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学课件56感冒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感冒ppt课件

1.风寒束表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流涕, 咽痒咳嗽痰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内闭,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 荆防达表汤(《时氏处方》)或荆防败毒散 (《外科理例》)加减。
常用药:
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解表散寒;
完整版ppt课件
15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区分风寒与风热
类别
恶寒发热 的轻重
兼症
汗液
舌脉
风寒证 风热证
恶寒重, 发热轻
流清涕,痰吐 稀薄色白,咽 不痛
身热较甚, 咽痛明显,流
微恶风 黄涕,痰粘或
黄
完整版ppt课件
无汗 汗少
舌苔薄白, 脉浮紧
舌苔薄黄, 边尖红,脉 浮数
16
2.辨不同兼邪
类别
恶寒发热 的轻重
兼症
舌脉
暑
入 夏 时 常 发 肌肤灼热,汗少,口渴引饮, 舌 苔 薄 白 或 薄
热 , 或 午 后 食少,心烦,倦怠无力,咳 黄,舌质微红
热甚,
嗽少痰,
脉细数
微恶风寒
燥
恶寒,发热
头痛鼻塞,无汗,咽干唇燥, 舌干苔薄
干咳痰少,痰质清稀。
脉象浮弦
湿
身热不甚,
汗少而粘,头痛如裹,肢体 舌苔白腻
正气不足,疫毒内犯
发病特点 理化检查 与西医关系
四季皆有,但冬、春多 有季节性传染性强,发病急骤, 发,具相兼性、转化性 病情重笃,症状相似。
血象及胸部X线检查可有 异常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 感
完整版ppt课件
进行必要的理化检查,以资鉴 别
中医内科学-感冒 PPT

言
风与热合—风热证 暑多夹湿—风暑夹湿证
其 常
2.时行病毒
流行性 传染性
重、变(病情) 传染、流行 季节 不限
❖ 感受外邪是否发病,与感邪轻重和人体正气的强弱有关。
二、病机
平素体虚 气候突变
风邪外袭—夹
起居失当
劳累过度
寒
热
暑 侵
卫外功能减弱 袭 肺
肺卫调节失常 卫
卫表不和
感 冒
肺有宿疾 时行病毒
肺失宣肃
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声重, 或鼻痒喷嚏, 时流清涕,咳嗽 ,头 痛,肢节酸疼。
1、证 候 兼证: 咽痒,痰吐稀薄色白,口不 渴或渴 喜热饮。 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2、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3、治 法:辛温解表。
4、代 表 方:荆防败毒散。
荆芥10 防风10 生姜10 柴胡10 薄荷(后下)6 川芎10 桔梗12 枳 壳10 茯苓15 甘草5 羌活10 独活10 表寒重者可配麻黄、桂枝
病程一般为3~7日。 与咳嗽的发生、发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关系密切。 与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与
恶化有关。 对小儿、年老体弱者威胁最大。尤其是时行感冒,常暴发
流行,迅速传染,急骤起病,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 持安静
二、文献简述
《内经》首先提出病因(风邪)及主症。 《素问•骨空论》“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
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 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二)风热犯表证
主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 胀痛鼻塞,流 黄浊涕,咳嗽。 1、证 候: 兼证: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痰黏或黄,面赤, 口干欲饮。
中医内科学-感冒ppt课件

感 冒
卫表不和——恶寒发热、头痛、身痛 肺失宣肃——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三、病因病机小结
(一)病因:六淫、时行病毒。 入侵途径:口鼻、皮毛 (二)发病关键:正气的强弱、感邪轻重 (一)病位—肺卫 (二)病性—外感表实证 (三)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 (四)病势---一般以表证为主,很少传变,病 程短而易治愈或自愈。但对老年、体弱、他病
• 加减: 头胀痛甚:桑叶、菊花。 咳嗽痰多;贝母、前胡、杏仁。 咯痰黄稠:黄芩、知母、栝楼皮。 身热较著:石膏、鸭跖草。 乳蛾红肿疼痛: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 时行感冒: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 热郁寒遏:石膏合麻黄。 风热化燥伤津:沙参、花粉、梨皮。
(三)、暑湿伤表证
主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 昏重胀痛,鼻流浊涕,咳嗽痰粘.
