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总则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总则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总则

前言

在生产活动中,某些生产设备因设计缺陷而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以及尘、毒、噪声、辐射等危害是比较严重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部门有责任从设计、制造上采取相应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使新设计的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有关安全卫生的诸项要求。然而,我国各类生产设备的专项安全卫生设计标准尚很少,大多数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设计要求都包含在产品标准中。但是,这些要求难免不尽全面。为满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和环境保护部门乃至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从?quot;本"上入手,尽快改善我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现状,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以使生产设备设计、制造部门有所遵循。

本标准是参照德国国家标准DIN31000/VDE1000-1993《技术设备符合安全要求设计的一般原则》、俄罗斯国家标准ГOCT12.2.003-1992《生产设备·安全总则》制订的。在技术内容上与上述标准相一致,在编写规则上按GB/T1.1-1993《标准化工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执行。

在对GB5083-1985进行修订时,原标准框架未做大变动,但删除了不属于技术内容而只属于政令方面的条款,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证明难以实现的内容。对原标准中某些技术内容现已形成专项国家标准的条款,改为引用标准形式给出。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5083-1985。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锡瑛、汤大纲。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除空中、水上交通工具,水上设施,电气设备以及核能设备之外的各类生产设备。

本标准是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础标准。制订各类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专用标准,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使其具体化。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893-1982 安全色

GB2894-1996 安全标志

GB4053.1--199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GB4053.2--1993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

GB4053.3--199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4--1983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

GB/T6527.2-1986 安全色使用导则

GB10434-1989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

GB12265-1990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GB/T14774-1993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GB/T14775-1993 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GB15052-1994 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

GB50034-19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生产设备 production facilities

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加工、制造、检验、运输、安装、贮存、维修产品而使用的各种机器、设施、装置和器具。

3.2安全卫生防护装置 safety and health guard device

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生产过程和设备安全卫生作用的附属物件或设施。

4 基本原则

4.1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按规定条件制造、运输、贮存、安装和使用时,不得对人员造成危险。

4.2生产设备正常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向工作场所和大气排放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不应产生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噪声、振动、辐射和其他污染。对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必须在设计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护。

4.3设计生产设备,应体现人类工效学原则,最大限度地减轻生产设备对操作者造成的体力、脑力消耗以及心理紧张状况。

4.4设计生产设备,应通过下列途径保证其安全卫生:

a. 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并进行安全卫生评价;

b. 对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c. 在运输、贮存、安装、使用和维修等技术文件中写明安全卫生要求。

4.5设计生产设备,当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卫生技术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等级顺序选择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a. 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一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卫生性能,即保证设备即使在异常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任何危险和产生有害作用;

b. 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一若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时,则必须在生产设备总体设计阶段,设计出其效果与主体先进性相当的安全卫生防护装置。安全卫生防护装置的设计、制造任务不应留给用户去承担。

c. 提示性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一若直接和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时,则应以说明书或在设备上设置标志等适当方式说明安全使用生产设备的条件。

4.6生产设备的规定的整个使用期限内,匀应满足安全卫生要求。对于可能影响安全操作、控制的零部件、装置等应规定符合产品标准要求的可靠性指标。

5 一般要求

5.1 适应性

在规定使用期阴内,生产设备应满足使用环境要求,特别是满足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抗老化和抵御失效的要求。

5.2 材料

5.2.1 用于制造生产设备的材料,在规定使用期限内必须能承受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

5.2.2 在正常使用环境下,对人有危害的材料不宜用来制造生产设备。若必须使用时,则应采取可靠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以保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5.2.3 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安全使用期限,应小于其材料在使用条件下的老化或疲劳期限。

5.2.4 易被腐蚀或空蚀的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应选用耐腐蚀或耐空蚀材料制造,并应采取防蚀措施。同时,应规定检查和更换周期。

5.2.5 禁止使用能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而造成危害(爆炸或生成有害物质等)的材料。

5.2.6 处理可燃气体、易燃和可燃液体的设备,其基础和本体应使用非燃烧材料制造。

5.3 稳定性

5.3.1 生产设备不应在振动、风载或其他可预见的外载荷作用下倾覆或产生允许范围外的运动。

5.3.2 生产设备若通过形体设计和自身的质量分布不能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稳定性要求是,则必须采取某种安全技术措施,以保证其具有可靠的稳定性。

5.3.3 对有司机驾驶或操纵并有可能发生倾覆的可行驶生产设备,其稳定系数必须大于1并应设计倾覆保护装置。

5.3.4 若所要求的稳定性必须在安装或使用地点采取特别措施或确定的使用方法才能达到时,则应在生产设计上标出,并在使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

5.3.5 对有抗震要求的生产设备,应在设计上采取特殊抗震安全卫生措施,并在说明书中明确指出该设备所能达到的抗地震烈度能力及有关要求。

5.4 表面、角和棱

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生产设备可被人员接触到的部分及其零部件应设计成不带易伤人的锐角、利棱、凹凸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位。

5.5 操纵器、信号和显示器

5.5.1 操纵器

设计、选用和配置操纵器应与人体操作部位的特性(特别是功能特性)以及控制任务相适应,除应符合GB/T 14775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生产设备关键部位的操纵器,一般应设电气或机械联锁装置;

--对可能出现误动作或被误操作的操纵器,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5.5.2 信号和显示器

