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合集下载

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1

沉积相综合解释技术1
一般来说,地震相总是与某一级别的沉积相或沉积 体系相当,通过解释可将地震相转为沉积相。但是二者 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
常见测井曲线形状的沉积环境意义:
柱 状-无明显变化趋势,代表教均一的不含泥页岩的纯砂岩 或碳酸盐岩;风成、辫状河、碳酸盐岩陆棚、生物礁、 海底峡谷充填等沉积。
漏斗状-向上变粗,顶部突变;冲溢扇、分流河口砂坝、碎屑 滨岸平原、障壁岛、浅海蓆状砂、碳酸盐浅滩化层序、 海底扇等沉积
钟 状-向上变细,底部突变;河流、潮坪、海进陆棚砂沉积
地震(seism),自上个世纪20年代问世以来,已发展成为 油气勘探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手段。它是利用岩层传播、反射 地震波的特性,采用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专门仪器接收和记 录反射波信号,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解释,从而查明 地下地质情况。包含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三个方面。
地震资料解释-将地震信息转换成地质信息。其核心是依 据地震剖面的特征,应用地震原理和地质理论,赋予其明确的 地质意义。
1-5 岩体几何形态 岩体(砂体)几何形态指岩相或地层单元的空间展布
特征,反映不同沉积作用类型及沉积环境。 剖面形态/平面形态 河道充填:顶平底凸的透镜状/带状 边 滩:板状/带状或团块状 湖 泊:蓆状或板状/环带状 滨 岸:蓆状或板状/带状 三 角 洲:透镜状或蓆状/扇状、鸟足状 浊 流:蓆状、板状/扇状、带状
反映沉积速率-生活在沉积物内的底栖生物的 位置会根据上覆沉积的多少发生变化,形成的遗迹 的特征可反映沉积速率和沉积间断。
反映水体流动状况-流动强弱,流动方向
反映水体深度-不同类型遗迹化石的形成深度 不同;一般层面的痕迹是水愈深愈复杂,层内的痕 迹是由浅水-深水,垂直-倾斜-水平。
遗迹相(ichnofacies )-不同沉积环境的遗迹 化石及其组合特征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沉积相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沉积岩中具有相似性质和特征的一组沉积物。

根据沉积相的不同特征和成因,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沉积相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物源沉积相物源沉积相是指沉积物来源于特定物源地区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物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陆源沉积相、海洋沉积相和湖泊沉积相。

1. 陆源沉积相:陆源沉积相主要由陆地上的物质经由河流、冰川等运动而形成。

其中包括冲积平原、河道、冰川前缘等。

这些沉积相的特点是颗粒较大,沉积速度较快,沉积物通常为砂砾、砂等。

2. 海洋沉积相:海洋沉积相是指由海洋中的物质沉积而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海底扇、大陆坡、海底平原等。

海洋沉积物通常是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沉积速度较慢。

3. 湖泊沉积相:湖泊沉积相主要由湖泊中的物质沉积而形成,包括湖泊三角洲、湖滨平原等。

湖泊沉积物通常是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二、环境沉积相环境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形成的特定环境下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河流沉积相、湖泊沉积相、海洋沉积相和沉积盆地沉积相。

1. 河流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是指在河流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河道、冲积平原等。

河流沉积物通常为砂砾、砂等,沉积速度较快。

2. 湖泊沉积相:湖泊沉积相是指在湖泊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湖泊三角洲、湖滨平原等。

湖泊沉积物通常为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3. 海洋沉积相:海洋沉积相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海底扇、大陆坡、海底平原等。

海洋沉积物通常为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4. 沉积盆地沉积相:沉积盆地沉积相是指在沉积盆地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湖泊盆地、海盆等。

沉积盆地沉积物的特点与其所属的环境有关,可以是砂砾、砂、泥等。

三、气候沉积相气候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形成的特定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气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干旱沉积相、湿润沉积相和寒冷沉积相。

1. 干旱沉积相:干旱沉积相是指在干旱地区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沙漠沉积相、盐湖沉积相等。

