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沈锋1,刘观邁2,胡利华1,周雷杰2,马维虎2(1.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 宁波 315112;2.宁波市第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40)摘 要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常见慢性腰痛之一,约占慢性腰痛的40%。

目前,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方法的选择尚存在分歧。

采用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亚甲蓝的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临床疗效和疗效持续时间在不同研究中存在较大差异等。

本文对亚甲蓝进行了概述,并从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几个方面对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腰痛;椎间盘;亚甲蓝;注射;综述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由于椎间盘内结构改变、组织代谢紊乱,产生炎症介质,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诱发的持续性腰痛,约占慢性腰痛的40%[1-2]。

目前,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主要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尚存在分歧。

椎间盘内注射药物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点。

亚甲蓝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芳香杂环化合物,采用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对于采用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仍存在许多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对亚甲蓝进行了概述,并从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几个方面对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亚甲蓝的概述亚甲蓝是一种芳香杂环化合物。

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的药品为亚甲蓝注射液,该药对化学物亚硝酸盐、硝酸盐、苯胺、硝基苯、三硝基甲苯、苯醌、苯肼等和含有或产生芳香胺的药物(乙酰苯胺、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苯佐卡因等)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有效;对先天性还原型二磷酸吡啶核苷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效果较差;对异常血红蛋白M伴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无效;对急性氰化物中毒,能暂时延迟其毒性。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
段退 变 日益引起 学术 界 的关 注 。人工椎 间盘置换 理 论上 能 够恢 复腰椎 的生理 状态 、 留腰 椎 活动 度 , 而 能够 减缓 相 保 从 邻节段 椎间盘 的退变 。但 人 工椎 间盘 置换也 存 在许 多影 响
受器产生 的腰痛 , 以其 不伴 有根 性症 状 、 无神 经受 压 和节段
【 关键词 】 腰椎 ;椎间盘源性腰痛 ; 临床特征 ; 治疗进展 引起腰痛 的常见 骨科 疾病有腰椎 间盘突 出症 、 椎管狭 腰 窄症 、 腰椎失 稳症及腰部软组织病 变等 。随着对疾病 认识 水 平的提高和检查 手段 的进 步 , 渐形 成一 种 新 的理论 - 间 逐 椎 盘源性腰痛 。17 9 9年 由 P r ak等首先 提 出椎 间 盘源 性腰 痛 , 认为椎间盘 内部 结构紊 乱退 变也 可 以引起 腰 痛。椎 间盘源
针对腰椎 间盘 突出症 的髓 核 摘除术 也无 明显疗 效。在 欧美
经常采用 的方 法是将“ 责任 ” 问盘切 除并 行腰椎融合 , 椎 因而 也有人将腰椎 融合作 为治疗 的 “ 金标 准” 。但 融合术 毕竟 是 以牺牲椎间盘 的生 理结 构 和功 能为代 价 , 另外 , 加速 邻近 节 段 的退变 、 合失败 、 固定断裂 、 融 内 手术创 伤较大及 治疗 费用 昂贵也都是融合 手术 的弊端 。 4 2 人 工椎 间盘 置换 鉴 于腰椎 融合术 存在 诸多并 发症 , . 如术后遗 留腰痛 、 腰椎活动 度降低 、 关节形 成 、 假 相邻节段 退 变性疾 病 、 骨部位疼 痛 等 , 留腰椎 活动度 和 避免 相邻 节 取 保
性腰痛是指腰椎 间盘 内部 各种 病变 刺激 椎 间盘 内的疼 痛感
4 治 疗 方 法
4 1 腰椎融合 术 由于椎 间盘 源性腰 痛不 同于腰椎 间盘 突 . 出症 、 腰椎 管狭窄症 的一 组特 定症 候群 , 以常规 的非手 术 所 治疗 , 卧床 、 如 牵引 、 围制 动及药 物治疗 的效 果并 不理想 , 腰

