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考核制-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反思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反思

第14卷第4期2022年7月高校辅导员学刊 思政人才研究D O I:10.13585/j.c n k i.g x f d y x k.2022.04.01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 申请考核制”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反思基于68所高校招生简章的文本分析李彩彦(昆明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00)摘 要:基于68所高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文本分析发现,申请考核制已成为主要招生方式,但存在报考条件有重科研㊁外语㊁出身倾向;选拔方式多元,未放弃笔试,面试比重大;选拔标准模糊;高校自主招生权大,信息公开程度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㊂需要完善思政专项博士培养目标等顶层设计㊁设置弹性报考条件㊁规范选拔流程与标准㊁加强招生权监督和思政博导遴选改革㊂关键词:申请考核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博士招生;文本分析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22)04008108博士招生选拔作为入口关对博士培养质量有基础性作用,而 博士招生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拔方式的有效性”㊂[1] 申请 考核制’已成为欧美国家博士招生的主要方式”,[2]并且应用于国内高校㊂[3]北京大学2003年提出申请考核制的改革设想,于2007年留学生招生中率先实行, 2007年复旦大学试点 申请考核制”㊂2012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建议“提出: 推进博士生招生选拔方式㊁评价标准和内容体系等改革”㊂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 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 申请 审核’机制”,博士招生 申请考核制”在国家政策层面得以确立并推广㊂ 截止2020年7月,我国364所高校博士招生单位中247所高校(67.86%)采用 申请考核’制”㊂[1]申请考核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博士招生制度的标准化㊁唯纸笔测试等不足,更注重考生的综合素养㊁科研能力考察,赋予高校和导师招生更大的自主性㊁灵活性,利于选拔优质博士生源和提高博士教育质量㊂然而,实践中仍然面临实施不规范㊁公平性受质疑等问题㊂已有的研究集中探讨申请考核制的发展历史[4][5]㊁理论探究[6][7][3]㊁实施情况及效果[8][9][10]㊁经验介绍[11][12][13],聚焦于申请考核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丰富的 研究养料”,仍存在广阔的探究空间, 特别是制度设计和执行效果的相关实证研究亟待加强”[14],申请考核制制度设计上,段斌斌㊁胡春燕㊁周文辉㊁刘阳等人对招生文本做量化统计;实施与执行效果方面,李海生通过师生问卷调查㊁陈聪对两类主体给予调查以及王海迪对科研产出㊁学术热情进行衡量,宋朝阳㊁郑若玲㊁王双英等结合具体案例㊁不同学科探究申请考核制实践,然而,鲜有研究高校思政骨干申请考核博士招生㊂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2008年教育部实施 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专项计划”(2016年更名为 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㊁2018年更名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以下简称 思政博士专项”)以来,成效显著,招生高校㊁专业㊁人数不断增加㊂然而, 思政博士专项”相关研究较少探讨辅导员博士的培养㊁学习;实践中,其招生㊁培养㊁毕业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统一的㊁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与培养标准,缺少明确的学科支持,培养的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多而杂,就作者简介:李彩彦(1987-),女,昆明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讲师㊂读人员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比较明显㊂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以 思政博士专项”2021年招生简章和实施细则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 申请考核制”的政策制度现状㊁主要特征及问题,以期为 思政博士专项”工作及招生改革提供参考㊂一㊁研究对象与样本(一)研究对象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实施细则是高校博士招生的正式文件㊁制度文本,规定了招生方式㊁报考条件㊁报考流程㊁选拔方式㊁选拔标准等,直接决定博士招生的方式㊁程序和录取,影响博士招生质量㊂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以2021年 