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推进海洋事业发展、促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大连市海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市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是我市未来5年海洋与渔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一、“十二五”时期海洋与渔业发展总体评估

“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与渔业发展,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14〕12号),为做好海洋工作、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我市积极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不断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构建现代渔业体系,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海洋综合管理评估。

1.海域管理成效显著。《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区

域用海规划(2008-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创新提出了自然海岸线、海岸建筑后退线、填海造地线、围海工程线“四线”控制措施。积极启动大连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 5个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经国家海洋局批准实施。全市20条县际间海域行政界线、2条市际间海域行政界线获得国务院批准。积极争取国家围填海计划指标共计4700公顷,84宗建设用海项目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实施,100余宗用海项目通过国家和省级专家评审,70余宗用海项目通过填海项目海域使用竣工验收。全市共计征收海域使用金40亿元。开发建设“大连市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上报审批用海项目全过程监管。

2.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推进。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力度不断加强,累计争取资金5.1亿元,老虎滩公园、海洋岛等11个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完工,獐子岛等3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成果显著,新建国家级海洋公园2个。陆源污染物入海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对全市入海排污口、重点养殖水域和重点海滨浴场环境整治,减少陆源污染物入海。建立区市县海洋监测站,全市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形成。旅顺口区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海洋执法能力不断加强。海洋执法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共投入资金7.23亿元,建造3艘大吨位海监执法船和10艘大功率海岛执法艇。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制止越界捕捞、控制捕捞强度、伏季休渔、海洋渔业水域监管、柴油价格补贴发放“五到位”,配合国家、省完成“海盾”“碧海”专项执法行动。“十二五”期间,我市执法巡查海岛173个,查办非法采砂等案件10起,开展海洋倾废检查195次,登检倾废船只256次,查办违法案件189件,并多次完成南海维权巡航任务,有力地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

4.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修订《大连市突发海洋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全市建立四级应急联络网。成立大连市海洋预报台,设立老虎滩、小长山、温坨子、长兴岛、皮口等5个海洋站,每日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公众发布海浪、水温、潮汐信息。出台渔业防台“八项措施”,成功应对台风“米雷”“梅花”“达维”“布拉万”.有效应对日本福岛核辐射和蓬莱19-3油田溢油等重特大海洋事故,海洋灾害预防和处置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十二五”时期渔业经济发展评估。

1.渔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15年,全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741.1亿元,较“十一五”期末增长70.6%,

年均增长11.3%;渔业经济增加值达到371.2亿元,较“十一五”期末增长61.5%,年均增长10.1%;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40万吨,较“十一五”期末增长24%,年均增长4.5%;出口创汇20亿美元,占全市农业出口50%以上,较“十一五”期末增长43%,年均增长6%;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900元,较“十一五”期末增长65%,年均增长10.5%,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2.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全市海洋渔业经济三次产业比重为56.9:25.7:17.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渔业附加值显著增长。精品养殖面积858万亩,产量34万吨,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

3.2%和5.6%.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规模达到27万立方米。2015年水产品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67.6%,比“十一五”期末提高2.5个百分点。远洋渔业稳步发展,远洋捕捞渔船达到324艘,产量达11.6万吨,产值12.9亿元。水产品加工企业600余家,水产品加工总量达到167.7万吨。休闲渔业异军突起,有7家企业被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产值达2

4.9亿元,较“十一五”期末增长2.65倍,年均增长21.5%.

3.海洋渔业科技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坚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现代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海洋渔业科技专项有效实施,大连国家级科技兴海产

业示范基地成立,组建119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00余项,海参、扇贝、裙带菜等选育研究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国家审定水产新品种4个,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0余项。大力实施地方渔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示范工程,发展科技型渔业企业30余家。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全面加强,“五位一体”推广网络实现全覆盖,培育科技示范户586户,建成产、学、研示范基地42处,推广生态健康养殖面积40万亩。

4.渔业资源养护力度明显加大。继续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力度,累计放流各类苗种数量达132.28亿尾,投入苗种资金总计2.2亿元,增加捕捞产量2.2万吨、产值18亿元,财政资金投入产出比达1:10.建成3个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组织编制《大连市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总体规划》,大力推进长海县海洋牧场先导区建设,累计建造海洋牧场50余万亩。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全市水生生物种群资源的恢复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5.水产品安全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三分之一的优质动物蛋白。创建国家和省级水产良种场19个,获评“全国现代渔业

种业示范场”4家,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93个,面积达22万亩;全市已建成13个渔业专业乡和8个渔业加工园区,3个园区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市已有国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2家,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13家。全市水产品获得国家驰名商标12个,获得国家和省市名牌产品及著名商标29个,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16个。

6.渔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继续加大渔港建设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累计投入渔港建设资金3亿元,维修渔港53座,基本形成了以3座国家中心渔港、6座国家一级渔港为龙头,43座地方重点渔港为主体,其他中小渔港为补充的渔港建设格局。为渔船配备北斗导航终端2500台套、自动识别避碰系统终端5000套、射频识别系统3500套、GPS救助定位设备终端21500个。在沿海地区建设6座AIS基站和12座北斗监控指挥平台。

7.渔业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初步建立起以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预警预报、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水产种苗管理机构为主体的渔业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及病害检测检验体系,稳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苗种安全生产等专

项整治活动。依法治渔能力有效加强,清理整治违规网具和渔船船用产品质量监督整治行动取得新进展,打击涉海“三无”渔船、排查渔船安全隐患、整治养殖环境进展顺利。渔业质量安全、生态监测、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8.强渔惠渔政策日趋完善。出台《大连市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加大渔业产业扶持力度,确保渔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出台《2015年大连市渔业养殖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政策性水产养殖保险,将藻类养殖、海珍品养殖、网箱鱼养殖、工厂化鱼养殖和海水养殖纳入保险范围,并列入地方财政保费补贴范围,最高保费补贴达50%.制定《大连市2015-2019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逐年压缩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总量,积极争取国家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建设资金和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渔民减船转产、渔船更新改造、发放国内渔业油价补贴及统筹规划渔业建设。5年累计安排用于扶持海洋与渔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达13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37%.其中,落实渔业柴油补贴10.7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245%.

