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如何帮助学生处理网络成瘾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处理网络成瘾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处理网络成瘾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针对学生群体,网络成瘾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处理网络成瘾问题,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平衡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处理网络成瘾问题,并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

一、认识网络成瘾问题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沉迷导致社交关系和生活功能受损的一种心理依赖。

学生对网络成瘾的表现包括长时间上网、无法自控地使用网络、对其他活动失去兴趣等。

网络成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二、培养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教育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是帮助他们处理网络成瘾问题的首要任务。

学生应认识到网络是一种工具,适度使用是有益的,但过度沉迷则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以下是一些培养正确网络使用观念的方法:1. 进行网络教育课程: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网络教育课程来普及网络成瘾知识和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2. 指导家长:学校和家长需要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

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应起到榜样作用,减少自身对网络的依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强调线下活动:学校组织各种丰富多样的线下活动,如运动会、社团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减少他们沉迷于网络的时间。

三、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减少网络成瘾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立健康生活习惯的建议:1. 确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规定,并监督学生的执行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2. 培养兴趣爱好:学校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兴趣爱好的培训或社团活动,帮助他们充实自己的课余时间,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3. 健康生活方式:学生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保持身心的健康状态,增强抵抗网络成瘾的能力。

四、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对于已经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及对策

【导语】⼩学⽣络成瘾不仅影响⼩学⽣⾃⾝正常的学习和⽣活,还会危及⼩学⽣的⾝⼼健康发展,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造成⼩学⽣络成瘾的原因有:⼩学⽣⾃制⼒差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缺乏正确引导。

据此,对⼩学⽣络成瘾的戒除策略加以研究,以期引导和帮助⼩学⽣树⽴健康上理念、合理使⽤络和有效戒除络成瘾。

以下内容是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学⽣络成瘾现状  2009年8⽉,我国⼩学⽣互联使⽤⾏为调研报告⾸次发布,在本次调查的⼩学⽣中,瘾⽤户的⽐例达到7.1%,⽽在⾮瘾⽤户的群体中,有瘾倾向的⽤户也达到5.5%[3],近年来此⽐例⼜有所上升。

结合此次报告,总结出⼩学⽣络成瘾主要表现在:  第⼀,上时间⽐较长。

络成瘾⼩学⽣平均每天上数⼩时,且周末经常是整天呆在上,⽽没有瘾的⼩学⽣平均每天上不超过⼀⼩时。

  第⼆,沉迷于络游戏。

络成瘾⼩学⽣⼤多对络游戏爱不释⼿,达到废寝忘⾷的地步。

当不能玩游戏时,常出现焦急、坐卧不安、神情恍惚等表现。

  第三,想⽅设法去上。

络成瘾⼩学⽣为实现上⽬的,不惜采⽤各种⼿段。

如:逃学、偷钱等。

 第四,⾝⼼健康受损。

络成瘾⼩学⽣由于痴迷络,与外界交流减少,缺乏锻炼,导致⾝体素质下降,出现近视、脑神经衰弱等;⼈际关系处理不好,⼼理出现扭曲,孤僻、偏执,甚⾄以结束⽣命来追寻痴迷的游戏世界。

 第五,学业荒废。

络成瘾⼩学⽣多为学习成绩不好者,他们在学习上得不到成就感和满⾜感,便在络世界中寻去慰藉;⽽本来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由于过度迷恋络,不再⽤⼼学习,导致成绩下降,从⽽形成恶性循环,荒废学业。

  ⼩学⽣络成瘾⽤户多是家⾥没有电脑的学⽣,且男⽣络成瘾发⽣率显著⾼于⼥⽣;在⽗母不同意孩⼦上及⽗母允许孩⼦去吧的家庭中,孩⼦更容易染上瘾;络成瘾⽤户对家长的限制⾏为更多的作出叛逆反应,并对络不良信息的屏蔽能⼒更弱。

同时,在对待互联的态度上,⼤多数⼩学⽣家长认为“游戏造成的络成瘾”是络带来的威胁。

⽽社会上报道的许多因瘾造成的青少年犯罪事件让⼈⼼惊的同时,也唤起了⼈们对⼩学⽣瘾问题的重视。

浅谈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网络更是他们接触信息、学习知识、娱乐休闲的重要途径。

网络的普及也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影响。

本文将就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网络成瘾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小学生会因过度沉迷于网络而形成成瘾,长时间玩游戏、看视频、刷短视频等,导致日常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

2. 网络信息过载在网络时代,小学生接触到的信息量非常大,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不容易进行辨别和筛选,容易对小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3. 网络暴力与欺凌在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暴力和欺凌现象,一些小学生可能会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造成心理创伤和负面影响。

