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说课PPT-酸、碱的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酸、碱的化学性质 课件

酸、碱的化学性质   课件
的柄把一端挑一点),然后各加入1mL水,振荡。 (2)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酚酞,观察现象。 (3)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mL水,振荡;向另一
支试管中加入约1mL稀盐酸,振荡。 (4)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向少量的氢氧化钙粉末 中加入1 mL水,振荡, 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 ,再加入1 mL水振荡 向同质量的氢氧化钙粉 末中加入1 mL水,振荡 ,再滴入1~2滴酚酞溶 液,再加入1 mL稀盐酸 振荡
反应现象
固体部分溶解,溶 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固体部分溶解,溶 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加入盐酸后,固 体全部溶解,溶液 由红色变为无色
结论(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微溶于 水,水溶液显碱 性
Ca(OH)2+2HCl ===CaCl2+2H2O
【例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总 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 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
(C )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用于造纸、
纺织等工业
(来自《典中点》)
2.【中考•北京】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B )
A.Fe
B.CO2
C.Fe2O3
D.NaCl
3.【中考•广州】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 H溶液中,溶液变成___蓝_____色。
(2)反应②说明NaOH溶液在空气中易变质,其化学 方程式为__C_O__2+__2_N__a_O_H__=_=_=_N__a_2C__O_3_+__H_2_O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的化学性质》酸和碱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的化学性质》酸和碱PPT课件
标准比色卡
注意: (1)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 污染试液。同时这种操作可能会泡掉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 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 (2)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用水润 湿后的pH试纸会将待测溶液稀释,从而导致误差;
(3)我们实验室一般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 pH值是1~14的整数; (4)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pH,我们可以用精密pH试 纸和酸度计(pH计)来测量。
实验结论:①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
很小;②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呈碱性;
③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
图6-S-2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例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化学课堂的精髓,借助化学实验现象如 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逸出等,可以帮助我 们确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图6-S-3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后,酚酞溶液变红。加 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后的液体,蒸发皿中出现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实验结论:易溶的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5.氢氧化钙的某些性质 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1mL 水, 振荡;再各滴入1~ 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如图6-S-2中甲)。 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mL 水,振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约1mL 稀盐酸,振荡;比较两支试管中 的现象(如图乙所示)。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现象:两根铁钉的铁锈在稀盐酸中逐渐消失,溶液呈现黄色,除 去铁锈的铁钉在稀盐酸中表面会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 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 实验结论:酸既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又能跟某些活泼金属反应。

人教版酸、碱的化学性质_优秀课件1

人教版酸、碱的化学性质_优秀课件1
人教版酸、碱的化学性质_优秀课件1
人教版酸、碱的化学性质_优秀课件1
实验验证:酸的四个性质、碱的三个性质 1.紫色石蕊试液能使酸变红色、碱变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使酸不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
2HCl+Fe===FeCl2+H2↑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6HCl+Fe2O3===FeCl3+3H2O
师:铁钉大小是怎么变化的? 生:由大变小。 师:通过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稀盐酸与在金属活动顺序(稀盐酸)(H) 前面的金属反应可释放出氢气。
人教版酸、碱的化学性质_优秀课件1
人教版酸、碱的化学性质_优秀课件1
3.师:在试管中加入约2 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 溶液,观察现象①,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②。
人教版酸、碱的化学性质_优秀课件1
人教版酸、碱的化学性质_优秀课件1
2.师:取两根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 mL的稀 盐酸,观察现象。①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 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 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观察现象①有怎样的反应,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铁钉上的锈逐渐没有了,溶液由无色变成了黄色,铁锈与稀 盐酸反应生成了三氯化铁。
[板书]NaOH+HCl===NaCl+H2O
人教版酸、碱的化学性质_优秀课件1
人教版酸、碱的化学性质_优秀课件1
5.师:①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加入 1 mL水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②继续向其中一 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水振荡、向另一支试管加入约1 mL稀盐酸振荡, 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加酚酞溶液后溶液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两试管)。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PPT课件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PPT课件

6.(双选)(2013·天津中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 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 项错误的是( )
【解析】选B、D。若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加硫酸铜后,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钠与 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不论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溶 液中都有硫酸根离子,滴加氯化钡溶液后,都会出现白色沉 淀;若硫酸过量,过量的硫酸与锌粒反应生成氢气;无色酚 酞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都不变色,所以在硫酸过量的条件下,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也不变色。
9.(2013·咸宁中考)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 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 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 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 有CaCl2;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酸呈酸性,故可以通过用pH试纸和紫色石蕊溶液进 行验证,铜不与盐酸反应,由于氯化钙中含氯离子,也会与硝 酸银反应生成沉淀,会对结果造成干扰,故铜与硝酸银都不能 用来验证;(3)下水道大部分为铁质管道,酸液倒入下水道 会腐蚀下水道,可以加入石灰石将盐酸转化为氯化钙。
答案:Ca(OH)2+2HCl====CaCl2+2H2O 【猜想】可能是CaCl2和HCl 【进行实验】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盐酸与铁锈反应的认知能力。铁锈 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 为黄色)和水,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 和氢气,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观察到溶液为浅绿色,说明 氯化铁溶液与铁钉中的铁发生反应变为氯化亚铁溶液。 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 有气泡产 生 (2)氯化亚铁 Fe+2FeCl3====3FeCl2

