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下)知识点复习

排水工程(下)知识点复习
排水工程(下)知识点复习

排水工程(下)复习资料

第一章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1、生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在水温为20°C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

细菌)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生化需氧量代表了第一类有机物即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数量,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分为两个阶段:碳氧化阶段和硝化阶段。

2、化学需氧量COD:用强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

成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用CODcr表示,一般写为COD。(了解)优点:较精准的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需数小时,且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不能像BOD那样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的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所以COD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3、BOD5/COD的比值可以作为污水是否适宜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故把BOD5/COD的

比值称为可生化性指标,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第二章水体污染与自净

1、氮的存在形式:含氮有机物,无机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

危害:硝酸盐在缺氧酸性条件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伸胺R=NH作用,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物质

磷的存在形式:有机磷,无机磷

危害:加速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2、、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

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水体所具备的这种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或自净容量。

水体自净过程按机理分为三类:物理净化作用,化学进化作用,生物化学进化作用。3、、水环境容量: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条件下,水体所能接纳的最大允许污染物的负荷

量,又称为水体纳污能力。

4、氧垂曲线:污水排水水体后,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

故称为氧垂曲线。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下降趋

势;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为溶解氧曲线最低点,

即临界亏氧点或氧垂点;

当耗氧速率< 复氧速率时,溶解氧曲线呈上升趋

氧垂曲线方程的工程意义:(1)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以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流的有机物的最大限量。(2)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即氧垂点位置以及到达时间,依次制定河流水体防护措施。

5、水处理技术的分类: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悬浮状态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能完成一级处理要求。BOD一般可以去除30%左右。(格栅,沉砂池,初沉池)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即BOD、COD物质),去除率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生化处理)

三级处理: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磷和氮等可溶性无机物。

第三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

1、格栅的处理对象:用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碎皮、毛发、木屑、果皮、

蔬菜、塑料制品等,用以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格栅的分类:

(1)按形状分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

(2)按栅条的净间距可分为

粗格栅(50~100mm ),保护入流设施用粗格栅 泵房

中格栅(10~40mm ),保护污水提升泵房选用中格栅

细格栅(3~10mm ),各种不同类型水处理设施不同管径的管道对于允许通过杂质大小要

求各异,根据水处理设施或管道不产生堵塞的原则进行格栅间距选择。(污水处理厂前端)

(3)按清渣方式分为人工清渣格栅和机械清渣格栅。

★2、沉淀理论 根据悬浮物性质、浓度及絮凝性能,沉淀分为四种类型:

(1)自由沉淀,悬浮物浓度不高时,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各自

独立的完成沉淀过程。

(2)絮凝沉淀(干涉沉淀),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

使颗粒的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淀速度不断加快。

(3)区域沉淀(成层沉淀、拥挤沉淀),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相互妨碍干扰,沉速大

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在聚合力作用下颗粒群结

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与澄清水之间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4)压缩,区域沉淀的继续,即形成压缩。颗粒之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

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

3、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称为表面负荷或溢流率,用q 表示

(m/s,m/h,32

/(.)m m h )。表面负荷的数值等于颗粒沉速0u 。

q 的范围:初沉池1.5~3.032/(.)m m h ,二沉池生物膜法1.0~2.032/(.)m m h ,

活性污泥法1.0~1.532/(.)m m h 。

4、沉砂池(了解)

(1)平流沉砂池:由入流渠,出流渠、闸板、水流部分以及沉砂斗组成。具有截留无机颗

粒效果好,工作稳定,构造简单,排沉砂较方便等优点。

(2)曝气沉砂池:可以克服平流沉砂池沉砂中含有15%有机物仍需洗砂再外运的缺点。曝

气装置使池内水做旋流运动,无机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摩擦机会增加,把表面附着有

机物除去,旋流产生的离心力把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甩向外层并下沉,相对密度

较轻的有机物旋至中心部位被带走,使有机物含量低于10%。

(3)钟式沉砂池: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利用驱动装置通过转动轴带动转盘叶

片旋转,依靠向心力使重的砂沉入池底部。由吸砂泵通过排砂管装置将沉淀于池底的

沉砂吸排出池外,并使用机物随水流带走。

5、沉淀池:(作用要知道)

按沉淀池的用途和工艺布置不同,可粗略分为:

(1)初次沉淀池。设置在沉砂池之后,作为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预处理,可降低污水的

有机负荷。

(2)二次沉淀池。用于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后,分离化学沉淀物、分离活性污泥或生物

(3)污泥浓缩池。设在污泥处理段,用于剩余污泥的浓缩脱水。

按沉淀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实质是自然界水体自净的人工模

拟,不是简单的模拟,而是经过人工强化的模拟。

2、在微生物群体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

物的活力,故此称之为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的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a;(2)微生物(主要是细菌)

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3)由原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

Mi;(4)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 。

3、(5分题)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

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活性污泥反应过程。结果得到

净化,微生物获得能量合成新的细胞,活性污泥得到增长。由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以

及生物化学等反应过程组成。

(1)初期吸附去除

活性污泥系统中,在污水与回流活性污泥接触后的较短时间内,由于物理吸附和生

物吸附的作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即被大量去除,出现很高的BOD 去除率。

活性污泥在表面上富集着大量的微生物,在其外部覆盖着多糖类的粘质层,当其与

污水接触时,污水中呈悬浮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即被活性污泥所凝聚和吸附而得到去除,这一现象叫做初期吸附去除作用。

(2)微生物的代谢

有机物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进入微生物细胞体内。微生物对摄入细胞体内的有机污

染物,进行氧化分解(产物为CO 2和H 2O ),合成代谢,内源代谢,最终去除水中有机

污染物。

4、表示及控制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浓度的两项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

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LSS=Ma+Me+Mi+Mii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的有机性固体物质的部

分的浓度。MLVSS= Ma+Me+Mi ,(其中,活性污泥起作用的是Ma )

5、沉降-浓缩性能两项指标

(1)污泥沉降比SV ,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 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

积的百分率,以%表示。

(2)污泥容积指数SVI 。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 静沉后每g

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 计。

1min m m /1g g /)

L SV L L SVI L MLSS L ==混合液()30静沉所形成的活性污泥容积(L )()混合液()中悬浮固体干重()( 6、每日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量:()W r W e X Q X Q Q X ?=+-

W Q —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污泥量,r X —剩余污泥浓度,

Q —污水流量,e X —排放处理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污泥龄c θ: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 )与每日排放污泥之比,称为污泥龄c θ,即活性污

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又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c W r

VX VX X Q X θ==? (d) 剩余污泥量:Xr 值是从二次沉淀池底部流出,回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剩余污泥浓度也同

此值。它是活性污泥特性和二次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函数,可以通过下式求其近似值:

6max 10()r X SVI

= 7、BOD-污泥负荷s N ,所表示的是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 )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1d )

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BOD )。

a S QS F N M XV

==, [kgBOD/(kgMLSS ·d)], 其中Q —污水流量3m /d ,a S — 原污水中有机污染物BOD 的浓度mg/L ,

V —曝气池容积3m ,X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浓度,mg/L 。

负荷值-容积负荷v N :单位曝气池容积(3

m ),在单位时间(1天)内,能够接受,并将其

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BOD )。a v QS N V =,kgBOD/(3m 曝气池·d ),v s N N X = 8、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是微生物合成反应和内源代谢二项生理活动的综合结果,也就是

说活性污泥的净增殖量,是这两项活动的差值:r X aS bX ?=-,r a e S S S =-

X ?—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净增殖量kg/d ,X —曝气池混合液含有的活性污泥量kg 。

r S —活性污泥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被降解、去除的有机污染物(BOD )量,kg/d 。

a S —进入曝气池污水含有的有机污染物量,e S —经处理后水中残余的有机污染物量。

a —污泥产率,b-微生物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率

9、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需氧的组成是: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分解和其本身在内源代谢

期的自身氧化。''2r V O aQS bVX =+

2O —混合液需氧量,kg 2O /d ,Q —污水流量3m /d ,V —曝气池容积,3

m , 'a —微生物氧化分解过程需氧率,'b —微生物内源代谢需氧率kg ,

r S —活性污泥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被降解、去除的有机污染物(BOD )量,

V X —单位曝气池容积内的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量,kg/3m

10、劳伦斯-麦卡蒂方程式

(1) 劳-麦氏对污泥龄提出的新概念:单位重量的微生物在活性污泥反应系统中的平均停

留时间,易名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或“细胞平均停留时间”,以c θ表示之

(2) 单位底物利用率:单位微生物的底物利用率为一常数,以q 表示,表达式为:

()u a

ds dt q X =,其中a X —单位微生物量,()u ds dt —微生物对有机底物的利用速度。 (3) 劳伦斯-麦卡蒂方程是以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c θ,单位底物利用率q ,作为基本参

