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合集下载

论述题:试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参考答案

论述题:试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参考答案

论述题:历史不仅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认识到近代中国所背负的深重苦难,试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00 分)参考答案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bai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第二、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第三、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四、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参考答案2:1、政治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2、经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主要是它们在用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之后,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从而取得种种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对中国进行掠夺和榨取,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其次是剥夺中国的海关主权。

资产阶级凭借各种特权,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

列强不仅勒索中国巨额赔款,而且迫使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姓名:李聪颖学号:2013300930023跪着觉醒——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属于近代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浓重的灰色。

它是屈辱与反抗,血与泪,爱与恨相互交织的一段记忆。

在这段记忆中,西方列强的侵略无疑是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却也让这个沉浸在美梦中无法自拔的民族在血泊之中跪着觉醒。

●难以估量的巨大伤害毫无疑问,西方列强发动的商业入侵,军事袭击,资源掠夺,文化移植使封建的旧中国千疮百孔。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圆明园正阳门箭楼被侵略者的炮火毁于一旦。

时隔四年,清政府重修正阳门,工程估价用银四十万九千九百一两二钱九分,这笔帐比起辛丑签约赔偿外国的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来算得精细多了。

挨了打,赔了银两之后,再去修复洋人打坏的城楼,历史在无情的捉弄着我们这个民族。

姑且不谈炮火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硬伤”,在经济和文化带来的内伤就已经难以估量了。

从19 世纪40 年代起,即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国商人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料和劳动力,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

从此,外商企业在主义经济在华产生。

19 世纪60 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外国侵略者还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从70 年代后期起,外国侵略者非法对华资本输出,在通商口岸开办各种工厂,设立银行等。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总的来说,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是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并且剥夺中国海关主权,随后开设洋行,开展垄断性的经营进出口贸易。

在中国开设工厂,银行,修铁路----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版图书、发行报刊以控制思想舆论。

入侵给中国带来的文化与思想冲击

入侵给中国带来的文化与思想冲击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魏源 在《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 方法。同类型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 《瀛环志略》这些书籍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 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据有一定的 影响。
5
而后,洋务运动又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从最早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所提倡的政治思想到百日维新所提出的君主立宪的政治思想和解放天足 ,解放女性的社会两性思想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思想的发展逐渐由政治转向人民生 活。这种现象是思想近代化的必然产物,开始解放人的本性是这一时期中国出现的重要转折之一。而 后期的思想和风潮发展就变得更广泛而且更深刻了,如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 社会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基点,思想重心先从政治转变到了人,又将社会上的人与政治相 结合,使中国的社会风潮有了一个坚定地主导,促进了社会思想的革新和人民意识的革新,是划时 代的大事件。同时,西方各类的文化生活,娱乐休闲也传入中国,中国人民开始有了近代的社会生活 爱好,如电影等项目。
火烧圆明园
思想革新
过去的中国闭关锁国后来却能够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所以西方列强的入侵的同时也传播西方 文化、科学知识,使得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 击了封建思想在列强不断入侵破坏中国主权时,民国朝野皆不断提出修约以回收主权。这表 明中国人已逐渐接受西方思维。不得不承认,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而言,不仅仅 意味着伤害,他们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 侵动摇了这个时代的根基,却没有彻底.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具有包容性

因为,中国的文明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完善,已经根深蒂固, 外来文明只有屈伸改变自己的形态,去融合到中国文明中,而中 国文明不可能去改变自己的形态融入到外来文明中。 清朝的闭关锁国和封建思想使中国的发展几乎于停滞,自马戈尔 尼访华失败,资本主义国家将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林则徐的虎门 销烟则成为1840年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导火索
1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后,传教士大规模涌入中国, 在19世纪60年代规模更大,而马神甫事件就 是以宗教为外衣的侵略活动。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是法国为发 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1853年(清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 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 衣,进行侵略活动。 1856年(清咸丰六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 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 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 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 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1857年联合英 国出兵侵华。
传教士
传教士宣扬平等,但中国的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与之相背,在 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实现。若仅仅是宣扬平等,也无法构成侵略。 然而,这些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在中国操控主权,成为资本主义国 家侵略的敲门石和工具,他们为资本主义提供情报,寻求政治庇 护,起草不平等条约,严重影响了中国主权。甚至马克思指出, 近代宗教是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日本的奴性教育
设立伪教育局,灌输奴化思想,统制平津报纸 ,控制舆 论喉舌, 屠杀爱国师生等多种手段麻醉沦陷区人民。
其中一麻醉手段,就是所谓的“尊孔”,借孔子做招牌,
实行其奴化政策。日本侵略者利用图书、画报、戏剧、电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带来的危害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带来的危害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带来的危害一:经济: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海关主权3开设洋行,垄断性的经营进出口贸易4在中国开设工厂,银行,修铁路----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二:文化:他们借助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传教权, 又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 在中国建教堂、派传教士、办学校、创报刊、办医院。