沉积相讲课-1沉积基础和相概念

沉积相讲课-1沉积基础和相概念
能量等 5、沉积介质化学性质:Eh,pH,盐度
2020/7/11
印尼现代湖泊沉积环境
2020/7/11
沉积岩(物)特征:
1、岩性特征:颜色、成分、结构和 构造等
2、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 3、地球化学特征:相关指标 4、其他特征:地球物理方面
--相标志
2020/7/11
相关术语:
1、沉积相=相 2、岩相=相的一部分 3、岩相古地理=岩相+环境
岩相古地理
2020/7/11
第一章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一、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
1、沉积相的概念 ①Steno,1669:
一定地质时期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 ②Gressly,1838:
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 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古 生物的差异
2020/7/11
第一章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一、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
1、沉积相的概念
③前苏联鲁欣,1953: 相就是能表明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和 古生物特征的有规律的综合
-物质表现
2020/7/11
第一章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一、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
1、沉积相的概念
④Selly,1970: 沉积相是指具有特有的岩石学、 岩体几何形态、古生物、沉积构造 古流向等特征的沉积体-物质表现
相、重力流相
• 海陆过渡相:三角洲相、障壁岛相、潮坪
相、泻湖相和河口湾相
2020/7/11
相的有关术语
• 相组(sets of deposional systems): 沉积体系的有机组合
• 沉积体系(deposional systems) : 相的有机组合
• 相(facies):河流相、湖泊相 • 亚组(subfacies):相的次级单元,具有相同的亚环境 • 微相(micrafacies):亚相的次级单元,具有相同的亚环境

第十章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十章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章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章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节沉积相的概念和分类⼀、沉积相(facies)的概念“相”这⼀概念最早由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Steno,1699)⾸先引⼊地质⽂献。

他认为,“相是⼀定地质历史时期中地表某⼀部分的全貌”。

1833年瑞⼠地质学家格列斯利(Gressly)开始把相的概念⽤于沉积岩,他认为“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古⽣物的差异”。

由此开始,相的概念逐渐为地质界所接受和引⽤。

进⼊20世纪以来,相的概念随着沉积学、古地理学的发展⽽⼴为流⾏,不少学者对它进⾏了详尽的论述,当然各有看法。

总的来说,有三种主要观点。

⼀是“相是地层”的观点,把相简单地看作“地层”的横向变化;另⼀观点是把相理解为“环境”的同义语,即认为“相就是环境”。

另外还有⼈认为“相就是能表明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和古⽣物特征的有规律综合”,即把相看作沉积物(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

上述观点是对沉积相概念的不同理解。

油⽓及其它矿产资源勘探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对沉积相的研究,使⼈们对这⼀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和准确。

⽬前,较为⼀致的看法是:相的概念中应包括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这两⽅⾯的内容,⽽不应把相简单地理解为环境,更不能把相与地层的概念混淆起来。

因此,相的较完整的定义应该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

这⾥所说的沉积环境由下⾯⼀系列环境条件组成:①⾃然地理条件: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漠等的分布和地势的⾼低。

②⽓候条件:⽓候的冷、热、⼲旱、潮湿。

③构造条件:⼤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坳陷。

④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介质的性质(⽔、⼤⽓、冰川、清⽔、混⽔、浊流)、流动⽅式、能量⼤⼩以及⽔介质的温度和深度。

⑤沉积介质的化学条件:⽔体的化学成分、pH值、Eh值、含盐度等。

上述条件的综合就构成了沉积环境。

相的概念中所指的沉积岩特征包括:①岩性特征:岩⽯的颜⾊、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类型与组合。

第五章沉积相解析

第五章沉积相解析
随着冲积扇的发展,其范围逐渐扩大,山前的 冲积扇彼此逐渐联结起来,并掩埋和充填了山前的 坡积和坠积物,形成了环绕山脉的山麓-洪积相。
13
地质学基础
14
二、冲积扇的沉积类型
(一)泥石流沉积
地质学基础
泥石流是一种高密度流,当水流携带的砾、 砂、泥沉积物达到足够数量时,就形成了密度大、 粘度高、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称为泥石流。含 固体物质很多者,称之为颗粒流或碎石流。当泥 石流中呈拖曳状态搬运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山前堆 积后,就形成了泥石流沉积。它经常出现在冲积 扇的根部。
5
二、相序定律
地质学基础
相序:是指从一种相逐渐过渡到另外一种相的 一系列的关系或相的有序组合。
相序定律:很早沃尔索(Walther,1694)就指出: “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 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换句话说,只有在 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 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隔,这一规律称为相 序递变规律,又称沃尔索相律。
地质学基础
1
第一节 概述
一、沉积相的概念 二、相序定律 三、沉积相综合分类
地质学基础
2
一、沉积相的概念
地质学基础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 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是指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 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地质学基础
沉积环境主要由下列五个方面的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条件:海、湖、河流、冰川、沙漠等 的分布及地势的高低; 气候条件: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 构造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 坳陷; 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介质的性质(如水、风、 冰川、清水、浑水)、运动方式和能量大小、水介 质的温度和深度; 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 (Eh)、酸碱度(pH)、含盐度。