HIZ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HIZ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提要目的:探讨HIZ(high intensity zone)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3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做为实验组,随机选取30例无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其中仅有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查体10例,腰椎外伤9例)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均在5~8分之间;所有患者行MRI检查,观察分析两组HIZ的出现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组HIZ的出现率为63.33%,对照组为16.6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HIZ的出现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HIZ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可以做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高信号区;磁共振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intensity zone anddiscogenic low back painSpecialty: Orthopaedics of TCMAuthor: Zhao XinyouTutor: Dong Jianwen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intensity zone and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Methods: 30 cases of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0 cases of non-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11 cases of only radicular symptom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10 cases of investigation , 9 cases of spinal trauma) .The Visual Analogue Score of two groups was 5~8 points; The lumbar spi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minations were taken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taken on the HIZ oc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HIZ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63.33%.And i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6.67%.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HIZ oc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Conclusions: The HIZ and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showed direct relationship, and it can be used as a marker for diagnosis of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Key words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High intensity zo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目录引言 (1)临床研究 (3)一、材料与方法 (3)(一)诊断标准 (3)(二)临床资料 (5)(三)检查方法 (6)(四)观察指标 (6)(五)统计学方法 (6)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7)(一)两组HIZ的出现数比较(见表4) (7)(二)实验组中男、女性患者HIZ的出现数比较(见表5) (7)(三)HIZ出现位置的比较(见表6) (7)(四)HIZ的节段分布(见表7) (8)(五)HIZ的形态特点(见表8) (8)讨论 (9)一、HIZ的临床发现 (9)二、HIZ的临床意义 (9)三、HIZ的解剖部位和信号特征 (11)四、HIZ的病理特点 (12)结语 (14)参考文献 (15)综述 (17)附录 (34)致谢 (38)引言下腰痛正日益成为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60%~80%的成年人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下腰痛。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7
对于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目前认为行腰椎间盘造影术是最 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仍然存在争议。椎间盘造影的关键在于病人 对椎间盘刺激的主观反应,而不是椎间盘的外观结构,因此,椎间盘造 影的结果仍然受到人为因素的限制。尽管如此,椎间盘造影术目前 仍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唯一方法。椎间盘造影时由于纤维环 的后方有一放射性裂隙,当造影剂在高压下通过此裂隙时刺激了该 部位的痛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类似盘源性腰痛的疼痛。标准椎间 盘造影术的评价应包括四个方面:显示注射造影剂椎间盘的完整形 态;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的压力和/或容量;病人对病变椎间盘注射 造影剂引起的主观反应;邻近椎间盘造影是否存在疼痛反应。MR I 检查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在T2加权纤维环后方出现的高信号 区( high intensityzone, H IZ)被认为是有诊断意义的影像,但也有 研究者认为H IZ具有高敏感性和低特异性,即部分无腰痛症状者MR I检查也可出现H IZ,对其形成的病理基础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最近 我们的一项研究显示H IZ实质上是椎间盘后方沿着纤维环裂隙形成 的炎性血管肉芽组织。
体征
• • • • •
通常无明确的压痛点; 屈曲、伸展、旋转和侧弯时常常伴有疼痛; 关节活动受限 神经系统检查常常正常; 脊神经根检查(直腿抬高实验)往往阴性;
6
影像学检查
(2)X线平片检查腰椎没有异常表现,CT 或MRI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但MR I T2加 权信号通常减低;(3)腰椎间盘造影显示纤 维环破裂,造影剂由髓核处漏出至纤维环 外1/3或硬膜外腔,推注造影剂时病人产生 与平时一样的腰痛,即复制痛。其他临近 的椎体注射造影剂则不产生相同的疼痛。
11
男性、52岁、 L1-2椎间 盘突出伴有右侧腹股沟部 疼痛,横轴位CT图象不能 清晰的显示右半部椎管异 常,局部密度稍增高,这 些表现缺乏特异性。矢状 位MR图象显示椎管内有 一与椎间盘信号一致的软 组织影。这一征象提示来 自椎间盘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治疗进展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治疗进展
此方法适用 于椎间盘源 性或椎 间盘突出导致的 L P B,
1 综 合保 守治疗
对于疼痛症状较轻、 次发作、 初 发病时问短的患 者, 多采用中医药和康 复治疗措施保守治疗。具体包
对合并纤维环破裂、 侧隐窝狭窄、 关节突畸形患者不建 议使用。P D L D的并发症报道较少 , 主要有椎间盘炎、 神经根损伤 、 终板损 伤、 腰大肌血肿等【 。胡居正 [】 9 】 1 0
S E i( eate t fR h b i t n Mein , eSx e l’ o i l h n h i i ,f l t H N J D p r n ea it i d i t i h P o e SH s t S ag a t A i e t e m o la o ce h t p pao f Cy f a d o i
下腰痛 ( o akpi, B ) Lw bc a L P 是指后背 的腰骶部 n 的疼痛或不适感 , 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它 是一种症状 , 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征 , 而不是疾病 的名 称。5 % 以上的 L P初次发作 4— 0 B 8周 内可以 自愈 , 但复发率高达 8 %…。在人 的一生 中有 6 % 一 0 5 0 7% 的人受过 L P的困扰。其 中大部分患者可通过 自我 B 休息等缓解疼痛 , 只有 2 % ~ 0 5 3 %的患者寻求医学治 疗 J 。随着对 L P的深人研究 , B 椎间盘源性下腰 痛 ( i oei L P 逐渐被学界所认知 , Ds gn a ) c c 其发病机理和诊 断成为下腰痛研究 的热点之一 】相应 的治疗也取 , 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结合 国内外文献 对其治疗进展
摘 要 : 痛是多发病 , 下腰 近来椎 问盘源性下腰 痛成 为学术热点 , 相应的治疗 也取得 了长足 的进 步 , 各有 利弊 , 但 现就其治