二、“十三五”时期海洋与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使我市海洋管理和渔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对海洋与渔业的发展动力、结构调整、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强度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机遇。

1.政策环境向好。国家、省、市高度重视海洋与渔业工作,《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辽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3〕19号)的出台及国家对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做出的调整,为海洋与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实施,必将为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2.战略地位凸显。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领域,“蓝色粮仓”更是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确立,以及小康社会人们对优质动物蛋白需求的不断增长,提高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能力、构建水陆并进的粮食安全体系

将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3.资源优势突出。大连市海域面积约为29476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倍多。海岸线长2211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1371公里,居全国沿海城市首位。“大连海鲜”一直是大连一张靓丽的名片,鲍鱼、海参、海胆、扇贝、对虾、梭子蟹等优势种为全国稀有种;海带、裙带菜、大连湾牡蛎、大连紫海胆、紫贻贝、魁蚶等是大连的地方种。种类繁多的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为海洋与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品种资源。

4.发展基础坚实。海洋综合管理日趋加强,现代海洋渔业体系不断完善,渔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渔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渔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面临挑战。

1.近岸海域后备资源不足。我市已开发利用陆域海岸线长达1206公里,占陆域岸线的88%,其中用于港口和工业的不可逆岸线占陆域岸线的17%.滩涂利

用面积752平方公里,利用率高达68.4%,可利用的滩涂基本上都已开发。

2.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仍不容乐观。入海排污口中部分市政排污口存在化学需氧量(CODcr)和氨氮等排

放不达标问题,江河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临港、临海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近岸海洋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自然湿地面积有所萎缩,入海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海洋生物资源日渐衰竭。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和利用,尤其是过度捕捞、围填海工程及近海海域污染等,导致大连沿岸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仍处于衰退期,优质渔业资源愈来愈少,有的几近枯竭。

4.渔业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升。渔业“散、小、乱”的状况仍旧存在,高端产品和新型商业业态不多。渔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优势品种有效储备不足。渔业科技投入和渔业科研力量不足,渔业科技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十三五”时期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建设海洋强市的总体目标,坚持“生态优先、陆海统筹、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协调发展”方针,抢抓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及“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重要发展契机,以市场为主导,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集约利用和调结构转方式

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蓝色粮仓”和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推进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引领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构建现代海洋管理体系和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为大连率先全面振兴、加快“两先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引领、科技先导。加大“科技兴海”战略实施力度,发挥科技创新在海洋与渔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推动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继续优化海洋与渔业的资源配置,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远洋渔业和现代物流业,推动产业聚集。开发渔业多种功能,提升渔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渔业产品新型流通业态。

3.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发。依法管海用海,严格限制各类违法违规用海。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海洋资源利用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利用渔业资源,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加快海洋牧场建设,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促进渔业低碳循环发展。

4.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大力实施渔业“请进来”战略,提高引进国外发展资金、关键技术、种质资源、高层人才、管理经验水平。深入推进渔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发全球渔业资源和市场,促进水产品出口与远洋渔业发展,提升渔业国际竞争力。

5.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强渔惠渔政策,提高渔民生活水平。打造海洋“蓝色粮仓”,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打造渔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水产品知名品牌,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市继续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积极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资源利用高效集约、开发保护空间合理布局、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的海洋事业发展新格局;现代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渔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水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渔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形成创新开放、绿色协调、众创共享、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到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如下:

1.海洋综合管理。

--海域管理。重点保障国家及省、市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海需求。海域海岛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围填海存量资源利用更加集约。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更趋合理。

--海洋生态环境。近岸海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海岸线整治修复长度不少于80公里,大连湾等8个海湾得到有效治理,大小长山岛、海洋岛等8个海岛实施生态修复,80%有居民海岛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置。

--科技创新。海洋基础研究水平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能力显著增强。优良品种选育、健康养殖技术与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取得新突破。水产品原良种覆盖率达到80%.

--执法监管。强化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制止渔船越界捕鱼、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伏季休渔管理、渔业救助、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执法功能,严厉打击非法捕捉、猎杀、经营利用斑海豹行为。继续加强海蜇采捕管理,坚决查处非法采砂,认真执行好专属经

济区巡航任务。

--防灾减灾。实行全方位海洋减灾、防灾战略,做到减灾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相结合,减灾与发展繁荣海洋经济相结合,减灾与监测、抗灾、救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渔业经济发展。

--水产品供给。“蓝色粮仓”的水产品供给能力稳定在250万吨左右;海水增养殖面积稳定在70万公顷左右,精品养殖面积达到60万公顷以上;远洋捕捞产量达到13万吨,产值达到13.5亿元。

--资源养护。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及功率总量分别比“十二五”时期下降10%;继续扩大新建人工鱼礁区,每年增殖放流苗种30亿尾(头、粒)以上。

--渔业经济。全市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030亿元,年均增长7%;水产品出口达到25亿美元;渔业经济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5:32:23;水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30%.

--民生保障。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万元,年均增长8%;强渔惠渔政策力度加大;累计培训渔民50000人次;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初级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渔业安全。新改扩建国家级和市级重点渔港15

座;渔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渔船通讯、避碰、航标灯安全措施和装备明显改善。

四、“十三五”时期海洋与渔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市海洋与渔业要适应新常态,抓住新机遇,以建设海洋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海洋与渔业资源禀赋优势,拓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全面依法管海用海,加强海洋资源监测与管控,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海洋强市建设保驾护航。渔业经济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布局,依靠科技创新,拓展养殖新领域、新品种,发展健康养殖,以精深加工带动海洋生物高层次综合利用,加快调整现代渔业产业结构,全力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产安全,努力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实现渔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海洋综合管理。

1.海域管理。

(1)继续深化海域使用管理。贯彻落实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权属管理和海域有偿使用三项基本制度,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管理要求。全力推进重大建设用海项目,积极引导新增建设用海项目向区域用海规划内聚集。提升项目用海全过程管理和