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ppt

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ppt

六、相序递变规律(Walther 相律)
1 相序定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 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或者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 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2. 相模式 (Sedimenary facies model)——以相序递变规 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 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 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 中,对沉积相的发育的演 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 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 的空间组合形式 。
沉积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
课程负责人:杨友运 2006年10月 课程负责人:杨友运 2006年10月
第十五章 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
第一节 沉积相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分类 第三节 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分析方法
第一节
沉积相以及相关概念
一、沉积相的概念
相这一概念最早由丹麦地质学家Steno(1669)引入地质文献, 并认为相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1838年瑞士地 质学家格列斯利(Gressly)开始把相的概念用于沉积岩,他认为 “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 古生物的差异”。
3、沉积岩的结构——粒度分析方法
粒度大小受流水作用强度的控制,与沉积物形成环境的关系极为 密切,因此,粒度分析资料广泛地用于沉积岩的成因分析。五十年代 末期以来,运用粒度分析解释沉积环境的方法很多,比较有效的有: 概率成因图解、CM图、粒度参数离散图以及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方 法。
二、生物标志
四、相模式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 , 以现代沉 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 , 从 大量现代和古代研究的实例中对沉积相的 发展和演变加以高度规律性的概括 , 归 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 积相的空间组合 形式 ( 横向的和纵向的 ) , 称为相模式 。或者说 , 相模式是某种沉积环境中 各 种沉积特征的全面概括。 沃克 (R. G. W a 1 k e r , 197 G) 认为 , 标准相模式应起到以下四方面 作 用 : ①对于比较的目的来说 , 它必须起一个 标准的作用 ; ②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 , 它必须起提纲 和指南的作用 ③对于新的地区 , 它必须起预测的作用 ; ③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 释来说 , 它必须起一个基础的作用。

地质学基础第五章沉积相

地质学基础第五章沉积相
28
地质学基础
29
地质学基础
一、概述 二、河流相的亚相类型 三、河流标准相层序 四、古代河流鉴别标志 五、河流相砂体与油气的关系
30
一、概述
地质学基础
按照河道的平面几何形态,可将河流分为四种类 型:
1.平直河流 弯度小,弯度指数小于1.5,通常又称低弯度河。 平直河流比较少见,一般仅存在于河流某一段较短的 距离内,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10倍。
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 其间充填物较少,无明显的成层界线,常形成块状 沉积层。
22
地质学基础
三、洪(冲)积扇亚相类型及其相组合
23
地质学基础
靠近山口,为碎屑流形成的混杂砾岩或含 砾泥岩,呈相应的杂乱块状构造和洪积层理。单层厚 度大,砾石占的比例也高。洪积层理是分选差的砂和 砾在垂向上频繁交互,由于粒级变化而微显平行层理, 但是没有明显的层面,是由结构和成分都不相同的多 个洪积物透镜体的相互叠置形成的。
6
地质学基础
7
地质学基础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 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现代和古代研究 的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展和演变加以高度规律性 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 形式,称为相模式。
相模式和相标志是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环境的 两个重要手段和钥匙。
8
地质学基础
随着冲积扇的发展,其范围逐渐扩大,山前的 冲积扇彼此逐渐联结起来,并掩埋和充填了山前的 坡积和坠积物,形成了环绕山脉的山麓-洪积相。
13
地质学基础
14
二、冲积扇的沉积类型
地质学基础
泥石流沉积
泥石流是一种高密度流,当水流携带的砾、 砂、泥沉积物达到足够数量时,就形成了密度大、 粘度高、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称为泥石流。含 固体物质很多者,称之为颗粒流或碎石流。当泥 石流中呈拖曳状态搬运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山前堆 积后,就形成了泥石流沉积。它经常出现在冲积 扇的根部。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是指地球表面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海洋、沙漠、冰川等。