设计、选用和配置信号与显示器,应适应人的感觉特性并满足以下要求:

a. 信号和显示器应在安全、清晰、迅速的原则下,根据工艺流程、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繁程度、配置在人员易看到和易听到的范围内。信号和显示器的性能、形式和数量,应与信息特性相适应。当其数量较多时,应根据其功能和显示的种类分区排列。区与区之间要有明显界限;

b. 信号和显示器应清晰易辩、准确无误并应消除眩光、频闪效应,与操作者的距离、角度应适宜;

c. 当多种视觉信号和显示器放在一起时,与背景间及相互间的颜色、亮度和对比度应适宜;

d. 生产设备上易发生故障或危险性较大的区域,应配置声、光或声、光组合的报警装置。事故信号,宜能显示故障的位置和种类。危险信号,应具有足够强度并与其他信号有明显区别,其强度应明显高于生产设备使用现场其他声、光信号的强度。

5.6 控制系统

5.6.1 控制和调节装置

5.6.1.1 控制装置应保证,当动力源发生异常(偶然或人为地切断或变化)时,也不会造成危险。必要时,控制装置应能自动切换到备用动力源和备用设备系统。

5.6.1.2 自动或半自动控制系统应设有必要的保护装置,以防止控制指令紊乱。同时,在每台设备上还应辅以能单独操纵的手动控制装置。

5.6.1.3 对复杂的生产设备和重要的安全系统,应配置自动监控装置。

5.6.1.4 重要生产设备的控制装置应安装在使操作人员能看到整个设备动作的位置上。对于某些在起动设备时看不见全貌的生产设备,应配置开车预警信号装置。预警信号装置应有足够的报警时间。

5.6.1.5 控制系统应保证,即使系统发生故障或损坏时也不致造成危害。系统内关键的元器件、控制阀等均应符合可靠性指标要求。

5.6.1.6 控制装置和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的离合器、制动装置和联锁装置,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并符合其产品标准规定的可靠性指标要求。

5.6.1.7 调节装置应采用自动联锁装置,以防止误操作和自动调节、自动操纵线(管)路等的误通断。

5.6.2 紧急开关

5.6.2.1 若存在下列情况的可能性之一时,生产设备则必须配置紧急开关:

--发生事故或出现设备功能紊乱时,不能迅速通过停车开关来终止危险的运行;

--不能通过一个开关迅速中断若干个能造成危险的运动单元;

--由于切断某个单元会导致其他危险;

--在操纵台处不能看到所控制的全貌。

5.6.2.2 紧急开关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应在所有控制点和给料点都能迅速而无危险地触及到。紧急开关的形状应有别于一般开关,其颜色应为红色或有鲜明的红色标记。

5.6.2.3 生产设备由紧急开关停车后,其残余能量可能引起危险时,必须设有与之联动的减缓运行或防逆转装置。必要时,应设有能迅速制动的安全装置。

5.6.3 意外起动的预防

5.6.3.1 对于在调整、检查、维修时需要察看危险区域或人体局部(手或臂)需要伸进危险区域的生产设备,设计上必须采取防止意外起动措施:--在对危险区域进行防护(例如机械式防护)的同时,还应能强制切断设备的起动控制和动力源系统;

--在总开关柜上设有多把锁,只有开启全部锁时才能合闸;

--控制或联锁元件应直接位于危险区域,并只能由此处起动或停车;

--用可拔出的开关钥匙;

--设备上具有多种操纵和运转方式的的选择器,应能锁闭在按预定的操作方式所选择的位置上。选择器的每一位置,仅能与一种操纵方式或运转方式相对应。

--使设备势能处于最小值。

5.6.3.2 生产设备因意外起动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配置起强制作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必要时,应配置两种以上互为联锁的安全装置,以防止意外起动。

5.6.3.3 当动力源因故偶然切断后又重新自动接通时,控制装置应能避免生产设备产生危险运转。

5.7 工作位置

生产设备上供人员作业的工作位置应安全可靠。其工作空间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头、臂、手、腿、足在正常作业中有充分的活动余地。危险作业点应留有足够的退避空间。

操作位置高度在距地面20m以上的生产设备,宜配置安全可靠的载人升降附属设备。

5.7.1 操作姿势

生产设备上的操作位置,宜能保证操作者交替采用坐姿和立姿。通常宜优先设计坐姿。

5.7.2 座位

生产设备上设置的座位应适合人体需要和功能的发挥。必要时,座位应能适当进行高度、角度和水平调节。

座位结构、尺寸应符合人类工效学原则并应满足工作需要和不易疲劳的要求。只要空间尺寸允许,座位必须设有保护人体腰椎的腰靠。设计时,可按

GB/T14774执行。

供司机操作用的座位,应保证司机承受的振动降到合理的最低程度。座位的固定应使其能承受住所有的,特别是倾覆时所承受的负荷。

5.7.3 操纵室

5.7.3.1 操纵室必须保证人员操作的安全、方便和舒适。同时宜保证操作者在座位上能直接控制全部操作部位及操作件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视野。

5.7.3.2 操纵室应采用防火材料制造,共门窗透光部分应采用透明易清洗的安全材料制造,并应保证操作者在操纵室内就能擦试。必要时,应在门窗透光部分上配置擦试装置。

5.7.3.3 操纵室应具有防御外界有害作用(如噪声、振动、粉尘、毒物、热辐射和落物等)的良好性能。当操纵室工作环境温度低于-5℃或高于35℃时,应配置空调装置或安全的采暖、降温装置。

