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1497小型旋耕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小型电动旋耕机的设计

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小型电动旋耕机的设计姓名:姜雪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班级:2004.1学号:0320040151指导教师:张锡斋完成时间:2008.6.182008 年6 月18 日小型电动旋耕机的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大棚蔬菜种植耕整地机械----小型电动旋耕机的设计方案。
对旋耕机的国内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重点进行了发动机的选择,变速器的设计,部分零件的设计,传动路线的设计以及对旋耕刀轴的设计等。
该机耕深15~20cm,动力由发动机输出经皮带传动,传给变速箱进行减速,二级传动采用链传动。
旋耕刀轴的设计采用三段式,中间为空心的圆管钢,两边采用实心轴,可制出轴肩来安装轴承和端盖。
装有行走机构和限深铲,耕后地表平整,能够解决以往小型旋耕机功率小、结构复杂、操作麻烦、耕深浅等问题,适合大棚耕整地工艺的要求。
关键词:小型;电动;旋耕;Design of a Small Machine of Electrical Rotate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ultivator,,one of the important small agricultural machines, is designed based on comparing and researching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cultivator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sign includes the choice of motor, the choice of transmission, the design of some parts and the design of the cultivator knife-axis etc.The plowing depth of the cultivator can be controlled to 15~20cm ,and the outgoing power is from engineering to the gearbox using belts,after that be transferred to the arbor of rotate knife. Between gearbox and the arbor of rotate knife adopt chains to transmit; The design of arbor of rotate knife adopt three parts, the middle part is hollow rolled steel ,two side parts is solid rolled steel, may process Shoulder-axis to lay on roller bearing and Cover. The surface is neat after till, the cultivator designed in the paper can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small-power , complex structure, trouble operation, low plowing depth etc. It can meet the request of greenhouse.Key words: small; electrical; Rotary;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第一章绪论 (1)1.1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国内外棚室旋耕机的现状 (2)第二章方案的论证 (3)2.1 技术要求 (3)2.2 方案选择 (3)第三章零部件及旋耕机的参数设计 (5)3.1 切削速度的确定 (5)3.2 弯刀主要参数的确定 (6)3.3 弯刀的选择、配置与排列 (7)3.4 电动机的选择 (8)第四章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9)4.1 传动比分配 (9)4.2 带及带轮的设计计算 (10)4.3 链轮的设计计算 (13)4.4 齿轮的设计 (15)4.5 轴的设计计算 (19)第五章总结 (24)参考文献 (25)致谢 (26)第一章绪论1.1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棚室生产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而棚室的生产所需劳动力是从事大田生产的15~20 倍,是从事大地蔬菜生产的3 倍左右[1]。
小型牧草收割机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摘要 (1)前言 (2)1前悬挂式旋转式牧草收割机总体设计 (2)1.1本设计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1.2收获对象对机械性能的要求 (2)1.3总体设计原则 (3)1.4要求达到的技术参数 (3)1.5总体参数的确定 (3)1.6总体方案的确定 (4)2 计算部分2.1传动比分配 (6)2.2 v带传动设计 (6)2.3锥齿轮传动设计 (7)2.4四连杆挂接机构设计 (8)3 总结 (9)谢词参考文献小型悬挂旋转式割草机中传动部件和机架设计扣扣摘要:针对牧草收获产业,本文介绍了牧草收获机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各种牧草收获机机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前悬挂旋转式牧草收割机。
该机器对牧草种类和样式有广泛的适应性,这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旋转式牧草收割机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牧草;旋转式;收获机械The transmission the frame’s design in small suspension rotarytype field mower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forage harvesting industr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1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age harvester in China. Design of the front suspension rotary mower on this basis. This machine widely on pasture types and styles have adaptability. This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otary mower product.Keywords:pasture; rotary type; harvesting machinery前言牧草收割是草产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高牧草收割机械化水平和生产率,对于确保草产业丰收极为重要。