围填海存量管理能力,开展重点海域资源和管控目标调查,实现海域资源精细化管理。严格禁止围填海项目占用基岩和砂质岸线,确保2020年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35%.确保海岸生态完整性,进一步改善市民“亲海难、玩海难”现状。(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2)实施海洋生态红线管控。按照“保住生态底线、兼顾发展需求”的原则,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特点和保护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建立红线区分类管控制度,严格监管红线区的污染排放,有效推进红线区生态系统保护与整治修复。完成全市范围内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实现海洋生态红线区业务化监测和管控。严格限制已划为红线区的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兴岛北部自然岸线区内的海洋开发活动。推行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3)继续强化海岛管理。加强无居民海岛管理,推进法前用岛项目报批、海岛资源和地名普查以及标志设置工作。加强海岛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维持无居民海岛(礁)及水下礁盘原生性,修复海岛环流系统。合理保护和开发海岛资源,遏制海岛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全面提升海岛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与旅游价值。(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4)加强海域使用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强全市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县级海域动态监管能力,重点加强基础平台建设,设立远程动态监视监测站位。进一步完善大连市海岛保护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的监管业务体系,实现海域海岛全覆盖、立体化、高精度监视监测。(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1)实施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开展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试点工作,开展陆源入海污染物调查,摸清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和来源,确定海域水质管理目标、减排指标和减排方案,逐步建立大连市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2)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观测体系建设。对全市入海排污口、近岸海水水质、海水增养殖区、生物多样性、赤潮、海水入侵等开展监测工作,重点加强对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海水增养殖区域和海水浴场的监测,并定期向社会发布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新改扩建4个海洋观测站,及时发布海洋预警信息,开展海洋

环境预报公益服务。(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3)强化海洋工程环境监管力度。继续加大海洋工程环境影响监管力度,严格实施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积极推动海洋工程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4)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大连金石滩国家级海洋公园、大连长山群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等已建保护区管理,积极推进大连仙浴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大连星海湾国家级海洋公园申报工作。(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5)推进海洋生态整治修复。科学选划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区域,重点实施旅顺世界和平公园海岸侵蚀与海滩养护项目,继续推动普兰店湾、金石滩、老虎滩、庄河湾河口等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验收工作。通过沙滩修复、基岩海岸整治、滨海湿地和近岸受损海域修复,海岸线整治和修复等措施,改善沙滩赋存条件,减轻海岸环境压力。(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3.海洋执法。

(1)加大海洋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海洋重大违法案件,打击和遏制非法用海行为,维护良好海域使用秩序,保障我市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依法严格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大监管力度,提升海洋综合监管能力。扎实开展海岛执法监察工作,及时掌握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实施海砂专项行动,严厉查处非法采砂行为,规范海上采砂作业秩序。(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2)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坚决制止越界捕捞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打击越界捕捞信息网络,加强对有越界能力渔船监控力度。加大海上巡航执法力度,重点整治非法捕捞行为。做好伏季休渔管理工作,加大违规渔船扣港力度、刑事处罚力度和集团违规打击力度,集中力量破解异地休渔渔船监管难题。大力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完成10%的缩减数量,进一步减轻捕捞强度。(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3)深化安全生产监管。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渔业安全生产整治行动,加大对存在各类安全隐患渔船的查处力度,坚决查处“三无”渔船、违规建造渔船、骗取或伪造渔船证书证件、使用

违规网具等违法行为。实施渔区安全巡航,坚持节假日、雾季巡航制度。加强“互联网+”与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渔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渔业生产安全管理提供有效保障。(牵头部门:市安监局、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4)注重野生资源保护。积极完善水生野生动物特许证件的审核及办理流程,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查处非法捕捉、贩卖、运输水生野生动物违法活动。摸清保护区底数,完善保护区基础数据,提升保护区综合管理功能。掌握斑海豹资源及海洋生态状况,开展救治、驯养、放流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为稳定和增加斑海豹种群数量创造条件。(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4.海洋防灾减灾。

(1)风暴潮防范。改造或新建防潮工程,合理提高重点堤段的防洪抗潮标准。实施风暴潮灾害立体监测,完善风暴潮灾害预报和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加强风暴潮灾害的调查、评估和分析。(牵头部门:市海洋渔业局,相关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2)海冰防范。加强海冰监视监测,评价海冰对不同海洋开发活动的影响,开展海冰灾害的预警预报,

大连2020年城市规划---文本资料

大连2020年城市规划 国务院原则上同意修编后的《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4105平方公里陆域被纳入城市规划区大连城市规模向北扩大了 国务院不久前已对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作出批复,原则上同意修编后的《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按照这个规划,全市陆域面积13538平方公里中的4105平方公里,被纳入城市规划区。 大连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说,城市规划区在金州以南为2600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长海县、冰峪沟地区和碧流河库区等地。在城乡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山体等自然分隔,形成由中心城区、新城区、金州城区和旅顺口城区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布局。我市为此将控制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的发展规模,到2020年,市内4区加上旅顺口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55万人以内,同时有序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周围各组团转移。到2010年,这5个区的实际居住人口将被控制在31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62万平方公里以内。 大连城市规划特点 大连早期采用了欧洲古典及日式建筑风格,以广场、林荫大道、放射型道路为主要特征,街巷规模较小。建国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近年来,城市功能布局进行了调整,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构成“蓝天、碧海、青山”的特色风貌和景观格局,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城在林中”的滨海园林旅游城市。 《发展规划》在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从大连实际出发,本着科学性、超前性和导向性的