数,并以第一第二方程式表达; 第一基本方程式:1d c

Yq K θ=-, 其中Y —微生物产率,q —单位有机物底物利用率,d K —衰减系数,1d - 第二基本方程式:()a u S KX S ds dt K S

=+ 其中S —微生物周围有机物浓度,mg/L ;

K —单位微生物量的最高底物利用速度即莫诺方程中的Vmax ;

S K —系数,其值等于q=1/2K 时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又称半速度系数;

a X —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即活性污泥浓度,mg/L ,g/3m 。

11、活性污泥法系统

(1) 传统活性污泥法

特征:有机污染物沿池长浓度降低,前段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低,甚至不足,但池末溶解氧

含氧量很充足。

优点:对污水处理效果好,BOD 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于处理进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

求高的污水。

缺点:①曝气池容积大,占地多,基建费用高②供氧速度难以与耗氧速度相吻合、适应③对

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差,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影响。

(2)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不同点是污水沿曝气池的长度分散的

均衡的进入

优点:①有机污染物负荷以及需氧率得到均衡,缩小耗氧速度与充氧速度的差距

②污水分散注入,提高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③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沿池长逐步降低,出流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较低,有利于提高二

沉池的固液分离效果。

(3) 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

特征:二沉池排出的污泥进入再生池内进行曝气,活性恢复后在进入曝气池与污水混合接触,

降解有机污染物,一般将曝气池的容积的1/4作为再生池。

优点:BOD 去除率达到90%以上,由于回流污泥活性完全恢复,在曝气池内的反应迅速

而充分。

(4)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特征:将活性污泥对有机物降解的吸附于代谢两个过程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内进行。

优点:①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时间短,吸附池与曝气池容积之和小

②对于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问题:处理效果低于传统法,不宜处理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的污水。

12、氧化沟

(1)工作原理与特征:

在构造方面的特征:①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②进水装置简单。

在水流混合方面的特征:流态上介于完全混合和推流之间,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聚凝作用,

将其分为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进行硝化反硝化,取得脱氮效应。在工艺方面的特征:①可考虑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达到较好的好氧稳定程度;②可考虑使氧化沟与二沉池合建,省去回流装置;③BOD负荷低,

对水温水质水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龄高,污泥产率低。

(2)常用氧化沟:卡罗赛氧化沟,交替工作氧化沟,二沉池交替运行氧化沟系统,奥巴勒型氧化沟系统,曝气-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13、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SBR工艺)

特征:①不用设置调节池;②SVI值低,不发生污泥膨胀;③通过对运行方式调节,能脱氮除磷;④应用自控仪表,实现全自动化;⑤运行管理得当,水质优于连续式;⑥采用集有机污染物降解与混合液沉淀于一体的反应器-间歇曝气曝气池,系统组成简单。工作原理: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待机(闲置)五个工序在同一个曝气池内进行、实施,有机污染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连续式推流曝气池内有机污染物是随着

空间降解)。

14、AB法污水处理工艺(吸附-生物降解工艺)

主要特征:①全系统分为预处理段,A段,B段等3段,不设初沉池;②A段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B段由曝气池和二沉池组成③A、B段各自拥有独立的污泥回流

系统,两端完全分开,每段有适于本段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

A段:负荷高,产泥率高,主要依靠微生物吸附作用,对负荷、温度、pH值以及毒性有一定适应能力

B段:以生物降解为主,冲击负荷不影响,污泥龄长,曝气池容积可以减小40%,以A段为首要条件。

15、提高dC

dt

的方法:(1)提高

La

K值,加强液相主体的紊流程度,降低液膜厚度,加速

气、液界面的更新,增大气、液接触面积等;(2)提高

s

C值,提高气相中的氧分压。

16、表示空气扩散装置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

(1)动力效率Ep;(2)氧的利用率E A; (3)氧的转移效率E L。

17、曝气池的长度L和宽度B之间保持的关系:L>=(5~10)B;

当空气扩散装置安设在廊道底部的一侧时,池宽与池深的关系:B=(1~2)H

18、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城市污水一般使用同步陪驯法)

(1)异步陪驯法:先培养后驯化

(2)同步陪驯法:培养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3)接种法,利用其他取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在进行适当培驯。

19、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效果的检测项目:

(1)反映处理效果的项目:进出水总的和溶解性的BOD、COD,进出水总的和挥发性的SS,进出水的有毒物质;

(2)反映污泥情况的项目:污泥沉降比SV%,MLSS,MLVSS,SVI,溶解氧,微生物观察等

(3)反映污泥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项目,氮、磷、pH、水温等。

20、活性污泥法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1)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丝状菌大量繁殖引起的,也有由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

污泥膨胀。

(2)污泥解体,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

(3)污泥腐化,二沉池中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气发酵生成气体H2S,CH4.,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腐化变黑,产生恶臭。

(4)污泥上浮,不是由于腐败造成的,而是由于在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高,在沉淀池底部产生反硝化,氮脱出附于污泥上,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5)泡沫问题,主要原因是污水中存在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

第五章污水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

1、生物膜处理法的主要特征

(1)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①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②生物食物链长③能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④分段运行与优占种属

(2)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①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②污泥沉降性能好,宜于固液分离③能够处理低浓度废水④易于维护运行、节能。

2、生物滤池

(1)概念: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的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

(2)类型: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

3、生物转盘

原理:生物转盘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以及驱动装置所组成。传动装置驱动转盘以较低的线速度在反应槽内转动,转盘交替的和空气与污水接触一段时间后,转盘上附着一层栖息着大量微生物的生物膜,微生物种属逐渐稳定,新陈代谢功能也逐步发挥出来,达到稳定的程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微生物膜所吸附降解。转盘转动离开污水与空气接触,生物膜上的固着水层从空气中吸收氧,传递到生物膜和污水中,使溶解氧含量达到一定浓度,甚至饱和。

特征:①微生物浓度高;②生物相分级,对有机污染物降解非常有利;③污泥龄长,有硝化反硝化功能;④耐冲击负荷;⑤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⑥不需要曝气,污泥也无需回流,节能;⑦不存在产生污泥膨胀的麻烦,便于维护管理;⑧不产生池蝇,不出现泡沫产生噪音,不存在二次污染现象;⑨是完全混合型的。

缺点:受气候影响较大,顶部需要覆盖,有时需要保暖;

所需的场地面积一般较大,建设投资较高

4、生物接触氧化

概念: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兼具两者的优点,也可以说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

特征:

(1)在工艺方面的特征①采用填料,并曝气在池中形成液固气三相共存体系,适合于微生物存活繁殖;②生物膜上微生物丰富,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丝状菌大量生长不但无污泥膨胀之虞反而有利形成密集的生物网,有利于微生物的氧化降解作用;③与生物滤池相比,进行曝气,有利于保持微生物活性,提高氧的利用率,微生物量大大提高;(2)运行方面的特征:①耐水力水质冲击负荷,可间歇运行;②操作简便,易维护,不产生污泥膨胀,不产生滤蝇;③污泥产量少,易沉淀,无需污泥回流

(3)功能方面的特征:具有多种净化功能,不但可用于以有机污染物为主要去除对象的污水二级处理,还可用于脱氮工艺,还可用于三级深度处理和自来水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

5、对填料的要求:

(1)、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

(2)、应当有一定的生物膜附着性,形状规则、表面粗糙度、亲水性等要求;

(3)、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质,不产生二次污染

(4)、货源充足、价格便宜,便于安装

6、生物流化床

进一步强化生物处理技术,加强微生物群体降解有机物的功能,提高生物处理设备处理污水的效率,其关键的技术条件是(1)提高处理设备单位容积内的生物量(2)强化传质作用,加速有机物从污水中向微生物细胞的传递过程。

对第一项条件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扩大微生物栖息、繁殖的表面积,提高生物膜量,同时提高对污水的的充氧能力。

对第二项条件采取的技术措施,强化生物膜与污水之间的接触,加快污水与生物膜之间的相对运动。

第六章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1、菌藻共生体系是稳定塘内最基本的生态系统,其他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作用则是辅助

性的,它们的活动从不同的途径强化了污水的进化过程。

2、稳定塘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1)稀释作用;(2)沉淀和絮凝作用;(3)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4)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5)浮游生物作用;(6)水生维管束植物作用。

3、好氧塘、厌氧塘、兼性塘的差异(因水的深度,阳光照射而异)

好氧塘:(1)定义:全塘皆为好氧区;为使阳光能达到塘底,好氧塘的深度较浅。(2)应用:好氧塘多应用于串联在其他稳定塘后做进一步处理,不用于单独处理。

兼性塘:(1)定义:兼性塘的上层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复氧作用而含有较多溶解氧,为好氧区;中层则溶解氧逐渐减少,为过渡区或兼性区;塘水的下层则为厌氧层;塘的最底层则为厌氧污泥层。(2)应用:如果兼性塘作为第一级,则要求一定的预处理措施(与厌氧塘相同);兼性塘要求BOD:N:P=100:5:1