临床特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 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病 因:外感六淫、时行病毒,在人体卫外功能减 弱,不能调节应变之时发病。
感邪途径:从皮毛、口鼻而入。 病 病 治 机: 邪犯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性:外感表实证,有风寒、风热、暑湿兼夹不同。 则:解表达邪为主,分别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清暑祛湿。此外,时行感冒当清热解毒,虚体感冒当 扶正达邪.
细菌感染或细菌合并病毒感染
可见肺纹理增粗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寒热虚实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表寒证 恶寒轻,发热重,少汗或有汗,咽红肿痛,苔薄 黄,脉浮数----表热证 容易感冒,感冒主证兼体倦乏力,气短,脉浮无 力----表虚感冒证
2、辨不同兼夹:(结合不同时令辨证) 春季:多为风热。 夏令:多为风热夹暑热。身热有汗,心烦口 渴,小便短赤,苔黄腻 梅雨季节:多兼湿。身热不扬,头重如裹, 骨节痛重,胸闷,口淡或甜
感冒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感冒的分类
❖ 风寒感冒的治疗:应祛风散寒解表,代表方 是荆防败毒散。
❖ 荆防败毒散由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 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 组成。
❖ 中成药有可选用风寒感冒冲剂、荆防冲剂、 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伤风感冒冲剂、 杏苏感冒冲剂、荆防败毒丸等。
感冒的分类
❖ 风热感冒患者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 胀痛,咽喉红肿、肿痛(或胀痛),汗出不畅, 鼻流黏涕或黄涕,咳嗽,痰黄稠,口干,舌 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 中药热奄包疗法: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 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 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热 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 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 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 拔罐疗法:拔罐是以各种罐为工具,利用燃 烧、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罐内 负压,使其吸附于人体一定部位,达到扶正 祛邪、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散 寒除湿、行气活血等作用,是治疗疾病的一 种物理性的外治疗法。
❖ 阴虚感冒的治疗:应滋阴解表、疏风宣肺 , 代表方是加减葳蕤汤。
❖ 加减葳蕤汤由玉竹、葱白、豆豉、桔梗、薄 荷、白薇、甘草、大枣组成,心烦口渴甚者, 可加黄连、竹叶、天花粉。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 常见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板兰根、大 青叶、薄荷、菊花、银花、连翘、丹皮、栀 子、紫草、秦皮、胖大海、蚤休、贯众等。
中医常见适宜技术
❖ 中医的适宜技术有针灸、温针、艾灸、刮痧、 拔火罐、中药热奄包、放血、推拿、挑治等 治疗。
❖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 一种针刺方法。祖国医学重视人的整体调整,认为 “邪气所凑,其气必虚”,局部病变反映了整体运 行中的薄弱环节。腹针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 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 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具有调补脏腑气血、强壮机体、疏通 经络、行气血、健脾、化湿、祛痰、清热解毒等作 用
中医内科学之感冒PPT

三、病因病机小结
(一)病因:六淫、时行病毒。 入侵途径:口鼻、皮毛 (二)发病关键:正气的强弱、感邪轻重 (一)病位—肺卫 (二)病性—外感表实证 (三)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四)病势---一般以表证为主,很少传变,病 程短而易治愈或自愈。但对老年、体弱、他病 者,需防传变。
(五)病机转化:初起多为风寒、风热、暑湿 之类。可入里化热;或兼表寒不解而共存之表 寒里热的内外俱实证。亦可反复感邪使正气耗 散,或体虚感邪而为正虚邪实之虚实夹杂证。
正流行之际。
普通 主症 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
感冒
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卫表及鼻咽症状。
兼症 由于风邪有夹暑、夹湿、夹燥的不同,还可见相
关症状。
时行感冒 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
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 发热(多为高热)
、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有传变, 有明显 由卫而气, 季节性 入营入血
长短不 一,重 者难于 治愈
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淋巴细胞 嗜酸粒细胞消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上呼吸道 细菌感染或细菌合并病毒感染
可见肺纹理增粗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寒热虚实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表寒证 恶寒轻,发热重,少汗或有汗,咽红肿痛,苔薄 黄,脉浮数----表热证 容易感冒,感冒主证兼体倦乏力,气短,脉浮无 力----表虚感冒证
二、文献简述
《内经》首先提出病因(风邪)及主症。 《素问• 骨空论》“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 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认识到感冒有中风、 伤寒之别。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是感冒辨证论治 的基础。 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 诸风》首载感冒病名 “伤风方论”,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 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中医内科学——感冒ppt课件

