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探究瓦当之美

探究瓦当之美

“饕餮”纹瓦当 “飞鸿延年”动物字纹瓦当
青龙为木、朱雀为火、白虎为金、玄武为水、中央为土, 这就是五行。 因此这是四神纹是由古代人们文化心态的典型代表作。
青龙纹瓦当
白虎纹瓦当
朱雀纹瓦当
玄武纹瓦当
“长乐未央”字纹瓦当
“延年益寿”字纹瓦当
文字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内容有吉祥颂祷之 辞,占有突出的地位。
建章宫
未央宫
瓦当的发展历史
一 瓦当的前世今生
秦砖汉瓦?
秦代
(水涡纹,取 材树木、树叶、 动物等图案)
汉代
鼎盛时期
(四神瓦当、 云纹和几何变 形纹、文字瓦 当)
秦皇宫瓦当(瓦当王)
土夔(kui)纹 “瓦当王” 直径61厘米,高48厘米,边轮宽2.5厘米,其形体庞大, 独特造型,纹饰精美,气势宏伟,立体效果极佳,具有 很高的实用和装饰艺术价值,可谓古代艺术作品中运用 圆弧装饰美的典范之作。
纹饰瓦当的造型美
瓦当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除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外,更重的是纹 饰的造型。汉代艺术的浪漫色彩在瓦当的造型上被很好的贯彻。它以大幅度 的动作,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颇具野性动势,塑造出一个个飞扬流动而又 古朴可爱的艺术形象。
瓦当纹饰的结构美
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配件。这决定了它首先为建筑服务 的实用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古代瓦当纹饰不论是中轴线对称结 构,辐射圆旋结构还是任意灵活性结构,却力图作到主题突出,结构均衡, 并顾及装饰效果的最大发挥,在这一点上是破费匠心的。
甲天下
年 代:西汉 材 质:陶质 规 格:直径19.8cm 现 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 此件瓦当面上部为一马一鹿图案,左右并列,下部“甲 天下”3字凸起,篆书体。“甲”作序数时为第一的代 称,《文选·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当道直 启”,李善注引薛综曰“甲,言第一也”。 “甲天下” 有显示地位之意。

玉瓦当简介

玉瓦当简介

瓦当俗称瓦头。

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

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瓦当始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战国时多种纹饰在瓦当上的出现,形成了最初的瓦当艺术。

“秦砖汉瓦”这一表达代表了秦和汉代瓦当的辉煌发展。

瓦当的造型融合了绘画、工艺和雕刻等艺术,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

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蓝田玉,产于中国陕西蓝田县玉川。

蓝田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因其开采历史久远,自古就有用来制印的传统。

相传秦制传国玉玺即是用蓝田玉琢成。

它质地坚硬,色彩斑澜,光泽温润,纹理缜密,使“蓝田玉”制品独具自然韵味, 享誉中外。

玉瓦当精选采自陕西蓝田地区秦岭山里的上等美玉,经民间工艺大师精心雕刻而成,雕成的图案为中国汉代时四种瑞兽称为四神,它们是青龙(东方之神)、白虎(西方之神)、朱雀(南方之神)、玄武(北方之神)。

四神玉瓦当有镇宅祈福、福佑平安之意,是送朋友做珍藏的首选。

The Wadang, the first tile in each row of the roof tile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with decorative and protective function. Wadang adorned with molded designs can be cast back to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1100-771BC), but the use of stylizedcharacters as architectural ornaments appeared in the State of Yan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BC). The development of Wadang flourished during the Qin (221-206BC) and Han (206BC-220AD) dynasties, and is therefore known as "Qin brick and Han tile." The design of Wadang varies greatly, as well as being an art that combines calligraphy, painting, craftwork, and carving, the art of Wadangs also is a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ity and aesthetics, adding much beauty to ancient architectures.Not only does Wadang provide important data for the archeological study of ancient buildings, but also offer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roughout China's history.Lantian Jade, from lantian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which is one of the four famous Jade of China. Jade deposit has a long history. It has been used for sculpture and crafts since ancient times. It is said that the Imperial Jade of Qin Dynasty was made of lantian jade. Lantian Jade is hardy, colorful, and fine-grained, which makes Lantian jade products with remarkably natural beauty. It is exported to more than 20 countries and has been well-known inbound and outbound.The Jade Wadang is made of selected Lantian Jade, which is elaborately carved by craft masters. It is decorated with patterns of the Green-dragon, White-Tiger, Red-Sparrow and Tortoise, which are thefour gods ador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They are used to get rid of evils and pray for blessings. Therefore, Jade Wadang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gift-giving.。