原则,重点对城市功能、发展目标、城市规划范围、城市发展方向、城镇体系、航运中心和产业基地布局、重大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补充、完善和调整。《发展规划》将大连的城市功能定位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我国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重要的石化、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还提出,要深入实施国际化、信息化、科教强市、协调发展四大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的奋斗目标,2005年为实现城市现代化奠定基础,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还对中心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进行控制,引导中心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新市区、次中心城市疏解。规划到2020年,大连市总人口数达8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85%。发展规划中对原规划区范围内未做调整,重点调整了城区范围。将城区范围扩大到金州以南的2567平方公里用地内,比原总体规划增加了2000平方公里。通过构筑“一个中心”,建成“四个基地”,全面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两区三带”(主城区、新市区;沈大高速公路经济带、大丹高速公路经济带、长山列岛及周边的海洋经济带)的产业体系总体布局。 1.城市功能 《大连城市发展规划》确定城市功能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我国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重要的石化、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2.城镇体系布局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市为主,合理发展卫星城,形成功能互补的城市发展群。 规划大连市将形成由一个中心城市、三个次中心城市、七个小城市、十一个重点镇、二十八个建制镇组成的城镇体系网络,构成沿两条轴线(一条为渤海沿岸的长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一条为黄海沿岸的大丹高速公路)呈“V”形放射状组团式空间格局。 大连中心城市按照“西拓北进”的思路,西拓至旅顺、北进至金州,构筑“两城”的空间格局,“两城”即主城区与新市区。 3.港口规划空间布局 以“一岛三湾”港口为核心,以双岛湾、长兴岛深水港为重点,以瓦房店、普兰店、旅顺港口以及庄河、长海港口为支撑,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以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为环绕的港口集群,发挥区域性港口的集聚优势,带动渤海、黄海港口集群参与国际港口间的竞争。 大孤山半岛、大窑湾、大连湾、鲇鱼湾即“一岛三湾”是大连港口空间布局的核心港区。 4.交通规划 规划到2020年,大连市公路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以上,公路网密度达到50公里/百平方公里。

大连市旅游产业分析

大连市旅游产业分析 凭借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大连市旅游业较早起步,享誉国内外,并在2007年成功当选全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之一。目前大连市形成了以滨海游为主,以滑雪、温泉、农(渔)家游、历史景区等旅游线路为辅的旅游产品,推出的“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旅游品牌深入人心,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但在全国各地旅游业加速发展的今天,竞争日渐激烈,与国内一部分同类城市比起来,大连市旅游业还存在一些尚不够完善的地方。本文探索挖掘大连市旅游业发展潜力,以推动大连市旅游业更好发展。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作为知名的旅游城市,近20余年来,大连旅游业发展一直保持着旺盛活力,接待的游客数量及实现的旅游收入均以两位数年均递增。 1.游客接待量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的位次上升。自1992年以来,大连市游客接待量始终保持在500万人次以上,并呈不断增加态势,特别是在进入2000年以后,每年游客接待量均保持在千万人次以上。2012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943.3万人次,是1992年的9.7倍,年均增长1 2.6%。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814.5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128.8万人次,分别是2002年的1 3.8倍和9.6倍,年均增长分别达1 4.6%和12.6%(见图1)。 从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的比较情况看,大连市游客接待量排名有所提高,由2008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10位(见表1)。

长。1992年大连市旅游业年收入为26.9亿元,到2001年全市旅游业年收入超百亿元,达到110.5亿元,到2012年,全市旅游业年收入达767.2亿元,是1992年的28.5倍,年均增长19.1%(见图2)。 二、旅游业对大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生产力体系的日趋完善,大连市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之一。 1.旅游业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活跃力量之一。旅游收入是地区经济收入的一部分,也是旅游业对GDP影响的一个重要表征指标。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连市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4.6%以上,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形成有效激励作用(见图3)。 2.旅游业对多个行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旅游业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行业一共有59个,其中能够直接影响的行业有12个,这些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建筑业、金融业、公共设施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轻纺工业等。 近年来,来连游客的人均消费额在不断提高。2012年,大连市国内游客人均消费1477.5元/人次,比5年前的2007年提高30.2%;入境游客的人均消费688.19美元/人次,与2007年持平。从游客的花费构成看,对大连市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零售业以及旅游景区点及娱乐业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作用较大(见表2)。 3. 要,近年来,大连市重点发展温泉产业、旅游综合体、不夜港工程等旅游新亮点工程。3个温泉旅游经济区、7个温泉旅游小镇加速建设,旅游街区旧貌换新颜工程不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 年05月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大连 从区位角度看:大连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大连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韩、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大连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大连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大连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大连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大连“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大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大连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大连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范。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范例。其内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大连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大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文本预览: 修建性详细规划报批设计要求: 1、各类建筑物从道路红线退缩的距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性质、功能以及所处地段道路的级别确定,建筑退用地红线距离应满足规划设计条件要求,其退线距离不得小于(表1.1)所列值,并同时符合满足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城市高压线规划走廊宽度(见表1.2)日照、消防、环保、防空、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表1.1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指标表 表1.2 市区35-50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 2、依据建筑设计有关规定,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群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除已审定的方案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0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3、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如下:(1)隧道外边线外测50米;(2)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及线路轨道边线外侧30米内;(3)出入口、变电站等构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30米内。如在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内进行相关建设活动必须征得轨道交通运营 单位的同意,并报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4、住宅项目总图涉及挡光影响的用地周边现状建筑物檐口及±0.00绝对标高需由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实测后标注于总图上,并经该勘测单位盖章确认。 5、住宅建筑日照间距应按《大连开发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报批办理导则》执行(应同时满足国家其它相关规范要求)。 6、居住区配套公建应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相关要求配置。 7、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应按《大连市普通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执行。 8、居住项目要求在用地内规划出垃圾处理点及相应场地(在总图中注明)。 9、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建筑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住宅部分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提供户型比例测算报告)。 10、总图应标注用地平衡表、经济技术指标表、建筑一览表及简要说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具体表格格式见表1.3、1.4、1.5、1.6 表1.3 用地平衡表 4.居住区用地平衡指标参见表1.8 表1.4 经济技术指标表 表1.5 建筑一览表

