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RD的监测(流式细胞术)

合集下载

流式细胞仪检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研究进展

流式细胞仪检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研究进展

der
Velden等¨6。应用FCM对94例AML儿童进行微小
残留病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初次诱导化疗后的微小残留病 水平可以预测临床长期结果:微小残留病阴性组(微小残留 病<0.1%),微小残留病弱阳性组(0.1%≤微小残留病 <0.5%)和微小残留病强阳性组(微小残留病≥0.5%)的 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8)%,(64±10)%和(14± 9)%(P<0.001);相应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5)%, (70±10)%和(40±13)%(P<0.001)。在包括年龄、细胞 核型、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 突变和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在内的多因素分析表明,初次化疗 结束后的微小残留病水平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本研究组采用四色FCM的方法,对55例初诊时具有异 常免疫表型的非M3型AML患儿的骨髓标本进行微小残留 病监测旧…。根据初次诱导(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 苷,DAE)化疗后的微小残留病水平,可将患者分成低风险 组(微小残留病<0.25%)和高风险组(微小残留病≥ 0.25%),其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1.2%和66.8%(P= 0.002)。在多因素分析中,初次诱导化疗后的微小残留病水 平是其他所有研究参数(包括年龄、细胞遗传学状态、初诊白
主堡』L型苤查!!!j生j旦笠i!鲞箜!塑£地!』里!i堕!:丛!堕!垫!!:∑!!:i!:塑垒!
・231・
.综述.流式细胞仪检测儿来自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 研究进展
冯建华徐晓军 汤永民
leukemia,AML)发病率 FCM检测微小残留病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定量残留白血 病细胞。另外,FCM可以区分存活和凋亡细胞,并有助于了 解标本中正常造血细胞状态的概况。FCM检测微小残留病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LAIP表达模式的不稳定性。研究表明, 相当高比例的AML患者的抗原表达模式会在疾病过程中发 生转变,即“抗原漂移”。20“o。对于医疗资源以及技术有限 的国家或地区,可以采用三色或四色FCM集中于治疗早期 (例如诱导治疗中期;初次诱导后)检测微小残留病,从而降 低检测成本,同时可以避免因治疗后期(例如巩固治疗后) 抗原漂移或再生骨髓中正常幼稚细胞干扰而造成假阴性或 假阳性结果。然而上述操作却不利于长程随访监测。此外, 治疗早期的微小残留病水平比较适合反映“白血病细胞清 除速度”,其代表白血病细胞对化疗的敏感程度,而目前尚无 公开资料支持“快速的白血病细胞清除”与获得微小残留病 阴性结果之间存在联系嵋”…。因此用于微小残留病检测的 抗体组合不应局限于初诊时检测到的一种免疫表型,同时也 应该包括所有检测时间点的多种抗体组合Ⅲ‘2“。理论上, 所采用的每组免疫学标志物即抗体数目越多,则识别白血病 细胞的特异性就越高。有研究表明,采用6色FCM技术分 析不仅可以提高检测敏感度,同时也可因LAIP组合的优化 而改善白细胞克隆定性信息的质量‘2“。采用每组8色的 LAIP表型,则识别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更高,目前已经开始 采用8色FCM进行微小残留病的监测。然而,若每组表型 使用的标记数过多,则FCM的检测成本将超过PCR,因此已 有研究使用标准或特异性的个体化抗体组合用于检测微小 残留病。此外,FCM检测微小残留病的质量具有一定程度 的操作者依赖性,需要娴熟的流式细胞术分析专业技术予以 保证。为得到可靠结果,检测过程、试剂、分析必须标准化, 包括开发流式细胞数据自动分析软件’25,同时需要各个实 验室之间的对照研究,特别是多中心研究。 二、FCM检测微小残留病的临床应用 1.临床预后和治疗指导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骨髓 中白血病细胞的动态消减和微小残留病水平可用于判断预 后、评估复发风险。Sievers等¨4 J的回顾性研究采用标准三

MRD检测与AML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MRD检测与AML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MRD检测与AML预后的相关性研究MRD检测与AML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志物成为白血病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最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检测是一种能够确定白血病患者骨髓中残余白血病细胞数量的技术,它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治疗与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AML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由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异常引起。