根据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性质,沉积相可分为多种类型。

1. 河流沉积相
河流沉积相是指河流水流作用下的沉积环境,包括河床、河岸、洪水平原等。

河流沉积物主要由砂、砾、泥等颗粒物质组成,河流沉积相的特点是沉积物粗粒度、层理发育、成岩作用弱等。

2. 湖泊沉积相
湖泊沉积相是指湖泊水体作用下的沉积环境,包括湖底、湖岸、湖滨等。

湖泊沉积物主要由泥、粉砂、石灰质沉积物等组成,湖泊沉积相的特点是层理发育、生物化学作用强、成岩作用弱等。

3. 海洋沉积相
海洋沉积相是指海洋水体作用下的沉积环境,包括海底、海岸、海滨等。

海洋沉积物主要由泥、粉砂、石灰质沉积物等组成,海洋沉积相的特点是层理发育、生物化学作用强、成岩作用强等。

4. 沙漠沉积相
沙漠沉积相是指沙漠环境下的沉积环境,包括沙丘、沙原、盐湖等。

沙漠沉积物主要由砂、砾、粉砂等组成,沙漠沉积相的特点是颗粒粗大、层理不发育、成岩作用弱等。

5. 冰川沉积相
冰川沉积相是指冰川作用下的沉积环境,包括冰川前缘、冰川侵蚀区、冰川冰碛区等。

冰川沉积物主要由冰碛物、泥、砾石等组成,冰川沉积相的特点是颗粒大小不一、层理不发育、成岩作用弱等。

综上所述,沉积相的分类主要是根据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性质来划分的。

每种沉积相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成因机制,对于研究地质历史和地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3)前苏联鲁欣,1953:
相就是能表明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和
古生物特征的有规律的综合。
--物质表现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4)美国Selly,1970: 沉积相是指具有特有的岩石学、岩 体几何形态、古生物、沉积构造古流向
等特征的沉积体。
--物质表现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环境的古代产物
- - 物质表现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6)教材: 指沉积环境及在该 环境下形成的沉积
岩(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6)教材: 沉积环境是指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方面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
沉积相概念
包括下列要素: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简史
二、近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早期阶段—19世纪中 叶—20世纪中叶100年左右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
1931年出版《成岩岩石学》和出版沉积岩石学专著。
特温霍费尔(1939)的《沉积岩石学原理》;
佩蒂庄约翰(1949)的《沉积岩石学》;
普斯托瓦洛夫(1940)的《沉积岩石学》; 什韦佐夫(1932)的《沉积岩石学》; 克里宁出版沉积岩石学专著。 这些著作标志着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已进入成熟期。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综合分类
4、相的有关术语
地震沉积学(Seismic Sedimentology)
基于高精度地震技术、现代沉积环境和露头古沉积环境模式 的联合反馈以识别沉积单元的三维几何形态、内部结构和沉积过程
振幅图显示的水道体系 具有曲流河特征
地震约束反演技术 能够精细刻划砂体形态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简史
二、近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早期阶段—19世纪中 叶—20世纪中叶(100年左右)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 : 沉积岩石学日趋成熟和专业化,遂从地层学中分出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沉积学”术语最早由特罗布里奇(1925)提 出。沃德尔1932年提出“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物的学科。 哈奇(F. H. Hatch)和拉斯泰尔(R. H. Rastall)合著的 《沉积岩石学》(1913-1978年出版了修订第六版); 米尔纳(H. B. Milner)的《沉积岩石学引论》(1922); 美国特温霍费尔(W. H. Twenhorel)主编的《沉积作用 论文集》(1926);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综合分类
3、相的分类
• 相组:陆相组、海相组、海陆过渡相
• 陆相组:冲积相、河流相、湖泊相、 沼泽相
• 海相组:滨岸相、浅海相、半深海和
深海相、重力流相 • 海陆过渡相:三角洲相 障壁岛相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世纪中叶。
3、现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以来。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启蒙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 (1500年左右)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研究基础是沉积岩石学和地史学。 早期主要是沉积岩石学和地史学的研究。
地史学早期主要是关于地壳不断升降和海陆沧桑变迁的思
沉积古地理学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的。由于现代沉积
研究的广泛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相关科学新成就的引进和渗透, 以及模拟实验的大量工作,促使沉积古地理学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成 为地质学中非常活跃的学科之一。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简史
三、现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阶段—20世纪中 叶以来 20世纪50年代以后沉积学的重要进展有:
这段阶段是沉积岩石学发展的早期阶段, 对沉积岩的野外研究仍然是主要的。 沉积岩石学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地层学进行的。 沉积岩石学的开始:1850年索尔贝(H. C. Sorby)
开始使用显微镜研究岩石,使岩石学研究扩大到微 观领域。 沉积古地理学的开始: 以沃尔索(J. Walther,
1894)的“相对比定律”的提出为标志。
1、对各类沉积岩性质和成因的了解大为深入。尤以碳酸
盐岩最为突出。
2、沉积作用机理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和深入,如浊流沉
积、等深流、深水牵引流沉积。 3、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方法,如粒度分析、地球化学方 法、地球物理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简史
三、现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以来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简史