厌氧塘:(1)定义:有机负荷高,整个塘无好氧区;(2)应用:常置于塘系统的首端,以承担较高的BOD 负荷。

4、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涵义: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属于污水自然处理范畴,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工艺类型: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处理系统,

湿地处理系统,人工替流湿地处理系统

第七章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1、生物脱氮原理

1)氨化与硝化

含氮化合物在水中的转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氨化反应,即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的过程;第二阶段的硝化反应,是指在硝化菌的作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

硝化过程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在亚硝化菌的作用下,使氨(NH4)转化为亚硝酸氮。继之,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

2)反硝化,反硝化反应是指硝酸氮(NO3-N)和亚硝酸氮(NO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

被还原为气态氮(N2)的过程。

2、硝化反应的条件与各项指标

(1)好氧状态:DO≥2mg/L;

(2)消耗废水中的碱度:废水中应有足够的碱度,以维持PH值不变。

(3)污泥龄θC≥(10-15)d。必须大于自养型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否则硝化菌的流失率将大于净增殖率,将使硝化菌从系统中流失殆尽。

(4)BOD5≤20mg/L。

(5)适宜温度是20~30°C。

3、反硝化反应的条件(即影响反硝化反应的环境因素)

(1)溶解氧:DO<0.5mg/L。反硝硝化菌以在缺氧—好氧交替的环境中生活为宜。

(2)碳源:BOD5/TN≥3-5,否则需另投加有机碳源,目前反硝化投加有机碳源一般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

(3)在缺氧-好氧中,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可补偿硝化消耗碱度的一半左右。

4、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系统(A/O法脱氮工艺)

目前,A/O 工艺是实际工程中较常见的一种生物脱氮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将反硝化反应器放置在系统之首。

1)A/O法的流程:硝化反应器内的硝化液一部分回流至反硝化池,池内的反硝化脱氮菌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以硝化液中NO X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将NO X-—N还原成N2,不需外加碳源。

2)A/O法的特征:(1)设内循环系统,向前置的反硝化池回流硝化液。(2)反硝化池还原1gNO X—-N产生碱度,可补偿硝化池中氧化1gNH3—N所需碱度的一半,所以对含N浓度不高的废水,不必另行投碱调PH值。(3)反硝化池残留的有机物可在好氧硝化池中进一步去除。

5、生物除磷原理

1)聚磷菌:该菌在好氧环境中竞争能力很差,然而它却能在细胞内贮存聚β羟基丁酸(PHB)和聚磷酸菌(Ploy-P)。

2)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中,它可成为优势菌种,吸收低分子的有机酸,并将贮存于细胞中的聚合磷酸盐中的磷水解释放出来。

3)聚磷酸菌在其后的好氧池中,它将吸收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同时能从污水中变本加厉地过量地摄取磷,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细胞合成所需磷量,降磷以聚合磷酸盐的形式贮藏在菌体内而形成高磷污泥,通过剩余污泥排出。所以除磷效果较好。

6、A-A-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原理

在首段厌氧池进行磷的释放使污水中P的浓度升高,溶解性有机物被细胞吸收而使污水中BOD浓度下降,另外NH3-N因细胞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NH3-N浓度下降,但NH3-N浓度没有变化。

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 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因此BOD5浓度继续下降,NO3--N浓度大幅度下降,但磷的变化很小。

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其浓度继续下降;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H3-N浓度显著下降,NO3--N浓度显著增加,而磷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以较快的速率下降。

第八章污泥的处理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111222

2100100V W P C V W P C -===- 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2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例题: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到95%时,求污泥体积

12111210010097.51/210010095

P V V V V P --===--(体积减小一半) 2、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分为4类:颗粒间的间隙水,约占总水分的70%;毛细水,即颗粒

间毛细管内的水,约占20%;污泥颗粒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约占10%。 降低含水率的方法有:

浓缩法:用于降低污泥中的空隙水,因空隙水所占比例最大,固浓缩是减容的主要方法;

自然干化法和机械脱水法:主要脱除毛细水;

干燥与焚烧法:主要脱除吸附水和内部水。

3、固体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重量叫做固体通量,kg/(3m /h )。当浓缩

池运行正常时,池中固体量处于动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进入浓缩池的固体重量,等于排出

浓缩池的固体重量(上清液所含固体重量忽略不计)。

4、厌氧消化理论,1979年,伯力特等人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种群,提出了厌氧消化的三阶

段理论,是当前较为公认的理论模式。 第一阶段是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单糖、

氨基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等。 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为氢、二氧化碳和乙酸。由

乙酸形成的CH 4约占总量的2/3,由CO 2还原形成的CH 4约占总量的1/3. 第三阶段,菌种是产甲烷菌,属于绝对的厌氧菌,主要代谢产物是甲烷。

5、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1)温度因素,甲烷菌对于温度的适应性,可分为两类,中温甲烷菌(30~36°C ),高温甲

烷菌(50~53°C ),两区之间的温度,反应速度反而减退。

(2)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其中,消化池的投配率是每日投加新鲜污泥体

积占消化池有效容积的百分数。

(3)搅拌和混合

(4)营养与C/N 比

(5)氮的守恒与转化

(6)有毒物质,其中有毒性作用的阴离子是2S -,消化液中过多的H 2S 降低CH 4产率

(7)酸碱度和pH 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6、两级厌氧消化:是根据消化过程沼气产生的规律进行设计,目的是节省污泥加温与搅拌

所需的能量。

7、化学调理法是在污泥中加入混凝剂,助凝剂等化学药剂,使污泥颗粒絮凝,比阻降低,

改善脱水性能。

8、污泥机械脱水方法:真空吸滤法,压滤法和离心法等。

第九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1、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量有:

(1)平均日流量(3/m d ),一般用于表示污水处理厂的公称规模。

(2)设计最大流量(3/,/m h L s )除曝气池外个处理构筑物与厂内连接管渠的设计采用。

2、污水厂的设计步骤可分为:设计前期工作,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3、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

第十二章 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

1、用化学法去除废水中的酸或碱,使其pH 值达到中性左右的过程叫做中和

2、中和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1)含酸或含碱废水所含酸类或碱类的性质,浓度,水量以及变化规律

(2)首先应寻找能就地取材的酸性或碱性材料,并尽可能加以应用。

(3)本地区中和药剂和滤料的供应情况。

(4)接纳废水水体性质,城市下水道能容纳废水的条件,后续处理对pH 的要求等。

3、化学沉淀法,向工业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它和其中某些溶解物质产生反应,生

成难溶盐沉淀下来,这种方法叫做化学沉淀法。

4、lg[]n M x npH +=-(知道如下大概情况)

此式为一直线方程,直线的斜率为-n ,由此可知,对于同一价数的金属氢氧化物,它们

的斜率相等为平行线,对于价数不同的金属氢氧化物,价数越高,直线越陡,表明n M +离

子浓度随pH 值变化差异比价数低的要大。

5、硫化物共沉法,处理低浓度含汞废水时,由于生成的硫化汞颗粒很小,沉淀物分离困难,

为了提高除汞效果,常投加适量的凝聚剂(如硫酸亚铁)进行共沉,这种方法称硫化物共

沉法

6、碱性氯化法

概念:碱性氯化法是在碱性条件下,采用次氯酸,漂白粉,液氯等氯系氧化剂将氰化物氧化

的方法。

工艺类型:(1)局部氧化法,氰化物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氰酸盐(毒性低,仅为氰的千分

之一)的过程,常称为局部氧化法。(2)完全氧化法,继局部氧化法之后,再将生成的氰酸

根CNO -

进一步氧化生成2N 和2CO ,消除氰酸盐对环境的污染。

7、臭氧的物理化学性质

①强氧化剂②在水中溶解度低③在空气中会自行分解,在水中的分解速度随pH 值提高的而

加快,一般在碱性条件下分解速度快,在酸性条件下分解速度比较慢。④有毒性和腐蚀性

8、臭氧接触反应设备

影响因素:臭氧投加进入水中后,水为吸收剂,臭氧为吸收质,在气液两相间进行传质,同

时臭氧与水中的杂质进行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吸收,不仅和相间的传质速度有关,还和化学

反应速度有关。

臭氧接触反应设备,根据臭氧化空气与水接触的方式可分为:(1)气泡式臭氧接触反应器,

适用于受化学反应控制的气-液接触反应设备;(2)水磨式臭氧接触反应器,适用于受传质

控制的反应(3)水滴式臭氧接触反应器,适用于受传质控制的反应。

9、臭氧氧化法的优缺点:

(1)优点:①氧化能力强,对除臭、脱色、杀菌、去除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有显著效果②处