治疗包括化疗、移植以及靶向药物等,根据患者的基因异常情况和预后风险的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对AML患者进行MRD检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MRD检测通常通过骨髓样本的流式细胞术或者聚合酶链反应(PCR)来进行。

在A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MRD检测可用于评估治疗的疗效,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并预测患者的预后。

研究表明,MRD的检测结果与AML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MRD阴性(即未检测到MRD)的AML患者相较于MRD阳性(即检测到MRD)的患者,其生存率明显提高。

这说明在AML的治疗过程中,MRD阳性可能预示着患者仍存在残留病变,而MRD阴性可能意味着患者病情得到较好控制,预后较好。

此外,MRD检测还用于指导AML患者的化疗方案选择和监测治疗的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MRD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残留病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虽然MRD检测在AML预后的评估中具有很大潜力,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MRD的检测方法需要高度灵敏,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残余病变。

其次,MRD检测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实验室和研究机构采用的方法与指标可能不同,这给结果的可比性带来困扰。

此外,由于AML的异质性,MRD检测方法和指标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综上所述,MRD检测在AML预后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人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国专家共识

成人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国专家共识

成人急性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成人急性白血病缓解后的治疗方法之一。

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auto-HSCT具有不受供者限制、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相关死亡率低等优点;与多疗程的巩固化疗相比,auto-HSCT能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但目前,我国成人AL患者接受auto-HSCT数量较少。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auto-HSCT在成人AL治疗中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提高auto-HSCT临床疗效,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制定并发布本共识。

一、 auto-HSCT治疗成人AL的适应证auto-HSCT适用与否取决于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疾病危险度分层、移植前疾病状态及有无合适供者等因素。

适合移植的AL患者需全程监测微小残留病/可检测残留病(MRD)状态,MRD持续阴性(连续检测至少两次以上)患者方可行auto-HSCT。

MRD检测手段主要包括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数字PCR(dd-PCR)及二代测序(NGS)技术等高通量检测技术,其中dd-PCR和NGS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未被常规用于MRD评估。

高龄(≥65岁)并非auto-HSCT的绝对禁忌,除年龄外,还应考虑患者体能状况及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建议结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合并症指数(HCT-CI)等特定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综合评估。

(一)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uto-HSCT的成人AML适应证包括:①预后良好/中等组,1个疗程诱导化疗获得第1次完全缓解(CR1)且MRD持续阴性患者;②预后良好/中等组,2个疗程化疗获得CR1且MRD持续阴性患者;③首次复发后达第2次CR (CR2)且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uto-HSCT的ALL适应证包括:①预后良好组费城染色体阴性(Ph-)获得CR1、MRD持续阴性且充分巩固强化治疗后的患者;②预后不良组Ph-、MRD持续阴性且无合适供者或不适合allo-HSCT的CR1患者;③治疗3个月内标准化疗后实现完全分子学缓解并持续至移植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患者。

白血病微小残留检测及其质量控制(流式细胞术)