小型双轴旋耕机的设计

小型双轴旋耕机的设计作者:林宇钢姚爱萍翁晓星等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12期林宇钢,姚爱萍,翁晓星,王刚,周益君(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浙江金华 321017)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型双轴旋耕机的结构设计及其工作原理。
针对丘陵山区旱地、果园等板结土壤耕作难题,提出双轴正反旋组合的耕作机理。
利用反旋凿切入土性能好,破土能力强,适宜切削硬土的特点结合正旋深耕碎土效果高的特点,通过反旋凿切刀具结构设计及机具前进速度和刀具转速的匹配,提高机具的效能比,实现小功率板结土壤作业需求。
关键词:丘陵山区机械;双轴正反旋;旋耕机0引言浙江省属丘陵山区地貌,山地和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0.4%,农业生产以粮油为主,林、竹、茶、桑、果、茶等多种产业并存,如何利用山区丘陵地带的地理环境,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是解决这些地区“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
但这些地区土壤多为红壤土、黄壤土和棕红土壤,具有贫瘠、粘性大、易板结等特点。
同时因过渡依赖化肥,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较低,土地板结十分严重,采用人工方式耕作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
因此,丘陵山地农业发展急需农机化,丘陵山地机械化发展已经成为下一轮农机化发展热点。
现有微耕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普遍应用于丘陵山区小田块作业,但由于其功率偏小,重量轻导致机具附着力较小,难以满足板结土壤的耕作要求。
本文涉及的旋耕机采用牵引式双轴结构设计,使用反旋凿切松土加正旋旋耕碎土的旋耕技术,提高机具的效能比,为解决板结土壤耕作难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实用机具。
1结构与工作原理1.1结构双轴旋耕机采用牵引式的结构,动力由通用手扶动力底盘输出,经PTO三爪快速接口传输至工作部件,实现旋耕作业。
本机内设差速机构提高了机具的山地小田块转向通过性,采用全封闭的齿轮传动,提高了机具的效率和安全性。
工作部件采用双轴正反旋结构,即前轴反旋凿切作业,后轴正旋作业。
结合正旋旋耕耕后土壤松碎,地表平整的优点和反旋耕耘入土性能好,作业平稳,功耗低的优点,提高机具的附着力,实现小功率板结土壤作业需求。
机械毕业设计1495小型微耕机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1495⼩型微耕机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设计)题⽬:⼩型微耕机设计学院:⼯学院姓名:学号: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动化班级:指导教师:⼆0 ⼀四年五⽉⽬录中⽂摘要英⽂摘要1微耕机的总体设计 (1)1.1 整体的主要结构与⼯作原理 (1)1.2 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1)2微耕机传动部分的设计与计算 (7)2.1 选择传动⽅式 (7)2.2 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参数 (8)3 ⽪带传动的设计与计算 (8)3.1 ⽪带传动 (8)3.2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8)3.3 ⽪带轮的设计 (10)4 蜗轮蜗杆的设计与计算 (11)5 轴的设计和校核计算 (14)5.1 蜗杆轴 (14)5.2 蜗轮轴 (17)6轴承的设计和校核计算 (21)6.1 蜗杆轴轴承的计算 (21)6.2 蜗轮轴轴承的计算 (22)7 键连接设计计算 (24)7.1 发动机轴键 (24)7.2 蜗杆轴键 (24)7.3 蜗轮轴键 (25)2 挡泥板的设计 (25)3 阻⼒杆的设计 (25)4 润滑和密封形式的选择,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择 (25)参考⽂献 (26)致谢 (28)摘要⼩型微耕机的定义为:发动机功率⼩于4.5kw的微耕机定义为⼩型微耕机。
⼩型微耕机主要由发动机、⼯作部件、机架和传动系统⼏个部分组成。
它具有重量轻,体积⼩,结构简单,耕作灵活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市场潜⼒。
此次设计的微耕机耕幅为0.55m,配套采⽤的动⼒为3.6kw的垂直轴发动机。
传动⽅式采⽤蜗轮蜗杆传动和⽪带传动。
设计的⼩型微耕机要保证安全性能和舒适性能,并且要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此次设计的微耕机采⽤压紧轮控制开关,当压紧轮压紧⽪带时,⽪带传动能够实现。
当压紧轮放松时,⽪带轮空转,不能实现传动。
采⽤这种开关控制⽅式,能使机⼦的传动更加简单,经济性更好。
设计的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旋耕⼑⽚,发动机,蜗轮蜗杆,⽪带轮,还有这些零件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型微耕机、垂直轴发动机、旋耕⼑⽚、蜗轮蜗杆、⽪带轮。
旋耕机的设计

2.3.3 1.3.3 3.3 4.2.3 3.2.3 2.2.3 1.2.3 2.3 1.3 3
6