理后废水中的臭氧易分解,不产生二次污染③制备臭氧用的空气和电不必贮存和运输,操作

管理较方便④处理过程中一般不产生污泥

(2)缺点:造价高,处理成本高。

10、电解法过程中,随着23.Fe O FeO 的生成,使铁阳极板表面生成一层不溶性钝化膜,这

种钝化膜具有吸附能力,往往使阳极表面粘附着一层棕褐色吸附物,会影响处理效果。消除

方法:(1)定期用钢丝刷清洗极板,(2)定期将阴阳极交换使用;(3)投加食盐电解质。

第十三章 工业废水处理的物理化学处理

1、气浮法 概念: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某种方法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使其与废

水中密度接近于水中固体或液体污染物微粒粘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在浮力的作用

下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进行固液或液液分离。 效果:气浮法去除疏水性物质效果好,去除亲水性物质时需要添加剂 气浮法的添加剂:(1)投加表面活性剂维持泡沫稳定(2)投加混凝剂脱稳(3)投加浮选剂

改变颗粒表面活性。 按照气泡产生的方式分类:电解气浮法,散气气浮法,溶气气浮法(包括溶气真空气浮,加

压溶气气浮) 加压溶气气浮: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于水中,再使压力降至常压,把溶解的过饱和空气以微

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该工艺由空气饱和设备,空气释放设备和气浮池等组

成。简图如下:

2、气固比:溶解空气量A 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S 的比值A/S 称为气固比。

A a S ==经减压释放的溶解空气总量原水带入的悬浮固体总量

3、吸附

(1)吸附去除的对象:许多工业废水含有的难降解的有机物,及很难或根本不能用常规的

生物法去除的有机物

(2)吸附能力的大小以吸附量表示q (g/g ),单位重量的吸附剂g 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重量

g

(3)吸附等温式:①朗谬尔公式,②BET 公式③费兰德利经验公式

(4)吸附量是选择吸附剂和设计吸附设备的重要数据,吸附量的大小,决定吸附剂再生周

期的长短,吸附量越大,再生周期越长,从而再生机的用量及再生费用就越小。

(5)吸附速度决定于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过程,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颗粒外部扩散阶段(膜扩散阶段),第二阶段称为颗粒内部扩散阶段,第三阶段是吸附反应阶段。吸附速度与上述三个阶段进行的快慢有关,一般情况下,吸附速度主要由液膜扩散速度和颗粒内部扩散速度来控制。

4、穿透曲线(如图)以通水时间t(或出水量Q)为横

坐标,以出水中吸附质

5、再生,所谓再生,就是在吸附剂本身结构下不发生

或极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用某种方法将被吸附的

物质,从吸附剂的细孔中除去,以达到能够重复利

用的目的。

6、活性炭吸附法的优点:(1)处理程度高(2)应用范

围广(3)适应性强(4)粒状炭可以重复利用,

被吸附的有机物在再生过程中被烧掉,不产生污泥。(5)可回收有用物质。(6)设备紧凑,管理方便。

第十四章工业废水厌氧生物处理

1、厌氧生物处理法与好氧生物处理法相较具有下列优点

(1)有机物负荷高(2)污泥产量低(3)耗能低

(4)营养物需要量少(5)应用范围广(6)对水温的适应性范围较广

缺点:(1)设备启动时间长,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

(2)处理后出水水质差,往往需要进一步好氧处理(3)厌氧生物对环境敏感

2、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

构造:①进水配水系统,②反应器,③三相分离器,功能是将气体(沼气)、固体(污泥)和液体(废水等)三相进行分离。其分离效果直接影响反应器的处理效果④气室,收集沼气,送往沼气柜⑤处理水排出系统,功能是均匀配水

特点:①污泥床内生物量多②容积负荷高③设备简单运行方便,无需设初沉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不需充填填料,也不需在反应区内设搅拌装置,

3、颗粒污泥:升流式厌氧污泥床中的污泥形态发生变化,由絮状污泥变为密实、边缘圆滑

的颗粒。

作用:是在污泥床内维持很高的污泥浓度。

形成的假说:①lettinga的晶核假说;②电中和作用;③胞外多聚物架桥作用。

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随着颗粒污泥的逐渐形成,有机负荷可以

逐步提高。

4、两相厌氧法特点:

①能够向产酸菌、乙酸菌、产甲烷菌分别提供各自最佳的生长繁殖条件,在各个反应器内能

够得到最高的反应速度和最佳的运行效果

②进水负荷有大幅度变动时,酸化反应器存在一定缓冲作用,对后续反应器影响能够缓解,

因此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

③负荷率高,反应器容积小,酸化反应器反应进程快,水力停留时间短,COD浓度可去除20%~25%左右,大大减轻产甲烷反应器的负荷。

最新建筑给排水知识点总结资料

一、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三种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生活饮用水系统直饮水系统杂用水系统;给水系统的组成:1引入管(室外给水管网的接管点引入建筑物内的管段)2水表节点(设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的阀门和泄水装置的总称)3给水管网:干管(总干管,是浆水从引入管输送至建筑物各区域的管段),立管,支管,分支管(配水支管,将水从支管输送至各用水设备的管段。我国给水管道常用钢管铸铁管塑料管复合管)4给水附件:截止阀(关闭严密水流阻力大局部阻力系数和管径成正比),闸阀(全开时水流直线通过水流阻力小有杂质落入易磨损),蝶阀(阀板在90°翻转范围内起调节、节流和关闭作用,操作扭矩小启闭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止回阀(阻止管道中水反向流动)5配水设施(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管网上终端用水点的设施)6增压和贮水设备7水表;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依靠外网压力1直接给水方式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依靠水泵升压1设水泵的给水方式2设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3气压给水方式(变压式定压式)4分区给水方式5分质给水方式;管道布置基本要求:1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2 保护管道不受损害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 建筑物的使用4便于安装维修。一般采用枝状布置:上行下给,下行上给,中分式给水管道敷设有明装和暗装两种。明装即管道外露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低但影响美观表面结露积灰尘。暗装即管道隐蔽,如设在墙中,不影响室内美观整洁但施工复杂维修困难造价高;管道防护:防腐;防冻防露;防漏;防振; 二、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 设计秒流量:建筑物内卫生器具按最不利情况出流时的最大瞬时流量;气压给水设备:利用密闭罐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化调节和压送水量,在给谁系统中起增压和调节作用。分类和组成:按输水压力的稳定性分为变压式和定压式;按气水接触方式分为补气式和隔膜式;优点:灵活性大设置位置不受限制便于隐蔽安装拆卸都很方便成套设备都在工作生产现场集中组装占地面积小工期短土建费用低,实现了自动化操作便于维护管理,水质不易被污染还有助于消除水锤的影响;缺点:调节容积小贮水量少一般调节水量只占总容积%20-30压力容器制造加工难度大变压式压力变化较大对给水附件使用寿命影响较大;耗电量大;使用范围:适用于有升压要求但又不适宜设置水塔或高位水箱的小区或建筑物内的给水系统,小型简易和临时性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回流污染:无防倒流污染措施时非饮用水和其他液体倒流入生活给水系统污染水质。水箱的配管: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通气管水位信号装置。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的基本形式:串联式(各区分设水箱和水泵,低区的水箱作上区的水池。优点:无需设置高压管线和高压水泵,水泵可保持在高效区工作能耗较少管道布置简单节省耗材。缺点是供水不够安全下区供水故障将影响上层供水,水箱等分散设置不方便管理且占用一定的建筑面积,容积较大造成结构符合和造价)减压式(建筑用水由设在底层的水泵一次提升至屋顶水箱,再通过各区减压装置依次向下供水优点:水泵数量减少占地面积小集中设置便于维修管理管线简单投资省,共同缺点:各区用水均需提升至屋顶水箱但水箱容积大对建筑物结构和抗震不利同时增加了电耗供水不够安全局部故障将影响各区供水)并联式(各区生涯设备集中在底层或者 精品文档

201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试题库:第8章 分区给水系统

第8章分区给水系统 一、单项选择 1、在给水区面积很大、地形高差显著或远距离输水时,可考虑分区供水。分区供水可分为并联分区和串联分区两种基本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 b、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 c、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 d、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 答案:a 2、( )一般是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将整个给水系统分成几区,每区有独立的泵站和管网等,但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以保证供水可靠和调度灵活。 a、区域给水 b、地区给水 c、分区给水 d、地区分段给水 答案:c 3、分区给水中的并联分区的优点不包括( )。 a、各区用水由同一泵站供水,管理方便 b、整个给水系统的运行情况较为简单 c、设计条件易与实际情况一致 d、输水管长度较短,可用扬程较低的水泵 答案:d 4、分区形式须考虑城市地形和城市发展的因素,当城市狭长发展,地形高差较大,可采用( ),因增加的输水管长度不多,高、低两区的泵站又可以集中管理。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b 5、城市垂直于地形等高线方向延伸时,( )更为适宜。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a 6、大城市的管网往往由于城市面积大,管线延伸很长,即使地形平坦,也因管网水头损失过大,而须在管网中途设置( ),形成分区给水系统。 a、水泵房 b、高位水箱 c、贮水池 d、加压泵站 答案:d 7、水厂远离高区时,采用( )较好,以免到高区的输水管过长,增加造价。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a 8、城市居住小区和工矿企业应根据水源。地形和用户水压要求等因素,确定分区给水形式。如高、多层建筑混合居住小区则应采用( )的给水系统供水。 a、水泵 b、水箱 c、分区 d、分设高、低压区 答案:d 9、水泵加压输水和配水,其管道系统经适当分区可减少供水能量费用。这是通过提高供水能量利用率,即减少()实现的。 a、有效利用的能量 b、消耗的能量 c、未被利用的能量 d、供水总能量 答案:c 10、配水管网分区,应根据用水区地形和水源位置,而采取串联还是并联形式,主要考虑()。 a、避免高区输水管过长 b、便于水源向管网配水 c、便于设置调节构筑物 d、便于设置分区泵站 答案:a 11、配水管网分区方案的确定,应考虑()。 a、节约能量最大的方案 b、节约的能量等于增加的投资方案

