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海啸

合集下载

预防海啸应急预案

预防海啸应急预案

预防海啸应急预案1. 引言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可以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制定一份有效的预防海啸的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2. 背景海啸通常由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其他地质活动引起。

在发生这些事件时,海水被迅速移动,形成巨大的浪潮,向沿海地区冲击。

为了减少海啸对人们的危害,我们需要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3.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海啸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监测地震活动: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地震活动并进行预警,以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 加强海底火山活动监测:定期对海底火山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火山喷发活动,并向沿海地区发布警报。

- 实施沿海警示系统:在沿海地区建立警示系统,包括警报器、喇叭等设备,以便发出紧急警报。

- 教育公众:定期举办海啸预防演,提高公众对海啸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应急预案当海啸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疏散人员:在收到海啸预警时,立即疏散沿海地区的居民和游客,确保他们安全到达安全区域。

- 撤离船只:及时通知海上船只,要求它们远离海岸线,以免被海啸冲击。

- 关闭沿海设施:关闭沿海地区的港口、码头和沿海公路,以减少海啸对这些设施的损坏。

- 提供救援和援助:当海啸发生后,及时组织救援队伍,提供必要的救援和援助。

5. 结论制定一份有效的预防海啸的应急预案对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和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海啸造成的损失,并保障人们的安全。

以上为预防海啸应急预案的概述,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在实施该预案之前,建议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并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制定具体的预案。

海啸的惊人力量与预防措施

海啸的惊人力量与预防措施

海啸的惊人力量与预防措施海啸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它以巨大的能量席卷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了解海啸的力量和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降低可能的危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海啸的惊人力量,探讨几种常见的预防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

海啸的力量海啸是由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滑坡或陨石撞击等事件引发的海底水位突然改变所产生的大浪。

它们通常表现为波浪,其波高可以达到几十米,更可怕的是它们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0公里。

这使得海啸迅速爆发并向沿海地区推进,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冲击。

当海啸抵达沿海地区时,它变成了一股巨大而有力的水流。

这种水流不仅能够摧毁建筑物、车辆和其他人造结构,还能够摧毁生态环境,危害动植物的生命。

由于海啸的迅猛袭击,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逃离,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防措施在面对海啸的力量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建立早期警报系统建立早期警报系统是减少海啸危害的重要步骤。

这种系统通过监测地震、火山活动和其他可能引发海啸的事件来及时发出警报。

一旦检测到潜在的海啸威胁,警报系统会向沿岸居民发送紧急信息,通知他们立即采取行动。

这种警报系统的建立可以为人们争取宝贵的撤离时间,降低海啸带来的风险。

2.加强海岸线工程加强海岸线工程是另一个有效的预防措施。

这包括修建防波堤、海堤和海岸堤防等建筑物,以减少海啸对沿岸地区的冲击。

这些工程可以减缓海浪的速度和能量,使其不会直接冲击到沿岸社区和重要设施。

在选择建立新的社区和基础设施时,应考虑到海岸安全因素,避免在海啸高危区域进行建设。

3.教育和提高安全意识教育和提高安全意识是有效预防海啸危害的关键。

人们需要了解海啸的特征和迹象,学会区分真实的警报和虚假的警报。

教育可以通过学校课程、海滩标志和宣传活动来实施。

定期组织模拟演习和应急准备活动,可以帮助人们熟悉逃生路线和应对海啸的紧急情况。

海啸以其破坏性和惊人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威胁着沿海地区。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防范自然灾害中的海啸应对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防范自然灾害中的海啸应对

小学安全教育教案防范自然灾害中的海啸应对1. 引言自然灾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其中,海啸作为一种常见而又具有严重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本教案将重点教授小学生如何在海啸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反应和逃生措施。

