填表题 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 等级小雨大雨大暴雨 24小时的 0.1-9.910.0-24.925.0-49.9 50.0-99.9 100.0-249.9 ≥250.0 降水量 (毫米)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音 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大鼓比小提琴声音低。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5.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6.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8.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大,音量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音量小,声音弱。 9.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10.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11.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越大、越多、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2.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在拨动钢尺时,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可以在固体、液体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13.听诊器是1816年法国医师林耐克发明的。 10.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为“分贝”。可以用分贝仪测量音量的大小。 11.噪声的危害: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12.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保护听力要做到:(1)戒掏挖耳道;(2)经常按摩耳部,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环;(3)正确使用耳机;(4)远离噪声 13.控制噪声的方法:声源处控制、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阻断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 1.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2.在口腔中,牙齿将食物磨碎,通过舌头的搅拌作用,食物与唾液混合,进行初步消化,吞咽后,由食管送入胃部。 3.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4.胃位于腹腔中上部偏左的的地方。上端与食管相连,下端与小肠相连,胃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四年级上册科学单元知识点带答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7、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8、(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9、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10、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1、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12、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16、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例如(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金属片)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 17、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18、同一种物质,(深色的)比浅色的吸热和散热(快)。 19、(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0、(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1、(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蒸发)。 22、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23、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24、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 6、“伏罂而听”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7、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8、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9、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1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耳廓收集声波后,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1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13、(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4、保护自己听力的方法:(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 15、减少噪声的方法:(汽车上安消声器)、(公路两旁栽树)、(市区设置禁 鸣区)、(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等。 16、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17、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 1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19、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四年级科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1、 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2、 种子的结构:(种皮、子叶、胚)。(种皮)起到保护种子内部的作用。子叶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 3、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条件。 4、花盆底部垫瓦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水孔保证空气及水分的流通)。 5、(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应把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6、植物生长的“证据”:(小苗的高度、叶子的大小、宽窄、数量、茎的大小、分枝的多少、开花、结果)等。 7、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播种、发芽、开花、结果)。 8、统计植物开多少花,我的办法是(给花套上一个小袋子,数花的多少)。 9、观察果实时应该观察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10、植物的果实比花( 少)。 11、有的果实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 12、低温使植物生长减慢。植物一般2--3天浇一次水。 第二单元 生生不息 1、 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组成。解剖花时用到(镊子)。 2、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植物可以利用传粉的方式繁殖后代。(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药里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传到雌蕊的顶端)这个过程叫传粉。 3、不同的传粉方式: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菊花),有的依靠自花传粉(如:黑麦花、大豆花);有的是虫媒花(如:菊花),有的是风媒花(如:黑麦花);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有(用工具给植物授粉)和(直接用雄花给雌花授粉)。 4、 大部分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根、叶)繁殖后代。如:大蒜、马铃薯利用(茎)繁殖后代,榕树用气生根繁殖后代、秋海棠用叶繁殖后代等。 5、扦插: 剪除部分叶子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枝条下端剪成斜口,便于与土壤充分接触,在土中挖小坑的作用是防止擦伤植物的新断面。植物扦插能否成活,关键还要看扦插后的养护工作。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空气 1 、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 、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冷空气会(下降↓ )。 5 、(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 、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 、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 、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 )、(华氏度)作单位。 2 、(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 、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 、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单元知识点(全册)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声音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P5)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听钟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电》 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 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 的交流电,5500V 以上的高压电也 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干电池里 1.5V 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 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 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 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 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干木头、 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 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 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另外还有4个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这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油菜花就 是完全花。 5、四部分中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如:南瓜雄花和南瓜 雌花都是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7、雄花和雌花都是不完全花,也是单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