隋唐洛阳城出土的唐宋瓦当

隋唐洛阳城出土的唐宋瓦当

06
相关考古发现与研究动态
同期的其他地区考古发现
隋唐洛阳城并非唯一出土唐宋瓦当 的地方,同期在陕西西安、河南开 封等地也有类似考古发现。
VS
这些考古发现中,唐宋瓦当的样式 、工艺和文字内容等均具有很高的 研究价值。
前人的研究成果与观点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瓦当的工艺、纹饰和文字等方面,如对“天命攸(yōu)归”、“长乐未央” 等瓦当文字的研究。
寓意福气,象征幸福。
“太平”瓦当
寓意和平,象征安宁。
“寿”字瓦当
寓意长寿,象征健康。
“天下太平”瓦当
寓意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云纹瓦当
朵云瓦当
造型飘逸,寓意祥云。
流云瓦当
寓意流年,象征时间的流逝。
龙云瓦当
结合了龙和云的元素,象征皇权和祥瑞。
凤云瓦当
结合了凤和云的元素,寓意吉祥和高贵。
03
出土瓦当的工艺技术
历史研究价值
提供珍贵史料
隋唐洛阳城出土的唐宋瓦当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这些瓦当上 的文字和图案可以作为研究当时历史事件的证据,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隋唐 时期的历史。
推动历史研究
这些瓦当的研究对于推动历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些瓦当的研究 ,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完善和 深化历史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雕刻手法有阴刻、阳刻、浮雕 等,雕刻的纹样有龙、凤、狮 子、鱼等动物图案,以及莲花 、牡丹等植物图案。
印花手法有模印和刻划两种, 模印采用模具直接印制出图案 ,刻划则是用刻刀在瓦当表面 刻划出图案。
04
出土瓦当反映的社会文化 现象
宗教信仰
01
02
03

《西夏瓦当研究》

《西夏瓦当研究》

《西夏瓦当研究》篇一一、引言西夏瓦当,作为中国西北地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独特的艺术价值。

其不仅是西夏王朝时期建筑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生动见证。

本文旨在通过对西夏瓦当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西夏瓦当的历史渊源西夏瓦当,起源于西夏王朝时期,是当时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夏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其文化深受中原、藏、回鹘等多元文化的影响。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中,西夏瓦当应运而生,成为西夏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

其独特的形状和图案,反映了当时西夏人民的生活状态、审美观念以及宗教信仰。

三、西夏瓦当的艺术特色西夏瓦当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形状、图案和色彩上。

首先,西夏瓦当的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形,寓意着天圆地方的思想。

其次,图案多样,有动物、植物、人物等,寓意着吉祥、富贵、长寿等美好愿望。

此外,色彩的运用也是西夏瓦当的一大特色,红、黄、蓝、绿等色彩的巧妙搭配,使得瓦当显得生动活泼,极具观赏性。

四、西夏瓦当的文化传承与价值西夏瓦当作为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与价值。

首先,它是西夏王朝时期建筑文化的实物见证,为我们了解西夏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其次,西夏瓦当的独特艺术风格,对于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陶瓷艺术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西夏瓦当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对于我们了解西夏人民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西夏瓦当的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夏瓦当等文化遗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西夏瓦当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为其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建立西夏瓦当博物馆,展示其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与关注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途径,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与参与度。

六、结论总之,西夏瓦当作为中国西北地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

中国古代瓦当研究

中国古代瓦当研究

中国古代瓦当探究中国古代瓦当作为砌筑和装饰建筑的材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着民俗、宗教等方面的意义。