2019年一级建造师市政知识点总结-给水排水工程

四、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lK414010 给水排水厂站工手呈结构与特点 lK414011 厂站王程结构与施工方法 一、给水排水场站工程结构特点 (一)场站构筑物组成(2018年单选题) (1)给水处理构筑物包括:调节池、调流阀井、格栅间及药剂间、集水池、取水泵房、混凝沉淀池、 澄清池、配水井、混合井、预臭氧接触油、主臭氧接触池、滤池及反冲洗设备间、紫外消毒间、膜 处理车间、清水池、调蓄清水池、配水泵站等。 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污水进水闸井、进水泵房、格栅间、沉砂池、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曝气池、配水井、调节池、生物反应池、氧化沟、消化池、计量刷、闸井等。 (2)工艺辅助构筑物,指主体构筑物的走道平台、梯道、设备基础、导流墙(椭)、支架、盖板、栏杆等的细部结构工程,各类工艺井(如吸水井、泄空井、浮渣井)、管廊桥架、闸槽、水槽(廊)、穿孔、孔口等。 (3)辅助建筑物,分为生产辅助性建筑物和生活辅助性建筑物。生产辅助性建筑物指各项机电设备的建筑厂房如鼓风机房、污泥脱水机房、发电机房、变配电设备房及化验室、控制室、仓库、料库、 机修(电修)间等。生活辅助性建筑物包括综合办公楼、食堂、浴室、职工宿台、车库等。 (二)构筑物结构形式与特点 (1)水处理(调蓄)构筑物和泵房多数采用地下或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是构件断面较薄,属于薄板或薄壳型结构,配筋率较高,具有较高抗渗性和良好的整体性要求。少数构筑物采用土膜结构 如稳定塘等,面积大且有一定深度,抗渗性要求较高。 (2)工艺辅助构筑物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是构件断面较薄,结构尺寸要求精确;少数采用 钢结构预制,现场安装,如出水堰等。 (5)工艺管线中给水排水管道越来越多采用水流性能好、抗腐蚀性高、抗地层变位性好的PE管、球 墨铸铁管等新型管材。 二、构筑物与施工方法 (一)全现浇混凝土施工 (1)水处理(调蓄)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池体大多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应依据结构形式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 1)采用振动棒进行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振捣最大厚度运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且最大不超 过500mm 。 2)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振捣最大厚度运200mm 。 3)采用附着振动器进行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振捣最大厚度,要根据附着振动器的设置方式,通过试验确定。 现浇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和抗渗、抗冻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构筑物不得有露筋、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疏松、裂缝等质量缺陷,且整个构筑物混凝土应做到颜色一致、棱角分明、规则,体 现外光内实的结构特点。 (2)水处理构筑物中圆柱形混凝土池体结构,当池壁高度大(12-18m) 时宜采用整体现浇施工,支模 方法有:满堂支模法及滑升模板法。前者模板与支架用量大,后者宜在池壁高度不小于15m时采用。(3)污水处理构筑物中卵形消化池,通常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曲面异型大模板施工。消化池钢筋混凝土主体外表面,需要做保温和外饰面保护。 (二)单元组合现浇混凝土施工

排水工程试题

XXXXXXXXXX 学院试卷(2011 至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排水工程》下册 命题教师: 适用班级:给水排水专业 1、 满分100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 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为废卷。 3、 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 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 题 (B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0=20分) 1.写出下列字符含义 BOD ;A 2/O ; MLSS 。 2.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是 。 3.一般来说,微生物群体处在 的活性污泥,其SVI 值较低。 4.表示空气扩散装置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动力效率、氧的转移效率、 。 5.常见的氧化沟系统有: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 、 、 。 6.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中的溶解氧一般不低于 mg/L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污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维持在 mg/L 之间。 7.污泥的运输方法有 、 、 。 8. 影响微生物生理活动的主要因素: 、 、 及温度。 法污水处理工艺,A 段的作用是吸附,B 段的作用是 。 10.含水率为99%的污泥浓缩成含水率为96%,污泥体积减少了 。

11. 氟利昂-253,其最低极限浓度值为100mg/L,但BOD20/COD=0,说明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16分) 1.下列不属于水中固体物质是。 A.有机物 B.胶体 C.溶解物 D.沉淀物 2.关于水体自净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水体自净作用包括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化学净化作用 B.氧化还原反应是水体化学净化的主要作用 C.湖泊、水库等静水体扩散稀释的主要方式是弥散 D.当L计算≥L全混时,α=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类型 B.初沉池中的沉淀属于压缩 C.区域沉淀发生时的悬浮物浓度为50~500mg/L D.初沉池去除的是密度比水大的无机物,沉砂池去除的是污水中的悬浮物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D的测定不受水体限制 B.曝气沉砂池中的曝气设备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等作用 C.生活污水中的COD>BOD5,BOD5≥TOC D.生物法主要用于深度处理 5.关于污泥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价于MLVSS同活性污泥的净增殖量的比值 B.相当于工作着的污泥总量同每日的回流污泥量的比值 C.相当于微生物的合成反映与每日排出系统的活性污泥量的差值比上活性污泥的净增殖量与微生物内源代谢反应的自身氧化率的乘积 D.污泥龄不得短于微生物的世代期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兼性稳定塘是城市污水处理最常用的一种稳定塘,它是由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协同完成对

试述给排水工程新技术

试述给排水工程新技术 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与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有直接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排水工程必须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进一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给排水工程单位应该加强对给排水工程的重视程度,通过使用新技术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当前给排水工程中的新技术进行认真地分析,并提出新技术对给排水工程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足够的意见。 标签:给排水工程;新技术;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步伐,在发展的过程中给排水工程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间接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给排水工程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给排水工程必须能够适应新环境的发展,解决当前用水量逐渐增多以及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相关部门必须认真解决的方面之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进一步促进了给排水工程的发展步伐,使得各项施工环节都得到了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提供了帮助。下面文章主要針对当前给排水工程的基本情况来细致分析各项新技术的作用。 1 给排水工程 所谓的给排水工程其实主要是就是输送水资源的一些系统工程,其输送的水资源种类不一,作用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是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体来说,给排水工程又可以细分为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两部分。给水工程,顾名思义主要是指把干净清洁的水资源输送到需要的住户内供人们使用,当然也存在一些其它的给水现象,比如消防用水也是一个重要的给水工程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恰当的设计,确保整个给水网络的合理性;而对于排水工程而言,则主要是把不需要的水资源排放到固定的位置,总的来说,其主要的排水类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人们生活或者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生活污水或者工业废水进行排放,当然这种排放很多情况下都需要首先进行相应的处理,另外一方面则是针对雨水产生的积水进行排放,这也是排水工程比较关键的一个功能,其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有效运转。由此可见,给排水工程确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我们慎重对待,试想一旦给排水工程出现了任何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城市的正常运转。 当前的给排水工程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运行问题,例如,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使得給排水工程的供水质量难以保证,这就使得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水资源污染的重视程度,同时使用最新的净水技术来提高供水的质量,保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用水量也越来越多,这不仅提高了供水的难度,需要进一步合理优化供水系统,同时通过采取科学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来提升整个给排水系统的性能。当前工业污水越来越多,如何实现高效地净化并及时地排出已经成为了当前给排水部门的又一个难题,继续完善相关的技