5.7.3.4 操纵室应保证操作人员在事故状态下能安全撤出。对有可能发生倾覆的可行驶生产设备,除应设置保护操纵室的安全支撑外,还应设置能从里面打开的紧急安全出口。

5.7.4 防滑和防高处坠落

设计操作位置,必须充分考虑人员脚踏和站立的安全性。

a. 若操作人员经常变换工作位置,则必须在生产设备上配备安全走板。安全走板的宽度应不小于500mm;

b. 若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维护、调节的工作位置在坠落基准面2m以上时,则必须在生产设备上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护栏、护板或安全圈等。设计梯子、钢平台和防护栏,按GB4053.1、GB4053.2、GB4053.3、GB4053.4执行。

c. 生产设备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漏性能。对有可能产生渗漏的生产设备,应有适宜的收集和排放装置,必要时,应设有特殊防滑地板。

5.8 照明

5.8.1 生产设备必须保证操作点和操作区域有足够的照度,但要避免各种频闪效应和眩光现象。对可移动式设备,其灯光设计按有关专业标准执行。其他设备,照明设计按GB50034执行。

5.8.2 生产设备内部需要经常观察的部位,应备有照明装置或符合安全电压要求的电源插座。

5.9 吊装和搬运

5.9.1 能够用手工进行搬运的生产设备,必须设计成易于搬运或在其上设有能进行安全搬运的部位或部件(如把手)。

5.9.2 因重量、尺寸、外形等因素限制而不能用手工进行搬运的生产设备,应在外形设计上采取措施,使之适应于一般起吊装置吊装或在其上设计出供起吊

的部位或部件(如起吊孔、起吊环等)。设计吊装位置,必须保证吊装平稳并能避免发生倾覆或塑性变形。

5.10 检查和维修

5.10.1 设计生产设备,必须考虑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性、方便性。必要时,应随设备配备专用检查、维修工具或装置。

5.10.2 需要进行检查和维修的部位,必须能处于安全状态。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必须保证其装配和拆卸没有危险。

5.10.3 需进入内部检查、维修的生产设备,特别是缺氧和含有毒介制裁的设备,必须设有明显的提示操作人员采用安全措施的标志。

5.10.4 在检查、维修时,对断开动力源之后仍有可能存在残余能量的生产设备,设计上必须保证其能量可被安全释放或消除。

5.10.5 动力源切断后再重新接通时会对检查、维修人员构成危险的生产设备。必须设有止动联锁控制装置。

6 特殊要求

6.1 可动零部件

6.1.1 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应尽可能封闭或隔离。

6.1.2 对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6.1.3 对运行过程中可能超过极限位置的生产设备或零部件,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6.1.4 若可动零部件(含其载荷)所具有的动能或势能可能引起危险时,则必须配置限速、防坠落或防逆转装置。

6.1.5 设计安全防护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使操作者触及不到运转中的可动零部件。其防护距离应符合GB12265的要求;

--在操作者接近可动零部件并有可能发生危险的紧急情况下,设备应不能起动或能立即自动停机、制动;

--避免在安全防护装置和可动零部件之间产生接触危险;

--安全防护装置应便于调节、检查和维修,并不得成为危险源;

--安全防护装置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可靠性指标要求。

6.1.6 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6.2 高速旋转与易飞出物

6.2.1 高速旋转零部件必须配置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合适形态、尺寸的防护罩,必要时,应在设计中规定此类零部件的检查周期和更换标准。

6.2.2 生产设备运行过程中或突然中断动力源时,若运动部位的紧固联接件或被加工物料等有松脱或飞甩的可能性,则应在设计中采取防松脱措施,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装置。

6.3 过冷与过热

若生产设备的灼热或过冷部位可能造成危险,则必须配置防接触屏蔽。6.4 防火与防爆

6.4.1 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易燃易爆物质和可燃物质的生产设备,应根据其燃点、闪点、爆炸极限等不同性质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实行密闭;

--严禁跑、冒、滴、漏;

--配置监测报警、防爆泄压装置及消防安全设施;

--避免摩擦撞击;

--消除接近燃点、闪点的高温因素;

--消除电火花和静电积聚;

--设置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置换及保护系统;

--在输送可燃气体管道和放空管道上设置水封、阻火器等安全装置;

--进行抗震设计等。

6.4.2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应的防爆等级并按有关标准执行。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具有与之配套使用的电气设备相应的防爆等级。

6.4.3 因物料爆聚、分解反应造成超温、超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设备,应设置报警信号系统、自动和手动紧急泄压排放装置。

6.4.4 对有突然超压或瞬间分解爆炸危险物料的生产设备,应装设爆破板等安全设施。

6.5 液压和气压

使用压力介质的生产设备,必须保证充填、应用、回收和清除过程的安全,特别是:

--应能避免排出带压液体或气体造成危险;

--隔离能源装置必须可靠;

--高压管道的固定必须可靠,应能承受住预定的内、外载荷。

6.6 噪声和振动

能产生噪声和振动的各类生产设备,都必须在产品标准中明确规定噪声、振动指标限值,并在设计中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固有强噪声、强振动设备,宜设置隔离或遥控装置。

生产设备噪声、振动的限值指标应符合GBJ87和GB10434的规定。

6.7 粉尘和毒物

6.7.1 凡工艺过程中能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和其他毒物的生产设备,应尽量采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和密闭装置,并必须设置吸收、净化、排放装置或能与净化、排放系统联接的接口,以保证工作场所和排放的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6.7.2 对于有毒、有害物质的密闭系统,应避免跑、冒、滴、漏。必要时,应配置监测、报警装置。对生产过程中尘、毒危害严重的生产设备,必须设计、安装可靠的事故处理装置及应急防护设施。

