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10年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

合集下载

两种方法预测40岁以上人群未来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两种方法预测40岁以上人群未来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两种方法预测40岁以上人群未来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孙照阳; 张巧; 徐淑静; 彭年春; 胡颖; 张淼; 时立新【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3)007【总页数】5页(P819-823)【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预测; China-PAR模型; PCE模型; 他汀类药物【作者】孙照阳; 张巧; 徐淑静; 彭年春; 胡颖; 张淼; 时立新【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院内分泌代谢病科贵州贵阳 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1.3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包括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脑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在内的一类疾病。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1],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研究采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 (China-PAR)[2]和2013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推荐的汇总队列公式模型(pooled cohort equations,PCE)[3],预测贵阳地区居民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探讨两种方法推荐他汀类使用人群比例,为中国居民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有助于及时对该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资料来自贵阳地区10 140名居民的2011年基线调查数据。

排除年龄<40岁或≥75岁者,既往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排除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明确诊断为甲亢或甲减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最终4 122例人群纳入分析。

本研究获得贵州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居民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总体风险评估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总体风险评估
·吸烟
a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低HDL-C及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ASCVD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PAD为周围动脉疾病,TC为总胆固醇,LDL-C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为体重指数。1mmHg=0.133kPa。
参考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总体风险评估
符合下列任意条件者,可直接列为高危或极高危人群,无需进行ASCVD危险评估:
极高危:ASCVD患者(包括有症状的PAD患者)
高危:(1)糖尿病患者(年龄≥40岁)
(2)单个危险因素水平极高者,包括:①LDL-C≥4.9mmol/L(190mg/dl)或TC≥7.2mmol/L(280mg/dl);②3级高血压;③重度吸烟(吸烟≥30支/d)
↓ASCVD 10年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55岁者,评估余生危险
具有以下任意2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定义为ASCVD高危人群
·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非-HDL-C≥5.2mmol/L(200mg/dl)
·HDL-C<1.0mmol/L(40mg/dl)
·BMI≥28kg/m2
2
低危(<5%)
低危(<5%)
中危(5%~9%)
3
低危(<5%)
中危(5%~9%)
中危(5%~9%)
有高血压
0
低危(<5%)
低危(<5%)
低危(<5%)
1
低危(<5%)
中危(5%~9%)
中危(5%~9%)
2
中危(5%~9%)
高危(≥10%)
高危(≥10%)
3
高危(≥10%)
高危(≥10%)
高危(≥10%)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研究综述马兴录;杨文文;冯云霞【摘要】首先,介绍了当今国内外经典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详细论述和比较了这些模型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接着,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算法,分析和对比了已有算法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目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在评估质量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年(卷),期】2018(038)0z2【总页数】4页(P111-114)【关键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危险因素;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建模方法【作者】马兴录;杨文文;冯云霞【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61;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61;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1.60 引言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发病后很难痊愈[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并呈现出发病年轻化和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的特点。

《心血管病报告2017》[2]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约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0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约402.6万,占城乡居民死亡人口总数的45%,死亡率居各疾病之首。

尽管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或认知已有很大提高,相应的诊断或治疗方法也不断进步,但它迄今仍是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尤为重要。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明确各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影响,帮助个体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进而减少患病风险,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Framingham风险评估

Framingham风险评估

Framingham风险评估Framingham风险评估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工具,旨在匡助医生评估患者未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计划。

该评估工具基于Framingham心血管研究,该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弗雷明翰市进行的一项长期研究,旨在探索心血管疾病的危(wei)险因素和预测模型。

Framingham风险评估工具主要基于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血压、胆固醇水平和糖尿病等因素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这些因素,评估工具会计算出一个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百分比。

在使用Framingham风险评估工具之前,医生通常会采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相关的生理指标。

例如,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血压、胆固醇水平和糖尿病等信息都是评估工具所需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式获取。

评估工具会根据患者提供的数据,计算出一个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百分比。

这个百分比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风险群体,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计划。

例如,如果患者的风险百分比较高,医生可能会建议他们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水平和血糖控制等。

同时,医生还可能会考虑赋予药物治疗,如降压药、降脂药和降糖药等。

Framingham风险评估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被认为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种可靠工具。

然而,评估工具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评估工具基于Framingham心血管研究的数据,可能存在地域和种族的差异性。

其次,评估工具只考虑了一些主要的危(wei)险因素,可能无法全面评估患者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评估工具时,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家族史、肥胖程度和生活方式等。

总之,Framingham风险评估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工具,可以匡助医生评估患者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计划。