2. 海啸简介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者其他地质原因导致的海洋中的巨大波浪。

海啸具有高度、速度快、威力大的特点,对沿海地区和岛屿造成严重破坏。

在日常生活和学校教育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应对海啸的来临。

3. 了解海啸在进行海啸应对教育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海啸的一些基本知识。

了解海啸的形成原因、预警信号以及它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这有助于学生真正认识到海啸的危险性,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4. 预警和逃生演练a) 预警系统:介绍常见的海啸预警系统,如依靠地震监测和测量设备来预测海啸的发生,并通过警报、广播等媒体向公众发送警报信息。

b) 演练计划:制定海啸发生时的紧急疏散计划,学生可以在学校内的指定地点进行逃生演练,并学习如何在海啸来临时保护自己。

5. 逃生技巧和自救在海啸来临时,学生需要学会正确的逃生技巧和自救措施。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要点:a) 寻找高地:学生应该了解哪些地方是相对较高且相对安全的,以便在海啸来临时尽快寻找高地。

b) 避免沿海区域:在海啸来临之前,学生要避免接近海岸线,尽量远离沿海区域。

c) 不靠近沿海建筑物:特别是在出现明显海啸迹象的情况下,学生要远离靠近沿海的建筑物,以免遭受次生灾害。

d) 向内陆移动:如果学生身处沿海地区,应尽快向内陆的相对高地移动,远离海洋。

6. 提高应急合作能力在逃生和自救过程中,学生还要学会团队合作和互助。

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和模拟演练,培养学生在危机时刻互相帮助和配合的意识。

7. 家庭参与家庭作为学生最亲密的支持系统,对于学生在海啸来临时的安全至关重要。

学校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带回家,并与父母分享。

海啸来袭应急措施

海啸来袭应急措施

海啸来袭应急措施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中海啸作为海洋带来的威胁之一,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科学有效的海啸应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海啸来袭时的应急措施,以保障人民的安全。

一、预警系统在海啸来袭之前,及时准确的预警是保护人民的第一步。

建立有效的海啸预警系统,可以迅速向沿海地区发出预警信号,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这个系统需要包括海底地震监测传感器、测量和预测海浪高度的设备、远程通讯系统以及信息发布平台等。

通过实时监测和科学分析,预警系统可以在海啸来袭之前发出警报,为人民提供宝贵的逃生时间。

二、疏散计划一旦接到海啸预警,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疏散计划。

首先,要设立适当的避难点,这些地方应处于相对较高的地势,能够尽可能避免被海啸袭击。

同时,政府应当及时向公众发布疏散方案和紧急联系方式,以便人们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指示和帮助。

此外,政府需要组织人员和物资,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

三、公众教育在平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加强对公众的海啸防灾教育。

通过举办海啸应急演习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啸危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教育公众如何判断海啸预警的真实性,并传授一些基本的自救技巧,比如迅速逃往高处、不靠近海滩和河口等。

只有公众具备了应对海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增强抵御海啸的能力,政府应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例如,修建高大坚固的海堤和防护墙,以减弱海啸冲击力。

同时,要加强对海滩和沿岸区域的监测和保护工作,避免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破坏,从而增加海啸的冲击力。

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这些设施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

结语海啸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但只要我们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措施,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海啸对人民的伤害。

预警系统、疏散计划、公众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海啸应急措施的核心内容,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支持,构成了海啸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啸预警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海啸预警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海啸预警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海啸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经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许多沿海地区,制定有效的海啸预警和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海啸的形成原因、预警系统以及应急预案,以期增强民众的海啸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一、海啸的形成原因海啸,又称地震海啸或津涌,是由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等造成的海底地壳运动所引起的海洋破坏性波浪。

当地壳发生断裂或滑动时,巨大的能量会传播到海床,使水体产生极大的震荡,形成海啸波。

这些海啸波在远离震源的地方逐渐变成了厚度较大、速度较快、波峰与波谷高度差较大的巨浪,造成沿海地区的灾害性影响。

二、海啸预警系统为了迅速、准确地预测海啸的发生,并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许多沿海地区都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由地震监测、海洋观测和信息发布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1. 地震监测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监测地震活动可以预测海啸的可能发生。

在沿海地区建立地震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地震事件,并通过地震参数的分析来判断是否可能引发海啸波。

2. 海洋观测海洋观测是预测海啸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布设海底压力计、浮标、浮刺等观测设备,可以收集海洋波浪、海底地壳运动等数据,为海啸预警提供支持。

3. 信息发布当海啸预警系统检测到可能发生海啸时,需要迅速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这些信息通常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传播,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撤离危险区域。

三、海啸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 加强宣传教育对于沿海地区的居民而言,了解海啸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海啸的形成原因、预警信号和应对措施,提高居民的海啸安全意识。