6.8 放(辐)射

凡能产生放(辐)射的生产设备,必须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并应尽量采用远距离操作或自动化作业。同时,应设有监测、报警和联锁装置。

6.9 激光

设计生产设备上配置的激光装置必须达到如下要求:

--能阻止无意发射;

--有效屏蔽。屏蔽应能防止应用发射、反射或散射及二次辐射对人员造成伤害;

--用于观察和调节激光装置的光学仪器必须安全可靠,并不得成为激光辐射危险源。

6.10 雷击

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遭受雷击的生产设备,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使雷击时产生的电荷被安全、迅速导入大地。

7 其他

7.1生产设备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的图形、符号、文字、颜色等均必须符合GB2893、GB2894、GB6527.2、GB15052等标准规定。7.2在生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除含有必要的技术内容外,还必须包括搬运、贮存、安装、调试、操作、维修、保养该生产设备的专项安全卫生要求内容。

食品车间人员卫生要求

车间员个人卫生管理规范 1.目的 规范员工个人卫生,避免对食品生产造成危害,从而保证产品安全卫生。 2.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生产卫生相关的所有员工,也适用于参观人员。 3 职责 3.1 各部门主管负责所属与公司产品生产直接接触的员工的卫生健康达标及日常的监督。 3.2品管部负责进行定期个人卫生的抽查考核。 4 内容 4.1 卫生健康检查 a)人事部负责组织公司所有与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员工每年至少一次的卫生健康检 查。一般情况检查单位至少应具备市区级以上医疗卫生的资格水平,经检查如发现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者,由人事部调离该当事人直接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工作岗位,并根据该当事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安排适合的岗位或辞退。 b) 每位从事与公司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个人,必须接受有食品卫生与安全方面的内 容培训。 c)新进员工若分配进行从事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岗位,需经人事部组织卫生健康检查,同 时由品管部组织食品卫生与安全内容的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 d) 所有个人卫生健康检查证明或健康证的复印件由人事部建档保管,保存期一年。 4.2 着装要求 a) 不留长指甲,禁涂指甲油,禁止化妆后进入车间或在车间内化妆。 b) 不得戴首饰(戒指、耳环、项链、手链、发卡等)、手表等饰物进入车间。 c) 必须穿戴统一发放的工作服、水鞋,戴发网、工作帽进入作业车间,并且应保持干

净。

d) 卫生区作业员工必须戴口罩。 e) 工作服等应穿整齐,头发不得外露。不允许将工作服、水鞋穿到车间以外,进厕所 必须换下工作服和鞋靴。 4.3 个人行为 a) 不允许在车间(包括更衣室、消毒间以及化验室内)有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等 不良行为。 b) 不得带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进入车间。 c) 工作时,接触食品人员不得让汗水、唾液等污染食品。 d) 卫生区人员手部不得随意抓头、碰衣裳及不洁物,若不小心触及则须立即清洗消 毒,在未清洗消毒前不得接触食品。 e) 工作中不许交头接耳或进行打闹,没有得到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f) 在包装车间,每位员工应戴手套作业,严禁手面直接接触半成品、成品。 g) 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卫生规范,保证做到完全彻底,且每次出车间后再进来时均要 重新洗手和消毒。 h) 包装车间的作业员在工作时,手及工器具应定时消毒。 i) 清洁度不同的生产区人员不得相互串岗,以免交叉污染。 4.4 进出车间顺序 a)必须按规定从车间的通道入口进入车间。 b)进入更衣室按规定顺序更衣。 c)按规定程序清洗、消毒、风淋、刷毛发及鞋靴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车间。 d)先用肥皂洗净双手后,再对手部进行完全消毒,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e)卫生区人员在手部消毒后,始可戴上卫生手套,然后再对手套进行消毒。

2020版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 的作用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版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概述: 设备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是施工企业的主体工具,是实现施工工艺的重要条件,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施工设备的优劣,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安全生产,均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建筑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没有先进的施工设备,是难以承接较为复杂的基础工程的。设备管理工作在公司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本人对施工设备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阐述如下: 一、设备管理工作的成败是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基础 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施工设备也不断得到改进,各种国内外先进设备都被引进到我们管道施工领域,机械化施工程度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也显得更加重要。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一个单位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各个机组都要有相应的专兼值设备管理员,由于目前各分公司的机组施工都比较分散,如果机组没有设备管理员,单位的设备管理员也就无法及时得到设备的动态信息,设备管理环节就会产生脱节的现象,因此,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单位设备管理员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 2、做好设备的日常统计工作 设备的日常统计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非常繁琐,统计并不代表着只是一个数量的问题,还包括动态的统计,目前公司任务量繁重,设备来回调动频繁,设备的状态位置都非常复杂,如果做不好该项统计,设备的状况、在哪里就都不知道了。所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工程处的设备动向,与机组设备管理员做好沟通,及时更新设备动态表,做到随时掌握设备的状况和位置。一个设备管理员工作做的好坏跟他日常统计做的如何有很大关系,统计工作做的好了他会觉得工作干的很轻松并且得心应手,统计工作做的不好了,会觉得焦头烂额并且感到无从下手。