82 ...................... ................................ 论 62 ....................................... 点要术技用使机耕旋 52 ....................................... 整调与装安的前作工 4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 校度 强的 轴 3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析 分力 受的 轴 32 ................................... 径直算估步初矩转按 32 ....................................... 核校与计设的 5 轴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 校度 强的 轴 2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析 分力 受的 轴 22 ................................... 径轴算估步初矩转按 22 ....................................... 核校与计设的 4 轴 12 ......................................... 核校度强的轴 1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析 分力 受的 轴 02 ................................... 径轴算估步初矩转按 02 ....................................... 核校与计设的 3 轴 9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 校度 强的 轴 9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析 分力 受的 轴
毕业设计--双轴旋耕秸秆还田机设计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设计(论文)双轴旋耕秸秆还田机设计The Design of Rotary straw biaxial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XXX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XXX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本人完全了解XXX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XXX所拥有。
XXX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XXX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摘要我国目前对秸秆的处理大多数采用直接还田的方式。
就当前正采用的秸秆还田机具而言,还是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比如机具功率消耗大,但工作效率低以及出现一些漏耕等现象。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是双轴旋耕秸秆还田机。
本机具带有一个长方形的立体机架,万向节、悬挂架和齿轮减速箱安设在该机架的前部中间处,齿轮减速箱的动力输入轴直接利用万向节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入轴连接在一起,中间齿轮箱的动力输出轴,直接直接与该机具的前旋耕刀轴连接,后旋耕刀轴与前旋耕刀轴采用链传动连接;前、后的旋耕刀轴直接装在齿轮减速箱的下方两侧。
另外,在前、后旋耕刀轴上面,安装有旋耕刀;弹性拖板安装在整个机具的后方。
本设计发明的机具,只须进行一遍旋耕还田作业,就能够超过原有机械两遍的工作量,不会出现像单轴那样漏耕的现象。
微型旋耕机的研制

论文作者签名:碰
导师签名:辱毫蜒妊
日
万方数据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I
1前言………………………………………………………………………………………….1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3 1.2.1国外研究研究现状………………………………………………………………………3 1.2.2国内研究现状……………………………………………………………………………4 1.2.3微耕机的优点……………………………………………………………………………5 1.2.4微耕机的缺点……………………………………………………………………………5 1.3.1研究内容…………………………………………………………………………………6 1.3.2研究方法…………………………………………………………………………………6 2微耕机的总体设计…………………………………………………………………………8 2.1整体机构的设计…………………………………………………………………………一8 2.1.1方案一、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系统的微耕机……………………………………………8 2.1.2方案二、电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微耕机………………………………………………9 2.2.工作原理……………………………………………………………………………....……9 2.3主要工作参数……………………………………………………………………………1 0 3微耕机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及机架的设计………………………………………………11 3.1动力系统的设计………………………………………………………………………….11 3.1.1电动机的优缺点………………………………………………………………………一1 1 3.1.2汽油发动机的优缺点…………………………………………………………………..11 3.1.3动力系统的选择……………………………………………………………………….12 3.2动力系统的设计…………………………………………………………………………12 3.2.1汽油发动机的选型…………………………………………………………………….12 3.2.2微耕机输出轴转速…………………………………………………………………….13 3.3传动系统的设计…………………………………………………………………………15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小型旋耕机的设计

摘要旋耕机是在我国广大丘陵,山区,地块小,高差大,无机耕道,果园,茶园,菜地,温室大棚作业的耕耘机械。
本篇毕业设计对旋耕机的国内外情况进行了说明,分析和对比,首先进行了发动机的选择,变速器的选择,部分零件的选择,传动路线的设计;然后对齿轮箱的设计和校核,关键零部件的校核;最后是工作零部件的总成。
国外旋耕机设施农业耕作机械已非常成熟,作业性能稳定,功能齐全,小巧轻便。
日本、荷兰、以色列等国家的产品广泛用于旋耕、犁耕、开沟、作畦、起垄、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灌溉和施肥等作业项目。
如果有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小型旋耕机问世,不但直接经济效益显著,而且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其推广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