思政博士专项”68所高校招生方案为研究对象,遴选出申请考核制招生院系64个㊂(二)研究样本思政博士专项”实施以来,招生高校㊁专业㊁人数不断增加,教育部2021年公布的招生高校68所,涉及96个院系(含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和研修中心,以下简称 研修中心”),由于个别单位的网上资料查询不到或链接失效,实际有效样本为68所高校96个院系的204份招生简章和复试方案㊂对统计指标简要说明如下:一是 思政博士专项”政策性强,教育部规定了工作年限㊁报考人员身份等报考条件㊂二是博士招生方式有普通招考㊁申请考核制等多种,申请考核制的称谓略有不同,在此作上述统称;有的单位称实行 普通招考”但以申请考核方式进行,归结起来有四种情形:普通招考㊁申请考核㊁同一高校A 院普通招考+B院申请考核或A条件类考生普通招考+B条件类考生申请考核,因此,统计招生方式时,为确保准确性采用校院数+院系数㊂2021年 思政博士专项”招生高校68所,涉及96个院系㊂从96个院系的招生方式来看,申请考核制64个,占66.67%㊁普通招考27个,占28.13%㊁普通招考和申请考核制并用的占3.13%,2个院系的招考方式不详㊂从68所高校的招生方式来看,2所高校不同院系实行不同招生方式,2所高校实行普通招考和申请考核制并用,全部使用申请考核制㊁普通招考的高校各有40所㊁23所,分别占该专项招生高校总量的58.82%㊁33.82%㊂综合来看,申请考核制已成为 思政博士专项”最主要的招生方式㊂表1 思政博士专项”招考方式统计表招生高校招考方式申请考核普通招考二者并用情况不详同一高校不同院系招考方式不同频数4023212百分比58.82%33.82%2.94%1.47%2.94%招生院系招考方式申请考核普通招考二者并用情况不详合计频数64273296百分比66.67%28.13%3.13%2.08%100% 二㊁研究结果与分析思政博士专项”申请考核招生制度与其他博士申请考核制在总体流程㊁申请材料和综合考核上基本相同,包含网上报名㊁提交材料㊁资格审核与材料初审㊁综合考核㊁录取五个流程;申请材料除增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外,其他基本一致,需要提交研究计划㊁课程成绩单㊁专家推荐信㊁硕士毕业论文㊁科研成果㊁获奖证明㊁学历学位证书㊁外语水平证书等㊂各高校 思政博士专项”招生简章和复试方案总体构成基本相同,呈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在学校博士招生简章中以单独条款列出该专项报考要求;二是学校或院系专门发布 思政博士专项”招生简章㊂透过其招生简章和复试方案的文本分析发现,各单位在报考条件㊁选拔方式㊁选拔标准㊁评分方式㊁导师权力㊁保障机制㊁信息咨询等方面存在差异㊂(一)报考条件分化,存在重科研㊁外语和院校出身倾向1.报考条件执行有差异㊂分析2021年68所高校招生简章发现,各招生单位对考生报考条件的执行有差异,一是执行教育部 基础”报考条件,另一种是在教育部规定条件上 加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对毕业院校或学科的实力提出较高要求,8个院系规定了毕业院校或学科为 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学科,或学科评估等级较好㊂二是对报考专业做 合理要求”,教育部规定 本㊁硕专业不限”,10个院系要求本科或硕士专业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3个院系规定具体学科㊂三是对报考者身份的界定与审查有差异,有的在招生简章里明确报考人员 辅导员”身份的界定以国家思政人才研究文件为准或具体列出可报考人员身份,有的没有提出辅导员㊁党务骨干到底包括哪些人员㊂四是增加报考条件㊁提高门槛㊂2.报考条件重科研水平和外语水平,报考资格重院校出身㊂ 思政博士专项”报考条件 加码”,表现为在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上提高门槛,呈现出报考条件重科研㊁外语和出身的倾向㊂由表2可知,第一,39个院系规定了外语水平的报考条件,占申请考核院系的60.94%,占专项招生总院系的40.63%,主要是要求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或六级或托福或雅思;或本科为英语专业;或毕业于英语国家或地区;或近几年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访学㊁生活半年以上;或发表英语文章;或翻译英文著作达数万字㊂有三种实行方式,一是外语免考(达到招生单位要求)或笔试(达不到的参加笔试),二是外语水平达到招生单位要求才具备报考资格,三是外语可替代型限定,如果有高水平成果可放宽外语要求㊂第二,35个院系规定了科研水平的报考条件,占申请考核院系的54.69%,占专项招生总院系的36.46%;主要是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C S S C I或C S S C I扩展版或S S C I期刊,或主持省厅级课题,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㊂第三,8个院系规定了毕业院校或学科,主要是要求毕业于重点大学㊁重点专业,或毕业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等级为A+或A或B+或B㊂第四,6个院系要求硕士学业成绩优秀或者毕业论文等级良好,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 本科生或硕士生阶段平均学分绩4.0分制3.0以下或百分制80分以下的考生,不具备申请资格”,中国地质大学规定 往届生须满足硕士学位论文等级良及以上㊂同时,须满足毕业于双一流高校或学科,或专业在学科评估为B类及以上”㊂表2 思政博士专项”报考条件的院系统计表报考条件与要求报考身份学科背景毕业院校或学科外语科研成果学业成绩教育部规定思政骨干㊁党务骨干本㊁硕专业不限未规定未规定未规定未规定单位自加报考条件的频数资格审查10839356占申请考核院系的百分比-15.63%12.50%60.94%54.69%9.38%占总招生院系的百分比-10.42%8.33%40.63%36.46%6.25%(二)选拔方式多元,面临适切性效益性考验1.