《椎间盘源性腰痛》课件

《椎间盘源性腰痛》课件

避免长时间弯腰
尽量避免长时间弯腰动作,如提重物 等。
注意腰部保暖
避免腰部受到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定期检查
如有腰部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 就医检查。
05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
椎间盘源性腰痛发病机制研究
01
深入探讨了椎间盘内部的代谢异常、炎症反应等与腰痛之间的
关联。
新型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
退行性改变过程中,椎间盘释放出炎 症介质和化学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引 起疼痛。
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椎间盘源性腰痛在人群中 的发病率较高,约占慢性 腰痛患者的30%-50%。
年龄分布
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 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
性别分布
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发 病率略高于男性。
02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包括口服和外用药物, 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和消
炎。
物理疗法
如电疗、热疗、冷疗等 ,通过物理刺激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推拿
通过刺激穴位和舒缓肌 肉紧张,缓解疼痛和改
善功能。
康复训练
包括核心肌群训练、拉 伸练习等,增强腰部肌 肉力量,提高稳定性。
手术治疗
01
02
03
04
微创手术
如椎间盘内窥镜手术,通过内 窥镜切除病变的椎间盘组织。
开放手术
切开腰椎后路,直接切除病变 的椎间盘和可能存在的其他压
迫结构。
融合手术
将病变的椎间盘融合固定,稳 定腰椎结构。
人工椎间盘置换
用人工材料替换病变的椎间盘 ,恢复腰椎活动功能。
其他疗法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研究进展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研究进展

Br,2005,87(i):62-67
并发症;(p封闭术:如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彭宅淦等…I报道 了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的方法,取得与非手术治疗相似的治 疗效果。亚甲蓝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氧化还原剂,具有较 强的亲神经性。可以直接阻碍感觉神经异常传导。 3.2.2开放手术开放手术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存在创伤大、 内固定断裂假体脱出、融合失败等并发症,且费用昂贵。彳日对 于其它治疗方法无效而手术治疗要求迫切且无心理障碍者 可选用开放手术治疗。①腰椎融合术:腰椎融合术是经长期 临床实践证明的疗效可靠的治疗办法,因此,选择手术方法 时应首先考虑腰椎融合术。目前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前路椎间 盘摘除椎体融合术、后路椎问盘摘除椎体问融合术、后路椎 间盘摘除椎体间和横突间联合融合术。一项随机、前瞻性临 床研究ll习显示腰椎融合术是通过融合相临椎体病理节段达到 消除疼痛的目的.其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明显优于 非手术治疗。陈建良等1131对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_稃较长的22 例椎I’日】盘源性F腰痛患者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 经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同定术,经随访疗效满意.并认为本 手术方法可彻底切除致痛的间盘组织,恢复椎间隙高度.又 重建了局部的稳定性.阻断了椎间盘源性F腰痛的致病机
innervming
t}Ie lumbar
in栅ertebral
discs Pellg
in
rats.Spine。2006,3l(13):1433-1438
B,Wlu W,Hou S,et a1.The Pathogenesis of Discogenic Low
Bone
Back Pain.J
Joint Surg
lO胡居正。徐友高.杨智贤.经皮半导体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 问盘源性下腰痛50例的疗效观察.广西医学,2008,30(5):718

椎间盘源性腰痛研究现状与进展

椎间盘源性腰痛研究现状与进展

过椎旁 的交感干经灰交通支可 支配 L 、 的窦椎神经 。临 S
床也证实 L 脊神经节局部麻醉可缓解腰痛症状 , 刺激则可 诱发腰痛及 I 脊神经支配 区皮肤疼痛。对 于 L 一或/ L J 2 和