建筑给水排水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建筑给水排水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第一章 1、给水的用途 2、根据排水系统所接纳的废水的来源 种类型。 3、给水排水系统应具备以下三项主要功能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均应具有以下功能 4、给水排水系统可划分为以下子系统 5、城市用水量分类: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市政用水量,主要道路和绿地浇洒用水量、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上述各类用水量总和称为城市综合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设施用水量之和称为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 6、平均日用水量(Q ad):即规划年限内,用水量最多的年总用水量除以用水天数。该值一般作为水资源规划和确定城市设计污水量的依据。 7、最高日用水量(Q d):即用水量最多的一年内,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总用水量。该值一般作为取水工程和水处理工程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8、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Q d/24):即最高日用水量除以24小时,得到最高日小时平均用水量。 9、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Q h):用水量最高日的24小时中,用水量最大的1小时用水量、该值一般作为给水管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10、用水量日变化系数(K d):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K d=365Q d/Q y(Q d——最高日用水量(m3/d);Q y——全年用水量(m3/a)) 11、时变化系数(K h):最高时用水量和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K h=24Q h/Q d(Q h——最高时用水量(m3/h)) 12.水头:位能与压能之和称为测压管水头,工程上又称为压力水头,或简称水头。 13、给水管网系统的构成

2013年给排水工程师专业知识点备考资料整理三

给水除氧系统的优化与改进 中国神马集团公司动力厂热电装置是生产尼龙66盐的配套装置,为全公司各生产装置的系统提供合格的高、中、低压蒸汽以及部分生产装置余热炉的锅炉水,其给水除氧系统的作用是除去给水中所含的氧,保证给水品质,避免热力设备受到氧腐蚀,延长使用寿命,给水除氧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 除氧设备选用大气压力式除氧器,其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其工作原理为:除氧水首先进入中心进水管,继而流入环形配水管,在环形配水管上装有若干可调式不锈钢弹簧喷嘴,水由喷嘴喷成雾状。加热蒸汽从除氧塔下部向上流动,由于汽水间传热面积增大,水被很快地加热到除氧塔内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于是水中溶解的气体大部分以小气泡的形式逸出。在喷雾层的下边还装设一些固定填料(如ω形不锈钢片),使水在填料层上形成水膜,水的表面张力减小,于是残留在水里10%~20%的气体就较容易地扩散到水的表面。分离出来的气体与少量蒸汽(约是加热蒸汽的3%~5%)由塔顶排气管排出。 1存在的问题 给水除氧系统运行近4年来,发现在工艺、设备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造成溶解氧严重超标,最大达352μg/l,最小为6μg/l,合格率仅为12%,通过分析,发现系统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软水加热器故障 我们知道,气体从水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必须将水加热到除氧器内蒸汽压力的饱和温度,当除氧器进水温度过低时,除氧水水温达不到除氧器内压力的饱和温度,给水中的溶解氧就会增加。我公司除氧器进水湿度要求不低于40℃,而按原设计的工艺流程,当软水加热器故障时,给水通过旁路未经加热进入除氧器,温度较低,不能保证进水温度。 1.2除氧塔内部件易损坏 通过对除氧器历年来检修情况统计发现:除氧塔内喷嘴容易损坏,填料变形,筛盘因螺丝易松动、脱落而倾斜,这些缺陷致使水和汽在除氧器内分布不匀,流动受阻,汽水接触面及接触时间减少,导致除氧效果恶化。 1.3取样条件不能满足要求

综合管廊工程新技术应用

综合管廊工程新技术应用 1、测量新技术 测量采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进行放线,保证精度,提高工效。计量、资料全部采用计算机进行,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效率。 2、路基新技术 (1)基底处理技术 软土基底处理是路基工程的难点,针对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观测,采取下列一些新技术。 ①竖向排水技术 竖向排水有许多方法,有一些也是传统技术、综合介绍如下:袋带砂井排水、砂桩排水、碎石桩排水、排水芯带排水,还有一种电渗排水。 ②真空填载预压技术 过去预压时间都较长,一般计划时间6个月,现在是在地基上覆盖薄膜真空装置,称竖向排水体。然后填筑路基、边填边进行真空吸水,软基中的含水量通过竖向排水体排水,很快软土地基完成固结。达到设计效果,比超载预压的成本要降低很多。 ③地基加固技术:软土地基加固的技术有粉喷桩、水泥浆搅拌桩、旋喷桩及碎石(中粗砂)挤密桩、石灰桩等加固技术措施。 3、级配碎石层新技术 应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级配碎石,用稳定拌和机拌和2遍以上。用拖拉机、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和整形。整型后,当混合料中的含水率等于或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

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碾压6~8遍。 4、水泥稳定碎石层新技术 用稳定拌和机拌和2遍以上。拌和深度应直到级配碎石层底,用拖拉机、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和整形。整型后,当混合料中的含水率等于或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碾压6~8遍,应使表面无明显轮迹。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用2.0~2.5km/h,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知识点整理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知识点整理 1、给水的用途有: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市政消防用水三大类。 2、给水排水官网系统的组成: (1)给水管网系统一般由:输水管(渠)、配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泵站、减压阀)及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等构成。 (2)排水管网系统一般由:废水收集设施、排水网管、水量调节池、提升泵站、废水输水管(渠)和排放口等构成。 3、居民用水:指居民家庭生活中饮用、烹饪、洗涤等用水,是保障居民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清洁卫生和生活舒适的重要条件。 4、公共设施用水:指籍贯、学校、医院、宾馆、车站、公共浴场等公共建筑和场所的用水供应,要求用水量大、用水地点集中,水质要求与居民生活用水相同。 5、工业企业生活用水:工业企业区域内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的人员 在工作时间内的饮用、烹饪等生活用水,水质要求与居民生活用水一样。 6、工业生产用水: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为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要 求的用水,可分为产品用水、工艺用水、辅助用水。 7、市政和消防用水:是指城镇或工业企业区域内的道路清洗、绿化浇灌、公共清洁卫生和消防的用水。 8排水工程:用于废水收集、处理和排放工程设施。废水分为:生活污

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种,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污染物是废水处理的重点对象。 9、城市供水系统需要具备充足的水资源、取水设施、水质处理设施 和输水及配水管道网络系统。 10、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关系:原水水质标准—给水水质标准—排放 水质标准。 11、给水官网系统分类:(1)按水源分类:单水源和对水源给水管网系 统。(2)按系统构成分:统一给水官网系统和分区给水管网系统。 (3)按输水方式分:重力输水管网系统和压力输水管网系统。 12、排水体制: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 第2章 1、地形是影响污水管道定线的主要因素。 2、区域排水系统:将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统一排除和处理的系 统,称为区域排水系统。 3、试诉区域排水系统的有何优缺点: (1)优点:污水厂数量少,处理设施大型化集中化,每单位水量 的基建和运行管理费用低,比较经济;污水厂占地面积小,节省土地;水质、水量变化小,有利于运行管理;④河流等水资源利用与 污水排放的体系合理化,而且可能形成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等。 (2)缺点:当排入大量工业废水时,可能使污水处理发生困难;工程设施规模大,组织与管理要求高,而且一旦污水厂运行管理不当,

《排水工程》下册考试题

一、单选题(1-7小题每题2分,8-11小题每题4分,共30分) 1.关于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特点描述错误的是(c) A.有机污染物在池内分配的均匀性,缩小供氧和需氧量的矛盾 B.供气的利用率高,节约能源 C.系统的耐冲击能力低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D.曝气池混合液中污泥浓度沿池长逐步降低 E.可提高二沉池固液分离效果 2.一座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进水流量Q=1200m3/d,曝气池进水BOD 5为S =210mg/L, 出水BOD 5 =10mg/L,曝气池中MLSS=3.6g/L,MLVSS=2.7g/L,污泥产率为0.48,污泥衰减系数Kd=0.06d-1,曝气池的污泥龄,则该曝气池的容积V为(c)m3 A.2150 B.1823 C.1641 D.1550 3.设计一曝气池,污水流量为10000 m3/d,曝气池出水BOD 5=20mg/L,进水BOD 5 为S 0=250mg/L,曝气池的容积V=2500 m3, MLSS=4200mg/L,f=0.75,X R =12g/L, Y=0.5,Kd=0.06,则该曝气池每日剩余污泥量的排放量为(c)kg/d A.615.3 B.558.6 C.677.5 D.745.9 4.一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中,MLSS=3500mg/L,MLVSS=2500mg/L,SV=35%,则该系统 的污泥回流比R为(c),(其中二沉池回流污泥浓度按式X r =计算,其中r 取1.2) A.36.8% B.25.8% C.41.2% D.50.4% 二、专业术语填空(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 1.单位质量微生物在单位时间内降解有机物(以BOD表示)的量称之为(),用Nrs,Nrv表示() 容积的百分比,()%表示 三、工艺简述题(每小题4分,9选6,共24分) 1.A2/O工艺 2.生物接触氧化 3.UASB工艺 四、问答题(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请从运行费用、运行管理、处理水质、适用场合等方面比较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与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工艺。 2.请对一个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流量为10万吨/天)进行工艺设计(工艺流程的选择),并画出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并简要评论你所设计的整套工艺有什么特点。 (注:每种处理单元必须确定具体的工艺类型,要求脱氮除磷,污泥要进行处理)

