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合集下载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一、本文概述社会资本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取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财富,更涵盖了信任、规范、信息、社会网络等各种非物质资源。

本文旨在综述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研究观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揭示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核心观点,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介绍社会资本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社会资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分别从个体、团体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研究观点。

在个体层面,将重点关注社会资本对个体行为、心理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在团体层面,将分析社会资本对组织、社区和社会网络的作用;在社会层面,将探讨社会资本对社会稳定、发展和治理的意义。

本文将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资本的本质和作用,揭示社会资本在不同层面上的重要性和价值,为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根植于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心理学等。

其核心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他将其定义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布尔迪厄强调了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社会结构以及文化资本之间的紧密联系。

继布尔迪厄之后,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资本理论。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存在于人际关系结构中的资源,这些资源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科尔曼强调了社会资本对于集体行动和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性。

_社会资本_理论述评

_社会资本_理论述评

“社会资本”理论述评赵 延 东 提 要 本文对“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以及近期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评述,并认为该理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行动、社会不平等和经济社会学的研究上。

主题词 社会资本 理论述评 社会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它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我们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对于研究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

本文拟对社会资本理论的理论流派及代表人物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述。

一当我们考察“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历史时,会发现它的产生是建立在“社会网”(Social Netw o rk)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社会网(又称社会网络)是一个结构概念,它可以定义为一个由某些个体(个人、组织等)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而整个社会则是一个由相互交错或平行的网络构成的大系统(阮丹青等,1990)。

社会网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考察个体的行为是如何受到各种外在社会关系的影响的,正是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美国学者格拉诺沃特(Grano vetter)和林南(Lin Nan)提出并发展了个人的社会网络与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的关系的理论,可以说是开了“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先河。

70年代初,格拉诺沃特在对个人寻职行为和结果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某个人寻找工作时,对他找到新工作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是通过他的关系密切的亲戚或朋友(强关系)而获得,而是通过他的一般亲戚朋友(弱关系)而获得的,这与一般人的想象似乎正好相反。

格拉诺沃特对此的解释是: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只有那些在各方面与某人有较强同质性的人才可能与他建立起比较紧密的关系,因此,这些人所掌握的信息也和他差别不大。

而与此人关系较疏远的那些人则由于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也就更有可能掌握此人及其周围圈子内的人所无法得到的、对个体求职有帮助的信息(1973,1982)。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理 论 创 新
E ONOMI T o O HE B A A C C OU L K T 0H I 8E
可 以看 出 .学 者 们 对 社 会 资 本促
进企 业绩 效 的机理 总结 虽然 不 同 .但
如 T a和 G oh l( 9 8 si h sa 19 )认 为 社 会 资 本 有助 于推 动 员工之 间 的交流 和沟 通 .
( 9 9 通 过 对 社 会 资 本 与 技 术 创 新 19 )
关 系 的研 究 后指 出 .企 业社 会 资 本 对 技 术 创 新 的 贡 献 是 通 过 减 少 企 业 内
积 累 。Mak l 2 0 )认 为社 会 资 本 se l( 0 0
能 减 少企 业 间 知识 交换 的 时 间 Y i l —
组 合 的潜 力 :通 过减 少 开发 周 期 提 高
了产 品 开发 的速 度 :增 加 了 公 司为 其
简 单 述 评
通 过 对 企 业社 会 资本 理 论 研 究 的 梳理 ,得 出 如下 几点 结论 :
的 实证 研 究 [ _管理 世 界 ,0 5,7 : J ] 20 ()
8 — 9 7 9 .
开发 :通 过 提 高 公 司特 定 关 系 中知 识
的 广 度和 深 度 .增 强 了实 现 新 的创 新
本 、讨 价还 价 成 本 、决策 成 本 以 及 实 施 成本 等 。
3王 霄 . . 胡军. 社会 资本 结构 与 中小
企 业 创 新 — — 一 项 基 于 结 构 方 程 模 型
R no A t (0 1 e k 和 ui 2 0 )认 为 从 客 户 那 o
里 获 取 知识 从 三 个 方面 促 进 了 新 产 品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综述摘要:社会资本概念首先是由布迪厄正式提出,此后,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普特南把它引入经济和政治研究领城并由此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尝试对社会资本的主要概念、构成和运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深入研究社会资本理论有所裨益。