白血病微小残留检测及其质量控制(流式细胞术)
1. 快速、简便
2. 流式细胞术是直接进行定量,更为精确;而PCR是根据 产物的量进行推算。
3. 流式细胞术检测时可以区别活细胞和经化疗将要死亡的 细胞以及死亡细胞的碎片(而这些死亡的细胞以及细胞 碎片在PCR检测中都可能形成阳性信号)。
上 海 市 临 床 检 验 中 心
Shanghai Centr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Fluorescent Standard
Obtain Results
Troubleshoot Maintenance
Color Compensation
Generate Report
FAIL
Process/ Method Control
PASS
Test Reimbursement
上 海 市 临 床 检 验 中 心
Shanghai Centr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Elaine Coustan-Smith, etal. Clinical importance of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in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lood. 2000, 96(8):2691-2696
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MRD原理
利用抗原表达的差异,以直观的方式区分白血病 细胞和正常的骨髓细胞(正常生理状态下和骨髓重建期)
跨系表达的抗原 质的差异 时相混乱的抗原 与染色体异常相关的抗原 抗原表达量异常高 量的差异 抗原表达量异常低
上 海 市 临 床 检 验 中 心
Shanghai Centr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差异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年版)
▪ 完全缓解伴不完全血液学恢复(CRi):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中性 粒细胞<1×109/L,或PLT<100×109/L。如果同时使用CRh和CRi,CRi只包括不符合CRh的患者。
▪ 骨髓无白血病状态(MLFS):骨髓原始细胞小于5%,外周血原始细胞及髓外病灶消失,对血象恢复没 有要求。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4.联合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 ▪ 研究显示在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可以提高缓解率及
MRD转阴比例,因此,可以酌情考虑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靶向药物, 中高危组联合维奈克拉(1~2周); ▪ 高危组接受标准强化诱导治疗缓解率低于低中危组,亦可采用维 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诱导治疗;FLT3突变患者可以联合FLT3 抑制剂;IDH突变患者可以联合IDH抑制剂(证据等级2b)。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4)其他巩固治疗方案: ①中大剂量Ara-C(1~2 g·m-2·12 h-1,6个剂量)为基础的方案: 与蒽环/蒽醌类等药物联合应用,2~3个疗程后行标准剂量化疗,总 的缓解后化疗周期≥4个疗程(证据等级1b)。 ②标准剂量化疗(Ara-C联合蒽环/蒽醌类、HHT、鬼臼类等),总 的缓解后化疗周期≥6个疗程或标准剂量化疗巩固3~4个疗程后行 (或不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证据等级2b)。
▪ 初诊不能耐受强烈治疗的患者经过低强度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后,如果可以耐受强 化疗,应按照可以耐受强化疗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诱导治疗 1.常规的诱导治疗方案:标准剂量阿糖胞苷(Ara-C)100~200 mg·m2·d-1×7 d联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2 mg·m-2·d-1×3 d或柔红霉素 (DNR)60~90 mg·m-2·d-1×3 d(证据等级1a)。 2.含中剂量Ara-C的诱导治疗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HT)2 mg·m2·d-1×7 d,DNR 40 mg·m-2·d-1×3 d,Ara-C前4 d为100 mg·m-2·d-1, 第5、6、7天为1 g·m-2·12 h-1(证据等级1a)。

四色流式细胞术用于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四色流式细胞术用于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四色流式细胞术用于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白血病免疫分型是利用不同单克隆抗体检测白血病细胞胞膜和胞质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其表型,实现对白血病细胞系列来源及其分化程度的诊断。

白血病免疫分型已成为诊断白血病的必要依据,同时也可为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以及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白血病免疫分型是细胞形态学分型的重要补充和进一步深化,以荧光标记技术联合FCM检测并判定白血病免疫表型,具有准确、快速、客观、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等特点,提高了白血病诊断的准确性[1, 2]。

采用不同数量及组合的荧光标记免疫抗体处理白血病细胞并进行荧光检测及分型是免疫分型的关键环节。

准确诊断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抗体,白血病免疫分型涉及多个造血系列的抗原,但目前国内甚至国际上均无规范化的方案可以借鉴;国内不同的医疗单位所用的抗体数量和种类均有较大的异质性,有些单位由于应用的抗体数量较少或抗体选择不当,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分期和预后的判断。

鉴于国内的实际情况,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经过多次讨论,提出以CD45/侧向散射光(SSC)为基础的中国FCM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四色方案,本方案以2组表面抗原作为筛查抗原,试图利用相对少的抗体,达到对各个类型白血病进行较全面的检测,具有快速、客观、准确的特点。

已在国内的多家医疗单位试用,证明此方案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3, 4]。

目前,虽然国际上有八色甚至十色方案[5, 6, 7],但对仪器及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鉴于国内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提出中国FCM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四色方案,供从事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实验室参考,以期促进我国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诊断的规范化及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四色方案的基本要求理想的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方案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识别白血病细胞,能将其与正常细胞或反应性细胞相区别;②鉴别白血病细胞的系列来源;③根据细胞的分化程度对疾病进行亚型分型;④鉴别用于检测MRD 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 ;⑤帮助判断某些特异分子改变,即基因型检测;⑥提供预后相关及治疗靶点的免疫标志检测结果。