给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新技术探析

给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新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17-08-09T13:53:50.3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作者:林淑珍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给排水管道建设量猛增.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仍采用开槽埋管的作业方式,开挖路面施工会影响交通 身份证号码:44068219850413xxxx 广东 5282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给排水管道建设量猛增.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仍采用开槽埋管的作业方式,开挖路面施工会影响交通、污染环境,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研究,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给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新技术的应用,以期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给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新技术 前言 作为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重要工作,对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可以大大提升施工效率,优化施工效果。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其施工新技术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给排水管道在实际施工及后期应用中的整体效果。 一、非开挖施工技术概述 非开挖技术被应用于公路、铁路、建筑物、河流与在闹市区、古迹保护区、农作物及环境保护区等不能开挖条件下市政管线的铺设、更修与修复。该技术的综合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环境影响小、不影响交通、施工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地下管线工程施工中也得以十分广泛的应用。 非开挖技术可分为两类,新管线的铺设技术和旧管道的修复与更新。以下是新管线铺设和旧管道的修复与更新的非开挖技术施工的主要方法。新管线铺设的主要方法:顶管法、水平定向钻进、导向钻进、水平顶推钻进等;旧管道的修复与更新主要方法:爆管法、胀管法、内衬法、软衬法、喷涂法、灌浆法等等。 非开挖技术设计前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勘察、测量等调查。目的是查明有无阻碍施工的因素,确定非开挖给排水管道的路线,从而使非开挖施工工程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非开挖段设计前的调查结束后,就要进行非开挖的设计工作,非开挖设计直接关系到非开挖段的施工质量,非开挖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性质、使用要求、地质条件、现场条件、施工技术、综合造价等因素。 二、给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非挖开技术在给排水施工中主要有铺设、更换新管道和修复置换旧管线两方面的应用。通常铺设管线采用的施工技术包括:小口径管道(d<900mm)采用夯管法、气动矛法、水平导向钻进法;大口径管道(d>900mm)采用顶管法、盾构法、隧道施工法等。修复旧管道施工技术包括:原位固化法、滑动内插法等。 2.1 铺设管道 (1)顶管法 顶管法在给排水施工中是较为常见的,按工艺分为手掘式、土压平衡式、泥水平衡式、气压平很式等4种。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我国最早采用的非挖开施工法就是顶管法。过去顶管法是一种特殊的施工手段,但现在顶管施工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段被普遍接受。顶管施工先在管道设计路线上施工一定数量的小基坑作为顶管工作井,作为一段顶管的起点与终点,工作井的一面或者两面侧壁设有圆孔作为预制管节的出口和进口。顶管出口孔壁对面侧墙为承压墙,其上安装液压千斤顶和承压垫板。千斤顶将带有切口和支护开挖装置的工具头顶出工作井出口壁,然后以工具头为先导,将预制管节按设计轴线逐节顶入土层中,直至工具头后第一段管节的前端进入下一工作井的进口,这样就施工完一段管道的铺设。 (2)水平导向钻进法 水平导向钻进法是一种无需挖掘工作井就能快速铺设地下管线的钻进将钻探技术与控向技术,是非挖施工法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其原理是通过预先设计的铺管线(可通过设备上的电脑进行辅助设计)由转机驱动装有锲形钻头的钻杆从地面钻入,再按照预定方向绕过地下障碍,直至抵达目的地。然后卸下钻头换装适当尺寸和特殊类型的回程扩孔器,使之能够在拉回钻杆的同时水平钻孔至所需直径,并将需要铺设的管线同时返程牵回至钻孔处,以保证铺设管线不会由于空间不足或摩擦而受到破坏。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定位→钻机就位→导向孔钻进→扩孔→回拉管线→检查井砌筑→工作坑回填→地貌恢复。该工艺施工优点:1.导向仪导向,快速高效准确;2.钻孔方向易控制,施工场地要求简单;3.导向探测与管线探测相结合有效调整钻头,避开管线,适合复杂地层条件下的施工。 2.2 管道更换 目前非挖开管线更换方法主要有裂管法、吃管法、胀管法、抽管法等4种。目前裂管法、吃管法在管线更换中较为常用。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PE管等塑料管的更换,适用于小区改造等。 (1)裂管法:它是用一组裂管器将旧管道切开并扩径后,代入一根同径或者大1-2级的PE管,以达到修复旧管道或者扩容的目的。整个系统由柴油动力源、压力机、拉杆及裂管器组成。 (2)吃管法:它使用经改进的微型隧道施工设备或者其他的水平钻机,以旧管道为导向,将旧管道从端部连同周围的土层回转切削,破碎或冲击破碎的同时顶入直径相同或者稍大的管道,完成管线的更换。破碎后的旧管片和土由螺旋钻杆排出。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更换埋地较深的非加筋管道。 2.3管道修复 由于受到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在我国非挖开管道修复技术刚刚起步,用于管线修复的设备基本上依靠进口,所以一些施工方法还不成熟,甚至有些工艺处于空白状态。管线修复一般分为局部修复法和内衬法两种。 (1)局部修复法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对管道内部局部已经腐蚀或者破坏的部分进行修补,达到防渗防漏的目的。它包括化学稳定法,机器人进管道修补法,喷涂法等。 (2)内存法是在施工前将新管道通过机械变形,使其端面产生变形(直径变小或者改变形状),随后将其送入旧管内最后通过加热,加压或者依靠自然作用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从而与旧管形状紧密配合。它包括传统内衬法,缠绕法,管片法等。下面就缠绕法具体介绍一下:缠绕法主要用于修复污水管道,该技术发明于澳大利亚。缠绕法是利用聚氯乙烯(PVC)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

给排水的知识点

3.1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系统概述 3.2给排水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3.3 给排水、采暖、燃气管道工程量清单计价 3.4给排水工程计价实例 ①直接给水方式 特点:系统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但是一旦外网停水,室内立即断水。 适用场所: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用水场所。 ②设水箱的给水方式 特点:供水可靠,系统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缺点是增加了建筑物的荷载,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适用场所:供水水压、水量周期性不足时采用。 二、常用金属材料(了解) 1.无缝钢管 2.有缝钢管 3.铸铁管 4.不锈钢管 5.铜管 三、常用非金属管材(了解) 1.硬聚氯乙烯塑料管(UPVC管) 2.聚乙烯塑料管材(PE管) 3.聚丙烯塑料管(PP-R管) 4.铝塑复合管 5.塑料波纹管(HDPE管) 6.聚丁烯塑料管(PB管) 3.3.1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计价定额概述 一、本计价定额适用范围 《第十册給排水、采暖、燃气工程》适用于新建、扩建项目中的生活用给水、排水、燃气、采暖热源管道以及附件配件安装、小型容器制作安装 四、本册定额与其他各册定额的关系 1.工业管道、生产生活共用的管道、锅炉房和泵类配管以及高层建筑物内加压泵间的管道执行《第八册工业管道工程》相应项目。 2.刷油、防腐蚀、绝热工程执行《第十一册刷油、防腐蚀、绝热工程》相应项目; 五、关于下列各项费用的规定: 1.脚手架搭拆费按人工费的5%计算,其中人工工资占25%。 2.采暖工程系统调整费按采暖工程人工费的15%计算,其中人工工资占20%。 3.空调水工程系统调试,按空调水系统(扣除空调凝结水系统)人工费的13%计算,其中人工工资占25%。 4.高层建筑增加费(指高度在6层或20m以上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按下表 层数9层以下 (30m) 12层以下 (40m) 15层以下 (50m) 18层以下 (60m) 21层以下 (70m) 24层以下 (80m) 27层以下 (90m) 按人工费的(%)12172227313540 其中人工工资 占(%) 17181822262933机械费占(%)83828278747167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重点整理

一、给水系统的分类 给水系统按照其用途可分为3类基本给水系统: 1.生活给水系统 供人们在不同场合的饮用、烹饪、盥洗、洗涤、沐浴等日常生活用水的给水系统。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生产给水系统 供给各类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用水、生产设备的冷却、原料和产品的洗涤及锅炉用水等的给水系统。生产用水对水质、水量、水压及安全性随工艺要求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3.消防给水系统 供给各类消防设备扑灭火灾用水的给水系统。消防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必须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保证供应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上述3类基本给水系统可以独立设置,也可根据各类用水对水质、水量、水压、水温的不同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或兼顾社会、经济、技术、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设置成组合各异的共用系统。如生活、生产共用给水系统,生活、消防共用给水系统,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系统,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系统。还可按供水用途的不同、系统功能的不同,设置成饮用水给水系统、杂用水(中水)给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水幕消防给水系统,以及循环或重复使用的生产给水系统等等。 给水方式是指建筑内给水系统的具体组成与具体布里的实施方案(同时,根据管网,水平干管的位置不同,又分为下行上给式、上行下给式、中分式以及枝状和环状等形式。 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可用经验法估算建筑所需水压,看能否采用直接给水方式: 即1层为100kPa, 2层为120kPa, 3层以上每增加1层,水压增加4okPa。