关键词:社会资本;概念;构成;运行机制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社会资本随笔》一文,正式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此后,科尔曼继承和吸收了布迪厄的某些观点,并将社会资本研究进一步拓展。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D·普特南发表了《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将社会资本的概念引入政治领域,探讨了社会资本在公民社会和民主政治方面的作用,大大拓展了政治学理论。

该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书中提到的社会资本概念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学术界开始在各个领域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研究国内外学者进行社会资本研究时,普遍关注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他们依照自己的理论框架与针对的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大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资源说。

如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1] (P. 202)他把社会资本看做是一种资源,通过对这种资源的使用,可以为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带来利益,但受益程度要依每个人实践能力的大小而有所区别;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2] (P. 24)社会资本不仅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中的资源,而且也是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其目的是获得各种效益的投资活动。

林南区分了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是自身拥有的、可以为个人所直接支配的资源;社会资源是那些镶嵌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这些资源不能够被人所直接的占有,必须通过社会关系,与他人交换才能取得。

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SHI 2011年第5期JINGJI 经济JIAO视角一、经典理论综述(一)资本理论回顾1.古典资本理论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最早由马克思作为私人资本的对立面来使用,这和今天的社会资本概念不尽一致。

马克思将资本定义为资本家或者资产阶级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当关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时,则资本是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投资。

(林南,2005)该理论通过市场中动态的流动过程体悟资本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马克思来说,处于流通链中的人明确分为资本家与劳动者两大阵营,资本被牢牢掌握在剥削统治阶级的手中,而作为被剥削的劳动者则未曾体现出资本的生产与积累,林南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称为“古典资本理论”。

2.新资本理论贝克尔等经济学家在舒尔茨等人的影响下开始关注经济过程中劳动者的能动性,于是人力资本这个概念开始得到普及,新资本理论也逐渐成形。

贝克尔认为,与物质资本不同,人力资本是劳动者由于获得知识、技能和其他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对雇主或公司有用的品质而增加的价值。

新资本理论与古典资本理论皆从资本家、生产商、雇主和公司的视角出发。

(林南,2005)所不同的是,在新资本理论中,劳动者不再被动的任人宰割,而能够在自我动机的指引下通过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对自身进行投资,例如教育技能的提高。

一旦劳动者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积累而开始享有自己的剩余价值利益时,劳动者也能够转化为资本家,资产阶级与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分界由此呈现出灰色地带。

(二)社会资本相关理论回顾1.布迪厄现在意义上对社会资本的系统关注可从布迪厄说起。

从某种角度来看,布迪厄可被视为马克思的继承者,他在人力资本中看到的并非劳动者的自由意志与自我利益,而是统治阶级深入骨髓的符号暴力。

他认为,社会的统治阶级通过控制教化活动(比如教育)———使主流的符号和意义内化于下一代,将自身的文化价值强加在其他阶级身上,从而实现统治阶级的再生产。

(林南,2005)布迪厄将资本分为三种表现形式: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是一种对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的理论。

根据社会资本理论,个体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建立起社会联系、获得社会资源并积累社会能量。

社会资本的概念社会资本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资源和能力。

在社会资本理论中,社会资本涵盖了包括亲情、友情、邻里关系、组织关系等各种社会网络和社会连接。

这些社会联系不仅会影响个体的社会地位和身心健康,还会对经济和社会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社会资本的作用社会资本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社会资本有助于个体获取信息和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在一个拥有强大社会资本的社会中,个体更易获得新的机会和资源,更容易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其次,社会资本还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运作效率。

通过社会资本的传递和共享,社会可以更快速地解决困难和挑战,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发展。

社会资本的类型根据社会资本的来源和形式,可以将社会资本分为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两种类型。

结构性社会资本结构性社会资本是指个体通过参与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形成的资源和能力。

这种社会资本在组织或社会团体的结构性架构中得到体现,如社会网络、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等。

认知性社会资本认知性社会资本是指通过个体的认知和感知形成的资源和能力。

这种社会资本更关注于个体对于社会规范、信任、团结等社会氛围的理解和认知,以及通过这种认知形成的社会资源。

社会资本的重要性社会资本是一个强调社会关系和联系的理论。

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传递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提高社会的整体运作效率。

因此,研究和理解社会资本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福祉具有重要价值。

结语社会资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社会中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资本的形成、作用和重要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平衡发展和持续进步。

希望各界能够进一步关注和探讨社会资本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论社会资本的研究文献综述

论社会资本的研究文献综述

论社会资本的研究摘要:社会资本开始作为一种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理论为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所重视。