2. 建立疏散路线和撤离场所在沿海地区,需要制定详细的疏散路线和明确的撤离场所。

这些场所应该远离海岸线,并且能够容纳大量的人口。

在发生海啸时,公众可以根据预警信息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降低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健全监测和预警体系完善海啸预警系统,并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对于准确判断海啸威胁和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非常重要。

海啸的安全避险方法

海啸的安全避险方法

海啸的安全避险方法海啸,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具有毁灭性的力量。

当遭遇海啸威胁时,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安全避险方法,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海啸安全避险方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1. 建立海啸警报系统:首要的海啸安全避险方法之一是建立有效的海啸警报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通过海洋观测站、地震监测站和气象局等机构来实时监测海啸的形成和发展。

一旦检测到可能发生海啸的迹象,相关部门可以迅速发出警报,提醒居民采取避险措施。

2.了解海啸预警信号:为了提高海啸避险的效果,了解海啸预警信号非常重要。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海啸预警系统,但大致上包括了三个等级:观察、警告和紧急。

观察级别意味着可能发生海啸;警告级别意味着已经有迹象表明海啸即将到来;紧急级别则意味着海啸已经发生,需要立即采取避险措施。

了解并且严格遵守海啸预警信号是确保个人安全的重要步骤。

3.识别安全的地点:在面临海啸威胁时,寻找安全的避难地点是至关重要的。

当警报发出时,根据所在地的海拔、地势和距离海岸线的远近等因素,判断是否需要转移到高海拔地区。

如果条件允许,逃离可能受到海啸影响的地区是最为安全的选择。

同时,选择距离海岸线较远的地方避难,可以有效减少可能受到海啸冲击的风险。

4.制定家庭应急计划:在任何灾难发生之前,制定家庭应急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每个成员的联系方式、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号码、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行动方案以及指示如何在家庭成员分离的情况下重新集合。

确保每个家庭成员明白这个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更新。

5.保持警觉并随时注意海啸警报:海啸通常是突发事件,发生时会极大地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保持警觉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在海滩、港口还是低洼地区,都应该时刻注意海啸警报。

如果听到警报或观察到异常的海浪行为(如潮水的突然退缩),应该立即采取避难措施,远离海岸线。

6.利用高耸的建筑物作为掩护:当海啸发生时,如果身处城市或住宅区域,可以寻找高耸的建筑物作为掩护。

如何预防海啸

如何预防海啸

如何预防海啸简介海啸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经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海啸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海啸。

了解海啸在采取防范措施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海啸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是由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这些海浪在海洋深海中传播,一旦它们接近海岸线,就会因为逐渐变浅而加速,并最终形成巨大的浪头,对陆地造成严重影响。

区分预警级别1.绿色警告:代表海啸的危险性较低,但仍需要保持警惕。

居民应关注当地媒体的信息,并保持与当地急救部门的联系。

2.黄色警告:意味着海啸的威胁正在增加,可能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一定破坏。

当地政府应开展必要的紧急疏散行动。

3.红色警告:表示海啸的威胁极高,可能会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

当地政府应立即启动疏散计划,并向民众发布必要的撤离指示。

选择安全的居住地选择安全的居住地是预防海啸的关键之一。

尽量避免在靠近海岸线、河口或海湾的地区居住。

这些地区更容易受到海啸的影响,风险更高。

建筑物构造与规划1.抗震设计:建筑物应采用强大的结构设计,以抵御来自地震和地下水流的冲击。

坚固的建筑物更能经受住海啸带来的挑战。

2.远离海岸线: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应遵循安全距离原则,将建筑物远离潮汐线附近的地区。

3.筹建避难所:在沿海地区建设坚固的避难所,以提供短期避难所和紧急救灾基础设施。

加强海洋及地震监测海洋和地震监测系统可以迅速检测到地震和其他潜在触发海啸的事件。

加强这些系统的投资和维护,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的预警和紧急行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海啸的影响。

教育居民和游客1.提供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供关于海啸的信息,包括如何预防和应对海啸。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应急演习,提高公众对海啸的认知。

2.制定应急计划:制定针对海啸的应急计划,包括疏散路线、安全避难点和紧急联系人等信息。

海啸的惊人力量与预防措施

海啸的惊人力量与预防措施

海啸的惊人力量与预防措施海啸(tsunami)是一种极具威力的自然灾害,其带来的破坏性力量常常让人们感到惊讶。

当巨大的海浪以高速冲击海岸线时,无辜的人们、建筑物和城市都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然而,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海啸造成的伤害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海啸的形成与原因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陨石撞击海洋等事件引起的。