二、近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早期阶段—19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100年左右
这个阶段其他主要学术思想:
格莱斯利(A. Gressly,1838)首先使用相(facies) 的术语。 J. Murry等(1884)对深海沉积物进行了描述和分类。 瓦尔特(1894)提出了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内在 联系的相对比定律,为沉积学和古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沉积相概念
10)沉积环境和相研究方法
①、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 ②、岩石学和古生物学 ③、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 ④、物理和数学模拟
⑤、计算机和数据库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2、相序定律和相模式
(Walther’s law,1894) 1)相序: 指一种相过渡到另外一种相的、 一系列相的关系和相的组合。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现代河流-湖泊沉积环境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现代冲积扇沉积环境
涿州冲积扇
新疆冲积扇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三角洲沉积环境
滦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沉积岩(物)特征:
①、岩性特征:
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等
②、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 ③、地球化学特征:相关指标 ④、其他特征:地球物理方面 --相标志
20世纪50年代以后沉积学的重要进展有: 4、沉积相模式和沉积体系概念的应用,加强了时空分布
和变化规律研究。
5、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促进了沉积古地理、盆地形成和 演化机制的研究。 6、新型沉积矿床的发现和成矿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如热水沉积。 7、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8、新学科的诞生,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综合分类
4、相的有关术语
相变法则(Walther相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
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横向上成因相近位置紧密相邻的
而发育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而没有间隔。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 为依据,从大量的现代和古代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展和演变加以 高度规律性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横 向的和纵向的)。它必定是某种沉积环境中各种沉积特征的全面概括。
②、确定沉积作用和海陆变迁 ③、表明沉积相对沉积矿产的控制 ④、恢复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及与油气 富集关系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9) 沉积环境和相研究内容
①、沉积岩成因标志 ②、现代沉积环境-将今论古
③、地球物理资料沉积响应
④、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
⑤、沉积相编图
⑥、物理和数学模拟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形式:一维和三维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4)相模式作用
①、对比的标准; ②、观察的指南; ③、新区研究的预测; ④、水力学解释的基础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相序定律和相模式
5)相模式表示方式
①、直观模式-简化的图式;
②、实际模式-地区性相序; ③、模拟模式-物理模拟的相序; ④、数学模式-数学模拟的相序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第一节 沉积环境和相的概念
1、沉积相的概念(facies)
1)丹麦Steno,1669: 一定地质时期地表某一部分 的全貌。--环境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2)瑞士Gressly,1838: 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为 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古生物的 差异。 --物质表现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简史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的发展是与整个地质学的发展密切不可分的。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基础是沉积岩石学、现代沉积学和地理学。
沉积学及古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古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启蒙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 2、近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早期阶段—19世纪中叶-20
沉积相综合分类
4、相的有关术语
• 相组(sets of deposional systems): 沉积体系的有机组合
相的有机组合 • 沉积体系(deposional systems) :
沉积体系-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同沉积相类型的组 合体,一个沉积体系受同一物源区所控制,各类储集体是不同沉积体系 的骨架。影响因素包括:构造、气候、地形、水体性质及能量等。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相序定律和相模式
2)相序定律
只有哪些没有间断的、现在
能看到的相互相邻的相和相区, 才能在垂向上叠加在一起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相序定律和相模式
沃尔索相律示意图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沉积相概念
3)相模式(Facies model)
以相序定律为基础,以现 代沉积环境和古代沉积研 究为依据,归纳出的反映 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具普 遍意义的沉积相空间组合 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