受触冒外界风邪而发病。
• (二)临床特征: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 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 (三)发病季节:一般感冒四时皆有,尤以冬春两 季为多。
• (四)称谓较多: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 小伤寒,时行感冒。
• 伤风——感冒中症情较轻,多为感受当令之气者, 或称冒风。其中因感寒所致者又叫冒寒。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者多相染易”。 并指出“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 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 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 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 明确说明时行感冒有较强的传染性。
• (四)宋元以后,医家提出了“感冒”病名,确立了 治疗大法,对虚体感冒补充了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
• 时行感冒——感受时行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 并可引起广泛流行。
• (五)病症特点:*病邪少有传变,*时行感冒或老 幼病弱,或原有某些肺系慢性疾患,病邪由表入里, 可引起某些合并症或继发病。
• 二、沿革:
• (一)《内经》中即已有类似感冒的病因、症状及治 疗原则的记载。
• 《素问·太阴阳明》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肺系的常见病证有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 痈、肺痨、肺胀、肺痿等。
另外,肺系的病变可涉及到心脾、肝肾、膀胱、 大肠等。所以在临证时应详加辨别给予相应的处理。
• 治疗要点:
• 1.直接治肺法,此是肺系病证通治法。根据肺系
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肺的证候表现,常用的有宣肺、肃
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八
• 《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 头痛,身重恶寒。”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 (二)临床特征: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 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 (三)发病季节:一般感冒四时皆有,尤以冬春两 季为多。
• (四)称谓较多:伤风,冒风,冒寒;重伤风, 小伤寒,时行感冒。
• 伤风——感冒中症情较轻,多为感受当令之气者, 或称冒风。其中因感寒所致者又叫冒寒。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者多相染易”。 并指出“时行病者,是春时应暖而反 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 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 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 明确说明时行感冒有较强的传染性。
• (四)宋元以后,医家提出了“感冒”病名,确立了 治疗大法,对虚体感冒补充了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
• 时行感冒——感受时行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 并可引起广泛流行。
• (五)病症特点:*病邪少有传变,*时行感冒或老 幼病弱,或原有某些肺系慢性疾患,病邪由表入里, 可引起某些合并症或继发病。
• 二、沿革:
• (一)《内经》中即已有类似感冒的病因、症状及治 疗原则的记载。
• 《素问·太阴阳明》篇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肺系的常见病证有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 痈、肺痨、肺胀、肺痿等。
另外,肺系的病变可涉及到心脾、肝肾、膀胱、 大肠等。所以在临证时应详加辨别给予相应的处理。
• 治疗要点:
• 1.直接治肺法,此是肺系病证通治法。根据肺系
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肺的证候表现,常用的有宣肺、肃
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八
• 《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 头痛,身重恶寒。”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 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中医内科学课件56感冒

力,降低感冒的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或 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
病毒的传播。
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以预防流行性感冒。
调理方法
多喝水
感冒时多喝水,有助于 排毒、降温、缓解喉咙
痛等症状。
休息与睡眠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
缓解感冒症状。
中药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感冒可 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 冒,可选用相应的中药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和 医学模式的转变,中西医结合 治疗感冒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资料,结合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进行感冒 的诊断。需要与流感、伤寒等类似疾病进行鉴别。
02
感冒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01
02
03
中药汤剂
根据感冒的不同证型,如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 选用相应的中药汤剂进行 治疗。
中成药
如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 颗粒等,适用于不同类型 的感冒,使用方便。
适量摄入蜂蜜
蜂蜜中含有天然的抗菌和抗炎物质, 可缓解喉咙痛等症状。
04
感冒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流感与感冒的鉴别诊断
流感通常发病急,症状严重,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明显,而感冒症状相对 较轻。