本文从社概念的起源、概念的界定、测量等方面介绍了社会资本。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理论界对社会资本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上的研究,回顾了国关于社会资本研究的起源、以及研究的最新动态,并在回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关于社会资本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社会资本;测量;取向;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社会资本开始作为一种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应的理论为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所重视。

由于学科的知识背景的差别和学者们研究领域的不同,在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时侧重点也存在着差异。

有的侧重研究社会资本的功能,有的则从组织和结构的意义上进行研究,有的则侧重社会资本的社会制度的意义。

虽然社会资本的概念没有得到统一,但并不影响它在学理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者们都试图将这个概念所涉及的容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并力图通过它来解决有关学科和现实中遇到的疑难问题[1]。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社会资本”这一术语是由莱达·贾德森·哈尼凡(Lyda Judson Hanifan)于1916年描述乡村学校共同体中心时第一次使用的[2]。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其经典著作《美国城市的兴亡》一书中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术语来解释由密集的社会网络构成社会资本促进了社区的公共安全[3]。

经济学家伦·劳里(Glenn Loury)以及社会学家伊万·莱特(Ivan Light)在20世纪70年代运用“社会资本”分析了美国市中心贫民区经济发展的问题[4]。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社会科学研究》上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从社会学的意义上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并首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述——“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目录[隐藏]社会资本理论的概述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力社会资本理论的困境社会资本理论(Social capital theory)[编辑本段]社会资本理论的概述上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社会学、行为组织理论以及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一个概念,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所谓社会资本,一般是指个人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

一般就是指个人的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关系,一个人能从这些关系中获取得利益越高,那么他的社会资本就越高。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资本理论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前沿和焦点问题,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学科都从学科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以用来解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社会资本甚至被西方国家的决策圈看成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新思路,即所谓的“第三条道路”。

国内学者也对社会资本理论做了深入研究,虽然社会资本理论有强大的解释力,但是社会资本理论也有其局限和困境。

[编辑本段]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关于社会资本理论,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

布迪厄是第一位在社会学领域对社会资本进行初步分析的学者;科尔曼对社会资本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帕特南从政治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

本文将遵循上述思路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探讨。

1.布迪厄对社会资本的先驱性研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其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场域” 和“资本” 概念。

“场域是以各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表现形式多样的社会场合或社会领域⋯⋯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场域是由不同的社会要素连接而成的,社会不同要素通过占有不同位置而在场域中存在和发挥作用。

场域就像一张社会之网,位置可以被看成是网上的纽结。

位置是人们形成社会关系的前提,“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因占有不同的位置而获得不同的社会资源和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试图以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一书为线索对社会资本领域的重要理论进行回顾与整理,并将进一步联系中国本土的关系研究展开反思与探索。

关键词:社会资本;行动;结构;关系
一、经典理论综述
(一)资本理论回顾
1.古典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最早由马克思作为私人资本的对立面来使用,这和今天的社会资本概念不尽一致。

马克思将资本定义为资本家或者资产阶级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当关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时,则资本是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投资。

(林南,2005)该理论通过市场中动态的流动过程体悟资本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马克思来说,处于流通链中的人明确分为资本家与劳动者两大阵营,资本被牢牢掌握在剥削统治阶级的手中,而作为被剥削的劳动者则未曾体现出资本的生产与积累,林南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称为“古典资本理论”。

2.新资本理论
贝克尔等经济学家在舒尔茨等人的影响下开始关注经济过程中劳动者的能动性,于是人力资本这个概念开始得到普及,新资本理论也逐渐成形。

贝克尔认为,与物质资本不同,人力资本是劳动者由于获得知识、技能和其他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对雇主或公司有用的品质而增加的价值。

新资本理论与古典资本理论皆从资本家、生产商、雇主和公司的视角出发。

(林南,2005)所不同的是,在新资本理论中,劳动者不再被动的任人宰割,而能够在自我动机的指引下通过增加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对自身进行投资,例如教育技能的提高。

一旦劳动者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积累而开始享有自己的剩余价值利益时,劳动者也能够转化为资本家,资产阶级与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分界由此呈现出灰色地带。

(二)社会资本相关理论回顾
1.布迪厄
现在意义上对社会资本的系统关注可从布迪厄说起。

从某种角度来看,布迪厄可被视为马克思的继承者,他在人力资本中看到的并非劳动者的自由意志与自我利益,而是统治阶级深入骨髓的符号暴力。

他认为,社会的统治阶级通过控制教化活动(比如教育)——使主流的符号和意义内化于下一代,将自身的文化价值强加在其他阶级身上,从而实现统治阶级的再生产。

(林南,2005)
布迪厄将资本分为三种表现形式: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

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持有,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