选拔方式多元化,但有趋同之忧㊂第一,选拔方式多样,有材料评审㊁综合面试㊁英语笔试㊁专业笔试环节,综合考核通过面试㊁笔试㊁自我介绍㊁介绍研究计划或个人研究㊁完成考核组布置的阅读材料与研究设计㊁考官提问与考生回答㊁考生抽题作答与考官提问多种方式相结合㊂归结起来有七种:材料评分+综合考核;材料考核(是晋级的唯一条件,但材料评分不计入总成绩)+笔试+综合面试;专业笔试+综合面试;外语笔试+专业笔试+综合面试;材料考核+外语笔试+专业笔试+综合面试;外语+综合面试;材料考核+外语笔试+综合面试㊂综合起来,核心的要素主要有材料审核㊁笔试(专业+外语㊁专业或外语)㊁综合考核(面试或笔试+面试)㊂第二, 思政博士专项”独特性的考量与体现不充分㊂一是 思政博士专项”专业方向多,对自身独特性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㊂据西南大学对21个基地的统计,思政博士专项有72个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类53个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类15个㊁高校辅导员工作类4个;由于辅导员博士研究生专业背景复杂㊁尚没有统一的辅导员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性方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辅导员博士研究生培养遭遇瓶颈㊂[15]二是没有顾及生源学科背景多样的现实,与学术博士㊁专业学位或院内其他学科用一套考核方案㊂ 思政专项博士”与学科博士㊁学术博士㊁专业博士到底有何不同?缺乏追问与澄清㊂三是考核取向徘徊在 知识本位”与 能力本位”之间,面临 知识本位”与 能力本位”的两难㊂主要表现是申请考核没有放弃用于专业知识考察的笔试,科研能力考察主要依据已有科研成果和提交的研究计划,综合考核注重考察学术潜质㊁专业基础㊁综合素养㊁创新能力等㊂ 思政博士专项”怎样才能兼顾思政工作的 职业性” 实践性”㊁博士人才的 研究性”㊂究其原因,关键是思政骨干博士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思政骨干博士的关键能力究竟有哪些?思政博士选拔到底应该考什么?这些隐藏于招生制度背后的核心问思政人才研究题有待深入思考,这些深层次问题也是制约博士招生和培养的重要问题㊂2.材料评审是晋级的最主要途径,但其设计的合理性有待检验㊂申请考核制与普通招考的最大区别是申请环节㊁材料评审㊂材料评审是申请考核的基础环节,是晋级的最主要途径,其评审标准的科学性㊁合理性直接影响博士生源质量的甄别,关乎申请考核制的有效性㊁公平性㊂实践中发现, 申请”环节存在评审标准模糊㊁权重失衡㊁作用发挥受限等问题㊂第一,材料评审是晋级的最主要途径,但其评审标准模糊㊂纵观96个院系的招生简章和实施细则,材料评审标准清晰且公之于众的寥寥无几,甚至个别单位不公布信息;绝大多数单位在方案里模糊提及,根据提交的材料考察考生的学历背景㊁科研能力㊁科研潜质㊁创新能力等,没有具体㊁清晰呈现考核的详细指标与分数赋值;部分单位提出材料评审维度及分值;有个别单位清晰列出考核标准的内容及其分值,如安徽师范大学㊂第二,材料评审是晋级的最主要途径,但是提交材料有待精简,权重差异大,材料使用不充分,特别是专家推荐信在材料审核中是否列入考核?其分值与作用是怎样的 研究计划”与考生学术素养的实质性联系何在?材料评审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差异大,其权重区间为20-50%,以20-30%为主;有的把材料评审视为晋级的唯一途径,但材料评分不计入总成绩,如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㊂总之,其科学性㊁合理性有待检验㊂3.注重综合能力考察,未放弃笔试,但以面试为主㊂第一,申请考核制剑锋直指笔试弊端,但是 思政博士专项”申请考核制招生中未舍弃笔试㊂一是笔试本身具有重要价值㊂博士招生笔试受诟病并不是因为笔试本身固有的弊端,而是普通招考中笔试被置于错误的位置,不利于鉴别考生的学术潜能和科研能力㊂[16]二是鉴于国内申请考核制实践和国外博士招生经验,完全舍弃笔试不利于全面鉴别考生的专业水准和培养潜质㊂三是鉴于该专项的特性,笔试很有必要㊂考生学科背景多样,这与该专项仅有的6个招生专业之间有巨大鸿沟㊂思政队伍整体理论薄弱,而博士培养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因此,笔试是必要的㊂第二,招考中,面试比重大㊁评分模糊㊂面试是申请考核的基本环节,与客观的纸笔测验相比,主观性强㊂面试评分标准和程序模糊,且鲜有单位详细公布;同时,面试占总成绩的比重为50-80%,如云南大学面试成绩占80%,其合理性㊁公平性受到质疑㊂(三)选拔标准模糊,主观性空间大第一,选拔标准和评分方式模糊,主观性强㊂调查证实,导师认为申请考核制的最大困难是录取标准难以量化和指标化,其次是难以避免人情因素的不良影响㊂[17]一是考核方案里描述考察科研能力㊁科研潜质㊁创新素养等,缺乏量化的具体指标及其赋分㊂二是缺乏合理的考核参照系和录取标准㊂三是评分的操作和核算方式不精细㊂四是评分标准模糊,加之学术潜质等难以量化,且缺乏有效的衡量工具,主要依靠人的判断,主观性强㊂第二,缺乏评分标准和必要的信息公开㊂大多没有公布评分标准及分值,而后有限地公布通过名单的考生姓名,甚至连得分都不公布㊂公平性引发质疑㊂(四)高校招生权自主性大,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1.招生自主权大㊂博士招生自主权体现在学校㊁院系㊁导师三个层面,其中, 导师招生自主权是当前博士招生争论的焦点,也是博导关注的热点,主要包括导师是否拥有招生自主权㊁在招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㊁怎样保障招生自主权的落实等问题”㊂[18]导师在报考资格㊁选拔标准㊁录取标准与人选上具有较大自主权㊂调查证实, 70%以上的导师认为申请考核制中招生权力大于传统考试制,近80%导师承认拥有招生自主权,仅20%的导师认为招生权受到一定制约”㊂[17]单位和导师的招生权主要有三类,第一,集体决策㊂考核组对考生材料㊁面试单独打分,然后取平均分㊂第二,集体决策,但导师有较大自主权㊂一是报考前联系导师或者需征得导师同意㊂大连理工大学要求报考前征得导师同意,并由导师在系统中审核才能获取报名码㊂二是导师推荐制㊂大连海事大学要求征得导师同意并书面推荐㊂三是综合考核和录取中导师有重要决定权㊂西南财经大学复试中设 导师综合评价”环节,由报考导师独立负责考生综合评价,评价其科研计划㊁论文㊁学术能力㊁培养潜质等;郑州大学政管院规定 申请人选择的导师必须是专家组成员并参加考核工作” 无导师同意接收并支付培养费的申请人不予录取”㊂第三,导师不参与决策㊂招生简章中明确报考前无需联系导师或实行导师回避制,如北京化工大学在材思政人才研究料审核和综合考核中,实行申请人导师回避制,考核组由不少于5名教授组成,综合考核至少有2名外单位专家㊂2.