然而,评估工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全面评估患者的风险。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男性女性年龄得分收缩压(mmHg)得分年龄得分收缩压(mmHg)得分35-390<120-235-390<120-240-441120-129040-441120-129045-492130-139145-492130-139150-543140-159250-543140-159255-594160-179555-594160-1793≥60岁,每增加5岁得分加1分≥1808≥60岁,每增加5岁得分加1分≥1804体重指数(kg/m2)得分总胆固醇(mg/dL)得分体重指数(kg/m2)得分总胆固醇(mg/dL)得分<240<200(5.2mmol/L)0<240<200(5.2mmol/L)024-27.91≥200124-27.91≥2001≥282≥282吸烟得分糖尿病得分吸烟得分糖尿病得分否0否0否0否0是2是1是1是2第二步:计算总得分第二步:计算总得分第三步:查绝对危险第三步:查绝对危险总分10年ICVD绝对危险(%)总分10年ICVD绝对危险(%)总分10年ICVD绝对危险(%)总分10年ICVD绝对危险(%)≤-10.397.3-20.16 2.900.5109.7-10.27 3.910.61112.800.28 5.420.81216.810.297.33 1.11321.720.3109.74 1.51427.730.51112.85 2.11535.34 1.51216.86 2.91644.35 2.1≥1321.77 3.9≥17≥52.68 5.4第四步:与参考标准比较,求得相对危险第四步:与参考标准比较,求得相对危险10年ICVD绝对危险(%)参考标准10年ICVD绝对危险(%)参考标准年龄(岁)最低危险*年龄(岁)最低危险*35-390.335-390.140-440.440-440.145-490.545-490.250-540.750-540.355-59155-590.5注:*最低危险是根据收缩压<120mmHg、体重指数<24kg/m2、总胆固醇<140mg/dL、不吸烟且无糖尿病的同龄人所求得的危险3.6第一步:评分平均危险第一步:评分平均危险11.41.92.60.30.40.60.91.4。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全文版)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一、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现状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

近30年来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卒中和周围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

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我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自1980年以来,XXX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和医疗费用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增加迅速。

2015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总数1 887.7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2.87%。

2015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住院费用中,急性心肌梗死153.40亿元,颅内出血为231.99亿元,脑梗死为524.26亿元。

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0.13%、18.06%和23.47%[2,3]。

三、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必要性冠心病、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

尽管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尚有待研究,但其主要危险因素已经明确。

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血脂异常(主要是胆固醇增高)、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惯是心血管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我国队列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中,80%归因于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和糖尿病[13]。

改善可以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目前心血管病防治的目标。

国内外很多临床试验和社区综合防治研究证明,针对可以改变的心血管病首要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步伐,能降低社区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和心血管病发病率,同时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

20世纪80年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已经提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战略,包孕:(1)面向人群,控制和降低人群团体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战略;(2)针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干预,即高危战略。

一些发达国家经验已证实,心血管病治疗手艺前进和一级预防的实施,对大幅度降低心血管病出生率起了重要作用。

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和工具

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和工具

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和工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20世纪末以来,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均强调了整体风险评估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如Framingham、ATP-Ⅲ、EURO-SCORE、Reynolds、QRISK、WHO/ISH 和ICVD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根据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展而来的Framingham10年风险评分。

目前,尽管Framingham10年风险评分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并成为其他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研究的"试金石";但也存在如下局限性:(1)衍生于特定的白种人群;(2)仅限于评估冠心病风险。

为克服这些局限性,美国国立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决定联合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以及其他专业学术组织共同制定新的风险评估指南和工具。

在历经6年严谨、科学和客观的制定过程之后,2013年底由ACC和AHA共同发布了《2013年ACC/AHA心血管风险评估指南》[1]。

新指南借鉴Framingham心脏研究建立风险预测公式的经验,建立了基于汇总队列公式的新型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同时解答心血管风险评估中的两个关键问题:(1)定量风险评估后新型危险因素的应用价值;(2)长期(≥15年或终生)风险评估的策略,旨在为指导一级预防的心血管疾病定量风险评估提供全新工具和理念。

1 新指南适用于哪些人群新指南明确提出其证据和建议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的一级预防,主要针对没有ASCVD临床表现的大多数成年人群;而下列人群不宜使用该指南:①需要进行二级预防的ASCVD人群;②临床表现提示为CVD,需要进行诊断评估的人群;③无症状的特殊高危人群,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

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
理想危险因素状态:腹围<90cm,胆固醇< 5.18mmol/L,HDL-C≥1.04mmol/L,血压< 120/80mmHg
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一、生活方式干预
膳食营养干预(I B)
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体重,腹型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及 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推荐: 18.5kg/m2≤BMI<24kg/m2
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
评估工具:
网站()或“心脑血管 风险”手机APP评估工具 例如:40岁男性,现居北方,城市,腰围 80cm,TC 5.2mmol/L,HDL-C 1.3mmol/L,血压 145/80mmHg,未服用降压药,无糖尿病,不吸 烟、有冠心病家族史
生活方式干预
• 习惯久坐且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个体,在剧 烈运动前进行临床评估。(IIa B)
控制吸烟,吸烟与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戒烟,
避免被动吸烟(I B)
限制饮酒,适当饮酒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减
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对饮酒者应严格控制(摄入 量≤100g/周,或男性<25g/d,女性<15g/d), 肝肾功能异常、高血压、房颤、怀孕、青少年不 应饮酒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
(2019)
18级全科宁珂妍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
人口增长 老龄化 城镇化
心血管疾病负 担逐年升高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上升
不合理膳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
现状:
我国心血管防治形势严峻
2016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434.4万人,其中脑卒中死 亡209.8万人,冠心病死亡173.6万人。
效、联合不同作用机制药物
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