他们以传教为名, 为侵略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控制和掠夺中国效力。

1.建立教会、教堂, 破坏中国传统的宗教氛围,派遣传教士进行各种侵略活动。

2.建立教会学校,培养其殖民人才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

3.创办报刊, 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制造舆论。

4.开办“慈善机构”,破坏中国的传统文化氛围,并将其文化侵略披上合5.盗取文物,在半殖半封社会,西方列强盗取中国文物不胜枚举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版图书、发行报刊以控制思想舆论。

控制了出版权就等于在很大程度上操纵了思想舆论,可以通过出版物宣扬西方文明的先进,丑化中国,为列强的侵略活动和干涉中国内政提供借口。

但这些出版物也传播了大量有关西方政治、学术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信息,对中国人了解世界、促进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力图控制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培养它们的代理人。

利用教育活动宣传、推广宗教本是基督教的传统手法,而伴随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它们兴办教育又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西方传教士除自己办学外,还积极插手中国人办的新教育。

为了协调行动,更好地影响和控制中国教育,传教士还建立起教育的全国性组织。

西方传教士首要任务是控制中国的教育改革,使它的发展方向符合侵略者的利益。

但他们在引进近代教育制度和理论及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还是起过一定作用。

三是兴办各种所谓慈善事业以笼络人心。

包括办医院、孤儿院、育婴堂及从事其他救济事业。

慈善事业只是手段,征服人心才是目的。

教会医院拿病人作试验,孤儿院、育婴堂虐待儿童的事屡有发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

三:军事:1:依仗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进行武力威胁,发动侵略战争2武装干涉中国内政,派兵镇压中国革命3大肆屠杀中国人民4掠夺中国大片领土5:勒索赔款,掠夺财富四:政治1: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复制在华代理人2: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中国人民遭受欺凌,3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和爱国运动4支持军阀割据,对华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发表于:2013-10-22 13:28:39•作者:huarm2002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级别:大元帅积分:272417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作者:苦竹马克思早在1843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代宗教是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近代史上,洋毒药(鸦片)、洋枪炮、洋宗教,是列强侵华的三大工具。

一、西方宗教势力乘机大举侵华【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

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逐渐成为西方统治阶级赖以驯服、压迫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工具。

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分化为许多派别。

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

三大教派统称为【基督宗教】。

中文的“基督教”一词有时被专指【基督新教】。

近代国人称【基督宗教】为“洋教”。

17世纪以前到中国来的西方【基督宗教】传教士,一般都是注意尊重中国礼俗政教的,未给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和民生带来明显的危害。

所以,中国的统治者和老百姓,对“洋教”都保持一种温和的宽容态度。

唐初从波斯传入的基督教,曾受到太宗、德宗的扶持。

1601年,当尊重中国习俗、粗知儒家经典的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后,受到了明朝万历皇帝的热情礼遇。

外国洋教人士【汤若望、南怀仁】还分别在明、清朝廷担任官职。

18世纪,随着以罗马教皇为首的梵蒂冈教廷所传播的天主教干涉中国内政,禁止中国天主教徒遵守中国政令习俗,不准敬神佛、尊孔孟、祭祖先,致使清康熙帝震怒,于1 717年下令禁止西洋人在中国传教。

此后,雍正、乾隆、嘉庆历朝,洋教都原则上被悬为厉禁。

至【道光】时,在列强坚船利炮和洋十字架的胁迫下,才被迫开放教禁。

在近代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基督宗教】传教士们秉承本国政府的意志,充当了侵略中国的工具。

传教士们不但滥建教堂,网罗不良之徒,亵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华进行文化侵略,而且霸占田产,抢夺民宅、纵容无赖教民、欺压良善、胁迫官府、干涉司法。