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㊂如何让招生权在阳光下运行,监督是关键,目前博士招生权缺乏有效约束和监督机制㊂一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㊂报考人员身份审核㊁报考材料㊁学术诚信㊁材料评审㊁面试㊁录取等缺乏有效监督;二是申诉和复议机制不完善,甚至渠道不畅或束之高阁㊂(五)信息公开程度低,引发招生公平性质疑第一,信息公开有限㊂信息公开涉及公开的时限㊁内容和范围,博士招生的信息公开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公布招生简章及考核方案㊂12个院系的招生简章或考核细则不同程度缺失,如内蒙古大学㊁东北林业大学㊁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招生简章查询不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㊁吉林大学㊁山东大学马院的招生和复试方案链接失效㊁单位网页上查询找不到㊂二是公布材料审核的组织机构㊁人员构成㊁审核标准与评分标准㊁考生材料及得分㊂极少数院系公布了细致的材料审核或科研能力考核指标,如江苏大学㊁安徽师范大学按照论文类㊁著作类㊁项目类㊁工作获奖(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㊁辅导员年度人物等)㊁科技奖励等分类分级公布材料审核和科研评分标准㊂三是公布综合考核的选拔标准㊁评分方式㊁晋级考生材料及其得分㊂笼统描述从科研㊁专业能力㊁综合素质等方面考察,甚至连考生复试名单都不公开,只是通知当事人㊂四是公布拟录取结果的及时性㊁范围㊁内容不充分㊂五是申诉㊁复议㊁违纪处罚几乎不公布㊂第二,申诉和复议机制薄弱㊂ 实践中,存在申诉渠道不够畅通㊁申诉方式单一㊁申诉程序相对繁杂㊁申诉反馈不够积极等问题”㊂[19]三、讨论与建议(一)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方案设计1. 高校思想政治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设计,是贯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高等学校要鼓励辅导员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的体现㊂ 思政博士专项”与申请考核制怎样绘就最大同心圆,有必要回到各自本身与交汇点上来审视㊂随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政策导向的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以及博士专业学位发展要求,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 思政博士专项”的政策制度设计㊂一是亟待思考 思政骨干专项”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培养高校思政队伍优秀学术人才,还是思政领域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还是思政工作实践研究者?这一问题的回答关乎该专项的总方向㊁关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战略与思路㊁关乎招生取向㊁招考方式㊁选拔标准的设计与实施㊂二是需要深入研究思政骨干博士的关键能力到底有哪些?应采用何种筛选机制?不同的培养目标㊁人才类型,其关键能力及其构成是不同的,思政骨干博士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关键能力呢?是作为学术人的科研能力,还是作为思政实践者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还是作为思政行业精英的管理能力和实践智慧?申请考核制下博士能力结构研究薄弱,内容上偏重单向度的专业能力㊁学术能力㊁学术潜力㊁学术热情,对象上缺乏分类的专业型与学术型博士能力结构构建,学术型博士能力结构不外乎 社会适应论” 学术创新论”,思政骨干博士关键能力更是鲜有研究㊂2. 高校思想政治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制度设计的问题及思考㊂招生单位如何在执行教育部政策与发挥招生自主权上寻找最大公约数来实现招生效益㊁公平的均衡㊂一是本科㊁硕士所学专业是否限定?教育部提出, 本㊁硕专业不受限制”的规定符合思政队伍多学科背景实际,而博士招生单位希望选拔专业基础好的考生而规定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这是博士培养的客观需求㊂为破解 多”与 专”的矛盾,首先,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辅导员职业知识规定,建议增加教育法学㊁高等教育学为思政专项招生专业,或者拓展与辅导员职业相关的博士招生专业和方向,如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中增加或拓展 教育领导与管理” 学生发展与教育” 人力资源与管理”研究方向和招生人数㊂其次,设置思政骨干专项的专业博士学位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正是 思政博士专项”专业博士学位增设㊁招生专业增加与调整的良机㊂再次,实行 双导师制”,即学术导师+实践导师或学科导师+工作导师,高校博导担任学术导师,选拔思政领域优秀的辅导员㊁管理人员担任第二导师㊂然后,宽进严考,放宽报名专业限制,考核中思政人才研究。

