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及其防治】PPT课件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市 CDC
报 告 区CDC 调 查
疫点
报告 报告
灭蚊
市爱卫办 报 告
区爱卫办 委 派
PCO
核心区
半径100米 诱蚊诱卵器
双层叠 帐法
布雷图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办公室有水生植物,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校园景观建筑的有反槽、假山、空穴、花盆托盘、水池 同时少数阔叶植物叶腋雨后或浇水后雨后形成小型清洁 静止的积水,这些积水都能成为白纹伊蚊孳生地。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学校建筑设施覆盖着防雨塑胶薄膜,在雨后形成了很多 小积水,大多数积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诊断正确、报告及时、流调清楚、判断准确 • 联防联控,各司其职、灭蚊彻底、监测有效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预测: • 今年输入性病例多于往年,开学初半个月学生病例 • 校园绿化好,蚊媒密度高,传播风险大。
3.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理流程
口岸
报告
医院
报告
其它
街道办 社区站
2023年秋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主要内容
• 登革热基本知识
1.1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
1.2人如何得病,哪些症状?
注入
症状
发热、头痛、眼痛、 背痛、骨肉痛、关 节痛,皮疹, 鼻血、牙血、便血
1.1潜伏期?
内潜伏期(病人3-14天) 症状
病毒进入人体到发病时 间(有传染性)
外潜伏期(蚊子:8-12天)
病毒进入蚊体到排出的 时间(有传染性)
RNA、NS1、IgM,IgG
孳生地:各龄期都有
产卵
羽化
幼虫
化蛹
为什么我们只盯着白纹伊蚊?
登革热防治课件

请关注登革热
❖ 番禺区场馆分布众多,监测任务繁重; 含1个亚运村、8个指定接待酒店、9所大学运动场 馆、12所其她比赛训练场馆;
❖ 我院就是亚运定点医院;
请关注登革热
病例得发现与报告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医 务人员在发现登革热疫情时,按传染病监测信息 网络报告要求及时(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 时采集病例得血标本送属地疾控中心做快速病 原检测。
1、疑似病例同时具备流病史:住所或工场1个月 内出现过DF 、实验室检查WBC↓, PLT ↓ ) 。
2、疑似病例同时具备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
5、 诊 断
登革出血热(DHF): 1、符合登革热诊断,同时具备血小板减少、血
液浓缩与有出血倾向、器官出血、肝肿大之 一。
2、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登革出血热同时
三、登革热流行病学
❖ 传染源
患者与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 传播媒介
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得就是埃及伊蚊与白伊 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 ❖ 易感人群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 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多。 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 ❖ 感染后免疫力: 同型:长期;
其它型:短期交叉保护性免疫;
三、登革热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
❖ 1、地方性 凡有伊蚊孳生得自然条件及人口密度高得地区均可发生 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渐向周 围得城镇及农村传播,在同一地区,城镇得发病率高于 农村。
❖ 2、季节性 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在气温高而潮湿得热 带地区,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发病。我国广东、广 西为5~11月,海南省3~10月。
登革热防控ppt课件

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等
防控措施
灭蚊、防蚊、个人防护等
健康教育内容设计与传播途径
疫情报告和处置流程 传播途径
社区宣传:海报、宣传册、宣传栏等
健康教育内容设计与传播途径
健康讲座
邀请专家或医生进行讲座
网络平台
微信公众号、社区论坛等
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使用驱蚊剂、穿长袖衣裤等防止蚊虫叮咬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旅行史等相关情况。
避免自行用药
在确诊前避免自行使用解热镇 痛药等药物,以免加重病情或
掩盖症状。
04
疫苗接种与免疫治疗
疫苗接种策略及效果评估
疫苗接种策略
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和人群特征,制定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接种策略,包括接 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地点等。
登革热防控ppt课件
• 登革热概述 • 登革热防控策略 • 灭蚊防蚊措施 • 疫苗接种与免疫治疗 • 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 • 总结与展望
01
登革热概述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 咬传播。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 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 播。
02
登革热防控策略
预防措施
01
02
03
灭蚊防蚊
清除蚊虫孳生地,减少蚊 虫数量;使用蚊帐、驱蚊 液等防护措施,避免蚊虫 叮咬。
健康教育
普及登革热防控知识,提 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疫苗接种
根据疫情和风险评估,适 时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 高人群免疫力。
疫情监测与报告
登革热的常识和预防ppt课件