4. 社交焦虑由于网络的便利和普及,一些小学生更多地选择通过网络进行社交,导致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社交焦虑和自闭等问题。

二、如何解决网络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避免沉迷网络,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增强辨识不良信息的能力。

2. 积极营造身心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当积极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多开展团体活动,引导小学生进行正常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减少过度依赖网络。

3.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当关注小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给予适度的监督和引导,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共同制定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生的社交能力教育,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实践活动等,培养其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和自信心,减少对网络社交的依赖。

5. 增强信息鉴别能力学校应当在课程中加强对小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培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提高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避免“信息过载”。

三、结语网络既是小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

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学习、工作以及娱乐的重要方式,而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面临网络成瘾现象的困扰。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和对策,为学生、家长和教育机构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现状分析1. 学生网络使用时间长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其中包括课余时间、课堂上、晚上和假期。

这种长时间的网络使用不仅严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也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2. 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娱乐、社交的主要渠道。

一旦离开了网络,学生会感到不安和失落,这种依赖心理也是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学生网络成瘾的后果严重学生网络成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学习成绩下降,身体健康问题增加,社交能力减弱,家庭关系紧张等。

这些后果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三、存在问题1. 家庭教育不规范家庭教育是孩子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的重要因素。

然而,很多家庭对于网络教育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和引导,导致学生自由使用网络的问题逐渐加剧。

2. 教育机构对网络教育管理不到位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在网络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学生在学校内外都能接触到网络,但学校对网络教育管理注意不足,缺乏相关制度和规范。

这使得学生难以在网络使用中找到平衡,容易陷入网络成瘾。

3. 学生对网络使用规则缺乏清晰认识学生对于网络使用规则的认识模糊,不清楚网络的利与弊,容易陷入不良网络使用的误区。

他们对于上网时间、上网内容的控制能力较弱,造成了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从而产生网络成瘾现象。

四、对策建议1. 家庭应强化网络教育管理家庭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第一课堂,家长应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

建议家庭制定明确的网络使用规定,限制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和内容,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浅议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2019年文档

浅议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2019年文档

浅议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国内研究报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在10%左右,其中小学生为4%~9%,本文就对网络成瘾的症状、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一、网络成瘾的症状(一)强烈的依恋网络。

一旦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成为他们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

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会好转。

当上网成为他们的习惯性行为,上网便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便单一指向网络,学习的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二)情感淡漠。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而是把情绪隐藏起来,在网上倾吐和宣泄,他的情感就会得到网友支持与满足,有时甚至会获得某种成就感。

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亲情得不到良性发展,从而更加沉溺于网络。

(三)人际交往范围变窄。

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网络成瘾者将自己的人际交往由现实世界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出现恶化。

(四)意志力薄弱。

二、小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一)主观原因自控能力欠缺: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

但小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

自我意识强烈:小学中高年级时期,小学生已经表现出一定和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精选6篇)

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精选6篇)

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一、面对网瘾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做网络是不可能消灭的,在网络继续存在而且发展迅猛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救出上网成瘾的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不是指责,更不是打骂,而是帮助,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去帮助他们:1、交流沟通,表扬为主家长和老师应对网络成瘾有正确和科学的了解,既不能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过于乐观,认为上网就是在“学知识”,也不能将正常的上网活动都视作危险信号,对孩子的个人爱好横加阻挠。

要注意与孩子之间正常的沟通技巧,要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给他们适当的心理辅导,把握孩子的思想状况,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合理调节他们的行为习惯;要在孩子取得成绩后多加赞扬,在他们受挫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自信。

2、必要的管束,规范习惯。

青春期的孩子自控能力有限,因此家长对他们适当的管束仍然必不可少,尤其是在他们的时间规划和任务执行方面。

家长和老师要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指导,让孩子明确上网的目的,提高防范意识,对其上网的内容加以筛选,培养其良好的上网习惯。

家长要善用网络,要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网站,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

3、对症下药,倾听尊重中学生有“网瘾”,有的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的实在是觉得生活无聊,需要对症下药。

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沉迷于网络,还有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也会沉迷于网络。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要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想法。

二、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精选6篇)网络对中学生有利是指可以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充实自我,学到更多的知识;网络对中学生的弊主要是指容易沉迷网络而无法自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一些中学生容易在生活中找不到现实的自我。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世界,形成了上网成瘾的现象。

这种现象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1. 心理依赖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其心理依赖。

在网络中,小学生可能会得到一种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快感和满足感,这会让他们产生对网络的依赖,形成上网成瘾的心理问题。

2. 心理逃避另一个导致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因素是心理逃避。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可能会面临学习压力、同伴关系问题等困扰,他们会选择通过上网来逃避这些问题,引发上网成瘾。

3. 自我认知问题小学生处于自我认知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诱惑和影响,导致上网成瘾的发生。