关于印发上财人〔2006〕22号《上海财经大学新进教师、科

关于印发上财人〔2006〕22号《上海财经大学新进教师、科

各院系及有关部门:《上海财经大学新进教师、科研人员选聘管理办法》已经校长办公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二OO六年六月五日上海财经大学新进教师、科研人员选聘管理办法上财人〔2006〕22号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新进教师、科研人员的质量,保证各院、系、所(以下简称部门)在新进教师、科研人员工作环节中的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部门在每年十月份向人事处提出下一年度岗位需求申请,岗位需求一般应细分到二级学科或方向。

人事处根据各部门的岗位编制数进行岗位需求审核。

岗位需求经主管校长审核、批准后,由人事处统一下达下一年度招聘需求计划。

第三条部门决定拟聘候选人的应聘人员名单。

人事处或部门通知应聘人员参加应聘考核程序。

第四条所有应聘人员应向部门教师(可含研究生)进行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内容为应聘人员的博士论文或最新研究方向。

学术报告时间不少于45分钟。

听讲教师中非面试小组成员的教师不少于9人。

学术报告结束,听讲教师填写《学术报告反馈表》。

第五条部门成立面试小组。

面试小组是部门进行面试工作的常设机构。

面试小组由3~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

有教授委员会的院系,面试小组成员应当由教授委员会成员组成。

面试具有正高职称的应聘人员时,面试小组成员必须具有正高职称。

面试小组设组长一名。

第六条面试小组成员根据应聘人员简历、学术报告等材料对其进行面试和评议。

院长(系主任)原则上应当到会参加面试,但不得作为面试小组成员,不得发表影响面试小组成员独立判断的意见。

面试结束,面试小组成员填写《专家考评表》。

第七条部门党总支对应聘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考核,并填写《应聘人员业务、思想考核汇总表》中的思想考核意见。

第八条院长(系主任)根据应聘人员情况、面试小组考评意见、本部门的学科发展需要、应聘人员申请学科的岗位数,结合部门党总支考核意见等因素做出是否拟聘的书面决定。

第九条对于拟聘人员,部门应向人事处提交以下材料:1、内部请示(包括岗位、岗级、待遇、拟聘职务等信息);对于需认定专业技术职务的,还需提交认定聘任申请;2、应聘人员个人到我校工作的申请;3、《学术报告反馈表》(不少于9份)及其汇总表;4、《专家考评表》;5、《应聘人员业务、思想考核汇总表》;6、《应聘人员基本情况表》(应聘人员填写);7、应聘人员个人承诺;8、应聘人员简历、科研成果目录(标明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合作情况、发表日期);9、学历学位、奖励及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复印件等;10、两名专家的推荐信(包括应聘人员的思想品德、科研能力、语言表达、外语水平等情况;应届毕业生的推荐专家应包含其导师)。

上海财经大学2014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海财经大学2014研究生招生简章

目录上海财经大学简介 (2)上海财经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4)上海财经大学与上海金融学院“金融分析师—卓越金融”联培项目介绍 (10)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招生简章 (11)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1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考核内容 (25)各院(系、所)联系人及电话 (31)“经济学”(科目代码:801)考试大纲 (32)上海财经大学简介上海财经大学历史悠久,现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并进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行列。

1997 年,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面向新世纪把上海财经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以推广现代商学而建立的大学。

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中央大学)创办的商科,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扩展为国立东南大学时,为适应商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商科迁址上海,于1921年成立上海商科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

几经变革,1932年8月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时为国内唯一的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