流式细胞技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流式细胞技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的治 疗干 预 , 对患 者 缓 解 后 的 治疗 有 着 更 加 实 际 的
意 义 。
传 统 形态 学 分 类 是 最 基 本 的 MR D监测方法 , 但 其敏 感 度 较低 , 仅为 1 0 _ 。 , 临 床 上 用 来 评 价 疗 效 及 提示 预后 的意义 有 限 。近年 来 大量 关 于 MR D 监
高检 出率 , 但 是也 只 适 用 于 有 特 殊 遗传 学 改 变 的患 者 。P C R技术操作简便 , 敏感性 高, 分 辨 率 一 般 可 以达 到 1 O ~1 O 一, 但 假 阳性 率 也 高 , 只适 用 于 有 特殊 遗传 学改 变 的患 者 。对 于没有 特殊 遗传 学 特点
第 3 6卷 第 2期 2 0 1 3年 2 月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n j i a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6 NO . 2
Fe b. 201 3

综述 ・
流式细胞技术在急性 髓系 白血病微小残 留病 检测 中的应用
李 元 媛 综述 王 慧君 ,秘 营 昌 审校
3 0 0 0 2 0 )
( 中 国 医 学科 学 院 血 液 病 医 院 血 液 学 研究 所 ,天 津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3 3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 5 5 5 1 ( 2 0 1 3 ) 0 2 0 2 5 5 — 0 4
急性髓 系 白血病 ( AML ) 占急 性 白血 病 的 6 0

适 用 于 大 多 数 急 性 淋 巴 细 胞 白 血 病 患 者 和 超 过 8 O 的 AML病 例 。在 AML患者 MRD监 测 中应 用 越来 越广 ; 既 可 以单 独应 用 , 在有 特殊 分子标 志 的 患 者还 可 以与 P C R技术 联合 。可 以单 独 根据 MF C 监测 MR D 的结 果 判 断 AML患 者 的疗 效 , 也可 以 将 MF C监测结 果 与遗 传 学指 标 结合 对 患 者进 行 预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与临床解读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与临床解读中国专家共识》PPT课件
预测复发风险
微小残留病检测可以检测患者体内残 留的白血病细胞,有助于预测患者的 复发风险,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
微小残留病检测在巩固治疗中的应用
监测病情变化
在巩固治疗期间,通过微小残留病检测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复发迹象,调整治疗方 案。
指导治疗决策
根据微小残留病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继续巩固治疗或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 与临床解读中国专家共识》
2024-01-08 汇报人:xxx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急性髓系白血病概述 • 微小残留病检测方法及原理 • 微小残留病检测结果解读 • 微小残留病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
中的应用 • 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挑战与展望 • 总结与建议
共识由国内急性髓系白血病领域 的临床专家、实验室检测专家以 及方法学专家共同组成。
制定流程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讨论和会议 研讨等方式,对急性髓系白血病 MRD检测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 讨,并最终形成共识意见。
证据等级和推荐强

根据现有研究证据的质量和数量 ,对共识意见进行证据等级和推 荐强度的评估,以确保共识的科 学性和实用性。
未来发展方向及展望
技术创新
多学科合作
继续研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技术 ,提高微小残留病检测的准确性。
加强临床医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 学科的交叉合作,推动微小残留病检测技 术的快速发展。
标准化与规范化
普及与应用
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和规范,提高不同实 验室和检测方法之间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 性。
灵敏度与特异性
当前微小残留病检测方法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仍存在一 定局限性,难以准确检测出低水平的残留病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MICM分型(WHO-2008)
AML的预后
AML的预后
微小残留病的定义
1
微小残留病与预后
MICM与微小残留病
MICM与微小残留病
MICM与微小残留病
理想的MRD监测方法
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
2
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
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
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
流式检测微小残留病
流式检测微小残留病
3
白血病免疫表型的检出特异性 白血病免疫表型的检出特异性
BLOOD, 15 NOVEMBER 2004 VOLUME 104, NUMBER 10
4
白血病免疫表型的检出频率
5
白血病免疫表型的检出频率
白血病免疫表型检出的敏感性
白血病免疫表型检出的稳定性
6
微小残留病与预后
微小残留病与预后
MRD对AML患者5年RFS和OS的影响
MRD对AML患者5年RFS和OS的影响
7
MRD监测方法的选择
MRDM监R测D监中测应注意的问题
MRDM监R测D监中测应注意的问题
MRD监测方法的选择
MRD监测中应注意题
MRD监M测R指D导监临测床的重要意义
MRD监测实例分析 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
AML-MRD检测 病例分析5例
未来的目标
今后的挑战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