”(Bourdieu,1986)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体现的是资源,而资源则与确定群体的关系网络紧密相关。

则,社会资本取决于个人联系的规模和这些联系中所含资本的容量或数量。

他认为,投资于社会关系的目的在于把自我的、私有的特殊利益转化为超功利的、集体的、公共的、合法的利益(布迪厄,2003)。

因此,通过社会资本,行动者能够涉取经济资源,提高自己的文化资本,与制度化的机构建立密切的联系。

(张文宏,2003)
2.科尔曼
科尔曼偏向结构功能视角。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结构内它便利了个体的某些行动。

在科尔曼看来,社会资本是从关系中获得的、现实的或潜在的资源(林南,2005),它并不能被普遍定义,只有当它对个体产生作用时才可称之为该个体的社会资本。

林南认为,功能观点易引起同义反复,导致科尔曼社会资本的理论概念模糊不清。

但笔者认为,更贴近现实的恰在于社会资本的特殊性而不是如何界定社会资本的问题。

科尔曼与布迪厄同样强调将社会资本的考察与“关系”相连。

所谓相连首先是社会资本的载体必须存在于一个确定的群体,而不能依附于个人,其次,个体根据不同的需要所发掘出的社会资本是不同的。

同样一份资源,也只对某些人有用从而被称为资本。

可以说,资本的价值是在交换中得到体现的。

3.帕特南
帕特南认为,“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比,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

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帕特南,2001)。

在帕特南关于意大利南北社会的研究中,社会信任与合作作为社会发展的资本得到了凸显。

可以认为,帕特南把社会资本等同于市镇、都市甚至整个国家这样的社区中的“公民精神”的水平。

在他看来,社会资本与政治参与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他使用社团或第二类/第三类社团——如家长—教师协会(APA)、红十字会、工会、宗教群体、互助及嗜好俱乐部的参与率来测量社会资本,通过投票、给国会写信、参加集会和政治会议等形式测量政治参与度,得出了美国社会资本在20世纪60-90年代急剧下降的结论(帕特南,2001)。

该观点遭多方抨击,人们普遍质疑他关于社会资本的测量方式与因变量的设置。

林南指出,社会资本应通过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
资源来测量。

如果将适用于集体的原理套在个体身上,就会出现生态谬误。

(林南,2005)虽然现代美国社团的各项指标下降,但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信息资源共享逐步扩大,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个体行动者参与到新形式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社会资本未降反升。

4.格兰诺维特与伯特
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弱关系和桥梁在获得信息中的优势地位,而行动者利用弱关系的目的性则未有突显;伯特在结构洞理论中用player 替代actor,这表明他眼中的行动者是积极能动的,那些有结构性机会的行动者会采取行动(投资)来利用这些资源和资本获利。

林南认为,虽然这些理论可以分析出目的性行动的重要性,但行动在社会资本理论中值得更加直接的正面强调。

(林南,2005)
二、林南关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探索
林南总结社会资本理论不同的视角之下所存在的共性为:社会资本由嵌入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的资源组成,当行动者希望提高目的性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时,他们可以动员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林南,2005)据此,林南在《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第三章提出社会资本定义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任务:
社会资本理论应该完成3个任务:第一,应该解释资源如何呈现出价值,以及有价值资源在社会中如何分配——资源的结构性嵌入;第二,应该显示,个体行动者如何通过互动和社会网络,对这些结构的嵌入性资源——机会结构——的获取变得有差异;第三,应该解释,为了有所获,如何将这些社会资源动员起来——激活的过程。

至于对资源的理解,林南认为,资源可分为作为人力资本的个人资源与作为社会资本的社会资源两种:个人资源可以通过他人转让、自我努力获致及双方交换3种方式获得,其中,位置资源与完全为个人拥有的资源需分别考虑;类似个人资源,社会资源既包括他人的永久性资源,也包括他们通过等级制结构中的位置控制的资源,行动者必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获取社会资源。

关于结构,林南强调社会结构主要由位置、权威、规则和代理人这四要素组成,它们共同界定了社会的宏观结构:一个为维持集体资源,并且/或者获得一种或多种有价值资源的协调体系。

这个体系是一个呈金字塔状的等级制结构体系,越高的位置意味着越大的权威以及对规则更大的主导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