本文将盘绕中国古代瓦当的种类、特点以及应用等方面展开探究。

一、中国古代瓦当的来源和分类中国古代瓦当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初的瓦当是由泥土制成的简易结构,并用于屋顶或墙壁的砌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当逐渐进步成为各种外形和图案的砖瓦,以及陶制的装饰品。

依据外形和用途的不同,中国古代瓦当可分为屋脊瓦当、墙壁瓦当、殿顶瓦当和庭院瓦当几个大类。

1. 屋脊瓦当屋脊瓦当是用于建筑屋顶的瓦当,通常呈“人”字形或“兽”字形,用来组成屋脊的外形。

屋脊瓦当还屡屡镶嵌着彩绘的陶瓷装饰品,充盈了深厚的民俗和文化气息。

2. 墙壁瓦当墙壁瓦当是用于建筑墙壁的瓦当,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外形简洁而稳定。

墙壁瓦当的应用为建筑墙壁增添了美感,并提供了一定的防水功能。

3. 殿顶瓦当殿顶瓦当是用于宫殿或庙宇建筑顶部的瓦当,通常呈斗拱形。

殿顶瓦当不仅提供了对屋顶的保卫,还承载了宗教信仰和文化审美的寓意。

4. 庭院瓦当庭院瓦当是用于庭院建筑的瓦当,一般呈圆形或方形,被用于庭院地面的铺设。

庭院瓦当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能够增强庭院的通风和排水效果。

二、中国古代瓦当的特点和武艺中国古代瓦当制作的特点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 武艺考究中国古代瓦当的制作需要阅历丰富的工匠,他们熟识瓦当的外形和结构,懂得如何将瓦当与建筑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瓦当制作的过程中,工匠通常使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如捏、干、烧等步骤。

这些工序要求工匠具备高度的技术和美感。

2. 图案繁复中国古代瓦当的图案多种多样,包括植物、动物、人物和各类几何图案等。

这些图案既有装饰的作用,又屡屡寓意吉祥、富贵和美妙的意义。

图案的繁复程度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创设力和审美水平。

3. 材质广泛中国古代瓦当的材质分外广泛,包括泥土、黏土、瓦、砖、石等。

瓦当的前世今生

瓦当的前世今生

中国古建筑艺术——瓦当摘要:瓦当是古代建筑屋面的构件,是具有双重功能的珍宝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成为记录历史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瓦当,屋檐,纹饰,汉代瓦当,建筑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

是古建筑的构件,是用以蔽护屋檐,其瓦筒部分则遮挡了两行板瓦之间的缝隙,防止了屋面雨水渗漏,增加了建筑物的牢固和美感,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金乌瓦当)瓦当是我国古代宫室房屋檐端的盖头瓦,俗称“筒瓦头”或“瓦头”。

瓦当文字中有自名“当”者,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

瓦当的下面是椽头,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

所以,瓦当的名称很可能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来的。

迄今为止,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约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

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

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

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

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瓦和瓦当使建筑增加了美感。

(灰陶半圆形瓦当)同时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使我国古代建筑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西周的瓦当种类已不少,最大的每个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1.5厘米。

西周瓦当一般多为素面,少数装饰着简单的雷纹。

战国时期千丈之城和万家之邑到处可见。

城邑的扩建促进了建筑陶瓷业的迅速发展。

齐、楚、燕、韩、赵、魏诸国还大力推广应用印纹、刻划、暗花、堆贴等瓦当装饰工艺。

瓦当在古代这是身份的象征,它的秘密你知道多少呢

瓦当在古代这是身份的象征,它的秘密你知道多少呢

⽡当在古代这是⾝份的象征,它的秘密你知道多少呢
⽡当俗称“⽡头”,是覆盖建筑檐头筒⽡前端的遮挡,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当可以抵挡风
吹、⽇晒、⾬淋,可以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的寿命。

