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焦油产品现行质量标准
煤焦油产品现行质量标准

煤焦油产品现行质量标准中文名称:煤焦油英文名称: coal tar中文名称2:煤膏CAS No.: 65996-93-2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相对密度(水=1): 1.18~1.23闪点(℃): <23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可分馏出各种芳香烃、烷烃、酚类等,也可制取油毡、燃料和炭黑。
健康危害: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
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为致癌物。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制备:由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时干馏制得.为煤干馏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液体产物高温干馏(即焦化)得到的焦油称为高温干馏煤焦油(简称高温煤焦油),低温干馏(见煤低温干馏)得到的焦油称为低温干馏煤焦油(简称低温煤焦油)。
两者的组成和性质不同,其加工利用方法各异。
高温煤焦油黑色粘稠液体,相对密度大于1.0,含大量沥青,其他成分是芳烃及杂环有机化合物。
包含的化合物已被鉴定的达 400余种。
工业上将煤焦油集中加工,有利于分离提取含量很少的化合物。
加工过程首先按沸点范围蒸馏分割为各种馏分,然后再进一步加工。
各馏分的加工采用结晶方法可得到萘、蒽等产品;用酸或碱萃取方法可得到含氮碱性杂环化合物(称焦油碱),或酸性酚类化合物(称焦油酸)。
焦油酸、焦油碱再进行蒸馏分离可分别得到酚、甲酚、二甲酚和吡啶、甲基吡啶、喹啉。
这些化合物是染料、医药、香料、农药的重要原料。
煤焦油蒸馏所得的馏分油也可不经分离而直接利用,如沥青质可制电极焦、碳素纤维等各种重要产品,酚油可用于木材防腐,洗油用作从煤气中回收粗苯的吸收剂,轻油则并入粗苯一并处理。
低温煤焦油也是黑色粘稠液体,其不同于高温煤焦油是相对密度通常小于1.0,芳烃含量少,烷烃含量大,其组成与原料煤质有关低温干馏焦油是人造石油的重要来源之一,经高压加氢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
焦油质量的控制

焦油质量的控制焦油是一种黑色粘稠的液体,是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
它主要用于道路建设、屋顶防水、沥青混凝土等领域。
焦油质量的控制对于确保工程质量、保护环境以及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焦油质量的控制标准和相关要求。
1. 外观和颜色焦油应呈黑色或深棕色,不应有明显的杂质和异物。
外观应均匀,无凝块和结块。
2. 密度和粘度焦油的密度和粘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密度应在1.00-1.10 g/cm³之间,粘度应在100-300 cSt之间。
3. 挥发性焦油的挥发性是指其在一定温度下的挥发性能。
挥发性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一般应在5-15%之间。
4. 沥青含量焦油中沥青的含量直接影响其质量。
沥青含量应在50-70%之间,以保证焦油的黏结性和稳定性。
5. 溶剂残留焦油中的溶剂残留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一般不应超过2%。
6. 硫含量焦油中的硫含量是衡量其环境友好性的重要指标。
硫含量应低于4%,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7. pH值焦油的pH值应在5-8之间,以确保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安全性。
8. 焦炭含量焦油中的焦炭含量应在10-20%之间,以保证焦油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9. 其他指标根据具体需求,焦油的质量控制还可能包括其他指标,如抗拉强度、温度稳定性、氧化性等。
为了确保焦油质量的控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的原料选择和供应商管理,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建立完善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标准要求。
3. 定期进行焦油质量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4. 对焦油进行合理储存和运输,避免污染和质量变化。
5. 培训员工,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总之,焦油质量的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和环境保护的关键。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相关要求,以及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确保焦油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焦油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其在道路建设、屋顶防水等领域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焦油质量的控制

焦油质量的控制一、引言焦油是一种由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广泛应用于道路铺设、建筑涂料、沥青混凝土等领域。
为了确保焦油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严格控制焦油的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焦油质量的控制标准和相关测试方法。
二、焦油质量控制标准1. 外观要求焦油的外观应为黑色块状或颗粒状,不应有明显的异物、杂质和色泽不均等缺陷。
2. 密度要求焦油的密度应在1.0-1.2 g/cm³之间,超出此范围可能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
3. 溶剂含量要求焦油中的溶剂含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不超过5%。
过高的溶剂含量会影响焦油的粘度和干燥时间。
4. 黏度要求焦油的黏度应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20-100 dmm之间。
黏度过高会影响涂覆性能,黏度过低会导致涂层流动性差。
5. 柔韧性要求焦油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够适应温度变化和外力作用,不易开裂和破损。
6. 沥青含量要求焦油中的沥青含量应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控制在50-80%之间。
沥青含量过低会导致焦油的粘度和强度不够,过高则会影响涂层的硬度和耐久性。
三、焦油质量控制测试方法1. 外观检查对焦油样品进行目测,检查外观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明显的异物和色泽不均等缺陷。
2. 密度测试使用密度计对焦油样品进行密度测试,确保其在1.0-1.2 g/cm³之间。
3. 溶剂含量测试采用萃取法或挥发法对焦油样品中的溶剂含量进行测试,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
4. 黏度测试使用黏度计对焦油样品进行黏度测试,根据应用领域的要求,调整焦油的黏度。
5. 柔韧性测试采用弯曲试验或拉伸试验对焦油样品进行柔韧性测试,确保其能够适应温度变化和外力作用。
6. 沥青含量测试采用溶剂萃取法或热解法对焦油样品中的沥青含量进行测试,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
四、质量控制措施1. 严格选择原材料选择优质的石油作为原料,确保焦油的质量稳定。
2. 控制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确保焦油的质量符合要求。
炭黑原料 煤焦油 标准