1950年8月,学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和姚耐为院长、副院长。

20 世纪 50 年代初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厦门大学、东吴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商学院或财经系科相继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遂成为华东地区唯一的财经类高等学校,云集了褚凤仪、褚葆一、李炳焕、李鸿寿、孙怀仁、吴承禧、王惟中、杨荫溥、龚清浩、许本怡、周伯棣、邹依仁、薛仲三、周有光、尹文敬、刘絜敖、彭信威、胡寄窗、娄尔行等各学科著名教授。

1980年3月,学校隶属财政部领导。

1985年9月,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

2000年2月,学校划归教育部领导。

2012年5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上海市市长韩正,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分别代表教育部、财政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上海签署共建上海财经大学协议。

上海财经大学本科学分制收费办法

上海财经大学本科学分制收费办法
法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
172
116
人文学院
新闻学(经济新闻)
162123社源自学(经济社会学)166120
统计学系
统计学
171
117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68
119
电子商务
168
11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68
119
外语系
英语(经贸英语)
171
117
日语(经贸日语)
175
114
应用数学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
172
116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经济学(数量经济)
183
328
金融学(银行与国际金融)
174
345
国际经济与贸易
182
330
国际商务
185
324
会计学(美国)
182
330
会计学(ACCA)
181
331
会计学(CGA)
179
335
119
项目管理
169
118
投资学
169
118
金融学
金融工程
173
116
保险学
169
118
保险学(保险精算)
180
111
信用管理
174
115
会计学院
会计学
169
118
会计学(注册会计)
169
118
财务管理
167
120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170
118
市场营销
170
118
人力资源管理
171
117

考研就业前景被看好的专业

考研就业前景被看好的专业

考研就业前景被看好的专业考研就业前景被看好的专业准备考研的朋友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就要了解清楚有哪些就业前景。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就业前景被看好的专业,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就业前景被看好的专业篇1建筑设计只要有一定的方案设计能力,熟练使用设计软件,这类人才不难找到工作。

最受青睐的是正规院校本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有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经验者,或者有一年以上甲级设计院工作经历或优秀应届毕业生。

专业介绍: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建筑设计和用多种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能力;3.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为与建筑环境的关系,与建筑有关的经济知识、社会文化习俗、法律与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建筑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4.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建筑构造的原理与方法,常用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

具有合理选用和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多工种间组织协调能力;5.具有项目前期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的能力,具有建筑美学的修养。

主干学科:建筑学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美术实习、工地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认识实习、设计院生产实习。

上海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海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属学科门类:管理学所属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所属院系: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和宽厚的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一定的系统科学、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创新、实践和适应能力。

本专业分为管理科学和管理信息系统两个研究方向。

管理科学主要培养能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方法、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分析企业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高级管理决策和管理技术人才。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培养善于分析问题和提出基于信息技术解决企业组织和管理问题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人才。

二、研究方向1.管理信息系统2.管理科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总学分必须修满36-39学分,其中跨学科学生为39学分。

(一)学位公共课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2个学分,36课时;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2个学分,36课时;第一外语,3个学分,72课时;共三门课程7学分。

(二)学位基础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数理统计,每门课程3学分,51学时,共三门课程9学分。

(三)学位专业课含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数据库设计研究、企业资源计划研究、计算机网络设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研究(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管理中的模型与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决策理论与计算机方法(管理科学研究方向)、高级运筹学(管理科学研究方向),每门课程2学分,36学时,共五门课程10学分。

专业选修课包括:电子商务研究、供应链与物流研究、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管理沟通、信息系统研究专题、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工程、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每门课程2学分、36学时,至少选三门共6学分。

(四)任意选修课可以在全校任意专业选修3学分课程。

(五)跨专业的学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选修本专业三门本科专业课程。

2012上海财经大学(本校)推免名单

2012上海财经大学(本校)推免名单

上海财经大学2012年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入选名单公告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11]14号)精神和《上海财经大学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2010年9月修订)》的规定,在本人申请、各院系差额考核、确定推荐名单公示的基础上,教务处汇总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推荐名单上报学校。

校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推荐工作领导小组于9月23日召开会议,讨论决定153人为2012年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其中学术型108人(含支教3人),专业学位45人。

现将本次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推荐工作原则和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入选153人名单以及16名递补名单(按序排名)公告如下:一、学校确定免试直升名单的原则包括:1.严格按照《上海财经大学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工作暂行条例》和学校有关规定,校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坚持标准、全面衡量,从院系推荐名单中好中选优,在上级下达限额内确定名单,全校公示,校领导正式批准。

选拔中既考虑政策的连续性,又注意把握实际情况。

2.符合免试生条件,在各类创新活动和在国家级或省市级高水准竞赛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按照“好中选优”原则适当倾斜。

3.按照相关规定,对经济学基地班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名额实行倾斜。

二、一旦正式获得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资格,入选者须签写承诺书,承诺不得放弃免试名额。

不签写承诺书者,将视为自动放弃。

三、凡对入选名单有异议者,可在一周之内向校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校教务处215室)口头或书面反映。