1. 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当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并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和内容。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当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教育,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3. 社会教育社会是小学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场所,社会应当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教育,提供更多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现实生活的乐趣,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4. 心理辅导针对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对现实生活的认同感和投入感,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5. 自我管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学会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选择健康有益的上网内容,提高对网络的自我控制能力。

结语小学生上网成瘾是一个需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当从心理分析入手,探索其成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和健康的上网习惯,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

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原因以及对策共4页

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原因以及对策共4页

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原因以及对策一、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要危害1.荒废学业。

学生上网成瘾,耽误大量的时间,使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

他们整日想着上网,白天上课精神萎靡,昏昏欲睡。

有的学生甚至逃课去上网,严重影响学习。

2.危害身体。

上网成瘾的学生,一旦进入网吧,往往玩到深夜,甚至玩到通宵,导致睡眠严重不足。

长时间地注视着显示屏,使视力受到损害。

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睡眠不足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3.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学生上网就需要一定的费用,加之上网时抽烟、吃零食等开销,无疑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4.形成错误观念,养成不良品行。

学生上网的时候,在虚拟的世界“无法无天”,事实上又没人管。

他们一边上网,一边抽烟、喝酒、吃零食。

逐渐地便会形成错误的消费观念,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

现在流行的网络游戏,往往充斥着暴力和色情。

学生辨别力不强,而模仿力很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很容易模仿虚幻世界里的东西。

这会直接会导致学生的暴力倾向和早恋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5.对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人们常说,“学好难,学坏易”。

一个班如果有几个学生成天进出网吧,其他学生极易仿效,导致“网虫”越来越多,使教育的难度加大。

二、主要原因分析1.对新事物好奇,缺乏辨别力。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事物,这本是好事。

网络这一先进工具,非常神秘,对他们充满诱惑。

好奇心的驱使,他人的“榜样”作用,使他们一有机会便去学习上网。

他们学习能力很强,一学便会,一玩就上瘾,一上瘾就无法自拔。

2.学习落后,学业负担重、压力大。

上网成瘾的学生,多半是“双差生”或学习落后的“单差生”。

长期的挫折,使他们不敢再面对学习的困难。

沉重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对学习反感,总想从书本、老师、家长这“三座大山”下挣扎出来。

上网聊天、打游戏确实舒服多,也享受得多。

学生在学习与上网二者中选择后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3.缺乏关爱,沟通障碍。

老师往往没有给予差生更多的关怀,家长也不重视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杜淑珍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28期
【摘要】网络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对小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近年来,小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十分普遍而又比较突出的问题,影响到成千上万个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广大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高度重视。

为此,文章就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国内研究报道,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率在10%左右,其中小学生为4%~9%,本文就对网络成瘾的症状、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一、网络成瘾的症状
(一)强烈的依恋网络。

一旦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成为他们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

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会好转。

当上网成为他们的习惯性行为,上网便在他们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便单一指向网络,学习的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二)情感淡漠。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而是把情绪隐藏起来,在网上倾吐和宣泄,他的情感就会得到网友支持与满足,有时甚至会获得某种成就感。

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亲情得不到良性发展,从而更加沉溺于网络。

(三)人际交往范围变窄。

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网络成瘾者将自己的人際交往由现实世界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出现恶化。

(四)意志力薄弱。

二、小学生网络成瘾原因
(一)主观原因
自控能力欠缺:小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

但小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

自我意识强烈:小学中高年级时期,小学生已经表现出一定和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二)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

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小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2.家庭环境。

当前我国小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小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

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小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教育环境。

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小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小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

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三、矫治“网瘾”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
1.建立校园网,充分利用校园网络。

学校要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加强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学习,增强网络是非辨别能力,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为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学校的机房要定时向学生开放,给学生一定上网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网络、利用网络资源。

学校制定有真针对性的《上网规则》来约束、规范学生上网。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影响学生。

3.心理干预:首先,要了解网络成瘾者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者的影响,推究其不良性格和消极情绪的根源;其次,与他们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上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他们的过去与现状,转变他们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第三,协助他们恢复其自身生活的规律化,恢复其生物钟,转移其对网络的注
意力,引导他们寻找健康兴趣的生长点,扩大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第四,对于严重网络成瘾者,要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强化法、森田疗法等进行治疗。

4.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二)家庭方面
父母应该摆正位置: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

家长应该积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

同时家长要做好孩子网络的引路人,引导孩子有目的性地汲取网上的知识。

(三)社会方面
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网站、向小学生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小学生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

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引导加强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汉荣.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369-373--博才网
[2]吴增强,张建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3] 陈侠,黄希庭.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
[4] 牛琳. “网瘾少年”增多折射家长家教存在严重误区.http://
[5] 顾海根.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治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