炭黑原料煤焦油标准
炭黑原料煤焦油是一种由煤经过高温干馏得到的液体产品,其主要成分是多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在炭黑生产中,煤焦油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其质量和性能对炭黑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规范炭黑原料煤焦油的生产和使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煤焦油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
其中,煤焦油的分类主要根据其来源、性质和用途进行划分,例如冶金焦油、煤气化焦油等。
在技术要求方面,煤焦油需要满足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密度、粘度、闪点、水分、灰分、杂质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煤焦油的质量和纯度,对于炭黑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试验方法方面,针对煤焦油的各项指标,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试验方法包括密度试验、粘度试验、闪点试验、水分试验等。
在检验规则方面,对于出厂的煤焦油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气味、颜色、水分、灰分、杂质等。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退货或降级处理。
总之,炭黑原料煤焦油的标准是为了规范其生产和使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对煤焦油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以确
保其满足炭黑生产的需要。
煤焦化产品国标质量标准

蒽 含 量% 油 含 量 % 水 分%
粗 蒽
特级
≥ 36 ≤ 6 ≤2。0
一级
≥ 32 ≤ 11 ≤3。0
二级
≥ 25 ≤ 15 ≤5。0
Ⅱ 蒽 油
Q/BB430—1998
密 度 ≥1。10 360℃前馏出量:≥10% 水分:≤ 2.0% 注:水分不作质量考核指标,
工业甲基萘
Ⅲ
4.0±1。0 13.51—15。00 0。81-1。00 ≤1。9 ≤4。0 ≥88。0—83。0 ≤10。5
Ⅳ
3——5 13.51—15.00
≤12% 同上 同上 同上 ≤12。0% 同上 同上
焦 粉
Q/BB421——2001
( 特级 )
≤0。003(透明) 0.876-0。880 ≤0。7 ≤0。15 ≤0。06 ≥5。2 ≤0。005 ≤0.04 中性 无
(一级)
≤0.003(透明) 0.876—0.880 ≤0。8 ≤0。20 ≤0。15 ≥5。0 ≤0。006 ≤0.06 中性 无
(二级)
≤0.003(透明) 0.875—0.880 ≤0。9 ≤0.30 ≤0。30 ≥4。9
(10℃)
≤0.003(透明)0.840—0.870 ≥135。0 ≤145 ≤4。0 中性 无 —
精重苯
GB3062—82
密 度 初馏点℃ 200℃前馏出量 水分 % 古马隆-茚
淡黄色透明液体 0。845—0。910 ≥135。0 ≥ 95% 中性 无
重 质 苯
GB
密 度 初馏点℃ 200℃馏出量 水分
煤 焦 油
YB/T5075——1993
密 度 甲苯不溶物 灰 分 水 分 粘 度 萘 分
cma煤焦油标准

cma煤焦油标准
CMA煤焦油标准是指中国煤焦油行业协会制定的煤焦油检测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煤焦油检测的指标、方法、流程和仪器要求等,适用于商品煤焦油、国标煤焦油、水中煤焦油、高温煤焦油、低温煤焦油等领域的检测。
具体来说,CMA煤焦油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 检测指标:包括萘含量、碳含量、氢含量、硫含量、氮含量、氯离子含量等。
2. 检测方法:采用实验室常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
3. 检测流程:包括取样、样品处理、仪器测试、数据记录与分析等环节。
4. 仪器要求:要求检测仪器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需要注意的是,CMA煤焦油标准的具体要求可能会因不同的领域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检测。
轻质化煤焦油 标准