可以大大提高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向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小型旋耕机设计AbstractRotary cultivator is in our country vast hilly, mountainous area, small plot, elevation, inorganic farming road, orchard, tea garden, vegetable garden, greenhouse cultivation machinery operation. 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rotary machine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introduced,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engine options, transmission choices, parts selection, transmission line design; then the gear box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key parts of the check; the last is working parts assembly.Foreign rotary facility farming machinery is very mature, stable working performance, complete functions, compact and lightweight. Japan, Holland, Israel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products are widely used in rotary tillage, plowing, ditching, ridging, bedding, intertill, ridging, filming, punch, sowing,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project. If there is a suitable for China 's small rotary tiller is published, not only economic benefit is obvious, but also has a wide range of social benefits, its prospects will be very broad.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griculture mechanization level in China, to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s taken a solid step forwardKey words: small rotary tiller design第一章前言1.1 选择此课题的背景结合江西省的地理环境我们可以得知,江西地貌大致可以划分为9个地貌区和9个地貌副区: 一为赣西北中低山与丘陵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小型旋耕机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14年5月15日目录摘要Abstract第一章引言 (4)第二章总体设计 (5)2.1设计的内容 (5)2.2设计依据 (5)2.3 设计要求 (5)第三章总体方案论证 (7)3.1中间链传动结构方案的设计 (7)3.2主要结构和参数的设计与选择计算 (7)3.3.旋耕刀滚的设计 (9)3.4双油封和挡草圈的设计 (11)3.5 1G-100旋耕机主要技术规格及基本参数 (11)第四章总体结构的布置与设计 (12)4.1 传动结构的设计 (12)4.2 主要结构的分析设计 (12)第五章链传动的设计与计算 (14)5.1 链传动的设计计算 (14)5.2 链轮设计计算 (15)第六章主要零部件强度计算 (16)6.1 链传动的强度的磨损核算 (16)6.2 传动轴的强度计算和疲劳强度校合 (16)6.3 滚动轴承的计算和选择 (19)总结 (20)参考文献 (21)附录感言翻译译文及原文1G—100型水旱两用旋耕机设计小型旋耕机摘要:水旱两用旋耕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好,操作容易,转动方便,适应性广,价格合宜,水旱两用旋耕机机动灵活,一般中小型机械厂、农机厂均可生产制造的要求。
如果设计成功,本机可进行旱田旋耕、水田耙整等项作业,能弥补现有旋耕机存在功能较单一、生产效率偏低等不足之处。
我设计的是一台水旱两用旋耕机,与黄海-12(15)马力手扶拖拉机相匹配,主要用于水田耕整,也可进行旱田耕作。
现有的水旱旋耕机是耕幅为0.6米的老式机型,而本课题设计的水旱旋耕机耕幅为1米。
本设计与黄海-12(15)马力手扶拖拉机相匹配,中间传动,固定联接。
设计内容包括机架、传动系统、刀辊、尾轮等,要求结构简单、紧凑、重心平衡。
该机可用于水田耕整地,也可进行旱田旋耕。
各项性能指标应达到国家标准和农艺要求。
通过对水田旋耕机驱动轮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的分析,结合水田土壤的力学性质,经过优化设计,研制水旱两用旋耕机驱动轮,使该驱动轮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
关键词:水田旋耕机;创新设计;驱动轮性能Design of 1G-100-floods, droughts and dual-use RotarymachineAbstract:The f loods, droughts and dual-use Rotary machine has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performance, and easy to use, easy rotation. it wide adaptability and affordable.F loods, droughts and dual-use rotary machine has tiller-mobile and flexible.S mall and medium-sized general machinery factory.The agriculture of factories c an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If it can successful design, this machine can be floods and drought r otary,and it can rake the whole paddy field’s operations.It can t o coverthe existing functions of a r otary-existence’s single and low production efficiency, such as inadequate.I