简明中外史第五六章清末的教育

简明中外史第五六章清末的教育
2、废除八股文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 立经济特科,选拔维新人才);
3、讲求西学,建立新式学堂(令各省府 厅州县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 新式学堂)。以上措施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 了强大的冲击力,由于封建官僚的抵制,这 些措施大多并未实施即被废止,但它掀起了 一股思想解放的新潮流。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在1898到1912年间所使
大学堂恢复。吏部尚书张百熙任管学大臣。吴汝纶和 辜鸿铭任正副总教习,严复和林纾分任大学堂译书局 总办和副总办。创办於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 文馆也并入大学堂。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
北京大学,严复成为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
1902年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它是戊戌维新时光绪帝 在1898年筹办的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图为 1903年京师大学堂重要教职员合影。
教会学校的教学
教会学校的办学因国别、教派和程度、专业的不同,教学 内容也有差异。就中小学程度的学校而言,总的来看课程 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宗教课, 通常都是教会学校的主课。学《圣经》 及各种宗教书籍、教义, 还要参加宗教仪式和宗教集会, 以及教会组织的传教活动。
第二类是传统的中国经学课。请一些信教的旧儒生讲课, 从《三字经》读起,一般都要读完《四书》,女校则读 《女儿经》。
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 礼逊是中国大陆第一位基督新 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 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200年 前,他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部英汉字典——《华英字 典》。他第一个把《圣经》译 成中文,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在 澳门开办了第一个中西医合作 的诊所。他揭开了基督新教在 中国的传教历史。
3、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厘定教育宗旨
1905年清政府成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事 业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其最高长官是尚书,其 次为左、右侍郎。学部下设5个司,即总务司、专 门司、普通司、实业司、会计司。在地方设立提 学使司管理教育,长官为提学使。

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11
典型人物事迹
12
目录
CONTENTS
1 李提摩太 2 林乐知 3 利玛窦 4 南怀仁
13
01 李提摩太
14
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年10月10日出生于英 国南威尔斯,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英国浸礼会尽管成立 于1792年,但是直到1859年才到中国来传教
15
身份到达肇庆,开启了耶稣会
在中国内地传教的历史。此后,
耶稣会陆续派遣传教士进入中
国。当时,来华传教的西方
教士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对
后世影响较大者的沙勿略、罗
明坚、利玛窦、龙华民、罗如
望、庞迪我、熊三拔、艾儒略、
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6
传教士来华
传播方式
欧洲传教士为了打开传教之路,很注意用欧洲也存在高度发达的 文明的事实打击中国人的中国中心的文化观。他们的翻译西方科技 著作,介绍世界地理和域外文明,都服从于这一目的。
在战争胜利缔订条约的过程里,
传教士亦预闻其事,充任翻译之
职。
9
传教士来华
如郭实腊,他在主后1840年英 军攻入中国境内向北推进时,充 任英军翻译及情报官员。当英国 占领定海后,他被派任占领地的 民政官,管治该地。主后1841年 当英军攻占宁波后,又任宁波民 政官。主后1842年调任镇江民政 官。在南京条约签订时,郭实腊 为英方传译之一。
“ 伴随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它们兴 办教育又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西方 传教士除自己办学外,还积极插手中 国人办的新教育。1902年,西太后因 李提摩太协助处理山西教案有功,同 意开办山西大学堂,聘他为山西大学 堂西学书斋总理。往来于上海、太原 之间。清政府赐他头品顶戴,二等双 龙宝星,并诰封三代。1916年5月, 辞去广学会总干事的职务回国。1919 ” 年4月20日在伦敦逝世。)。并且是 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今太原理工大学) 的创始人,同时,对维新变法也产生 了很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法),这是因为汉也就遭到满族统治者的压迫,不能像明末那样顺利发展。而 在当时来华的传教士的科学素养并不比明朝中国的学者高明多少。
7
传教士来华
8
传教士来华
传教士为了取得合法居留中国的地 位,被迫加入外国在华的机构工作, 这些机构包括了半政治半商业性质的 东印度公司,也包括外国驻华的外交 和商务的官方代表。 由于他们是早期几乎唯一通晓中文 的洋人,故在这些机构里多从事与语 言有关的工作,如翻译、书记之类。
18
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的思想影响了很多朝廷大员,李鸿章的很多思
想就部分源于李提摩太。在与李提摩太的接触中,李鸿 章多次批评顽固派的“夜郎自大”心态,表达了对西学的 认同和要求变革的愿望。张之洞在与李提摩太会见时也 多次重复李提摩太提到过的一个论点:“生存就像博弈, 不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无法同掌握了技巧的对手竞争的。” 并承认中国“必须进行改革”。李提摩太还曾向李鸿章提
然中的上帝的力量去为他们的同胞谋福利的路”,进而影
响他们去修建铁路、开掘矿藏,避免饥荒再度发生,把 民众从“赤贫之境”解救出来。于是,李提摩太开始将传 教的重点转向结交权贵,联络士绅。他和李鸿章、张之 洞、左宗棠、曾纪泽、庆亲王奕劻、恭亲王奕忻等几乎 所有的朝廷大员都保持着接触,李提摩太还曾做过曾纪 泽家的英语家庭教师。
救灾物款,并邀请了几位助手帮助他。
他在青州积极赈灾,后来那里成为大 英浸信会山东传教区的中心1878年, 山西也发生了灾荒。李提摩太就又到