安全生产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GB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GB15735—1995 作者: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处理生产过程中安全、卫生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热处理生产和为热处理生产提供生产装置以及与热处理生产有关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技术引进、长远规划、工厂设计和技术改造。 本标准中的卫生,系指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工程技术和组织管理。 本标准中的热处理,系指对金属或合金及其制品进行热处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894—88 安全标志 GB 4064—8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 5083—85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 5959.1—86 电热设备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 5959.4—92 电热设备的安全第四部分对电阻炉的通用要求 GB 6067—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 8978—8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0067.4—88 电热设备基本技术条件间接电阻炉

GB 11651—89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12801—9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J 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J 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87一7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TJ 34—79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JB/T 5073—91 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 ZB Z71 001—90 热处理盐浴有害固体废物污染管理的一般规定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因素hazardous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3.2 有害因素harmful factors 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含职业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3.3 生产物料production materials 生产需要的原料、材料、燃料、辅料和半成品。 3.4 剩余物料waste materials

生产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要求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239 生产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要求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生产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要求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材料 设备材料在规定使用寿命内,必须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 (1)不得使用对人有危害的材料来制造生产设备。在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可靠的现代安全技术措施,以保障人员安全。 (2)禁止使用能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而造成危险(爆炸、生成有害物质等) 的材料。 (3)设备的零部件,如因材料老化或疲劳可能引起危险时,必须选用耐老化或抗疲劳材料制造,并应规定更换期限。其安全使用期限应小于材料老化或疲劳期限。 (4)设备易被腐蚀或空蚀的零部件,应选用耐腐蚀或耐空蚀材料制造,或采取某种方法加以防护。 (5)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绝缘,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并防止由于电流直接作用所造成的危险。 2.使用期限 设计生产设备,应规定其使用寿命。按使用环境( 如温

GB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doc

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eneral rules or designing the production fac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safety and health requirements 代替GB 5083—1985 自 1999-12-1 起执行 前言 在生产活动中,某些生产设备因设计缺陷而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以及尘、毒、噪声、辐射等危害是比较严重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部门有责任从设计、制造上采取相应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使新设计的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有关安全卫生的诸项要求。然而,我国各类生产设备的专项安全卫生设计标准尚很少,大多数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设计要求都包含在产品标准中。但是,这些要求难免不尽全面。为满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和环境保护部门乃至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从治“本”上入手,尽快改善我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现状,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以使生产设备设计、制造部门有所遵循。 本标准是参照德国国家标准DIN31000/VDE1000—1993《技术设备符合安全要求设计的一般原则》、俄罗斯国家标准ГOCT12.2.003—1992《生产设备·安全总则》制订的。在技术内容上与上述标准相一致,在编写规则上按GB/T1.1—1993《标准化工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执行。 在对GB5083—1985进行修订时,原标准框架未做大变动,但删除了不属于技术内容而只属于政令方面的条款,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证明难以实现的内容。对原标准中某些技术内容现已形成专项国家标准的条款,改为引用标准形式给出。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5083—1985。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锡瑛、汤大纲。 1 范围

生产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有限公司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制定日期:2014-10 序号设备名称检修周期 计划保养 备注10 11 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密闭式100#沥青储存罐每季度◎◎◎◎2 密闭式油储存罐每季度◎◎◎◎3密闭式保温配料罐每季度◎◎◎◎4胶体磨每季度◎◎◎◎5导热油炉每季度◎◎◎◎6沥青计量设备每季度◎◎◎◎ 7卷 材 生 产 线 胎基展卷机 每月 ◎◎◎◎◎◎胎基搭接机 胎基停留机 胎基烘干机 浸油池、涂油池 卷材厚度控制装置 撒砂机、供砂装置、覆膜 装置装置 牵引压实装置 成型线厚度自控仪 辊筒式冷却机 成品停留机 调偏装置 自动卷毡机 浇注装置 8 环保装置每季度◎◎◎◎ 9 液料、粉料输送管道每季度◎◎◎◎注:“○” 表示计划“◎”表示已执行 制表: 丁丽丽审核: 薛文奎

#############有限公司设备保养检修记录 2014年10月—15年12月 #############有限公司

设备完好考核记录表 编号:01 设备名称90#沥青储存罐型号规格500 m3 设备编号LNW-001 使用部门生产车间 序 号 考核项目检修情况 1 精度、性能能满足工艺要求。正常()不正常() 2 各传动系统运转正常,变速齐全。正常()不正常() 3 各操作系统动作灵敏可靠。正常()不正常() 4 润滑系统装置齐全,管道完整,油路畅通, 油标醒目,油质符合要求。 正常()不正常() 5 电气系统装置齐全,管线完整,性能灵敏, 运行可靠。 正常()不正常() 6 滑动部位运转正常,各滑动部件及零件无严 重拉毛、碰伤。 正常()不正常() 7 内外清洁,无黄斑,无油垢,无锈蚀。正常()不正常() 8 基本无漏油,漏水现象。正常()不正常() 9 零部件完整,随机附件基本齐全,保管妥善。正常()不正常() 10 防护装置齐全可靠。正常()不正常()异常修复记录: 修理人员:日期: 检修结论:设备正常,可以继续使用()。 基本正常,需加强日常维护()。 故障已修复,可以使用()。 无法修复,需报废()。 检修人员:日期: 审批意见: 审批人:日期:

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编号:SY-AQ-00654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The role of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safety production