大连市旅游行业研究报告

大连市旅游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2017-2022年 前 言 旅游业是为旅游者提供各类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产业总称。旅游是人员流动的过程,旅游 全过程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旅游者出游之前的信息服务;旅游过程中的交通、住宿、饮 食、游览、购物、娱乐、导游等各种服务和相关产品;返回常住地之后的信息反馈和追踪服 务。将这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整体旅游产品或组合旅游产 品。 随着我国旅游业逐渐步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其重要性也日益显著。旅游业 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投资,其中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 献率超过80%,与旅游业相关产业超过了110个。根据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WTTC )对近 5年我国旅游产业溢出效应的分析:近5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就业带动效应可达1:3.5;旅游 行业相关产业产值带动效应可达1:4.4。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国内旅游 收入超过4万亿元。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大连市旅游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 报告》由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世界旅 游组织、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 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主要分析了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环境、 大连市旅游市场发展现状与总体规模、大连市旅游景区发展运营分析、大连市旅行社及星级 酒店市场现状与规模、旅游开发运营企业以及旅游行业的投资前景。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9800元电子版:9500元纸介+电子:9800元第一章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旅游市场发展概述 二、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 三、旅游信息化发展情况 四、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中国旅游总体规模分析 一、中国居民旅游人数规模 二、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情况 三、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情况 四、国内居民旅游花费总额 第三节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一、入境游客人数规模分析 二、入境旅游收入规模分析 三、入境旅游客源分布情况 四、港澳台入境游客规模分析 第四节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分析 一、居民出境旅游人数分析 二、因私出境旅游人数分析 三、赴日旅游市场状况分析 四、赴台旅游市场状况分析 第五节黄金周及假日旅游市场分析 一、元旦小长假旅游市场分析 二、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分析 三、清明小长假旅游市场分析 第二章大连市旅游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大连市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大连市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大连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三、大连市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大连市经济形势发展展望

大连城市文脉特色分析

大连城市文脉特色分析 4.1.1结构布局 在大连的早期城市规划中,结构布局采用巴洛克的手法,强化形式构图,用城市规划的物质形式来表达殖民者的统治意志和政治理想。巴洛克规划设计的重要手法是布置放射形道路系统,连接城市的广场及其它重要节点。 1899年沙俄进行的大连规划中将大连分为三个区:行政区、欧罗巴区和中国人区。行政区在今胜利桥以北,是沙俄的行政机构所在地;欧罗巴区在今劳动公园以东,铁路以南,包括居住区和商业区两个部分;中国人区在今劳动公园以东。 1899年大连规划对巴黎进行了借鉴,或者说是对巴黎规划进行片段式地模仿。这种借鉴并不仅限于对明星广场本身的模仿。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布局,也与巴黎改造有诸多类似之处。大连以莫斯科大街(今人民路)为城市主轴线,以尼古拉耶夫广场为核心,在从欧洲市场(今胜利广场附近)到大连港前的半圆形广场(今港湾桥广场)这一主轴线上串联四个主要广场,共同构成轴线上的空间序列。在主轴线以北,从大连站前广场放射出四条道路分别与主轴线上的四个广场相连。此外,以尼古拉耶夫广场为起点,隔海以大和尚山为对景,向东北方向规划出一条景观林荫道。 4.1.2路网组织 1899年沙俄时代大连市的总体规划,主要指的是行政区和欧罗巴区的总体规划。这个规划的道路骨架形如蛛网,在交通枢纽和重要的中心地点形成圆形或半圆形广场之间,以直线干道相联系。每个中心向外辐射若干干道,有多层环形道路将辐射路相连。 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军战胜占领大连,日本殖民者除了坚持完成1899年沙俄大连规划以外,还对大连进行大规模的新区规划建设。日本殖民者曾分别在1910年、1911年、1913年多次追加市区面积。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满足城市人口“急速膨胀”的实际需求,1919年开始了市区规划和地域规划的编制,与沙俄规划注重城市空间美学秩序有所不同,日踞时期的大连规划采用了方格网规划。这种规划更易于城市土地快速开发,可以更好地帮助殖民者建立有条理的聚居区,同时也可以促进近代资本主义商业的现代化发展。在此基础上,仅加入少量放射线和相对独立的广场,以部分延续东部沙俄规划区的空间特征,保持适当的呼应关系。 不同网格交界处的变化—即是城市形态上发生在突变的、可见的网格方向变化,或是城市设计中网格图形的斜向扭转。大连主城区形态独特,东西两个部分先后由俄日规划者设计,东侧为沙俄规划,采用放射同心圆的路网结构,西侧为日本规划,采用方格网结构,两部分并置,形成双心双结构,规模都较

大连轨道交通规划(附图)

一、大连市城轨交通线网规划概要 大连市城轨交通规划研究始于1982年。2005年,市规划部门会同相关专业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在OD调查与综合交通规划得基础上,编制完成大连市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为262、9公里,包括总长71、3公里中心城区地铁线与总长191、6公里组团间快轨线,并预留发展线。 (一)中心城区地铁线3条,总长71、3公里,分别就是: 1号线:南关岭-河口(旅顺南路-黄浦路-中山路-富国街-西安路-华北路-促进路-山东路-南关岭),为贯穿城市南北方向得地铁线,全长27、4公里。 2号线:东海公园-辛寨子-南关岭(南关岭-后革-张前路-红旗路-黄河路-五一路-中山路-人民路-东港),为贯穿西部南北与南部东西方向得地铁线,全长35、4公里。 5号线:站北广场-虎滩新区,为贯穿城市东南部得地铁线,全长8、5公里。 (二)中心区城区快轨线3条,总长147、8公里,分别就是: 3号线:大连站-金石滩,就是连接了中心城区与金港区方向得快轨线,全长49、1公里 4号线及旅顺北线:南关岭-旅顺,就是连接了中心城区与旅顺北线方向得快轨线,全长58、4公里。 旅顺南线:由河口-旅顺开发区,全长40、3公里。 (三)其它快轨线(金州区及机场联络线)3条,全长43、8公里,分别就是: 金州东线:3号线开发区站-金州区九里,线路长14、3公里。 金州西线:地铁2号线姚家站-金州区金渤海岸,线路长19、5公里(其中新机场支线长6、5公里)。 金州机场联络线:联接金州东线、金州西线至新机场,线路长10公里。

