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生物与环境
2019-2021三年陕西生物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2019-2021三年陕西生物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一:生物与环境1.(2020.陕西)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阳光B.大熊猫C.钟乳石D.计算机病毒【答案】:B【解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阳光、钟乳石、计算机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大熊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B。
2.(2020.陕西)4.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仅缺少非生物成分D.假如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答案】:D【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A、该生态系统中,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A正确;B、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量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
B正确;C、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C错误;D、根据生物富集现象,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是最高级消费者,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
五年山东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

五年山东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22•青岛)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2021•枣庄)云南西双版纳有一种植物叫“风雨花”,每当暴风雨来临时,高气温、低气压会刺激它的开花激素猛增,从而开出许多花朵。
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环境适应生物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影响环境3.(2020•莱芜区)在我国北方,梧桐树到了秋天会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①具有生长现象②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③具有应激性④能适应环境⑤能繁殖后代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⑥C.②③④D.③④⑤4.(2018•莱芜)某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甲、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5.(2020•威海)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需要营养B.都能运动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D.都能繁殖后代6.(2020•威海)兔吃草,狐狸吃兔。
这三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应写成()A.草→狐狸→兔B.草→兔→狐狸C.兔→草→狐狸D.狐狸→兔→草7.(2022•威海)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
我市今年春旱严重,由此对农作物产生影响的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B.阳光C.空气D.温度8.(2020•淄博)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植被丰富的树林中空气清新B.人类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造成酸雨C.深山阴湿的岩石上长有苔藓D.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9.(2020•淄博)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C.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且稳定不变,自动调节能力强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二.解答题(共2小题)10.(2022•济宁)“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平衡,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

新课标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 (常德)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树林底下好乘凉C.鸟类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2. (常德)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火山爆发B.开水沸腾C.雨后春笋D.潮起潮落3. (常德)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A.阳光B.江水C.温度D.空气4.(莱芜)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5.(莱芜)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A .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B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C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6.(东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确定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下列做法与上述主题不相符...的是 A .某农田开展“养蛙治虫”实验.控制农田害虫B .外出用餐使用消毒碗筷.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C .对工业废水废气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D .我国从今年6月1日起将禁止生产使用超薄塑料袋7.(东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它的范围包括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C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D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A .D →B →C →E →A B .D →B →C →AE C .A →C →B →D E D .A →E →C →B →D8.(枣庄)《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

新课标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 (常德)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 影响环境的是A. 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C.鸟类迁徙D.叶退化成刺2. (常德)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火山爆发 C.雨后春笋3. (常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 生活的影响?D.空气 4.(莱芜)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 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莱芜)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A C . A 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B T 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 益 * B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A.阳光B.江水C.温度B.树林底下好乘凉 沙漠中的仙人掌,B.开水沸腾 D.潮起潮落5.___ 生物体_ 有机汞浓度 (ppmA . D ^S iAA 0. 0570. 51680. 39C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6. (东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确定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下列做法与上述主题不相符的是A. 某农田开展“养蛙治虫”实验,控制农田害虫B. 外出用餐使用消毒碗筷,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C. 对工业废水废气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D. 我国从今年6月1日起将禁止生产使用超薄塑料袋7. (东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它的范围包括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C.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D.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8. (枣庄)《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三年(2020-2022)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2022·永州)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B.图中鹰只属于第五营养级C.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D.图中蛇与鹰只存在捕食关系【答案】C【解析】A、图中共有食物链三条:草→食草昆虫→吃虫鸟→鹰;草→食草昆虫→吃虫鸟→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中每一级都是一个营养级,食物链草→食草昆虫→吃虫鸟→鹰中,鹰属于第四级营养级。
B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构成的吃和被吃的关系,所以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C符合题意。
D、鹰吃蛇,所以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鹰和蛇都有以吃虫鸟为食,所以是竞争关系。
即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不符合题意。
2.(2022·烟台)“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的阿克苏,果核透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多达2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