当这些事件发生时,海底地壳的运动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形成巨大的波浪,向各个方向扩散。

随着这些海浪靠近浅水海域,它们的高度逐渐增加,最终形成高而宽的波浪。

海啸的破坏力海啸的破坏力常常令人震惊。

当巨大的海浪冲击海岸线时,它们可以将建筑物摧毁、树木连根拔起,并将人们冲走。

一旦海水进入内陆,它会带走人们的生命并留下废墟。

由于海啸所带来的能量非常巨大,它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洪水、地质滑坡和火灾。

预防海啸的措施尽管无法完全消除海啸的威胁,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其潜在破坏性。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预防措施:1.建立海啸监测系统建立海啸监测系统是预防海啸最重要的一步。

这些系统使用地震传感器和海洋浮标等设备来监测海底地震和其他可能引发海啸的事件。

一旦检测到潜在的威胁,警报系统将发出警报,提醒沿海居民采取行动。

2.提高公众意识公众教育是预防海啸的关键。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向公众提供关于海啸的信息和应对策略。

人们应了解如何识别海啸的迹象,如地震和海水退缩,以及在海啸袭来时该如何行动,如迅速撤离到高海拔地区。

3.建设防护设施在海岸线上建设防护设施可以减少海啸造成的伤害。

例如,筑堤和海岸防波堤可以减缓海浪的冲击力,并保护沿岸城市免受海啸侵袭。

远离海岸线建设居民区和重要设施也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4.加强国际合作海啸是跨国界的灾害,因此需要国际合作来应对。

各国之间可以分享海啸监测数据和预警技术,并共同制定灾害应对计划。

通过加强合作和信息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海啸,减少其对人民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啸
一、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

海啸是由一系列海浪组成的,从海啸的第一个浪头到达岸边到整个海啸结束,持续时间可达好几个小时。

海啸的能量惊人,重达数吨的岩石混杂着船只、废墟等会随着海浪的运动向内陆前进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途地势低洼的地区都将被淹没。

海啸发生在大量海水突然被置换或转移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包括地震活动、海下的山崩以及宇宙天体的影响。

地震活动是海啸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当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发生时,地壳运动造成海底板块变形,板块之间出现滑移,造成海水大量逆流,并引发海水开始大规模的运动,形成海啸。

海底山崩塌方则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海水大规模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

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最不常见,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浪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

曾发现地球上小行星撞击痕迹的科学家表示,35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引发的大海啸曾经吞噬了整个地球,除了最高的山脉外,巨浪淹没了地球上的一切,受大海啸影响,大陆海岸线发生巨变,陆地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走向毁灭。

海啸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海浪,而是一系列海浪,也被称之为“波列”。

海啸波的长度可达到100千米左右,最长相隔时间可达到一小时。

在海啸灾难中,最初的海浪并不一定最具有破坏性。

海啸能够在不损失大部分能量的情况下席卷整个海洋,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向非洲方向推进了5000千米左右,抵达非洲时的能量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海啸并不是潮汐。

在开阔的海域,海啸在海面上的高度可能不到30厘米,这也就是为什么水手很难意识到海啸发生。

但强大的冲击波能快速穿过海洋,速度有时与一架商用喷气式客机相仿,一旦抵达海岸附近的浅水域,海啸的速度便会减慢。

海啸在海面上的速度超过海底,导致海平面急剧上升。

暗礁、海湾、河流入口和海下构造等地理特征能够分散海啸的能量。

在一些区域,海啸只会导致海平面垂直上升一两米,而在其他区域,海啸则可导致海平面垂直上升30米左右,绝大多数海啸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幅度不超过3米。

2004年12月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在一些区域的高度达到9米左右,而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的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的高度也达到10米。

最后抵达内陆地区时,海啸不一定以一系列巨浪的形式出现,它们可能更像是快速上升的潮汐,同时伴随海下区域剧烈涌动,将人卷入海底,撕碎沿途的物体,甚至整个海滩都会被海啸掀翻。

二、如何在海啸中逃生
当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远离海滨,登上高处,不要去看海啸。

如果和海浪距离过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1)认真学习海啸形成和征兆的相关知识,并教给亲朋好友。