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概述: 设备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是施工企业的主 体工具,是实现施工工艺的重要条件,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 备条件。施工设备的优劣,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安全生产, 均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建筑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没有先进的 施工设备,是难以承接较为复杂的基础工程的。设备管理工作在公 司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本人对施工设备管理工作的 几点看法阐述如下: 一、设备管理工作的成败是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基础 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到生产 实践中,施工设备也不断得到改进,各种国内外先进设备都被引进 到我们管道施工领域,机械化施工程度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也 显得更加重要。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一个单位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各个机组都要有相应的专兼值设备管理员,由于目前各分公司的机组施工都比较分散,如果机组没有设备管理员,单位的设备管理员也就无法及时得到设备的动态信息,设备管理环节就会产生脱节的现象,因此,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单位设备管理员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 2、做好设备的日常统计工作 设备的日常统计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实际上非常繁琐,统计并不代表着只是一个数量的问题,还包括动态的统计,目前公司任务量繁重,设备来回调动频繁,设备的状态位置都非常复杂,如果做不好该项统计,设备的状况、在哪里就都不知道了。所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工程处的设备动向,与机组设备管理员做好沟通,及时更新设备动态表,做到随时掌握设备的状况和位置。一个设备管理员工作做的好坏跟他日常统计做的如何有很大关系,统计工作做的好了他会觉得工作干的很轻松并且得心应手,统计工作做的不好了,会觉得焦头烂额并且感到无从下手。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_9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GB12801-91 作者:本站整理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7年01月22日 点击数: 611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 【颁布单位】: 【发文号】: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标题】: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建立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和编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的标准、规范等;也适用于对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状况,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考核和监察。 农业、林业、矿山、电力、建筑、交通运输等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要求,应结合生产特点特订。 本标准中的卫生,系指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工程技术和组织管理。 2 引用标准 GB1.8 标准化工作导则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 GB2893 安全色 GB2894 安全标志 GB4064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4387 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 GB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3 术语 3.1生产过程production process 一般指从劳动对象进入生产领域到制成产品的全部过程。 本标准中的生产过程包含安全作业和施工的过程。 3.2生产物料production materials 生产需要的原料、材料、燃料、辅料和半成品。 3.3剩余物料waste materials

生产过程中的余料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品、废料,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 3.4生产装置production equipments 生产需要的设备、设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各种劳动资料。 4 基本要求 4.1凡对人员的安全健康可能造成危害,对财产可能造成损失的生产过程,都必须制订安全、卫生标准。 4.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中,应对下列诸因素明确规定具体要求: a.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b.厂址、矿区、施工作业区的选择及其平面布置; c.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 d.生产厂房和作业场地上的建(构)筑物; e.生产物料; f.生产装置; g.设备、设施、管线、电缆的配置和作业区的规划和组织; h.生产物料、产品、剩余物料的贮存和运输; i.人员选择; j.防护技术措施; k.管理措施; l.其他。 4.3根据危险和有害源特点,明确规定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和防护带。 4.4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的编写应符合GB1.8规定。 5 对影响生产过程安全、卫生各因素的一般要求 5.1阐明危险和有害因素 在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生产时,必须首先阐明以下内容: a.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类别、数量和性质,危害的途径和后果; b.可能产生危险和有害作用的过程、设备、场所和物料; c.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或浓度,以及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的指标。 5.2厂址、矿区、施工作业区的选择及其平面布置 5.2.1选址的原则: a.选址时,除考虑其经济性和技术合理性外,还必须按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同时选定生活区、水源以及有害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点;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safety and health in production process GB/T 12801-2008 代替GB 12801-1991 2008-12-15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发布2009-10-01 实施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 12801-199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本标准与GB 12801-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由强制性标准改为推荐性标准; ——更新并补充了部分引用文件; ——更新并补充了部分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基本要求、控制生产过程安全卫生影响因素的一般要求、安全卫生防护技术措施、安全卫生管理措施中的部分条款。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本溪钢铁(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新、高成凤、隋旭、王立群、孙明伟、陈兵、夏昕、陈守海、陈兴坤。 本标准1991年4月26日首次发布,2008年第一次修订。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控制生产过程安全卫生影响因素的一般要求、安全卫生防护技术措施;安全卫生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建立企业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和编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的标准、规范等;也适用于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状况,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考核和监察。 农业、林业、矿山、电力、建筑、交通运输等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要求,应结合生产特点制订。 本标准中的卫生,系指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工程技术和组织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4387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 50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702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50201 防洪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生产过程production process 一般指从劳动对象进入生产领域到制成产品的全部过程。 本标准中的生产过程包含安全作业和施工的过程。 3.2 生产物料production materials 生产需要的原料、材料、燃料、辅料和半成品。 3.3 剩余物料waste materials 生产过程中的余料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品、废料,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 3.4 生产装置production equipments 生产需要的设备、设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各种劳动资料。

最新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

GB/T 12801-2008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控制生产过程安全卫生影响因素的一般要求、安全卫生防护技术措施;安全卫生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建立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和编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的标准、规范等;也适用于对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状况,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考核和监察。 农业、林业、矿山、电力、建筑、交通运输等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要求,应结合生产特点制订。 本标准中的卫生,系指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工程技术和组织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标志 GB 4387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 50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702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50201 防洪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产过程production process 一般指从劳动对象进入生产领域到制成产品的全部过程。 本标准中的生产过程包含安全作业和施工的过程。 3.2 生产物料production materials 生产需要的原料、材料、燃料、辅料和半成品。 3.3 剩余物料waste materials 生产过程中的余料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品、废料,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 3.4 生产装置production equipments 生产需要的设备、设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各种劳动资料。 3.5 危险因素 hazardiys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3.6 有害因素 harmful factors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7 有害物质harmful substances 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4 基本要求