质还不很 清楚 , 有学者推测 其可能代表 纤维环撕 裂后继 发 的炎症反应 区 J 。只是最近有研究表 明 MR 的结果 , I 对预
椎 管 内 向头 尾 两 侧 方 向走 行 , 越 上 和 下 2~3个 椎 间 隙 , 跨 分 布于 后 纵 韧 带 后 方 和 纤 维 环 后 外 侧 。I I 脊 神 经 节 通
像上位于纤维 环并 区别于髓 核组 织 的高信 号区。A l 研 和
B gu 在 19 首 次 对 其 进 行 了描 述 。 作 者 结 合 椎 间 odk 9 2年
裂和纤 维环边缘损伤 中, 射状破裂 是最常见 的一种纤 维 放
环 破裂 类 型 。C p e_ 早 在 19 ops 9 7年 就 观 察 到 8 % 退 变 的 0
1 关 于椎 间盘 源 性腰 痛 的概 念
18 9 6年 Cok 通 过 对 椎 间 盘 突 出形 态 学 研 究 , 为 rc … 认 椎 间 盘 内部 纤 维 环 的破 裂 导 致 创 伤性 炎症 和其 代 谢 功 能 的 改 变会 引起 腰 痛 , 而椎 问 盘 的影 像 学 表 现 正 常 或 仅 有 极 小
内部 的腰 痛 。 19 9 7年 Bi e 确 定 椎 间盘 源 性 下 腰 痛 的 rw l d l
受非常大的压力 , 最终达 到伤害感 受的机械 阈值而 引起 疼 痛 。如果神经 过敏末梢被化学致敏 , 更易达到机械 阈值 , 引
发腰 痛。倾 向于不 同机 制的学者 , 有一 个共 同点是认 同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4_655.
[7]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 [8]
[9] 医出版社,2005:709-710. 张经纬,蒋矗,张先龙,等.股骨转子问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 [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7・11.
Gareia Juarez JD,Tohen Bienvenu A,Garela Hem6ndez
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病理作用,将会加深人们对上
述问题的认识。 2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 从广义上讲所有椎间盘结构的变化均可能引起 腰痛,如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椎间盘炎等。从病 理上讲椎间盘性源性腰痛按照国内文献【3 o主要涵盖 三大部分: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退行性椎间盘病变 和由此导致的节段性不稳定。椎间盘源性腰痛目前
dsMmic hipSCI'ffW[J].Injurgy,1997,28(5/6):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84—1191.
[4]危杰.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5(6):
5“-557. [5]Parker MJ,Handell HH.Extramedullary fixation implants for extra-
capsular hip