地铁1号线:

地铁二号线沿途路线: 工程拟建地铁正线长度21、174km,其中主线长18、104km,支线长3、070km,全部为地下线路。线路与南关岭车辆段连接线长度1、551km,其中地上地下过渡段长度1、013km,高架线长度0、390km,地面线长度0、148km。 共设置车站17座(含支线车站1座),分别为:姚家、南关岭、后盐(支线)、华北路、泉水路、中华广场、千山路、松江路、东纬路、促进路、春光街、香工街、沙河口火车站、兴工街、西安路、功成街、会展中心,平均站间距离1、264km,全部为地下站。车辆段及综合基地设在南关岭。 4座换乘站个别层有双岛式设计 地铁有换乘站4座,南关岭换乘站:南关岭火车站位于华北路与东北路交口西侧,与国铁新大连站车站地铁2号线及规划4号线换乘,车站与哈大客运专线站房合建,采用地下一层双岛式站台形式。 地下一层为站台层,地上一层为综合换乘大厅,其功能一方面就是地铁客流出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铁与地铁及各地铁线之间得客流换乘。 东纬路换乘站:东纬路站换乘方案考虑本线车站为地下二层,规划4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两线车站进行十字交叉站台换乘。 西安路换乘站:车站与地铁2号线车站岛一侧十字换乘,地下一层为公共站厅层及2号线站台层(侧式),地下二层为地铁1号线站台层。 后盐换乘站:本站为双层岛式车站,与既有3号线车站形成换乘,地上为站厅层,地下为本项目支线站台层。 80公里时速全天运行16小时 列车编组采用6辆编组。根据大连市居民乘车规律,考虑到中心地区地铁线路,确定运营时间为6:00~22:00,全日运行16小时,其余时间全线停运,进行设备检修与线路维护。 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额定载客量为230~250人。全线设主变电站两座,分别位于松江路南400m山东路西侧与西南路与马栏河相交处东北角。项目共占地742亩,其中永久占地584、5亩,临时占地157、5亩;控制中心及主变电所占用城市建设用地约为45亩。由于起终点穿越市区,拆迁主要为房屋以及道路、电力、通信线路、给排水管线等改移。工程总投资979509、8万元。

大连旅游业发展

大连旅游业发展 1. 大连概况 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蓝天、碧海、青山、白石、连绵起伏的海岸,潮起潮落的潮汐,如诗如画,一派旖旎的海滨风光。大连美妙的自然风光,加上多彩的人文景观,更是令人流连忘返。其中,滨海路美不胜收;星海公园粼光闪闪;金石滩风景迷人;圣亚海洋世界梦幻神奇。蛇岛、鸟岛资源丰富,呈现奇特自然;海王九岛古礁怪石,令人叹为观止;金石滩神力公园,中国独一无二,棒棰岛风景绮丽,让人浮想连篇。大连湾炮台,让我们回到历史,回望过去;森林动物园,让我们回到自然,珍惜现在;中山广场,让我们走向世界。 大连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年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无霜期6个月。大连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丰富的中国近代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南部沿海风景区、旅顺口风景区、金石滩风景区和冰峪风景区是大连四大名胜风景区。每年一度的大连国际服装节、烟花爆竹迎春会、赏槐会、国际马拉松等大型活动,融经济、文化、旅游为一体,享誉海内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大连的新兴产业,2004年接待海外游客52万人次,旅游创汇3.5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170亿元。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组织所接受,并且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潮流。旅游业的发展要顺应职业社会进步的合理要求,在旅游内容上要积极开发适于越来越多的具有环保意识的旅游者需要的生态旅游、环保旅游,努力使旅游业在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又不至因游客太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和破坏。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需要旅游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全人类的共同维护,这也是关系到人类长远利益的重要问题。 3. 资源与环境保护不够 一些滨海景区不重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一些旅游者也缺乏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滨海旅游资源不断遭到人为破坏。例如,大连黑石礁滨海岩溶石林,是驰名中外的海岸景观,是大连的“旧八景”之一,后因炸礁取石,填海晒海带,使礁林破坏殆尽。金洲区大窑湾的老沙砾堤、旅顺口区的大艾子口砾石堤,柏岚子的鹅卵石堤、黄龙尾的砂堤等,因盲目挖採石砂石料而早遭到严重破坏,自然风景大为改观。星

大连市城市规划管理系统技术规定

大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建性详细规划报批设计要求: 1、各类建筑物从道路红线退缩的距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性质、功能以及所处地段道路的级别确定,建筑退用地红线距离应满足规划设计条件要求,其退线距离不得小于(表1.1)所列值,并同时符合满足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城市高压线规划走廊宽度(见表1.2)日照、消防、环保、防空、防汛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表1.1 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指标表 表1.2 市区35-500KV 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 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 2、依据建筑设计有关规定,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 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群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除已审定的方案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0 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3、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如下:(1)隧道外边线外测50 米;(2)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及线路轨道边线外侧30 米内;(3)出 入口、变电站等构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30 米内。如在城市轨道安全保护区内进行相关建设活动必须征得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同意,并报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4、住宅项目总图涉及挡光影响的用地周边现状建筑物檐口及± 0.00 绝对标高需由具有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实测后标注于总图上,并经该勘测单位盖章确认。 5、住宅建筑日照间距应按《大连开发区民用建筑设计方案报批办理导则》执行(应同时满足国家其它相关规范要求)。 6、居住区配套公建应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相关要求配置。 7、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应按《大连市普通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执行。 8、居住项目要求在用地内规划出垃圾处理点及相应场地(在总图中注明)。 9、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 平 方米以下住房建筑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住宅部分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提供户型比例测算报告)。 10、总图应标注用地平衡表、经济技术指标表、建筑一览表及简要说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具体表格格式见表1.3、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年05月 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 从区位角度看: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例。其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1 -第二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 - 1 -第三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 - 2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 2 -第一节“三区”划定. (2) 第二节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发展战略 (3) 第三节城镇空间、等级与职能结构 (3) 第四节产业布局 (4) 第五节旅游发展 (5) 第六节生态建设 (6) 第七节综合交通 (8) 第八节重大市政设施 (10) 第九节环境保护 (12) 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 - 14 -第一节城乡统筹策略 (14) 第二节重点建设地区空间结构和“四区”划定 (15)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 - 16 -第一节空间结构与发展策略 (16) 第二节各城区定位及重点发展方向 (17)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 - 18 -第一节公共中心体系 (18) 第二节行政办公用地 (18) 第三节商业金融业用地 (19) 第四节文化娱乐用地 (19) 第五节体育用地 (20) 第六节医疗卫生用地 (21) 第七节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21) 第八节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22) 第八章中心城区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 - 22 -第一节保障性住房 . (22)