联系电话: 65904921(红瓦楼215室)电子信箱:xjglk@特此公告。

附:2012年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入选名单上海财经大学2012年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入选名单学术型法学院:刘俊阳李洵兰亚王洋章梦卓徐婧(外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清陆周彧陈效哲宗佳颖刘洋杨玺胡倩云赵安怡洪叶陈琼庄佩霞(外推)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吴晓飞(外推)姜思辰李月琪杨洁封韵张驰余萍桂辉田晗徐东睿李芸芸梁冰倩林敏经济学院:顾春波盛紫君项俊夫王佳伟金丽娜张艳林李彦霏(外推)经济学基地班(含数理经济):陈凯楠艾媛媛何欣王国婷王芊陆钧昱李泽艺赵昊吴媛婷沈婷(外推)金融学院:郭子琨刘敏赵思然(外推)柯政(外推)宋欢韦嘉璐张康陈靖龙玉徐昊张安格韩镕罄孙凌汤雅文杨娜(支教)黄杨(支教)会计学院:余旻琦(外推)蔡锐(外推)朱珊珊徐志骏严媛芝孟归弦龙晓杰张俊超周月婷赵静劼陈昊田李源一杨斯琦王婧丁文鸿人文学院:陈锐瑞李庆张炜申晓翠统计与管理学院:马绰欣周亭攸蔡玲艳赵弦外语系:李梦泽张丽莎刘清吟曹晓声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张玉丹杨春罗素媛马学敏王菀婷张发玉张凤逸郑瑾刘頔汤旻玮(外推)谢航(支教)应用数学系:潘弘张安安创新与竞赛:计嘉宇(计算机设计大赛)刘沛(创新活动)陈曦明(文艺)胥超(体育)于瀑夏(体育)以下为递补名单(按序排名):王山卉刘方圆祁婧杜奕孙璘琳谢瑞莹刘凯杰黄樱陈轶杰王艳翟优匡玉婧朱芳萱汪昊陈婷婷吴思奇专业学位法律硕士:法学院:张金周梦楚夏欢倪骏春张璇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潘虹羽人文学院:杨冰赵轶群外语系:杨溢国际商务硕士: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赵欣戴泉清郭顺吉高宇张甜馨余清清外语系:韩瑞霖会计硕士:会计学院:管梦佳宋申扬张田田孙碧思高绮阳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王子剑金融学院:潘睿珺应用数学系:王超金融硕士:金融学院:陈黎肖明捷高扬魏梦谯付丽群会计学院:张颢经济学院:顾淑霏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禹路应用数学系:闵瑞保险硕士:金融学院:刘绥豫吴钰婕税收硕士: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昝旺鲁夏薇张慧敏资产评估硕士: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姜天娇朱臻郭韵歆应用统计硕士:统计与管理学院:吕梁方茜蔡志文钟晶晶上海财经大学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推荐工作领导小组(代章)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10章-输出、输入与用户界面设计-new

第10章-输出、输入与用户界面设计-new
应当遵循自然的步骤顺序例如如果适当的话名字安排在姓的前面反馈应对每一个用户行动提供发馈例如确定一个记录已经被添加而不是简单地在屏幕中给出另一个空表关闭对话应当被合理成组有一个开始中间和结束例如显示屏序列的最后应当指出已经没有更多的显示屏错误处理应检测所有错误以及应当给出如何继续的报告和建议例如建议为何发生此类错误以及用户如何操作来纠正错误



14
便于填写。原始单据的设计要保证填写得迅速、正确、全面、简易和节约 。具体地说应做到:填写量小,版面排列简明、易懂。 数据排列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便于归档。单据大小要标准化、预留装订位置,标明传票的流动路径。 单据的格式应能保证输入精度。 为了容易填写,尽量使用选择式,或者表格式。 类型相同的数据尽量排在一起,如数字项目排在一起,文字项目排在一起 。 不往计算机输入的数据经改集中排在原始凭证最上端或者最下端。

信息系统的输出用于向系统用户呈现信息,用户所需要的各种管理业务 和经营决策等方面的信息都是由系统的输出部分完成的。同时,输出是 信息系统中最可见的部分,用户往往通过输出来了解系统的面貌,因此 ,输出通常是作为管理层和用户最终评估系统价值的基础。 信息系统输出设计的目的是使系统能够正确及时地输出用户需要的各种 有用信息,保证系统输出的信息能够方便地为用户所使用,能够为用户 的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信息能否满足用户需要,直接关系到 系统的使用效果和系统的成功与否。 系统输出分为中间输出和最终输出两类。中间输出是指子系统对主系统 或另一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而最终输出则是指通过终端设备(如 显示器屏幕、打印机等)向管理者输出的一类信息。
15
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第10章 输出、输入与用户界面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与金融大数据,时代金融,2015年11期中旬刊314-316页,作者1/1;2、基于量化投资的资产收益率实证研究,现代商业,2016年22期149页;3、基于逆向工程企业组织建模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18期12卷58-60页,作者1/1;4、拟投稿论文:配对交易策略在A股市场的应用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作者1/3。
电子商务
兰州大学
企业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一组
12
王震