酸、碱的化学性质 课件

酸、碱的化学性质   课件

4.酸与碱发生的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实验现象
先变为红 色再变 为无色
试管中溶液__有白色晶体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皿中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酸能与碱 发生中 和反应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制指 示剂溶 液的变 化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 pH的范围通常在 0~14之间。
【思考】 如何测定溶液的PH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使用PH试纸
【方法】将被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把 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学生练习实验
待测 盐 硫 醋酸 氢氧化 氢氧化 氨
酚酞溶液
溶液仍然为无色 溶液仍然为无色
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变成红色
结论: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2、(用镊子)取两个生锈的铁钉放入 两支试管中(先将试管横放,放入铁 钉,再将试管慢慢竖起,使铁钉滑落 到试管底部),然后加入约2 mL稀盐 酸,观察现象。
●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 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 洗净。
变成绿色
●3. 在试管中加入约2 mL硫酸铜溶液, 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量要少,加入几滴即可,注 意观察生成的少量氢氧化铜絮状沉淀。
●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酸、碱的化学性质》课件

《酸、碱的化学性质》课件

对照实验
5mL 稀盐酸
5mL 水
目的:排除水的干扰
0.1g
4.在实验三中需要控制哪些量相同?
实验回顾:
实验回顾:
1.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2.铁锈、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 4.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以上实验都表现了________ (填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性质)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刘向雨
两瓶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你能利用有关 酸、碱的知识给试剂瓶加上正确的标签吗?
今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
•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的一些现象。
每小组四人分工合作,检查仪器和试剂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加1~2滴紫色石蕊溶液,若 方案一: 石蕊不变色,则溶液呈中性,若石蕊变红色,则溶液 ________________呈___酸___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取一张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滴在 pH试纸上,再比照标准比色卡,测出溶液pH,若 pH﹦7,则溶液呈中性,若pH﹤7,则溶液呈酸性。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中___性,还可能呈_酸____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用试管取该溶液 1~2mL,滴加1~2滴 无色酚酞溶液, 振荡。
实验现象 无色酚酞溶液源自变红 ,无色酚酞_不__变___色
结论
溶液呈 碱性

溶液呈__ 中性__或__酸性

《酸、碱的化学性质》酸和碱PPT课件 (共17张PPT)

《酸、碱的化学性质》酸和碱PPT课件 (共17张PPT)
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2.原理: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 3.原理:2NaOH+CuSO4=Cu(OH)2↓+Na2SO4;
Cu(OH)2+2HCl=CuCl2+2H2O
4.原理:NaOH+HCl=NaCl+H2O 5.原理:Ca(OH)2+2HCl=CaCl2+2H2O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新课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酸和碱的各化学性质时,大 家都只是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今天,让我 们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究一下酸和碱的各项 化学性质及酸碱的中和滴定实验。
新课推进
请同学们按教材P69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
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交流回答
1.现象:
约1mL水,振荡,无明显现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
入约1mL稀盐酸,振荡,发现红色逐渐消失。
原理:
Ca(OH)2+2HCl=CaCl2+2H2O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了酸和碱的主要性
质,同学们课后要好好归纳总结,加强对酸碱性
质等知识的认识。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结论: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石蕊溶液遇硫酸溶液、盐酸溶液变红;
石蕊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变蓝;
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变红;
酚酞遇硫酸溶液、盐酸溶液不变色。
结论:
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
酚酞溶液遇碱溶液变红,遇酸溶液不变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课件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ppt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化学 课件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ppt