山西救灾,并在山西太原开始传教,
为在山西传教打下了基础。)

17
了很大影响。
李提摩太
思想影响:李提摩太力图通过向官员和学者们作演讲, 使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给他们指出“一条利用蕴含在自
教士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对
后世影响较大者的沙勿略、罗 明坚、利玛窦、龙华民、罗如
望、庞迪我、熊三拔、艾儒略、
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6
传教士来华
传播方式
欧洲传教士为了打开传教之路,很注意用欧洲也存在高度发达的
文明的事实打击中国人的中国中心的文化观。他们的翻译西方科技
著作,介绍世界地理和域外文明,都服从于这一目的。 在明代,欧洲传教士向中国输入宗教和科学,传播科学并不比 宗教少,因为中国人需要科学知识,只谈宗教不能得到士大夫的尊 信。清代康熙前期也有传教士,但是他们很少谈科学(除一些天文
出过很多政策建议,其中派遣皇室亲贵到国外考察、兴
办西学后来被清政府采纳。在李提摩太做曾纪泽家庭教 师时,曾纪泽对李提摩太为中国做的现代教育改革方案
也是倍加赞赏,并督促李提摩太在高级官员中散发,曾
纪泽认为“中国的惟一希望在于教育”。
19
02
林乐知
20
林乐知
来历:林乐知字荣章,生于美国乔治亚州,基督教美国
市民阶层进一步 壮大 但 强化 空前
倡导 的新思想 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 产生) 但 仍占据统治 地位(宋明理学),并 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
4
传教士来华
15世纪后期,随着地理大发现及西、葡的对外扩张, 由一般教徒组成的许多兄弟会 会员,他们须作苦修和善行,这 欧洲传教士纷纷前往世界各地传教。明万历年间,耶稣 类兄弟会盛行于十三至十六世 会士率先入华,掀开了明清时期中西方科学与文化交流 纪,通常以会员所穿会服命名

38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基督教女子高等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代职业女性。这些知识女 性首先冲破了封建枷锁的束缚,自立于社会,活跃于医药界、学术界、 宗教界等领域。
39
(2)推动中国学生留学海外

1845年理雅各返英度假时曾经带回吴文秀、李金麟、宋佛 俭三名男生及一名女生共4名学生赴英国进修。此行不单是中 国学生留学英国的创举,也是中国男女学生集体留学国外的 第一次,并成为第一批踏足白金汉宫的中国学生,受到英国 维多利亚女王召见。 1846年,勃朗回美国休假,并带容闳、黄胜和黄宽三名学 生赴美留学,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于 185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成 为中国留学生最早进入美国著名大学的第一人。黄宽也于 1850年考取英国爱丁堡大学,7年医科毕业后回国,成为中国 第一位经过医科大学正规训练的西医。
造的6件天文仪器
27
其他传教士
其他的传教士:沙勿略、罗明坚、龙华民、罗如望、庞 迪我、熊三拔、艾儒略、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28
结语
传教士与鸦片贸易及侵华战争、传教运动与西方列强的
对华侵略之间的确结有不解之缘。马克思早在 1843年就 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代宗教是“ 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上,主要是通过基督教会的
双重身份
10
传教士来华
自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及其他随后而来的国家取得了在中国驻使的权利, 因此纷纷简任使节来华。由于早期惟有传教士通晓中文,并对中国的社会和 文化略有了解;故他们不少自动或被邀转职,充任母国驻华的使节。 传教士被他们的母国委任为驻华使节,造成许多很不利的影响。若我们同 意第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的是侵略活动,与中国签订的都是不平等 条约;则要为参与这些活动的传教士完全洗刷其侵华的嫌疑,便很不容易。 当传教士与外交官两重截然不同的身份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时,难以判别他 是用什么身份说这些话、做这些事。
34
(1)创办教会学校