登革热的常识和预防ppt课件CONTENTS •登革热基本概念•登革热流行现状与趋势•预防措施与建议•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登革热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总结与展望登革热基本概念01定义与传播途径定义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
危险因素居住在或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居住环境脏乱差,蚊虫孳生。
夏季和秋季是登革热高发季节;发病原因: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并引起免疫反应,导致发病。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可达39-40℃;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皮疹,多为麻疹样和猩红热样;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实验室检查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登革热流行现状与趋势02全球及我国登革热疫情概况全球登革热疫情近年来全球登革热疫情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疫情严重,对当地居民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我国登革热疫情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为登革热主要流行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疫情有向北扩展的趋势。
季节性变化和地域分布特点季节性变化登革热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秋季节高发,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合。
地域分布特点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为高发区,内陆地区相对较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登革热流行区域可能进一步扩大,疫情也可能更加严重。
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增加、环境卫生状况恶化,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能进一步加剧登革热疫情。
国际旅行和贸易的增加使得登革热疫情跨国传播的风险加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气候变化影响城市化进程加速国际旅行和贸易增加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预防措施与建议03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消灭蚊虫孳生地清除积水、垃圾等,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登革热的防控》课件

建立健全登革热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 现并处理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03
登革热的治疗与管理
登革热的临床治疗
药物治疗
针对登革热的临床症状,可以使 用解热镇痛药、补液治疗、抗休
克治疗等药物治疗方法。
护理措施
对于重症登革热患者,需要采取特 别的护理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等。
《登革热的防控》ppt课件
CONTENTS
• 登革热的概述 •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 登革热的治疗与管理 • 登革热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 • 结论与展望
01
登革热的概述
登革热的定义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 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影响最严重 的虫媒病毒病之一。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充 足睡眠和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 力,降低感染登革热的可能性。
避免在蚊子活跃时段外出
了解蚊子活跃时段,尽量避开这些时 段外出,以减少被叮咬的机会。
社区防控策略
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登革热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共同参与防控工作。
社区合作
加强社区合作,组织居民参与防蚊灭蚊行 动,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卫生。
恢复期护理
在患者康复期间,应关注患者的营 养状况,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同 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
登革热的隔离与护理
隔离措施
对疑似或确诊登革热患者应采取 严格的隔离措施,避免病毒的传
播。
护理要点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 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
解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建立长效防控机制
登革热最新防控知识ppt课件

• 广东报告3例本地,广西报告2例本地(近 期订正)
• 其余均为为输入病例,主要由东南亚、南 美和非洲输入
登革热病例地区分布
地区 全国 广东 浙江 福建 北京 湖南 广西 湖北 四川 云南 河北 陕西 上海 河南 辽宁 重庆 安徽 贵州 江苏 山东
年均最高温
30℃
Hawley,1998
积温
980℃·d(>12℃) Hawley, 1988;Hanson ,1995
一月均温 年降水量
-5℃ 400-4000mm
Nawrocki and Hawley,1987
Kobayashi et al,2002;Knudsen, 1995
2007/11/29
埃及伊蚊分布区域 埃及伊蚊及登革分布区域
24届中国杀虫药械年会 桂林
中国埃及伊蚊地理分布(2006)
潜伏期
• 内潜伏期:3-14天 • 外潜伏期:8-10天
蚊叮咬/获得病毒
蚊再叮咬/传播病毒
外潜伏期
内潜伏期
病毒血症
病毒血症
0
5
8
12
16
20
24
28
天数
#1患者
#2患者
易感人群
• 普遍易感 • 不同型别二次感染症状加重
白纹伊蚊的生活周期
1-2 天
蛹
孑孓
卵
4-5 天
2-3 天
参数
值
参考文献
年均最低温 适宜温度下限 适宜温度上限
11℃ 20℃ 27℃
Kobayashi et al,2002;Hawley, 1998
Knudsen, 1995;Knudsen et al, 1996;Mitchell ,1995 Nei et al, 2005
登革热防治PPT课件