流感患者常常全身症状较重,而局部症状较轻,而感冒则相反,局部症状如鼻塞、 流涕、打喷嚏等较突出。
流感病毒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而感冒则不 会。
通过捏脊的方式刺激背部经络,调和 气血,缓解感冒症状。
穴位按摩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太阳穴、风 池穴等,缓解感冒症状。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或 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
病毒的传播。
接种疫苗
根据医生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以预防流行性感冒。
调理方法
多喝水
感冒时多喝水,有助于 排毒、降温、缓解喉咙
痛等症状。
休息与睡眠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
缓解感冒症状。
中药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感冒可 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 冒,可选用相应的中药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和 医学模式的转变,中西医结合 治疗感冒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资料,结合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进行感冒 的诊断。需要与流感、伤寒等类似疾病进行鉴别。
02
感冒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01
02
03
中药汤剂
根据感冒的不同证型,如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 选用相应的中药汤剂进行 治疗。
中成药
如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 颗粒等,适用于不同类型 的感冒,使用方便。
适量摄入蜂蜜
蜂蜜中含有天然的抗菌和抗炎物质, 可缓解喉咙痛等症状。
04
感冒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流感与感冒的鉴别诊断
流感通常发病急,症状严重,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明显,而感冒症状相对 较轻。
流感患者常常全身症状较重,而局部症状较轻,而感冒则相反,局部症状如鼻塞、 流涕、打喷嚏等较突出。
流感病毒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身体虚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而感冒则不 会。
通过捏脊的方式刺激背部经络,调和 气血,缓解感冒症状。
穴位按摩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太阳穴、风 池穴等,缓解感冒症状。
中医内科学课件-感冒

时行感冒:暴发流行,全身症状较重,高 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
第15页/共70页
预后
• 一般而言,感冒预后多良好 • 病程较短而易愈 • 如因感冒诱发其它宿疾而使病情恶化者,其预后又当别论 • 对老年、婴幼儿、体弱患者以及时感重症,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或同时夹杂其它疾病
第16页/共70页
第5页/共70页
4、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寒二》提出:“伤风属肺者多,宜 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明确本病病位在肺,治应分辛温、辛 凉两大法则
5、及至明清,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并对虚人感冒有进一步的 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
6、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即已提示其属“时 行病”之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所说: “时行病者,春 时应暖而反寒,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 之中,病无长少,率相近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即与时行 感冒密切相关
第4页/共70页
源流
源流---略
1、《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人,令人振寒, 汗出头痛,身重恶寒。”《素问·风论》也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 热。” 2、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论述太阳病时,以桂枝 汤治表虚证,以麻黄汤治表实证,提示感冒风寒有轻重的不同,为感冒 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 3、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该书在“伤风方论”中 引用《和剂局方》参苏饮时谓其“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 涕唾稠黏。”
• 若体质虚弱,卫表不固,稍有不慎,即易见虚体感邪
• 它如肺经素有痰热,或痰湿内蕴,肺卫调节功能低下, 则每易感受外邪,说明在禀赋素质有所偏差失调的情况 下,最易内外相引而发病
• 如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燥热,痰湿 之体易受外湿
第15页/共70页
预后
• 一般而言,感冒预后多良好 • 病程较短而易愈 • 如因感冒诱发其它宿疾而使病情恶化者,其预后又当别论 • 对老年、婴幼儿、体弱患者以及时感重症,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或同时夹杂其它疾病
第16页/共70页
第5页/共70页
4、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寒二》提出:“伤风属肺者多,宜 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明确本病病位在肺,治应分辛温、辛 凉两大法则
5、及至明清,多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并对虚人感冒有进一步的 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
6、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中即已提示其属“时 行病”之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所说: “时行病者,春 时应暖而反寒,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 之中,病无长少,率相近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即与时行 感冒密切相关