轻质化煤焦油标准轻质化煤焦油是一种经过加工处理的煤焦油,其特点是在保证原有煤焦油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好的流动性,方便运输和使用。
目前,国际和国内对于轻质化煤焦油的标准并没有完全统一,但是大体上都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密度、粘度、灰分、水分、挥发分等。
1.密度轻质化煤焦油的密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轻质化煤焦油的密度应该在0.91~1.05g/cm³之间。
如果密度过大,说明煤焦油中杂质的含量较高,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果密度过小,则说明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脱氢不完全等。
1.粘度粘度是衡量煤焦油流动性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轻质化煤焦油的粘度应该在100~300mm²/s之间。
如果粘度过大,说明煤焦油中大分子物质的含量较高,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果粘度过小,则说明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加氢不完全等。
1.灰分灰分是衡量煤焦油中杂质含量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轻质化煤焦油的灰分应该在1%以下。
灰分过高会影响煤焦油的使用性能,特别是在一些需要高纯度煤焦油的应用领域中更为重要。
1.水分水分是衡量煤焦油中水分含量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轻质化煤焦油的水分应该在1%以下。
水分过高会影响煤焦油的加工和使用性能,特别是在一些需要高纯度煤焦油的应用领域中更为重要。
1.挥发分挥发分是衡量煤焦油中易挥发物质含量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轻质化煤焦油的挥发分应该在10%以下。
挥发分过高会影响煤焦油的加工和使用性能,特别是在一些需要高纯度煤焦油的应用领域中更为重要。
除了以上几个指标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轻质化煤焦油的标准还会涉及到其他方面的要求。
例如,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煤焦油,还需要对其中的特定成分进行控制和检测,如硫含量、氮含量等。
总之,轻质化煤焦油的标准是在保证原有煤焦油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加工处理使其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好的流动性,方便运输和使用。
在制定标准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煤焦油的具体要求和应用场景,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煤焦油的技术标准

煤焦油的技术标准煤焦油是煤气化或炼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副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和价值。
煤焦油主要包括煤焦油沥青,苯、酚、苯酚、六环芳烃等有机成分。
其成分繁多,性质多样,应用领域广泛,是煤焦化工的重要原料之一。
煤焦油的技术标准是指对煤焦油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标准。
煤焦油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产品的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工艺指标等内容。
通过制定和遵守煤焦油的技术标准,可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发展。
在煤焦油的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外观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一般来说,优质的煤焦油应该是透明或淡黄色的液体,无悬浮物和沉淀物,无异味或有刺激性气味。
外观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价格,因此在生产中应该严格控制外观品质。
化学成分是煤焦油的另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煤焦油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其中苯、酚、苯酚、六环芳烃等成分占据很大比例。
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对产品的性能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生产中需要对化学成分进行精确的监测和控制。
除了外观和化学成分之外,煤焦油的物理性质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煤焦油的密度、粘度、凝固点、燃点等物理性质对产品的加工和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煤焦油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生产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此外,在煤焦油的生产过程中,工艺指标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标准。
煤焦油的生产过程包括煤气化、炼焦、精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生产企业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进行工艺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煤焦油的技术标准是煤焦化工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依据,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和遵守煤焦油的技术标准,可以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可以进一步完善煤焦油的技术标准,为煤焦化工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焦油产品现行质量标准
中文名称:煤焦油
英文名称: coal tar
中文名称2:煤膏
CAS No.: 65996-93-2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相对密度(水=1): 1.18~1.23
闪点(℃): <23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可分馏出各种芳香烃、烷烃、酚类等,也可制取油毡、燃料和炭黑。
健康危害: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
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为致癌物。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制备:由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时干馏制得.
为煤干馏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液体产物高温干馏(即焦化)得到的焦油称为高温干馏煤焦油(简称高温煤焦油),低温干馏(见煤低温干馏)得到的焦油称为低温干馏煤焦油(简称低温煤焦油)。
两者的组成和性质不同,其加工利用方法各异。
高温煤焦油黑色粘稠液体,相对密度大于1.0,含大量沥青,其他成分是芳烃及杂环有机化合物。
包含的化合物已被鉴定的达 400余种。
工业上将煤焦油集中加工,有利于分离提取含量很少的化合物。
加工过程首先按沸点范围蒸馏分割为各种馏分,然后再进一步加工。
各馏分的加工采用结晶方法可得到萘、蒽等产品;用酸或碱萃取方法可得到含氮碱性杂环化合物(称焦油碱),或酸性酚类化合物(称焦油酸)。
焦油酸、焦油碱再进行蒸馏分离可分别得到酚、甲酚、二甲酚和吡啶、甲基吡啶、喹啉。
这些化合物是染料、医药、香料、农药的重要原料。
煤焦油蒸馏所得的馏分油也可不经分离而直接利用,如沥青质可制电极焦、碳素纤维等各种重要产品,酚油可用于木材防腐,洗油用作从煤气中回收粗苯的吸收剂,轻油则并入粗苯一并处理。
低温煤焦油也是黑色粘稠液体,其不同于高温煤焦油是相对密度通常小于1.0,芳烃含量少,烷烃含量大,其组成与原料煤质有关
低温干馏焦油是人造石油的重要来源之一,经高压加氢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