三、分区给水方式 1.利用外网水压的分区给水方式 2.设高位水箱的分区给水方式 一般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 45MPa,且最大 不得大于0. 55MPao .钢管的连接方法 钢管的连接方法有螺纹连接、焊接和xx 连接。 (1)螺纹连接 即利用带螺纹的管道配件连接。配件用可锻铸铁制成,抗腐性及机械强度均较大,也分镀锌与不镀锌两种,钢制配件较少。镀锌钢管必须用螺纹连接,其配件也应为镀锌配件。这种方法多用于明装管道。 (2)焊接 焊接是用焊机、焊条烧焊将两段管道连接在一起。优点是接头紧密,不漏水,不需配件,施工迅速,但无法拆卸。焊接只适用于不镀锌钢管。这种方法多用于暗装管道, (3)xx连接 在较大管径(50mm以上)的管道上,常将法兰盘焊接(或用螺纹连接)在管端,再以螺栓将两个法兰连接在一起,进而两段管道也就连接在一起了。法兰连接一般用在连接阀门,止回阀,水表,水泵等处,以及需要经常拆卸,检修的管道上。 止回阀和截止阀有方向性的 水表: 水表是一种计量用户累计用水量的仪表。流速式水表的构造和性能

排水工程考试题

排水工程考试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填空题 1、为了使计算简便,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议折减系数的采用为:暗管m=2 ,明渠m= 。在陡坡地区,暗管的m=~2 。 [第三章第2节] 2、设计流速是(与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 )。 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 3、管道的衔接方法:主要有(水面平接、管顶平接和管底平接)三种。 (第二章第四节) 4、城市污水总的设计流量是( 居住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 设计流量三部分之和。 5、(1)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第1章第1节 (2)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与平均流量间的关系式为Kz=(/)当Q<5L/S 时,Kz=();Q>1000 , Kz=()——第2章第2节 6、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段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局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第二章第4节P39-40) 7、水面平接是使( 上游管段终端 )与( 下游管段起端 )在指定的( 设计充满度 )下的水面平接。 8、雨水设计流量 Qs=qΨF ,其中Ψ的含义是(地面径流系数) 9、在排水管道的接口中,水泥砂浆抹带口属于(刚性)接口 10、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s,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s。 11、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镇污水排水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目的,在于合理的经济的选择管道(断面尺寸)、坡度和(埋深)。 13、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 300 mm ),相应的最小坡度为()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 200 mm ),最小坡度为(). 14、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包括:(正交式分布 ,截流式分布 ,平行式分 布 ,分区式分布 ,分散式分布, 环绕式分布)。 15、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称为排水系统。(第一章第1节) 16、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是( 10 )m/s, 非金属的最大设计流速是 ( 5 )m/s。 17、管道平面图应包括(支管)(干管)(主干管)(泵站)(污水厂)(出水口)等的具体位置和资料。 二、名词解释

给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新技术

给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新技术 发表时间:2017-12-11T11:15:51.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作者:王星军 [导读] 摘要:随着给排水管道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非开挖施工新技术凸显出重要意义。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171 摘要:随着给排水管道应用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非开挖施工新技术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分析了给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研究了非开挖技术的提高,阐述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非开挖技术;施工;给排水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给排水管道建设量猛增。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仍采用开槽埋管的作业方式。开挖路面施工会影响交通、污染环境,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容易造成路面质量下降,缩短使用寿命。政府部门将出台限制开挖政策以消除路面“拉链”现象。城市的给排水管道超期服役,管道往往要铺设在车道下或穿过构筑物,按传统的施工方式不仅耗资巨大,实施上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使得管道更新改造无法完成。非开挖施工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在管网的建设中,应用水平非开挖技术完成了多项给排水管道穿越工程,均取得较好效果。 1非开挖技术的概念和发展 我们通常所说的非开挖技术就是指在不破坏地面完整性的情况下,在地下开展管线的铺设和一些修复性的工作。在非开挖施工受到了地理环境或者是技术因素限制的时候,通常,铺设的过程中地下管线的直径为40—2500mm。市政的给排水管道施工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使用非开挖技术,这种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优越性,和传统的技术相比,其在施工的准确性和施工的效率方面都要更好,因此,这种技术在我国的市政给排水管道建设当中也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2常用的非开挖技术 2.1导向孔 导向孔通常是在水平方向上根据预定的角度沿着已经设定的截面完成钻进,导向孔方向的控制主要是钻头后面的钻杆内控制器来完成。 2.2预扩孔 导向孔完成后,要将该钻孔进行扩大到合适的直径以方便安装成品管道,此过程称为预扩孔,依最终成孔尺寸决定扩孔次数。通常,在钻机对岸将扩孔器连接到钻杆上,然后由钻机旋转回拖入导向孔,将导向孔扩大,同时要将大量的泥浆泵入钻孔,以保证钻孔的完整性和不塌方,并将切削下的岩屑带回到地面。 2.3回拖管道 预扩孔完成以后,成品管道即可拖入钻孔。管道预制应在钻机对面的一侧完成。扩孔器一端接上钻杆另一端通过旋转接头接到成品管道上。旋转接头可以避免成品管道跟着扩孔器旋转,以保证将其顺利拖入钻孔。回拖由钻机完成,这一过程同样需要大量泥浆配合,回拖过程要连续进行直到扩孔器和成品管道自钻机一侧破土而出。 2.4盾构法 就是一种在地下由前端掘进后端衬砌的施工设备,为钢制壳体,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前部的切削环、中部的支撑环和尾部的衬砌环。切削环可作为保护罩,能将其刃脚插进土层中,人工或机械在环内挖土、出土。在支撑环内安装有液压千斤顶等推动装置。千斤顶的前端固定在切削环上,当切削环内挖土工作完成后,它负责将整个盾构壳体向前移动。当千斤顶回程后端收缩后,就留出了衬砌环,在衬砌环内人工或机械衬砌预制砌块当砌完一环砌块后,千斤顶又可以将砌块傲为后背向前推动盾构壳体,开始下一个挖土和衬砌的循环。 3施工中应注意风险的防范 相比传统的施工方法,采用水平定向钻铺管技术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地下施工的复杂性和不可视性使得管道穿越面临失败的风险,要表现为管孔的报废、回拖的失败以及钻坏现有设施造成的损失。实践表明: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是确保管道穿越成功的关键。 3.1获取详尽准确的地下资料 施工单位常因为主观疏忽和一些客观的因素,对钻孔沿途土层结构和管线情况了解不够准确,钻进轨迹上遇到障碍物而导致钻进失败,甚至发生损毁现有设施的事故。一般可采用查阅相关资料、实地开挖和钻探方法获取有关地层和地下水的情况,主要是土层的标准分类、孔隙率、含水性、透水性以及地下水位、基岩深度和含卵砾石情况等信息,为评估施工风险、选择钻进方法和配制钻液提供依据。在老城区施工,获得有关地下管线和其它埋设物的详细资料尤为重要。现存资料可能不够准确完整,为保证钻进施工安全,在对场地周围各管线井室、标志以及相关资料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采用物探的技术手段进行探测,防止发生事故。 3.2选用合适钻 机钻机是定向钻的核心设备,依靠其产生的推拉力、旋转扭矩完成钻进、扩孔和回拉管道。在钻机的选择上考虑不周是造成工程失败的重要因素。推拉力和最大输出扭矩是钻机最重要的性能参数,也是钻机选定时首先要考虑的。钻机的回拖力必须足够克服管道、钻杆与地层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好的地质条件,成孔质量好,回拖力小;管径越大、长度越长,回拖力越大。一般情况下,钻机最大回拉力应大于回拖管段自重的1/2。另外采取较大的扩孔直径,回拉过程保证泥浆流顺畅等措施,可有效减小回拖力。预扩孔的扭矩主要与地质条件、扩孔器直径、扩孔速度和上一级扩孔的质量有关。土质的硬度和扩孔器的直径越大,扩孔速度越快时,扭矩越大。上一级扩孔的质量越好,扭矩越小。其次,钻机具有良好的连续工作性能,可避免施工中途停钻而发生危险,提高工程成功率,这对于较大口径、长距离的钻进施工有重要意义。同时应注意钻机检查保养工作,保持良好使用状态。 3.3钻进监控手段 导向孔钻进过程中#为了防范钻头偏离设计轨迹发生事故,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监控。通过随钻测量技术获取孔内钻头的有关参数,发现偏差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钻进的精确度。反馈信息的准确性是精确定位和及时控向的基础,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有电磁波法和电缆法两种。电磁波法有效范围在300m以内,测量深度在15m左右,缺点是需要随钻跟踪,所接受的信号质量会受周围磁场干扰#影响信息的准确性,一般用于中小型工程。电缆法依靠缆线作为传输信息的手段,缆线在增加操作复杂性的同时,抗干扰能力大为提高#也不需随钻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