11、不要辜负自己的生活,即使没有办法逃避面前的一切,您也必须对自己不好,然后勇敢地前进,让自己没有后悔。最终的目标是,只有 您感到幸福才是。
18、为了和情人推理,我不想爱。告诉妻子理性与同事交谈,但不要感到困惑;和老板一起推理,我不想活着,在很多地方没有理由要说。 13、没有多少钱可以阻止死亡,无论它看起来多么美丽,它都不能使国王满意,无论它有多著名,它都会经历生死。因此,生活不要太贪婪 ,生活也不要太累。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是( C )
A.培育新花品种,增加观赏价值 B.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2.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制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
下列有关古代文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印刷术属于化学工 艺
如何学好化学呢?
1、会听课,做好笔记。
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感受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 并在重点处做好记录
2、认真实验。 • 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并善于
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要在 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 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4、建立错题本。
Hale Waihona Puke 现代化学材料纳米碳管模型
纳米铜具有超塑延 展性
铜纳米结晶体机械 特性惊人
现代化学材料
直径6cm尼龙 绳能
吊起2t的汽车
高分子薄膜 玻璃纤维增
的鸟笼
强塑料
隔水、透 强度大 气性好
强度、 韧性大
绝热、 耐高温
绿色化学
可降解塑料袋
学习化学的方法
①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②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第三部 分
(一) 过程概况
演示导入 (5分钟)
学生实验 (20分钟)
老师总结 (5分钟)
总结板书 (3分钟)
1234567
设计实验 (5分钟)
学生互评 (5分钟)
课外拓展 (2分钟)
13
(二) 演示导入
老师利用白色点滴板 分别做下列实验展示: 1、浓硫酸使抹布脱水 变黑。 2、向澄清石灰水中吹 气变浑浊,呈白色。 3、含有酚酞溶液中酸 碱中和,碱过量,呈 红色。 4、铁粉与稀盐酸反应, 溶液变绿。 5、氧化铜与稀盐酸反 应,溶液变蓝。
19
(二) 作业拓展
酸、碱的化学性质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实验后书写实验 报告
以颜色变化为主题,理解并写出准确的 实验原理。
联系生活实际,课后用所学知识解释生 活中的颜色变化。(如牵牛花的颜色)
20
第五部 分
效果评价
效果1
1.复习了化学药品仪器的 使用。 2.学生理解了酸碱的化学 性质。 3.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帮 助学生纠正实验操作中的 错误,如胶头滴管的使用, PH试纸的使用,铁钉放 入试管操作。
15
(四) 实验展示
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 (图片展示)
• 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变蓝
• 铁锈与稀盐酸反应
• 澄清石灰水中滴加酚酞
• PH试纸检测酸试剂
16
(五) 师评互评
在实验过程中, 老师指导和纠正 错误,同时对各 组实验结果做出 合理评价。
各组实验完成后, 小组间互相评价, 互相比较做出颜 色变化数量和操 作规范,选出最 佳实验小组。
04
器材药品
(二) 器材药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 架台(带铁圈)、胶头滴管、火柴/打火机、 白色点滴板、吸管、抹布条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 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浓硫酸(教师用)、澄清石灰水、铁粉、氧化铜 粉末
解决对策
老师演示启发,学生操作互评,鼓励学生拓展,在自 主实验中加深认识,获得更具体深刻的学习体验。
06
第二部 分
(一) 思路创新
颜色变化为主题
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颜色变 化,提高兴趣,促进学生的联系记 忆能力,加强对酸、碱化学性质的 认知
紧扣教材抓住重点
紧扣教材实验内容,学生自主实验, 深刻认识理解酸、碱化学性质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效果2
4.学生合作互评完成探究活动, 让其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程 序以及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进而培养起团队意识并提升 其竞争的能力。 5、作业布置让学生学以致用, 切身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 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为 生活服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
22
谢谢聆听
17
第四部 分
(一) 板书设计
酸、碱的化学性质——颜色的秘密 1.黑(浓硫酸的脱水性) 2.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中和) Ca(OH)2+CO2=CaCO3↓+H2O 3. 红(酸碱中和,酸碱指示剂) HCl+NaOH=NaCl+H2O(碱过量,酚酞溶液变红) 4. 绿(金属与酸反应) Fe+2HCl=FeCl2+H2↑ 5. 蓝(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
05(三) 学情分析Fra bibliotek学习状况
学生已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并不是第一次进实 验室。但是自己动手探究酸、碱性质是第一次,老师在 演示启发之后,鼓励学生拓展,加深认识。酸、碱等药 品具有一定危险性,实验安全同时需要引起重视。
学生情况
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已具备基本的实验 水平,同时需要老师引导与规范并通过实验加深对酸、 碱化学性质的理解。
提示学生关注演 示实验中黑白红 绿蓝的颜色变化, 引导思考其中原 理,待学生自己 实验后老师总结。
14
(三) 学生实验
自主设计
围绕颜色变化主题, 由学生自主设计关 于酸碱化学性质的 验证实验。
自主实验
学生可以参考教 材上的实验内容, 也可以自己选取 材料做出不同的 颜色变化。
互相评价
实验完成后,小组 间互相评价,然后 看看哪个小组得到 的颜色变化更多, 评选最佳实验小组。
材料 改动
添加标红 药品仪器 (除浓硫酸)
微量 实验
绿色化学
小组 互评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拓展 延伸
理论联系实际
10
老师演示 分组竞争
学生自主 操作互评
(四) 学法指导
学生主体 老师引导
拓展探究 联系生活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教材 中获取间接经验,从实际 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再 拓展延伸,动作思维转换 为逻辑思维、抽象思维, 跨过最近发展区。
酸、碱的化学性质
颜色的秘密
XXXXX学校
XXX
一 背景分析 二 思路目标 三 内容过程 四 总结板书 五 效果评价
第一部 分
(一) 教材背景
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课)
本章节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 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酸、 碱的化学性质”,是学生学习过酸、碱的 化学性质理论知识后,通过实验加深认识, 拓展探究。
互动评价
学生为主体,分组互动,互相 竞争,互相评价
08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教材中酸碱主要性质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探究,通过与化学反应颜色变化结合掌握酸碱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勇于科学探究的意识。
09
(三) 教法创新 跨越最近发展区=老师演示+互评互助+自主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