大连创意农业博览城旅游总体规划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洪家村,距大连市区33公里,车程不足30分钟,距海边的直线距离5.5公里。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总占地面积约6300亩。 项目地目前主要分布有洪家村的民居、智能温室、温室大棚、村镇企业、学校等。其中住宅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块南端区域和旅顺北路(地块范围内)中部路东;智能温室主要分布于地块中部、丰园路东,已建设的28栋,未来规划210栋,占地块面积的1/3以上;现有温室大棚主要集中分布于地块东南角、散布于西南区域,由本地农民管理种植;村镇企业多分布于旅顺北路东侧沿线和北大河以北区域;学校分布于地块西南角。地块资源整体呈现出农业资源优势明显、人文资源缺失的特征。主要产业以第一产业农作物种植和第二产业加工生产为主,尚无第三产业出现。

2.总体定位 ——全国首个创意休闲农业博览城 ——全国第一个农业产业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创意农业旅游综合体 3.创新模式 3.1创新农业产业模式——基地生产+深加工+商贸交易 依托现有智能温室基地,对基地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辅以参观体验,延伸产业链。 3.2创新农业博览模式——农业博览+休闲体验 引入休闲农业体验产品,实现纯观光农业向休闲体验型农业的功能转变。 3.3创新度假社区模式——国际风情+高品质度假

度假区和规划区域内社区一体化发展模式,达成旅游开发与地产建设双向并轨,力求度假设施与创意休闲农业的和谐统一。 3.4创意旅游综合体模式——创意农业旅游内核+综合性配套设施 打造以农业为主题的创意旅游吸引内核,环创意内核开发复合多功能商业形态,形成创意内核+综合开发提高边际效益的最佳途径。 4.创意表达方式 4.1创意之一——全新创意设计 建筑设计:大型地标建筑、旅游小镇街区建筑创意奇特的外形创新取材 景观设计:农业装饰、创意雕塑、创意绿植景观、创意设施(如休息椅、垃圾桶、音响等)4.2创意之二——更新创意产品 博览度假:农业博览与旅游度假并轨,商旅互助发展。 生态餐饮:以生态餐厅、生态食品、生态理念融合而打造的创意餐饮产品。 创意农业体验:实现由观光向参与体验的实际过度,真正参与其中的农业体验。 4.3创意之三——革新创意功能 全新导入体验、博览、交易等新型功能,实行旅游与农业并轨举措。 4.4创意之四——创新业态模式 伴餐业态、伴宿业态、伴购业态,业态功能相互融合,由单一转向多元,突出趣味性、高效性、新奇性。 5.发展模式 农业主题型创意旅游综合体模式 第一阶段:创意核心吸引物,形成核心景区 以创意农业为创意路径打造创意核心吸引物,并整合已建设智能温室等原有资源,形成

大连市规划17号令

觅法首页> 法律法规> 地方法规> 辽宁省> 大连市人民政府 【法规名称】大连市城市建筑物间距及挡日照处理规定 【颁布部门】大连市人民政府【法规文号】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 【颁布日期】2002-04-03 【实施日期】2002-06-01 【是否有效】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 【批准部门】【批准日期】 【失效日期】 【全文】 大连市城市建筑物间距及挡日照处理规定 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17号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筑物间距规划设计 第三章挡日照的处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大连市城市建筑物间距及挡日照处理规定》业经2002年3月25日大连市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李永金 二○○二年四月三日 大连市城市建筑物间距及挡日照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经济、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保护居民基本的生活环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大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大连市城市内从事建筑物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市及县(市)、旅顺口区、金州区的规划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辖区建筑物间距及挡日照审定、处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第四条 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间距符合本规定,但小于建筑防火间距及卫生间距时,须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筑物间距规划设计

第五条 沿城市主、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30米)新建的多层和点式高层建筑,不考虑其对道路另一侧原有建筑的挡日照影响。 第六条 位于市级公共中心和副中心区以及县(市)、区级公共中心区内住宅的卧室和起居室的主要采光窗,在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第七条 新建多层建筑,除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情形以外,按下列建筑物日照间距系数控制建筑物间距: (一)对原有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和卧室,中小学教室,医院医疗病房的建筑物日照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7; (二)对原有住宅的建筑物日照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5; (三)新建多层建筑的山墙面对原有建筑物长边时,山墙宽度小于或等于12.5米的,建筑物日照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0。山墙的宽度大于12.5米的,建筑物日照间距系数不得小于1.5。 第八条 新建高层建筑,除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情形以外,按下列条件控制建筑物间距: (一)对原有托儿所、幼儿园的活动室和卧室,中小学教室,医院医疗病房主要采光窗,在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得小于3小时; (二)新建点式高层建筑与原有住宅的距离不得小于40米。 第三章挡日照的处理 第九条