切记,因为这是救命的知识!
(2)海啸警报响起时,如果在学校上课,应听从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指示行动。

(3)海啸警报响起时,如果在家,应召集所有家庭成员一起撤离到安全区域,同时听从当地救灾部门的指示。

(4)开阔海域的海啸波很难被察觉,在海上行驶的当地船只收到海啸预警后,不应返港,因为海啸会导致港口的水面快速变化,带来无法预测的危险水流。

如果有时间并获得港口管理部门的批准,船只业主可以驾船出海应对海啸。

发生海啸时,人们不应留在停靠在港口的船只上,海啸会给船只带来重大损毁,摧毁吃水线以上部分。

(5)如果你在海滩或靠近大海的地方感觉到地震,要立刻转移到高处,千万别等到海啸警报拉响了才行动。

(6)海啸来临前同样不要待在同大海相邻的江河附近。

近海地震引发的海啸往往在警报响起前袭来。

外海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让人有足够的时间撤离到高处,而人类有震感的近海地震往往只留给人们几分钟时间疏散。

(7)海岸线附近有不少坚固的高层饭店,如果海啸到来时来不及转移到高地,可以暂时到这些建筑的高层躲避。

(8)礁石和某些地形能减缓海啸冲击力,但无论怎样,巨浪对沿海居民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听到海啸警报后远离低洼地区是最好的求生手段。

(9)因为海啸是一系列海浪,最初的海浪可能并不具有最大的危险性,但在最初的海浪抵达海岸之后,海啸的危险性仍会持续几个小时。

海啸波列可能以一系列海浪的形式出现,相隔时间在5分钟至1小时之间。

在此之前,海水会反复出现后退和向前推进。

为了避免成为海啸的牺牲品,应一直远离危险区域,直至听到已经安全的消息。

三、海啸来临的预兆
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

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作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

海啸的能量传播作用于水,波与波之间有一定距离,这个距离为那些具备相关知识的人留下了逃生时间。

海啸来临的预兆有:
(1)海水会突然下沉,并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从而出现快速的退潮。

(2)海滩出现大量深海鱼类。

由于深海环境和水面有巨大差别,深海鱼类绝不会自己游到海面,只可能被海啸等异常海洋活动的巨大暗流卷上浅海。

因此,深海鱼类出现在海面上,是海啸等海洋异常活动的预报。

(3)海面出现异常的海浪。

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到来前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

(4)动物有异常行为。

科学家认为,地震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地球的磁场、温度和声波变化,而动物比人类更敏感,它们能够比人类预先感觉到变化。

四、海啸过后应如何避免传染病的伤害
海啸过后,首先要注意预防消化道疾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来自不干净的饮用水和食品,
身体虚弱的灾民饮用了受污染的水,极易传播伤寒、痢疾和肝炎等水播类疫病。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另一种容易传播的疾病,抵抗力较弱的灾民挤在狭小的临时避难所里,很容易相互传染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炎。

另外,蚊蝇传播疾病也要引起重视,海啸后的潮湿环境非常适合蚊蝇滋生,人被叮咬后可能出现高烧、呕吐、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大出血,威胁生命安全。

海啸过后如何防控传染病:
(1)普通民众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镇定,不要因惊慌四处乱跑。

灾民首先应寻找相关医疗场所和临时救护点,千万不要因为饥渴而自行找水和食物,这样做不安全。

(2)保持身体的温暖干燥,伤口要及时处理,尽一切可能减少患病概率。

(3)不喝生水,饮用清洁的饮用水。

饮水净化消毒可使用净水剂(即混凝剂,如硫酸铝、明矾、碱式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和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优氯净、84消毒液、漂粉精片、健之素片、有机磺片等)。

用于运水的工具,无论是消防车、洒水车、卡车水箱、盛水船舱、塑料水桶还是临时送水管道,在送水之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4)彻底清理环境,改善环境卫生。

水退后的居民区必须进行彻底的卫生整顿,打开门窗、搬动家具、全面清扫;在室外,要排除积水、清除垃圾杂物、填平坑洼、打捞水面的垃圾和动物尸体。

(5)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生食、半生食水产品,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食品要现做现吃,生熟食品(包括炊具)一定要分开,不举行集体聚餐活动,防止食物中毒。

(6)发现有人罹患传染病,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防止疫情传播和爆发,事后注意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