鸦片战争之前传教士主要以宣讲《圣经》和以传播西方文明为传教基 本手段;在此之后,他们则更多地以宣传近代科技和兴办教育事业为其 播撒福音之依归,即“欲以学校为一种辅助之物,以助其宣传福音之业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的足迹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教会学校也迅 速增多。据1877年第一次全国传教大会的统计,截至1876年,新教在华 所办各类学校如下:31所寄宿男校,有学生647人;177所走读男校,有 学生2991人;39所寄宿女校,有学生794人;82所走读女校,有学生1307 人;21所神学院,有学生236人;115所主日学校,有学生2605人,另有 医科学生33人。到1889年,新教在华所办学校学生达到16830人。到19世 纪末,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学校总数达到约2000所,在校学生达到约4万 名。
35


教会学校吸纳中国学生,将西方教育体 制引入中国,并参考西方书籍自行编写教材 。 1839年开办的“马礼逊学堂”学制为3一 4年,开设的课程有汉语、英语、算术、代 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学、地理 、历史、音乐等。

36
教会学校
上海格致书院与约翰书院
37
女子学校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机构 就是由教会于20世纪初在北京开办的华 北女子协和大学。 传教士还在南方开办了两所著名的女 子高等学校——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金 陵女子文理学院。
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
出了重要贡献。
25
04
南怀仁
26
南怀仁
南怀仁尤其注意利用为康熙皇帝进讲科学的机会,宣传 天主教,努力造就有利于传教的局面。南怀仁“以科学助 传教”的宗旨,在他不懈努力下,取得很大成功,在他去 世四年后,官方即允准天主教合法。著有《康熙永年历
法》、《坤舆图说》、《西方要记》,他还为清朝廷制
16
李提摩太
二是力图控制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培养
它们的代理人。利用教育活动宣传、

推广宗教本是基督教的传统手法,而 伴随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它们兴 办教育又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西方

三是兴办各种所谓慈善事业以笼络人 心。(1870年,李提摩太来华传教, 遇到华北饥荒,投入到赈济灾荒的慈 善活动中最初他在山东、东北一带传 教。1876年,山东发生了大规模的旱 灾,于是李提摩太就到处为灾民募集
监理会传教士。咸丰十年(1860年),偕夫人来上海传 教 愿望:实现把办教育作为宗教渗透、推进中国政治改良、 扩大西方国家影响
21
林乐知的文化举措
01
02
03
新式教育——林乐知对 中西书院的教学体制作 了精心策划,提出了完 整的“三级教育体制”,
社会风气:林乐知 建议监理会女子部 在上海开办女学,
双重身份
一旦外国政府对中国采取任何武力 行动时,这些传教士都会被派调往战 场,参与情报搜集和随军翻译的角色。 在侵略军占据中国某些地方后,他们 也自然地被选任做占领地的民政官。 在战争胜利缔订条约的过程里,传 教士亦预闻其事,充任翻译之职。
9
传教士来华
如郭实腊,他在主后1840年英军攻 入中国境内向北推进时,充任英军翻 译及情报官员。当英国占领定海后, 他被派任占领地的民政官,管治该地。 主后1841年当英军攻占宁波后,又任 宁波民政官。主后1842年调任镇江民 政官。在南京条约签订时,郭实腊为 英方传译之一。 此外还有裨治文、卫三畏、柏驾 等,不胜枚举。
大,包括书籍、小册子、单张、杂志。同时广学会也有一点宣
《万国公报》 教的工作,不过基本上是一个出版社与文学机构,是在中国历 史影响最大的出版社。出版过两千种书籍和小册子。他主持翻 译了一些著名书籍,这些著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很大。主要
译著有:《在华四十五年》、《七国新学备要》、《天下五大
洲各大国》、《百年一觉》、《欧洲八大帝王传》、《泰西新 史揽要》、《新政策》等20多种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出版图书、发行报刊以控制思想舆论(事例: 1891年, 李提摩太投入到广学会的工作中,通过办《万国公报》和出版 书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启蒙机构。……他发现了 变法维新的严重问题,告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注意变 法的节奏。1890年,李提摩太去天津临时任<中国时报>中文 版主笔。接下来他几乎一生里主要的时间都是负责上海广学会 的工作(1891年-1916年)。广学会1891年到1915年这段时 间是中国最大的最重要的新式出版社之一。这家出版社范围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