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中非连续文本阅读材料及作业

(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23—25题。(共8分)

“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一】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

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

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材料二】

新华网布加勒斯特2015年11月23日电(记者林惠芬)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自近年

建立以来,中国与16个中东欧国家的合作驶上了“快车道”;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又为双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互利合作注入了新动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自2012年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华沙举行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

的合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双边贸易额去年首次突破600亿美元。与此同时,积极开拓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市场的中国企业获得了一批桥梁、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其中,首个利

用中方优先贷款实施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已于去年底通车,塞尔维亚科斯托拉茨电站的一期项目大修也已经完工。

24. 请你根据“示意图”,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2分)

答:

25. 下列三个选项,【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的内容一项是(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符号,包括陆上丝绸之

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是连接中国腹地与西亚、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直至16世纪仍在使用。“①”这两句诗描写的就是陆上丝绸之路上贸易往来的情景。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首例跨国合作、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

绸之路形成于秦汉,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②”这两句诗描写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情景。两千多年来,尽管历经血

与火的洗礼,但③,④,“丝绸之路”从未完全中断。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2013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

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

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东盟国家时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仅涵盖了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沿线国家,而且还包括了中国的友好邻国。“一带一路”倡导和平发展的

理念,旨在建立与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示意图

45.将下列诗句依次填入【材料一】中横线①②处,正确的一项是()A.①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②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B.①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②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C.①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②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D.①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②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46.在【材料一】中横线③④处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驼铃声声舟车往来

B.商贾云集舟车往来

C.驼铃声声舟楫相望

D.商贾云集舟楫相望

47.请你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48.【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的内容是()

A.保护古代丝绸之路这个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B.继续发展古代的丝绸之路,再创历史辉煌

C.中国与外国之间经济、文化、政治的交往

D.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发展今天的“一带一路”

材料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

作业反馈: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第1-3题。(共8分)

【材料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它肩负着三大使命: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

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

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

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⑴(A.落实 B.改变 C.

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

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

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

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

“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它鼓励向西

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

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

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

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

”(A.终点 B.洼地 C.核心)的面貌。这超越了欧洲人

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

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各国都

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材料三】

古代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非欧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

最初是运输中国古

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西方间在经济、

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

主要道路。

从运输方式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

,经中亚、西亚而到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这被认为是连

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丝绸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指古代

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最早开辟也始于秦汉时期。它从广州、泉州、宁波、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经南洋到阿拉伯海,有的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11.从材料一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恰当词语:⑴处应填;⑵处应填。(2分)

12.依据材料二,对材料一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说明。(2分)

答:

13.根据材料三,推测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说法的由来。

(4分)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