01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 制案例
成功案例一:新加坡的登革热防控经验
总结词
全面监测、及时响应、科学防控
详细描述
新加坡在登革热防控方面采取了全面监测和及时响应策略,通过建立高效的监 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同时,新加坡还注重科学防控,加强国际合作, 引进先进的防控技术,提高防控效果。
成功案例二:广东省的登革热防控经验
对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进行登革热 防治培训,提高他们对登革热的认识 和防治能力。
01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休息
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充足的睡 眠和休息,以减轻身体负担。
饮食
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 食物,如水果、蔬菜、瘦肉等,以 增强身体免疫力。
补液
由于登革热会导致大量出汗和腹泻 等症状,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
01
总结与展望
总结登革热防治的成果与不足
成果 登革热发病率显著下降
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
总结登革热防治的成果与不足
• 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增强
总结登革热防治的成果与不足
01
不足
02
03
04
防治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部分地区疫苗接种率仍然较低
缺乏长期监测和数据收集系统
对未来登革热防治工作的展望
总结词
全民参与、重点防控、有效宣传
详细描述
广东省在登革热防控方面注重全民参与,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 意识和能力。同时,广东省还针对重点区域和人群进行重点防控,采取综合措施 ,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
失败案例:某城市的登革热爆发事件
总结词
缺乏监测、应对不力、防控措施不完善
登革热防治知识ppt课件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是一个译音,此词源于西班牙语, 意为装腔作势;英文为dandy,意思为纨 绔子弟。因为本病初起时因关节肌肉疼痛 而致步态不稳,有如公子哥儿走路时那装 腔作势的姿态,故得名。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 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 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 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 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登革热防治知识
主要内容
登革热概述 流行特点 临床表现 传播媒介 解放后中国登革热流行简况
一、登革热概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 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 骨骼 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 向和淋巴结肿大。
二、流行特点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 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 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 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皮疹
皮疹
皮疹
皮下出血
四、传播媒介
1982 1983 1983
D3
1992 1993 1994 D2(D4)
2002 D1
2003 D1
2004 D1 D1 D1
1985 D1
1995 D1
2005
1986 D2 D2 D2
1996
2006 D1
1987 D3 D2
1997 D1
1990-2005中国登革热月份分布
7000
6406
1981
195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革热的危害
近二十年来,登革热和登革 出血热不仅在东南亚流行趋势加 重,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复燃。登革出血热由于症状严重, 死亡率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登革热的类型
古典型登革热:高热、头痛、极
度疲乏、肌肉和关节痛为主要表现, 可伴有皮疹、淋巴结肿大 。此类型
传播迅速,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
但病死率很低 。
怎样预防登革热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 所以,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 措施。 环境治理,是预防和控制登 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的一 个有效手段,需要持之以恒。
怎样预防登革热
翻缸倒罐,消灭一切蚊子幼 虫的孳生地。
要注意盖好 储水容器
花盆及水生植物每 星期至少换水一次, 切勿让花盆底盆积水
怎样预防登革热
蚊的生活史
蚊的发育为完全变态经四期,即 卵、幼虫、蛹及成虫。
生活习性:
雌蚊才吸血 居室内外2.5厘米以上深的积水 都是蚊子的理想孳生地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 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 24~36小时内达39~40℃ 。伴 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 关节和骨骼痛 伴面、颈、胸部潮子
怎样预防登革热
注意个人防护:
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 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涂防蚊水。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 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 性虫媒病,也就是通过蚊虫的刺 叮吸血传播的。它的病原是登革 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 纹伊蚊。
登革热的危害
主要流行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威胁着全球2亿以 上人口的健康,每年向世界卫生组织 报告的发病人数有数千万人,有50万 的住院病例,其中90%的病人是15岁 以下的儿童,平均的死亡率为5%, 死亡在2万人以上,它是仅次于疟疾 的重要热带病。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为多 样性皮疹、皮下出血点等
登革热病人 胸前的皮疹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表浅淋巴结肿大。
有出血倾向,一般在病程5~8日 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 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 胸腹腔出血。 严重的有多器官大量出血、 肝肿大, 少数会引起休克。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
登革热的类型
登革出血热:以高热、出血(如
出现牙肉和鼻孔出血)、休克和高
病死率为特征,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临床类型。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
白纹伊蚊也叫花斑蚊,是一种白昼 活动、喜好人血的蚊子。伊蚊多在室外 吸血攻击人。它们主要在人工或植物容 器积水中孳生,如花盆、缸罐、轮胎、 树洞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轮胎积水是 花斑蚊喜好的孳生地。
登革热出血热的 病人皮下淤血
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伊蚊
登革热病人及 隐性感染者
健康人
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
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伊蚊喜欢在 日间叮人,尤其是日出后两小时及日 落前数小时。如果患者在刚发烧前至 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天)被蚊叮, 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而传播开去。 不过接触患者是不会被传染的。