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和光照B.温度和水分C.水分和土壤D.光照和水分【答案】A【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因此,阿克苏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通过充足的光照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而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呼吸作用会减弱,降低温度,使苹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使苹果中贮藏的有机物更多,味道甜美。
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光照。
3.(2022·乐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C.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答案】B【解析】A.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不符合题意。
2024中考生物真题分类卷主题03 生物与环境(重要概念)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大概念3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重要概念3.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活需要营养。
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2)能进行。
如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如人出汗、植物落叶。
(4)能对作出反应。
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5)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的萌发(生长)、破壳而出的幼鳄(繁殖)。
(6)都有和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2.生物的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如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构成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关系。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能环境。
如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以适应干旱环境。
(2)生物能环境。
如“大树底下好乘凉”。
(3)环境能影响生物。
如“雨露滋润禾苗壮”。
(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如沙漠中植物的根扎得很深,同时又能防风固沙。
5.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以鼠妇为例)【制订并实施计划】实验设置如图,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全班同学10次数据的平均值。
【得出结论】明亮处鼠妇数量少,阴暗处鼠妇数量多。
说明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的环境中。
【表达与交流】(1)实验中明亮环境和阴暗环境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2)本实验中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等要保持一致,目的是。
(3)鼠妇数量不宜过少、统计10次并求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6.对照实验的三个基本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每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实验设计的其他条件是相同且适宜的。
(2)对照原则:实验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即接近自然状态的组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变量处理,即人为控制变量的组为实验组。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2024年中考生物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专题03 生物与环境【跨学科】1.(2024·益阳·一模)某同学动手制作了小型生态瓶,瓶内放置的材料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瓶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B.该生态瓶中水草属于生产者,小鱼属于消费者C.该生态瓶中的食物链为:阳光→水草→小鱼D.该生态瓶的自动调节能力弱,不能永久维持自身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A、该生态瓶本身就是一个小环境,里面有生物,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B、该生态瓶中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小鱼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消费者,不符合题意;C、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应有非生物阳光,符合题意;D、该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弱,不符合题意。
【情境试题】2.(2024·青龙·一模)角蝉(下图)又称“刺虫”,这些昆虫深谙模仿艺术。
它头上的那顶“高冠”,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树枝的一部分,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具有变异的特点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答案】C【解析】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
结合分析可知,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兰花螳螂能完美模拟花瓣的形态,这是一种拟态,是兰花螳螂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所以这一现象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考向一:生物的特征1.(2024·湖南长沙·一模)古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答案】C【解析】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是指各种生物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如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可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2022生物中考真题分类精编(全国通用版)专题1:生物与环境(ppt)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2. (2022·山东滨州)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 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下层 C.生物圈的各种成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 度、稳定的营养
2022生物中考真题分类精编 (全国通用版)
专题1:生物与环境
2022年真题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1. (2022·山东青岛)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生 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3. (2022·山东滨州)小明家的狗生了狗体重达到了2.5公斤。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 D)
①能生长发育 ③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A. ①②③
②能繁殖后代 ④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10. (2022·湖北湖北)随着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的持续推进,长 江流域鱼类的数量逐渐增加,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这个现象说明了 ( B)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11. (2022·海南)下列诗句中有关生命现象与所对应的直接影响因素, 不匹配的是( C )
专题1:生物与环境(2022)
(1)图一中共有___4___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 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__甲____。 (2)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 鼠_或__食__草__昆__虫_ 。碳在a、b、c三种生物体内以有__机__物__的形式存在。 (3)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猫头鹰获得1千焦能量,则 至少需要消耗草__1_0_0_0_千焦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1.(2011年巢湖市)下列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关系的食物链是A. 草→鼠→蛇→鹰B. 草→鹰→蛇→鼠C. 鹰→草→蛇→鼠D. 草鼠蛇鹰2.(2011年巢湖市)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来表示的是A. B. C. D.3.(湘潭市201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4.(湘潭市2011)“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5.(2011枣庄)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必得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6.(2011黄冈市)下面左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C.该生物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7.(2011泰安市)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酸雨主要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B.我崮的醴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媒而形成的C.酸雨对植物有极大的危害,对人和动物没有危害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媒、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回收和利用8.(2011泰安市)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 B.一座小山 C.一株大柳树 D.一条河流9.(2011泰安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落花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A.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 B.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C.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 D.细菌、真菌的合成作用10.(2011南京)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4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11.(2012届南通市)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大雁南飞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鱼儿离不开水 D.秋风扫落叶12.(2011年潍坊市)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 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13.(2011烟台)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我国目前有2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海阳市小孩儿口湿地公园是其中之一。