第4页/共70页
源流
源流---略
1、《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人,令人振寒, 汗出头痛,身重恶寒。”《素问·风论》也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 热。” 2、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论述太阳病时,以桂枝 汤治表虚证,以麻黄汤治表实证,提示感冒风寒有轻重的不同,为感冒 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 3、感冒病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该书在“伤风方论”中 引用《和剂局方》参苏饮时谓其“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 涕唾稠黏。”
• 若体质虚弱,卫表不固,稍有不慎,即易见虚体感邪
• 它如肺经素有痰热,或痰湿内蕴,肺卫调节功能低下, 则每易感受外邪,说明在禀赋素质有所偏差失调的情况 下,最易内外相引而发病
• 如素体阳虚者易受风寒,阴虚者易受风热、燥热,痰湿 之体易受外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时行感冒
• 症状:主证+壮热寒战,咽喉肿痛,全身 症状较重
• 舌脉:舌红苔黄,脉浮数
•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解表
• 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
• (柴胡、葛根、黄芩、石膏、贯众、羌 活、大青叶、银花、连翘、板兰根、甘 草)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常用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中草药:
暑湿证
• 症状:主证+流浊涕,发热,汗出热不解, 头身困重,小便短赤
• 舌脉:舌苔黄腻,脉濡数 • 治法:清暑解表 • 方药:新加香薷饮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表寒里热证
• 症状:风寒证+口渴,咽痛,痰黄稠,尿 赤便秘
• 舌脉:苔黄白相间,脉浮数 • 治法:疏风宣肺,解表清热 • 方药:双解汤
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淋巴细胞 嗜酸粒细胞消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上呼吸道 细菌感染或细菌合并病毒感染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鉴别诊断
• 1、与风温鉴别
病情 发热
感冒 轻
不高或不发热
转归 少传变
风温 重
高或壮热 多传变或入营入血
预后 服解表药后, 汗出热虽暂退,旋即复
•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紧 •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 内科学
风热证
• 症状:主证+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 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
•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 方药:银翘散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恶寒轻,发热重,少汗或有汗,咽红肿痛,苔薄 黄脉浮数----表热证
容易感冒,感冒主证兼体倦乏力,气短,脉浮
无力----表虚证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2、辨不同兼夹:(结合不同时令辨证)
春季:多为风热 夏令:多为风热夹暑热。身热有汗,心烦口 渴,小便短赤,苔黄腻 长夏:多兼湿。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 痛重,胸闷,口淡或甜
• 大蒜液滴鼻法(10%大蒜液加入适量甘 油,每日滴3 5次,每次1滴)
• 狗肝菜、布渣叶、淡竹叶、野菊花、三 丫苦、岗梅根 煎服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秋季:多兼燥。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干咳 无痰,舌红少津
冬季:多为风寒,或外寒里热。
夹食滞:身热,胸脘涨闷,纳呆,泛恶,腹 泻,苔腻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三、分型论治 主证:鼻塞、喷嚏、流涕、恶寒、头痛身痛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风寒证
• 症状: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 汗,咯痰白稀
汗出 身凉脉静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起,脉数不静
2、与鼻渊鉴别
鼻渊:流浊涕腥臭,一般无恶寒发热,病程
长,反复发作,易夹感冒。
感冒:初期一般流清涕,无腥臭味,有恶寒
发热,病程短暂。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 1、辨寒热虚实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表寒证
• 板兰根、菊花、 银花、连翘、 丹皮、栀子、 紫草、秦皮、 胖大海、蚤休、 贯众、茶叶、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调护
• 避风寒 • 清淡饮食 • 多饮水(饮白开水1500
3000ml. qd)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预防
• 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5 10ml加水1 2 倍稀释,熏2小时)
中医内科学课件56感冒
概述
定义:
•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一种外感疾病。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时行感冒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2、发病季节:以冬春季多见。
3、血分析: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气虚感冒
• 症状: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重发热 轻,气短乏力
•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 治法:益气解表
• 方药:参苏饮
•
玉屏风散预防
11.03.2021
中医内科学
阴虚感冒
• 症状:手足心热,恶寒轻,口渴咽干, 干咳少痰
•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养阴解表 • 方药:加减葳蕤汤 • 表证较重:加荆芥、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