不同朝代的⽡当有着不同的特点,最初的⽡当起源于周代,多为半圆形,后来到秦汉时期逐步
演变为圆形。

周代⽡当
秦代的⽡当纹饰多种多样,呈现出清新写实的风格,有动物纹、昆⾍纹、飞禽纹、植物纹等。

秦.双獾纹⽡当
秦.⿅纹⽡当
秦.葵纹⽡当
汉代是⽡当艺术发展的⿍盛时期,这⼀时期的⽡当以⽂字⽡为主,布局讲究,和谐均匀。

“四神”⽡当在汉代极为流⾏,它由四种动物组成,即青龙、⽩虎、朱雀、⽞武,象征着东西南北
四个⽅向,汉朝将“四神”视作与辟邪求福有关。

随着佛教的传⼊,兽⾯纹、莲花纹⽡当逐渐流⾏起来,成为魏晋隋唐及宋代⽡当的主要题材。

到了明清时期,宫殿上的⽡多⽤琉璃⽡为主,⽽⽡当的图案多⽤云龙纹为主,这⼀时期由于普
通民居砖雕艺术的发展,冲淡了⽡当的装饰艺术,⽡当艺术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瓦当欣赏

瓦当欣赏

瓦当欣赏瓦当欣赏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

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具有保护木制屋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约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

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它纹饰发展。

当时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各不相同。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

秦代主要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

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形状有半圆或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

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

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

到了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各国所用的瓦当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但基本上是以图象瓦当为多如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树木双兽纹半瓦当;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饕餮纹半瓦当;陕西凤翔秦都雍城出土的动物纹圆瓦当和咸阳出土的云纹、葵纹瓦当等,其中以秦动物纹瓦当最为杰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艺术——瓦当
摘要:瓦当是古代建筑屋面的构件,是具有双重功能的珍宝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成为记录历史的语言,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瓦当,屋檐,纹饰,汉代瓦当,建筑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
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

是古建筑的构件,是用以
蔽护屋檐,其瓦筒部分则遮挡了两行板瓦之间的缝隙,防
止了屋面雨水渗漏,增加了建筑物的牢固和美感,瓦当的
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
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金乌瓦当)瓦当是我国古代宫室房屋檐端的盖头瓦,俗称“筒瓦头”或“瓦头”。

瓦当文字中有自名“当”者,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

瓦当的下面是椽头,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

所以,瓦当的名称很可能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来的。

迄今为止,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

约在春秋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

最早的瓦当集中发
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
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

周代人们便发
明了瓦。

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
有瓦当使用。

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
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瓦和瓦当使建筑增加了美感。

(灰陶半圆形瓦当)
同时解决了屋顶防雨水问题,使我国古代建筑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

西周的瓦当种类已不少,最大的每个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厚约1.5厘米。

西周瓦当一般多为素面,少数装饰着简单的雷纹。

战国时期千丈之城和万家之邑到处可见。

城邑的扩建促进了建筑陶瓷业的迅速发展。

齐、楚、燕、韩、赵、魏诸国还大力推广应用印纹、刻划、暗花、堆贴等瓦当装饰工艺。

燕齐等国多为半瓦当,燕国瓦当多见饕餮纹、双龙纹、双鸟纹等,齐国瓦当多见树木骑马纹,各种形态的云纹,楚韩赵魏等国瓦
当多见云纹、奔鹿、玄鸟、豹纹和莲花纹、葵纹等。

秦瓦当
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
写实,简明生动。

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画面
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
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

汉代瓦当
在工艺上达到顶峰。

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长生无极)
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

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

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路以卷云纹为主,文字
瓦当锐减。

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反映了富于自信、勇于
创造的时代,不但在诗歌、书法、雕塑、音乐上而且在瓦当艺术
上都抹上了浓郁、健康、瑰丽的色彩,文字瓦当几乎绝迹。