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实用版

YF-ED-J457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 作用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实 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概述: 设备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 本,是施工企业的主体工具,是实现施工工艺 的重要条件,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 件。施工设备的优劣,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 以及安全生产,均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建 筑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没有先进的施工设 备,是难以承接较为复杂的基础工程的。设备 管理工作在公司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现将本人对施工设备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阐述如下: 一、设备管理工作的成败是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基础 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施工设备也不断得到改进,各种国内外先进设备都被引进到我们管道施工领域,机械化施工程度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工作也显得更加重要。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一个单位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各个机组都要有相应的专兼值设备管理员,由于目前各分公司的机组施工都比较分散,如果机组没有设备管理员,单位的设备管理员也就无法及时得到设备的动态信息,设备管理环节就会产生脱节的现象,因此,完善的

生产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要求

生产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要求 1.材料 设备材料在规定使用寿命内,必须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 (1)不得使用对人有危害的材料来制造生产设备。在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可靠的现代安全技术措施,以保障人员安全。 (2)禁止使用能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而造成危险(爆炸、生成有害物质等) 的材料。 (3)设备的零部件,如因材料老化或疲劳可能引起危险时,必须选用耐老化或抗疲劳材料制造,并应规定更换期限。其安全使用期限应小于材料老化或疲劳期限。 (4)设备易被腐蚀或空蚀的零部件,应选用耐腐蚀或耐空蚀材料制造,或采取某种方法加以防护。 (5)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绝缘,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并防止由于电流直接作用所造成的危险。 2.使用期限 设计生产设备,应规定其使用寿命。按使用环境( 如温度、湿度、气压、风载、雨雪、辐射、粉尘、负载、冲击、振动等)要求,设备必须具有适应该环境的足够能力,特别是防腐蚀、耐磨损和抗疲劳的能力。 3.适应能力

当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后,必须报废。如果必须继续使用时,应经技术部门仔细检查,做出技术鉴定,并更换必要的零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4.绝缘性 (1)绝缘要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以承受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过电压。 (2)绝缘材料要具有足够的绝缘性能。 (3)各类绝缘件必须有足够的耐热性。 (4)支承带电部分的绝缘件,要有足够的耐受潮湿、污秽、油垢或类似影响而不致使其安全性能降低。 (5)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把泄漏电流限制在不影响安全的极限值之内。 5.稳定性 (1)如果通过形体设计和自身的质量分布,不能安全地满足稳定性要求时,则必须采取特殊现代安全技术措施,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如所要求的稳定性必须在安装或使用地点采取特别措施确定的使用方法才能达到时,则应在生产设备上标出,并在使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 (3)生产设备不得在振动,风载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倾覆,或产生不应有的位移。 (4)有司机驾驶或操纵,并有可能发生倾覆的可行驶的生产设备,必须设计保护司机和其他人员的防护装置。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2008 2008-12-15发布, 2009-10-01实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控制生产过程安全卫生影响因素的一般要求、安全卫生防护技术措施;安全卫生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建立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和编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的标准、规范等;也适用于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状况,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考核和监察。 农业、林业、矿山、电力、建筑、交通运输等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要求,应结合生产特点制订。 本标准中的卫生,系指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工程技术和组织管理。 2规范性引用标准 GB 2893安全色 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4387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GB 50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 GB 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 5749 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 GB 8702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50201 防洪标准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生产过程production process 一般指从劳动对象进入生产领域到制成产品的全部过程。 本标准中的生产过程包含安全作业和施工的过程。 3.2生产物料production materials 生产需要的原料、材料、燃料、辅料和半成品。 3.3剩余物料waste materials 生产过程中的余料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品、废料,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 3.4生产装置production equipments 生产需要的设备、设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各种劳动资料。 3.5 危险因素hazardous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3.6 有害因素harmful factors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7 有害物质harmful substances 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4基本要求 4.1凡对人员的安全健康可能造成危害,对财产可能造成损失的生产过程,都应制定相关的安全、卫生标准。 4.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中,应对下列诸因素明确规定具体要求: a.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生产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要求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生产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要 求简易版

生产设备安全技术一般要求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材料 设备材料在规定使用寿命内,必须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 (1)不得使用对人有危害的材料来制造生产设备。在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可靠的现代安全技术措施,以保障人员安全。 (2)禁止使用能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而造成危险(爆炸、生成有害物质等) 的材料。 (3)设备的零部件,如因材料老化或疲劳可能引起危险时,必须选用耐老化或抗疲劳材料制造,并应规定更换期限。其安全使用期限应

小于材料老化或疲劳期限。 (4)设备易被腐蚀或空蚀的零部件,应选用耐腐蚀或耐空蚀材料制造,或采取某种方法加以防护。 (5)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绝缘,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并防止由于电流直接作用所造成的危险。 2.使用期限 设计生产设备,应规定其使用寿命。按使用环境( 如温度、湿度、气压、风载、雨雪、辐射、粉尘、负载、冲击、振动等)要求,设备必须具有适应该环境的足够能力,特别是防腐蚀、耐磨损和抗疲劳的能力。 3.适应能力 当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后,必须报废。如果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 设计规范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代替GB 5083—1985)自 1999-12-1 起执行 前言 在生产活动中,某些生产设备因设计缺陷而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以及尘、毒、噪声、辐射等危害是比较严重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部门有责任从设计、制造上采取相应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使新设计的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有关安全卫生的诸项要求。然而,中国各类生产设备的专项安全卫生设计标准尚很少,大多数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设计要求都包含在产品标准中。可是,这些要求难免不尽全面。为满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和环境保护部门乃至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从治”本”上入手,尽快改进中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现状,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以使生产设备设计、制造部门有所遵循。 本标准是参照德国国家标准DIN31000/VDE1000—1993<技术设备符合安全要求设计的一般原则>、俄罗斯国家标准Г OCT12.2.003—1992<生产设备·安全总则>制订的。在技术内容上与上述标准相一致,在编写规则上按GB/T1.1—1993<标准化工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执行。 在对GB5083—1985进行修订时,原标准框架未做大变动,但删