大连城市规划

城市建筑景观——结课论文(1) 题目:“人性化’’场所-解析大连城市道路景观 专业:建筑学硕士 学号:1121051038 姓名:孟宪伟

摘要:从大连市特定的文脉结构切入,从城市道路景观与城市交通、用地规划协调发展;凸显自然景观、体现文化传承;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共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大连城 市道路景观的“人性化”。最后指出,城市道路景观不应仅限于纯物质景观的秩序美,而是要形成能包容城市流动人群相关活动的、符合人们心理和生理需求的“人性化” 场所。 关键词:“人性化”场所城市道路景观大连 城市道路景观,从城市建筑学的理论范畴来讲,是指城市道路空间中被人们感知的道路本体、沿街建筑、街道家具、绿化、标识、广告等视觉形态物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由于人类的行动、感知能力往往通过某些方式影响或作用于物质化的客体景观,与人类关联的城市道路景观所包含的意义远不止于客体的外在表象,还与地域、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因素存在着内在联系,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记录。因此,广义的城市道路景观概念不但包含狭义的“景”,还包含人的感知结果“观”以及人在景中实现“观”的过程——社会生活,涵盖了城市道路的物质形态与文化形态以及它们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坐落在辽东半岛南端的海滨城市——大连,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开放色彩的城市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在“城市经营”的理念下,大连的“城市文化”作为资本参与运作,近年来,大连市进行了城市道路景观环境的综合整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景观建设以“人性化”为目的,整合各景观要素,赋予景观场所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表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媒介,使人们能从体验的综合景观中识别并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产生认同感,从而获得归属感。 1特定的文脉结构 吴良镛院士指出,从人居环境到自然环境,都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城市环境而言,文脉结构不仅是指历时性的纵向承传关系,也指共时性的横向环境联系。城市文脉结构包括基地、周围环境、古迹维护、生态景观等多重元素。”简言之,文脉是指能对景观施加影响的任何外部条件。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道路景观的形成受城市特定的文脉结构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大连的城市处于丘陵地带,仅市区内的丘陵地约占1/2,海拔多在200~500m之间,相对高度在50~200m之间,按我国地形分类,属“低丘陵”地带,自然起伏的地形是塑造大连城市道路景观特色的最有利因素。大连的青山碧海也为城市道路景观创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城市固有的自然文脉在城市道路景观的塑造上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限定。这种限定永远存在.如果合理利用,限定会使存在变成永远,赋予城市道路景观一个极为特殊的识别性。大连是座有近百年历史的城市,经历了4个不同时期:1898年~1905年帝俄租界时期;近代城市1905年~1945年日帝侵占时期;1945年~1954年中苏共管时期;1954年以后新中国时期。沙俄统治时期,沙俄工程师克拉尔和萨哈罗主持的大连市城市规划在风格上搬用了欧洲的“广场和放射形道路”的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4-2020年)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14-2020年)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自然状况 第二节综合评价 第三节面临形势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主要目标 第四节战略任务 第三章主体功能区划分 第一节全市主体功能区类型 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 第四章优化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二节区域发展定位及重点 第五章重点开发区域 第一节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二节区域发展定位及重点 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

第一节农产品产区 第二节重点生态功能区 第七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八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主要区域政策 第二节实施与主体功能区对应的绩效评价第三节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职责 第四节监测评估 附表1 自然保护区表 附表2 风景名胜区表 附表3 森林公园表 附表4 地质公园表 附表5 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区表 附表6 水产种质资源表 附表7 一级水源保护区表 附图1 大连市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示意图附图2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区划图 附图3 大连市各类主体功能区分布图 名词解释

序言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明确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完善区域开发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2007〕2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大连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针对全市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性、战略性、约束性规划,是相关区域规划、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的规划期是2014-2020年,规划任务是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全市陆地国土空间以及毗连海域。鉴于海洋国土空间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特殊性,有关部门将根据本规划编制全市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本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另行发布实施。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自然状况 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地处东经120度58分至123度31分,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2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全市陆地和岛屿总面积约13639平方千米。

大连旅行规划书

“六一”儿童节大连旅行规划书 1、旅行时间 6月1日(周六)肇州出发,6月9日(周日)大连返回。2、旅行路线 (1)肇州——哈尔滨——大连——哈尔滨——肇州

(2)肇州——松原——大连——松原——肇州 3、出行方式 (1)高铁往返(哈西高铁站较远,客车要倒多次) 肇州—哈尔滨(西站)—大连(北站)—哈尔滨(西站)—肇州6:00 8:30 -G66-12:00 9:53-G309-14:07 17:00到肇自驾车送高铁(¥403)高铁(¥403)自驾车接(2)卧铺往返(推荐) 肇州————松原————大连————松原————肇州 16:30 18:06-2220-6:08 18:56-K7305-6:26 8:00到肇 自驾车/客车软卧列车(¥192)软卧列车(¥315)自驾车/客车

(3)航班往返。(每日仅一班飞机,时间较晚不推荐,详见附录。) 肇州—哈尔滨(太平)—大连(周水子)—哈尔滨(太平)—肇州自驾车送航班航班自驾车接4、大连住宿酒店 (1)火车站南青泥路,有不少旅社,价格:50左右。 (2)宏孚商旅酒店(推荐) 人均: 97元,挂牌三星级,青泥洼桥商圈。 地址: 长江路228号宏孚国际大厦12层、17-24层 电话: (0411)82533999 (3)渤海明珠酒店

人均: 175元,挂牌四星级,青泥洼桥商圈。 地址: 中山区中山路28号胜利广场8号渤海明珠酒店3楼(近天津街) 电话: (0411)88128888 5、景点简介 (1)星海广场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建议游玩时间:1-2小时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南部海滨风景区 亚洲最大的广场,星海广场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为纪念香港回归而建。广场上的汉白玉华表雕有九条龙,寓意九州,是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广场中心仿效北京天坛圜丘,由999块四川红大理石铺就,大理石上雕刻着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和十二生肖。广场四周的9只大鼎上刻有“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寓意“一言九鼎”。 环绕星海广场周围的是大型音乐喷泉。从中心广场南行,便是“百年城雕”雕塑,百年城雕的尽头是打开的书形广场,面对无垠的大海,寓意着百年后的大连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从中心广场北行,则是星海会展中心,它是集展览、会议、贸易、金融、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星海广场背倚都市,面临海洋,令人心胸开阔。 (2)老虎滩:(含极地馆) 套票¥190 开放时间:6:00-2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