design is one of the floods, droughts and dual-use rotary tiller machine, and it matchs with the Yellow Sea -12 (15) horsepower walking tractor.It not only mainl ies for rotary of paddy field, but also for upland farming. The existing floods, droughts and dual-use rotary tiller machine’s rate is the 0.6-metres site in the old mode l s, but the issue of floods, droughts and Rotary machine’s design for the 1-meter site.The design mach with the Yellow Sea -12 (15) horsepower walking tractor .It makes the middle transmission and fixed link. The d esign elements include rack, drive system, knife rolls, round tail and so on. It requires frame simple and compact,and it requires the focus of balance. The aircraft not only can be used for paddy’s rotary and formation, but also for upland Rotary. Various performance indicators should meet the state standards and agronomic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driving wheel of paddy fields Rotary interaction with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analysis, combin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of paddy field, optimized design, development of floods, droughts and dual-use rotary tiller-driving wheel, so that the driving wheel has a good dynami c performance.Key words:F loods, droughts and dual-use rotary machine; innovative design;the performace of driving wheel1G—100型水旱两用旋耕机设计第一章引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机械工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制造业,初步确立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快更紧密得融合到各个领域中,而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当然机械制造业的四个发展趋势不是单独的,它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会使它出现新的发展方向。
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机械制造行业其自身线上的发展。
然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它也将和其它的行业更广泛的结合。
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
它将使人类不仅要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
近年来,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发展迅猛,年产3万台系列轮式拖拉机和8万台手扶拖拉机,销往国内30个省、市和国外60个多国家和地区。
经调查,配套农机具跟不上主机迅速发展的要求。
其中包括15马力的手拖仍配置12马力的旋耕机,轮式250、700型拖拉机是新产品,也没有合适农具。
因此,研制配套旋耕机与拖拉机同步销售,会使拖拉机、旋耕机两旺。
我设计的是一台水旱两用旋耕机,与黄海-12(15)马力手扶拖拉机相匹配,主要用于水田耕整,也可进行旱田耕作。
现有的水旱旋耕机是耕幅为0.6米的老式机型,而本课题设计的水旱旋耕机耕幅为1米。
随着我国农村联合收割机的普遍使用,机割后废抛的秸杆留在田中,会给夏季插秧带来很大困难。
因此,研制经济高效的宽幅水田旋耕机将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第二章总体设计2.1设计的内容我设计的是一台水田耕整机,与黄海-12(15)马力手扶拖拉机相匹配。
主要用于水田耕作,也可进行旱田耕作。
为达到水旱两用旋耕机体积小,重量轻,性能好,操作容易,转动方便,适应性广泛,价格合宜,水旱两用旋耕机机动灵活,一般中小型机械厂、农机厂均可生产制造的要求,设计主要内容有:a 总体设计:设计总体方案,采用中间链式传动;绘制总装图、田间作业状态图。
b 零部件设计:(a) 旋耕部件图;(b) 尾轮部件图;(c) 传动轴、齿轮、链轮、箱体、刀辊等零件图;(d) 有关计算、校核等。
a)、调研、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国内外各种旋耕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情况,拟定结构方案。
b)、与黄海-12(15)马力手扶拖拉机相匹配,中间传动,固定联接。
设计内容包括机架、传动系统、刀辊、尾轮等,要求结构简单、紧凑、重心平衡。
该机可用于水田耕整地,也可进行旱田旋耕。
各项性能指标应达到国家标准和农艺要求。
c)、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等文件。
2.2设计依据a、设计相配套的黄海-12(15)马力手扶拖拉机有关技术数据;动力输出轴传速:554转/分;输出齿轮模数:3mm;齿数:17;轴距(mm):800,740,630,570可调;轮胎宽度:200mm;胶轮外径:600mm;铁轮(水田用)外径:800mm;动力输出齿轮中心轴离地高度:410mm(胶轮);行驶速度(km/h):1.4,2.5,4.1,5.3;b、耕耘机械国家标准:GB/T 5668.1-1995 旋耕机;c、开沟机械国家标准:GB/T 7227-1987开沟机;d、1G-100型水田耕整机主要技术参数刀辊转速:200r/min左右;耕深:①水田作业14cm;②旱田作业12cm;旋耕幅宽:100cm;e、产品寿命:按5年,每年工作800小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