宋代
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
为全圆形。

而汉代,则流行用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莲花纹瓦当)期更为兴盛。

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

瓦当图案的题材多种多样,基本以祥瑞纹样为主,有动物,卷云和文字纹等几种。

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构件,瓦当的种类较多。

就质料区分,瓦当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

灰陶
瓦当资格最老,也最普通,从西周到明清始终是瓦当中最主要的
品种。

大约唐代以后出现了琉璃瓦当。

琉璃瓦当是在泥质瓦坯上
施釉烧制而成的,颜色有青、绿、蓝、黄等多种,都是用于等级
较高的建筑物。

宋元明清时期,个别建筑物上使用了金属瓦当。

金属瓦当有铸铁、黄铜和抹金的三个品种。

就形制区分,瓦当有半圆形、圆形和大(琉璃瓦当)
半圆形三种。

西周的瓦当都是半圆形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以半圆形为主,但已经出现了圆形的。

在秦汉时期,圆形瓦当占据主流,半圆形瓦当逐渐被淘汰,到东汉时终于绝迹。

大半圆形的瓦当出现于秦代。

秦始皇陵北
2号建筑基址出土一件直径61厘米,高48厘米的夔纹大半圆
形瓦当。

当面图案由两条造型奇异的夔纹组成,两夔左右对称,
姿态矫健,气韵生动,具有很高的装饰艺术价值。

文物考古界
誉之为“瓦当王”。

这类大半圆形的瓦当在辽宁绥中县“姜女坟”
秦汉建筑遗址中也有所发现。

(夔纹瓦当)就纹饰区分,瓦当可以分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大类。

秦始皇内城西墙出土的云纹图案瓦当,直径15厘米,当心为一圆钮,圆钮周围有一圈小乳钉纹,心外对称均衡地分布着四朵蘑菇形云纹,给人一种强烈的规范化、程式化的美感。

青海民和县土唐代羽人图像瓦当,直径13厘米,当面为一圆睁双目拱手站立的童子,两侧有一对刻画逼真的羽翼,似为天使,天真烂漫,质朴无邪,带有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是中国古代瓦当中难得的艺术珍品。

两汉时期盛行文字瓦当。

瓦当文字数从一字至十二字不等,但目前尚未十一字瓦当。

文字瓦当以四字者为最常见。

东汉以后,文字瓦当日趋衰落;隋唐以后,文字瓦当已很罕见。

(图案之白虎)(图案之朱雀)(文字之千秋万代)(文字之汉并天下)每一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应。

瓦当到汉代已是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所发展的基础上的。

人们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那秦汉两代在建筑材料方
面的成就,由此可见汉代瓦当的地位极其重要。

虽然汉代盛行儒学和经学,但是汉代的艺术创作的特点没有被这一思想束缚。

汉代先贤的艺术嗅觉极其敏锐,艺术感悟极其深远。

汉代瓦当的题材相当丰富,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

而且汉代瓦当造型优美,极富弹力,朴素之中蕴藏着浑厚而沉稳的艺术风格。

圆弧造型既是建筑力学性能的考虑,又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能更加突出整个画面方圆结合的呼应和统一,能够增强艺术形象的整体性的美感。

汉代瓦当纹饰很讲究整体的造型,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结构、螺旋结构、发射结构、自由结构等造型,这些都体现出不同的美学内涵和文化价值。

汉瓦当是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

古人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艺术的、文化思想的、宗教的各种内容。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

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

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正因如此,唐宋以来,瓦当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视。

在唐宋文献中记载有当时人用瓦当做成砚台使用。

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盛,瓦当收藏之风大盛,许多象陈直、陈介祺、罗振玉这样的大学者都倾心于瓦当的搜集与研究,康、雍、乾时期开始了对瓦当的专题著录,而对它的专题研究则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的事情了。

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瓦当,已经远远超出建筑物附丽品的地位,成为独具
一格的艺术精品。

它显示出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
术创造的杰出能力,是我国古老文化历史的见证。

它不但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
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焦南峰,等.秦文字瓦当的确认和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0.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99.
[3]叶朗.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陈直.秦汉瓦当概述[J].文物1983。

[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新编秦汉瓦当图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
[6] 陕西省《文物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
[7][日]村上和夫.中国古代瓦当纹样研究[M].丛苍,晓陆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
[8]汉阳陵博物院.汉阳陵考古陈列馆[M].图231-233。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