除了不属于技术内容而只属于政令方面的条款,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证明难以实现的内容。对原标准中某些技术内容现已形成专项国 家标准的条款,改为引用标准形式给出。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技 术内容。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5083—1985。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锡瑛、汤大纲。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除空中、水上交通工具,水上设施,电气设备以及核 能设备之外的各类生产设备。 本标准是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础标准。制订各类 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专用标准,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使其具体化。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经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生产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生产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摘要:笔者从生产设备的认证选型以及对相关操作、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对设备安全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生产预防措施。 关键词:设备管理安全生产 设备是生产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改善和提高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随着《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已经引起制造厂家和使用单位的高度重视,各种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设备已逐步取代了老化、陈旧、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正在取代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观念,设备的安全管理正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部分设备制造企业由于技术陈旧或技术力量不足造成设备本身具有潜在安全隐患,个体挂靠企业的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购买在选型、认证方面没有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价的设备,或是没有对操作,维护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细致规范的培训考核,导致设备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本文就生产设备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浅析。

一、安全与危险的关系 安全与危险乃至事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即共存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一切活动中,这是不以人们的美好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用它们的一种近似客观量来表达这种关系时,可以这样用公式描述:s=1—d,式中:s为安全,d为危险。 可见安全与危险是相辅相成的,即互为条件,又相互转化,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中,为了赢得安全,必须要设法把危险减至最低限度,进行设备选型的目的就是认识了解其中的危险并且将危险减至最低限度的综合过程。 二、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 安全问题存在于各种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当代经济运行,生产运作的前提条件,安全生产问题在有些重大经济技术决策中成为核心问题。主要问题和原因有: 第一:没有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企业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甚至放弃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没有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企业安全技术装备老化、落后。

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通用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89

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第一章总则 一、目的 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形成过程的确认,生产过程的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产品的防护,对生产所用原辅材料、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三、职责 1、生产车间负责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2、检验员负责产品验证、标识及可追溯性监督管理。

3、仓库负责产品防护控制。 4、检验员负责监督考核生产车间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状况。 第二章管理规定 一、生产准备 (一)人员生产部和管理部负责生产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二)设备车间需按质控点、工艺或车间卫生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管理部需对清洗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确认。 (三)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 1、技术质量部确定各类产品的工艺标准。 2、生产部负责编制工序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并实施。 (四)生产环境生产车间限制无关人员进出,车间卫生整洁,管理部定期对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五)检测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收集、整理各类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使用的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9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建立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和编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的标准、规范等;也适用于对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状况,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考核和监察。 农业、林业、矿山、电力、建筑、交通运输等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要求,应结合生产特点制订。 本标准中的卫生,系指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工程技术和组织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1.8 标准化工作导则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标志

GB 4064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 4387 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3 术语 3.1 生产过程 production process 一般指从劳动对象进入生产领域到制成产品的全部过程。 本标准中的生产过程包含安全作业和施工的过程。 3.2 生产物料 production materials 生产需要的原料、材料、燃料、辅料和半成品。 3.3 剩余物料 waste materials 生产过程中的余料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品、废料,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 3.4 生产装置 production equipments 生产需要的设备、设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各种劳动资料。 4 基本要求

4.1 凡对人员的安全健康可能造成危害,对财产可能造成损失的生产过程,都必须制订安全、卫生标准。 4.2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中,应对下列诸因素明确规定具体要求: a.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b. 厂址、矿区、施工作业区的选择及其平面布置; c. 工艺、作业和施工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 d. 生产厂房和作业场地上的建(构)筑物; e. 生产物料; f. 生产装置; g. 设备、设施、管线、电缆的配置和作业区的规划和组织; h. 生产物料、产品、剩余物料的贮存和运输; i. 人员选择; k. 管理措施; 4.4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的编写应符合GB 1.8规定。 5 对影响生产过程安全、卫生各因素的一般要求

(安全生产)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 12801-91 批准日期0000-00-00 实施日期1991-09-01 --------------------------------------------------------------------------------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的规划、设计、组织和实施;建立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和编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的标准、规范等;也适用于对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状况,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考核和监察。

农业、林业、矿山、电力、建筑、交通运输等生产过程的安全、卫生要求,应结合生产特点制订。 本标准中的卫生,系指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工程技术和组织管理。 2 引用标准 GB1.8标准化工作导则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 GB4064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4387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3术语

3.1 生产过程production process 一般指从劳动对象进入生产领域到制成产品的全部过程。 本标准中的生产过程包含安全作业和施工的过程。 3.2 生产物料production materials 生产需要的原料、材料、燃料、辅料和半成品。 3.3剩余物料waste materials 生产过程中的余料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品、废料,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 3.4 生产装置production equipments 生产需要的设备、设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各种劳动资料。 4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