以下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的是A.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B.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C.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D.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14.(2011烟台)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
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15.(2011烟台)“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
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B.使用环保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为了节省时间,每天让父母开车接送 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16.(2011烟台)今年春季以来,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造成芦苇荡变成草原,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17.(2011济宁)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甲、乙、丙三者中含能量最多的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18.(2011济宁)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①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⑦C①②③⑤⑦D①②③⑥19.(2011济宁)去年我市出现了严重旱灾,春节期间温家宝总理亲临曲阜视察灾情,并做出重要部署——严防因干旱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从中可以看出A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B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C阳光影响农作物的生长D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20.(2011菏泽)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数量关系的图示是21.(2011年聊城市)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东昌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B、冠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C、聊城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D、聊城姜提乐园内所有生物22.(2011年福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对该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A.蝉螳螂黄雀 B.蝉螳螂黄雀C.柳树蝉螳螂黄雀 D.柳树蝉_螳螂黄雀23.(2011年聊城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食物链可以准确的表述为A、蝉→螳螂→黄雀B、黄雀→螳螂→蝉C、植物→蝉→螳螂→黄雀D、黄雀→螳螂→蝉→植物24.(2011年聊城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环境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5.(2011年聊城市)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鱼体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B、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D、昆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26.(2011年福州)蘑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消费者 B.分解者 C.生产者 D.制造者27.(2011年苏州市)苏州作为最为著名的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有着良好的湿地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延续城市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与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调节区域小气候B.能净化水源C.能蓄洪抗旱D.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28.(2011年苏州市)右下图是以一条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绘制成的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
下面各食物链中,与该金字塔最相符的是①草②树③植食性昆虫④兔⑤食虫鸟⑥狼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①→③→⑥29.(2011年苏州市)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30.(2011年苏州市)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
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A. 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C. 退耕还林、还草 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31.(2011年苏州市)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32小题~第36小题。
下图所示是某地农民采用的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生态系统成分简图 (鸡粪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未被消化,因此,可将其初步发酵后作为添加饲料养猪,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 。
请分析下图,并按题目序号选择合适的选项。
32.(2011年苏州市)构成此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在生态系统所属成分分别是A.猪、消费者 B.蝇(蛆)、分解者 C.人、管理者 D.农作物,生产者33.(2011年苏州市)建立此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鸡的产蛋量B.提高农作物对于光能的利用效率C.充分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并减少环境污染D.增加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供给总量,并使之百分之百流向下一环节34.(2011年苏州市)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为农作物所利用。
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及其分解有机物的方式依次为A.消费者、呼吸作用 B.分解者、分解作用C.生产者、光合作用 D.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蒸腾作用35.(2011年苏州市)下列有关蛆和蝇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蛆是蝇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幼虫 B.蛆是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的幼虫C.蛆与蝇是同种生物的不同称谓 D.蛆和蝇没有关系,是两种不同的生物36.(2011年苏州市)为了减少害虫对于农业产量的影响,使农作物高产,人们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消灭农田中的害虫。
残留的农药通常会通过▲在人体中富集。
A.水 B.空气和土壤 C.食物链 D.皮肤接触37.(2011烟台)(7分)请分析下面两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回答问题:(1)食物网A描述了具有多种生物的生态系统,其获取食物的路径具有较多选择的生物是和。
(2)介壳虫在食物网A和B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假若它同时在这两个位置上消失(死亡),那么对于的后果更严重(填食物网A或B),说明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好的能力。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3)鹰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流动的。
38.(2011年福州)福州内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内河一度成为污水排放地,脏臭袭身,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为还“绿水绕人家”的美景,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内河。
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如投放以藻类为主要食物的鲢鱼。
根据鲢鱼的滤食功能,我国科研人员制造的“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在内河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内河属于(湿地/河流)生态系统。
(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是鱼虾等水生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____,其体内有脊柱,属于动物。
(4)过度排放污水,使内河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的。
(5)“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的制造应用了技术。
(6)相比投放化学药物,这种“以鱼净水”的做法有什么优点?(说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