fractures[J].Cochrane
例 埘 州 蚓 圳 刎
Database Syst Bey,2006,25
(1):CD000339.
[6]
胥少汀,李健民,郭德威.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学固定[J].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01,3(3):166・167.
章伟,邹剑,罗从风,等.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钉治疗老年 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 2004,24(11):649-652. Herman A,Dekel A,Botser IB,et以.Computer-assisted surgery for dynamic hip 8c娜,using Surgix,a novel intraoperative guiding sys- tern[J].Int J Med Robot,2009,5(1):45-50. 梁田丽,唐佩福,郭文桂,等.90岁以上非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 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
MRI对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有重要作
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正常的椎间盘应该是明亮
的,在MRI T2加权像(T2一weighted images)上所见的 脱水椎间盘表现为黑椎间盘。黑椎间盘有人认为是 退行性椎间盘病变的早期表现,有人则认为黑椎间 盘反映了正常的生理老化过程,与任何疾病过程无
关,特别是老年患者,MRI在筛选椎间盘源性腰痛方
等,这些物质对神经末梢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炎性
反应而产生疼痛p J。细胞因子对软骨和神经的不良 影响已被证实,椎间盘退变过程中产生细胞因子,而 细胞因子又加速了椎间盘退变的进程,阐明细胞因
椎间盘源性腰痛在MRI上也可以是正常的,但相当
少见。 彭宝淦和Horton等".60比较MRI和椎间盘造影 术,将椎间盘MRI影像分为黑色、斑纹状和白色三 类,将后纤维环分为平、膨出和破裂三种。在椎间盘 造影术时,90%的白色/膨出或白色/平的椎间盘没 有诱发疼痛。黑/破裂的椎间盘在椎间盘造影术时 阳性率达90%一100%。如果腰痛患者同一节段出 现黑/破裂型椎间盘,不用再行椎间盘造影,则可以 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单纯黑椎间盘且椎间盘纤维 环完整的患者,MRI表现不能作为确诊依据,椎间盘 造影术才能确诊,这些人椎间盘造影术阳性率约 为50%。 2.3椎间盘造影术MRI检查简便、安全、无创,在 诊断神经根性腰痛时取代了椎间盘造影,但椎间盘 造影在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中仍有不可替代的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陈居文△※(综述),李超英(审校)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二科,天津300140)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0)12-1844-04
摘要:腰痛患者中绝大部分是下腰痛,而在下腰痛患者中椎问盘源性腰痛大约占85%。椎问盘 源性腰痛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焦点,它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不同于神经根性腰痛。现就有关椎问
12.14.
Haynes RC,Pou RG,Miles AW,et a/.Failure offenoral head fixa-
fion:a
cadavenc analysis of l丑g∞mw
eut・out
wth the gamma lee-
king nail andAo 337-341.
[3]
裴福兴,沈彬.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
创伤杂志,2003,19(11):649-650. 朱天岳.不应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适应证扩大到股骨粗隆
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04,1(4):78.
收稿日期:2009-10-20修回日期:2010-05-05
[11]张健明,谢惠缄,谢衷,等.的证据,如黑间盘及纤
维环后缘高信号区现象等;④椎间盘造影显示椎间
盘结构有退变,有疼痛复制效应,且有1个阴性对照 椎间盘‘41。
痛复制效应;可以明确引起疼痛的“责任”椎间盘;可
以根据造影剂在椎间盘的弥散情况对椎间盘纤维环
匡堂绫姿垫!Q生鱼且筮!!鲞筮!!翅丛鲤i趔曼丝坚i趔璺堡:』些垫!Q,!丛:!垒:堡!:!兰
[J].临床骨科杂志,2002,3(1):58. [12]
Honkonen SE,Vihtonen K,J苴rvinen MJ.Second generation eepha- lomedullary nails in the treatment of reverse obiquity intertrochan- teriefractures ofthe 183.
骨折的效果,尽可能减少手术带来的并发证。 参考文献
[1]
游伟,蒋文学.加压螺丝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与
x线分析[J].中国矩形外科杂志,1999,6(6):407-409. [13]
proximalfemur[J].hjury,2004,35(2):179—
[2]王福权,路奎元,张华爱,等.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老年人股骨 粗隆间骨折106例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1):
a/.
Cemented femoral prosthesis with calcar replacement for intemo- chanteric hipfracturesinthe elderly[J].ActaOrtopMex,2009,23
fraetares[J].Int Orthop,2002,26
性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最新研究进展受到广泛
关注。 1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理基础
椎间盘是人体中最大无血液供应的器官,对它
的神经分布到目前才有所了解。正常的椎间盘深层 没有神经纤维支配,仅纤维环的外层和后纵韧带由
万方数据
蜃堂堡适垫!Q生垒旦筮!鱼鲞筮!!翅丛!堕i!堂墅!巫!!坐:地!垫!Q:坠!:!垒:塑!:12
面的作用要小得多。对于年轻患者有明确的外伤 史、持续腰痛、MRI上显示单个椎间盘信号强度改 变时,MRI可判断此患者为椎间盘源性腰痛【6’7。。 值得注意的是:正常人椎间盘也有MRI信号表现异 常的,包括黑椎间盘、膨出和突出,临床上无症状;
原因。②化学机制。椎间盘病变过程中释放大量的
细胞因子,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组胺、5一羟色胺
盘内部的腰痛。在临床上神
for 85%of
low back pain.Recently,discogenie low back pain has b£w.ome a focus of research.It is different from nerve root low back pain in pathogenesis and symptom.Its pathogenesis,symptom,image,and discography werc p
由于其症状明显不同于典型
神经根性腰痛,因此引起临 床重视。椎间盘源性腰痛指
盘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椎问盘造影进行阐述,对目前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
微创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以及最近正在研究的基因治疗和生物学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黑椎问盘;椎间盘造影术;基因治疗;生物学治疗
多采用的诊断标准为:①腰部、臀部及大腿疼痛与神 经根定位不符,持续>6个月,经>4个月的正规非 手术治疗无效;②影像学资料显示无明显神经根受
压、无节段性不稳定及其他明确的导致腰痛的腰椎
疾病;③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作用㈨】。
椎间盘造影术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最可靠和 明确的方法,它可以激发原有症状,诱发疼痛,即疼
(4):233-237.
(6):326-330. [10]Haidukewych GJ,Israel TA,Berry DJ.Reverse obliquity fractures 0f the intertrechanteric region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 Am。2001,83-A(5):643-650.
经根的机械压迫是导致腰痛 的最主要原因,但非神经根 压迫所致的腰痛在下腰痛患 者中约占85%。非神经根
dewed in the article.Its newest treatments(include mini—invasive,operative treatments)were reviewed.
Progress in
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
和节段不稳定,起源于椎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