1990/5/7
6 540
本科成绩76.6研究生成绩92
国家奖学金|2014-2015。
1、硕士论文:有源障碍问题的最优性条件;2、两阶段随机规划最优性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作者1/2。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2017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综合考核名单公示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济学院2017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审核组专家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经过全面审查和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以下26名同学通过初审,进入综合考核: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英语
核心课程成绩
奖励获处分
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和著作
安徽财经大学
物流管理
上海理工大学
物流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一组
4
杨满

1993/2/3
6 474
本科成绩78.4研究生成绩86.6
2015年上海市大学生决策仿真实践大赛三等奖。
1、基于加权求和算法的多目标订货决策模型,工业工程,2016年第5期,作者1/3;2、已投稿论文:不同碳税模式下搭便车行为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作者1/3;3、已投稿论文:考虑碳减排和互惠偏好的低碳供应链成本分担模型,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上海财经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上海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一组
6
闵凉宇

1991/7/29
6 498
本科成绩77.2研究生成绩84.6
2014年度获得研究生入学奖学金2014-2015年度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三等)2015-2016年度获得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2015年4月获得大数据工程师证书。
1、2010,978-1-4244-3709-2/10,作者1/2;2、,08,5060.555-566,2008,作者2/5。
南京邮电大学
信息安全
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一组
11
张芸荣

1993/3/18
6 448
本科成绩86.6研究生成绩92.6

待发表论文:,,作者2/4。
重庆工商大学
湖北经济学院
工程管理
上海海事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一组
5
黄欣

1980/11/23
6合格
本科成绩81研究生成绩90.2

1、工作论文:以提高营销回报为目标的客户细分与符号化方法初探;2、学位论文:私人银行业务实践及对中国银行的借鉴研究;3、工作论文:关系借贷机制的运行模式及理论支持研究;4、.6 .1。
苏州大学
德语专业
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一组
10
黄烨

1986/12/4
6 563
本科成绩91.6研究生成绩80.4
04/05|05/06|06/07学年南京邮电大学一等奖学金;2008南京邮电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2007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2008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省级一等奖。
1.2010-2011学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和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中共党员等荣誉称号和优秀毕业生。
拟发表论文:两类系统的小振幅极限环,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者1/2。
上饶师范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数学
金融信息工程
第一组
3
李超然

1992/6/7
6 454
本科成绩87.2研究生成绩8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上海理工大学
软件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一组
8
崔伟毅

1984/1/31
6合格
本科成绩90研究生成绩82
被评为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2010年中国研究院院长的最佳创新员工奖。
1、拟发表论文:面向企业领域的微服务架构技术综述;2、,美国专利发表,2014/0047351 A1,作者1/2;3、,美国专利申请发表,2012/0030581 A1,作者1/2;4、,美国专利发表,7,774,356 B2,作者1/1;5、硕士论文:面向的组合环境设计和应用构建;6、本科论文:富英特网应用和自适应基础。
复旦大学
软件工程
复旦大学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一组
9
刘玉清

1992/10/3
6 498
本科成绩82.4研究生成绩93.6

1、研发外包成果转化中服务商道德风险防范:合作奖励还是非合作监督?,科技管理研究,拟刊发于2017年6月第11期,作者2/3;2、,2015,8(5):1349-1361,作者2/4;3、研发外包技术成果转化中的服务商参与激励机制,科技管理研究,第36卷,总第355期P120-125,作者2/3。
本科阶段: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校三好学生两次、安徽财经大学优秀毕业生;硕士阶段: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三等奖、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
1、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零售商采购决策模型优化,企业经济,作者1/2;供应链上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演化的博弈分析,金融视线,作者1/2。
江南大学
应用化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产业经济学
金融信息工程
第一组
7
黄小红

1989/7/26
6 452
本科成绩75.8研究生成绩82.8
2016.11|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2015-2016|三等奖学金2014-2015|三等奖学金2014-2015|优秀部员2014-2015|优秀团员。
1、基于路径差异分析的故障定位方法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17年第4期;2、基于路径聚类分析的代码缺陷定位研究,软件导刊,2017年第3期;3、待发表论文:软件故障定位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展;4、待发表论文:基于差异分析的故障定位研究,作者1/2。
获学士学位单位
本科毕业专业
获硕士学位单位
硕士毕业专业
专业
分组情况
1
郭翔宇

1993/1/14
:104
本科成绩88.2研究生成绩90.6

1、拟发表论文:,‘17;2、拟发表论文:,’1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第一组
2
熊峰

1990/6/20
6 463
本科成绩78.2研究生成绩8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